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迎风坡和背风坡知识点总结
如何判断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雪线高低

如何判断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雪线高低要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雪线高低,以及阴坡和阳坡的雪线高低,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的影响:迎风坡通常会有较大的风力,而背风坡则相对较弱。
风力会影响雪线高度,风力越大雪线越低。
此外,山地的陡峭度也会影响雪线高低,较陡峭的山坡雪线相对较低,而较平缓的山坡则相对较高。
2.气象条件:气温、降水和湿度等气象条件也会影响雪线高低。
一般情况下,较低的气温和较大的降水量会使雪线下降,而较高的气温和较少的降水量则会使雪线上升。
湿度也会影响雪线的高低,较高的湿度会延缓雪的融化,使雪线相对较低。
3.阳光照射:阳坡可以接受到较多的阳光照射,而阴坡则相对较少。
阳光照射会使雪快速融化,导致雪线上升,而较少的阳光照射会使雪线相对较低。
因此,通常阳坡的雪线要比阴坡高。
4.季节变化:雪线的高低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冬季,整个山坡可能都被积雪覆盖,雪线相对较低。
而在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水的增加,雪线会逐渐上升,直到完全消失。
为准确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雪线高低,以及阴坡和阳坡的雪线高低,可以结合以下方法:1.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当地的气象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量、湿度等信息。
分析这些数据与雪线高低之间的关系,可以初步推测雪线的位置。
2.实地调研:亲自去调研目标山地的地形、坡度和朝向等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雪线的高低。
3.借助地形图和卫星影像:使用地形图和卫星影像来观察和分析山地的地形和坡度。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确定迎风坡和背风坡的位置,并初步推测雪线的高低。
4.借助气象预报:查看当地的气象预报,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和气象变化。
这可以帮助判断雪线的高低是否会有变化。
总之,准确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雪线高低,以及阴坡和阳坡的雪线高低,需要考虑地形、气象条件、阳光照射和季节变化等多个因素,并结合数据收集和实地调研来进行判断。
【高中地理】迎风坡和背风坡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迎风坡和背风坡知识点总结由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常形成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而形成了不同的人文环境。
1、气候的差异。
如图:迎风坡由于地形对暖湿气流的阻挡抬升而降温,易成云致雨,降水较多。
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而增温,难成云致雨,降水较少。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迎风坡上不同的海拔高度降水也有差异。
山麓和山顶地带降水少些,因山麓地带气流抬升不够,成云致雨少些,山顶部分空气湿度已经大大降低,云雨少些,山体的中部降水最多。
如图所示B处降水最多,A 处和山顶都要少。
迎风坡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背风坡的小。
因迎风坡多云雾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升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降低。
背风坡反之。
2、自然带的差异。
如图:如图所示,同一自然带迎风坡分布的海拔高些,背风坡分布的海拔要低些。
因迎风坡降水多,且热量要丰富些。
如果山地对气流过度抬升,迎风坡和背风坡甚至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观。
如南美南部安第斯山脉的西风带两侧,西侧迎风坡是温带落叶林带,背风坡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雪线的海拔高度不同。
如图:如图所示,迎风坡雪线分布的海拔低些,背风坡分布的海拔高些。
因为迎风坡降水多,更易积雪,水循环更活跃。
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干燥,积雪更易融化和蒸发,同时降水少,积雪也少。
4、人文景观的差异。
迎风坡自然条件更优越,人口、城镇分布密些,经济发达些。
背风坡反之。
如古诗“山雨欲来风满楼”一般只有迎风坡才有这种现象出现。
如果是海岛山,背风坡是发展海滨欲场的良好地方。
因这里天气晴朗,雨天少,太阳辐射强。
背风坡还是盐场的最佳位置,因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难成云致雨,降水少。
同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且大气干燥,蒸发强。
背风坡海岸还可以作为海上船只的避风港。
5、山地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总的来说,同一座山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大约下降0.6℃。
如何判断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雪线高低

