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实验-反交(1)
果蝇实验-反交(1)

伴性遗传定律数据分析
红眼♀ (+) 实际频数 O 预计频数 E (O-E)2 (O-E)2/E 红眼 (+)♂ 白眼♀ (W) 白眼♂ (W) 总计
三点测验用三显性基因与三隐性基因杂交,制成三因 子杂种,再把雌性杂种和三隐性个体测交。由于基 因间的交换,从而在下代中得到8种不同表型的个 体。而由于是与三隐性雄性杂交,所以子代表现型 即为亲本的雌性杂种的配子类型。而我们组所进行 的实验是以6号为雄性亲本,26号为雌性亲本, 这样在进行杂交后,我们所得到的F1代中雄性个 体均为红眼,长翅,直毛的个体,是一个显性个体。 这与三点测验所要求的三隐性雄性个体性状不符。
1、果蝇材料 本实验选用的是26号雌性处女蝇和6号雄性果蝇
品系
体色
眼色
翅膀
刚毛
6
26
灰色
黑檀色e(3)
白色w(1)
红色
短翅m(1) 卷刚毛sn(1)
长翅 直刚毛
2.实验器具和药品 器具:恒温培养箱,无菌培养瓶数个,麻醉瓶,死 蝇瓶,白瓷板,毛笔,显微镜 药品:蔗糖,琼脂,玉米粉,酵母粉,丙酸——配制 培养基 乙醚——麻醉果蝇,便于观察性状和计数
挑选6只26号处女蝇,6只6号雄蝇, 放入培养瓶(P瓶)培养,贴标签
2、实验流程
(6—8天) 移除亲本 (3—5天) FI代成虫出现,统计F1代 性状与雌雄
移出雌雄果蝇各3对放入新 的培养瓶培养(贴标签) (6—8天) 移除F1代 (3—5天) F2代成虫出现,观察统计实验数据
整理数据,分析结果
3、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1)挑选处女蝇 原因: 6号雄性果蝇直接由实验室提供,26号雌性 果蝇需要我们挑选处女蝇,因为雌蝇生殖器官中有 贮精囊,一次交配可以保留大量精子,可能是其他品 种的精子,造成实验结果统计出错
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验证伴性遗传的规律。
3. 掌握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其传递方式与性别有关。
在果蝇中,伴性遗传主要表现为X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
由于雌蝇有两个X染色体,而雄蝇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因此伴性遗传的基因在雌雄个体之间的传递方式存在差异。
本实验以果蝇为材料,通过观察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规律,验证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实验材料1. 果蝇品系:野生型(红眼)XX、突变型(白眼)XWY2. 果蝇培养箱、培养皿、镊子、解剖针、酒精、蒸馏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四、实验步骤1. 正交实验(1)将野生型雌蝇和突变型雄蝇放入同一培养皿中,进行交配。
(2)待果蝇产卵后,将卵收集并放入培养皿中孵化。
(3)观察F1代果蝇的性状,统计红眼和白眼的比例。
2. 反交实验(1)将突变型雌蝇和野生型雄蝇放入同一培养皿中,进行交配。
(2)待果蝇产卵后,将卵收集并放入培养皿中孵化。
(3)观察F1代果蝇的性状,统计红眼和白眼的比例。
3. F2代实验(1)将F1代果蝇进行自交,或将F1代果蝇与突变型雄蝇进行交配。
(2)待果蝇产卵后,将卵收集并放入培养皿中孵化。
(3)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统计红眼和白眼的比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交实验F1代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
F2代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3:1。
结果表明,伴性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 反交实验F1代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
F2代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
