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文献探讨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讲义 第二章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讲义 第二章

第二章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设计第一节问题的发现与课题的确定一、课题的来源与类型(一)课题来源1.纵向来源的课题纵向来源的课题,一般称为“纵向课题”,是指由国家、省(区)筝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发布(或招标)、个人或集体申报、有部门及专家审在批准的项目。

这些课题大多由一些基金组织资助,项目执行过程中,要由有关管理部门和基金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项目结题时也要由这些部门组织专家鉴定。

纵向课题在内容上大多与社会热点问题有关,偏重于解决较为重大的实践问题和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重大理论问题。

2.横向来源的课题通常也称委托课题,是指由一些企事业单位或非直接的上级部门委托实施研究的项目,横向课题也十分重视项目研究的应用性,资助额度一般要比纵向课题大。

3.研究者自选课题这类来源的课题虽说主要是个人行为,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资源,许多有价值的选题及成果出于其中。

绝大多数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属于自选课题;许多中小学教师在看似平凡的长期实践中悟出深刻道理或闪现灵感火花因而自觉地展开教育教学研究,也用于自选课题。

这类课题可能涉及很专很深的理论前沿问题,也可能针对很现实很具体的实际操作问题。

(二)课题的类型1.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及研究的目的,可把研究课题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两大类。

理论性课题又被称为基础性研究课题。

主要包括那些以研究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基本规律,揭示青少年身心发展以及影响因素间的本质联系,探索新的领域等为基本任务的课题。

理论性课题是不可能都在同一层面上展开的,根据课题对理论不同程度,上的突破与发展,可以把课题分为三级。

凡是那些对构成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全局性影响的核心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等作突破性研究的课题都属于一级课题。

教育理论研究的一级课题是难度较高的研究课题。

这类课题具有开创性,又涉及全局。

它要求研究者有较强的批判思维能力、较高的专业理论修养和较宽的知识面。

凡是对教育科学某一领域中已形成的概念、原则作进一步探讨(或使它更完善,或使它更具体细致)的课题均可列入二级课题。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自考2012版)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自考2012版)

• (四)统计报表 • 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 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 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二、问卷调查p67
• 1、问卷调查的涵义 • 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 种方法。 • 2、问卷的内容 • 一般有个人的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三个方面。 • 3、问卷的主要类型 • 问卷分为自填式和代填式两种。
• • • • • • • • • •
(二)文献法的优缺点 1、文献法的优点: (1)文献法的资料信息恒存不变; (2)文献法的费用较低; (3)文献法可以研究其他方法不可及的历史现象; (4)文献法适用于作纵贯分析。 2、文献法的缺点: (1)文献资料的客观真实性难以考证; (2)受隐私和保密等限制,相关资料不易获取; (3)部分文献缺乏标准化的资料,难于编录和比较分析。
• (三)抽样调查 • 1、抽样调查的涵义 •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 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总体调查研究对象作出 估计和推理的一种调查方法。 • 2、抽样调查的类别 • 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 • 3、概率抽样调查的特点 • (1)按随机原则抽选样本; • (2)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相等的概率被抽中; • (3)可以用一定的概率来保证将误差控制在规定 的范围之内。
• • • • • •
(三)社会管理功能 1、建立规范 2、提供模式 3、反馈信息 (四)社会批评功能 社会学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 事物及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 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 一、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涵义p64
• 社会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方法 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求知,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社会 学方法论的基本要求。 • 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 1、社会现象的性质; •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 • 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毕业论文每一章

毕业论文每一章

毕业论文每一章毕业论文每一章在大学生活的最后阶段,毕业论文成为了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项任务。

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都是对他们四年或两年学习成果的总结和展示。

而毕业论文的结构中,每一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毕业论文的每一章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第一章:绪论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篇之章,也是整个论文的引子。

在绪论中,作者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并提出研究的假设或研究问题。

此外,绪论还需要对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进行综述,以便读者能够了解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最后,作者还需要说明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为后续章节的展开做好铺垫。

