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地理与交通
小店区自然环境简况

②第四纪地层
下更新统(Q):河湖相,在太原盆地周围有出露,岩性为砂砾石、粘土、亚粘土层、颜色灰---灰黑色,岩石成分为石灰岩、火成岩。洪积物为褐色、棕色堆积物,物质成分单一,同附近山区岩性有关。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人口及行政规划
全市共辖6区、3县、1个县级市、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六区即: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小店区;三县:清徐、阳曲、娄烦;县级市为古交市;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据山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太原市总居住人口420.159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98.2479万人,市区户籍人口320多万。目前太原市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共有75.5万人,占到全市总人口数的1/5,新增人口43.1948万人。
经过五十多年建设,太原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工业生产已形成了以煤炭、冶金、机械、化工四大工业为支柱,电力、纺织、轻工、电子、建材、精密仪器等协调发展,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太原市调整了轻工业结构,使各产业之间比例关系逐步趋于合理,重工业内部结构也有所变化,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比例有所上升。
4、交通
太原市市区的路网布局呈棋盘式。目前已形成东西向11条主干街道,南北向14条主干街道,主干道路网经纬分明,属典型的方格网布局;市区内次干道东西向有23条,南北向有13条。贯穿市区南、北的干道总长147公里,贯穿市区东、西的干道总长55.9公里,全市大、小街道1322条,总长1253.4公里。
太原市轨道交通规划-国际-朱江1

太原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学院地下15-1班朱江1 总体说明1.1 太原市基本情况太原,山西省省会,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
太原市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中国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
太原市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杏花岭区新建路。
太原市境总面积6988平方千米。
其中太原市区总面积1460平方公里,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0平方公里。
1.2建设轨道交通的基本条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文件,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应达到四个基本条件: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二、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三、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四、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项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
太原市人口情况:总人口434万(2016年)。
其中太原市区总面积1460平方公里,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67万人,流动人口100万人。
太原市经济情况: 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55.60亿元,比上年增长7.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234元,比上年增长6.9%,按2016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0273美元。
太原市轨道交通客流规模:由于太原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尚在建设,所以轨道交通客流规模只可通过预估来完成,经估计,太原单日轨道交通客流应达130万左右。
综上所述,太原市完全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要求。
1.3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年限与依据规划年限:2016年到2026年在国家对太原高标准定位的基础上,以及山西省委、省政府对晋中地区发展1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太原正以蓬勃的姿态高速向前。
就目前的前瞻性和近期发展的迫切需求,考虑到未来中远期发展和远期的不确定性较大,太原轨道交通规划规划立足于近期,以太原主城区及周边几个区为重心进行设计。
社会地理学~~介绍龙城太原

资环二组
太原为“并州”之来源
元鼎三年(前114年),汉武帝刘彻,废去代 国,复设太原郡,加强中央对太原地区的 管辖,并亲临太原视察,定晋阳县为太原 郡治。元封五年(前106年),武帝在北攘匈 奴南败诸越,广拓疆土之后,为加强中央 对郡、国的统辖,首创“州刺史”制,把 全国分为十三州刺史部,以监察郡国。并 州刺史部为十三州之一,部治太原郡的晋 阳县。这正是以后各代亦称太原为并州的 确切渊源。太原所以简称并,也是原由于 此。
十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扩建呼延水厂、加压站及给水管网建设;新建4座污水处理厂。 加快热源建设并引进电厂冷凝热供热项目,确保2-3年内实现集中供热 全覆盖,同时,尽快完成古交电厂向太原供热的可行性研究。 在现有气源的基础上,引进陕京三线天然气和煤层气等气源,实现多 气源供气。新建陕京三线阳曲门站;新建煤层气门站1座;新建罗城 等4座高中压调压站。用2-3年的时间,气化率达100%。 新建500千伏太原南变电站;新建经济园区等8座220KV变电站;新建 老军营等21座110KV变电站。 十三、城 市安全 防洪工程:汾河南段拓宽工程;大黑水河防洪工程;太钢防洪工程; 城南地区防洪工程;武宿地区防洪工程;其他地区重要防洪工程; 人防工程:人均建筑面积1.0 m2,新建太原市人防指挥中心6000m2, 人防工程54万m2,伪装楼11.29万m2,人防疏散基地66.13公顷。 消防工程:新建28个消防站;在晋阳湖、汾河公园等设置消防车取水 码头,道路消火栓的设置间距不大于120米;建立总队、支队、中队 消防三级网;确定滨河东、西路为危险品运输路线,并规定危险品运 输时间。 防震减灾:近期规划建设避灾面积建设总量2032.79公顷;建设太原 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防震综合观测中心;新建太原市气象防灾 减灾指挥中心。
