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第2篇中国近代史第6讲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课件
2020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课件(共111张PPT)

3、五个政府
(1) 清政府: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地主阶级) (2)南京临时政府:1912-1949 (资产阶级) (3)北洋军阀政府:1919-1927 (封建地主阶级、 买办资产阶级) (广州国民政府:1925.7——1926.11后迁往武汉改 名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出现“宁汉合流”。) (4)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大资产阶级; 封建地主阶、官僚) (5)新中国:1949-至今(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重点透析—工业革命对西方和中国的影响
对西方:①经济: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力量的增强,提 升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能力。②政治:促使资本 主义制度扩展和不断完善。③阶级:使欧洲各国工人阶 级力量逐步加强,导致工人运动兴起;④思想:马克思 主义诞生(1848年)。 对中国:①政治:外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 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2半社会)。②经济: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中国的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③思想:“天朝上国”心态发生变 化,出现了西学东渐潮流。
2021/5/1
4、 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
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 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
5、近代化特点
(1)发展缓慢,艰难曲折; (原因:2半社会,受多种势力(三座大山)阻挠) (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 叉,同步进行; (3)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 (4)集中在工业领域——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 变化; (5)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
2019届通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部分 (1840——1949)
2021/5/1
一、概况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六单元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单元整合课件人民版

2.现代化模式: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 具有多样性的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和外源型 现代化模式。
①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 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
(3)文化现代化:主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4)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 社会组织整合化等。此外,还包括: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教育普及 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 程是现代化的两个主要内容,重点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②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开始 的。如中国、日本以及亚、非、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2)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主要分为市场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 ①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 ②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 (3)从社会经济的性质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 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 (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3.从思想折射点看:鸦片战争使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 识分子)开始觉醒,“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同时地主 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逐步形成了“中体西 用”的洋务思想,并付诸实践。
4.从社会生活折射点看:近代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在通商口 岸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2.(2018·天津高考)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 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 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板块二 强权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通史整合(五) 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共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板块二 强权
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通史整合(五) 近代
• • •
中国的动荡与转折——民国前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但是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编织一个笼子,然后把自己关在里面。——博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专题讲座(二) 通史模块集训2 Word版含解析

通史模块集训(二)(对应学生用书第163页)(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620年,英国移民登上北美大陆之后,立即通过了“普利茅斯联合协议”,颁布法律、法令。
而且声称“如果需要的话,会任命一些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这说明()A.社会契约思想已经产生B.英国专制主义影响移民C.北美建立起联邦制政体D.天赋人权思想成为共识A[材料中英国移民通过订立协议的方式管理殖民地,体现了社会契约,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专制政体对移民的影响,故B项错误;1787年宪法颁布后,北美建立联邦政体,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天赋人权,故D项错误。
]2.有学者说:“(西欧)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
从表面上看,这种变化与机器革命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上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
”其意在说明()A.大众教育开始在西欧兴起B.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下行C.社会精英成为变革的主体D.机器生产有利于社会平等B[材料“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体现出大众教育的普及,不能据此推断是开始兴起,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人文教育的普及和教育下行,故B项正确;这场变革受到工业革命的推动,材料没有体现出变革与社会精英的关系,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促进大众教育的普及但并不意味着社会地位的平等,故D项错误。
]3.科学家胡克在听了某著作的提纲后说:“亲爱的先生,我真为您高兴,不过我也暗暗地为您捏一把汗啊。
如果您不是生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而是生在16世纪的西班牙,那您可能就会被当作异教徒而被处以火刑了!”据此推断“这位先生和他的著作”是()A.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B.达尔文和《生物进化论》C.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D.牛顿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马克思是德国人,故A项错误;达尔文生活在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年)时代,故B项正确;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故C项错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是在1687年,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PPT95页

EN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民国前期的中 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1讲 建通史 课件