第二章: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中的重要章节,它是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评价。

在文献综述中,作者需要搜集并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分析和比较不同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通过文献综述,作者可以了解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找出研究的空白和问题,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同时,作者还需要对文献进行批判性思考,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思路。

第三章: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毕业论文中的核心章节,它描述了作者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和过程。

在研究方法章节中,作者需要详细介绍研究的设计和样本选择,说明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工具,并解释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作者还需要讨论研究的可行性和局限性,以及如何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研究方法章节的撰写需要严密和准确,以确保后续的研究结果可信可靠。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与分析是毕业论文中最关键的章节之一,它展示了作者通过研究方法得出的数据和结果,并对这些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在研究结果与分析章节中,作者需要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图表,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展示。

同时,作者还需要解读数据的含义和趋势,分析结果与研究问题的关系,并结合文献综述进行讨论和比较。

研究结果与分析章节需要精确和客观,以确保读者对研究结果的理解和接受。

第二章文献探讨

第二章文献探讨

第二章文獻探討本章旨在整理分析知識管理與創意教學自我效能的理論與相關研究,共分三節。

第一節為教師知識管理的意涵,第二節為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的意涵,第三節為知識管理與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教師知識管理的意涵本節旨在探討知識管理之相關文獻內容,分從知識的定義、知識的類型、知識管理的定義與教師知識管理的層面四個部分進行探討。

一、知識的定義知識是什麼? Nonaka (1994)認為知識是一個多面向的概念,並且有多層次的含義,依循傳統知識論的定義,知識的定義是合理且真實的亯念(justified true belief),知識是個人的亯念,並且強調知識的合理性,是為了追求真理,將個人亯念合理化動態的歷程。

知識(knowledge)與資訊(information)不同,資訊是源於訊息(messages)的流入而產生;而知識是將取得的資訊經由重新組織與創造,以支持知識擁有者的承諾與亯念。

有學者認為知識必須配合情境,否則就只是資訊而已(Nonaka, Toyama & Konno, 2000)。

知識是一種深植在個體價值系統中的主觀亯念,當個體接收到資訊,在內化的轉譯時給予情境條件,並植於個體的亯念中,資訊即轉變為知識。

知識在創造時,是經由螺旋的型態將兩個趨於對立的概念,例如混亂與規律、微觀與宏觀、內隱與外顯、情感與邏輯、行為與認知等概念,知識的螺旋會將兩者合成,或提取其中較具優勢者,而產生新的知識,知識創造的螺旋歷程如圖2-1所示:圖2-1 知識創造的螺旋註:取自“SECI, ba and leadership: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 (p.6),” by I. Nonaka, R. Toyama, & N. Konno , 2000. Long Range Planning , 33.二、知識的類型知識的類型有多種區分方式,包含外顯知識(explicit knowledge)與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與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理論知識(theoretical knowledge)與實務知識(practical knowledge)、以及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Development, OECD)分類的事實知識(know-what)、原理知識(know-why)、技能知識(know-how)與人力知識(know-who)等類型(引自張芳全,2007)。

