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

合集下载

我国会展业国际化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我国会展业国际化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我国会展业国际化水平提升策略研究西华大学 廖峻霈 王盛 冉雨鑫摘 要:从2013年“一带一路”经济政策的制定到2020年“十四五”规划的提出,中国近年来的国际化进程逐渐加快,对外开放趋势愈加明显。

随着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际性展览会的成功举办,可以看出会展业对国际化进程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会展业国际化即通过会展产品的成交国际化、会展企业影响力的国际化、会展经贸合作的国际化,最终形成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品质服务会展业。

当前我国会展业国际化存在国际化会展意识不够、设施不足、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高复合型人才匮乏、企业资本积累不足和会展品牌影响力不够等问题。

本文基于我国会展业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改变传统国际化会展观念、提高服务标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优化市场结构以及从培养复合型人才入手,为我国会展业国际化进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展业;国际化;限制因素;服务标准;管理体系;提升策略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5.01国际化是指国与国之间进行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会展业国际化是指中国会展业发展融入国际会展业发展的环境中进行文化交流和经济输出。

会展业作为新兴服务行业中的黑马,具有优化产业结构并带动经济增长的特点。

在会展业被提出“4法”即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和品牌化以来,会展的国际化发展探索从未止步。

“一带一路”经济政策的提出,加深了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关系。

对于会展业的国际化,同样也要秉承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实现真正的“引进来,走出去”,打破会展贸易壁垒,拓宽会展市场空间,优化会展市场结构。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塑造国际合作的倡议抉择,意味着在国家倡议层面我国会积极推动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近年来,西博会、广交会等国际性展会的成功举办,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2019珠海市会展业发展报告

2019珠海市会展业发展报告

2019珠海市会展业发展报告篇一:2019珠海市会展业发展报告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全球化的推进,会展业成为珠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2019年,珠海市会展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本文将从会展规模、行业结构、国际化水平、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珠海市会展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

首先,2019年珠海市会展规模继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珠海市举办的各类会展活动达到了创纪录的数量。

不仅有国内知名的展会如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国际海洋产业博览会,还有国际知名的展会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

这些展会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和专业观众,推动了珠海市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珠海市会展业的行业结构也在逐步优化。

在过去几年里,珠海市会展业主要以房地产、汽车、电子产品等传统产业为主。

然而,近年来,随着珠海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会展业的行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不仅有新兴产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逐渐进入会展业,还有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展会也得到了更多关注。

这种多元化的行业结构使珠海市的会展业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第三,珠海市会展业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珠海市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国际会展组织选择珠海作为举办地。

与此同时,珠海市会展业也积极参与国际展会,提升了地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例如,珠海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为珠海市的外贸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珠海市会展业在创新能力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会展技术和设备,不断提升会展效果和观众体验。

同时,还通过创新的展览主题和形式,提高了展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这种创新能力的提升为珠海市的会展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展望未来,珠海市会展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珠海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会展业将成为珠海市重要的增长点之一。

未来,珠海市会展业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推动会展业与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

2023年会展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会展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会展行业市场规模分析会展行业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的一种服务产业。

其包括各种规模的会议、展览、论坛、研讨会、展销会等活动,是企业间沟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会展行业的市场规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下面就会展行业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一、全球会展行业市场规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会展行业市场规模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根据全球会展业协会联合会(UFI)发布的2021年全球会展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会展行业总值达3370亿欧元,约合4077亿美元。

且自2014年起总值持续稳健增长。

从增长速度来看,2018年为4.5%,2019年为5.0%。

其中,美洲地区增长最快,达到7.0%。

二、中国会展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展行业在中国的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展览馆馆座郑州峰会国际展览展览服务研究院统计,2019年我国会展行业总规模达到15636.35亿元,2018-2019年同比增长8.8%。

其中,展览组织服务及其他服务增长较快,达到14.3%,展馆、展厅、展览配套服务以及展览建筑物出租服务增长较慢,分别为0.9%和2.9%。

此外,根据国家会展业管理服务中心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举办展览会21248场,展览总面积达到21116.1万平米,同比增长5.9%。

三、主要城市会展行业市场规模我国的会展行业市场规模不仅在全国层面增长迅速,各城市之间的会展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展览馆馆座中心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前十大会展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武汉、重庆和西安。

其中,北京市市场规模达到2819.48亿元,排名第一。

全国前十大会展城市的市场规模总和占全国市场规模的78.0%。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展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会继续扩大。

