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
1人类的起源

七年级生物SW—13—02—25《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编写人:王珍荣审核人:编写时间:2013-2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说出人类的起源及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区别。
2.说出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学习重点】1.人类的发展过程2.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学习难点】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理性认识【学法指导】本节在知识呈现上并不都是直接告诉我们结论,而是用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形式来建构知识体系,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讨论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
【知识链接】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从那时起,曾经流行于世的人是由神创造的观点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人类的起源(A级)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___________,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A级)2.类人猿也叫猿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是灵长目猩猩科和长臂猿科动物的总称。
这些动物因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是为接近,形态结构也与人类相似,所以统称类人猿。
类人猿是灵长目中除了人以外最为高等的动物。
知识点二:人类的发展(A级)1、现在的类人猿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A级)2、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B级)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B级)4、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和现代人类较为相似。
想象一下她的运动方式会是怎样的?尝试一下你的判断力(B级)一、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最重要的的标准()A、下肢增长B、直立行走C、骨盆变短增宽D、脊柱由弓形变成“S”形(B级)二、识图题如图是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认真读图,然后回答问题:1.图中A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教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教学目标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知识点一.人类的起源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1809--1882)最早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1)运动方式不同。
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类人猿脑的容量为400毫升,没有语言文字能力;人脑的容量为1200毫升,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4.从1927年起,贾兰坡先生就坚持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50—20万年前的直立人)化石的挖掘和研究,他在晚年被誉为龙骨山的守望者。
5.1974年,科学家又在非洲发现了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
6.在由猿转变成人的过程中环境起了重要的作用。
课堂反馈画龙点睛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提出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
2.在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
3.“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慧眼识珠1.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A.鱼B.狗C.大猩猩D.鸽子2.根据“露西”少女的化石下列猜测符合化石特征的是()A.“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工具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能直立行走,前肢和后肢是一样的C.“露西”时代的古人类的手臂已开始变得灵巧D.“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大脑已经很发达3.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A.大猩猩B.森林古猿C.黑猩猩D.长臂猿生物奥秘你来说1.在1000万~2000万年前,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地形和气候发生变化,森林变成草原,这对森林古猿有什么影响?2.在东非大裂谷地段,古人类学家发现了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是,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
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能力
脑的发育程度
脑容量400ml,没有语言文字能力
脑容量1200ml,有语言文字能力
展
示
3、质疑:
1.根据生活在300万年前的“露西(Lucy)”的化石特点可得出什么结论?根据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遗物——石器呢?
2.请思考下地生活的森林古猿为什么能进化为人类?
4、点拨:
1.区分事实和观点:“某地区发现……化石”这样的陈述一般为事实(事实是客观存在,不容质疑的);观点则是根据事实提出的(观点是主观的看法,同一事实会有不同的观点,观点可能改变或是错误的)。
2.人类起源的标志包括,(最关键的);使用、制造工具;能够使用火;大脑越来越发达;产生语言。
反
馈
5、小结:
想想:我在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预
习
一、独学:
熟读课文p2-5,然后关上书完成以下题目。
1.19世纪时,进化论的建立者,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2.四种现代类人猿是:、、、猩猩。
3.从猿到人的进化:下地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的方向发展,前肢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
8.从猿到人的进化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由于其他动物入侵 B.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C.为了扩大领地 D.由于身体结构发生变化
4.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不包括:
A.运动方式 B.制造工具的能力
C.脑的发育程度 D.体表被毛
5.下列陈述中,属于事实的是:
A.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B.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前准备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时分配2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人类的起源叙述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况。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环境的变化(地壳的运动导致)分析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组织学生分析,教师进行补充、纠正。
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2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开展课题名称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开展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比照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开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开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开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开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开展的观点。
重点目标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难点目标运用比拟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导入示标趣味导读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按照这本书中的理论,达尔文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都是进化而来的。
他曾提出人类的祖先与大猩猩和黑猩猩存在亲缘关系。
当时,很多人都无法承受他的观点,因此人们经常进展人类起源的辩论。
最著名的一场辩论是在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之间进展的。
这是1860年6月牛津大学大不列颠会的一次会议上,人们都想听听主教对“猴子理论〞的谴责。
听众大都反对达尔文的观点,但是赫胥黎却支持达尔文的观点,因此主教斯文地问他:“请问这位宣称自己是猴子后裔的先生,您是通过祖父还是通过祖母承受猴子血统的呢?〞这时,赫胥黎坚决的说他“宁愿要一个可怜的猿猴作为自己的祖先,也不要一个运用自己优厚的天赋和巨大影响,却把嘲讽奚落带进庄严的科学讨论辩论会的人作祖先〞。
对于人类起源,你认为达尔文的观点正确吗?收集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在课上与同学们进展一场辩论吧!目标三导导学: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动物,并且人类也是经过漫长的过程进化而来的,那么人类是有什么进化而来的呢?导做:一、人、猿同祖1、[学生自学] 阅读课本79页第一自然段内容,将重要知识点在课本上标示出来并记住。
然后默写以下问题:〔1〕人、猿共同祖的祖先的是。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下册