太原市介绍

太原市,简称并(拼音:bīng,注音:ㄅㄧㄥ,南京官话:bin,中古拟音:),古称晋阳,别称并州、龙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省会,位于山西省中部。
市境东北界阳泉市,东南邻晋中市,西连吕梁市,北接忻州市。
地处太原盆地北部,三面环山,东为太行山,西为吕梁山,北为系舟山、云中山。
汾河自西北入境,贯穿城区并于南部出境。
全市总面积6,909平方公里,人口438.1万,市人民政府驻杏花岭区。
太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山西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太原都市圈核心区域。
太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拥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境内的晋阳古城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故太原又被称为“龍城”。
它为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其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历史太原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余年历史的古城,也是中国著名历史古都之一,赵国、前秦、东魏、北齐、北晋、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都曾在此定都。
这使得其成为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司马迁《史记》记载的、周朝建立的晋祠,为纪念周成王弟叔虞1.1秦朝以前春秋时期,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晋国荀吴率兵北征,大败占据今太原一带地区的无终及赤狄别族,太原地区始入于中原晋国版图。
公元前497年,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始建城池,为晋阳城,城周四里,高四丈。
前455年,智伯联合韩、魏瑶攻打赵氏,以汾水淹灌晋阳城。
后来赵襄子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史称晋阳之战。
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七十二年之久,赵国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425年,赵献子由晋阳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
1.2秦汉南北朝时期秦始皇时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汉朝设并州,为全国十三州之一,太原也因此称为“并州”,西汉初曾将并州和雁门郡合并,设立代国,国都晋阳,汉文帝、汉景帝即位前均受封于代国。
山西太原内容简介

山西太原内容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山西太原,简称太原,是中国山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科技中心。
太原市地处中国华北地区中心,是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
太原市是唯一一个全省的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华北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太原的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晋国都城的遗址,有“龙城”之称。
太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四大焦炭基地之一,也是全国煤炭工业基地之一。
自古以来,太原就是煤炭和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现代工业起步较早,工业体系发达,煤炭、能源、机械、化工、冶金等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太原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
太原被誉为“义居二十世”,市内有多处历史古迹,如晋祠、北山、乔家大院、太原双塔、清真大寺等。
太原的人文气息浓厚,城市景观多样,老城新貌,古今交融,展现出特有的魅力。
太原市的发展史上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太原的近现代历史事件频频发生,对中国革命史具有重要意义,如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形成,晋冀鲁豫边区的发展等,太原市为中国共产党的最初执政地之一,也是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发源地。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不断完善。
太原市城市规划严谨,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太原的建筑风格独特,有传统的明清古建筑,也有现代的高楼大厦,城市景观多样化,呈现出现代化都市风貌。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文化中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统。
太原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商业文化,如太原钱庄、太原古代银号、太原古代商业街等,展示出浓厚的商业气息。
太原也是山西省的文化艺术之乡,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如太原新戏、太原胡琴、太原书法等,展开着市民的文化生活。
太原市水土保持区划

Ⅲ 1市辖区人居环境维护区
Ⅲ 2清徐农田防护保土区
LOGO
Ⅰ1娄烦丘陵沟壑拦沙保土区 Ⅰ2古交丘陵沟壑保土蓄水区
Ⅱ北部(阳曲)黄土丘陵阶 地中度流失区
Ⅱ
Ⅰ1 Ⅰ2
Ⅲ1
Ⅲ 1市辖区人居环境维护区 Ⅲ 2清徐农田防护保土区
Ⅲ2
LOGO
区划名称
地貌
侵蚀类型
侵蚀模数 t/(km² ·a )
LOGO
阳曲县 娄烦县 古交市
★太原市
清徐县
太原地区地形图
LOGO
二、社会经济状况
太原市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别称“并州”、“龙城”。 辖区总面积6909平方千米,下设迎泽区、小店区、晋源区、万柏 林区、尖草坪区、杏花岭区、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和娄烦县 共6区3县1市。其中,6个市辖区为太原市的主城区所在地。 太原市是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 息中心和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全国重要的能 源重化工城市。
