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科普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症图文ppt课件

术后护理
注意术后护理,如保持刀 口清洁、合理饮食、适当 锻炼等,以促进康复。
0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与预防
康复治疗
非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包 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
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较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采 用手术治疗,包括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
功能锻炼
01
02
03
保守治疗
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牵引、推拿等。
康复训练
如腰背肌锻炼、游泳等, 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长时间坐姿,加强腰 部保护,减轻负重等。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 情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 量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
手术方式
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手术方式。
02
03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以增加患腰椎间 盘突出症的风险,如胶原蛋白代 谢异常等。
04
疾病分类与分期
分类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牵引等,手术治疗 则包括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
分期
根据病情轻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疼痛剧烈,活动受限,需要卧床休息;缓解期 疼痛减轻,可以进行适当活动。
病例二:手术治疗成功案例
患者年龄:45岁
性别:男性
症状:腰部疼痛,双下肢放 射痛,行走困难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L5-S1)
治疗:手术治疗(椎间孔镜 下髓核摘除术)
结果: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生活
病例三:康复治疗成功案例
患者年龄:38岁
腰椎间盘突出的ppt课件

01
02
03
04
睡硬板床
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曲 线。
注意腰部保暖
避免腰部受凉,以免引起肌肉 痉挛和疼痛。
定期检查
如有腰部不适,及时就医检查 ,早发现早治疗。
合理饮食
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取富含蛋 白质、钙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增强骨骼健康。
05 腰椎间盘突出常见问题解答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
疼痛表现
腰部或腿部出现疼痛,特别是当站立或行走 时,疼痛可能加重。
神经压迫症状
如腿部无力、麻木或感觉异常,可能是腰椎 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的表现。
腰部活动受限
腰部僵硬或活动范围减小,可能是腰椎间盘 突出的迹象。
影像学检查
通过X光、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可以治愈吗?
影像学检查
通过X光、CT或MRI等影 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腰椎 间盘突出的程度和位置。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 查,包括观察患者的姿势 、步态以及进行触诊,以 评估患者的病情。
症状评估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神 经功能状况以及病史,医 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 腰椎间盘突出。
非手术治疗
物理疗法
如按摩、针灸、牵引等,可以帮 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药物治疗
口服或外用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和消 炎。
康复训练
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核心肌 群训练、腰部肌肉锻炼等,有助于 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减轻腰椎间盘 突出的症状。
手术治疗
微创手术
如椎间孔镜手术,可以通过小切 口摘除突出的腰椎间盘,具有创
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开放手术
对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或微创 手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能需要 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开放手术创
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版专业ppt课件

01
02
03
X线检查
可以观察腰椎的形态、排 列等,但早期可能无明显 异常。
CT检查
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腰椎间 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以 及是否有钙化等。
MRI检查
可以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 突出的程度和神经根受压 的情况,是诊断腰椎间盘 突出的使用疼痛评分量表,如 VA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 痛程度。
寻求专业帮助
如有需要,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李先生,45岁,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腰部疼痛伴右下 肢放射痛2个月,CT及MRI检查示L4/5椎间盘突出。
病例二
患者张女士,38岁,办公室职员,长期久坐,腰部疼痛伴左 下肢麻木1个月,MRI检查示L5/S1椎间盘突出。
回答
可以。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坐、站、卧姿势, 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加强腰背部肌肉锻炼等。
问题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会遗传?