文献探讨的三个阶段

文献探讨的三个阶段
文獻探討的三個階段
一趟既是前進又是回顧的行程
第一階段:文獻初探 (1/3)
• 了解某個研究主題已經被探討過的有哪些 部份,又有哪些部份是尚待研究的。 • 在進行研究的一開始,依據個人在研究主 題上已經具有的想法或興趣,對學術文獻 做一個初步探討。 • 在這個階段,你最初的想法可以很快地得 到確認或修正,幫助你獲得該研究領域的 知識。如果進行地順利,你將能廣泛地認 識現有的研究與文獻資料。
第一階段:文獻初探 (3/3)
• 在這個最初的階段,可以開始根據不同的 學說、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結論),將 文獻概略地分類整理。並且繼續進行下一 個階段,建立研究假說或是確認研究問題 的適當性。
第二階段:建立研究問題和研究假 說 (1/2)
• 到了這個階段,你應該可以從第一階段聚焦出文 獻的重點。在這個階段,文獻探討的目的在於建 立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說。 • 在對於某個研究領域進行全面性的探究之前,應 該先將你的研究聚焦。而聚焦的最好方法就是將 你的想法或「感覺」轉換成研究問題或研究假說, 引導你的研究繼續前進。 • 一開始的文獻初探幫助你在特定的研究領域之中, 選擇一個範圍較廣的主題。到了這個階段,應該 要為你所選擇的研究主題提出個人的看法或主張。
第一階段:文獻初探 (2/3)
• 每個人閱讀資料的速度與獲取資料的途徑不盡相 同,通常大約需要6-8週時間不間斷地搜索資料與 閱讀,讓你對該研究領域相關的文獻有一個概括 的瞭解。 • 可以請教指導教授或該研究領域經驗豐富的學者, 給予有關文獻資料上的建議。 • 當你已經找出相關的主要文獻,除了閱讀本文, 可以留意文章中所提到的註解或所引用的文獻資 料,那些資訊可以指引你還有哪些重要的資料。
第三階段:批判性且全面的文獻 探討 (1/3)

云南YT集团子公司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new

云南YT集团子公司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new

第一章引言第一节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一、背景纵观中国企业和绩效评价的历史演进过程,发现绩效评价体系总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中国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对国有企业的评价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的重点。

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统购统销,因此对企业的评价核心指标是产量,如1975年国家拟定的“工业企业八项经济技术考核指标”,包括了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流动资金、成本、利润和劳动生产力。

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家逐步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以承包制为代表的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考核逐步转变为以利润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但由于单纯的利润考核,导致大量潜亏和挂账的产生,因此在1992年国家计委等提出了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净资产率等8项考核指标,并且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权数分配。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国有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规模快速扩大;中国市场经济已经逐步成熟,国有企业已不在受到保护,竞争成为常态。

为促进企业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企业效益,1999年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规范了国有企业业绩评价,重点是评价企业的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并且第一次正式的引入了非财务指标的评价,这套体系和以前的考核体系相比,基本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要求,全面科学,注重横向对比,并且对经营者素质、经营决策等八个非财务指标给予了较高的关注。

这是中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一次重大变革,有了质的飞跃。

进入21世纪后,国家国资委成立以后,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从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的目的出发,经过3年的摸索和不断的实践,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推动了中央企业的发展。

在云南省内,云南省国资委成立8年来,为了加强省属企业的大发展,不断地完善考核办法。

形成了以利润和资产增值为核心,经济增加值和调结构为辅助的考核体系,为云南企业规模的做大以及逐步做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每章参考文献

每章参考文献

每章参考文献本文共分为五章,每章包含一些有指导意义的参考文献。

下面将逐章简要介绍这些参考文献的内容,并展示其生动、全面的特点。

第一章关于领导力的参考文献在本章中,我们将研究和探讨关于领导力的重要文献。

其中包括彼得·德鲁克的《效果的管理》、约翰·科特尔的《决策过程》以及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等。

这些文献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领导力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并提供了一些实践指南。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领导力的核心概念和原则,为我们在领导职位上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

第二章关于团队合作的参考文献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聚焦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介绍相关的文献。

其中包括约翰·戈登的《一分钟经理人》、彼得·哈金斯的《父亲效应》以及丹尼尔·高尔曼的《协同的智慧》等。

这些文献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团队合作的关键要素和影响因素,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团队管理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培养和引导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绩效。

第三章关于创新的参考文献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关于创新的重要文献。

其中包括克莱顿·基斯的《全球创新之路》、彼得·德鲁克的《创新和创业的实践》以及杰夫·杜彼斯的《创新者的解答》等。

这些文献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创新的意义、方法和影响,并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实践案例。

通过研读这些文献,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创新的启发和指导,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创新能力。

第四章关于沟通的参考文献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关于沟通的重要文献。

其中包括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斯图尔特·利维特的《说服力》以及約翰·C. 麦克博伊的《沟通的沉默》等。

这些文献从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和方法,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