如何判断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雪线高低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如何判断迎风坡背风坡,南坡北坡,阴阳坡,雪线高低风沿斜坡往上吹的就是, 如果沿斜坡往下吹的就是由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山地的和常形成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而形成了不同的。
1、气候的差异由于地形对暖湿气流的阻挡抬升而降温,易致雨,降水较多。
盛行而增温,难致雨,降水较少。
迎风坡上不同的降水也有差异。
和山顶地带降水少些,因地带气流抬升不够,致雨少些,山顶部分已经大大降低,少些,山体的中部降水最多。
迎风坡气温的和比背风坡的小。
因迎风坡雾雨天气,白天大气对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升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降低。
背风坡反之。
2、的差异同一迎风坡分布的海拔高些,背风坡分布的海拔要低些。
因迎风坡降水多,且热量要丰富些。
如果山地对气流过度抬升,迎风坡和背风坡甚至呈现出完全不同的。
如南美南部的两侧,西侧迎风坡是温带落带,背风坡东侧是。
3、的不同迎风坡分布的海拔低些,背风坡分布的海拔高些。
因为迎风坡降水多,更易积雪,更活跃。
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干燥,积雪更易融化和蒸发,同时降水少,积雪也少。
4、的差异。
迎风坡自然条件更优越,人口、城镇分布密些,经济发达些。
背风坡反之。
如古诗‘’一般只有迎风坡才有这种现象出现。
如果是山,背风坡是发展海滨欲场的良好地方。
因这里天气晴朗,雨天少,强。
背风坡还是的,因背风坡盛行,难成云致雨,降水少。
同时大气对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且大气干燥,蒸发强。
背风坡海岸还可以作为海上船只的阴坡、阳坡的区别在于一个朝阳,一个不朝阳背风坡雪线高、迎风坡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雪线高、北坡为阴坡,雪线低;南半球:南坡为阴坡,雪线低,北坡为阳坡,雪线高。
1、山地垂直自然带判断的一般原理:(1)一般来说,纬度越低,山体越高,垂直分异越明显,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
如何判断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雪线高低

如何判断迎风坡背风坡,南坡北坡,阴阳坡,雪线高低风沿斜坡往上吹的就是迎风坡, 如果沿斜坡往下吹的就是背风坡由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常形成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而形成了不同的人文环境。
1、气候的差异迎风坡由于地形对暖湿气流的阻挡抬升而降温,易成云致雨,降水较多。
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而增温,难成云致雨,降水较少。
迎风坡上不同的海拔高度降水也有差异。
山麓和山顶地带降水少些,因山麓地带气流抬升不够,成云致雨少些,山顶部分空气湿度已经大大降低,云雨少些,山体的中部降水最多。
迎风坡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背风坡的小。
因迎风坡多云雾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升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降低。
背风坡反之。
2、自然带的差异同一自然带迎风坡分布的海拔高些,背风坡分布的海拔要低些。
因迎风坡降水多,且热量要丰富些。
如果山地对气流过度抬升,迎风坡和背风坡甚至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观。
如南美南部安第斯山脉的西风带两侧,西侧迎风坡是温带落叶林带,背风坡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雪线的海拔高度不同迎风坡雪线分布的海拔低些,背风坡分布的海拔高些。
因为迎风坡降水多,更易积雪,水循环更活跃。
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干燥,积雪更易融化和蒸发,同时降水少,积雪也少。
4、人文景观的差异。
迎风坡自然条件更优越,人口、城镇分布密些,经济发达些。
背风坡反之。
如古诗‘山雨欲来风满楼’一般只有迎风坡才有这种现象出现。
如果是海岛山,背风坡是发展海滨欲场的良好地方。
因这里天气晴朗,雨天少,太阳辐射强。
背风坡还是盐场的最佳位置,因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难成云致雨,降水少。
同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且大气干燥,蒸发强。
背风坡海岸还可以作为海上船只的避风港阴坡、阳坡的区别在于一个朝阳,一个不朝阳背风坡雪线高、迎风坡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雪线高、北坡为阴坡,雪线低;南半球:南坡为阴坡,雪线低,北坡为阳坡,雪线高。
[全]高中地理(我国经纬网、等高线、迎风坡、背风坡)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我国经纬网、等高线、迎风坡、背风坡)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89442d41eb91a37f0115c8b.png)
高中地理(我国经纬网、等高线、迎风坡、背风坡)考点详解•1、我国经纬网的分布我国幅员辽阔,南北长约5500公里,东西宽约5200公里,我国的经纬度范围大致为:4°N~53°N,73°E~135°E。
我国的经纬网分布如下所示,根据经纬网,快速判断该地区的位置、气候。
