杀菌剂的介绍
介绍三种高效杀菌剂

广 谱 杀 菌 剂 , 全 络 合 态 , 施 用 后 均 匀 办 霉 病 ,葡 萄 黑 痘 病 、炭 疽 病 , 黄 瓜 炭 一 分 敞 成 膜 , 实 施 全 i 护 , 不 留 痕 疽 病 ,辣 椒 枯 萎 病 , 荔 枝 、 龙 眼 炭 疽 自保 迹 ,不产 生药 害 。 内含 天然 激素 , 病 ,大 蒜 叶 枯 病 ,烟 草 赤 星 病 ,棉 花 立
分 解利 用时 间2 倍 。 ~3
适 用 作 物
棉 花 、 小 麦 、 玉 米 、水 稻 、果 树 、 3 提 高作 物 品 质 。 通 过 菌 体 代谢 . 蔬 菜。 ( 鹏) 楚 物 几 丁质 酶 、吲 哚 乙酸 、 赤霉 素 等作
i
登
。
∞鞲 鞭
干 热 风 能 力 ,促 进 植 株 花 芽 分 化 ,明 显 星 病 。
施 用 方 法
在 小麦 、玉米 、棉花上作 底肥 、追
6 平方米 ( 亩 )用4 ~8 1 0 0 成。该产品富含 的菌种可分泌大量有机酸 肥施 用 ,每6 7 和酶 ,对土壤中的无机 、有机等养分有极 千 克。在果 树上作底 肥 、追肥 施用 ,幼 千 千克 ,盛 强的活化 、分解作用 ,使其固化态转为活 树每 株用 1 克,成树每株 用2 果 期树每株 用3 千克 。在果菜上 ,作底 肥 化态 ,由大分 子结构转为小分子结构 ,促 6 平方米用 8 ~1 0 0 6 千克 ,在 叶菜上 进作物的吸收和养分的转化合成,能提高 每6 7 6 平方 米用8 ~10 0 2 千克。 无 机 肥 利 用率 3 %~4 %,缩 短 有机 养 分 作底肥 ,每6 7 0 0
改善 异常气候 下的传粉受 精率 ,提 高结
满 ,提 质 增 产 。
园林常用杀菌剂介绍

园林常用杀菌剂介绍一、氨基甲酸衍生物类杀菌剂1、福美双:特点:保护型杀菌剂,可复配其他内吸杀菌剂防治:立枯病、黑穗病、根腐病、猝倒病使用方法:500-600倍叶片喷雾,种子和土壤处理可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百菌清、腐霉利、腈菌唑、甲霜灵、恶霉灵复配。
2、代森锌:特点:低毒广谱杀菌剂,预防为主,光照易分解防治:霜霉疫病、锈病、黑星病、立枯病使用方法:600-800倍叶片喷雾可与中生菌素、甲霜灵、王铜复配3、代森锰锌:特点:高效低毒广谱杀菌剂,只预防不治疗防治:霜霉疫病、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使用方法:600-800倍喷雾可与烯酰吗啉、戊唑醇、多菌灵、福美双、百菌清、乙磷铝、腈菌唑等混用4、甲基硫菌灵:作用特点:又叫甲基托布津,植物体内先转化成多菌灵,干扰病原菌丝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杀死病菌。
防治对象:锈病、白粉病、菌核病、褐斑病、炭疽病使用方法:拌种、喷雾。
500-600倍喷雾注意事项:与多菌灵有交互抗性,不能混用或交替使用可与已唑醇、苯醚甲环唑、醚菌酯、腈菌唑、福美双、甲霜灵、代森锰锌、百菌清、戊唑醇混用。
二、酰胺类杀菌剂1、甲霜灵:又叫瑞毒霉作用特点:低毒,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耐雨水冲刷14天持效期,土壤2个月。
易产生抗药性,一般混用。
防治对象:霜霉病、疫病、猝倒病使用方法:种子土壤处理和茎叶喷雾注意事项:喷雾建议混用,连续使用次数不超过3次。
可与代森锰锌、福美双、醚菊酯、百菌清等混用2、高效甲霜灵:又叫精甲霜灵。
作用特点:低毒,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防治对象:霜霉病、疫病、软腐病、黑胫病使用方法:种子土壤处理、茎叶喷雾3、烯酰吗啉:作用特点:内吸性杀菌剂防治对象:疫病、霜霉病、黑胫病使用方法:茎叶喷雾、灌根可与代森锰锌、醚菌酯、百菌清、中生菌素、氨基寡糖素、甲霜灵等混用4、腐霉利:作用特点:保护、治疗、持效杀菌剂,持效期7天以上,发病前或早期效果好防治对象:灰霉病、茎腐病、灰星病使用方法:茎叶处理可与戊唑醇、福美双、多菌灵、己唑醇、百菌清等混用。
酚杀菌原理

酚杀菌原理酚杀菌是一种常用的杀菌剂,其原理是通过酚类化合物对微生物细胞膜的破坏,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酚杀菌剂主要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杀菌谱和较高的杀菌效果。
下面将从酚杀菌的原理、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酚杀菌的原理是基于酚类化合物对微生物细胞膜的影响。
酚类化合物能够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外环境失衡,进而影响细胞内代谢和生长,最终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此外,酚类化合物还能够与微生物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和核酸发生作用,影响其正常功能,从而加速微生物的死亡。
