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方案

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方案

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方案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人畜饮水工程是指为农村地区的人和牲畜提供可靠、安全饮水的一项工程。

农村地区的饮水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许多地方由于缺乏清洁饮水设施,导致水源水质差、管网老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和牲畜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因此,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农村地区饮水问题,提高当地居民和牲畜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建设可靠的饮水设施,确保农村地区的人和牲畜都有安全饮水可供使用。

2. 提供清洁的饮水源,保障水源水质达到相关卫生标准。

3. 更新和维护现有的管网设施,确保供水稳定并减少水质污染。

4. 提高居民和牲畜对饮水工程的认识和使用率,促进健康饮水习惯的养成。

三、项目内容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源调查与选址:对农村地区的水源进行调查,评估水质及水量,在合适的地点选址建设饮水工程。

要考虑水源的稳定性、水质的安全性等因素。

2. 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选址结果,购买并安装必要的饮水设备,包括水泵、水箱、输水管道等。

要确保设备的质量稳定可靠。

3. 管网更新与维护:对现有的管网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和维护。

要确保管网的通畅性和水质的安全性。

4. 宣传与培训:通过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居民和牲畜对饮水工程的认识和使用率。

要加强对健康饮水知识的宣传,引导居民和牲畜建立健康饮水的习惯。

5. 监测与评估:建立饮水工程的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对水源水质和供水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实施步骤1. 水源调查与选址:对农村地区的水源进行调查和测试,评估水质和水量。

根据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饮水工程建设。

2. 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选址结果,购买并安装必要的饮水设备,包括水泵、水箱、输水管道等。

人畜饮水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人畜饮水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人畜饮水项目实施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

在许多贫困地区,人畜饮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限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许多农村地区的居民和家畜饮水困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生活。

因此,开展人畜饮水项目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目标是解决贫困地区居民和家畜的饮水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调研评估,首先,对贫困地区的人畜饮水情况进行调研评估,了解当地居民和家畜的实际需求,明确项目实施的重点和方向。

2. 建设水源设施,根据调研评估结果,选址建设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水源设施,包括挖掘水井、修建水塘、引水管道等,确保居民和家畜有充足的清洁饮用水。

3. 安装饮水设备,在水源设施周边安装饮水设备,包括饮水井泵、自动饮水器等,方便居民和家畜取水,减轻他们的劳动负担。

4. 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当地居民和家畜对清洁饮水的重视程度,普及饮水知识,培养良好的饮水习惯,保障水质安全。

5. 建立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人畜饮水项目管理机制,包括设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培训管理人员等,确保项目的长期可持续运行。

四、项目预期效果。

经过人畜饮水项目的实施,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居民和家畜饮水困难得到解决,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 提高当地居民和家畜的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3. 减少因饮水问题引起的疾病,提升居民和家畜的健康水平;4. 增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项目实施计划。

1. 调研评估阶段,预计耗时1个月,确定项目实施的重点和方向。

2. 建设水源设施阶段,预计耗时3个月,完成水源设施的建设。

3. 安装饮水设备阶段,预计耗时1个月,完成饮水设备的安装。

4. 宣传教育阶段,预计耗时2个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5. 建立管理机制阶段,预计耗时1个月,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六、项目实施保障。

1. 资金保障,项目实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可以通过政府资助、社会捐赠、项目申请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

人畜饮水工程年度实施方案

人畜饮水工程年度实施方案

人畜饮水工程年度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为了改善农村和牧区人畜饮水条件,保障农牧民的生活和养殖用水,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我部门决定在今年开展人畜饮水工程项目。

该项目将主要着力于改善农牧区的人畜饮水设施,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牧业的发展。

二、项目目标1.多样化水源:开发和利用多样化的水源,保证人畜饮水的供应。

2.改善水质:提高饮水设施的水质,确保居民和牲畜的饮水安全。

3.普及饮水知识: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当地居民对饮水卫生的认识,培养居民的卫生习惯。

4.提高生产力:改善牧区和农村地区的饮水设施,提升当地畜牧业和农业的生产力。

5.加强监测:建立健全的饮水监测系统,确保饮水设施的可持续使用。

三、项目内容1.水源调查:开展当地水源的调查,确定合适的水源位置及取水方式。

2.饮水设施改造:对现有的饮水设施进行改造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3.新建饮水设施:根据调查结果,新建饮水设施,满足当地居民和牲畜的饮水需求。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饮水卫生知识,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意识。

