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江南逢李龟年

合集下载

【部编版】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部编版】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在反复的吟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2、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大意;体会诗歌的深刻含义。

3、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悟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

【教材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学会欣赏。

【教材难点】通过诵读,体会诗情,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小学时候,同学们学过杜甫的哪些诗作,能回忆起来吗?(学生回忆,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

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市)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艺术地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2、李龟年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

为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

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

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

"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3、岐王与崔九岐王,岐王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被封为岐王。

崔九,崔涤,唐朝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

4、创作背景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优秀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优秀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江南逢李龟年
1、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诗句 大意;体会诗歌的深刻含义。 2、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 情感;在反复的吟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3、体会诗情,培养对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品味我 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自主学习
1、结合导学案,了解诗人及创作背 景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江南
流落之地 正当好景
安史
国 家
之乱 衰



杜甫
李龟年
著名乐师

昔 流离之民
对 比
风华诗人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 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 在其中。
本诗译文
• 当年在岐王宅里, 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 在崔九堂前,也曾 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 赏到你的艺术。
•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 的落花时节,
• 没有想到能在这时
合作探究
• 1、本诗共提到哪些人物?有哪些表示时间 的词?
“落花,自身的境况如同落花流水,令 人伤感。
“又”:是照应上文的“寻常见”“几度闻”,前后对
照,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悲哀与感叹。
全诗主旨:
运用了对比手法,抒 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 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美好 生活的眷恋和对国家衰 败,个人命运变迁的伤 感。
把握停顿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词语注释
• 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 后流落江南。

【部编版】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江南逢李龟年》精品课件

【部编版】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江南逢李龟年》精品课件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七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悟读感知情感美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主旨 明确: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写了 时代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对开元 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知情感美
小结: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 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 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 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 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 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 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七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文学常识
3、岐王与崔九 岐王,岐王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 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 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被封为岐王。 崔九,崔涤,唐朝人,在兄弟中排行 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 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 姓,是当时一家大姓。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七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文学常识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4、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 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 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 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 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 下这首诗。
部编版七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吟读感知音韵美
部编版七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文学常识
2、李龟年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 曲等。为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 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 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 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 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 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 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课件PPT(附教案、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课件PPT(附教案、说课稿)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 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 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 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 写下这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理解诗歌
当年在岐王宅,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 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 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这两个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 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达官贵人之家), 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 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 的美好回忆。
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 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 的有力反衬。)
诗文特色:
1.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虽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 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语 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2.前两句写过去之胜,后两句写现在之衰,四句诗,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 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流 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联结 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感谢 倾听
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许多蜜。
教师:文小语
2020年9月14日星期一
全诗主旨: 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写了时
代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 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
同步教案
双击打开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江南逢李龟年》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江南逢李龟年》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品读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前两句在 叠唱和咏叹中,蕴含着深沉的感情,流露出对往昔盛世的无限眷 恋。后两句写眼前之衰落,“落花”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 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叹惋,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抒发的 无限感慨。
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人生之凄凉却尽寓其 中,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 感叹。诗很短,刚开头即煞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更让人体味 到那种深沉的悲哀。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 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描写现实两 人重逢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 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 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艺术特色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对比反衬, 感情深沉 。
课堂练习
1.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开元盛世” 的繁华。
课外古诗词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
学习目标:
1.准确朗读,并背诵默写诗歌。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情景交融
的特点。 4.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新知讲解
江南逢李龟年
课文朗读
七言绝句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安史之乱后,杜 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 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写下这 首诗。抒发今昔沧桑之感。
词语释义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江南逢李龟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江南逢李龟年》原文译文及赏析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译文]当年,在岐王府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简评]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

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出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精品教案_17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精品教案_17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江南逢李龟年教材简析:本诗是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的一首课外诵读诗歌,是“诗圣”杜甫的名作,也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首。

诗歌语极平淡,而含义深远,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包蕴着丰富的时代特征。

学情介绍: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对七言绝句有了基本的认识,且这首诗歌字句简单,学生理解诗歌表层含义应该不太困难。

但同时诗歌意蕴丰富,学生年纪小、生活经验有限,如何感受诗歌言外之意,通过“落花”这一特定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情感,都是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体味之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够背诵。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大意,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的悲哀与感慨。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整首诗的大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查找资料、制作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书课题古人认为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诗人杜甫就曾有过“他乡遇故知”的经历,他将这一经历写记录下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逢李龟年》(出示教学目标,全班齐读。

)二、初读诗歌,品节奏1、结合注释自由朗诵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2、请同学进行朗读展示。

3、全班齐读诗歌。

4、师:读这首诗时大家用的是怎样的语气?为什么?三、知人论事,晓背景1、我们学习一篇作品,往往要结合诗人的性格、经历、情感,这样能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诗歌,这在文学理论上,叫做“知人论世”。

杜甫,是我们非常熟悉诗人,下面大家看着ppt,试着补全对杜甫的简介。

(全班齐声回答)2、杜甫的人生经历,让我不禁想起了宋朝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逢动乱飘零久,晚年逢友对花忧。

”那在读杜甫晚年所写的这首《江南逢李龟年》时,应该怎样来读呢?(请同学谈谈自己对朗读这首诗的理解,并试着读一读。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江南逢李龟年》课件(24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江南逢李龟年》课件(24张PPT)
寻常 、几度
2、两人相遇的地点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沦落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
江南
战乱
3、明明是“江南好风景”作者眼里却强调“落花”
哀景衬托哀情---国家因为安史之乱满目疮痍,个 人生活颠沛流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阳节登高是要和家人在一起的,那么作 者此时不仅孤身一人,而且还在军旅途中,所以诗人对 于登高是被动勉强的。
何为“怜”:作者是在可怜家乡的菊花,如此不负秋阳, 开得泼泼洒洒的菊花竟然会生在乱世,感叹故园菊的生 不逢时;怜惜、爱惜菊花。
四、思考探究 •两首诗都写了“花”,但是这个两个花表达的 意义相同吗?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理解诗歌
•“三读法” 读标题

读作者和背景(知人论世)

读内容
一、读标题
江南/逢/李龟年 •地点:江南 •人物:李龟年、杜甫 •事件:李龟年和杜甫在江南相遇
二、读作者和背景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自 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 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等。
七、拓展训练
假如你要和你最好的朋友分别了,你会用什么 花来代表你的情感为什么?用纸和笔写下来,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落花”VS“故园菊”
“落花” 个人身世之悲(生命如
落花般凋零)
(景)
(情)
繁华时代落幕之叹(时代
如落花般衰败)
一切景语皆情语
”故园菊“ 的同情
对菊花的爱惜 对家乡的思念 对和平的渴望 对饱受战争的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被称为“老杜”。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理解诗歌 当年在岐王宅,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 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你的艺术。眼 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 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语言特色: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 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 的感慨。
七年级语文上(RJ) 教学课件江南逢李龟年讲授新课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
讲授新课
一 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 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 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
全诗主旨: 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写了时代 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 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 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 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 丰满。
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
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
不再。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 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