回答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遗传性。但有家族史的人群可 能存在遗传倾向,更容易患病。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
根据突出程度和部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膨隆型、突出型、脱出型和游离 型四种类型。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主要包括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外伤、遗传因素、妊娠、长 期震动等。
病理机制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纤维环弹性减弱、脆性增加,受到外力作用时易发生破裂 ,髓核从破裂处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发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合理使用腰托
在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时,可以使用腰托来 减轻腰椎压力。
避免长时间久坐
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或者每半小时左 右换一个坐姿。
2024版腰椎间盘突出症图文ppt课件

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腰椎间盘 的退行性改变,外因则是外力作用,如 长期劳损、外伤、遗传等因素。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主要为腰痛、坐骨神经痛、马尾综合征等。腰痛多表现为下腰部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 发生,疼痛为放射性,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跟部或足背;马尾综合征则表现为大小便障碍、鞍区 感觉异常等。
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全方位、多序列成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 有很高价值,但价格相对较高,检查时间较长。
03
非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常用药物
注意事项
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药、抗抑郁药 等。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随意更改药物 剂量或停药。
用药原则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注意药物的副作 用和禁忌症。
掌握了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意识到预防并发症和康复锻炼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和交流,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Fra bibliotek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间盘 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 性化
手术治疗将更加注重微创化和智能化, 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物理治疗原理及操作技巧
物理治疗原理
通过物理因子作用,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常用物理治疗方法
热敷、冷敷、电疗、磁疗、超声波 等。
操作技巧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物 理治疗方法,注意治疗过程中的反 应和效果。
康复训练指导
康复训练目的
增强腰背肌力量,改善腰椎稳定 性,预防复发。
常用康复训练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融合术
2024版年度腰椎间盘突出症课件PPT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年龄分布
多发生于20-50岁的青壮 年,男性多于女性。
2024/2/3
职业特点
长期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 工作的人群多发,如司机、 办公室职员等。
地域差异
无明显的地域差异,但与 生活环境和工作方式有关。
5
临床表现与分型
2024/2/3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可 伴有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 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2024/2/3
多学科协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综 合治疗中的价值
生物力学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预防 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1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2/3
32
2024/2/3
26
预防复发策略部署
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 计划。
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和潮湿环境 刺激。
2024/2/3
坚持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和柔韧 性。
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腰部用力技巧,避 免再次受伤。
27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2024/2/3
28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腰椎间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 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 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 要症状的一种病变。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妊娠、遗传因素和腰椎发育 异常等。其中,退行性变是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 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 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
腰椎间盘突出症PPT演示课件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加深了对腰椎间盘突 出症的认识和理解, 掌握了相关诊断和治 疗技能
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 通能力,为今后的工 作和学习打下了坚实 基础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 操作,提高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 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
精准和个性化
康复治疗和预防复发将成为未来 关注的重点,注重患者全面健康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准确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的 类型和严重程度。
05 治疗原则与方案 选择
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药物治疗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肌松药等缓解疼痛和肌
肉紧张。
物理治疗
包括热敷、冷敷、电疗 等,有助于缓解局部疼
痛和肌肉痉挛。
牵引治疗
