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位与养生
十二时辰经络x穴位养生运行

2021/10/10
18
心包经运行时辰与主要功能
19-21点【戌时】
为“臣使之官”。 心包,亦称“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
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古代医家认为,心为人身之君主,不得受
邪,所以若外邪侵心,则心包当先受病, 故心包有“代心受邪”之功用
2021/10/10
19
心包经按摩主要穴位图
按摩劳宫,清心泻热 解除疲劳 按摩内关,宽胸理气 化瘀止痛 按摩天池,疏经活络 止渴治喘
15-17点【申时】
为“州都之官”。 〖灵枢·本输〗中曰;“肾和膀胱,膀胱者,
津液之腑也。
膀胱能贮藏全身升清降浊后的津液,在肾 的气化作用下,变为尿液排出体外.
2021/10/10
15
膀胱经按摩主要穴位图
按摩睛明,养护眼睛 按摩攒竹,清热明目 按摩委中,腰背不痛
2021/10/10
16
为“受盛之官”。 小肠位于腹腔,其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
下端接阑门与大肠相连,迂回叠积于腹腔 内。 小肠具有将胃消化的食物分清别浊的功能, 为“受盛之官”。
2021/10/10
13
小肠经按摩主要穴位图
按摩后溪,颈椎落枕 按摩支正,正气行血 按摩听宫,开窍聪耳
2021/10/10
14
膀胱经运行时辰与主要功能
2021/10/10
5
大肠经按摩主要穴位图
按摩商阳,代谢增强 按摩合谷,口齿健康 按摩曲池,散风止痒 按摩迎香,祛风通窍
2021/10/10
6
胃经运行时辰与主要功能
7-9点【辰时】
为“仓廪之官”。 胃,居于隔下,腹腔上部,中医将其分为
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称上脘,包括 贲门;中部称中脘,既胃体部位;下部称 下脘,包括幽门。
中医养生心法七个经络穴位调理你的身体

中医养生心法七个经络穴位调理你的身体导语:中医学认为,经络系统是人体内传导和调节气血的通道,经络穴位是人体上具有特殊功能的点位。
通过调理经络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畅通,调节脏腑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心法中的七个经络穴位调理方法,帮助您改善身体状况。
一、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底跟腱前方凹陷处,是非常重要的经络穴位,具有镇静安神、养心安神、调节气血、促进睡眠的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太冲穴来缓解失眠、多梦、焦虑等心理状态。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太冲穴,每次持续揉动3-5分钟。
二、太冲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具有活血、调节气机、缓解头痛、舒缓心脑血管功能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合谷穴来缓解头痛、眩晕、焦虑等症状。
按揉方法是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合谷穴位,以适度力度旋转按摩2-3分钟。
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面,当脚背向上时,在小腿前外侧隆起的肌肉上,股骨的外侧,胫骨前缘上。
足三里穴能够调和脾胃、促进消化、增强体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足三里穴来缓解腹胀、便秘、疲劳等问题。
按揉方法是用拇指旋转方式按压足三里穴至发热感,每次揉动2-3分钟。
四、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方,掌腕横纹掌侧,尺侧桡侧相对的中点处。
内关穴具有调节气血、平喘祛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内关穴来缓解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等问题。
按揉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内关穴位,以适度力度旋转按摩3-5分钟。
五、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椎下的肌肉凹陷处,颈椎第1椎骨旁。
风池穴能够疏通气机、舒缓颈肩酸痛、调理肝胆、缓解头痛等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风池穴来缓解颈肩疼痛、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揉方法是用食指和拇指揉动风池穴,每次持续揉动2-3分钟。
六、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上最长的经络,延伸至头顶。
对于调理身体状况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按摩足太阳膀胱经的相关穴位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脑神经功能、增强体质。
16大经络穴位养生保健全解