结果表明,伴性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且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六、实验结论1. 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其传递方式与性别有关。
2. 伴性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3. 本实验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验证了伴性遗传的规律。
果蝇综合大实验实验设计

附一、数据记录表反交灰体黑体合计♀♂♀♂红、长、直╋╋╋白、短、卷━━━白、长、直━╋╋红、短、卷╋━━红、长、卷╋╋━白、短、直━━╋红、短、直╋━╋白、长、卷━╋━体色合计性别合计性别合计♀♂答:(1)对于正交组,三隐性突变体雌蝇(X w sn m X w sn m)与红眼(+)、直刚毛(+)、长翅(+)野生型雄蝇(X+++Y)杂交,则F1可产生三杂合体雌蝇(Xw sn m X+++)和三隐性雄蝇(X w sn m Y)。
由于Y染色体上不携带相应的等位基因,因而表现出X染色体上三个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相当于一个三隐性纯合体。
用F1代杂交(相当于测交),F2代表现出的8种表型及数目与F1雌蝇产生的8种配子及数目一致。
而反交组由于F1中的雄果蝇是野生型的,其显性基因掩盖了F1雌蝇产生的8种配子中的部分隐性性状,导致F2不出现8种表型,因此不能直接进行三点测交。
(2)反交组若要进行三点测交,可以用F1中的处女蝇与6号亲本雄蝇回交,观察F2的表型即可进行三点测交。
反交组三点测交示意图:P ♀+ + +/+ + + ×w m sn/Y♂↓F1 ♀w m sn ⁄+ + + ×w m sn/Y♂(处女蝇)↓(P)F2 w m sn + m sn w + sn w m ++ + + w + + + m + + + sn附二、实验结果分析1..分离定律:χ2检验表反交基因体色基因(B/b)F2表型灰体黑体合计实得数预期数χ2P(n=1)2.自由组合定律:χ2检验表表型合计反交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檀体红眼黑檀体白眼实得数预期数χ2P(n=3)3.伴性遗传:χ2检验表红眼白眼合计反交F1表型雌雄雌雄实得数预期数χ2P(n=1)F2表型雌雄雌雄合计实得数预期数χ2P(n=2)。
果蝇杂交实验山大生科

果蝇杂交实验⼭⼤⽣科果蝇杂交实验姓名摘要:果蝇作为遗传材料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因此是遗传学实验中最常⽤的动物之⼀。
此次实验我们选⽤6号突变体果蝇和14号突变体果蝇,通过正反交实验,观察后代中果蝇的各种性状,结合各种统计处理⽅法,来验证分离规律、⾃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规律、基因连锁互换规律和基因上位效应,旨在通过实验验证这些遗传学基本规律,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以及在实验中熟练运⽤⽣物统计的⽅法对实验数据进⾏分析。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达到了实验⽬的,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正反交、F1代果蝇、F2代果蝇、遗传学基本规律1.引⾔果蝇是遗传学实验中最常⽤的动物之⼀。
属昆⾍纲,双翅⽬,果蝇科,果蝇属。
成蝇体长约2.5mm,全球均有分布,现已发现3000多种。
遗传学研究常⽤⿊腹果蝇。
果蝇作为遗传材料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染⾊体数⽬少,⿊腹果蝇仅四对染⾊体;具有许多⾃然的或诱发的可遗传突变性状;世代周期短,25℃下10~12天⼀代;个体⼩易于饲养;培养费⽤低廉;繁殖⼒强,可以产⽣⼤的⼦代群体供观察分析。
因为果蝇有上述优势,也因为Morgan⼩组慷慨地向世界各地的研究者提供各种原种,果蝇迅速成为遗传研究的好材料。
100多年来,不仅是遗传学家,⽣物学各个领域的研究者对果蝇进⾏了⽅⽅⾯⾯的研究,使果蝇成为⽬前了解得最为深⼊的物种。
有关信息不断积累,实验技术也不断丰富与完善,发展了⼀系列有效的染⾊体、细胞、⽣化、分⼦⽣物学、基因组学⽅⾯的技术与⽅法,如基因的定点敲除,嵌合体分析等;制备了⼤量的突变体;筛选了⼤量的表型标记、具有特定特征的染⾊体及分⼦标记;2000年果蝇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使发现新基因、研究基因的功能等变得相对简单。