5.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的饮水监测系统,定期对饮水设施进行检测,确保饮水水质安全。

6.技术培训:对当地居民进行饮水设施维护和使用知识的培训,提高居民的自我维护能力。

四、实施步骤1.项目启动阶段确定项目实施范围,成立项目实施管理团队,明确项目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2.水源调查开展水源调查工作,确定水源位置及取水方式,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新建和改造饮水设施的具体方案。

3.饮水设施改造对现有的饮水设施进行改造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4.新建饮水设施根据调查结果,新建饮水设施,满足当地居民和牲畜的饮水需求。

5.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举办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饮水卫生知识,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意识。

6.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的饮水监测系统,定期对饮水设施进行检测,确保饮水水质安全。

7.技术培训对当地居民进行饮水设施维护和使用知识的培训,提高居民的自我维护能力。

农村新型人畜饮水工程方案

农村新型人畜饮水工程方案

农村新型人畜饮水工程方案一、背景介绍农村是我国一大重要地区。

然而,由于传统的人畜饮水工程设施落后,导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给广大农民带来诸多不便和健康隐患。

因此,开展农村新型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势在必行,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工程目标1.提供农村居民和牲畜充足的饮用水,确保饮水安全。

2.改善农村饮水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3.降低农村水源污染风险,净化农村水体环境。

4.提高农村实施新型农业和畜牧业的可行性和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工程规划1.农村饮水工程建设(1)选址规划:根据农村地理、水资源和人畜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建设地点,并制定详细的选址规划方案。

(2)工程设计:由专业工程设计团队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农村饮水需求的新型工程方案,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设施建设:采用现代化工程设备和技术,进行人畜饮水工程设施建设,包括取水、输水和储水等设施的建设。

(4)工程验收:在工程建设完成后,进行验收工作,确保设施的安全可靠和功能完善。

2.农村饮水工程管理(1)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章,明确工程的管理责任和流程。

(2)加强维护和保养:定期对人畜饮水工程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设施故障和损坏。

(3)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农村居民关于饮水安全和节水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农村饮水工程运行(1)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制定运行规章制度,培训专业饮水工程运维技术人员,确保人畜饮水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有效利用。

(2)定期检测:建立定期检测制度,定期对人畜饮水工程的水源和管网进行水质检测,确保饮水安全。

(3)加强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判和应对,确保人畜饮水工程设施的安全。

四、工程投资和资金保障1.资金来源:(1)政府资金:加大对农村新型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的经费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方案

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方案

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方案一. 项目背景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和水质不佳等原因,人畜饮水成为一项紧迫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方案旨在设计和实施人畜饮水工程,确保当地居民和农牧民都能够获得安全、可靠的饮水来源。

二. 项目目标1. 提供可靠的饮水供应系统,解决当地居民和农牧民的饮水问题。

2. 提高水质,确保供水安全,减少水源污染对人畜健康的影响。

3. 加强社区居民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 实施步骤1. 项目调研和规划阶段1.1 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水质情况和居民用水需求。

1.2 分析调研结果,制定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方案,并进行初步预算和时间计划。

2. 工程设计和准备阶段2.1 根据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包括水源选择、水质处理方式、供水管网布置等。

2.2 申请相关政府审批文件和权益许可。

3. 施工和安装阶段3.1 招标或委托专业施工队伍进行工程实施。

3.2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水源采集、水质处理设备安装、供水管网铺设等工程施工。

4. 质量控制和监管阶段4.1 进行工程施工质量的日常监督和抽查,确保项目符合设计要求。

4.2 定期检测水质,确保供水安全。

5. 运营和管理阶段5.1 建立供水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组织。

5.2 修订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人畜饮水工程的长期运营和管理。

5.3 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保养和更新升级。

四. 预期效果1. 居民和农牧民都能够便利地获得安全、可靠的饮水。

2. 精心设计的水质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净化水源,提高饮用水质量,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3. 社区居民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形成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五. 预算和资金来源根据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我们预计该人畜饮水工程的总投资额为X万元。

资金主要来源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款和国际援助等。

具体的资金筹措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商定。

六. 概述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方案的目标是解决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饮水问题,并提高水质和水资源管理意识。

人畜饮水工程施工方案

人畜饮水工程施工方案

人畜饮水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人畜饮水工程是指为了满足人类和牲畜日常饮水需求而进行的一种以水源开发、输送、存储和供应为主要内容的工程。