通过牵引减轻腰椎间盘 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
疼痛。
推拿按摩
腰椎间盘突出症PPT演示课 件
目录
• 引言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知识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和理解
促进医护人员对该疾病的诊疗水平和 能力的提高
反射异常
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反射弧出现 异常,表现为反射减弱或消失。
04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和方法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症状、疼痛部位、 性质、加重或缓解因素等。
体格检查
包括腰部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 试验等,以评估神经功能。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MRI等,可明确腰椎 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鉴别诊断及误区提示
腰椎间盘突出症课件课件

展望
未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 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 适的治疗方案。同时,随着生物工程和再生 医学的发展,组织工程和干细胞治疗等新兴 技术有望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新的 解决方案。此外,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措
施和方法也将得到更多的研究和推广。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03
封闭疗法
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病变部 位,快速缓解疼痛。
介入治疗
如射频消融、臭氧溶解等, 适用于轻中度腰椎间盘突 出症患者。
中医治疗
如中药内服、外敷等,可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法。
0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坐姿
坐时保持腰部挺直,使用靠背椅,并 在脚下放置适当的脚垫,避免长时间 保持同一姿势。
疼痛。
合理饮食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 摄取足够的钙质和蛋白 质,有助于维护骨骼健
康。
定期检查
如有腰部不适症状,应 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 期发现和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症。
0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一
患者情况
患者李先生,45岁,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腰部疼痛伴左下肢放射痛2个月。
诊断
腰椎MRI显示L4/5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
预防
定期起身活动,加强腰部肌 肉锻炼,保持良好的坐姿和 站姿。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患者张先生,29岁,运动员,腰部扭 伤后出现腰部疼痛伴右下肢放射痛。
治疗
经过保守治疗(卧床休息、物理治疗、 牵引)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转行手
术治疗(腰椎融合术)。
诊断
腰椎MRI显示L3/4椎间盘突出,压迫 神经根。
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版专业ppt课件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 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 变。
发病原因
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椎间盘自身 解剖因素的弱点,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遗传因素;腰骶先天异常;诱发因素 包括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柔韧性训练
如瑜伽、太极等,可缓解 肌肉紧张,提高身体柔韧 性。
游泳
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尤为适宜。
定期随访和评估效果
定期随访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 访,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 化和治疗效果。
评估效果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 估。
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马尾综合征等。
分型
根据突出物与椎管的位置关系,可分为中央型、后外侧型、 极外侧型;根据突出程度可分为膨出、突出、脱出、游离; 根据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分为肩上型、肩前型 、腋下型。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诊 断的基础,X线平片、CT检查、 MRI检查等影像学手段可辅助诊 断。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达到止痛、消炎的目的。
推拿治疗
运用手法作用于腰部肌肉和穴位,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循环、减轻疼痛。
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选用适当中药内服或外用,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腰椎疾患,还你精彩人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人群的60%~80%一生中曾发生过下腰痛,大多数下腰痛患者发病2-3周以内可改善。
瑞典的统计学资料显示,腰痛发生率在轻度劳动者中占53%,在重度劳动者占64%。
腰痛患者中的35%将会发展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
目前,因腰痛而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口比例持续上升,其医疗费用亦逐步增加。
Frymoyer指出下腰痛医疗费用70%~90%用于并非丧失劳动能力的患者。
其中95%的下腰痛患者3个月后可恢复工作,剩下的5%花费超过下腰痛费用的85%。
统计学显示如果他们病休超过一年,返回工作的可能性下跌20%,如果病休超过2年,则返回工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其中80%为20~40岁之间,青少年少见,约占手术证实椎间盘突出病人的3%以下。
男性与女性之比为7~12:1,这与男性劳动强度大及外伤机会多有关。
腰椎各节段均可发生,腰椎4-5及腰椎5骶椎1椎间盘发生率最高,可占90%以上。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约占3~5%,两处同时突出者约占5~10%,三处以上同时突出者较少见。
一、病因
1.退行性变是基本因素:随年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使髓核张力下降,椎间盘变薄。
同时,透明质酸及角化硫酸盐减少,低分子量糖蛋白增加,原纤维变性及胶原纤维沉积增加,髓核失去弹性,椎间盘结构松弛、软骨板囊性变。
MRI证实,15岁青少年已可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
2.损伤:积累损伤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
积累损伤中,反复弯腰、扭转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故本症与某些职业、工种有密切关系。
3.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病率低;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
