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前临床分期及术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分析
胃癌的病理分期与预后

胃癌的病理分期与预后胃癌是指发生在胃内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分期与预后的评估对于治疗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介绍胃癌的病理分期与预后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胃癌的严重性和治疗方案。
1. 胃癌的病理分期胃癌的病理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来确定的。
根据国际癌症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将胃癌分为以下几个阶段:T期分期:- T1期:癌组织浸润到黏膜下层或肌层。
- T2期:癌组织浸润到粘膜下层和肌层之间。
- T3期:癌组织浸润到浆膜下层。
- T4期:癌组织浸润到周围器官或结构。
N期分期:- N0期:无淋巴结转移。
- N1期:有1-2个淋巴结转移。
- N2期:有3-6个淋巴结转移。
- N3期:有7个以上淋巴结转移。
M期分期:- M0期:无远处转移。
- M1期:有远处转移。
2. 胃癌的预后评估胃癌的预后评估是根据病理分期以及其他多种因素进行的。
以下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病理分期:病理分期是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早期胃癌(T1、T2期)的治愈率较高,预后相对较好。
然而,晚期胃癌(T3、T4期)的治疗难度较大,预后相对较差。
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胃癌预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淋巴结转移越多,预后越差。
组织学类型:胃癌可分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如腺癌、黏液癌、鳞状细胞癌等。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胃癌其治疗和预后也存在差异。
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在胃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而表达PD-L1的胃癌患者对免疫治疗可能具有更好的预后。
其他因素: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原发肿瘤大小等因素也会对胃癌的预后产生影响。
3. 胃癌的治疗方案胃癌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治疗方案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理分期、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和患者的个人意愿等。
- 早期胃癌:对于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根据病理分期,可以选择胃部切除术或胃镜下黏膜切除术等。
胃癌的病理分期与预后评估指标

胃癌的病理分期与预后评估指标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它的病理分期和预后评估是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胃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指标以及与之关联的预后评估指标。
一、胃癌病理分期胃癌病理分期是根据肿瘤的深度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划分。
根据国际癌症分期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学会(AJCC)的TNM分期分类系统,我们可以将胃癌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T分期:T分期是根据原发肿瘤的深度和侵犯范围进行评估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T1期:肿瘤侵犯黏膜层和黏膜下层。
- T2期:肿瘤侵犯肌层。
- T3期:肿瘤侵犯浆膜层。
- T4期:肿瘤直接侵犯周围器官。
2. N分期:N分期是根据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进行评估的。
- N0期:无淋巴结转移。
- N1期:转移至胃癌区域的1-2个淋巴结。
- N2期:转移至胃癌区域的3-6个淋巴结。
- N3期:转移至远离胃的远处淋巴结或大量转移至胃癌区域的淋巴结。
3. M分期:M分期是根据远处转移的情况进行评估的。
- M0期:无远处转移。
- M1期:有远处器官的转移,如肝脏、肺部等。
根据T、N、M三个指标的不同组合,可以确定胃癌的具体分期。
二、预后评估指标胃癌的预后评估指标是评估患者术后生存期和复发情况的依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
1. 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病理分期中N分期的不同组合可以反映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一般来说,淋巴结转移越少,预后越好。
2. 肿瘤大小:肿瘤大小与患者的预后有关,一般来说,肿瘤越小,预后越好。
3. 侵犯范围:肿瘤侵犯范围也是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T分期中,属于T1和T2期的预后较好,而属于T3和T4期的预后较差。
4. 分子标志物:某些分子标志物的过度表达或缺失也与胃癌的预后相关。
例如,HER2阳性与预后较差有关,而CDH1(E-钙粘蛋白)的突变则与预后较好有关。
5. 年龄与整体健康状况: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也会对胃癌预后产生影响,年轻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通常有更好的预后。
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和外科术后病理的临床对照