该工程的建设将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饮水问题,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保障牲畜的饮水需求,是一项非常具有社会意义的工程。

二、项目规模人畜饮水工程的规模将涉及到多个农村地区,覆盖面积广泛。

工程的主要包含内容有:1. 水源开发:通过对当地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确定可用的水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等类型的水源。

2. 输水管道:建设输水管道,将水源输送至各个农村地区,在输水管道中考虑使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以确保输水过程中水质不受污染。

3. 水箱、水塔:在各个农村地区建设水箱、水塔,用于储存输送过来的水资源,并通过水塔的方式提高供水的压力。

4. 饮水点:在每个农村地区设置饮水点,为居民和牲畜提供方便的取水设施。

5. 配套设施:在饮水点周围建设保护设施,包括围栏、遮阳棚等。

6. 管网工程:设计并建设适应当地用水需求的供水管网系统,以及水质检测和管理系统。

三、施工方案1. 前期准备工作(1)项目选址和勘测:组织专业人员对选址地点进行勘测和规划,确保人畜饮水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当地地形地貌特点,确定合适的水源、设施建设位置和输水路径。

(2)环境影响评估:对工程建设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3)水质检测:对选定的水源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施工准备阶段(1)设备设施采购:采购施工所需的各类设备、机械和施工工具。

(2)材料采购:采购输水管道、水箱、水塔等建设所需的材料。

(3)人员培训:对参与施工的工程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水平和安全意识。

3. 施工工程(1)水源开发和输水管道建设:根据前期勘察结果,对选定的水源进行开发和保护,并建设输水管道,以确保输水的安全和稳定。

(2)水箱、水塔建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和建设水箱、水塔等储水设施。

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方案

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方案

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方案
一、前言
人畜饮水工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建设对保障当地居民和牲畜的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在现场勘察、选址、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现场勘察
为了选址、设计和施工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我们必须进行现场勘察。

对于人畜饮水工程,勘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的情况,如地形、土壤、水文、气候等
2. 供水水源:对附近的水源进行水质和流量测试,确定是否适合饮用和养殖
3. 设置用地:确定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范围和用地
4. 建设投资:根据勘察情况评估建设投资
三、选址
人畜饮水工程的选址应考虑以下因素:
1. 水质:应选择水质优良、流量稳定的水源
2. 经济条件:应根据当地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建设方式
3. 交通条件:应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

村级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方案

村级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方案

村级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水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农村地区人畜饮水工程是解决农村居民及牲畜饮用水问题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是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保障。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规划,本项目旨在改善农村居民和牲畜的饮水环境,提高水质,保障供水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村级人畜饮水工程2.建设地点:某省某市某县3.建设内容:人畜饮水工程包括取水工程、输水工程、净化处理工程、储水工程、配水工程等组成。

4.建设规模:建设涵盖全县100个行政村,受益人口5万人,牲畜约6000头。

5.项目投资:总投资为5000万元。

三、项目建设目标1.改善农村居民饮水环境,提高水质,保障供水安全。

2.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保障农民及牲畜的健康饮水。

四、项目建设内容1.取水工程:利用当地水资源,建设地下水取水井或者引河入井取水工程。

2.输水工程:建设输水管道,将取得的水资源输送至各个行政村。

3.净化处理工程:对取水的生活用水进行净化处理,提高水质。

4.储水工程:建设水塔、水库等水源储存设施,保障供水的稳定性。

5.配水工程:将处理好的水资源分配至各个村民家庭以及牲畜饮用处。

五、项目建设方案1.选址规划: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建设地点,充分调查周边的地质水文情况,确保水质来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技术选用: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确保取水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3.设备采购:购买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水处理设备和输水设备,确保设备质量和使用寿命。

4.工程建设:组织专业施工队伍进行工程建设,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5.运维管理:建设后,对工程进行一定时间的运行试验,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并建立定期检修和维护制度,保障项目长期运行稳定。

