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文献探讨1
有脚注的毕业论文

有脚注的毕业论文注意:以下仅为样例,内容并非真实毕业论文。
脚注格式:脚注以从1开始的整数数字编号,放置于页面底部。
脚注格式为宋体,字号为五号,行距为1.25倍行距。
第一章:绪论(字数:200)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益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高校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关注的重点问题。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从而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和参考。
第二章:文献综述(字数:400)2.1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方法、人才培养管理和人才培养保障等方面制定的一种基本程序。
2.2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判断和评价。
目前,国内外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包括学生教育背景、学科排名、师资力量、科研水平、毕业生就业率等方面。
2.3 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手段单一、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等。
第三章:方法与数据分析(字数:400)3.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并以某高校为案例,分析该校人才培养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3.2 数据来源与分析数据来源主要包括高校官网、学生毕业报告、学术论文等。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该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创新意识不足和综合素质培养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该校已经采取的改进措施包括开展校内创新竞赛和推行综合素质教育等。
第四章:讨论与结论(字数:200)4.1 问题探讨本研究发现,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创新意识不足和综合素质培养不足,这些问题主要源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和教师教学理念的单一。
一、生活压力的定义技术总结

第二章文献探讨本研究之文献探讨共分为四节,第一节为生活压力,第二节为解释风格,第三节为情绪幸福感,最后,第四节探讨生活压力、解释风格与情绪幸福感之关系。
第一节生活压力之理论基础及其相关研究一、生活压力的定义压力是我们生活当中无可避免的一部分,因为只要是有机体尌必顸面对来自政治大。
环境与来自自身需求的挑战(游恒山编译,1989)「压力」(stress)一词最早被立17 世纪的物理学家Hooke 用在物理科学的内容上(引自Lazarus amp Folkman 。
之后,心理学家Canon 在对个体情绪生理机能所做的研究中提出,压力会1984)学国打乱生理体内的平衡,出现发冷、缺氧、低血糖等的症状,这样的情况又称为「在,并且暗示压力的程度是可以被测量的(Lazarus amp Folkman 1984)压力下」。
压力Nat的概念,随著各个研究者从不同面向探究,其定义各有分歧,目前综合各研究者y sit的观点,可将压力分为三个取向: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一)刺激取向Holmes 与Rahe(1967)为此取向的代表人物,认为压力是由环境中客观的生活事件所造成,尤其是具有威胁性的重大事件,例如:死亡、火灾、离婚等,这些生活变动使个体失去平衡,为了恢复原先的心理平衡状态,个体所做的「再适应」历程称之。
Kanner、Coyne、Schaefer 与Lazarus(1981)提出,压力的来源不仅是重大事件,生活中的日常繁琐事件也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
整体来说,此(stressor)的概念上(赖观点将压力视为一种外在的刺激变项,著重在「压力源」建志,2005)。
9(二)反应取向此取向视压力为个体对外在环境刺激所产生的整体性反应。
典型代表为Selye在1956 年的研究。
Selye 指出,压力是个体面对任何需求时的非特定反应,(nonspecific response)并提出(「一般适应症状」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的压力反应模式,此模式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为警觉阶段,系指个体受到威胁刺激后对压力源缺乏适应力到生理功能增强的过程;第二为抗拒阶段,系指个体发展出对压力源的抗拒能力,但同时对压力的敏感度亦升高;第三为衰竭阶段,系指若个体继续暴露在压力源的伤害下,会造成个体适应能力丧失,最终精疲力竭致死(Selye 1978)。
地下机械停车库喷淋用水量的探讨

地下机械停车库喷淋用水量的探讨提纲:第一章:引言- 地下机械停车库的发展和现状- 喷淋系统在地下机械停车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 地下机械停车库喷淋系统的发展概况- 地下机械停车库喷淋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使用的水源类型和水量控制方式的研究现状第三章:基于用户需求的喷淋水量研究- 用户需求的分析与调查- 喷淋水量的计算模型- 常见的喷淋设备的水量控制参数第四章:基于建筑结构的喷淋水量研究- 建筑结构的各部位的喷淋水量需求分析- 喷淋系统中水源类型和水量控制方式的研究现状- 建筑结构喷淋水量的计算方法第五章:对比分析和优化- 基于用户需求和建筑结构的喷淋水量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喷淋系统节约用水的优化建议- 喷淋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喷淋系统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和应用价值的展望。