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和外科术后病理的临床对照目的探究术前胃镜活检和外科手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上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进行全胃切除术的6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胃镜活检,术后进行外科病理检查,分析胃镜活检结果,并依据外科病理检查结果评估胃镜活检确诊率。
结果本组52例患者(76.47%)确诊为胃癌,12例(17.64%)疑似胃癌,4例(5.88%)排除胃癌。
讨论胃镜活检在准确度上和术后病理结果存在差距,但是作为一种术前诊断胃癌的方法,其准确度相对较高,在预防胃癌和早期治疗胃癌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胃癌;胃镜活检;病理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其病死率占据恶性肿瘤的第2位,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并且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比较隐秘,尤其在其发展苗头初期比较难以诊断和医治。
有相关医学资料表明,有80%以上的胃癌患者在入院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入了进展期,而且胃癌的病程发展是不可逆的,即使行在实施全胃切除后,5年后的生存率也在30%~45%左右。
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加强对胃肠疾病患者的胃镜检查,才能更好地预防胃癌和实施胃癌早期治疗[1]。
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医生的专业性和技能、胃癌的病理分级和文化程度、送检标本大小和取材等因素密切地影响着胃镜检查结果,所以,胃镜活检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本次研究是笔者结合实例通过对比胃镜活检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探究胃镜活检在临床诊断胃癌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7月我院进行全胃切除术的6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胃镜检查并且已经接受全胃切除术。
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57.2±3.4)岁;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痛41例,上腹胀32例,上消化道出血38例,胸骨后不适27例,贫血10例;病发部位分别为:胃底6例,胃角9例,胃体20例,贲门小弯21例,胃窦12例;其中胃病史≥5年者27例,1cm者可以部分取材。
胃癌的病理诊断与分期

胃癌的病理诊断与分期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准确的病理诊断和合理的分期是指导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介绍胃癌的病理诊断和分期的一般原则,以及常用的病理学特征和分期系统。
一、病理诊断胃癌的病理诊断主要通过组织学检查来确定。
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腺癌、黏液表皮样癌、鳞癌等。
病理学家根据病变的组织学特征来进行判断,例如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和淋巴结侵犯等。
同时,免疫组化染色也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手段,可以检测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帮助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病理诊断还包括分级和评估淋巴结转移。
胃癌的分级主要根据组织学特征,评估癌细胞的分化水平以及细胞核的异型性。
常用的分级系统是WHO分级系统和日本胃癌研究会分级系统。
另外,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也是病理诊断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检查手术标本中的淋巴结来判断是否存在转移。
这些病理诊断结果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分期系统胃癌的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扩散程度来进行分级,评估患者的预后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目前常用的胃癌分期系统有国际TNM分期系统和日本胃癌研究会分期系统。
1. 国际TNM分期系统国际TNM分期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胃癌分期系统,主要通过评估肿瘤的原发灶(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来确定分期。
具体的分期如下:- T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和浸润深度来分期。
- T1:肿瘤浸润粘膜或粘膜下层。
- T2:肿瘤浸润肌层。
- T3:肿瘤浸润浆膜层,但未侵犯邻近结构。
- T4:肿瘤侵犯邻近结构,如脏器、大血管等。
- N分期:评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 N0:无淋巴结转移。
- N1:转移至近侧淋巴结。
- N2:转移至远侧淋巴结。
- N3:转移至腹腔或远处淋巴结。
- M分期:评估远处转移的情况。
- M0:无远处转移。
- M1:有远处转移。
2. 日本胃癌研究会分期系统日本胃癌研究会分期系统主要基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来进行分期。
胃癌的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

胃癌的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
病理分型对于胃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胃癌病理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一、组织学分型胃癌的组织学分类是根据肿瘤间质组织和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划分的。
目前最常用的组织学分型系统是WHO分型。
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将胃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腺癌(adenocarcinoma)腺癌是最常见的胃癌类型,占胃癌总病例数的90%以上。
腺癌可进一步分为乳头状腺癌、黏液型腺癌、浸润型腺癌等亚型。
乳头状腺癌细胞形态酷似正常胃腺体细胞,常见于早期胃癌。
黏液型腺癌细胞富含黏液,浸润型腺癌则具有较强的浸润能力。
2.浆液癌(mucinous carcinoma)浆液癌又称黏液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腺癌。
浆液癌的特点是肿瘤细胞产生大量的黏液,使得肿瘤组织呈现明显的黏液样变性。
浆液癌的侵袭性较强,长期发展可能导致淋巴结转移。
3.滑膜下癌(submucosal carcinoma)滑膜下癌是指肿瘤细胞从胃黏膜滑膜下方向浆膜浸润生长,多见于早期胃癌。
滑膜下癌的预后较好,术后5年生存率一般高于90%。
4.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胃癌类型,源于胃颗粒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
这种癌症往往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二、病理分期胃癌的病理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划分的。
常用的病理分期系统包括国际TNM分期系统和日本病理学会分期系统。
其中,国际TNM分期系统将胃癌分为0期至IV期,依次表示肿瘤的发展程度和转移情况。
病理分期对于确定胃癌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早期胃癌(I期和II期)的治疗效果较好,手术切除常可根治。
而晚期胃癌(III 期和IV期)的治疗主要以辅助化疗和姑息治疗为主。
三、临床意义胃癌的病理分型及分期结果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对照