4.妊娠:
常见的诱发因素
①腹压增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
②姿势不当,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③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④腰部外伤,急性外伤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⑤职业因素,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⑥身高与体重。
⑦环境因素,如受凉、湿冷。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腰痛及放射性腿痛:是大多数本症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
多数病人先有腰痛后有腿痛,部分病人腰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少数病人只有腿痛。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具有下列特点。
⑴根性放射痛
①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疼痛沿臀部、大腿后侧放散至小腿前外侧、足背和趾。
②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疼痛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足跟、足底和足外侧。
因腰5和骶1神经根参与坐骨神经构成,腿痛又称坐骨神经痛。
③腰3~4椎间盘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引起股神经痛,疼痛放射至大腿前外侧、膝前部和小腿前内侧。
⑵疼痛与腹压有关:使腹压和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可使腰腿痛加重,如咳嗽、打喷嚏、排便、用力等。
⑶疼痛与活动有关:活动和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减轻,严重者活动困难。
⑷疼痛与体位的关系:为了缓解疼痛,病人常被迫采取某一体位,多为健侧卧位并屈髋屈膝,少数患侧卧位屈腿、仰卧位屈腿、床上跪位、下蹲位等。
⑸疼痛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部分病人遇到刮风下雨或气温骤降时加重,遇暖减轻。
2.麻木无力:受累神经根受到较重损害时,所支配的肌肉力量减弱,感觉减退,轻者可出现痛觉过敏,重者肌肉瘫痪,出现无力症状。
3.大小便功能变化: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较重时,马尾神经损害可引起便秘、排便困难,尿频、尿急、尿潴留或尿失禁,会阴部感觉减退或消失,以及性功能障碍。
4.腰部表现:腰部僵硬、活动受限或侧弯畸形。
(二)、体征:
由于是间歇性发病,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查体所见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通常在疼痛急性发作时表现为椎旁肌肉明显痉挛,肌肉痉挛在行走活动时仍持续存在。
腰椎可出现侧弯或倾斜,许多患者腰椎正常生理前凸消失。
急性期过后,肌痉挛明显减轻。
腰前凸可能成为唯一的体征。
⑴立位检查
①步态:较重的病人常有跛行,严重者扶拐或不能站立和行走。
②腰部畸形和活动范围受限:腰部畸形包括生理前凸变小、消失、后凸或侧弯。
活动受限程度因不同方向而异。
⑵仰卧位检查
①下肢神经功能(肌力、感觉、反射)检查:
②坐骨神经牵拉试验:
③增加腰椎管压力试验(挺腹试验):以枕部、双肘部和双足跟为着力点,用力挺腹抬臀,使腹压和椎管内压力升高,出现根性放射痛为阳性。
⑶俯卧位检查
①腰部压痛点检查。
②股神经牵拉试验:在髋和膝关节伸直位被动抬腿过伸髋关节,牵拉股神经,出现股前部放射痛为阳性。
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多呈阳性。
三、辅助检查
尽管可通过病史和物理检查作出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但仍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变,如肿瘤或感染等。
1.X线平片:一般需要常规拍腰椎正侧位X线片。
在腰椎X线平片上,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可无异常变化,部分病人可有一些非特异性变化。
因此,不能依靠X线平片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但可以借助X线片排除一些脊椎骨性疾患,如结核、肿瘤、脊柱滑脱等。
2.CT:高分辨率的CT检查图像,可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位的形象,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CT对椎间盘突出诊断准确率为80%~90%。
3.MRI:目前,腰椎间盘突出最有效的检查手段是MRI。
4.其他检查:脊髓造影、B超、肌电图等。
四、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腰腿痛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是使椎间盘突出部分和受到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
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①年轻、初次发作、病程较短者;②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X线检查无椎管狭窄。
⑴卧床休息
①急性腰痛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休息。
卧床休息2天比长期卧床休息的效果更好。
屈膝屈髋侧卧位并将一枕头垫于两腿之间,能明显解除椎间盘和神经根的压力。
(坎贝尔)
②绝对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卧床3周后带腰围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作弯腰持物动作。
⑵药物治疗:
⑶牵引:
⑷理疗:
⑸推拿和按摩:应注意的是,暴力推拿按摩往往弊多无利。
⑹激素硬膜外注射:
——上述治疗只能减轻症状和促进神经根水肿的消退,度过发作期,不能根除已突出的髓核。
(二)、手术治疗
1.介入方法治疗:包括了射频间盘切除术(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therapy,IDET)、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k decompression,PLDD)、冷凝汽化(coblation)、臭氧治疗(O3)和各种融核酶的方法,各种介入方法的组合(如:臭氧加融核酶等)。
2.内窥镜的方法:包括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PLD)、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等。
3.开放性椎间盘手术
⑴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
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植骨内固定术:单侧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手术(TLIF)、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手术(PLIF)、外侧入路椎管间接减压融合手术(DLIF)手术。
五、疾病预后
一般来说,经过严格筛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以后,绝大多数效果都很满意,疼痛立即解除,感觉很快好转,肌力逐渐恢复。
但少数患者仍会残留部分症状体征。
六、疾病预防
1. 坚持健康检查:青少年或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应注意检查有无脊柱先天性或特发性畸形。
对于从事剧烈腰部运动工作者,如运动员和杂技演员,应该加强腰背部保护,防止反复损伤。
2. 改正不良的劳动姿势。
3. 加强肌肉锻炼:强有力的背部肌肉,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腹肌和肋间肌锻炼,可增加腹内压和胸内压,此有助于减轻腰椎负荷。
如可以经常进行游泳等体育锻炼等。
4. 避免体重过重。
5. 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