16大经络穴位养生保健全解经络穴位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体内部有着许多经络穴位,这些穴位是人体内部各个组织器官的接口,能够调节和平衡机体的阴阳、气血、五脏和六腑,保障身体的健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解析16大经络穴位养生保健的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16大经络穴位的名称和位置。
他们分别是:太阳、太冲、会阴、三阴交、神阙、涌泉、足三里、合谷、内庭、阳陵泉、列缺、少商、太渊、曲池、太冲、阴陵泉。
这些穴位位置遍及全身,有的在脚背,有的在手腕内侧,有的在耳后,每一个穴位处都有着对应的内脏和经络,因此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重新平衡人体的内部能量,调节各项生理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对于想要保持健康的人来说,太阳穴和太冲穴是两个重要的穴位。
太阳穴是在头骨下方的突起物处,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中枢之一,刺激太阳穴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而太冲穴则位于脚底的第二个趾趾缝处,通过按摩太冲穴可以舒缓身体的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等问题。
除了太阳和太冲穴,会阴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
会阴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是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的交界处,可刺激会阴穴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生殖系统,促进性功能,帮助男性和女性改善不孕不育的问题。
三阴交穴是另一个重要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距脚踝骨约四横指的位置。
刺激三阴交穴可以加强肾脏的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肥和瘦身。
神阙穴和涌泉穴则分别位于背部和脚底,刺激这两个穴位可以缓解背部和腰部的疼痛,改善脚部疲劳,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几个穴位,足三里、合谷、内庭、阳陵泉、列缺、少商、太渊、曲池、太冲、阴陵泉等穴位也是重要的养生穴位,各个穴位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不同系统,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通过了解和利用16大经络穴位,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的疾病和不适症状,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提升精神状态,有利于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中医按摩养生知识了解经络穴位的重要性

中医按摩养生知识了解经络穴位的重要性中医按摩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健康养生方式,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穴位,调理气血循环,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效果。
经络穴位在中医理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影响着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
因此,了解经络穴位的重要性对于掌握中医按摩养生知识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经络穴位经络,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管道系统,这个系统被称为经络。
经络起源于中医学古籍《黄帝内经》,是人体经脉的总称。
经络在人体内分布广泛,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网络。
经络中有许多重要的穴位,即经络穴位。
经络穴位是经络中特殊的部位,它们是气血运行的关键节点。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穴位可以分为经穴和俞穴两类。
经穴是经络上比较重要的穴位,用于通达气血、调理脏腑功能,俞穴则是与经络相连的穴位,常用于辅助调理身体的功能。
二、经络穴位的作用了解经络穴位的作用,有助于理解中医按摩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养生保健。
经络穴位的主要作用可以总结如下:1. 促进气血流通:按摩经络穴位可以刺激气血流动,排除经络中可能存在的阻塞和淤积,促进气血畅通。
2. 调节脏腑功能:经络穴位与人体的内脏、腑器相连,按摩穴位可以调理脏腑功能,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
3. 平衡阴阳: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
经络穴位的刺激可以帮助平衡阴阳,调整身体的阴阳失调现象。
4. 缓解疼痛:部分经络穴位有镇痛作用,按摩这些穴位可以缓解身体的疼痛感。
5. 提升免疫力:通过按摩经络穴位,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
三、经络穴位的常用方法按摩经络穴位是中医按摩的核心技术,根据穴位的不同作用和要求,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选择。
1. 拇指按法:使用拇指按压特定穴位,按压的力度适中,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推拿法:利用手掌或指尖在穴位周围绕圈推动并施以适当的压力,起到刺激穴位的作用。
中医养生经典七个经络穴位让你焕发容光

中医养生经典七个经络穴位让你焕发容光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调整人体内部的平衡和协调,使之达到健康的状态。
经络穴位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养生。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经典的七个经络穴位,帮助您焕发容光。
1. 风池穴风池穴位位于颈部后方的凹陷处,具有疏风解表、舒展经络的功效。
经常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部疲劳和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肤色。
按摩时,用指尖轻揉风池穴,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每次持续5-10分钟。
2.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额头与鬓角的交界处,是中医中治疗头痛和眼部疾病的重要穴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部不适,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提高面部肌肤的光泽。
按摩时,用指腹轻柔地按压太阳穴,每次持续3-5分钟。
3.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胸部侧面的第四肋间隙前方,曲池穴是调理气血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胸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胸部肌肤的紧实度。
按摩时,用指腹轻柔地揉动曲池穴,每次持续5-8分钟。
4. 神门穴神门穴位于耳后,耳廓和后颈交界处的凹陷处,是中医中调节心脑血液循环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摩神门穴可以改善面部肌肤的营养供应,预防面部皮肤的衰老和松弛。
按摩时,用指腹轻柔地按压神门穴,每次持续3-5分钟。
5. 次髎穴次髎穴位于人体的乳头下方,是中医中调节肝胆和情绪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摩次髎穴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促进身体内部的平衡。
按摩时,用指腹轻柔地揉动次髎穴,每次持续5-8分钟。
6. 焦梁穴焦梁穴位于颈部后方的突起处,是中医中调理眼部和头部血液循环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摩焦梁穴可以缓解眼部的疲劳和干涩,改善眼神无神和黑眼圈的问题。
按摩时,用指腹轻柔地按压焦梁穴,每次持续3-5分钟。
7. 丰隆穴丰隆穴位于手臂内侧的肘窝处,是中医中调节胃肠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摩丰隆穴可以缓解胃部不适,促进消化功能,使皮肤更加有光泽。
按摩时,用拇指轻柔地按压丰隆穴,每次持续5-8分钟。
中医养生调理经络的穴位方法