酚杀菌剂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酚杀菌剂常用于医疗器械、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杀菌消毒。
在食品领域,酚杀菌剂可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杀菌保鲜。
在化工领域,酚杀菌剂则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杀菌防腐。
由于酚杀菌剂具有较广的杀菌谱和较高的杀菌效果,因此在各个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使用酚杀菌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酚杀菌剂,不同的微生物对酚类化合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其次,使用酚杀菌剂时应注意适当的浓度和时间,过高的浓度和过长的时间都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最后,使用酚杀菌剂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确保安全使用。
总之,酚杀菌原理是基于酚类化合物对微生物细胞膜的影响,通过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来达到杀菌的目的。
酚杀菌剂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较高的杀菌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酚杀菌剂、控制浓度和时间,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安全使用。
希望本文对酚杀菌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工业杀菌剂简介介绍

杀菌剂选择
根据食品加工厂的实际情况,选用复合型杀菌剂 ,因为该类杀菌剂具有多种杀菌成分,能够杀灭 多种细菌。
使用效果
使用后,食品中的细菌数量明显减少,食品质量 得到显著提高。
案例四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背景介绍
某医疗器械制造厂需要 生产大量医疗器械,但 由于器械表面存在细菌 ,导致产品不合格,因 此需要使用杀菌剂进行 控制。
背景介绍
杀菌剂选择
某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细菌,导致 产品质量下降,因此需要使用杀菌剂进行 控制。
根据化工厂的实际情况,选用氧化型杀菌 剂,因为该类杀菌剂具有强烈的氧化能力 ,能够迅速杀灭各种细菌。
使用方法
使用效果
将杀菌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生产过程中 ,并保持足够的接触时间,以确保达到预 期的杀菌效果。
杀菌剂选择
根据医疗器械制造厂的 实际情况,选用高效低 毒的杀菌剂,以确保既 能达到杀菌效果,又不 会对器械表面造成损害
。
使用方法
在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 ,将杀菌剂按照一定比 例加入到清洗液中,对 器械表面进行清洗和消 毒;同时,在产品出厂 前,必须进行严所和设备 进行消毒和清洁,减少 细菌滋生;同时,对员 工进行卫生培训和教育 ,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
发展前景。
工业杀菌剂与其他消毒方法的联合应用
联合应用
工业杀菌剂常与其他消毒方法如紫外线、高温等 联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
协同效应
不同消毒方法之间的协同效应可以提高杀菌效果 ,同时降低使用剂量和成本。
应用领域
联合应用在多个领域如制药、医疗、农业等,可 以满足不同的消毒需求。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化工厂的杀菌剂使用方案
杀菌剂及微生物详细介绍

细菌细菌(bacterium)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菌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并可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与识别。
一、细菌的大小是多少?有那些形态?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其在机体内外的致病、繁殖、免疫、抗药、发酵等特性有关。
(一)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是微米,符号为μm。
各种细菌大小不一,同种细菌也可因菌龄和环境影响而有所差异。
