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学》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学》教学大纲

江西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学学分: 2 总学时: 32适用专业:各专业专科生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校本科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的心理学应用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一、心理与心里二、心理学三、心理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二节心理的结构一、心理过程二、心理状态三、个性心理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学一、大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大学生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三、学习大学生心理学的重要意义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理解运用一、健康概念的演化二、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理解运用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二、大学生常见心理矛盾与问题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评第三节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个人心理健康调适第三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第一节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定义二、自我意识的内容三、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与类型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第三节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塑造一、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评价自我二、欣然接纳自我,恰当展示自我三、努力塑造自我,积极超越自我第四章大学生的人格第一节人格一、人格的涵义二、人格的内容三、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第二节气质一、气质的涵义与特征二、气质类型说三、气质与实践活动第三节性格一、性格的涵义二、性格的结构三、大学生性格的类型与特征第四节完善人格一、健全人格的标准二、积极塑造健全的人格第五章大学生的能力第一节智力一、智力的涵义二、智力理论三、大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第二节能力一、能力的涵义二、能力的特点三、大学生的能力结构第三节创造力一、创造力的涵义二、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三、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第四节大学生的潜能开发一、潜能开发的必要性二、大学生如何进行潜能开发第六章大学生的情绪第一节情绪一、情绪的涵义二、情绪的心理结构三、情绪的类别第二节情绪与大学生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二、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第三节情绪的调节一、做自己情绪的主宰二、建立积极的自我意像三、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第七章大学生的意志第一节意志一、意志的涵义与特征二、意志的一般规律性三、意志的品质第二节意志品质对大学生的健康和成才的影响一、意志对健康的影响二、意志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第三节大学生意志品质的提高一、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二、大学生常见不良品质与调节三、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第八章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第一节学习一、学习的涵义二、学习的过程三、大学生学习的特点第二节认知学习一、认知与认知学习二、知识的掌握三、认知学习心理调适第三节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一、学习动机分析二、学习态度分析三、应试心理分析第九章大学生的适应心理第一节适应一、适应的涵义二、适应的类别第二节大学生活适应中的心理问题一、大学生活适应中的应激源二、大学生活适应中的心理问题第三节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一、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二、坚持“珍惜既有的、追求更高的”原则三、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四、坚定信心、迎接挑战第十章大学生的挫折心理第一节需要一、需要的种类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第二节动机一、动机的涵义二、动机的功能三、动机的冲突第三节挫折一、挫折的内涵二、挫折承受力三、积极有效地应对挫折第十一章大学生的交往心理第一节人际交往一、人际交往的涵义二、人际交往的功能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第二节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的涵义二、人际关系的内容三、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第三节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一、环境因素二、心理因素第四节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一、遵守人际交往的规范二、遵循人际吸引的规律三、培养良好的交往心理四、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第十二章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第一节爱情一、爱情的心理学视角二、爱情的几种类型第二节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困扰一、大学生恋爱心理二、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困扰三、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障碍四、恋爱对大学生的意义第三节如何培养爱的能力一、爱的能力的含义二、爱的能力的培养第十三章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第一节职业内涵的心理学阐释一、职业、专业和事业二、职业的功能第二节职业心理测验与分析一、气质与职业二、性格与职业三、兴趣与职业四、能力与职业五、价值观与职业第三节大学生择业中的心理问题一、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矛盾二、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三、大学生择业的情绪困扰第四节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一、做好择业前心理准备二、消极情绪的调适三、掌握择业的方法和技巧三、课程学时分配。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并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 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历史和分支学科;2.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3. 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理论;4. 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 教学内容1. 导论: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分支学科;2. 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3. 感知与知觉:感知过程、视听感知、注意力和意识;4. 研究与记忆: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记忆过程;5. 思维与智力:问题解决、概念形成、推理和判断;6. 情绪与动机:情绪的概念、产生机制和调节方式;7. 人格与社会心理:人格特质、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8. 心理障碍与治疗:精神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9. 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

四. 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解读;2. 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3. 实验和实践:组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心理学知识;4. 小组活动:设立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 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2.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3.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组项目报告,展示相关心理学实践应用。