第一章:引言地下机械停车库作为城市交通解决方案之一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其具有的独特性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和管理问题,如火灾、车辆安全、管理不善等。
喷淋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安全管理措施之一,它通过喷淋方式来控制或灭火,减轻安全风险,保障停车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地下机械停车库喷淋系统的用水量问题,现代资本主义下水资源日益短缺,水的节约与利用也越来越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问题之一,地下机械停车库喷淋系统的用水量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通过研究和探讨喷淋系统用水量的规律和优化措施,实现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为地下机械停车库的安全稳定运营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第二章:文献综述地下机械停车库喷淋系统的发展概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和交通的发展,城市道路的拥堵和停车难现象也越来越凸显,地下机械停车库成为缓解这种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地下机械停车库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喷淋系统可谓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消防救援手段,其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31核心职能之类型与应用

表4-2-1职能训练方法表----------------------------------------------------48
表4-2-2职能训练方法表(续)-------------------------------------------49
第五节训练方法理论--------------------------------------------------34
第六节银行现况--------------------------------------------------------38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流程--------------------------------------------------------40
全文完
核心职能之类型与应用∼以银行产业为例
3
图目录
图2-1-1职能特性之冰山模型示意图------------------------------------15
图2-2-1企业价值练示意图------------------------------------------------25
图2-3-1银行产销过程示意图---------------------------------------------27
第二节各项职能训练方法--------------------------------------------45
第三节问卷分析--------------------------------------------------------51
第四节银行业实行核心职能状况普查-----------------------------66
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及睡眠养生教育干预研究的开题报告

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及睡眠养生教育干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睡眠作为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对其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据统计,我国老年人的失眠率高达50%以上,而且往往伴随着多种身心疾病。
因此,研究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对其健康养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及睡眠养生教育干预的作用,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1)探讨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测方法,了解目标人群睡眠质量的现状,归纳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为睡眠养生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2)设计合理的睡眠养生教育干预方案。
在掌握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之后,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睡眠养生教育干预方案。
(3)开展睡眠养生教育干预并评估效果。
