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之清热药1
中药学清热药归纳总结

中药学清热药归纳总结1. 清热药的基本概念清热药,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清凉,是不是?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我们清理体内的“热”。
在中医理论中,热可是个大问题,热过多就容易让人烦躁,甚至生病。
我们可以把清热药想象成那种一杯清凉的绿豆汤,喝下去立刻神清气爽。
比如说,夏天一来,大家都爱喝点消暑的饮料,这也是清热的一种体现哦。
1.1 清热药的分类在这儿,清热药其实可以分为几类: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担心,咱们一个个来。
清热解毒药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主要是针对那些发炎、肿痛的情况,像黄连和金银花这些都是高手哦。
它们就像你的好朋友,遇到麻烦总是会来帮忙。
1.2 清热泻火药接下来是清热泻火药。
这些药物主要是为了降温解热,像是心火旺盛的人喝凉水一样舒服。
比如说,石膏和知母,这两个小家伙可是不少发热症状的“救星”。
用它们的朋友,往往都是那些感觉到脸上火辣辣的,简直像是锅里煮水了,心情自然不会好。
2. 清热药的使用那么,清热药到底怎么用呢?其实,它们的用法也挺简单。
通常来说,医生会根据你的症状,给你开合适的药方。
就像你去餐厅点菜一样,得看你今天的“胃口”。
有的人可能需要一剂重口味的药,像是黄连,效果立竿见影;有的人则可能需要些温和的药,比如菊花,慢慢来,感觉就像是在海边慢慢享受日落一样。
2.1 日常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清热药不仅限于药材,还有许多食材也是它们的好帮手。
像夏天时喝的绿豆汤、苦瓜、甚至是凉茶,都是清热的好选择。
试想一下,躺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杯冰凉的饮品,简直就是享受生活呀。
清热药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对抗“热”,还可以调理身体,让我们随时保持清爽的状态。
2.2 注意事项不过,话说回来,使用清热药的时候也得小心,不能随便乱来。
尤其是那些脾胃虚寒的人,喝太多清热药可就要小心了,容易让自己冷得发抖。
就像我们在夏天吃冰淇淋,虽然爽,但吃多了肚子也受不了。
记得找医生咨询,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总是没错的。
《中药学》习题集-清热药

《中药学》习题:清热药(一)一、 A1 型题(1) 治疗疟疾寒热兼感暑邪者的最佳药物是:A柴胡B青蒿C黄芩D白薇E鸦胆子答案 B(2)既能清暑热.又能退虚热的药是:A 银柴胡B秦艽C地骨皮D青蒿E白薇答案 D(3)连翘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还能:A除湿止痒B利尿消肿C活血止痛D清肺利咽E消痈散结(4)鱼腥草除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之功外,还能:A祛瘀B下乳C利尿D除痹E通便答案 C(5)蒲公英除消痈散结外,还能:A生肌敛疮B杀虫止痒C利湿通淋D泻肝胆火E凉血消斑答案 C(6)黄芩、黄连与黄柏三药功效共同点是:A泻火解毒B凉血止血C清热安胎D清热利湿E清泻相火(7)既能泻实火,又能退虚热的药是:A黄芩B秦艽C黄柏D生地E山栀答案 C(8)鸦胆子的用量用法是:A 3-10克,先煎B 3-10粒,煎服C 0.5-2克,吞服D 1-15粒,后下E 10-30粒,吞服答案 E(9)功能清热解毒,既可治疗肠痈,又可治疗肺痈的药是:A红藤B鱼腥草C败酱草D丹皮E桃仁答案 C(10)功能清热解毒而长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是: A山慈B败酱草C四季青D半边莲E白花蛇舌草答案 C(11)善治冷积久痢,对阿米巴痢疾有良效的药是:A白头翁B秦皮C马齿苋D鸦胆子E黄连答案 D(12)银柴胡的功效是:A清血热,退虚热B除湿热,清疳热C退虚热,清肝热D退虚热,清疳热E清实热,除虚热答案 D(13)生地黄除能清热凉血外,还能:A养阴生津B泻火解毒C清热利尿D安神定惊E退除虚热答案 A(14)功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肺经之热的药是:A黄芩B黄连C黄柏D龙胆草E苦参答案 A(15)风热目疾,翳膜遮睛之证,应首选:A谷精草B密蒙花C夏枯草D青葙子E石决明答案 A16)既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又可用于肝虚目昏干涩的药是: A夏枯草C谷精草D密蒙花E枸杞子答案 D(17)鸭跖草主治除何证以外的病证?A热病发热B热淋水肿C咽喉肿痛D痈肿疮毒E风热火眼答案 E(18)寒水石的功效是:A清热泻火B清热生津C清热凉血D清热解毒E清热燥湿答案 A(19)长于清心与小肠经热的药物是:A夏枯草B石膏D鸭跖草E寒水石答案 C(20)治肝热痰火郁结的要药是:A栀子B知母C夏枯草D贝母E牡蛎答案 C(21)下列除……以外都是栀子的功效A泻火除烦B清热解毒C凉血止血D利湿退黄E生津止渴答案 E(22)芦根与天花粉都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生津B清热利尿C消肿排脓E以上都不是答案 A(23)天花粉的药用部分是:A花粉B花蕾C藤茎D块根E花序答案 D(24)治疗胃热呕逆,宜用:A知母B石膏C竹叶D栀子E芦根答案 E(24)下列除……以外均是芦根的作用A清热生津B清热止呕C清热燥湿D清热利尿答案 C(25)既能清肺、胃实热,又能滋阴退虚热的药是:A知母B芦根C石膏D鳖甲E黄芩答案 A (26)柴胡和银柴胡功效共同点是:A解表泄热B疏肝解郁C退虚热D升举阳气E以上都不是答案 E(27)黄柏与知母都具有的功效是:A清热燥湿B泻火解毒C滋阴润燥D退虚热,泻相火E清疳热,消积滞(28)黄连与胡黄连功效共同点是:A退虚热B除疳热C清湿热D清心火E祛风湿答案 C(29)功能解毒除湿,善治梅毒的药物是:A轻粉B水银C雄黄D土茯苓E土牛膝答案 D(30)治疗传染性肝炎,降低血清转氨酶的良药是: A半边莲B大青叶C垂盆草D穿心莲E鱼腥草答案 C(31)肺痈咳吐脓血者,首选:A鱼腥草B连翘C大青叶D红藤E败酱草答案 A(32)除…以外均有清热利咽的作用A射干B马勃C山豆根D板兰根E鱼腥草答案 E(33)马齿苋主治除何证以外的病证?A疟疾寒热B湿热泻痢C赤白带下D火毒痈疖E热淋血淋答案 A(34)治温热病热毒炽盛,身发斑疹的最佳药物是:B犀角C黄连D牛黄E羚羊角答案 B(35)生地黄的适应证是:A气分热炽,壮热烦渴B湿热黄疸,淋证C热毒血痢D皮肤瘙痒,疥癣E热病伤阴,夜热早凉答案 E(36)前人称为“疮家圣药”是指:A蒲公英B黄连C紫花地丁D金银花E连翘答案 E(37)热毒泻痢,下痢脓血之证,当用: A蒲公英C紫花地丁D金银花E蚤休答案 D(38)功能清热解毒而兼有疏散风热作用的药物是: A金银花B连翘C薄荷D桑叶E紫草答案 A(39)热毒炽盛而致斑疹不畅或紫暗者当用:A浮萍B赤芍C紫草D生地E红花答案 C(40)金银花的性味是:A苦寒B辛凉D甘寒E甘淡凉答案 D(41)丹皮与赤芍功效不同点是:A清血热B退虚热C凉血消斑D活血散瘀E消痈肿答案 B(42)既能清热凉血,又能祛瘀止痛的药物是: A赤芍B犀角C三七D玄参E连翘答案 A(43)蚤休的功效是:A清热解毒,散痈消肿B清热解毒,利水消肿C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D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E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答案 