LOGO
4.土壤:土壤类型有山地草甸土、棕壤土、褐土、 潮土、水稻土、石质土、粗骨土、新积土、盐土9个 土类、15个亚类、37个土属、155个土种。 5.水系水文:汾河由北而南纵贯全市,其间有大小 几十条支流汇入,流域面积6331平方公里,占全市 流域总面积的90.6% 6.植被: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乔木:油松林、辽东栎林为地带性植被; 灌叶灌丛以虎榛子、沙棘、黄刺玫为主; 农田作物以玉米、小麦、谷子、高粱等两年三熟制 作物为主。
2.地貌: 境内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 原、盆地、谷地均有分布。山地4528平方公里,占总 面积的64.79%;丘陵904平方公里,占12.94%;平原 1093平方公里,占15.64%;盆地279平方公里,占 3.99%;谷地184平方公里,占2.63%
介绍山西太原ppt免费下载

»
太原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 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 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 要的能源重化工城 市,2011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在,太原已经发展成 为一个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工业为主体,轻纺、电子、 食品、医药、电力 和建材工业具有相当规模,工业门类比较齐 全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中国旅游地理
---山西 太原
制作人:10物流一班 王越
•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位于山西省的中央,太原盆地的 北端,其三面环山,总面积约为 6988 平方公里,又叫并州, 古时称为晋阳或是“龙城”,自古就有 “锦绣太原城”的美 誉。“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太原悠久的历史 和灿烂的文化陶醉过无数来到过这里的人。太原的历史文化源 远流长,是中国北方 著名的文明古城,早在距今十数万年以 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晋阳古城始建于春秋末期 时的晋定公十五年即公元前497年,至今已逾两千多年的历 史。 其中在公元979年,当时的晋阳城曾被宋太宗赵光义彻底的破 坏,成为一座废墟。太原沉积了十分浓郁的文化遗产,中国唐 代的大诗人李白曾经盛赞太原“天 王三京,北都其 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 如今的太原市已经成为可 以媲美北京、西安以及杭州等的现代化的特大城市。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曾经是影片《乔家大院》的拍 摄地,最突出的特点是房屋结构大方美观, 建筑古朴精致,并因此而受到海内外游人的 瞩目。乔家大院在太原市西南64公里处的祁 县,始建于清代,原本是当地一位富商的私 宅,现在被辟为民俗博物馆,馆内共有院落 19进,房屋300多间,是清代大户人家的典 型宅院。你可以花上小半天的时间,一间间 地踱步,慢慢品味老宅院中的味道……
山西省情历史人文太原历史(一)2024

山西省情历史人文太原历史(一)引言概述:山西省作为中国五个重要的古文化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
在山西的省会太原,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风情。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山西省太原市的历史人文背景。
正文:一、太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1.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2. 太原市处于黄河中游地区,拥有肥沃的黄河流域平原。
3. 太原市四周环山,山水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
二、太原的历史由来1. 太原这个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5年的战国时期。
2. 太原是古代晋国的都城,也是北方重要的商贾集市。
3. 在历史上,太原属于晋阳郡、太原郡、晋州和太原府等行政单位。
三、太原的历史建筑和遗址1. 太原有许多古代建筑和遗址,如汾河两岸的晋阳城遗址、天龙山石窟等。
2. 晋阳城遗址是晋国都城的遗址,是太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太庙、大观楼等建筑是太原古代建筑的代表,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四、太原的历史名人和文化艺术1. 太原出产了许多历史名人,如史远、孟子、曹雪芹等。
2. 太原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如山西梆子、豫剧、作坊音乐等。
3. 太原的古代文化和艺术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传统,为太原人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五、太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1. 太原市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缮古建筑、建设和改造博物馆等。
2. 太原市政府组织开展了许多文化活动和节庆,提升了人们对太原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3. 太原市注重将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城市的发展规划,将太原打造成一个兼具现代化与古韵相融合的城市。
总结: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背景。
通过对太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历史由来、历史建筑和遗址、历史名人和文化艺术,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等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欣赏太原的历史和人文魅力。