课题: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编号:4-1-1)年级七班级______ 小组_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学科:生物主编:授课人:_______ 课型:新学课课时: 1 【学习目标】1.说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尝试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人类在起源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人类的形态特征,描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学习重点、难点及学习方法】1.学习重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学习难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
【学习过程】【学习笔记】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2-6内容,完成知识梳理)1.19世纪的科学家提出“论”,认为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一类股古猿,从而猛烈地冲击了当时流行于世的神创论。
2.四种现代类人猿有、、、;它们和人类的共同祖先都是。
3.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
4.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注意区分和十分必要。
我的疑惑:预习后,我还有以下问题和疑惑要与老师和同学在课堂上探究解决。
二、合作探究探究主题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学习“观察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四种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2.人类数量在不断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这是为什么?探究主题二:从猿到人的进化1.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2.资料及证据分析:(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和现代人类较为相似。
想象一下她的运动方式会是怎样的?(2)“东非人”用教材“图4-3”中所示石器做什么?从石器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3.观察、想象教材第6页图片: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区别?4.森林古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类的?探究主题三: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阅读教材P6 “技能训练”内容,区分短文中的“事实和观点”。
2020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附答案)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1. 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 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重点难点】重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难点: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新知探究】探究任务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自主探究:阅读教材2--3页相关内容及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时,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仔细比较了_____和___________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_______。
现代类人猿的种类有哪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____。
3.现代类人猿今天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方式为______生活。
4.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哪些方面与人有区别?根本区别是什么?探究任务二:从猿到人的进化自主探究:阅读教材4—5页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古猿的进化历程:距今1200多万年,森林古猿在热带丛林过着以_______为主的生活。
1千万至2千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气候也发生剧烈变化,在__________的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附近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
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_______生活,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森林古猿一代一代地向__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________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后来的古人类能够使用工具,如__________,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
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_______,并且能够用_______,__________也越来越发达。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导学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编号01学习目标: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学习重点: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引题篇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科学家的观点是根据事实提出来的。
你能否区分事实和观点吗?关于人类来自何方?广泛流传的神话有中国女娲造人、《圣经》中上帝造人、希腊的普罗米修斯造人、埃及哈奴姆造人、美洲印第安人的地神造人等,自从19世纪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学说,进化论学说被绝大多人们所赞同,神创论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自主测评: 1.现代类人猿主要包括、、和四种。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与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有着共同的祖先——。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等地区,过着以为主的生活。
4.人类是如何进化的? 由于大量消失,一部分不得不下地生活。
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由于的改变和自身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并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5.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
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从而提高了的能力;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的发达,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的区域日益完善,丰富的,使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
在同猛兽环伺、风雨无常的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导学案
www.5y
kj.co
m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人类的起源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况。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环境的变化(地壳的运动导致)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组织学生分析,教师进行补充、纠正。
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
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
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小组讨论、分析交流: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分组游戏。
(肢体表达一句话的意思,体会语言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要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盆的形态等)并进行分析,引导答疑,树立进化的观点。
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应很好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小组讨论:
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
我们有责任保护好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渗透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教学案例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
导课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
这说明了什么呢?生:只有地球是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师:读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生:地球太伟大了,我们有责任关心、爱护它。
师:生命是否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呢?生:不是。
生命只位于地球的表层,即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
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www.5y
kj.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