C(44)清解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首推:A石膏B生地C 黄连D滑石E黄芩答案 A (45)玄参的功效是:A清热、凉血、生津B泻火、解毒、止血C清热、活血、滋阴D清热、解毒、养阴E凉血、定惊、消痈答案 D(46)既能清热养阴,又能解毒利咽的药是:A山豆根B玄参C土牛膝D生地答案 B(47)玄参主治除…以外的病证A热闭心包,神昏谵语B痰火郁结,瘰疠痰核C阴虚火旺,咽喉肿痛D热毒壅滞,痈肿疮毒E邪热亢盛,壮热烦渴答案 E(48)除……以外均是丹皮的作用A清实热B退虚热C养阴D凉血E活血答案 C (49)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 A青葙子B龙胆草C秦皮D车前子E夏枯草(50)擅长于活血散瘀,清热解毒,利尿的药物是: A小蓟B白茅根C川牛膝D怀牛膝E土牛膝答案 A(51)山豆根主治:A热痰壅盛,咽喉肿痛B热毒蕴结,咽喉肿痛C风热上攻,咽喉肿痛D虚火上炎,咽喉肿痛E肝火犯肺,咽喉肿痛答案 B(52)马勃的药用部分是:A根茎B孢子C子实体D菌核E球茎答案 C(53) 马勃除能清肺利咽外,还能:A活血B止血C利尿D降压E排脓答案 B(54) 治疗湿热、热毒泻痢的要药是:A黄芩B苦参C秦皮D穿心莲E白头翁答案 E (55)痰热阻闭心窍的神昏、口噤等证,宜用:A牛黄B连翘C犀角D冰片E麝香答案 A(56)牛黄的用量是:B 1-3克C 0.2-0.5克D 2-4.5克E 3-10克答案 C(57)具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功效的药物是:A犀角B雄黄C麝香D牛黄E珍珠答案 D(58)善治毒蛇咬伤,蜂蝎刺螫的药物是:A蚤休B半边莲C拳参D穿心莲E青黛答案 B(59)鸦胆子除治痢截疟外,还能:A生肌敛疮C腐蚀赘疣D明目去翳E涌吐风痰答案 C(60)漏芦除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之功外,还能:A通经B下乳C利尿D除痹E通便答案 B(61)既能清暑热,又能退虚热的药是:A青蒿B秦艽C黄柏D银柴胡E白薇答案 A(62)白蔹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还能:A除湿止痒B利尿消肿C活血止痛D清肺利咽E敛疮生肌答案 E(63)治疗疟疾寒热兼感暑邪者的最佳药物是:A柴胡B青蒿C黄芩D白薇E鸦胆子答案 B(64)治肠痈腹痛的要药是:A鱼腥草B薏苡仁C芦根D红藤E丹皮答案 D(65)热毒发斑及血热毒盛,发为丹毒之证,应首选:A连翘B蒲公英C牛黄E生地黄(66)乳痈初起,红肿坚硬,应首选:A板兰根B金银花C蒲公英D紫花地丁E红藤答案 C(67)蒲公英用量过大,可导致:A急性中毒B便秘C缓泻D先兆流产E血压降低答案 C(68)功能清热解毒并善于清心热的药是:A金银花B连翘C大青叶D蒲公英E野菊花(69)下列除…以外都是犀角的功效:A凉血止血B泻火解毒C清心定惊D安神消斑E养阴生津答案 E(70)治疗皮肤瘙痒、脓疱疮、疥癣、麻风诸证常选用:A龙胆草B苦栋皮C苦参D苍耳子E黄柏答案 C(71)苦参除能清热燥湿外,还能:A利尿B凉血C解毒D泻火E通便答案 A(72)治肝胆实热所致的胁痛口苦,阴肿阴痒诸证应首选: A黄柏B龙胆草C夏枯草D苦参E白头翁答案 B(73)功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肝胆实火的药是:A黄芩B黄柏C秦皮D苦参E龙胆草答案 E(74)石膏主治除下列何证以外的病证:A烦热口渴B燥咳痰粘C热毒斑疹D胃火牙痛E肺热喘咳答案 B(75)石膏煅用可以:A止血B滋阴C止痢D敛疮E止呕答案 D(76)知母的特点是:A清解B清利C清润D清补E清降答案 C(77)里热甚而津已伤者,宜用:A石膏B栀子C地黄D知母E黄柏答案 D(78)除…以外均是黄芩的适应证: A湿温、黄疸B嘈杂少食C壮热烦渴D胎热不安E血热吐血答案 B(79)治胎热不安,首选:A黄柏B桑寄生C砂仁D白术E黄芩答案 E(80)功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心胃之火的药是:A龙胆草B黄连C黄芩D黄柏E竹沥答案 B(81)治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等证,宜首选:A大黄B葛根C黄连D黄芩E木香答案 C(82)黄柏的药用部分是:A根茎B块根C嫩枝D树皮E根皮答案 D(83)治疗热蕴胸膈,心烦懊忧之证,首选:A石膏B山栀C竹叶D天花粉E连翘答案 B(84)夏枯草的功效是:A清肺热、润肺燥B清胃火、养胃阴C清心火、除烦渴D清肝火、散郁结E清相火、止遗精答案 D(85)功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肾火的药是:A知母B龙胆草C黄连D黄柏E苦参答案 D(86)穿心莲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外,还可:A利湿B燥湿C化湿D渗湿E祛湿答案 B(87)治大头瘟毒、头面红肿、咽喉不利等证,首推:A板兰根B牛蒡子C蒲公英D玄参E紫花地丁答案 A(88)青黛善清:A心火B胃火C相火D虚火E肝胆郁火答案 E(89)善治疔毒的药物是:A蒲公英B紫花地丁C金银花D大青叶E蚤休答案 B(90)白薇可治除何以外的发热?A外感发热B阴虚内热C虫积疳热D骨蒸潮热E产后虚热答案 C(91) 大青叶的功能是:A.清热解毒,凉血消斑B.清热解毒,凉血止血C.清热解毒,凉血止痢E.清热解毒,凉肝定惊答案 A(92) 青黛内服时,一般作为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是因为该品: A.气味难闻B.难溶于水C.味苦难服D.容易挥发E.以上都不是:答案 B(93) 清热泻水,除烦止渴,宜选用:A.黄连B.青蒿C.水牛角D.膏石E.漏芦答案 D(94) 性味为辛咸寒的药是:A,白头翁B.石膏C.寒水石D.青黛E.大青叶答案 C(95) 地骨皮所治的病症是:A.胃火牙痛B.疮疡不敛C.骨蒸潮热D.胃热呕吐E. 壮热烦渴答案 C(96) 性味甘淡寒的药是:A.半边莲B.知母C.竹叶D.青葙子E.连翘答案 A(97) 均能治疗气分实热病烦躁口渴的药物是: A.黄连、黄芩B.金银花、连翘C.石膏、知母D.生地黄、玄参E.牡丹皮、赤芍药答案 C(98) 知母的性味是:A.辛甘大寒B.辛咸寒C.甘寒D.苦甘寒E.苦涩寒答案 D(99) 治疗乳痈应首选:A.山慈菇B.土茯苓C.漏芦D.白花蛇舌草E.半边莲答案 C(100) 既能清热燥湿,又能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A.黄连B.夏枯草C.黄芩E.金银花答案 C(101) 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杀虫利尿的药物是:A.秦皮B.椿皮C.蒲公英D.苦参E.白鲜皮答案 D(102) 功能清热燥湿,清泻肝胆实火的药物是:A.黄柏B.龙胆草C.黄芩D.苦参E.贯众答案 B(103) 既能清热燥湿,又能解毒、止痢、止带、明目的药物是: A.苦参B.白鲜皮C. 黄连D. 秦皮答案 D(104) 功能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药物是:A. 白鲜皮B.黄柏C.秦皮D.椿皮E. 黄芩答案 A(105) 既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散结,利湿通淋的药物是: A.蒲公英B.穿心莲C.夏枯草D.大青叶E.