多数球菌的直径为1.0μm左右,中等大小的杆菌长约2.0~3.0μm,宽约0.3~0.5μm。
(二)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有的细菌为丝状、三角形、方形、星形等。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有何特点?(一)基本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1.细胞壁细胞壁(cell wall)是细菌细胞最外一层坚韧而有弹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1)何为细菌的革兰氏染色?1884年由丹麦医生革兰(C.Gram)创建了一种极为方便的方法,可把几乎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此法称为革兰氏染色法。
(2)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肽聚糖,又称粘肽、糖肽)(3)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磷壁酸磷壁酸约占细胞壁干重的50%以上。
磷壁酸与细菌的表面抗原和致病性有关。
(4)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成分:外膜层外膜层位于细胞壁肽聚糖的外侧,由脂多糖、脂质双层及脂蛋白三部分组成。
(5)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有那些?结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坚韧度较坚韧较疏松厚度较厚,20~80nm 较薄,5~10nm肽聚糖层数多,可达50层少,仅1~2层,及含量多,占细胞壁干重50~80%少,占细胞壁干重10~20%磷壁酸有无外膜(含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无有2.细胞膜其厚度约为5~l0nm,结构与其他生物细胞膜基本相同,是平行的脂质双层,其间镶嵌多种蛋白质。
巴斯夫杀菌剂介绍 PPT

1
广谱杀菌剂
卓越的药效持久性
2
与早期治疗效果
3
出色的新生
组织保护
6
优势一:最新一代高效广谱杀菌剂
传承全球领先的Xemium技术
全新的Xemium技术 更高效抑制复合物Ⅱ的活性
三氟联苯技术带来 独特的生物动力学 和最佳的移动性
吡唑环技术可以最 大限度地抑制靶标 酶的活性
复合物 I
复合物 II
2e-
1 NADH
3
健攻-巴斯夫第一个在中国首发的杀菌剂
中文商品名:健攻 英文商品名:Sercadis Plus 有效成分:7% 氟唑菌酰胺 + 5% 苯醚甲环唑 剂型:悬浮剂 化学分类:酰胺类 + 三唑类 产品规格:15ml, 100ml 登记作物:
➢ 已登记:黄瓜、番茄、苹果 ➢ 登记中:梨、葡萄、西瓜、菜豆、辣椒
NAD+
UQ Pool
Cyt c1
复合物 III
Cyt c 复合物 IV
ATP Synthase
复合物 V
优势一:最新一代高效广谱杀菌剂
优秀的病害防治活性
1
8
优势一:最新一代高效广谱杀菌剂
杀菌活性高,田间防效可达90%以上
地址:上海农场 品种:龙绿之春 播种日期:2013.3.25 用药时间:2013.5.17,5.23,6.1 用水量:45升/亩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days
孢子萌发
绿叶组织(侵染期+潜伏期)
失绿
表面菌丝生长
穿透
进入叶肉 菌丝生长 菌丝体大
细胞
量生成
分生孢子 器形成
常用杀菌剂介绍介绍

常用杀菌剂介绍发布日期:2011-12-20 人气:11319来源:北京园林植保网1、宝丽安又叫多氧霉素,宝丽安是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研制开发的生物杀菌剂,通用名为多氧霉素B.常用剂型为10%可湿性粉剂.宝丽安对多种经济作物的病原菌具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对其引起的病害如黑斑病,叶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赤星病等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功效;对人畜安全性高;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具有高效内吸治疗的效果,一般用药浓度为800-1200倍液,可以防黑斑、灰霉、疫病、立枯。
注意:(1)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
(2)与多菌灵、代森锰锌混用效果更好2、多抗霉素与宝丽安有效成分相同,属国产多氧霉素。
是广谱性肽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是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黑斑、白粉、锈腐、灰霉、立枯等多种真菌性病害目前市场上有水剂和粉剂两种。