六. 参考教材1. 《心理学导论》(作者:David G. Myers,译者:李筱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 《心理学》(作者:Ciccarelli & White,译者:陈宝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上是《心理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要点,希望能带给学生们对心理学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1. 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2. 介绍普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目标2.1 认知心理学2.2 发展心理学2.3 社会心理学2.4 个体差异心理学2.5 应用心理学第二部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法1.1 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2 随机分配和控制变量的重要性1.3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控制方法2. 观察法2.1 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的比较 2.2 行为观察和目标观察的重要性2.3 观察法的优势和局限性3. 问卷调查法3.1 构建问卷的原则和技巧3.2 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方法3.3 问卷调查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三部分:普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1. 感觉与知觉1.1 感觉器官和感觉神经传导1.2 感觉的阈值和注意力1.3 知觉的组织和意义建构2. 学习与记忆2.1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2.2 记忆的存储和提取2.3 遗忘和记忆误差3. 情绪与动机3.1 情绪的定义和表达3.2 情绪的生理基础和神经机制3.3 动机的类型和满足机制4. 思维与解决问题4.1 概念形成和推理4.2 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4.3 创造性思维和决策第四部分:普通心理学的应用1. 心理评估与测量1.1 心理评估的概念和流程1.2 常用心理测量工具的介绍1.3 测量的可信度和效度2. 心理干预与治疗2.1 心理干预的理论基础和方法2.2 常见心理问题的治疗策略2.3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价和伦理问题3.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3.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维护3.2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3 心理咨询的适用范围和限制结论部分:在整个课程中,学生将了解到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学生将具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过程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附注部分:本大纲可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掌握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的概念,重点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理解心理学的任务,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性质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的实质1.掌握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掌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了解心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3.理解劳动中人类意识产生中的作用,掌握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心理是人脑的机能第二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动物心理的发展——人的心理第三节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知心理过程1社会错觉的内容;23注意的概念、类型。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第二节思维与想像第三节记忆与注意情感、意志心理过程1绪、情感的作用;23第一节情绪和情感过程第二节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1与发展;2实践意义;3的形成与发展;4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重点掌握能力的培养与应用。

第一节个性概述第二节气质第三节性格第四节能力个性倾向性1234567掌握改变态度与价值观的途径。

第一节需要、需要的作用第二节动机第三节态度与价值观群体心理12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3人际交往的因素、影响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如何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方式与沟通网络,明确人际交往的作用;4确人际关系基本的倾向分析。

第一节群体的类型和结构第二节群体动力第三节人际交往交往的作用第四节人际关系领导心理1x理论与y理论,重点掌握雪恩的四种人性假设;23观点及其代表人物,重点掌握管理方格理论和管理系统理论,重点掌握领导环境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费德勒模式。

第一节人性假设X、Y理论雪恩的四种人性的假设第二节领导概述第三节领导理论组织心理与行为12织设计的作用,明确提高组织效率的方法;3组织开发的含义、方法。

第一节组织概述、什么是组织第二节组织结构第三节组织变革与开发激励1明确激励的作用,理解激励的基本模式;2ERG论;34方式;56应,掌握如何预防挫折和正确对待受挫折的人。

心理学 教学大纲

心理学 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心理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心理学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人类行为。

通过实践和案例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并了解人类行为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内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心理学教学应该包括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

学生将学习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并了解它们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解释。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教学应该涵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问卷调查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执行心理学实验,并了解如何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

3.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教学应该介绍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如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等。

学生将了解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个人发展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授课和讲解教师可以通过授课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

2.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观点。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关于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研究心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支。

2.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流派。

3. 熟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2.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强化和惩罚的原理3. 认知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过程- 研究和记忆的认知过程4. 发展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成年人发展和衰老5. 人格心理学- 定义和主要理论- 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6. 社会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 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7. 心理评估- 评估方法和工具- 个体和群体心理评估- 应用和限制8. 心理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和理论- 心理治疗的应用范围-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系统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框架。

2. 讨论:安排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开展实验、观察和调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小组项目:分组完成心理学课题研究或实践项目,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五、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表现。

2. 作业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报告。

3. 期中考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论文: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撰写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

实践教学大纲心理学(3篇)

实践教学大纲心理学(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课程背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教育、医疗、企业管理等。

实践教学是心理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课程:包括心理学基本实验、心理测量实验、心理统计实验等;(2)实习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等;(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心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5)课外活动:组织心理学知识竞赛、心理讲座、心理沙龙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2. 实践教学内容(1)实验课程1)心理学基本实验: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2)心理测量实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等;3)心理统计实验: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2)实习课程1)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辅导技巧、心理危机干预等;2)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理论、咨询技巧、咨询案例分析等;3)心理测评:心理测评理论、测评方法、测评案例分析等。

(3)案例分析1)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2)心理咨询与治疗案例分析;3)企业员工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4)社会调查1)心理健康状况调查;2)青少年心理问题调查;3)企业员工心理健康调查。