野菊花答案 A(106) 既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A.黄连B. 白鲜皮C.贯众D.秦皮E.鱼腥草答案 E(107) 能清热养肝,明目退翳的药物是:A.夏枯草B.青葙子C.密蒙花D.野菊花E.决明子答案 C(108) 黄芩用于胎热胎动不安应:A.生用B.炒用C.酒炒用D.盐水炙用E.醋炙用答案 B(109) 功能清热解毒,疏散散风热的药物是: A.白头翁B.山豆根C.金银花D.马齿苋E.鸭跖草答案 C(110)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A. 地骨皮B.绿豆C.常山D.青蒿E.白薇答案 D(111) 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药物是:A.白蔹B.蒲公英C.四季青D.蚤休E.丹皮答案 D(112) 既能清泄肝火,消肿止痛,又能散郁结的药物是:A.决明子B.木贼草C.谷精草D.青葙子E. 夏枯草答案 E(113) 味苦性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A,黄连B.黄柏C.栀子D.夏枯草E.龙胆草答案 C(114) 既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 A.白薇B.漏芦C.连翘D.熊胆E.蒲公英答案 C(115) 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祛痰利咽的药物是:A.马勃B. 山豆根C. 射干D. 板兰根E.大青叶答案 C(116) 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利湿通淋的药物是:A.穿心莲C.山豆根D.白花蛇舌草E. 地锦草答案 D(117) 既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又可破血行瘀,通经止痛的药物是: A.连翘B.菊花C.败酱草D.金荞麦E.鱼腥草答案 C(118)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又能杀虫的药物是:A.板兰根B.大青叶C. 贯众D.蒲公英E.红花答案 C(119) 清热燥湿药的性昧都为:A.苦寒B.咸寒D.辛寒E.以上都不是答案 A(120)不是清肺胃之热的药是:A. 芦根B.石膏C.夏枯草D. 天花粉E.以上都是清肺胃之药答案 C(121) 不归属肺、胃二经的药是:A. 天花粉B.芦根C.紫花地丁D.石膏E.黄芩答案 C(122) 功能清泻肝火,除血分郁热,又能散瘀止痛,且可用于目赤翳障的药物是: A. 赤芍B.夏枯草C.决明子E.谷精草答案 A(123) 可解附子、巴豆、砒霜之毒的药是: A.土茯苓B.熊胆C.绿豆D. 四季青E.白花蛇舌草答案 C(124) 具有解蛇毒作用的药物是:A.夏枯草B.谷精草C.芦根D. 石膏E.半边莲答案 E(125) 金荞麦可治疗的病症是:A.跌打损伤B.肺痈吐脓C.肠痈腹痛D.湿热淋症E.产后腹痛答案 B(126) 阴虚外感,产后虚热及热淋血淋者可选用: A. 白薇B.青蒿C.黄芩D.射干E.以上都不是答案 A(127) 青葙子的主治病症是:A.外伤出血B. 乳汁不下C.暑热烦渴D.热毒下痢E.目赤翳障答案 E(128) 四季青可治疗的病症是:A. 水火烫伤B.津伤便秘C.药食中毒D.乳汁不下E.以上都不是答案 A(129) 具有甘寒益阴,清热凉血,退热而不苦泄,为退虚热除骨蒸的佳品是: A.胡黄连B.银柴胡C. 青蒿D.鳖甲E.玄参答案 B(130) 既能退虚热,除骨蒸,又有凉血清热作用的药是:A.胡黄连B.地骨皮C.青蒿D.赤芍E. 银柴胡答案 A(131) 芳香而散,善解暑热,又能退虚热,除骨蒸的药物是:A.胡黄连B. 银柴胡C.野菊花D. 白薇E.青蒿答案 E(132) 既清热凉血,又能养阴生津的药物是:A.白头翁B.白薇C.白花蛇舌草D.山豆根E.生地黄答案 E(133) 功能清心降火,渗湿利尿,可用于口疮尿赤的药物是: A.苦参B.白花蛇舌草C.淡竹叶D.胡黄连E.知母答案 C(134) 与藜芦相反的药物是:A.夏枯草B.半边莲C.秦皮D.苦参E.土茯苓答案 D(135) 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青葙子、密蒙花皆归于:B.胃经C.脾经D.肝经E.肾经答案 D(136) 功能清热解毒,即可疏散风热,又有凉血止痢之功的药物是: A.金银花B.连翘C.蒲公英D.紫花地丁E.野菊花答案 A(137) 既治咽喉肿痛,又治咳嗽失音,并有止血之功的药物是:A.鱼腥草B.野菊花C.板蓝根D. 射干E.马勃答案 E(138) 既退虚热,又清实热的药物兼可滋阴的药物是:A.地骨皮C.银柴胡D.知母E.以上都不是答案 D(139) 黄连和胡黄连均可治疗的病症是:A.高热烦躁B,胃热呕吐C.湿热泻痢D.小儿疳热E.以上都不是答案 C(140) 不能清热止痢的药物是:A.鸦胆子B.白头翁C.马齿苋D. 拳参E.夏枯草答案 E(141) 既能用于外感风热,又能治疗肺痈吐脓及湿热泻痢的药物是: A.蒲公英B.连翘C.紫花地丁D.金银花E.穿心莲答案 E(142) 既能治疗目赤肿痛,又可治疗痰火郁结所致的瘿瘤瘰疬的药物是: A.栀子B.夏枯草C.紫花地丁D.蒲公英E.穿心莲答案 B(143) 不能治疗咽喉肿痛的药是:A. 玄参B.白花蛇舌草C.甘草D.山豆根E.秦皮答案 E(144) 玄参、山豆根均能治疗的病证是:A.咽喉肿痛B.阴虚发热C.湿热带下D.感冒咳嗽E.血滞经闭答案 A(145) 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利咽的药物是:A. 紫花地丁B. 蒲公英C.夏枯草D.连翘E.板兰根答案 E(146) 既能清虚热,又可用治血热毒盛的疮痈肿毒的药物是: A.白薇B.黄芩C.石韦D.贝母E.瓜蒌答案 A(147)善于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用于热毒血痢的药是:A连翘B蒲公英C败酱草D大青叶E白头翁答案 E(148)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首选A板兰根B金银花C蒲公英D紫花地丁E连翘答案 E(149)功能清热凉血并善于滋阴解毒消瘰疬的药是:A生地黄B玄參C牡丹皮D赤芍E野菊花答案 B(150)蒲公英除消痈散结外,还能A生肌敛疮B杀虫止痒C利湿通淋D泻肝胆火E凉血消斑答案 C。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

目录
•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 常用清热药介绍 •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01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清热药的定义
清热药
指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热病高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症状。
清热药的特点
具有寒凉性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邪,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等作用。
详细描述
知母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肺热燥咳、骨蒸潮热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消渴等症状。知母含有多种皂甙和黄 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03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原则