水剂一般施药浓度在800-1000倍。
注意:(1)不可与碱性或酸性农药混用,以免影响药效。
(2)与菌核净混用,对预防灰霉有特效。
3、井冈霉素又叫有效霉素,是从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产生的水溶性葡萄糖苷类抗生素,特点是一种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易被菌体细胞吸收并在其内迅速传导,干扰和抑制菌体细胞生长和发育。
具有极强的内吸性,也有治疗作用可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病害,对高等动物低毒,残效期为15-20天,20%井冈霉素结合其他农药喷施,防治多种病害,一般用药浓度为1000-2000倍。
注意:(1)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2)具有杀菌、促长、增效的作用;(3)、属抗菌素类农药,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并注意防腐、防霉、防热。
4、72%农用链霉素又叫细菌清、细菌特克。
性能与特点农用链霉素为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杀菌谱广,特别是对细菌性病害效果较好,具有内吸作用,能渗透到植物体内,并传导到其他部位。
对人、畜低毒,对鱼类及水生生物毒性亦很小。
本品属于抗生素类农药,低浓度时有抑菌作用,高浓度是有杀菌的作用,对防治各种细菌性病害有特效。
50种常见杀菌剂使用分类大全

50种常见杀菌剂使⽤分类⼤全为园林⼈倾⼼打造的学习平台每⽇推送园林养护技术,更有园林植保预警等优质内容。
学习⼒就是⽣产⼒。
昨天为⼤家介绍了常见病害的诊断,可以直接点击右边⽂字回顾如何快速通过症状确认园林病害?很多朋友询问杀菌剂,今天⼩编为⼤家整理了常见杀菌剂,您还会每次都使⽤百菌清吗?1、代森锌⼴谱保护性杀菌剂。
触杀作⽤较强阻⽌病菌侵⼊植物体内,主要起预防作⽤。
防治对象:霜霉病、晚疫病、绵疫病、炭疽病、早疫病、叶霉病、斑枯病、褐纹病、锈病等。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及含铜药剂混⽤,安全间隔期为15天。
2、代森锰锌杀菌谱⼴。
预防、保护作⽤为主。
病菌不易产⽣抗性,对植物安全。
防治对象:真菌性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斑枯病、霜霉病、炭疽病、蔓枯病、褐纹病。
注意事项:不可与含铜或碱性药剂混⽤;建议安全间隔期为15天。
3、氢氧化铜预防、保护作⽤为主,并对植物⽣长有刺激作⽤。
防治对象:细菌性⾓斑病、细菌性叶斑病、软腐病、早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等多种细菌或真菌性病害,尤其对细菌性病害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1)不能与强酸、强碱性农药混⽤。
(2)幼苗期、对铜敏感的植物、⾼温⽓候、⾼湿⽓候慎⽤。
(3)鱼类及⽔产动物有毒,使⽤时避免药液污染⽔源。
4、百菌清对多种真菌病害有较强预防作⽤,⽽治疗作⽤较⼩。
防治对象:预防多种真菌性病害,如霜霉病、炭疽病、⽩粉病、疫病、早疫病、晚疫病、绵疫病、灰霉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
百菌清对鱼类有毒,要避免药液污染池塘和⽔域。
5、甲基硫菌灵为⼴谱、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有预防保护和治疗作⽤。
防治对象:纹枯病;菌核病;棉花病害;⽩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灰霉病;褐斑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含铜和碱性、强酸性农药混⽤。
连续使⽤易产⽣抗药性,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但不宜与多菌灵轮换使⽤。
不少地区⽤此药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已难奏效,需改⽤其他对路药剂防治。
6、多菌灵多菌灵为⾼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菌剂的介绍
参考资料:/trade/supply/index--1000100310021009--.htm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保护性杀菌剂,二是内吸性杀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外或体表直接与病原菌接触,杀死或抑制病原菌,使之无法进入植物,从而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的危害。