针对目标人群进行定向干预,通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评估干预效果及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2 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究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权重。
(2)实验方法。
在社区老年人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被试,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开展睡眠养生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评估干预的效果。
四、预期成果(1)深刻理解社区老年人的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老年人健康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2)设计出一套适用于社区老年人的睡眠养生教育干预方案,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
(3)展示睡眠养生教育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了一份可借鉴的参考。
五、论文构架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研究目的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4 预期成果第二章文献综述2.1 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养老健康的关系2.2 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2.3 睡眠养生教育干预的研究进展第三章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3.1 研究方法3.2 调查结果分析3.3 影响因素分析第四章社区老年人睡眠养生教育干预的实验研究4.1 研究方法4.2 干预方案设计4.3 干预效果评估第五章结果分析及探讨5.1 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的总体分析5.2 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5.3 社区老年人睡眠养生教育干预效果分析第六章结论6.1 研究成果总结6.2 研究不足与展望参考文献。
bibliometric analysis文章

bibliometric analysis文章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编写:引言部分是一篇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为读者提供了对整篇文章的总体了解,引导读者进入主题,并清晰地概述了文章的背景、目的和结构。
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进行一项有关文献计量学分析的研究。
文献计量学是一门研究和评估学术文献的科学方法,它利用统计和数学工具来分析文献的发展、作者的合作关系、引用的频率等信息。
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学术研究的趋势、热点领域以及学术界的合作网络等重要信息。
本文的目的是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将得出相关结论,并探讨这些结论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接下来,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首先,我们将在第二章中介绍文献计量学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包括对文献计量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指标和方法的介绍。
其次,我们将在第三章中详细阐述我们使用的方法论,包括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以及具体的分析方法。
最后,在第四章中,我们将总结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探讨这些结果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
通过对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阐述了本文的主题以及用到的方法论,为后续的阅读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
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展开: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来组织和呈现研究内容。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和重要性。
其次,我们将在正文部分深入探讨背景介绍和方法论。
在背景介绍中,我们将介绍相关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并引入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方法论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我们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以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我们的研究结果,并讨论其在该领域的意义和潜在应用。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高等教化学》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化发展简况1、成长中的高等教化(1)高等教化的萌芽阶段:高等教化机构性质不明确,教化职能不确定,专业教化性质模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