01
针对病症
清热药应针对热性疾病,如发热 、炎症等,选择合适的清热药进 行配伍。
药物协同
02
03
药物拮抗
在配伍过程中,应选择能够增强 清热药效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避免与清热药产生拮抗作用的药 物,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 应。
配伍禁忌
寒凉药配伍
清热药本身具有寒凉性质,不宜与同样寒凉性质的药 物配伍,以免加重寒凉作用。
温热药配伍
清热药不宜与温热性质的药物配伍,以免产生药物相 克,降低药效。
04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A
抗炎作用
清热药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 应,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
抗菌抗病毒
清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多种 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B
C
抗肿瘤
部分清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 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调节免疫
清热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 抗力,提高抗病能力。
《中药学》习题:清热药(一)(学习相关)

《中药学》习题:清热药(一)一、 A1 型题(1) 治疗疟疾寒热兼感暑邪者的最佳药物是:A柴胡B青蒿C黄芩D白薇E鸦胆子答案 B(2)既能清暑热.又能退虚热的药是:A 银柴胡B秦艽C地骨皮D青蒿E白薇答案 D(3)连翘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还能:A除湿止痒B利尿消肿C活血止痛D清肺利咽E消痈散结答案 E(4)鱼腥草除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之功外,还能:A祛瘀B下乳C利尿D除痹E通便答案 C(5)蒲公英除消痈散结外,还能:A生肌敛疮B杀虫止痒C利湿通淋D泻肝胆火E凉血消斑答案 C(6)黄芩、黄连与黄柏三药功效共同点是:A泻火解毒B凉血止血C清热安胎D清热利湿E清泻相火答案 A(7)既能泻实火,又能退虚热的药是:A黄芩B秦艽C黄柏D生地E山栀答案 C(8)鸦胆子的用量用法是:A 3-10克,先煎B 3-10粒,煎服C 0.5-2克,吞服D 1-15粒,后下E 10-30粒,吞服答案 E(9)功能清热解毒,既可治疗肠痈,又可治疗肺痈的药是:A红藤B鱼腥草C败酱草D丹皮E桃仁答案 C(10)功能清热解毒而长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是:A山慈B败酱草C四季青D半边莲E白花蛇舌草答案 C(11)善治冷积久痢,对阿米巴痢疾有良效的药是:A白头翁B秦皮C马齿苋D鸦胆子E黄连答案 D(12)银柴胡的功效是:A清血热,退虚热B除湿热,清疳热C退虚热,清肝热D退虚热,清疳热E清实热,除虚热答案 D(13)生地黄除能清热凉血外,还能:A养阴生津B泻火解毒C清热利尿D安神定惊E退除虚热答案 A(14)功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肺经之热的药是:A黄芩B黄连C黄柏D龙胆草E苦参答案 A(15)风热目疾,翳膜遮睛之证,应首选:A谷精草B密蒙花C夏枯草D青葙子E石决明答案 A16)既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又可用于肝虚目昏干涩的药是: A夏枯草B青葙子C谷精草D密蒙花E枸杞子答案 D(17)鸭跖草主治除何证以外的病证?A热病发热B热淋水肿C咽喉肿痛D痈肿疮毒E风热火眼答案 E(18)寒水石的功效是:A清热泻火B清热生津C清热凉血D清热解毒E清热燥湿答案 A(19)长于清心与小肠经热的药物是:A夏枯草B石膏C淡竹叶D鸭跖草E寒水石答案 C(20)治肝热痰火郁结的要药是:A栀子B知母C夏枯草D贝母E牡蛎答案 C(21)下列除……以外都是栀子的功效A泻火除烦B清热解毒C凉血止血D利湿退黄E生津止渴答案 E(22)芦根与天花粉都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生津B清热利尿C消肿排脓D止呕除烦E以上都不是答案 A(23)天花粉的药用部分是:A花粉B花蕾C藤茎D块根E花序答案 D(24)治疗胃热呕逆,宜用:A知母B石膏C竹叶D栀子E芦根答案 E(24)下列除……以外均是芦根的作用A清热生津B清热止呕C清热燥湿D清热利尿E清热除烦答案 C(25)既能清肺、胃实热,又能滋阴退虚热的药是:A知母B芦根C石膏D鳖甲E黄芩答案 A(26)柴胡和银柴胡功效共同点是:A解表泄热B疏肝解郁C退虚热D升举阳气E以上都不是答案 E(27)黄柏与知母都具有的功效是:A清热燥湿B泻火解毒C滋阴润燥D退虚热,泻相火E清疳热,消积滞答案 D(28)黄连与胡黄连功效共同点是:A退虚热B除疳热C清湿热D清心火E祛风湿答案 C(29)功能解毒除湿,善治梅毒的药物是:A轻粉B水银C雄黄D土茯苓E土牛膝答案 D(30)治疗传染性肝炎,降低血清转氨酶的良药是: A半边莲B大青叶C垂盆草D穿心莲E鱼腥草答案 C(31)肺痈咳吐脓血者,首选:A鱼腥草B连翘C大青叶D红藤E败酱草答案 A(32)除…以外均有清热利咽的作用A射干B马勃C山豆根D板兰根E鱼腥草答案 E(33)马齿苋主治除何证以外的病证?A疟疾寒热B湿热泻痢C赤白带下D火毒痈疖E热淋血淋答案 A(34)治温热病热毒炽盛,身发斑疹的最佳药物是: A大青叶B犀角C黄连D牛黄E羚羊角答案 B(35)生地黄的适应证是:A气分热炽,壮热烦渴B湿热黄疸,淋证C热毒血痢D皮肤瘙痒,疥癣E热病伤阴,夜热早凉答案 E(36)前人称为“疮家圣药”是指:A蒲公英B黄连C紫花地丁D金银花E连翘答案 E(37)热毒泻痢,下痢脓血之证,当用:A蒲公英B连翘C紫花地丁D金银花E蚤休答案 D(38)功能清热解毒而兼有疏散风热作用的药物是: A金银花B连翘C薄荷D桑叶E紫草答案 A(39)热毒炽盛而致斑疹不畅或紫暗者当用:A浮萍B赤芍C紫草D生地E红花答案 C(40)金银花的性味是:A苦寒B辛凉C苦辛凉D甘寒E甘淡凉答案 D(41)丹皮与赤芍功效不同点是:A清血热B退虚热C凉血消斑D活血散瘀E消痈肿答案 B(42)既能清热凉血,又能祛瘀止痛的药物是:A赤芍B犀角C三七D玄参E连翘答案 A(43)蚤休的功效是:A清热解毒,散痈消肿B清热解毒,利水消肿C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D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E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答案 C(44)清解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首推:A石膏B生地C 黄连D滑石E黄芩答案 A (45)玄参的功效是:A清热、凉血、生津B泻火、解毒、止血C清热、活血、滋阴D清热、解毒、养阴E凉血、定惊、消痈答案 D(46)既能清热养阴,又能解毒利咽的药是: A山豆根B玄参C土牛膝D生地E赤芍答案 B(47)玄参主治除…以外的病证A热闭心包,神昏谵语B痰火郁结,瘰疠痰核C阴虚火旺,咽喉肿痛D热毒壅滞,痈肿疮毒E邪热亢盛,壮热烦渴答案 