此类杀菌剂称为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药剂喷洒后与病原菌接触直接杀死病原菌,即“接触性杀菌作用”;另一种是把药剂喷洒在植物体表面上,当病原菌落在植物体上接触到药剂而被毒杀,称为“残效性杀菌作用”。
保护性杀菌剂主要有以下几类:硫及无机硫化合物,如硫磺悬浮剂,固体石硫合剂等;铜制剂,主要有波尔多液,铜氨合剂等;有机硫化合物,如福美双、代森锌、代森铵、代森锰锌等;酞酰亚铵类,如克菌丹、敌菌丹和灭菌丹等;抗生素类,如井冈霉素、灭瘟素、多氧霉素等;其它类,如叶枯灵、叶枯净、百菌清、禾穗宁等。
内吸性杀菌剂
施用于作物体的某一部位后能被作物吸收,并在体内运输到作物体的其他部位发生作用,具有这种性能的杀菌剂称为“内吸性杀菌剂”。
内吸性杀虫剂有两种传导方式,一是向顶性传导,即药剂被吸收到植物体内以后随蒸腾流向植物顶部传导至顶叶、顶芽及叶类、叶缘。
目前的内吸性杀菌剂多属此类。
另一种是向基性传导,即药剂被植物体吸收后于韧皮部内沿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向下传导。
内吸性杀菌剂中属于此类的较少。
还有些杀菌剂如乙膦铝等可向上下两个方向传导。
内吸性杀菌剂主要有以下几类:苯并咪唑类,如苯菌灵、多菌灵、噻菌灵、硫菌灵与甲基硫菌灵等;二甲酰亚胺类,如异菌脲、乙烯菌核利等;有机磷类,如稻瘟净、异稻瘟净、三乙膦酸铝等;苯基酰胺类,如甲霜灵等;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此类杀菌剂包括十三吗啉、嗪氨灵、丁赛特、甲菌啶和乙菌啶、抑霉唑和咪酰胺、三唑醇和三唑酮等,从化学结构上看,他们分别属于吗啉、吡啉、吡啶、嘧啶、咪唑、1,2,4-三唑类化合物。
甾醇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兼具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杀菌谱较广。
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原理:简单地说,杀菌剂是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毒杀作用的化合物。
但“杀菌”一词涵义并不仅限于“杀死”病原微生物生长或孢子萌发两层含意。
能够把病原微生物杀死的杀菌剂起杀菌作用,能抑制病原物孢子萌发或生长的杀菌剂起抑菌作用,这两种作用都可以在农业生产上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不同,使用方法也各异,但从根本上来说,杀菌剂防治病害的原理不外乎三种,即化学保护,化学治疗和化学免疫。
化学保护就是在植物未患病之前喷洒杀菌剂预防植物病害的发生。
有“未见兔子先撒鹰”的意思。
常见的杀菌剂中有些杀菌剂只有保护措施一般有两种:一是在病原菌的来源处施药清除侵染源,病原菌的来源主要有病菌越冬的场所,中间寄主和土壤等。
通过施用杀菌剂消灭或减少侵染源的目的就是要减少病原菌对作物造成侵染的可能性。
例如冬季清除果园内杂草,消灭越冬病菌;种菌消毒和土壤消毒等具体手段都属此类化学保护措施。
二是在田间生长着的未发病而可能被病原菌侵染的作物体上喷洒杀菌剂,防止病原菌侵染。
作物表面喷上杀菌剂以后就可以对前来侵染作物的病原物细胞或孢子起毒杀作用。
为防治土传病原菌对作物的侵染,在播种前用杀菌剂处理作物种子或在移栽前使用杀菌剂处理幼苗根部都属于此类措施。
化学治疗就是“见了兔子方撒鹰”。
即在植物发病或感病后才施用杀菌剂使之对被保护的作物或者对病原菌起作用,改变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病害的目的。
预防
重于治疗,防病的效果也优于治病的效果。
所以我国植保科技工作者提出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根据病原对植物的侵染程度和用药方式可以把化学治疗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表面化学治疗。
有些病菌,如白粉病菌主要附着在植物体表面,使用石硫合剂就可以把病菌杀死,起表面治疗作用,非内吸性杀菌剂可以防治此类病害。
一种是内部化学治疗,把杀菌剂引入到作物体内治疗已经侵入到植物体内部的病菌。
只有内吸性杀虫剂,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有内部化学治疗作用。
内部治疗的内吸性杀菌剂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病菌直接产生毒性;另一方面是改变植物的代谢,改变其对病菌的反应或病菌的致病过程。
但多数内吸杀菌剂只具有其中一种作用,有些杀菌剂则兼有两种作用。
一种是外部化学治疗,防治果树或森林病害时常常采用的“外科疗法,就是外部化学治疗。
即把树干或枝条外部被病菌侵染发病后的病斑刮去,伤口再用杀菌剂消毒,涂以保护剂或防水剂,防止侵染的进一步扩大。
化学免疫是利用化学物质使被保护作物获得对病原菌的抵御能力。