太原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多样的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山西省情的契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太原市地理与交通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7题;共60分)1. (4分) (2018高一下·邻水月考)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个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A . 70%鼓励生育B . 60%计划生育C . 15%采取移民政策D . 30%鼓励人员出国2. (2分) 2007年联合国人口司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3年间增加25亿,达到92亿。
报告说,许多国家都将出现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现象。
在2005年至2050年之间,世界人口增长的半数将来自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而15岁以下儿童的人数将略微下降。
到205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0亿。
结合下表分析回答问题。
根据各大洲人口状况和表中资料,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地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 1.9% 2.8%0.3%0.7% 2.2% 1.2%A . 非洲的人口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B . 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C . 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非洲D . 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3. (2分) (2015高二上·南长期中) 农民工是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体之一。
和澳大利亚相比,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我国部分居民迁移到澳大利亚。
我国的农民工和迁移到澳大利亚的中国居民在图中分别为()A . ①④B . ①②C . ②③D . ①③4. (6分) (2017高二下·成都期中) 下面为欧洲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流域界线),该河流水量充沛,季节变化大,流域内出产优质葡萄。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的分析正确的说法是()A . 汛期较长,因为流域内降水均匀B . 汛期较长,因为河水补给来源多C . 汛期较短,因为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D . 汛期较短,因为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2)下列关于阿尔卑斯山脉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B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C .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D .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3)该河流流域内出产优质葡萄的气候资源优势是()A . 夏季高温多雨B . 全年降水丰富C . 夏季光照充足D . 冬季昼夜温差大5. (2分) (2017高一下·东台期中) 下图为“我国中部省份某村落人口年龄构成”,其成因最可能是当地()A . 出生率下降B . 医疗水平进步C . 乡镇企业发展D . 劳动力输出6. (4分) (2019高三下·沈阳开学考)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1) 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A . 迁入率持续上升B . 迁出率持续降低C . 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 . 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A . 上海B . 安徽C . 湖南D . 河南7. (4分) (2017高二下·莆田月考) 下图中岛国所在岛屿属大洋海岭露出水面的部分,岛上1/8面积为冰川所覆盖,素有“冰与火的世界”之称。
自然环境恶劣,但能源丰富,得以发展温室农业以及多元化的工业,使得该国成为生活品质名列全球前20名之内的国家。
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该岛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B . 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 . 南部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主要受洋流影响D . 位于北半球、西半球(2)影响该岛国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 . 地形和气候B . 地形和交通C . 气候和交通D . 交通和资源8. (2分)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
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A . ①和②B . ②和③C . ①和④D . ③和④9. (2分) (2016高三下·日照模拟) 建设“屋顶农庄”成为近年城市时尚。
屋顶花园专用排水板在建设“屋顶农庄”中得到广泛运用。
读屋顶农庄垂直结构剖面图,城市大规模建设屋顶农庄,其环境效益突出体现在①减少雾霾污染②缓解热岛效应③节约控温能源④增强雨岛效应⑤减轻城市雨涝⑥削弱紫外辐射A . ①③⑥B . ②④⑥C . ①④⑤D . ②③⑤10. (4分) (2017高三上·枣庄月考)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净蓄存的水“释放” 并加以利用读“海绵城市”局部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海绵城市”在应对下列哪个自然灾害时,具有一定的作用()A . 城市内涝B . 寒潮C . 地面沉降D . 城市热岛效应(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较明显的有()①减少地表径流②减少水汽蒸发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地表下渗.A . ①②B . ①④C . ②③D . ③④11. (4分)读加拿大主要铁路和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加拿大铁路和城市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 地形B . 