E(48)除……以外均是丹皮的作用A清实热B退虚热C养阴D凉血E活血答案 C(49)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A青葙子B龙胆草C秦皮D车前子E夏枯草答案 C(50)擅长于活血散瘀,清热解毒,利尿的药物是: A小蓟B白茅根C川牛膝D怀牛膝E土牛膝答案 A(51)山豆根主治:A热痰壅盛,咽喉肿痛B热毒蕴结,咽喉肿痛C风热上攻,咽喉肿痛D虚火上炎,咽喉肿痛E肝火犯肺,咽喉肿痛答案 B(52)马勃的药用部分是:A根茎B孢子C子实体D菌核E球茎答案 C(53) 马勃除能清肺利咽外,还能:A活血B止血C利尿D降压E排脓答案 B(54) 治疗湿热、热毒泻痢的要药是:A黄芩B苦参C秦皮D穿心莲E白头翁答案 E(55)痰热阻闭心窍的神昏、口噤等证,宜用:A牛黄B连翘C犀角D冰片E麝香答案 A(56)牛黄的用量是:A 1.5-6克B 1-3克C 0.2-0.5克D 2-4.5克E 3-10克答案 C(57)具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功效的药物是:A犀角B雄黄C麝香D牛黄E珍珠答案 D(58)善治毒蛇咬伤,蜂蝎刺螫的药物是:A蚤休B半边莲C拳参D穿心莲E青黛答案 B(59)鸦胆子除治痢截疟外,还能:A生肌敛疮B杀虫止痒C腐蚀赘疣D明目去翳E涌吐风痰答案 C(60)漏芦除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之功外,还能:A通经B下乳C利尿D除痹E通便答案 B(61)既能清暑热,又能退虚热的药是:A青蒿B秦艽C黄柏D银柴胡E白薇答案 A(62)白蔹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还能:A除湿止痒B利尿消肿C活血止痛D清肺利咽E敛疮生肌答案 E(63)治疗疟疾寒热兼感暑邪者的最佳药物是:A柴胡B青蒿C黄芩D白薇E鸦胆子答案 B(64)治肠痈腹痛的要药是:A鱼腥草B薏苡仁C芦根D红藤E丹皮答案 D(65)热毒发斑及血热毒盛,发为丹毒之证,应首选:A连翘B蒲公英C牛黄D大青叶E生地黄(66)乳痈初起,红肿坚硬,应首选:A板兰根B金银花C蒲公英D紫花地丁E红藤答案 C(67)蒲公英用量过大,可导致:A急性中毒B便秘C缓泻D先兆流产E血压降低答案 C(68)功能清热解毒并善于清心热的药是:A金银花B连翘C大青叶D蒲公英E野菊花答案 B(69)下列除…以外都是犀角的功效:A凉血止血B泻火解毒C清心定惊D安神消斑E养阴生津答案 E(70)治疗皮肤瘙痒、脓疱疮、疥癣、麻风诸证常选用:A龙胆草B苦栋皮C苦参D苍耳子E黄柏答案 C(71)苦参除能清热燥湿外,还能:A利尿B凉血C解毒D泻火E通便答案 A(72)治肝胆实热所致的胁痛口苦,阴肿阴痒诸证应首选: A黄柏B龙胆草C夏枯草D苦参E白头翁答案 B(73)功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肝胆实火的药是:A黄芩B黄柏C秦皮D苦参E龙胆草答案 E(74)石膏主治除下列何证以外的病证: A烦热口渴B燥咳痰粘C热毒斑疹D胃火牙痛E肺热喘咳答案 B(75)石膏煅用可以:A止血B滋阴C止痢D敛疮E止呕答案 D(76)知母的特点是:A清解B清利C清润D清补E清降答案 C(77)里热甚而津已伤者,宜用:A石膏B栀子C地黄D知母E黄柏答案 D(78)除…以外均是黄芩的适应证:A湿温、黄疸B嘈杂少食C壮热烦渴D胎热不安E血热吐血答案 B(79)治胎热不安,首选:A黄柏B桑寄生C砂仁D白术E黄芩答案 E(80)功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心胃之火的药是:A龙胆草B黄连C黄芩D黄柏E竹沥答案 B(81)治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等证,宜首选:A大黄B葛根C黄连D黄芩E木香答案 C(82)黄柏的药用部分是:A根茎B块根C嫩枝D树皮E根皮答案 D(83)治疗热蕴胸膈,心烦懊忧之证,首选:A石膏B山栀C竹叶D天花粉E连翘答案 B(84)夏枯草的功效是:A清肺热、润肺燥B清胃火、养胃阴C清心火、除烦渴D清肝火、散郁结E清相火、止遗精答案 D(85)功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肾火的药是:A知母B龙胆草C黄连D黄柏E苦参答案 D(86)穿心莲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外,还可:A利湿B燥湿C化湿D渗湿E祛湿答案 B(87)治大头瘟毒、头面红肿、咽喉不利等证,首推:A板兰根B牛蒡子C蒲公英D玄参E紫花地丁答案 A(88)青黛善清:A心火B胃火C相火D虚火E肝胆郁火答案 E(89)善治疔毒的药物是:A蒲公英B紫花地丁C金银花D大青叶E蚤休答案 B(90)白薇可治除何以外的发热?A外感发热B阴虚内热C虫积疳热D骨蒸潮热E产后虚热答案 C(91) 大青叶的功能是:A.清热解毒,凉血消斑B.清热解毒,凉血止血C.清热解毒,凉血止痢E.清热解毒,凉肝定惊答案 A(92) 青黛内服时,一般作为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是因为该品: A.气味难闻B.难溶于水C.味苦难服D.容易挥发E.以上都不是:答案 B(93) 清热泻水,除烦止渴,宜选用:A.黄连B.青蒿C.水牛角D.膏石E.漏芦答案 D(94) 性味为辛咸寒的药是:A,白头翁B.石膏C.寒水石D.青黛E.大青叶答案 C(95) 地骨皮所治的病症是:A.胃火牙痛B.疮疡不敛C.骨蒸潮热D.胃热呕吐E. 壮热烦渴答案 C(96) 性味甘淡寒的药是:A.半边莲B.知母C.竹叶D.青葙子E.连翘答案 A(97) 均能治疗气分实热病烦躁口渴的药物是:A.黄连、黄芩B.金银花、连翘C.石膏、知母D.生地黄、玄参E.牡丹皮、赤芍药答案 C(98) 知母的性味是:A.辛甘大寒B.辛咸寒C.甘寒D.苦甘寒E.苦涩寒答案 D(99) 治疗乳痈应首选:A.山慈菇B.土茯苓C.漏芦D.白花蛇舌草E.半边莲答案 C(100) 既能清热燥湿,又能凉血止血的药物是:A.黄连B.夏枯草C.黄芩D.山栀E.金银花答案 C(101) 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杀虫利尿的药物是:A.秦皮B.椿皮C.蒲公英D.苦参E.白鲜皮答案 D(102) 功能清热燥湿,清泻肝胆实火的药物是:A.黄柏B.龙胆草C.黄芩D.苦参E.贯众答案 B(103) 既能清热燥湿,又能解毒、止痢、止带、明目的药物是: A.苦参B.白鲜皮C. 黄连D. 秦皮E.白头翁答案 D(104) 功能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药物是:A. 白鲜皮B.黄柏C.秦皮D.椿皮E. 黄芩答案 A(105) 既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散结,利湿通淋的药物是: A.蒲公英B.穿心莲C.夏枯草D.大青叶E.野菊花答案 A(106) 既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A.黄连B. 白鲜皮C.贯众D.秦皮E.鱼腥草答案 E(107) 能清热养肝,明目退翳的药物是:A.夏枯草B.青葙子C.密蒙花D.野菊花E.决明子答案 C(108) 黄芩用于胎热胎动不安应:A.生用B.炒用C.酒炒用D.盐水炙用E.醋炙用答案 B(109) 功能清热解毒,疏散散风热的药物是:A.白头翁B.山豆根C.金银花D.马齿苋E.鸭跖草答案 C(110)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A. 地骨皮B.绿豆C.常山D.青蒿E.白薇答案 D(111) 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药物是:A.