产;实业 电话传入 有所壮大,先后提出了 救国兴起 (1882);科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
举制度废除 政治方案,探索在中国
(1905)
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维新思想、三民主义、
民族资本 主义进一 步发展
中山装、剪 辫;三民主 义;新文化源自运动;马克 思主义传播民主与科学先后登场,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 蒙作用;社会生活也因 政治运动和文化思想运 动的推动向文明化方向 发展
日军对沦陷 区的疯狂掠 夺,摧残了 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
解放战 争时期
1945~ 1949年
重庆谈判、挺进大 别山、三大战役、 七届二中全会、渡 江战役
官僚资本主 义压榨使民 族资本主义 萎缩
文化领域 三者关系
毛泽东提 出“工农 武装割 据”;毛 泽东思想 开始形成
毛泽东思 想成为党 的指导思 想
毛泽东思 想发展
新中国为恢复国 1949年毛泽东
民经济采取了一 发表《论人民 我国成功实现了
系列措施:没收 民主专政》, 从新民主主义社
官僚资本、土地 丰富并发展了 会到社会主义社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
三者关系
五四运动、
后期新文
中共一大、民族资本 化运动、
二大
主义萧条 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
国民党
“一大”、
三大政策、民族资本
孙中山将 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主义萧条 发展为新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
三民主义
失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袁世凯实行独裁统 治,思想领域尊孔 复古,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掀起新文化 运动。这一时期社 会习俗发生重大变 化。国共合作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国 民革命运动基本结 束了北洋军阀的统 治
【复习必备】(通史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2 中国近代史精讲

专题02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总体脉络: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5、四条线索(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侵华史(必修一专题二)(2)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必修一专题二、三;选修一专题九)(3)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必修三)(4)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必修二)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一)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9世纪60年代)【阶段特征】政治上,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逐步近代化的开始;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场,沦为西方的原料场地与商品销售市场;思想上,天朝上国的观念被打破,西方思想开始传入中国,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了解西方的努力。
【史实概览】政治:1、侵略:列强入侵,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①鸦片战争(1840-1842):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856-1860),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但封建势力依然强大;①禁烟运动②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③葛云飞等爱国将领(定海)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020高考历史新课标专用版冲刺大二轮讲义:第二单元 中国近代史 通史整合概要