中医养生调理经络的穴位方法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经络是贯穿全身的重要通道,调理经络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和身体的健康。
经络调理通过刺激穴位来实现,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养生调理经络的穴位方法。
一、按摩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凹陷处,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的重要穴位。
进行此穴位的按摩可以促进消化、增加食欲,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按摩方法:用手的三指并拢,以指腹轻柔地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按压10-15次,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
二、拍打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心跳中线上,是一处调理气血的主要穴位。
拍打涌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增加体力和耐力。
拍打方法:轻轻地用拳头或掌心拍打足底涌泉穴位,每次约拍打30下,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
三、捏揉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中间,是一处调理气血的重要穴位。
捏揉合谷穴可以缓解手腕疼痛、肩膀酸痛等问题,同时还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捏揉方法:将大拇指放在手背上的合谷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并往前揉动,每次约持续1-2分钟,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
四、按摩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背上,是一处调理气血的主要穴位。
按摩太冲穴可以改善失眠、调节情绪,增加睡眠质量。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太冲穴位,按压时可以适度用力,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
五、敲击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方,是调理气血的重要穴位。
敲击大椎穴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头痛等问题,同时还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
敲击方法:用手指或掌心轻轻敲击大椎穴位,每次敲击30-50下,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
六、按摩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肚脐中央,是调理气血的主要穴位。
按摩关元穴可以缓解腹胀、便秘等问题,同时还能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按摩方法:用手掌或指腹轻轻按摩关元穴位,每次约按摩2-3分钟,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
通过以上介绍的几种中医养生调理经络的穴位方法,我们可以看到,经络调理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养生方法。
无论是倦怠疲惫,还是内脏功能失调,调理经络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人体穴位是人体上一些特殊的部位,经络在这些部位上汇聚,具有控制身体功能的作用。
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力,调节生理功能等,被广大人们所喜爱。
以下是十大人体穴位以及保健按摩法。
一、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的凹陷处,是一处十分敏感的部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放在太阳穴处,轻轻旋转按摩20次。
二、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第一根棘突下缘的凹陷处,是头颈部保健的重要穴位。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食指捏住风池两侧的凹陷处,轻轻按摩。
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中央,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按摩涌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涌泉穴5分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正中间,第一、第二掌骨之间。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口渴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合谷穴2-3分钟。
五、天宗穴天宗穴位于脚背部,第一、第二跖骨骨间凹陷处。
按摩天宗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关节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天宗穴3-5分钟。
六、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往前约3个手指宽的凹陷处。
按摩肩井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肩井穴2-3分钟。
七、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间。
按摩神阙穴可以缓解腹部胀气、腹泻、便秘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神阙穴2-3分钟。
八、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腿内侧,胫骨下缘前1/3与后2/3的交界处。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失眠、前列腺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三阴交穴3-5分钟。
九、液门穴液门穴位于脊骨最下端凹陷处。
按摩液门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肾虚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液门穴5-10分钟。
十、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缘下3个指宽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缓解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5分钟。
中医经络养生穴位按摩调理头痛问题的方法