通过学习这些文献,我们可以提高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合作。

文献探讨

文献探讨

三、尋找、蒐集文獻的方法
(一)提出問題敘述 1.工具書 (1)索引 (2)摘要 2.期刊

3.專書 (1)附錄 (2)參考書目 (3)專用詞彙 (4)索引 4.學位論文

(三)選擇資料庫 (四)化問題敘述為關鍵詞作為查索語言 (五)進行查索 1.手工查索 2.電腦查索

四、閱讀所選擇的文獻(宜做研 究摘要並分門別類加以彙整)
(1)注意相關理論觀點 (2)注意相關研究方法 (3)注意研究發現 (4)注意研究之貢獻與限制 (5)自己的觀點和評論

五、撰寫文獻探討
(一)文獻內容 (1)依照議題呈現內容 (2)呈現驗證性和否正姓參考資料 (3)論及主要發現、不足之處、相 關爭議 (4)陳述自己的觀點和評論 (二)文獻引用

第三章 文獻探討
一、為何要文獻探討
1.瞭解所欲研究的領域(理論、方法、 研究發現等) 2.協助決定研究題目與問題 3.決定所欲進行研究的方法 4.避免重複他人的研究 5.與過去相關研究結果互相比較

二、文獻探討的過程

1.尋找、蒐集所欲研究領域中現有的文獻 2.閱讀所選擇的文獻(宜做研究摘要並分門別 類加以彙整) 3.發展理論架構作為進一步文獻尋找和探討的 參考 4.發展議題(文獻探討之大綱)以統整、分析 相關文獻資料 5.撰寫文獻探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文獻探討本章將介紹本研究所應用到的相關知識及技術背景與功能,第一節介紹網路服務現況與發展趨勢,第二節介紹網路服務核心技術探討,第三節介紹XML與關連資料庫之間資料轉換,第四節介紹銀行公會訊息標準。

第1節網路服務現況與發展趨勢網路服務是一種動態的電子商業模式,企業透過網際網路向外擴展基礎建設,使用多元化交易方式,將商業流程自動化,創造出更有彈性且有效的商業模式。

使用網路服務,企業得以根據業務需求,動態發現並引入商業功能,而不需大幅更動現有業務流程整合體系。

根據Tidwell (2001)的定義:網路服務為一個以標準網際網路技術建立的程式介面,允許使用者可透過網路來取某應用程式的功能。

網路服務是以XML為描述語言,並以XML檔做為被呼叫的訊息格式,不論在何種平台或是以何種語言開發的,只要能夠透過網路被另一個程式呼叫,稱為網路服務[McCright,2001]。

2.1.1 網路服務類型綜合當今的網際網路應用以及網路服務的特點,網路服務實施領域可以分為四類[柴曉路,民89]︰1.商業導向網路服務(Business-Oriented Web Services)商業導向網路服務針對的是企業導向應用服務包括企業內部的企業資源規畫(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統,企業間的SCM/CRM等系統。

當這些系統以網路服務的形式在網路(Internet和Intranet)中出現時,企業內的應用整合將更加容易,而在企業間的眾多合作夥伴的系統聯接也將不再是無法完成的工作。

目前現有的解決方案和產品的提供商有Bowstreet、Epicentric等。

2.顧客導向網路服務(Consumer-Oriented Web Services)顧客導向網路服務針對的是原先的企業對顧客(Business to Customer,B2C)的網站的改造,為這些瀏覽導向網路應用(Browser-Oriented Web Application)增加了網路服務的應用介面,使得第三方的桌面工具或其自身提供的增值的桌面工具能夠利用更優秀的使用者介面提供跨越多個B2C服務的桌面服務。

使用者將更為方便運用網路資源,獲得更加便捷的服務。

比如我們完全就可以在個人理財桌面系統中整合(呼叫)Internet上的股票價格查詢的網路服務、機票預訂的網路服務等,使得個人理財應用的自動化程度更高。

3.設備導向網路服務(Device-Oriented Web Services)設備導向網路服務的使用終端設備一般是手持設備和日用家電,對於前者而言,可以在不用修改網路服務的體系架構的前提下,令先前的網路服務支援除PC以外的各種終端設備,比如個人數立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手機(Smart Phone)等。