气候C . 农业D . 人口(2)与加拿大铁路和城市分布规律类似的还有()①植被覆盖率②土壤类型③水源分布④种植业区⑤工业区⑥人口分布A . ①②③B . ④⑤⑥C . ①②④D . ③⑤⑥12. (2分) (2017高二上·汕头期中) 依托大型飞机场的“空港经济区”适宜发展()A . 微电子产业B . 木材加工业C . 矿石开采业D . 重化工产业13. (4分) (2017高一下·天水开学考) 图为三角指标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A、B、C分别表示某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①国最可能为()A . 中国B . 美国C . 朝鲜D . 埃塞俄比亚(2)若A、B、C分别表示某国65岁以上、0~14岁、15~64岁三个年龄段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则①国最可能为()A . 中国B . 印度C . 德国D . 澳大利亚14. (4分)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以下问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 . ①→②→③B . ①→③→②C . ③→②→①D . ③→①→②(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 . 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 . 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 . 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15. (4分) (2018高一下·江苏期末) 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A . 城市间的距离缩短B . 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C . 城市服务范围扩大D . 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2)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A . 甲城B . 乙城C . 丙城D . 丁城16. (6分)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
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00年~2012年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A . 东南B . 东北C . 西南D . 西北(2)造成南京市向该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A . 新区开发B . 旧城改造C . 工业区迁移D . 保护文化古迹(3)2000年~2012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 .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 . 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C . 减轻市区通勤压力D . 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17. (4分) (2017高二下·泰安期末) 某城区计划在图中所示区域内修建一条从A城到B城的铁路。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小城镇乙兴起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 处在平原与丘陵的过渡地带B . 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C . 处在鞍部,是连接南北的咽喉D . 处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2)在图示的四条备选线路中,最佳线路为()A . ①B . ②C . ③D . ④二、综合题 (共2题;共34分)18. (20分) (2016高三上·成都月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西部和西北地区是西藏最重要的食盐产地,这里的食盐广泛分布于湖边,根本不需要晒盐。
古代,西藏的牧民以十几户为一团队,组织上百头牦牛和上千头绵羊在冰雪消融的季节到西藏西部和西北地区运输食盐,在每年的秋季青稞收获的季节赶到藏东南的拉萨等地用食盐去交换粮食。
下图为食盐销售路线示意图。
(1)分析西藏西部和西北地区盛产食盐的原因。
(2)分析西藏牧民选择夏半年进行食盐运输的原因。
(3)分析西藏牧民在食盐运输路线上遇到的主要困难。
(4)说明原产于西藏的食盐难以进入我国东部沿海市场的原因。
19. (14分) (2018高二下·定远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重大国家战略。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覆盖11个省(市),面积占全国20%,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的40%。
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和主要资源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长江经济带上游的金沙江流域,是世界水能资源极为富集的河流,金沙江正成为我国最大的水电基地,是“西电东送”主力。
下图为金沙江流域主要水电站分布示意图。
(1)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图中A是________(填简称),B是________ (填简称)。
(2)简要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3)长江经济带存在区域梯度发展差距,为产业合作和转移带来了空间,________密集型、________密集型产业可以向中上游地区转移,这种产业转移对下游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对中上游地区的不利影响主要是________。
(4)金沙江“水电东送”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7题;共60分)1-1、1-2、2-1、3-1、4-1、4-2、4-3、5-1、6-1、6-2、7-1、7-2、8-1、9-1、10-1、10-2、11-1、11-2、12-1、13-1、13-2、14、答案:略15-1、15-2、16-1、16-2、16-3、17-1、17-2、二、综合题 (共2题;共34分) 18-1、18-2、18-3、18-4、19-1、19-2、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