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对照目的:对胃癌患者分别行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和术前胃镜活检,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
方法:择取本院于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1例胃癌患者,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活检,术后对所有患者切除的癌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的确诊率、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
结果:术前胃镜活检的确诊率为88.73%,而术后病理的确诊率为100.00%,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术前胃镜活检的分化型病变所占比为67.60%,术后病理的分化型病变所占比为91.55%,组间比较,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病理类型方面,术前胃镜活检所占比最高的是管状腺癌,而术后病理所占比最高的为分化腺癌,两种检查在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性较大,即组间差异值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胃癌临床检查人员需要进一步强化术前胃镜活检操作技能,以此提高确诊率,为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数据,促使患者预后良性发展。
标签:胃癌;术前胃镜活检;术后病理检查据流行病学统计,近些年我国胃癌患者基础持续增加,逐渐发展为临床常见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甚至在极大程度上弱化了国民生活质量[1]。
在所有消化道肿瘤疾病中,胃癌致死率高居首位,因此,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对于提高患者存活率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意义,但由于该病在罹患初期并没有特异的临床表征,诊断难度巨大[2]。
笔者为了探索胃癌临床诊断最佳途径,择取本院于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71例,对其进行术前胃镜活检,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具体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本院于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1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均与WHO胃癌诊断标准一致,且不存在放化疗史,不存在胃镜活检、手术禁忌证,不存在其他恶性肿瘤症状;不存在系统性疾病;不存在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情况;不存在妊娠期、哺乳期患者;不存在精神障碍及沟通障碍。
胃癌术前MSCT及术后病理检查对胃癌TNM分期的比较价值研究

胃癌术前MSCT及术后病理检查对胃癌TNM分期的比较价值研究摘要目的:通过MS CT 术前胃癌 TNM 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研究其在胃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间通过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证实为胃腺癌患者60例,归纳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
全部病例行CT灌注及动静脉增强检查后均做胃肿瘤手术切除,并做病理细胞组织学常规检查。
对术前胃癌TNM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应用Kappa统计量进行一致性检验。
结果:1)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对临床胃癌浸润深度T分期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测数据之间的一致性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提示Kappa=0.605,大于0.4,小于0.75,提示高度一致。
2)2)[1]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数据对临床胃癌淋巴结转移(N分期)结果同手术、病理检查数据之间一致性检验Kappa=0.256,提示一致性较差。
3)多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临床胃癌远处转移(M分期)结果同手术、病理检查数据间一致性检验Kappa=0.802,说明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4)4)[2]TNM分期总体准确率为70.0%,其中Stage I- IV准确率分别为69.2%、38.9%、85.7%、100.0%,灵敏度分别为75.0%、70.0%、64.3%、80.0%,特异度分别为91.7%、78.0%、90.6%、100.0%。
结论:1)对胃癌浸润深度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与术后T分期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2)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同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差,总体判定的准确率低;3)对胃癌远处转移的评价,多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结果较准确,尤其能够准确发现肝及腹膜后淋巴结的侵犯、转移状况。
关键词:胃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注成像;TNM分期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间通过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证实为胃腺癌患者60例,归纳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
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比较分析