根据中国展览馆馆座中心的报告,预计到2023年,我国会展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9634.2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66%。

中国会展业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中国会展业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中国会展业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摘要:中国会展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和推动创新有着重大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详细分析中国会展业的统计数据,了解其发展状况、趋势以及对经济的贡献,为相关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会展业的定义与概述会展业是指以展览会、会议、商务活动等为主要形式,促进企业间交流合作和促进商品、技术、服务等的推广和交易的一类经济活动。

它是一种集会务服务、展览展示、商务交流、信息交流、合作洽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二、会展业的发展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会展业长期以来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会展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市场之一。

1.会展活动规模中国会展活动的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举办各类展览会和会议活动万次,观众人数超过10亿人次,总展览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

展览会和会议的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会展行业产值会展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会展业的总产值超过4000亿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

3.会展业发展区域中国会展业发展呈现出东西部分布不均衡的特点。

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成为中国会展业的热点地区,同时,西部地区也越来越重视会展业的发展,积极打造新的会展中心。

三、会展业对经济的贡献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和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1.经济增长会展业的高速发展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会展活动的举办不仅能增加就业岗位,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采购活动,推动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

2.服务贸易会展业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许多国际展览会和会议吸引了大量的境外参展商和观众,促进了经贸往来、合作交流和技术引进。

3.创新推动会展业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

2019珠海市会展业发展报告

2019珠海市会展业发展报告

2019珠海市会展业发展报告篇一:2019珠海市会展业发展报告摘要:2019年,珠海市会展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共举办了5届会展,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近30万人次参加。

其中,珠海国际航展、珠海国际汽车展览会和珠海市运动会等重要展会的规模和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同时,珠海市会展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展览设施的建设、会展人才的培养等。

正文:一、概述珠海市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部,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珠海市会展业也逐渐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9年,珠海市共举办了5届会展,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近30万人次参加。

其中,珠海国际航展、珠海国际汽车展览会和珠海市运动会等重要展会的规模和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展会情况1. 珠海国际航展珠海国际航展是珠海市最大的国际航展之一,于2019年11月20日至22日在珠海市香洲区举行。

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空器材、飞行器及配件供应商参展,共有220多个展位,吸引了近3万人次参加。

2. 珠海国际汽车展览会珠海国际汽车展览会于2019年4月12日至14日在珠海市香洲区举行。

展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汽车品牌和汽车制造商参展,共有200多个展位,吸引了近6万人次参加。

3. 珠海市运动会珠海市运动会于2019年6月20日至22日在珠海市香洲区举行。

展会吸引了来自全市各地的体育爱好者参加,共有3000多人参加。

展会期间,还举行了多项体育比赛和活动。

三、会展行业的快速发展珠海市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壮大,人们对会展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会展业的发展。

此外,珠海市政府也加大了对会展业的支持和投入,如修建展览设施、培养会展人才等,从而促进了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四、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珠海市会展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展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会展业的发展。

《全国博物馆(展览)2019年度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反映热烈

《全国博物馆(展览)2019年度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反映热烈

《全国博物馆(展览)2019年度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反映热烈
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文物交流智库编制的《全国博物馆(展览)2019年度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5 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发布后,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积极的舆论评价,这是大数据评估博物馆展览的一次初步尝试,也是首次以全球化视野评估我国博物馆展览的一次成功探索。

《报告》以2019年全国博物馆样本数据和海外舆情数据为基础,总结回顾2019年全国博物馆在展览策划、管理运营、宣传推广方面的工作成果和业绩表现,统计分析中国博物馆(展览)的海外影响力构建情况,并按照博物馆类别及海外区域受众得出各项榜单。

《报告》以报告全文、报告摘要、图文解读、H5长图、短视频等形式在新闻网站、电子报纸、客户端、微信、微博、抖音、论坛等平台进行全媒体式传播。

《报告》在瞭望智库公众号首发后,引发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等集中报道,形成新华网、人民网、环球网、中工网、光明网等央级媒体,《北京青年报》《兰州晚报》《沈阳晚报》等省级媒体,凤凰网、澎湃新闻、网易新闻等商业网站,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官方机构,微信公众号“文博圈”、微博账号@全球博物馆等行业自媒体以及抖音号“中科闻歌”的集中转发,形成覆盖超9个平台的矩阵式传播。