经济
(1)列强侵华: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洋务运动: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近代军工企业、近代民用企业、新式海军、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9)解放战争:抗战胜利后,中国命运面临抉择;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重大努力;内战爆发后,经过防御、反攻、决战,1949年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0)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实行土地革命路线,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战,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开展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国民革命: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制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黄埔军校建立,促进了国民革命的开展;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工农武装割据: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从“城市中心暴动”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3)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把向西方学习提高到制度的层次,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
二、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94—1919年)
领域
核心知识
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尝试解题] ________
B [全国各界联合会宣言描述的核心是“大义当前,绝不退 让”“合群自救”,这反映了爱国救亡的信念,由此可知,当时各 界团体爱国觉悟有所提高,B项正确;A项错在“趋于一致”;材料 未提及“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C项错误;1919年马克思主义 正在中国传播,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各界团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D项错误。]
后的群众运动为切入点,涉及爱国情怀的热点问题
历史现场 孙中山在1923年为改组国民党而作的一次讲话
第3题
效仿的是俄国的成功之法,非其革命之“道
设误陷阱
路”,更非其革命之“前途”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 历史解释
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第4题
以时间为主线,判断《申报》时评,“南北相 时空观念
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这一时局的出现 1926年报纸评论,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军阀、 第5题 还原历史 军人等争相效仿
一、辛亥革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背景下的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条件 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1)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武昌起义胜利,短时间内,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过程及结果 (2)建立民国: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 结果:革命失败,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 意义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 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C [从材料中的时间可以看出是国民革命时期,当时工人运动 和农民运动迅速发展,是因为1926年进行了北伐,北伐胜利进军促 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当时工作重心仍在城 市,故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理论,故排除B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革命的中心在广州,故排除D 项。]
4.(2019·许昌二模)湖南、湖北的工会会员,到1926年底,发 展到30余万人,在许多地区,工人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纠察队。与 此同时,农民运动也在全国迅猛发展,湖南的农民运动更是如火如 荼,波澜壮阔,成为全国农运中心。这主要得益于( )
A.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指导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两湖地区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
第一部分 通史整合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
荡与转折
自 主学 习课
1.命题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 (2019·全国卷Ⅱ)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 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 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 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5.命题点:北洋军阀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 (2014·全国卷Ⅱ)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 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 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 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尝试解题] ________
现出了妥协与抗争的两面性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 思想上 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社会生 “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 活上 的进步
三、民国初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孕育时期 阶级 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 基础 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提供了阶级基础
C [根据材料中“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可知,孙中山认 为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成功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不力; 根据材料“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俄国十月革命 成功是因为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因此孙中山意 在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故C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代表,他只是从俄国革命中获取经验,不可能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 路及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故A、B两项错误。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没 有改变,故D项错误。]
C [五四运动激发了知识界空前高涨的民族主义热忱,材料中 的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中国究竟走资本主义道路“发展实业”,还是 走社会主义道路采用“劳农主义”以及要不要成立无产阶级政党用 革命手段来改造中国。通过这场争论使许多青年认清了科学社会主 义,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因此这场争论在思 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
1.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 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立宪派向 革命派进攻,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和谈条件,推选袁世凯建立北京政 府,中国实现暂时的稳定与统一。由此可知,立宪派( )
A.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化而来 B.意在建立民主以实现君主立宪 C.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D.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 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
政治上 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 初步建立现代经济法制体系。颁布发展工商业的经济法规,
经济上 鼓励利用外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 程进一步推进
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后 外交上 来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表
[尝试解题] ________
D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皖直交斗”。材料“似春秋战国 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 攻,皖直交斗,滇蜀……”反映了当时中国处在大分裂时期,皖系 军阀和直系军阀混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局面出现在北洋 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符合题意。]
D [由材料“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参 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立宪派向革命派进攻,迫使革命 党人接受和谈条件……中国实现暂时的稳定与统一”可知,立宪派 缓冲阶级矛盾,推进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立宪派的作用而非立宪派的人员 组成,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立宪派的政治目标,故排除B 项;立宪派通过给革命党人施加压力等措施滞缓了革命形势的发 展,故排除C项。]
2.(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 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 军协商统一办法。”由此可见,该诏书( )
A.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 B.标志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 C.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D.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
3.(2019·合肥一模)李大钊说:“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 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 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李大钊意在强 调五四运动( )
A.爆发具有一定偶然性 B.与日本关系不是很大 C.不能定性为爱国运动 D.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
D [根据题干“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 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可知,李大钊认为五四运动的意 义超过了中国国界,是人类解放运动,故选D项;五四运动的根本 原因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故排除A项;五 四运动中的口号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利权”“拒 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均与日 本有关,故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 动,故排除C项。]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 说明当时国内( )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尝试解题] ________
C [从材料中的三民主义到三爱、三权可以看出A项“趋同” 的表述是错误的;从材料信息来看,蒋介石、孙传芳乃至四川有些 军人也要标榜“主义”,说明民主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很大,故 C项正确;B、D两项均属于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而得出的片面性 结论。]
题号
命题特点
2019年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00周年,以五四运动 第1题 呼应热点
创造了群众基础
四、揭开中国历史新篇章 (1)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 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共产党创 (2)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 立时期 成立 (3)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纲领
(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高潮:1926年7月,国民政府北伐,基本推翻了北 国民革命时期 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国共合作破 裂
2.命题点:五四运动后思想多元化 (2018·全国卷Ⅰ)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 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 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 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尝试解题] ________
4.命题点: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
(2015·全国卷Ⅰ)《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