如此丰富的知识与技术,使果蝇成了⼀个很好的平台,遗传学者对遗传学问题进⾏纵深研究,⽽⽣物学许多分⽀学科,如细胞⽣物学、发育⽣物学、神经⽣物学等,也可借助这些知识与技术研究⾃⼰领域中的问题。
在此次实验中,我们以果蝇为材料,完成⼀系列杂交实验。
果蝇遗传系列杂交实验

实验步骤
1.在杂交前19-20天按杂交组合数量,计划和 培养好亲本。
2.收集处女蝇:一般选择在晚上9点钟把亲本 (种蝇)全部活的成虫转出处死(一个都不能 剩),第二天9点钟前(12小时内,最好8- 10小时内)把培养瓶里羽化的成虫转出,并 按♀、♂分开培养,所得的♀蝇即为处女蝇。
3.按各杂交组合需选的果蝇品系,每瓶放入3 -5对,塞好瓶塞,贴好标签,置于25℃恒 温培养箱中培养。
2. 挑处女蝇时, 每次只挑12小时内羽化成 虫,超过12小时的成虫已逐渐 有交配能力,必须一只不留地倒
出处死,才能进行第 二次挑选
3. 刚羽化的果蝇色淡白,体软绵, 难辨♀♂,务必小心区别
4. 使用毛笔和瓷板,要用酒精棉球 消毒,同时必须凉干才能使用。
5. 每个杂交组合放果蝇 2-3对,用毛笔把果蝇扫进 试管,试管要平放,待蝇醒后, 方能竖起,避免果蝇粘在培养
基上被闷死,杂交组合配 好后,放回培养箱。
6. 培养箱温度保持在25℃, 不要随意更改或调整其他旋
钮,以免影响整个实验。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统计
1.把各杂交组合的果蝇成虫分别倒出试管, 并逐个组合麻醉,观察性状,做好记录。
2.样本自由度为n-1
4.根据实际观察数计算理论值。 5.计算2 值,结果必须与显著平准作比较
系列杂交实验内容
1.果蝇的单因子实验杂交组合
18#♀ x 2 #♂ (正交) 2#♀ x 18#♂(反交)
2.果蝇二对因子自由组合实验的杂交组合
e♀ x 2#♂ (正交)
2#♀ x e#♂ (反交)
3.果蝇的伴性遗传杂交组合
18#♀ x 22#♂ (正交) 22#♀ x 18#♂ (反交)
果蝇xy(反交)PPT课件

2021/2/12
果蝇综合实验
5
F1 灰(+e )红(+w) × 黑檀(e)白(w)
F2 灰红 : 黑红 : 灰白 : 黑白 3 : 3: 1: 1
2021/2/12
果蝇综合实验
6
➢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 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 与雌雄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遗传。
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
性,而在配子形成时,又按原样分离到不 同的配子中去。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 子二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 子二代表型分离比是3:1。
2021/2/12
果蝇综合实验3F1 Nhomakorabea灰体 (互交)
( Ee)
F2 灰体 : 黑檀体
3:
1
2021/2/12
果蝇综合实验
果蝇综合大实验(反交组)
2021/2/12
果蝇综合实验
小组成员:
冯萌 黄冲 王婷 刘益琴
殷彬 吴哲 林滟 刘少锋
1
实验目的
➢理解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 的原理
➢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 ➢学习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熟悉果蝇的饲养及其生活史
2021/2/12
果蝇综合实验
2
实验原理
➢分离定律
合计
16
F2
实验观察数(O) 理论数(C) 偏差(O-C) (O-C)2/C
2021/2/12
雄性 红眼
雄性 白眼
雌性 红眼
自由度=4-1=3 X2=∑[(O-C)2/C]
查x2表果蝇综合实验
雌性 白眼
合计
17
注意事项
遗传学实验报告——果蝇杂交实验

遗传学实验报告果蝇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杂交和三点测交实验目的:学习果蝇杂交方法、遗传学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实验验证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规律;通过三点测交学习遗传作图。