六、项目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确定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土地征用、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工年未人数1613人,其中:教育121人,医疗44人,管理人员147人,一线职工1184人,退离休人员1098人。
2.2.2经济总量及经济结构
全团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463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456万元,第二产业335万元,第三产业847万元。第一产业中,农业产值1957万元,林业212万元,牧业880万元,渔业25万元,服务业382万元。第二产业中,工业产值141万元,建筑业194万元。
2.1.2地形地貌
六十七团具有伊犁河谷典型的地貌特征,整个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项目区南部为高山区,山部以北受洪海沟及伊犁河影响形成了三个大的地质段,并形成南、中、北分布格局。
南部为冲积倾斜平原,地层为单一的二元结构,其上部为灰钙土,土层厚度一般在30—80cm之间,下层为巨厚的砂砾石层,含地下水;中部为伊犁河二级阶地,在二级阶地的南缘有一个洪积平原与伊犁河阶地的交互作用区。由于伊犁河为东西方向作用,冲洪积平原为南北作用,因此,在该区形成了地下水隔层,表现为泉水溢出带,泉水溢出后部分转化为地表径流,部分经过二次入渗又转化为地下径流,该段地层结构上部为沙壤—轻壤土,下部为沙层及细砾石层的交互层,北部为伊犁河一级阶地,该区为伊犁地区境内地势最低的一片阶地,由于地势较低,与伊犁河的高差一般在10m以内,同时又受到来自二级阶地的地下径流影响及伊犁河侧渗影响,使该区形成大面积的平坦阶地,地下水位一般在1-3m,在一、二级阶地交汇点有地下水溢出,并形成小规模的沼泽,靠伊犁河一侧则形成部分低沙丘,沙丘高度一般在1-5m范围内,一级阶地由于受到高地下水位的影响,形成了盐化草甸土类,但土壤的盐渍化程度较小,易于改良。
据六十七团2003年统计年报,该场有建制单位27个,其中,农业单位12个,工业单位4个,文教卫生行政事业单位4个,商业单位1个,建筑业单位1个,农业服务业单位2个,其它单位1个。
全团总户数2200户,总人口7481人,其中,男性3923人,女性3558人;少数民族人口3090人,占全团总人口的41.3%。从业人员2938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2031人,工业111人,建筑业136人,交通运输业131人,批发零售餐饮业213人。全年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438人。
4、项目区多年平均风速2.5m/s。
5、自然灾害
该团灾害性天气是大风、干热风、冰雹和倒春寒。
(1)大风:该区范围内大风较多,多出现于春秋两季。最大风速可达16m/s,风向西南。年内6级以上大风发生次数在12次左右,对该区早春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干热风及冰雹:干旱年份时有发生,常造成农作物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
一沟:即洪海沟,年均流量3.85m3/s,年均径流量1.214亿m3(与地方共用,东岸引3/8,西岸引5/8)。是六十七团灌区的主要水源。
洪海沟发源于67团南部山区,流域面积为339km2,河长37.6km,河源高程3420m,流域平均高程2416m,河网密集系数为0.49,流向由南向北与伊犁河正交,除特大洪水外,常年无水流汇入伊犁河,据洪海水文站所测资料(1960—1969年)。该沟年均流量为3.85m3/s,年均径流量为1.214亿m3;4-9月平均流量为6.3m3/s,径流量为0.99亿m3,洪水期一般在5-7月,枯水期一般在春季和秋冬季,年内最大日平均流量为55.67m3/s,最小日平均流量为0.83m3/s。该沟径流量各季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正常年份冬季占全年的7.8%,春季占全年的27.9%,夏季占全年的52.4%,秋季占全年的11.9%。灌溉期的4-9月年均径流量占全年的82%,与地方分用,灌溉季节该团分水比例占22.5%,因洪水期部分水无法引有,实际引水量只占可引水量的85%左右。
1、水质指标: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要求。
2、水量指标:新疆根据分区为一区,满足饮水安全需要的最低水量标准为40L。
3、方便程度指标:供水到户、水表入户或人工取水的往返时间不超过10分钟。
4、保证率指标:饮用水水源的保证率不低于95%。
以上指标为保障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的最低限值,上述四项指标有一项低于安全最低限值即视为不达标。根据以上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将六十七团饮水现状分供水达标和存在饮水安全问题两类进行论述。
1.2
(1)项目总投资及各分单位投资
本项目的总投资为616.85万元,其中各分区分别为:一连供水区为81.70万元,三连供水区为65.5元,六连供水区为56.70万元,园艺连供水区为47.70万元,团部供水区为353.3万元,四连供水区11.90万元。
(2)资金筹措方案
因农四师六十七团地处边境,团场所处环境恶劣,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条件很差,职工收入水平很低,团场经济势力很薄弱,为国家级贫困团场,自筹能力很弱,鉴于该团的特殊性,饮水安全工程的总投资616.85万元,申请国家投资493.01万元,农民自筹123.84万元。