白蔹B.蒲公英C.四季青D.蚤休E.丹皮答案 D(112) 既能清泄肝火,消肿止痛,又能散郁结的药物是:A.决明子B.木贼草C.谷精草D.青葙子E. 夏枯草答案 E(113) 味苦性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 A,黄连B.黄柏C.栀子D.夏枯草E.龙胆草答案 C(114) 既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A.白薇B.漏芦C.连翘D.熊胆E.蒲公英答案 C(115) 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祛痰利咽的药物是:A.马勃B. 山豆根C. 射干D. 板兰根E.大青叶答案 C(116) 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利湿通淋的药物是:A.穿心莲B.鱼腥草C.山豆根D.白花蛇舌草E. 地锦草答案 D(117) 既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又可破血行瘀,通经止痛的药物是:A.连翘B.菊花C.败酱草D.金荞麦E.鱼腥草答案 C(118)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又能杀虫的药物是:A.板兰根B.大青叶C. 贯众D.蒲公英E.红花答案 C(119) 清热燥湿药的性昧都为:A.苦寒B.咸寒C.甘寒D.辛寒E.以上都不是答案 A(120)不是清肺胃之热的药是:A. 芦根B.石膏C.夏枯草D. 天花粉E.以上都是清肺胃之药答案 C(121) 不归属肺、胃二经的药是:A. 天花粉B.芦根C.紫花地丁D.石膏E.黄芩答案 C(122) 功能清泻肝火,除血分郁热,又能散瘀止痛,且可用于目赤翳障的药物是: A. 赤芍B.夏枯草C.决明子D.木贼草E.谷精草答案 A(123) 可解附子、巴豆、砒霜之毒的药是:A.土茯苓B.熊胆C.绿豆D. 四季青E.白花蛇舌草答案 C(124) 具有解蛇毒作用的药物是:A.夏枯草B.谷精草C.芦根D. 石膏E.半边莲答案 E(125) 金荞麦可治疗的病症是:A.跌打损伤B.肺痈吐脓C.肠痈腹痛D.湿热淋症E.产后腹痛答案 B(126) 阴虚外感,产后虚热及热淋血淋者可选用: A. 白薇B.青蒿C.黄芩D.射干E.以上都不是答案 A(127) 青葙子的主治病症是:A.外伤出血B. 乳汁不下C.暑热烦渴D.热毒下痢E.目赤翳障答案 E(128) 四季青可治疗的病症是:A. 水火烫伤B.津伤便秘C.药食中毒D.乳汁不下E.以上都不是答案 A(129) 具有甘寒益阴,清热凉血,退热而不苦泄,为退虚热除骨蒸的佳品是: A.胡黄连B.银柴胡C. 青蒿D.鳖甲E.玄参答案 B(130) 既能退虚热,除骨蒸,又有凉血清热作用的药是:A.胡黄连B.地骨皮C.青蒿D.赤芍E. 银柴胡答案 A(131) 芳香而散,善解暑热,又能退虚热,除骨蒸的药物是:A.胡黄连B. 银柴胡C.野菊花D. 白薇E.青蒿答案 E(132) 既清热凉血,又能养阴生津的药物是:A.白头翁B.白薇C.白花蛇舌草D.山豆根E.生地黄答案 E(133) 功能清心降火,渗湿利尿,可用于口疮尿赤的药物是:A.苦参B.白花蛇舌草C.淡竹叶D.胡黄连E.知母答案 C(134) 与藜芦相反的药物是:A.夏枯草B.半边莲C.秦皮D.苦参E.土茯苓答案 D(135) 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青葙子、密蒙花皆归于:A.心经B.胃经C.脾经D.肝经E.肾经答案 D(136) 功能清热解毒,即可疏散风热,又有凉血止痢之功的药物是: A.金银花B.连翘C.蒲公英D.紫花地丁E.野菊花答案 A(137) 既治咽喉肿痛,又治咳嗽失音,并有止血之功的药物是:A.鱼腥草B.野菊花C.板蓝根D. 射干E.马勃答案 E(138) 既退虚热,又清实热的药物兼可滋阴的药物是:A.地骨皮B.胡黄连C.银柴胡D.知母E.以上都不是答案 D(139) 黄连和胡黄连均可治疗的病症是:A.高热烦躁B,胃热呕吐C.湿热泻痢D.小儿疳热E.以上都不是答案 C(140) 不能清热止痢的药物是:A.鸦胆子B.白头翁C.马齿苋D. 拳参E.夏枯草答案 E(141) 既能用于外感风热,又能治疗肺痈吐脓及湿热泻痢的药物是: A.蒲公英B.连翘C.紫花地丁D.金银花E.穿心莲答案 E(142) 既能治疗目赤肿痛,又可治疗痰火郁结所致的瘿瘤瘰疬的药物是: A.栀子B.夏枯草C.紫花地丁D.蒲公英E.穿心莲答案 B(143) 不能治疗咽喉肿痛的药是:A. 玄参B.白花蛇舌草C.甘草D.山豆根E.秦皮答案 E(144) 玄参、山豆根均能治疗的病证是:A.咽喉肿痛B.阴虚发热C.湿热带下D.感冒咳嗽E.血滞经闭答案 A(145) 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利咽的药物是:A. 紫花地丁B. 蒲公英C.夏枯草D.连翘E.板兰根答案 E(146) 既能清虚热,又可用治血热毒盛的疮痈肿毒的药物是:A.白薇B.黄芩C.石韦D.贝母E.瓜蒌答案 A(147)善于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用于热毒血痢的药是:A连翘B蒲公英C败酱草D大青叶E白头翁答案 E(148)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首选A板兰根B金银花C蒲公英D紫花地丁E连翘答案 E(149)功能清热凉血并善于滋阴解毒消瘰疬的药是:A生地黄B玄參C牡丹皮D赤芍E野菊花答案 B(150)蒲公英除消痈散结外,还能A生肌敛疮B杀虫止痒C利湿通淋D泻肝胆火E凉血消斑答案 C。
39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中药学清热药性能特点功效分类概述凡以清解里热(清泄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其性属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凉血、清虚热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热痢、痈肿疮毒以及阴虚内热等所呈现出的各种里热证候。
一、性能特点:清热药药性寒凉,以苦味为主,沉降入里,通过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
即《内经》“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疗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
二、功效及分类根据清热药的药性、功效及其主治证的差异,清热药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五类。
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
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证,有泄火泄热的作用。
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
偏于苦燥,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证。
清热凉血药:主治血分实热证。
主要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疮疡等证。
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瘟疫、毒痢及痈肿、疮毒等热毒病证。
清虚热药:主治阴虚发热。