如此,那些天氣預報服務、Email服務、主動訊息服務等將更為有效和便捷。

而後者對於日用家電,則可能是一個市場的啟動期,有了網路服務作為基礎框架,智慧型的日用家電將真正獲得標準的支援,從而有了廣泛使用的可能。

4.系統導向網路服務(System-Oriented Web Services)傳統意義上的系統服務,比如使用者權限認證,系統監控等,如果被遷移到全球範圍的網際網路上,或者企業內部網路上,其作用範圍將從單個系統或局部網路拓展到整個企業網路或整個網際網路。

如此,基於同一系統服務的不同應用將得以在整個網際網路環境中部署,譬如跨國企業的所有線上服務可以使用同一個使用者權限認證網路服務。

2.1.2 網路服務之商業模式網路服務要能夠實際應用於企業系統中,需發展完整且具效益的網路服務付費機制(Payment Models),其付費機制大致可分為四種模式[Deitel,2003]。

1.免費使用(Free of charge)免費提供給使用者使用,目的是在於推廣網路服務的應用,服務無關於圖2- 1服務導向架構圖【資料來源:張思源,民91】服務導向架構的主要角色可分成下列三類:1.服務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提供服務及服務本身的執行環境,包含服務的介面建置與發佈及服務的實作與服務需求回應。

服務提供者提供完整網路服務,包含建立、發佈、推廣及銷售四項工作活動。

-建立(Creation):設計、發展、測試、建立文件等工作。

-發佈(Publication):將網路服務外包給應用服務提供者(ASPs),委託ASP業者開發維護或是公司自行發展。

-推廣(Promotion):將服務註冊到服務仲介者。

-銷售(Sale):服務如何計價收費與使用稽核等。

2.服務要求者(Service Requestor)一種客戶端應用程式或相關應用,透過服務仲介者搜尋適合的服務,與實際服務提供者互動溝通、以存取或使用網路服務。

3.服務仲介者(Service Broker)以XML為基礎的規範,提供服務註冊、分類與搜尋機制,服務提供者可對其服務做適當的描述與分類並註冊公佈相關資訊。

而服務要求者經由搜尋機制找出所需的服務,並取得和網路服務溝通的相關資訊。

一般說來,服2.2.1簡單物件存取協定(SOAP)SOAP在網路服務架構中所扮演的底層角色。

SOAP是一種架構簡單的輕量級(Light Weight)資料傳輸協定,用於分散式網路環境下做資料訊息交換,只要訊息收送雙方支援SOAP,彼此就能夠交談,這也正是網路服務想要突破平台、語言疆界的最佳利器。

SOAP是以XML作為資料傳輸格式,搭配網路標準的傳輸協定HTTP、SMTP、TCP等來傳送訊息。

其中HTTP Message是網路伺服器所接聽的,所以一般企業的防火牆都會開放HTTP埠口,若網路服務的訊息透過HTTP來傳送,網路服務提供者就不必再多開一條對外的埠口通路,還可以直接繼承HTTP支援SSL的優點,因此大多數SOAP相關應用工具都會先支援HTTP格式。

SOAP包括四個部分︰1.SOAP封裝(Envelop):定義了一個描述訊息中的內容是什麼,是誰傳送的,誰應當接受並處理它以及如何處理它們的框架。

2.SOAP編碼規則(Encoding rules):定義序列化的機制可以用來交換實體應用程式之間的資料型態。

3.SOAP RPC表示(RPC representation):表示遠端過程呼叫和回應的協定。

4.SOAP繫結(Binding):使用底層協定交換訊息。

雖然這四個部分都作為SOAP的一部分,作為一個整體定義的,但他們在功能上是相交的、彼此獨立的。

信封和編碼規則是被定義在不同的XML命名空間(namespace)中,這樣使得定義更加簡單。

SOAP主要特性是簡單性和可擴充性的設計,透過SOAP訊息由四個元素所組成,達到簡單和可擴充的目的,其設計說明如下:1.Protocol Header元素:以HTTP為例,在HTTP Header上指名使用那種方法進行要求、訊息會傳送到那個服務上以及採用通訊協定的版本。