舆情大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27日17时,互联网相关信息量约210条,其中新华社客户端3次发文引发网民阅读量超220万、网民评论超150条,传播效果显著。

除此以外,部分显示阅读量的新闻及视频网站观看量、微博账号的点赞、转发和评论量,微信账号的阅读、点赞、评论量,论坛互动量及客户端的阅读量、评论量超420万,预计影响互联网可见网民近千万。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深圳会展行业报告

深圳会展行业报告

深圳会展行业报告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会展业发展迅速,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会展业的重要中心之一。

本报告将对深圳会展行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深圳会展行业的发展现状。

1. 会展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深圳会展规模不断扩大,展览会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

据统计,2019年深圳举办了超过300场大中型展会,吸引了数百万人次的观众参与。

其中,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国际家具展等一系列知名展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参展商和观众。

2. 会展设施不断完善。

深圳的会展设施不断完善,各类会展场馆和展览中心层出不穷。

深圳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深圳会展馆等大型展览场馆的建设和运营,为深圳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会展经济贡献显著。

深圳会展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2019年深圳会展业的经济总量超过1000亿元,成为当地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深圳会展行业的特点。

1. 国际化程度高。

深圳会展业具有很强的国际化特点,吸引了大量国际品牌和跨国公司参与。

国际化的展会和参展商为深圳带来了先进的展览理念和国际化的商业机会。

2. 创新能力强。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会展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展览内容、展览形式、展览技术等方面,深圳会展业不断探索创新,推动了会展业的发展。

3. 产业融合度高。

深圳会展业与文化产业、科技产业、金融产业等相互融合,形成了产业联动效应。

会展活动不仅仅是商品和服务的展示交易,更是各行业间交流合作的平台。

三、深圳会展行业的未来趋势。

1. 会展数字化趋势明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展行业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迅速发展。

虚拟展览、数字展示、在线交易等新模式将逐渐成为会展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 会展服务升级迫在眉睫。

随着人们对会展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会展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深圳会展行业报告

深圳会展行业报告

深圳会展行业报告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会展业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外企业展示形象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本报告将对深圳会展行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发展现状。

1. 会展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深圳会展规模不断扩大,展览会数量和展览面积均呈现出增长趋势。

据统计,2019年深圳举办了超过200场大型展览活动,展览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观众参与。

这充分展示了深圳会展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2. 会展产业链完善。

深圳会展产业链逐渐完善,从展览会策划、场地租赁、搭建搬运、物流运输、安保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为会展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3. 国际化水平提升。

随着深圳市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深圳会展业也在不断迈向国际化舞台。

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展览活动选择在深圳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参展商和观众。

这也为深圳会展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特点分析。

1. 创新驱动。

深圳会展业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出新颖的展览主题和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

同时,会展业也积极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提升展览效果和参与体验,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

2. 多元化发展。

深圳会展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展览活动,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文化创意等。

这种多元化发展不仅丰富了展览内容,也为相关行业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 服务水平提升。

深圳会展业在服务水平上不断提升,从展览策划到现场服务,都注重提供更加专业、周到的服务。

同时,会展业也加大了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升了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未来趋势。

1. 产业升级。

随着深圳会展业的不断发展,产业升级已成为未来的趋势。

会展业将更加注重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2. 国际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2019年度中国展览业发展状况简要分析关于《2019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版权声明《2019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编制说明《2019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统计样本说明一、中国境内展览1.1全国经贸展会的举办情况1.2 83个初始统计城市样本办展比较1.3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情况1.4 各城市情况1.5 城市办展规模比较1.6 一线城市上海、广州、北京比较1.7 计划单列市情况二、中国主办方出境办展2.1境外办展情况2.2境外办展机构情况2.3境外办展类型2.4项目主题情况2.5境外办展服务“一带一路”情况2.6境外办展项目获得国际认证情况三、展览场馆3.1 总体情况3.2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情况3.3 各城市情况3.4 展馆规模情况3.5 在建与待建展馆情况四、展览业政府主管机构、民间社团、研究机构4.1 基本情况4.2 政府主管机构情况4.3 民间社团情况4.4 研究机构情况五、国际展览协会中国会员、项目认证及与国际展览项目协会中国会员5.1 国际展览协会(UFI)中国会员5.2 UFI中国展览项目认证5.3国际展览项目协会(IAEE)中国会员情况六、上市展览公司6.1 基本情况6.2 上市展览公司所有制结构与主营业务七、会展专业教育7.1 基本情况7.2 本科情况7.3 专科情况7.4 其他会展教育7.5 全国高校会展专业学生情况八、展览项目8.1 项目清单情况8.2 项目规模情况8.3 项目行业分布与组展机构情况8.4 办展机构及项目情况8.5 项目单展规模前100名情况(TOP100)8.6项目分一类、二类行业展览面积前3名情况(TOP3)8.7国际展览公司在中国境内办展情况九、中国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9.1 综合指数指标9.2 城市综合指数排序附录附件一:2019年度中国会展行业资本市场统计分析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展统计工作专业委员成员《2019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特别鸣谢2019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图标索引2018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 12019年度中国展览业发展状况简要分析(《2019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前言)一、规模扩大取代数量增加,成为增长主要动力。