(2)高等教化的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高校):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化目的, 教化支配, 教化内容, 教化组织形式和教化管理体制,起先走向成型,成为一个特地的, 独立的学术及教学机构。
(3)高等教化的成型阶段(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校起先围围着各个专业, 各个学科, 各门课程,组织其教化形式和内容,才有了今日意义上的高等教化,即建立在一般教化基础上的专业教化。
(4)高等教化的完善阶段:高等学校产生新职能——为社会服务。
基于学问分化, 科学进步和社会须要,多种类型的专业学院大量涌现。
2、扩张中的高等教化(1)规模化:二战后从精英走向大众(2)中心化:慢慢走进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
(3)综合化:出现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养综合化(目标, 内容, 过程, 教化方法)的趋势。
(4)国际化:20世纪50年头后日益明显,即一国高等教化面对国际或全球发展的过程和总趋势,是把国际的, 全球的, 跨文化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学校教学, 科研和服务社会诸项职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职业准备课程更多开设,是经济巨大发展的产物。
(6)终身化:教化贯穿于人的一生,供应教化一体化,留意教化的整体性。
(7)多元化:高等教化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困难。
二、高等教化探讨及高等教化学1、个别探讨阶段:没有特地的探讨队伍,探讨的成果也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2、组织探讨阶段——高等教化学产生:20世纪70年头,有组织的探讨在西方的高等教化已起先。
1978年5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化科学探讨机构——厦门高校高等教化科学探讨室成立,标记着中国高等教化探讨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3、系统探讨阶段——学科体系形成: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化探讨组织——1979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化会筹备工作会议。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学士学位论文THESIS OF BACHELOR论文题目: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学生: 朴率智学生学号: 5091419072专业: 传播系指导教师: 禹卫华学院(系): 媒体与设计学院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摘要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饮食文化不仅仅指的是对食物的材料的选择和加工,也包括了在消费的过程中,怎样去吃,吃的礼仪,等等。
中国人会用不同的食材加工出各种各样的美食,也可以用相同的食材加工出不一样的美食,美食不仅仅是食物,也是一种艺术。
饮食文化不仅仅包含了味觉,视觉和嗅觉的满足,也包含了文化的精神。
本研究侧重于从跨文化传播学角度来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效果,本课题的文献述评部分侧重于这些方面。
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从留学生的视角,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留学生,跨文化传播STUDY ON THE CHINESE FOOD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 CULTURE -- TAKING THE STUDENTS AS AN EXAMPLELEABSTRACTChinese dietary culture is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ietary culture not only means food material selection and processing, but includes eating method and etiquette, etc. in consumption process. Chinese can make different food materials into various fine foods and make the same materials into different good foods. Cate is not only food, but also an art. Dietary culture contains not only gustatory, visual and olfactory satisfaction, but also cultural spirit.