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证。
(一)清热泻火药(热:外感六淫邪气之一;火:脏腑之火)清热泻火药性味多苦寒或甘寒,具有清热泻火作用,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要作用,主治温热病邪入气分,适用于急性热病具有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发狂、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等证候的气分实热证。
部分清热泻火药能清脏腑火热,故也可用治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脏腑火热证。
热与火均为六淫之一,以发热心烦、汗出、口渴,甚至神昏谵语、发狂等热盛的证候为特征。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两者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凡能清热的药物,大抵皆能泻火。
使用清热泻火药时,若里热炽盛而正气已虚,则宜选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
其次,应根据各药作用部位的不同(如清肺热、心热),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
【清热泻火药包括】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zhi)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青葙子。
中药学——清热药(一)

中药学——清热药(一)1. 定义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2.分类、性能特点及适应证:1)清热泻火药:苦、甘,寒。
入肺、胃、心、肝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
应用:气分实热证、脏腑火热证。
2)清热燥湿药:苦,寒。
入肝、胆、胃、大肠、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湿热诸证、脏腑火热证。
3)清热凉血药:苦、甘、咸,寒。
入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兼养阴。
应用:血热证。
4)清热解毒药:苦、辛,寒。
入肾、膀胱以外诸经。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热毒蕴结诸证。
5)清虚热药:苦、甘、咸,寒。
入肺、胃、肝、肾经。
功效:清虚热兼养阴。
应用:热邪伤阴、阴虚发热。
3.配伍应用1)兼表证,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2)气血两燔者,宜气血两清。
3)里热积滞者,~泻热通便药。
4)血热兼出血者,~凉血止血药。
5)热证伤阴者,~滋阴养血药。
6)窍闭柏昏者,~开窍药。
7)热盛惊风抽搐,~平肝息风药。
4.使用注意1)本类药物多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2)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
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者禁用。
4)中病即止,以免损伤正气。
5.各类药功效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中药学:清热药(A1型题1)试题预测及答案

中药学:清热药(A1型题1)试题预测及答案1、单选治疗胃火上炎的头痛、牙龈肿痛,应选用的药组是()。
A.玄参、黄芩B.知母、贝母C.石膏、升麻D.龙胆草、黄柏E.紫苏、生姜正确答案:C2、单选治疗肝胆(江南博哥)实热所致之胁痛、头痛、口苦、目赤、耳聋、阴肿阴痒等症,应选用的药物是()。
A.黄柏B.龙胆草C.椿皮D.苦参E.虎杖正确答案:B3、单选下列各项,不具有利咽消肿功效的是()。
A.马勃B.山豆根C.板蓝根D.射干E.苦参正确答案:E4、单选治疗热毒咽喉肿痛、痈肿疮毒及瘰疬痰核等,应选用的药物是()。
A.白芷B.紫花地丁C.玄参D.升麻E.紫草正确答案:C5、单选下列各项,不属利胆退黄药组的是()。
A.栀子、秦艽B.大黄、苦参C.郁金、白鲜皮D.茵陈、金钱草E.柴胡、川楝子正确答案:E6、单选治疗怀胎蕴热、胎动不安者,应选用的药物是()。
A.桑寄生B.黄芩C.苏梗D.续断E.砂仁正确答案:B7、单选具有清热燥湿功效,治疗胎热不安的药物是()。
A.黄连B.黄芩C.黄柏D.龙胆草E.苏梗正确答案:B8、单选金银花的功效是()。
A.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B.清热解毒,利湿C.清热解毒,凉血消斑D.清热解毒,凉血散肿E.清热解毒,燥湿正确答案:A9、单选具有清热燥湿功效、治疗下焦湿热诸证和阴虚发热的药物是()。
A.黄芩B.黄连C.黄柏D.知母E.龙胆草正确答案:C10、单选穿心莲的功效是()。
A.清热解毒B.清热解毒,养阴C.清热解毒,燥湿,凉血,消肿D.清热凉血,祛瘀止痛E.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正确答案:C11、单选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功效的药物是()。
A.大青叶B.板蓝根C.青黛D.连翘E.金银花正确答案:E12、单选治疗热毒疮疡,风热外感,应选用的药物是()。
A.黄连B.蒲公英C.牛黄D.桑叶E.金银花正确答案:E13、单选大青叶的功效是()。
A.凉肝定惊B.凉血消斑C.凉血散肿D.燥湿E.利水消肿正确答案:B14、单选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功效的药物是()。
中药学PPT课件 清热药

肿节风(草珊瑚)
肿 节 风(草珊瑚)
1.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 嗽、泻痢腹痛。如万通炎康片。
2.祛风通络、活血消斑:用于风湿痹痛、跌 打损伤。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四、主要用于疮痈肿毒的药物
内痈、外痈均可用的药物: 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白花蛇舌草。
喉肿痛。
青黛
青黛
1.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痄腮喉痹、疮痈 丹毒和热毒发斑、吐血衄血。
2.泻火 定惊
肝火犯肺之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如黛蛤散。
用于肝热惊痫。
板蓝根—善解毒利咽,常治大头温毒、咽喉 疼痛。
清凉热血解。毒,大青叶—善凉血消斑,治温毒斑疹最宜。
青黛—亦凉血消斑;又善清肝泻火,治肝热 惊痫、肝火犯肺咳血胸痛。
取本品清热平肝作用,现代用于 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
决明子
决明子
1.清肝明目:既善清肝热,又兼益肾阴,常 治目疾(虚实皆宜)。
(1)肝热目赤羞明。 (2)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 (3)肝肾阴亏之目暗不明。 (4)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1)气分实热证。如白虎汤。
