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和毁灭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让他们了解国家历史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放映图片,让学生预习本课。

2.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圆明园的建筑和文物,简单介绍圆明园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

3. 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注意读懂文章。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章的关键内容,比如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和毁灭的原因。

5. 读懂课文•学生和教师讨论文章的重点内容,重新理解课文。

6. 写作•让学生根据课文,以“我眼中的圆明园”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圆明园的理解和感悟。

7. 口头报告•让学生在课堂上口头报告自己写的文章,分享自己对圆明园的理解。

8. 思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他们是当时的大臣或皇帝,会怎样保护圆明园?9.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理清课文的主旨和重点,对课文进行归纳,明确学习收获。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的原因。

•学生能够理解圆明园的重要性和国家历史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隐含意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文章的隐含意思,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报告和写作,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拓展•考虑增加一些圆明园文物的展示,或选取一些历史观点与学生讨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及其毁灭的原因;•能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内容,掌握关键词汇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本、讨论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保护文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及其毁灭的原因;•理解文章中的关键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明园的文化意义;•启发学生思考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带领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2.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圆明园的重要性和毁灭原因,展示自己的观点。

3.学习中心(25分钟)•合作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解释生词。

4.拓展延伸(15分钟)•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性以及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5.归纳总结(5分钟)•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圆明园的文化价值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1.单词填空•园林、历史、保护、珍贵、文明2.选择题•圆明园的毁灭主要是因为()。

A. 外敌入侵 B. 内忧外患 C. 火灾烧毁五、课后作业1.阅读课外资料,了解其他中国古代文化遗址的保护情况;2.思考:如何从个人做起,保护和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以上是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圆明园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包括宫殿、亭台楼阁、园林景观等,融合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圆明园不仅是一座皇家园林,也是一座文化艺术宝库,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
3.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后果:圆明园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导致大量珍贵文物和建筑被毁,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悲剧。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也象征着国家尊严和民族自信心的严重受损。
2.教学活动设计:
a.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圆明园的游客、建筑师、历史学者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b.实验: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亲身体验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c.游戏:设计圆明园知识问答游戏,通过游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d.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后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总的来说,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圆明园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圆明园的重要性和意义。
目标: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名师示范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名师示范课教学设计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运用阅读“三镜”,紧扣关键词句、特殊表达和拓展资料,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被毁的巨痛;在“有理有据说辉煌”“品词析句诉心碎”“放眼历史辩一辩”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厚植爱国情怀、提升审辨式思维与表达能力。

【课前预学单】:见附页【教学过程】:一、抓住对比,揭示学习主题1.今天,我们继续走近一处遗址、倾听一段历史,齐读课题——2.如果遗址会说话,它一定难以忘怀自己曾经的辉煌,读——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如果遗址会说话,它一定更难以忘怀自己被毁灭的巨大创伤,读——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3.在曾经的辉煌与被毁的巨痛之间,历史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这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走进拓展资料,借助阅读“显微镜”、阅读“放大镜”和阅读“透视镜”,去聆听历史的声音。

二、任务一:借助阅读“显微镜”,感受昔日辉煌1.出示“任务一”:借助阅读“显微镜”,感受昔日辉煌细读文本抓关键词句谈感悟发现2.课前,同学们已做过预学,哪些关键词句被你放到阅读“显微镜”下细细预设一:先从圆明园的“园林建筑”说起吧——①关注7 个“有”:建筑景观之多、之美,万园之园。

②关注成对例举:宏伟-精巧;热闹-安静;仿造-创造;国内-国外(风格多样,技艺超群)③体会应有尽有,无所不有:追问,圆明园里只有这些建筑吗?你从哪里感受到?(“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4《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4《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毁灭经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2)教师引导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actively and underst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ext,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Yuanmingyuan.2.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2)教师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思路。

(2)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描述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毁灭经过。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生字词卡片、学习笔记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圆明园的了解和感受。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2)教师引导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actively and underst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ext,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Yuanmingyuan.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深刻体会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意义。

2.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历史意义,学习表达手法,激发爱国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历史意义和运用表达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意义。

(2)提问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感受。

2.精读课文
(1)深入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影响。

(2)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如对比、描写等。

3.写作练习
(1)让学生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进行写作。

(2)分享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4.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圆明园的纪录片。

(2)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反思:复习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但在写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需要更多的指导。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三、教学难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段。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课文分几段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读书和分析课文结构,我们把这篇课文分为三段,第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损失不可估量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朗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2.默读、思考。

第二段从哪儿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提示学生按照不同方面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第二自然段是一层,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三自然段是第二层,介绍了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第四自然段是第三层,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回顾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读促悟,加深理解。

学习整理、运用资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德育目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圆明园被毁前后的两种情感,激发爱国之情。

通过联系中国现在的国情,激发学生的使命感(比如台湾问题)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惨遭毁灭的情景,体会损失的“不可估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回顾昔日辉煌圆明园1、圆明园中珍藏的文物真是应有尽有、无所不有2、有美不胜收,宏伟的建筑。

面对这样的建筑。

课文中还有许多词语可以概括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能够高度概括他的词语,并勾画下来,试着用“是------也是------”连接起来说一句话赞美一下圆明园。

3、面对这样的人间奇迹,你的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

(学生交流:骄傲、自豪等)让我们带着这份情感来呼唤圆明园。

二、再次体会圆明园毁灭过程,激发对侵略者的痛恨。

1、教师过渡:出示资料。

就在1860年10月6日(ppt出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2.上节课我们勾画了一些体现侵略者罪行的词语,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贪婪,无耻,野蛮,残暴.......3.让我们通过视频去亲眼目睹那野蛮无耻的强盗行径吧4.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回答:愤怒,憎恨(为什而愤怒?憎恨谁)5.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第五段,带着感情读三、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损失。

1引入鲁迅先生的话2、不可估量什么意思?两个不可估量放在一起意味着什么?3、就是因为这群侵略者的到来,这座占地近459公顷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历经150多年建造、扩建、修缮,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的万园之园毁灭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龚碧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是谁让这座闻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上大概认识了圆明园,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自主学习,深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1、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结合第二自然段,先让学生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圆明园的园多而美的特点。


2、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结合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一句话,然后对这句话简单理解。

师生合作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3、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课件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

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

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4、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真实的画面。

5、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6、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7、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8、教师点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三、朗读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1、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在出示图景之前,教师可用语言进行过渡,感染学生由爱到恨。


2、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在
学生简单概括后,放录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恨并产生共鸣。

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3、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
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4、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
月”只需几分钟。

(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

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5、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四、联系历史,激发情感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2、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联系板书说。


3、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1)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出示资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

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

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

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野蛮行径。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奉行‘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例与国际法准则”这两种不同文明所导致的行为冲突。

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面前不磕头有失天朝“天下一统”尊严;在英法国家看来,拘禁、虐杀外交官违反国际法与人类文明的。

本来要烧故宫紫禁城,为了给皇帝点颜色看看,才决定烧毁圆明园。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

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的其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

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

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主谋,因他带的路。

师:当我们的思维视角停留在一个方面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会停止。

刚才的体验只是让我们对照一下历史。

读了上面的词条,
现在,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
(2)、师过渡: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144年了,让我们“走出圆明园”。

我想,无论怎样,我们走不出历史的阴影。

如果历史可以改写,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

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展示课件);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北京的老百姓──
师: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请你实话实说。

(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下一个角色。


师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带着感情,齐读第五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六、布置作业(选做)
1、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2、读了文章后,写一篇读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