实验原理: 1. 双因子杂交本实验使用18号野生型果蝇和14号纯合黑檀体、残翅果蝇进行杂交,其中黑檀体对灰体为隐性,残翅对长翅为隐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正交 反交18♀×14♂ 14♀ × 18♂双因子杂交遗传图解 2. 伴性遗传杂交本实验使用18号野生型果蝇与纯合白眼果蝇杂交,其中白眼相对于红眼是隐性性状,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正交 反交18♀ × w ♂ w ♀ × 18♂伴性遗传图解F 1⊗F 2: 灰长:灰残:黑长:黑残=9:3:3:1P灰长黑残F1⊗ F 2: 灰长:灰残:黑长:黑残=9:3:3:1 灰长P 黑残P X +X + X w YP X w X w X+YF 1: X +X w X +YF 1: X +X w Xw Y⊗ ⊗F 2: X + X + X +X + Y X w Y ♀红眼 ♀红眼 ♂红眼 ♂白眼 1 : 1 : 1 : 1 F 2: X +X w X w X X + Y X w Y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1 : 1 : 1 : 1♀红眼♂白眼 ♂白眼♀红眼3. 三点测交本实验使用6号纯合白眼、卷刚毛、小翅果蝇与18号野生型果蝇杂交,获得F 1代后再自由交配即可获得具有8种表型的测交F 2代。
白眼、卷刚毛、小翅均为X 染色体上的隐性性状。
P 6号♀(wsnm/wsnm ) × 18号♂(+++/Y)白卷小红直实验材料:18号野生型果蝇 ,14号纯合黑檀体、残翅果蝇,白眼果蝇,6号纯合白眼、卷刚毛、小翅果蝇;麻醉瓶、酒精灯、玻璃板、毛笔、培养管、酒精棉球、乙醚、解剖镜 实验步骤:1. 杂交前提前将装有不同表型果蝇培养管中的成年果蝇全部放出,确保8-10小时后培养管中的雌果蝇都是刚刚孵化的处女蝇。
果蝇实验

具体步骤与时间安排
1、配置培养基:水1000ml,琼脂条 配置培养基: ,琼脂条10g,玉米粉 ,玉米粉100g,蔗糖 ,蔗糖50g,丙酸 ,
4ml。制作方法:先用2/3体积的水将琼脂条煮沸至完全溶解,再用剩 。制作方法:先用 体积的水将琼脂条煮沸至完全溶解 体积的水将琼脂条煮沸至完全溶解, 余的1/3水将玉米粉搅拌成糊状后放入琼脂水中,同时加入蔗糖, 余的 水将玉米粉搅拌成糊状后放入琼脂水中,同时加入蔗糖,改 水将玉米粉搅拌成糊状后放入琼脂水中 小火加热搅拌均匀,在玉米糊再次沸腾之前停止加热。 小火加热搅拌均匀,在玉米糊再次沸腾之前停止加热。加入必学的丙 酸,搅拌均匀。按高度2cm左右的标准趁热向培养瓶中分装。培养基, 左右的标准趁热向培养瓶中分装。 搅拌均匀。按高度 左右的标准趁热向培养瓶中分装 培养基, 完成后用经灭菌处理的纸或布覆盖在培养瓶上方,使其充分冷却, 完成后用经灭菌处理的纸或布覆盖在培养瓶上方,使其充分冷却,在 灭菌处理的纸或布覆盖在培养瓶上方 给培养瓶加盖之前,先去 酵母溶于 酵母溶于200ml无菌水中,混匀。用滴管 无菌水中, 给培养瓶加盖之前,先去1g酵母溶于 无菌水中 混匀。 向每瓶培养基上滴加酵母液1-2d,为了保持干燥,可将灭菌处理过的 ,为了保持干燥, 向每瓶培养基上滴加酵母液 小滤纸片插入培养基中,盖好培养瓶塞。 小滤纸片插入培养基中,盖好培养瓶塞。
五:实验结果记录表格
F1统计表
灰体 日期 红眼♀ 红眼♀ 红眼♂ 红眼♂
合计♂ ♀ 灰体 白眼 ♂ ♀ 红眼 ♂ ♀ 黑檀体 白眼 ♂ ♀
合计 百分比
卡方检测表
1 基因的分离定律数据分析 作为研究载体来验证分离定律.数据处理见于 本实验以体色作为研究载体来验证分离定律 数据处理见于 下表. 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将杂交瓶里的所有亲本果蝇转移到新的培养瓶 后,原来的培养瓶继续培养,25℃条件下,约一周
至10天后开始有子一代及F1代蝇出现,统计结果
注意:一定要将杂交亲本转移完全,还要防止其他
品系果蝇混入
(4)子一代(F1)杂交,从亲本杂交培养瓶中选取新 羽化的子一代雌雄成蝇各6只放入同一个培养瓶中, 重复3瓶,做好标记。2天后将F1杂交瓶里的所有 果蝇弃除。 25℃条件下,约一周至10天后开始有 子二代蝇出现。
F2表型 实际频数 O 预计频数 E (O-E)2 (O-E)2/E 总计
伴性遗传定律数据分析
红眼♀ (+) 实际频数 O 预计频数 E (O-E)2 (O-E)2/E 红眼 (+)♂ 白眼♀ (W) 白眼♂ (W) 总计
三点测验用三显性基因与三隐性基因杂交,制成三因 子杂种,再把雌性杂种和三隐性个体测交。由于基 因间的交换,从而在下代中得到8种不同表型的个 体。而由于是与三隐性雄性杂交,所以子代表现型 即为亲本的雌性杂种的配子类型。而我们组所进行 的实验是以6号为雄性亲本,26号为雌性亲本, 这样在进行杂交后,我们所得到的F1代中雄性个 体均为红眼,长翅,直毛的个体,是一个显性个体。 这与三点测验所要求的三隐性雄性个体性状不符。