中医经络养生穴位按摩调理头痛问题的方法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
中医经络养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缓解和调理头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经络养生穴位按摩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太阳穴按摩法太阳穴是人体头部一个重要的穴位,按摩太阳穴可以有效缓解头痛。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按压太阳穴的两侧,用适当的力量轻轻按摩3-5分钟。
在按摩过程中,可以适度转动拇指和食指,增加按压的强度,但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不适。
二、印堂穴按摩法印堂穴位于人体正中央的前额部位,是另一个有效缓解头痛的穴位。
按摩印堂穴的方法是用中指的指腹轻轻按压印堂,以顺时针方向做小圆圈按摩。
按摩时要保持手指放松,以缓解紧张感,每次按摩约3-5分钟。
三、风池穴按摩法风池穴位于颈部的两侧突起物之间的深凹处,是调理头痛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头痛、肩颈疼痛等问题。
具体操作是双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并拢,用适当的力量按压风池穴,进行锁骨到耳垂的揉动按摩,每次按摩3-5分钟。
四、风市穴按摩法风市穴位于人体的肩部,是中医按摩调理头痛问题的常用穴位之一。
按摩风市穴可以有效缓解头痛和颈部肩疼。
按摩方法是双手拇指的指腹在所在穴位上以适当的力量按压,进行往返按摩。
每次按摩3-5分钟。
五、合谷穴按摩法合谷穴位于人体手背部,是中医经络养生调理头痛问题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手臂酸痛等问题。
按摩方法是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揉动合谷穴,进行圆滑有力的按摩,每次按摩3-5分钟。
六、曲池穴按摩法曲池穴位于人体侧腹部,是中医调理头痛问题的常用穴位之一。
按摩曲池穴可以缓解头痛和消除眩晕等症状。
具体操作是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揉动曲池穴,进行往返按摩。
每次按摩3-5分钟。
综上所述,中医经络养生的穴位按摩方法是缓解和调理头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太阳穴、印堂穴、风池穴、风市穴、合谷穴和曲池穴等穴位,可以缓解头痛、肩颈疼痛等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穴位与养生
脏腑与经脉
脏腑包括五脏与六腑。
脏指的是实心或有机构的器官,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五脏之外还有一个叫心包络的,实际是六脏,但因心包络是心的外围,所以习惯上仍称五脏,但当脏腑与十二经脉连属时称六脏(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腑指的是空心的器官,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另外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合并称为第六个腑,叫做三焦。
五脏的主要功能是储藏精气,脏含有“藏”的意思。
六腑主持消化、吸收和排泄,腑含有“府舍”的意思,即有出有入。
五脏归属阴,它连属的经脉叫阴经,六腑归属阳,它连属的经脉叫阳经。
经脉循行到手的叫手经,循行到足的叫足经。
十二脏腑与十二经脉连属并配上阴阳属性的叫法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二经脉。
此外,还有督脉,在人的背部中线,属
阳;任脉在人的胸腹部中线,属阴。
对人体而言,脏的重要性要高于腑。
脏的经络都在身体的正面以及手脚的内侧,腑的经络都在身体的背面和手脚的外侧。
当人体受到外力威胁时,只要蹲下来卷曲身体,所有脏器的经络都在内侧,不容易受伤,这种设计是考虑非常周详的。
十二经脉分为六对同名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
同名经上下相通,互相交接(其实是一条经)。
脏腑之间肾与膀胱、肝与胆、心与小肠、脾与胃、肺与大肠相表里,表为阳,里为阴,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与脏腑的表里相合是一致的,即六条阴经与六条阳经互为表里。
子午流注说
十二经脉互相交通,互为表里,并按一定的流注次序(流注次序就是气血运行在十二经脉中的次序),运行气血,沟通表里,循环往复,周流不息,从而使人体脏腑、经络、表里、上下各部,成为彼此相通、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经
脉对应一个时辰。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衰。
第一个时辰,子时,夜里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第二个时辰,丑时,凌晨一点到三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第三个时辰:寅时,凌晨三点到五点,肺经旺,将肝储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第四个时辰:卯时,早晨五点到七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第五个时辰:辰时,早晨七点到九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第六个时辰:巳时,早晨九点到十一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第七个时辰:午时,早晨十一点到下午一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第八个时辰:未时,下午一点到三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第九个时辰: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第十个时辰: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肾经旺,有利于储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第十一个时辰:戌时,晚上七点到九点,心包经旺,在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第十二个时辰:亥时,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中医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五行学说
我们的身体从一出生就是阴阳不平衡的,或偏阳盛,或偏阴盛,阳虚的人平日以助阳温热为保健,阴虚的人通常以滋阴祛火为养生。
尽力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保证。
懂得五行生克,对恢复阴阳平衡很重要。
肺属金,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黑色食品入肾,青色食品入肝,黄色食品入脾,白色食品入肺,红色食品入心)。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五行的相生(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生
脾土,脾土生肺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五行的相克(肺金克肝木,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
相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相克是相制约的关系,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依存。
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就是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养生。
按照五行学说,一年四季,春属肝木,夏属心火,长夏属脾土,秋属肺金,冬属肾水。
十二经络中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心包、三焦也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