(1)分清东经西经、北纬南纬。
①自西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逐渐减小的为西经;②自南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逐渐减小的为南纬。
(2)经纬网与气候的关系。
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为热带气候,中纬度地区为温带气候,高纬度地区为寒带气候。
随着纬度的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3)几条重要的经纬线。
110°E(黄土高原)、30°N(长江)、40°N(北京)、北回归线(热带、亚热带的分界线)。
图1 我国的经纬网分布图•2、等高线、地形等高线,是海拔相等的相邻点的连线,是一条闭合曲线。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叫做“等高距”,同一幅地图上的等高距相等。
每一种地形,都对应着一种等高线图,等高线越稠密、地形的坡度越大、越陡峭。
常见的地形有6种(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征为:①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③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垂直于山脊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高两侧低;④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垂直于山谷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低两侧高;⑤鞍部: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呈马鞍状;⑥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海拔急剧下降。
图2 各种地形的等高线图例题图3 例题答案:C、B精讲精析:(1)分析该地的降水。
①从经纬网可以看出,该地位于76°E~84°E、42°N~44°N左右,因此应该是我国的新疆地区;②该地区虽然受西风的影响,但由于深居内陆,湿润的水汽随着西风长途跋涉,到达该地区时水汽已经很少,因此带来的降水有限,仅在迎风坡,气流受到抬升,冷凝产生较多的降水;③从图中等高线分布上可以看出,①地位于山谷,河流的沿岸;②地和④地的等高线十分稀疏,地形平坦开阔,只有③地位于河谷,东侧有山坡,因此③地正好处于西风的迎风坡坡前,因此降水较多。
[全]高中地理(我国的山脉分布、夏季风、背风坡)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我国的山脉分布、夏季风、背风坡)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d79463ebceb19e8b9f6ba6d.png)
高中地理(我国的山脉分布、夏季风、背风坡)考点详解•1、我国的山脉分布我国的山脉分布如下图所示,在考试中经常考查山脉的走向、迎风坡背风坡、阳坡阴坡,并进一步考查山脉不同坡向的气候与植被,因此掌握山脉的走向和坡向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主要的山脉按照横向、纵向可以分为:①横向(东-西向):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阴山、秦岭、燕山、南岭、大别山等;②纵向(南-北向):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贺兰山、横断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等。
图1 我国的山脉分布图•2、夏季风、冬季风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和冬季的盛行风向不同:①夏季: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季风带来了大量的海洋水汽,使得我国降水充沛;②冬季: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季风由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吹来,水汽较少,为我国带来了大风降温天气。
图2 我国的夏季风与冬季风例题图3 例题答案:D、C精讲精析:(1)分析甲地的气候特点。
①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东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显著,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拂过来,水汽充足且较为温暖,因此为甲地带来了充沛的降水和热量(水热条件好),因此森林分布的海拔更高;②在纬度方面,与甲地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林线都比甲地低,因此不是纬度高低的原因;③在地势方面,与甲地同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脉其他地区,林线也都比甲地低,因此不是海拔高低的原因;④在太阳辐射方面,同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相差无几,但实际上甲地与同纬度地区的林线却不同,因此不是太阳辐射的原因。
综合来看,是西南季风带来了大量的暖湿气流,导致甲地气候暖湿,林线较高。
(2)分析乙地的植被分布。
①乙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河谷和平地发育着冻土,排水不畅,涝渍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的生长。