目前比较肯定的具有化学免疫功能的化合物有2,2-二氯-3,3-二甲基环丙羧酸,乙膦铝和噻瘟唑等三种化合物。
其中噻瘟唑是最典型的化学免疫剂,用它处理水稻植株可诱导产生几种抗菌物质使水稻获得抗稻瘟病的能力。
杀菌剂的使用方法有多种,每种使用方法都是根据病害发生的规律设计的。
常见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对田间地上作物喷药,土壤消毒和种菌消毒三种。
针对田间作物喷药,影响杀菌剂田间防病效果的因素也不外乎药剂、环境、作物三个方面,但杀菌剂在施用技术上比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施用技术要求更高,尤其要充分了解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因为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不象虫害和草害那样一目了然。
对田间农作物喷药要注意两点:首先是药剂的种类和浓度。
药剂种类的选择决定于病害类型,所以先要作出正确的病害类型诊断,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如稻瘟病可选稻瘟净、稻瘟灵、三环唑等,小麦白粉病、锈病要选三唑醇、三唑酮等,花生叶斑病要选甲基托布津等。
但还应注意的是同样的病若发生在不同的作物上,有时也不能用同一种药剂,如波尔多液可防治霜霉病,但易对白菜产生药害,故不宜防治白菜霜霉病。
药剂的种类选择后,还要根据作物种类及生长期、杀菌剂的种类和剂型、环境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施用浓度。
一般农药使用说明书都有推荐使用浓度,可以按说明使用,但最好还是根据当地植保技术部门在药效试验基础上提出的使用浓度进行施用。
干旱或炎热的夏天应当降低使用浓度,避免产生药害。
其次,使用杀菌剂时还要注意使用时期和使用次数,掌握好喷药时期的关键是掌握病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做好病害发生的预测预报工作,或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对作物病害的预测预报做好喷施杀菌剂的准备。
一般情况下杀菌剂的喷洒都是在病害发生的初期进行,如稻瘟病等,尤其在高温天气,稻瘟病发展快,应立即喷药。
而花生叶斑病害发展比较慢,刚发病时不要轻易喷药,更不能在发病前喷药,而是在发病后形成一定的发展趋势时开始喷药。
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迅速发展时要立即着手喷药,有时为了控制病情不得不在下毛毛雨时候也喷药。
喷药时期决定于病害发展规律外,还要考虑到作物的生育期,很多病害的发生都是与作物的某一生育阶段相联系。
此外,还要注意作物各生育期对杀菌剂的耐受力,防止产生药害。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往往要一段时间,喷洒杀菌剂也很难一次解决问题,往往需要喷洒多次。
喷洒次数的多少主要决定于病菌再侵染情况,杀菌剂的残效期以及气候条件、光照、温度和降雨等。
种苗消毒。
浸种要用乳浊液和溶液,不能用悬浮液,即可湿性粉剂不能用来浸种。
浸种的关键是药液浓度和浸种时间,操作不当会造成灭菌效果差或造成药害。
其它因素如温度、
种子类型、病菌所在部位等也影响浸种效果。
一般情况下,在种子类型、气温、药剂种类确定后,药剂浓度和浸种时间是可以协调的,浓度高可适当延长浸种时间。
病菌所在部位较深或种皮坚硬可适当延长浸种时间,气温高可适当缩短浸种时间。
拌种时要求种子和药粉都必须是干燥的,否则会造成拌种不均匀,产生药害,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药粉用量一般占种子重量的0.2%~0.5%,拌种时药剂和种子都要分成3~4批加入,然后适当旋转拌种容器使之拌和均匀。
内吸性杀菌剂出现以后,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拌种方法——湿拌法。
即把药粉用少量的水弄湿,然后拌种,或把干的药粉拌在湿的种子上,使药粉粘在种子表面,待播种之后,药剂慢慢溶解并吸收到植物体内向上传导。
棉花枯萎病、黄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除了可以用浸种或拌种法防治外,还可以采用土壤消毒法防治。
土壤消毒首先要根据病害种类选择适当的杀菌剂,再根据药剂理化性质与土壤结构和性质选择适当的土壤处理方法。
浇灌法适合于水溶性杀菌剂,将药剂调整到适当浓度以后,于每平方米地面上浇灌5~10千克左右的药液,土壤较干燥时可以采用较低浓度的药液,适当增加浇灌体积;土壤潮湿时可以采用高浓度小体积浇灌法。
蒸气压较高的杀菌剂可以采用犁底或犁沟施药,即将药粉或药液均匀撒入第一犁的沟底,用第二犁翻上的土将药剂盖住,此法不适合过于粘重的土壤,还可以将药粉或药液施在土壤表面后,随即翻土将药剂埋入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