(2)肺热喘咳。如麻杏石甘汤。 (3)胃火上攻之头痛、牙痛。如清胃 散。
2.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煅):用于疮 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打碎先煎。
知母
知母
1.清热泻火: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用 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如白虎汤。
此外,还用于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等。
谷精草—风热或肝火目疾多用。
清肝明目
密蒙花—兼养肝阴,肝虚目赤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母 一、特点:
苦寒清热泻火,甘寒滋阴润燥,具 清润之性,主入肺、胃、肾经。凡实热、 虚热皆可应用。 二、功效与应用: 1、上清肺火(润肺)以止咳:治热咳、
燥咳(配贝母:二母散) 2、中泻胃火(润肠)以止渴:治阳明气
分实热热盛阴伤证;肠燥津枯之便秘
16
3、下泄相火(滋肾)以除蒸: 阴虚火旺(配熟地:知柏地黄丸) 阴虚消渴(配葛根、天花粉)
33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1、苦寒燥湿,长于清热燥湿,并有清热泻
火作用,主要用治湿热证和火热证。 2、湿热证
(1)湿热内蕴的湿温 (2)湿热脾胃的痞满吐利
(3)湿热大肠的泄泻、痢疾
34
(4)湿热下注的淋证、黄带 (5)湿热肝胆的黄疸、耳脓耳肿 (6)湿热流注关节红肿热痛 (7)湿热浸淫肌肤的湿疹湿疮
第八章
清热药
1
二、性能与功效: 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
燥湿、解毒及清退虚热等作用。
三、适应证: 里热证:但热不寒,或潮热(午后或
夜间),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赤, 大便干燥,舌红苔黄或苔少,脉数或细 数。
3
四、分类: 1、清热泻火药:清泻气分实热,如石膏、
知母 2、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如三黄、栀子 3、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如银花、连翘 4、清热凉血药:清解营血分热,如生地 5、清虚热药:清虚热,如青蒿、银柴胡
⑴轻者热扰胸膈,心烦懊憹不得眠 (栀子豉汤)
27
⑵重者充斥三焦,大热躁扰,神昏谵语 (配黄芩、黄柏:黄连解毒汤)
2、血热出血(配生地、赤芍) 3、湿热黄疸(配大黄:茵陈蒿汤)
湿热淋证(配金钱草、车前子) 4、痈疮肿毒,生品研末用酒或水调敷患处 5、跌打损伤,血瘀肿痛(生品研末和面粉
与蛋清调敷患处) 6、苦寒之性较强,脾胃虚寒者当禁用
天花粉:甘寒清肺润燥,苦寒消痈排脓
治热咳、燥咳;热毒疮痈
23
淡竹叶
1、清热泻火 温病肺胃气分热证 2、偏于清心热 心火亢盛 3、利尿 心热下移小肠之热淋
导赤散 4、生津 热病津伤
24
竹 叶 清心除 长于清心热 淡竹叶 烦利尿 长于利尿
25
栀子
26
栀子 一、特点: 1、为苦寒清降之品,既入气分又入血分 2、走气分善泻三焦之火,尤善清心除烦 3、走血分善凉血解毒,热证出血可用。 4、可清利湿热,导热下行。 二、 应用 1、气分实热证
4
五、应用
1、辨清里热真假
2、辨清热证虚实、表里
3、根据热在脏腑不同,适当选药
4、根据气、营、血阶段不同择药
⑴气分
选石膏、知母
⑵营分
选黄连、生地
⑶血分
选水牛角、玄参
5
5、兼挟证的不同,注意配伍 ⑴热在气分未尽,又入血分 气血双清。 ⑵里热伴胃肠积滞 清热和攻下并施。 ⑶里热伴表热 表里双解。
六、使用注意
28
夏枯草
29
夏枯草 决明子 共性:
性味归经:苦寒入肝 功用:清肝明目、兼可平肝止眩 主治:1、肝火目赤肿痛
(配菊花、青葙子) 2、肝阴不足,目珠夜痛,至夜尤甚 3、肝亢头痛眩晕
(配天麻、钩藤)
30
夏枯草 1、苦泄寒清,多用治肝火上炎的目赤 肿痛、头痛眩晕、烦躁失眠。 2、味辛散而散郁结,为治瘰疠瘿瘤良 药。用治肝郁化火、痰火郁结瘰疬瘿瘤
(配黄芩、半夏:半夏泻心汤)
45
治大肠湿热下痢里急后重 腹胀而气滞明显者
(配木香:香连丸) 烦躁身热而湿热明显者
(配葛根:葛根芩连汤) 利脓血而湿热明显者
(配大黄:芍药汤)
46
2、清胃止呕效佳 ①胃火呕吐(配芦根、生姜) ②肝火犯胃,呕吐吞酸胁痛 (配吴茱萸:左金丸)
4、生品:偏于清热泻火。 盐炙:偏于滋阴降火。
5、脾虚便溏慎用。
17
芦根
18
19
天花粉
20
21
芦根 天花粉
共性: 性味归经:甘寒主入肺胃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热病口燥烦渴和阴虚消渴
22
芦根 天花粉
甘凉生津,用治热病伤津
芦根:能清胃止呕,清肺排脓,利水通淋 治胃热呕吐、肺热咳嗽、痰瘀肺痈 和热淋涩痛
35
黄芩
36
37
黄连
38
39
黄柏
40
41
黄芩 黄连 黄柏 共性:
归经:苦寒 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湿热证及热毒证
常相须合用
42
黄芩 一、特点
1、气味较薄,善行上焦,清上焦湿热 长于泻肺热、胆热。
2、炒炭并能止血安胎 二、应用
1、肺热咳嗽(单用,清金丸) 2、湿温暑温,身热脘痞呕
8
知母
9
10
11
石膏 知母 共性: 性味归经:甘寒主入肺胃
功用:清泻肺胃火热 主治:肺胃实热(阳明气分实热)证
常相须合用
12
石膏 一、特点
1、辛甘发散,大寒清泻,能外散内清, 具清解之性,主入肺胃,为清泻肺胃气分 实热之要药。并能除烦止渴。
2、生用 内服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煅用 外用 收敛生肌
(配白豆蔻,黄芩滑石汤)
43
3、少阳证胆热(配柴胡,小柴胡汤) 4、治热扰胎动(配苎麻根、当归) 5、血热出血和咽喉肿痛
44
黄连 一、特点
1、味厚气浓,大苦大寒,善清中焦 (肠胃)湿热,长于泻心、胃火热,
2、并能止呕除烦。 3、为治湿热火毒要药。 二、应用 1、善清胃肠湿热 治胃肠湿热,腹胀呕恶
(配海藻、昆布等)。
31
决明子(草决明) 1、苦寒清泄归肝经,又甘寒养阴,为明目
佳品。目疾无论肝火、风热或肝肾阴虚 均可应用。 2、质润归大肠,能润肠通便,用治肠燥津 枯之便秘。
32
夏枯草 决明子
善清肝火散郁结,为治瘰 疠瘿瘤良药,并能降压, 治高血压。 清肝明目 治肝火上 炎引起的 目赤肿痛
兼益肾阴,为明目佳品 并能润肠通便,平肝阳
13
二、应用: 1、肺胃气分实热证(白虎汤) 2、邪热壅肺,身热而喘(麻杏甘石汤) 2、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
(配黄连、升麻:清胃散) 4、生用须打碎先煎,用量宜大,15-60g
中焦虚寒不宜用。
14
5、煅石膏:辛味已去,变为甘寒而涩, 功能清热收湿,敛疮生肌。 治疮溃难敛、水火烫伤、湿疹搔痒等 配滑石粉、黄连粉外用 煅品石膏仅供外用
1、本类药寒凉伤阳,苦寒败胃。故脾胃虚寒 胃纳不佳,肠滑易泻者慎用。
2、中病即止,勿使太过,以免损伤正气。 3、真寒假热格热热或泻气分实火。 2、适应证
⑴气分实热证:(四大一黄) 大热、大汗、大渴、苔黄、脉洪大
⑵五脏火热证。
7
3、火热所在脏腑不同,归经选药 清肺胃火:石膏、知母、天花粉、芦根 清心火:竹叶、淡竹叶 清肝(胆)火:夏枯草、决明子 清肾火:知母 清三焦火: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