而地势较高的区域,排水顺畅,不容易产生涝渍现象,适宜森林的生长;②河谷地区冷空气下沉,导致气温较低,但仍然可以生长耐寒的针叶林等;③如果是因为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降水较少,那应该自背风坡的山脚到山顶,森林都不分布,而不是只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
[全]高中地理(迎风坡、背风坡、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迎风坡、背风坡、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bb4a2f42e3f5727a4e9623e.png)
高中地理(迎风坡、背风坡、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考点详解• 1. 迎风坡、背风坡迎风坡,即迎着风向的山坡;背风坡为背着风向的山坡。
迎风坡的空气“冷湿”,背风坡的空气“暖干”,水汽越过一个山坡的过程为:①迎风坡。
携带水汽的风(冷湿)遇到山脉的阻挡,被迫抬升,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0.6℃/100m),水汽冷凝,产生降水;②背风坡。
风越过山顶后(冷干),开始下沉,随着海拔的降低气温逐渐升高(1℃/100m),因此风越来越温暖干燥(暖干),到达坡脚时,容易带来森林火灾、农作物枯萎。
图1 迎风坡与背风坡• 2.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因此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分布的植被类型也会发生变化,主要有3个规律:①基带。
山脚分布的植被(基带),与当地的植被分布一致;②山脚-山顶。
从山脚至山顶,气温越来越低,植被越来越稀疏;③迎风坡、阳坡。
迎风坡和阳坡的光照、水汽更加充足,因此同样的海拔时,植被更加茂盛。
在考试中,经常考查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植被、雪线差异,总结如下:①南坡的植被种类更丰富。
a). 南坡是阳坡,光照充足;b). 且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南坡为背风坡,免遭寒冷西北季风的侵袭;c). 南坡的相对高度大,可以分布更多的植被种类。
②南坡的雪线更低。
a). 南坡夏季为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积雪充足,雪线较低。
b). 虽然南坡光照丰富,但不是主导因素,主导因素为降水(积雪量)。
图2 珠穆朗玛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例题图3 例题答案:(1)青稞(小麦)水稻。
①相同点: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②不同点:甲地热量不足,降水量较少;乙地热量丰富,降水量较多。
(2)高山草甸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夏季降水强度大、地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精讲精析:(1)分析两地的自然条件。
①甲地位于雅鲁藏布江的河谷,丁地位于恒河河谷,两地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并且两地都是雨热同期,适宜作物的生长;②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而乙地的纬度和海拔都较低,因此气温较高,热量丰富;③夏季该区域盛行西南季风,则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背风坡,空气干燥,降水较少;丁地位于山脉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高考地理考点:相同海拔的背风坡比迎风坡的温度高的原因

高考地理考点:相同海拔的背风坡比迎风坡的温度高的原因高考地理考点:相同海拔的背风坡比迎风坡的温度高的原因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可能遇到了类似这样的题:一气团从一山峰的西坡流向东坡如图所示,在经过甲、乙海拔相同的两地,则()A.水汽含量甲地>乙地B.气温甲地=乙地C.水汽含量甲地<乙地D.气温甲地<乙地提供的参考答案是AD,甲坡为迎风坡,因为有水汽凝结所以比背风坡的乙地水汽含量多,这一点很多学生还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为什么迎风坡的甲地气温比背风坡的乙地低,很多学生就不太理解了。
下面就这个问题,本人谈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在对流层范围内,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为0.6℃/100米。
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如果没有与外界进行热量的交换时,每上升单位距离的温度变化,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
不含水汽的干空气上升的绝热直减率是干绝热直减率,理论值为1℃/100米,未饱和的空气绝热直减率近似等于1℃/100米。
当空气在作水平运动遇到山地阻挡时,被迫抬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开始时,因没有水汽凝结出来,可以近似地认为是按干绝热直减率(1℃/100米)递减,当迎风坡的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凝结,即空气中的水汽由气态变成液态,这时水汽就会释放出潜热,即对周围加热,所以这时空气再上升时,气温变化的梯度将变小,低于水汽凝结前的温度直减率(1℃/100米),约为(0.5~0.6)℃/100米,这样,有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为湿绝热直减率。
当气流越过山顶后,空气顺背风坡下滑并基本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而使得背风坡空气中的水汽蒸发加快形成雨影区。