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propagation effect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the part of literature review in this paper place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is aspect. The research result can help us make a deeper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status and cause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overseas student.Key words:Chinese dietary culture; overseas student;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目录第一章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第二章文献综述 (2)2.1 文化传播的定义 (2)2.2 关于跨文化传播 (2)2.3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3)2.3.1 视觉之美 (3)2.3.2 味觉之美 (3)2.3.3 饮食的地域性 (4)2.3.4 文化与情感 (4)2.4 中国饮食文化传播渠道 (4)第三章研究方法 (5)3.1 问卷调查 (5)3.2 数据分析 (5)第四章研究结果分析 (5)4.1 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知度 (6)4.2 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满意度 (7)4.3 留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渠道 (9)4.4 留学生对中国饮食礼仪的了解 (10)4.5 留学生对于饮食文化传播的作用 (11)第五章不足和展望 (13)参考文献 (14)附录:调查问卷 (15)鸣 (16)第一章研究目的和意义1.1 研究的目的中国的美食文化,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容,比如说,中国人的价值观伦理观,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习惯,中国人的沟通和交往方式,等等,这些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直流电机基本构造第三节线圈连接方式注:C(换向片数)=N(线圈数)= S(槽数)*Cs(每槽元件数)/2第三节电刷的种类及特性第四节电枢反应及换向壹、电枢反应:负载电流产生电枢磁场对主磁场之干扰贰、换向电抗电压E=(L+ΣM)*(2Ic/Tc)参、改善换向之方法1.延长换向期间2.减少电感量3.提高电刷接触电阻4.设置补偿绕组5.移电刷法6.增设中间极(发电机依转动方向NsSn)肆、去磁安匝与交磁安匝去磁安匝:F(去磁)=( Z / 360°)*2α*(1/2)*(Ia / a)=N*I (每ㄧ机械角内之导体数Z / 360°,每极去磁安匝之角度为2α)交磁安匝:F(交磁)=(Z/2)*(Ia/a)- F(去磁)伍、减少电枢反应之方法第五节、各种直流发电机之特性曲线第六节、直流电动机特性曲线壹、分激式与串激式之比较贰、直流电动机之应用参、直流电动机速率控制第七节电机三大并联运用之条件第八节交直流电动机起动规定第九节感应电动机之启动壹、鼠龙式贰、绕线式感应电动机之启动参、单相感应电动机同步电动机利用组尼绕组启动肆、三相感应电动机速率控制(注:转子输入功率Pg,转子输出功率Po,转子铜损Pc) (Pg/Ns=Po/Nr=Pc/SNs)伍、三相同步电动机速率控制第十节损失第十一节交流电机之实验壹、开路及短路试验贰、变压器参、三相感应电动机3φIM第十二节二瓦特量三相功率第十三节绝缘直流机采用A和B级第十四节变压器构造壹、等效图R01=R1+a2X2 X01=X1+a2X2Z01=√(R01) 2 +(X01) 2Ie=Io*cosθIm= Io*sinθ贰、标么值阻抗标么值ZpuSbase=Vbase * Ibase Zbase=Vbase / Ibase (base基本值)标么值与额定容量成正比与额定电压成平方反比参、电压调整率VR%=(E2-V2)/V2 肆、Tr 之测试 (1)温升试验(2)绝缘电阻测试又称背向试验 需使用高阻计 高压侧瓦特表=>PnL ->线路(先实施) 低压侧瓦特表=>PcE ->接地(後实施) G ->保护伍、极性试验法S 闭合瞬间伏特计往正向偏转->减极性 伏特计往负向偏转->加极性 法V3=V1+V2->加极性c.比较法一次侧看接线,二次侧跑回路陆、Tr之三相连接i.Y接→”-”接地,拉出”+”为该相ii.△接→依序将”-”接”+”,拉出”+”为该相(4)三相口诀(5)公式单相视在功率S1ψ=VP1IP1=VP2IP2(VA),单相有效功率P1ψ=S1ψcosΘ(W)三相视在功率S3ψ=√3VL1I L1=√3VL2IL2 =>3VPIP=3S1ψ(VA)三相有效功率P3ψ=3P1ψ=3VPIPcosΘ(W)各种接法捌、特殊变压器(a)自耦变压器自有容量=感应传送的伏安功率 =e*I2传导容量=全部容量-自有容量特点:1.电压调整率小,效率低2.需高度绝缘3.电压比小~到1(b)仪表变压器(c)感应电压调整器V O =(1+1/a*cos θ)V 1 (a=p/s) 第十五节 三相感应电动机壹、三相感应电动机构造 转子 鼠笼式 绕线式优点构造简单坚牢启动转矩Ts 大, 恒速,转差率小启动电流Is 小 缺点 无法加Rx ,构造复杂,成本Ts↓,Is↑高贰、转差率S(1)、S=(Ns-Nr)/Ns×100%Nr=0,S=1a.启动(静止,堵住)b.同步Nr=Ns,S=0c.反同步Nr=-Ns,S=2d.超同步Nr=2Ns,S=-1鼠笼式S=3~5%绕线式S=1~10%※S跟负载成正比(2)、公式(运转时)a.转子转速Nr=(1-S)Nsb.转子频率fr=Sfc.转子电压E2r=SE2d.转子电流I2=(S*E2)/(√R2+SX2)e. 转子Cosθ=R/Z(3)、解题步骤1.求转子电压E2=VP1 b.静止时E2=E1/匝数比 c.