2019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环境中,中国展览业低速增长。

全年经济贸易展览总数达11,033场,展览总面积达14,877.38万平方米,较2018年分别增长0.6%和2%,但增速明显低于全国GDP6.1%和第三产业6.9%的增长水平。

这是展览场数与展览面积连续六年低于GDP的增长水平。

2019年净增展览场数65场,远低于2018年净增展览场数531场的水平,但展览总面积净增301.62万平方米,大大高于2018年展览总面积净增170.82万平方米的水平。

展览场数增长低于展览面积增长的状况,自2014年以来趋于常态化。

由此可见,依靠增加展会数量带动行业增长的时代已告结束,而扩大展会规模已成为中国展览业成长的主要动力。

这说明中国展览业已从数量型增长转入质量型提升阶段。

这是符合展览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积极变化。

二、专业展增长好于消费展,发展结构趋于优化。

2019年,全国以建筑建材为主题的专业展会共456场,展览总面积1,201.44万平方米,较2018年分别增长5.1%和7.9%。

而作为消费类展会的汽车展818场,展览总面积1,671万平米,较2018年分别下降5%和12%(净减少43场和229万平方米)。

在传统的消费展中,以食品、化妆品、服装为主题的展会甚多。

但近年来转型为专业展成为潮流,且增长快速。

创办于2018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定位专业展并重视邀约专业观众工作。

2019年第二届展览面积36万平方米,入场观众超过50万人,分别较第一届增长20%和25%。

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及其专业展发展定位,对于各地政府展项目的提质创新具有示范作用。

专业展的营收增长与销售价格提升关系密切。

品牌专业展会在“北上广深”的销售价格普遍达2万元/标准展位左右,成都、武汉、南京、杭州、厦门、青岛等二线城市销售价格朝着0.8-1万元/标准展位的水平上行。

加强专业化服务正在取代以低价竞争市场的粗放模式,这一趋势反映专业展主办方素质改善,是驱动其展览规模扩大的内在因素。

三、大型展会稳步成长,上海集中全国最多超大型展会。

2019年,展览面积在5万平方米及其以上的大型展会486场,展览总面积为4895.1平方米,占全国展览总数和展览总面积的4.4%和32.9%;分别较2018年增长0.3%和3.6%。

其22019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中,5-10万平方米以下的大型展会314场,展览总面积1,988.8万平方米,占全国展览总数和展览总面积的2.8%和13.37%;10万平方米及其以上的超大型展会172场,展览总面积2,906.3万平方米,占全国展览总数和展览总面积的1.6%和19.53%。

大型展会的成长显示产业与市场发展的需要,表明主办方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2019年,上海展览面积在5万平方米及其以上的展会84场,展览总面积为1168平方米,为全国拥有大型展会最多的城市。

其中,10万平方米及其以上的超大型展会46场,展览总面积895万平方米,占全国展览总数和展览总面积的0.4%和6.02%,为全国超大型展会最多的城市。

四、展览城市作用增强,举办地集中度提高。

2019年,全国提供统计数据的187个展览城市中,举办展览在500场以上的4个,在300-500场的3个,在100-300场的21个,在50-100场之间的16个,在10-50场之间的75个,10场以下的68个。

而2018年的统计中以上数据分别是4个、2个、20个、24个、75个和56个。

表明城市举办展览场数普遍增加,而且举办展览数量在100-300场的城市增加较多。

2019年,全国按展览面积排名的前十个城市为上海、广州、重庆、北京、南京、青岛、成都、沈阳、深圳和昆明。

其展览数量为4,397场,占全国展览总数的39.86%,展览总面积为7,096万平米占全国展览总面积的47.69%。

表明展览举办地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上海、广州展览总面积超过1千万平方米。

其中,上海1,043场展览、1,941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广州690场展览、1,024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高居全国第一、第二名,占全国展览总量和展览总面积的15.7%和19.9%。