当该地气流抵达山麓时,山麓的气温比山前相同海拔高度高得多,湿度小得多,形成干热如焚的焚风。
同一海拔高度的背风坡比迎风坡温度高的这种焚风效应在地球上热带、温带的山地屡见不鲜,我国的太行山、武夷山、西南峡谷等地区和阿尔卑斯山、北美的落基山脉、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和巴塔哥尼亚荒漠等地带都是著名的焚风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迎风坡和背风坡知识点总结
由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常形成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而形成了不同的人文环境。
1、气候的差异。
如图:
迎风坡由于地形对暖湿气流的阻挡抬升而降温,易成云致雨,降水较多。
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而增温,难成云致雨,降水较少。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迎风坡上不同的海拔高度降水也有差异。
山麓和山顶地带降水少些,因山麓地带气流抬升不够,成云致雨少些,山顶部分空气湿度已经大大降低,云雨少些,山体的中部降水最多。
如图所示B处降水最多,A 处和山顶都要少。
迎风坡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背风坡的小。
因迎风坡多云雾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升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降低。
背风坡反之。
2、自然带的差异。
如图:
如图所示,同一自然带迎风坡分布的海拔高些,背风坡分布的海拔要低些。
因迎风坡降水多,且热量要丰富些。
如果山地对气流过度抬升,迎风坡和背风坡甚至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观。
如南美南部安第斯山脉的西风带两侧,西侧迎风坡是温带落叶林带,背风坡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雪线的海拔高度不同。
如图:
如图所示,迎风坡雪线分布的海拔低些,背风坡分布的海拔高些。
因为迎风坡降水多,更易积雪,水循环更活跃。
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干燥,积雪更易融化和蒸发,同时降水少,积雪也少。
4、人文景观的差异。
迎风坡自然条件更优越,人口、城镇分布密些,经济发达些。
背风坡反之。
如古诗“山雨欲来风满楼”一般只有迎风坡才有这种现象出现。
如果是海岛山,背风坡是发展海滨欲场的良好地方。
因这里天气晴朗,雨天少,太阳辐射强。
背风坡还是盐场的最佳位置,因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难成云致雨,降水少。
同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且大气干燥,蒸发强。
背风坡海岸还可以作为海上船只的避风港。
5、山地气温的垂直递减率
总的来说,同一座山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大约下降0.6℃。
其中,迎风坡水汽充足,气温随海拔的升高变化较小。
背风坡空气干燥,气温随海拔的升高变化较快。
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递减率
6、焚风
概念:焚风,指的是山地背风坡出现的温度高、湿度低的风。
形成过程:迎风坡空气湿润水汽充足,风被抬升后,温度降低凝结降雨。
背风坡空气干燥,风在下降时温度升高较快,到坡脚时温度较高湿度较低,容易引起农作物枯萎,甚至引起森林火灾。
焚风
焚风效应
焚风效应是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的现
象。
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
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
亚洲的阿尔泰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的落基山东坡等都是著名的焚风出现区。
中国不少地区有焚风,比较明显的如天山南坡,太行山东坡,大兴安岭东坡的焚风现象,其增温影响甚至在多年月平均气温直减率上也可促使作物、水果早熟,强大的焚风可造成干热风害和森林火灾。
冬季强焚风可引起山区雪崩等。
焚风的危害
焚风的害处很多。
它常常使果木和农作物干枯,降低产量,使森林和村镇的火灾蔓延并造成损失。
十九世纪,阿尔卑斯山北坡几场著名的大火灾,都是发生在焚风盛行时期的。
焚风在高山地区可大量融雪,造成上游河谷洪水泛滥;有时能引起雪崩。
如果地形适宜,强劲的焚风又可造成局部风灾,刮走山间农舍屋顶,吹倒庄稼,拔起树木,伤害森林,甚至使湖泊水面上的船只发生事故。
益处
焚风有时也能带来益处。
北美的落基山,冬季积雪深厚,春天焚风一吹,积雪很快消融,雪水使大地长满茂盛的青草,为家畜提供了草
场,因而当地人把焚风称为“吃雪者”。
程度较轻的焚风,能增高当地热量,提早玉米和果树的成熟期,如前苏联高加索和塔什干绿洲的居民,便把焚风称为“玉蜀黍风”。
例题
解析:(1)分析气候。
四川地区该景区为山地气候,海拔4000多m,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因此该景区的温度较低,尤其是7、8月份,和我国其他地区的温差更大,更多的游客会来此避暑。
(2)分析影响。
在淡季时,游客较少,旅游资源闲置,浪费了旅游资源,降低了旅游业的收入。
在旺季时,游客集中,容易破坏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总结
总体来说,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其中迎风坡空气湿润,降温慢;背风坡空气干燥,降温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