转动时 S=(Ns-Nr)/Ns, E2r=SE21.求转子电流I2a. Z=(√R2+SX2)b. I2=(S*E2)/(√R2+SX2)二、转矩(1)电动机转子输出功率P2=T*w=T*2πNr,T=*P2 / Nr(NT-m)=*P2/ Nr(Kg-m)(2)转子每相转矩 T=Kψ1I2cosθ ( I2=(S*E2)/(√R2+SX2)) ,(cos θ=R/(√R2+SX2))T =P2/WS=(q*I2*R2/S)(3)S=1时T与电压平方成正比,与R2成正比(4)定电压下T与R2/S成正比,绕线型外加电阻时S将改变但转矩不变比例推移Sm=r2/(x1’参、双鼠笼式(1)上层->导体细,电阻大,电感小,启动转矩大,启动电流小->启动时流过大部分电流(2)下层->导体粗,电阻小,电感大->运转时流过大部分电流(3)规格肆、制动a.再生制动==使Nr>Ns产生反转矩并回收电力於电源b.发电制动(动力)(直流)==当切离时,在转子上加,使旋转磁场变为固定c.逆转制动==将电源线任意换两条,使之产生反转矩,为了防止逆转->插入柱塞电驿d.单相制动==将一相切离,使之成为单相运转伍、试验第十六节单相交流电动机壹、分类(1)感应(2)换向a.分相式 a.推斥式b.电容式 b.串激式c.蔽极式贰、单相感应电动机与3相电动机比较a.体积大b.成本高c.效率和Cosθ差d.噪音与振动大参、单相感应电动机构造定部装设行驶绕组,外加,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分相为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磁场称双旋转磁场。
※分相式反转=>将启动绕组或行驶绕组两端反接※转矩由大至小排列:推斥>双值>电容>分相>永久>蔽极肆、电容式(1)电容启动式辅助绕组电流Ia越前主绕组电流用途->电冰箱压缩机(2)永久电容式使用浸油式电容->体积大,容量小,耐压高用途->洗衣机马达伍、蔽极式a.方向由未蔽极向有蔽极处转动b.反转必须把整个磁极反转过来c.蔽极线圈->帮助启动d.蔽极磁通滞後主磁通e.构造简单便宜f.功因最低,效率最差,Ts最小,用途->吊扇陆、交流单相串激(1)DC->AC(直流串激电动机加交流电源)应修改部分a.定部和转部铁心均采用矽钢片b.弱磁场减少Rf,漏磁电抗电压影响功率因数c. 装设补偿绕组,减少电枢反应(电抗电压影响功率因数)d. 减少电枢绕组,否则换向困难(2)Cosθ随负载增加而降低柒、推斥式构造最简单,Ts最大,电刷需短路(1)刷轴平行极轴(2)刷轴垂直极(3)转向轴磁通=0 磁通最大 a.电刷顺极轴移动->顺向方向b.电刷逆极轴移动->逆向方向Ia 最大Ia=0(刷轴短路线圈)T=K ψIa(方向相反合力=0)T=0 e=BLVSin90°最大第十七节 三相同步机壹、结构a.定子绕置互隔120°θe 三相电枢绕组b.转子通以低压直流 贰、交流发电机之种类凸极型 圆柱型 适於低速800rpm以下高速800rpm以上 转子直径 大小转轴 短 长 直轴磁小於交轴等於交轴阻大於交轴等於交轴直轴电抗用途水轮G汽(涡)轮G引擎G参、交流发电机之种类及用途水轮汽轮引擎转速200~8001500~3600300~600转子凸极型圆柱型凸极型冷却水氢气用途水力发电火力、核能紧急备用厂肆、同步电动机阻尼绕组->装於转子磁极槽内,藉端环加以短路,形成鼠笼般的绕组,协助启动=Ns不作用≠Ns,防止追逐现象,维持Nsc.追逐现象:由於负载急遽变化,造成同步机之负载角(应电势E与端电压V之相角)在同步速率上下作周期性变化(1)(2)实际上->短节矩、分布绕(3)短节矩之优缺点优点:a.减少谐波、改善电势波形、使其更接近正弦波b.节省末端连线,减少Pcc.减少电感量缺点:应电势较全节矩低(4)分布绕a.降低应电势谐波成份b.效率高c.绕组较易散热、应电势较低三.感应电势计算(1)理论Ep= =ψ(2)实际Ep=(3)Kw(绕组因数)=Kp×Kd(4)Kp(节距因数)=短节距感应电势 / 全节距感应电势=sin(x/2)(5)Kd(分布因数)=分布绕感应电势 / 集中绕感应电势=sin(180/2*相数) / qsin(180/2*相数*q) q (每相每极槽数)=槽/(相数*极数) (6)谐波四、特性曲线 (1)外部特性曲线条件:额定转速及激磁电流不变, 负载电流与端电压之关系负载超前电枢反应产生加磁作用,端电压上升 负载落後电枢反应产生去磁作用,端电压下降(2)激磁特性曲线条件:额定转速及端电压不变, 负载电流与激磁电流之关系负载超前电枢反应产生加磁作用,须减少激磁电流负载落後电枢反应产生去磁作用,须增加激磁电流P~18(3)同步发电机向量图 电流落後电压E=√(Vcos θ+IR)2+(Vsin θ+(3)V 形特性曲线电枢电流逐渐减少後再逐渐增加 激磁电流与电枢电流之曲线(5)和之比较(6)SM的运用使SM於无载及过激磁,其特性为电容,称同步电容器或同步调相机,安装於变电所之主Tr,以改善功率因数cosθ。
a.减少线路电流b.减少线路压降c.减少线路损失d.增加系统容量『公式』(1)PL1-PL2=PL1【1-(Cosθ1/Cosθ2)2】(2)Qc=P(tanθ1-tanθ2)(VAR) C= (Qc/2πft)*10-6μf (7)小型1.可为计数器、计时器2.磁阻电动机->1相凸极式3.磁滞电动机->1相圆筒式第十八节特殊电机壹、伺服电动机(1)特性大b.转子惯性小(响应小)、机械时间常数小、重量轻、电气时间常数小c.摩擦小、无制动特性d.可正逆转控制(2)控制方式a.场控->高感抗->小容量b.枢控->大容量贰、步进电动机(1)特性a.数位、脉冲马达b.数入一脉波转动一固定角度c.转动角度跟输入脉波数成正比d.无累积误差->开环路e.具高静止扭矩f.可正逆转控制(2)驱动方式一相->激磁一相绕组,转一步,振动较大二相->激磁二相绕组,转一步,较稳定一~二相->交替磁场一、二相,得半步(3)公式1步之θs=360°/步进数(转一圈)步进数=定子相数×转子齿数(4)用途电脑周边,印表机,磁碟机参、线性电动机(1)公式a.同步速率Vs=2Pth/T=2fPth(m/s) =>一周移动两个极矩Pth =(1-S)Vs(m/s)=(Vs-Vr)/Vs(2)用途低速->电动门高速->磁浮列车伍、电磁耦合式电动机(1)原理:利用涡流耦合机产生电磁耦合效应(调整If)(2)范围:10:1(3)别称:EC,VS,AS(4)构造:感应电动机,涡流耦合机和转速发电机(5)用途:渐为变频器控速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