本组是反交组,采用: 26(♀) × 6(♂)作为亲本杂交 1、实验准备 ——配制培养基 A:蔗糖13克,琼脂1.3克,加水100毫升,煮沸溶解 B:玉米粉17克,加水80毫升,混合均匀
将B 慢慢倒入A中,并不停搅动混合,加热成糊状后, 再加1.4克酵母粉,混合均匀,稍冷却后加入1毫升 丙酸,调匀后即可分装到培养瓶中
1、果蝇材料 本实验选用的是26号雌性处女蝇和6号雄性果蝇
品系
体色
眼色
翅膀
刚毛
6
26
灰色
黑檀色e(3)
白色w(1)
红色
短翅m(1) 卷刚毛sn(1)
长翅 直刚毛
2.实验器具和药品 器具:恒温培养箱,无菌培养瓶数个,麻醉瓶,死 蝇瓶,白瓷板,毛笔,显微镜 药品:蔗糖,琼脂,玉米粉,酵母粉,丙酸——配制 培养基 乙醚——麻醉果蝇,便于观察性状和计数
支配两对或两队以上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杂合 状态保持其独立性。配子形成,各等位基因彼此分 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F1配子分离比是1: 1:1:1,F2表型分离比率9:3:3:1
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 遗传上与性别相联系的现象,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 和Y两种,眼色性状的控制基因就位于X染色体上, 它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5)对子一代观察计数,统计性状 注意:勿将F2代个体计入F1代
(6)对子二代即F2观察与计数,将陆续羽化的F2成 蝇每天收集一次,深度麻醉后仔细观察,按照表型 和雌雄分别计数。 注意: a 为了防止误将F3计入F2,羽化开始8天后停止 收集和计数;
(7)对数据进行归类,卡方检测
F1代统计表
挑选6只26号处女蝇,6只6号雄蝇, 放入培养瓶(P瓶)培养,贴标签
2、实验流程
(6—8天) 移除亲本 (3—5天) FI代成虫出现,统计F1代 性状与雌雄
移出雌雄果蝇各3对放入新 的培养瓶培养(贴标签) (6—8天) 移除F1代 (3—5天) F2代成虫出现,观察统计实验数据
整理数据,分析结果
3、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1)挑选处女蝇 原因: 6号雄性果蝇直接由实验室提供,26号雌性 果蝇需要我们挑选处女蝇,因为雌蝇生殖器官中有 贮精囊,一次交配可以保留大量精子,可能是其他品 种的精子,造成实验结果统计出错
方法:将26号果蝇单独放在培养瓶中培养,9—10 天后收集子代中的雌性,放在另外的培养瓶中培养, 2天后,如果没有幼虫出现即可确认为处女蝇 注意: 果蝇生活周期为9天,加上交尾后2天才排卵,而收集 处女蝇要在孵化后8小时内进行.则要计划好开始的 时间
(2)亲本杂交:将6只黑檀,红眼,长翅,直刚毛 的处女蝇与灰体,白眼,短翅,卷刚毛的雄蝇6只 放入同一个培养瓶中,在杂交第三天把全部亲本转 移到新的培养瓶,做亲本第二次杂交,第5天再次 转移做亲本第三次杂交,使F1代个体数不少于50, 在各个培养瓶上做好交配类型,日期和培养瓶序号 标记
实验改进: 反交组要做三点测验,可选用F1代雌蝇和亲本型 雄蝇做杂交,统计它们后代,然后可用三点测验法来 进行基因定位.
——反交组
成员:李飞虹,张兵,吴丙祥,李晓贞,田婷,张叶,陶君君
1、了解果蝇生活史及其饲养方法; 2、掌握遗传杂交的基本原理和杂交技术; 3、验证和理解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 4、学习实验结果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处理方法
1、分离定律 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子中,各自保持其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开,随机地进入不同的配子, 在一般情况下:F1的配子分离比是1:1,表型分 离比是3:1,基因型分离比是1:2:1
日期 红眼♀ 红眼♂ 白眼♀ 白眼♂
合计 百分比
F2代统计表
日期
灰体 红眼 ♂ ♀ 白眼 ♂ ♀
黑檀体 红眼 ♂ ♀ 白眼 ♂ ♀
合计 百分比
标签
标号 雌性性状 培养人
时间 雄性性状
基因分离定律数据分析
表型 灰体(+) 黑檀体(e) 总计
实际频数O
预计频数E (O-E)2 (O-E)2/E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