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比较分析摘要:目的:就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入本院的110例疑似胃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活检,并在术后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胃镜活检的准确性。
结果:从数据可见,胃镜活检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高,两种检验方式一致性良好。
同时,在对比不同病理分型的胃癌患者中,可见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针对疑似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胃镜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具有一致性,且胃镜检查敏感度高,可以作为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方式,具备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外科术后病理胃癌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疾病,且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患者的症状不明显,故而诊断延迟,也为后期的治疗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很多患者确诊时在疾病晚期,虽然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患者的生存期仍然不高[1]。
而当下,我国胃癌患者发病率高,为了早期诊断,可以结合胃镜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进行探查,以便于提升早诊断率,帮助患者早日接受治疗。
鉴于此,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入本院的110例疑似胃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结果证明胃镜检查方案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入本院的110例疑似胃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女性16例,男性94例,年龄区间46~77岁,平均(59.07±12.03)岁。
入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在知晓研究内容、目的的前提下自愿签署同意书。
将患者一般资料中所有指标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活检,并在术后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在胃镜检查中,需要进入消化道,对食管、胃体、胃窦等部位进行观察,分析胃黏膜是否存在形态上改变,如果对部分组织无法进行肉眼判断,则需要进行胃粘膜活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分析研究生杨维军指导教师尹东副教授专业学位领域肿瘤学研究方向胃肿瘤2014年03月Analysis of consistency between preoperative clinical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staging for gastriccancerA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MedicineByYang Wei-junOncologyDissertation Supervisor: prof.Yin DongMarch,2014论文独创性说明本人申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关于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各项规定,同意(选择“同意/不同意”)以下事项:1.学校有权保留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2.学校有权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至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用于出版和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或其他同类数据库,传播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导师签名:签字日期: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3)内容与方法 (5)1.材料 (5)1.1研究资料 (5)1.2纳入标准 (5)1.3排除标准 (5)2.方法 (5)2.1检查方法 (5)2.2结果判定标准 (6)2.3术前及术后的TNM的总体解剖学分期 (7)2.4统计学处理 (7)结果 (8)讨论 (13)小结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综述 (27)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32)导师评阅表 (33)胃癌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分析研究生:杨维军导师:尹东副教授/主任医师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临床TNM分期与术后病理TNM分期的一致性并分析其原因。
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者145例,参照AJCC拟定的胃癌TNM分期标准(2010年第7版),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病理分期,并与术前临床分期进行对比。
利用统计工具SPSS18. 0,通过T分期与N分期统计量的一致性分析,比较两种分期的符合率。
结果:术前临床T1、T2、T3、T4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Kappa值分别为0.545、0.410、0.561、0.519;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Kappa值为0.506;EUS 分期在T1期上与CT分期、术后病理分期Kappa值分别为0.492、0.643,在T2期上分别为0.541、0.558;综合CT和EUS的术前T1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Kappa值为0.704;术前临床N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Kappa值为0.391;术前总体分期与术后病理总体分期Kappa值为0.433。
结论:新版TNM分期应用临床后,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TNM 分期,有利于指导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但其中仍存在高估或者低估的情况,尤其是N 分期的差异性较大,另外EUS可以作为早期胃癌的首选分期方法。
因此,术前应结合MDCT及EUS来综合判定术前分期,可以提高术前TNM分期准确率,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胃癌,病理学,TNM分期Analysis of consistency between preoperative clinical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staging for gastric cancer Postgraduate:Yang Wei-jun Supervisor: Prof.Yin Dong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preoperative clinical TNM stage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TNM stage of gastric cancer and look for the under reason. Methods:145 patients of gastric cancer with complete clinical data from March 2012 to December 2013 in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tumo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 All cases were performe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TNM stage according to the TNM stage criterion of gastric cancer from IUCC( the 7th edition,2010),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TNM stage, then we studie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both staging by analysis of the consistency of T staging, N staging and M staging using SPSS 18.0 .Results:Compared Preoperative clinical T1, T2, T3, T4 staging and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staging Kappa value was 0.545, 0.410, 0.561, 0.519; Compared preoperative T staging and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staging Kappa value was 0.506; Compared EUS staging with CT staging on T1 phas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staging Kappa value were 0.492 and 0.643, on T2 stage were 0.541 and 0.558; Compared combination of CT and EUS preoperative T1 staging and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staging Kappa value was 0.704; Compared preoperative clinical N staging and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staging Kappa value was 0.391; Compared preoperative overall staging and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staging Kappa value was 0.433 as a whole. Conclusions:According to the new TNM stages, the author can make a accurate TNM stage and individual treatment plan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in clinic. But the overestimate and underestimate still existed, especially in N staging. Therefore, make a accurate judge for N staging according to all kinds of preoperative clinical data and images is the key for improvement of preoperative TNM staging accuracy and treatment.Key words:Stomach neoplasms;Pathology;TNM stage前言胃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第二大常见的肿瘤,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
全国胃癌平均死亡率高达23.86/10万,男女发病率比约3:1,发病年龄高峰为50~60岁,是我国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改善,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且发病年龄逐渐下降。
胃癌术后恢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手术后5年生存率是评价其恢复的关键指标之一[2],其中临床病理分期被认为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对胃癌进行早期系统的检测和确诊之后准确的术前分期是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而降低死亡率的根本。
随着微创理论的更新及微创技术的高速发展,胃癌根治术也逐步由常规开腹手术转变为内镜或腔镜下手术。
而术前决定根治手术或是姑息手术的关键是对胃癌术前临床TNM分期的准确判断,这不仅是微创治疗(内镜或腹腔镜)治疗胃癌的指征,同时也是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其已成为个体化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展期胃癌则根据术前分期拟行术前新辅助化疗为手术做准备。
在临床上,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是否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范围大小,评估术后预后情况时,术前临床TNM分期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自计算机化X线体层照像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发明以来,随着CT设备及诊断水平的不断更新,各种后处理技术的日益发展,CT在胃癌术前诊断及对临床分期的评估作用是越来越大,使得其术前分期的准确率提高很多。
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增强扫描后,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的确切位置,观察粘膜情况及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部分可发现肿瘤的腹腔转移,甚至其他如骨转移等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