(5)课外活动1)心理学知识竞赛;2)心理讲座;3)心理沙龙。

三、实践教学实施方法1. 教师指导: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习、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2. 学生自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相关机构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5.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

1.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会掌握心理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大纲2.1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2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的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模式的研究2.3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成人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2.4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 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 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现象的研究2.5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维护方法- 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第三部分:教学方法3.1 教学策略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将主要通过考试、作业、论文等形式完成,以检验学生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提升。

第四部分:教学要求4.1 学习态度学生应认真对待本门课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并勤于思考、探讨。

4.2 知识要求学生应熟悉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理论,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心理学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更好的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验机 他
第一章 绪论
4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 B 科学
讲授
2 心理学的任务
B
讲授
备注
3 如何研究心理学
B
讲授
4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B
讲授
第二章 心理神经生理机制
4
1 神经系统的进化
C
讲授
2 神经元
C
讲授
3 神经系统
C
讲授
4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C
讲授
第三章 感觉
4
1 感觉概述
B
讲授 ☆
2 视觉
B
讲授 ☆
B
讲授
B
讲授
B
讲授
6
B
讲授
B
讲授
A
讲授 ☆ △
A
讲授 ☆ △
A
讲授 ☆ △
A
讲授 ☆ △
6
B
讲授 ☆
B
讲授 ☆
B
讲授 ☆
A
讲授 ☆ △
A
讲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C
讲授
4
C
讲授
C
讲授
C
讲授
C
讲授
4
B
讲授 ☆
B
讲授 ☆
A
讲授 ☆ △
C
讲授
第十章 情绪 1 情绪的一般概念 2 情绪理论 3 情绪的外部表现 4 情绪的调节 第十一章 能力 1 能力的一般概念 2 能力的种类与结构 3 能力的测量 4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第十二章 人格 1 人格的概念 2 人格理论及测量 3 认知风格 4 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基本要求与内容安排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心理学是教育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教师教育类
课程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 界观,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学生了解未来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 为将来当好人民教师创造条件。
教 材: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书: [1]朱智贤. 朱智贤心理学文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张春兴. 现代心理学[M]. 台湾:东华书局出版, 1991. [3]Brown C M, Hagoort P.The neurocoginition of language[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心理学》教学大纲
英文课程名称: Psychology
课程代码:a021300430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学时:51 学时 学分:3.5 学分 适用专业:教师教育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一、课程简介
《心理学》是探讨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它概括了 其他心理学分支的研究成果,带有综合的性质,是所有心理学分支的最基础和一般 的学科。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普通心理学》通过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 的研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为学生未来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制订人(签字):朱海雪
审核人(签字):秦莉
日期:2012 年 8 月
4
B
讲授 ☆
A
讲授 ☆
C
讲授
A
讲授 ☆
4
B
讲授 ☆
A
讲授 ☆ △
B
讲授 ☆
A
讲授 ☆ △
4
B
讲授 ☆
A
讲授 ☆ △
A
讲授 ☆ △
A
讲授 ☆ △
(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
三、习题课和课堂讨论内容
1、课堂讨论:你眼中的心理学是怎样的? 2、重点作业:心理学知识对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
3 听觉
B
讲授 ☆
4 其他感觉
B
讲授 ☆
第四章 知觉
44
1 知觉概述
B
讲授 ☆
2 知觉的特性
A
讲授 ☆
3 空间知觉
A
讲授 ☆
4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A
讲授 ☆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4
1 意识的一般问题
B
讲授
2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3 注意的一般概述 4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六章 记忆 1 记忆的一般概念 2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 感觉记忆 4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5 长时记忆 6 内隐记忆 第七章 思维 1 思维的一般概念 2 表象 3 概念 4 推理 5 问题解决 6 决策 第八章 语言 1 语言的一般概念 2 语言的生理机制 3 语言的理解 4 语言的产生 第九章 动机 1 动机的一般概念 2 动机的种类 3 动机的理论 4 工作动机与组织行为
四、实验(实践)内容
1、辨别反应时实验,2;2、智力测量 1;3、性格测量 1。
五、成绩考核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成绩评定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期末成绩满分为 100 分,占考核成绩的 60%;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 40%,平时成绩评定包含出勤、 课堂表现、作业、讨论等方面。
六、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2、教学基本要求 (1)初步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有关知识; (2)初步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
(3)能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初步分析人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儿童的心理活动, 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奠定知识能力基础。
(二)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 教学方 重点 难点
学时分配
要求

(☆) (Δ) 讲 实 上 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