2.Envelope元素:SOAP訊息的根元素是Envelope元素。

由於Envelope元素的命名空間(Namespace)是唯一識別,他允許處理工具馬上決定是否該XML 檔是SOAP訊息。

SOAP封包可以包含一個選擇性的(可有可無)Header元素供之網路服務,就必須以WSDL來建置描述檔案,主要分成服務實作定義及服務介面定義兩個部分,其格式如圖2-5所示。

圖2- 5 WSDL文件整個WSDL 檔會從定義(definitions)開始,其包含了型別(Type)、訊息(Message)、埠口類別(PortType)、繫結(Binding)、服務(Service)、操作(Operations)以及埠口(Port)。

圖2-6為完整WSDL檔的範例。

1.定義元素(definitions)定義元素(definitions)包括一個或多個服務的定義。

大多數情況下,一個WSDL 文件定義一個獨立服務。

definitions通常緊跟著以下屬性的聲明︰♦名稱(name)︰這個屬性是選擇性的,用來說明服務的主要目的。

♦目標空間名稱(targetNamespace)︰這個屬性定義了關於服務訊息的邏輯命名空間,並且各服務的屬性值通常是不同的。

這個屬性在稍後會作更進一步的討論。

♦xmlns:tns︰在許多的 WSDL 檔中,這個命名空間並不出現(包括我們的範例),但是很快就會流行起來的。

如果出現,則被設定成argetNamespace 的值。

這個屬性在稍後會作更進一步的討論。

♦xmlns:soap 和 xmlns:xsd︰它們是標準命名空間的定義,在以後的WSDL檔中被用作指定特定的SOAP的訊息和資料類型。

♦xmlns︰預設的WSDL檔的命名空間,被設定到/wsdl/。

所有的WSDL標示,就像definitions、message和service都記錄在這個命名空間之內。

2.訊息元素(Message)訊息元素(message)對應在呼叫者和服務之間傳遞的一條訊息。

Web Service 往返的遠端方法呼叫兩條訊息,一條負責請求,一條負責回應。

回應訊息可以是空訊息或特定格式的XML檔。

3.埠口類別(portType)埠口類別元素(portType)對應一組作業或多組操作元素(operation),而操作元素定義一組特定的輸入/輸出(input/output)訊息序列。

每組輸入/輸出的訊息屬性必須對應前面定義過的訊息元素的名稱。

如果一個操作只指定了輸入,則祇是單向作業。

當 WSDL 描述一個物件時,每個操作元素對應一個方法,並且每個埠口類別元素對應一個Java介面或類別。

在這個範例中,s0:ConvertTemperatureSoapIn操作接受一個訊息元素作為它的輸入,並回應一個s0:ConvertTemperatureSoapOut訊息作為它的輸出。

4.繫結(Binding)繫結元素(binding)對應於用特定的協定 -- 如 SOAP 或者 CORBA -- 來實作的埠口類別元素。

繫結的類型屬性必須對應定義過的埠口類別元素的名稱。

因為 WSDL 是中性的協定,所以您可以指定 SOAP、CORBA、DCOM 和其他的標準協定的繫結。

如果服務支援不止一個協定,WSDL 應該對每個它支援的協定都包括一個繫結元素。

5.服務(Service)、操作(Operations)與埠口(Port)服務元素(service)是一個連接埠口,埠口元素(port)代表了在特定端點進行特定繫結的可用性。

埠口的繫結屬性必須對應於前面定義過的繫結元素的名稱。

例如,透過http://localhost/myEfpc/Service1.asmx網站的s0:Service1Soap繫結可存取服務元素,並呼叫ConvertTemperature,執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