(3)倒春寒:该区春季低温期长,常受冷空气入侵的影响,在作物播种期及苗期影响该区,造成减产。
2.1.4水资源状况
一、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全团有一河、一沟、二泉。
一河:即伊犁河,该河从六十七团北部边缘流经该团,多年平均径流量129亿m3,目前主要是通过扬水和引取察布查尔干渠尾水两种方式加以利用。但由于其水源位置偏低,想扩大扬水范围较困难;察布查尔干渠尾水,目前控制的灌溉面积0.4万亩,由于所处的位置为察布查尔干渠的最下游,供水量极不稳定,近几年实际年引水量仅为200万立方米左右,满足不了所控灌溉面积用水的需求。
(3)工程形式及处数
根据现场踏勘及各连队的分布情况,结合水源地确定,供水区共设五处,即团部与四连为一个集中供水区,一连、三连、六连、园艺连各自为一个独立供水区。
根据实际的水资源分布情况,结合方案比选后确定,团直供水区和三连、六连、园艺连供水区采用地下水,一连采用洪海沟河水。其中,团直区和一连区输水型式为重力输水,其它连队输水型式为井水加压供水方式。
该沟特征年份及年均月平均流量和P=50%多年平均流量年内分配情况,详见表2-1和2-2:
表2-1洪海沟特征年份及年均月平均流量表
年份
月平均流量m3/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最大
1969年
1.359
1.299
1.388
2.640
13.790
16.540
12.69
8.530
3.225
2.725
1.874
1.623
最小
1961年
1.30
1.010
1.240
2.920
4.730
2.820
2.850
5.270
2.500
2.500
1.460
1.070
历年平均
1.148
1.059
1.141
3.050
8.310
10.450
8.050
5.040
2.840
2.840
1.520
1.315
表2-2洪海沟多年平均流量年内分配情况表(P=50%) 单位:m3/s
2.3.2供水达标状况
全团总人口7481人。2001年至2002年间,累计投资241万元用于解决该团人饮困难现状。其中国债资金36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55万元,扶贫资金50万元。按自来水入户,供水水量、水质和保证率符合饮水安全要求等条件,六十七团人饮供水达标人口为3729人、1032户。该团供水达标人占全团总人口的47.92%。供水达标单位有五连、七连、八连、九连、十连和十一连。其中,2001年人饮解困项目解决了八连、九连、十连等四个单位共2040人饮水问题。新增日供水量71.4m3,总投资96.23万元。五连、九连为各自在本连打井、只供给本连用水的分散供水方式,八连和十连为在八连打井分别供给八连和十连的集中供水方式,水源均为井水。饮水满足人畜饮水安全标准。各连队供水达标情况详见表2-1。
2.2.3人均经济指标
2003年该团职均收入5788元,其中,职均工资性收入4500元,庭院经济收入1288元。
2.3饮水工程现状
2.3.1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
2003年,根据兵团指示精神,农四师开展了农村饮水现状调查工作,该项工作历时近一年,在对各团饮水状况进行充分分析调查的基础上,由伊犁花城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9月完成了《农四师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并上报兵团相关部门。根据兵团农村人饮现状调查成果,参照水利部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征求意见稿),将边境团场的饮水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本次评价指标按安全人饮指标进行,具体内容如下:
1.项目概况
1.1项目范围及规模
(1)项目建设的地域及行政范围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及兵水农发[2004]216号文《关于好边境团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代可研)编制工作的通知》,本次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只针对于边境团场的饮水困难地区,本工程为农四师六十七团人畜引水工程建设,行政范围包括六十七团的团部、一连、三连、四连、六连、园艺连等六个单位。
二、地下水资源
该团地下水来源主要以洪海沟渗流和上游灌溉水下渗为主要补给源。草滩区海拔600—675m之间为泉水益出带,水量丰富,埋深1-10 m,矿化度1-10g/L,单井涌水量可达160 m3/h。经调查,该团地下水年自然补给量为2500万m3,可开采量约为2000万m3。
2.2社会经济概况
2.2.1现状单位及人口
2.基本情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
农四师六十七团位于伊犁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最西缘。地理坐标:东经80°31′—80°51′,北纬43°17′—43°51′。场部位置在东经80°45′,北纬43°48′。距察布查尔县县城35km,距伊宁市55km,交通较为便利。
该团东西宽1.7—19km,南北长约62km。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达70余km;东与察布查尔县的团结、金泉乡为邻;北与六十三团隔伊犁河相望;南抵中天山克特敏山山脊与伊犁州昭苏县相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