上海、广州在全国展览城市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北京市因强化首都功能,大型展览迁址外移和新项目减少,导致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缓慢下降。

五、一城多馆成为常态,展馆建设大型化。

中国是全球展览场馆及其可供展览面积最多的国家。

2019年,全国投入运营的展览场馆达292座,室内可供展览总面积为1,197万平方米,较2018年净增66.8万平方米,增长5.9%。

从分布看,山东省45座,江苏省30座、广东省28座,位居全国前三。

由此可见,全国中小城市建馆办展集中于沿海经济富裕省份。

在提供统计数据的148个城市中,有58个城市拥有2座以上展馆。

拥有4座及其以上展馆的城市有16个。

这些城市多为大型城市,也是展览举办集中度较高的城市。

随着新馆持续建成投用,一城多馆在多数展览城市将成为常态。

在此常态下,展览大型化的硬件制约得以改善,展览主办方选择举办场地有更多选择,但展馆空置率扩大问题凸显。

2019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 32019年在建、待建展馆项目40个。

其中,在建24个、待建16个。

在可供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天津)、50万平方米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新建项目的带动下,国内新馆建设大型化趋势显著。

新馆均建设于城市郊区,与商业地产项目的大面积开发相结合,投资方为大型房地产公司。

周边包括交通、酒店、餐饮、购物等设施配套往往需要更长时间。

六、中国自办展在“一带一路”国家保持增长,“走出去”发展还须加力。

2019年,中国主办方在境外举办展览总数为79场,同比增长20场,涨幅达33.9%,展览总面积为52.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6万平方米,涨幅达31.34%,展会平均展览面积为0.67万平方米,超过1万平方米的项目不足20%。

中国境外自办展举办地涉及38个国家,较2018年减少3个国家。

有61场展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展览总面积40.67万平方米,占境外自办展总数的77.21%和77.03%。

其中,展览总面积较2018年净增6.03万平方米年,增长17.41%。

总的看,出境办展发展徘徊,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步明显。

2019年,中国境外办展的主办机构共24家,同比减少3家,降幅为11.1%。

其中,行政机构7家,商协会7家,企业10家。

与2018年相比,行政机构数量与去年持平,商协会减少2家。

在10家企业中,国有企业6家,较去年减少1家;民营企业4家,与去年持平。

出境自办展数量列前的五家机构为:米奥兰特国际会展、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中国机电产品进口商会、中国贸促会化工行业分会和中国中纺集团有限公司。

其中,米奥兰特公司展览总面积21.09万平方米,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展览总面积9.72万平方米。

两者展览总面积占境外自办展总面积的58.36%。

由此可见,中国出境自办展机构多数实力偏弱,许多机构仍以代销国外发达经济体的展会展位为主。

同时说明,中国企业出境自办展尚未具备国际竞争力,“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处于起步阶段。

七、市场竞争压力增加,展览企业各有应对,本土展览资本有突破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之供给侧改革作用,中国展览市场竞争加剧。

其表现为:一是,从业机构尤其是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民营小微型展览公司歇业增多,创办极少。

少数国有展览公司(全国不超过10家)因行政体制或政府展项目调整而兴办。

二是,为抵御风险,增强与竞品项目抗衡实力,部分大型项目通过迁址重构与地方政府关系,进而调整市场辐射范围;展览主题相近的主办方尝试联合办展,以共享资源,降低成本;通过异地复制“母展”,以满足客户不同需求,并形成新的全国区域市场布局。

三是,为提升企业素质,专业化管理受到重视,展览项目+互联网+活动成为潮流。

四是,单一小型项目、单一举办地的组42019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展公司,以及完全依靠临展搭建业务的展览工程企业,市场处境日益艰难。

展览公司营收及利润增长乏力。

2019年,主板上市的深圳市易尚展示股份公司、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公司、湖南华凯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米奥兰特商务会展股份公司,营收总额共计为39.14亿元,净利润共计为3.79亿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7.1%和3.1%。

新三板提供财报的18家展览公司,2018年营收总额共计为47.46亿元,净利润共计为2.16亿元,较2017年分别增长20.24 %和下降24.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