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循环水水质异常分析

合集下载

循环水水质异常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循环水水质异常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循环水水质异常的原因及对策探讨对于循环水系统而言水质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

但循环水系统在日常控制中也会因为水的蒸发和空气中杂物的引入,各种无机离子和有机物质的浓缩,阳光照射,灰尘杂物的引入,物料的泄漏,以及设备结构和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循环水水质出现异常,最直观表现方式为水质控制指标偏离正常值。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对装置的安全高产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及时進行处理,使水质指标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一、出现的问题近期一循水质出现异常,一些主要控制指标偏离了正常值,严重的超出了控制值。

近期的监测数据情况见表1:表1通过表1可以看出近期循环水系统水质出现异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浊度升高:浊度控制指标为10NTU,正常运行时一般为5~8NTU,目前指标已非常接近控制指标。

2. COD升高:COD一般控制在10 mg/L以下,目前已超出控制指标。

3. 余氯下降:余氯控制指标为0.1~0.5,目前指标一直维持在控制下线,而且氧化性杀菌剂的消耗量较正常时增加较多。

4.异氧菌有所升高:异养菌控制指标为≤1.0*105,目前指标大大高于正常运行时。

二、原因分析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对可能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逐一进行分析:1. COD升高的主要原因。

1.1装置换热器泄漏,工艺物料进入循环水系统,系统内有机物升高,导致COD升高。

1.2 风机减速箱油封泄漏或油视镜管线泄漏,风机的润滑油泄漏到冷却塔内,造成COD升高。

2.浊度升高的原因。

2.1装置换热器发生泄漏,工艺物料进入循环水系统。

2.2投加的杀菌剂或剥离剂,使换热器和管道中的沉积物进入系统。

2.3冷却塔和设备内繁殖的菌藻类。

2.4补充水水质的变化,浊度升高。

2.5环境空气的沙尘含量过多。

2.6旁滤系统进水量少,导致旁滤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7旁滤系统滤料流失,滤料污染严重,使过滤性能降低。

3. 异氧菌升高,循环水颜色发深的原因。

4月份循环水水质超标分析及处理

4月份循环水水质超标分析及处理

2015年内部讲师授课题纲主机运行一部化学专业授课人:授课内容:循环水水质超标分析及处理授课时间:2015年4月25日课时:2课时授课对象:主机一部化水专业人员现场运行管理与水质管理是实现水系统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和保证。

循环水水质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厂机组安全经济运行,针对影响循环水的腐蚀、结构、污垢和微生物繁殖,应采取相应的处理。

1)PH值的变化如果PH值不在控制范围内(正常控制PH值在8.0-8.8)应采取如下措施:检查循环水加酸系统是否正常。

2)浊度(如果浊度大于20mg/l)a)检查系统内补充水水质是否浊度偏高,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处理效果。

b)补水处理不足。

检查净水站水处理是否有问题,如进、出口浊度基本一样,则应进行系统的逐一检查,找出影响水质不合格的原因并处理。

c)检查循环水控制浓缩倍数,如超出控制范围则加大排污量,并及时调节补排水。

d)空气中粉尘类污染物过高。

3)、冷态运行或热负荷不足(浓缩倍率的控制)A)冷态运行或热负荷不足运行控制:机组正常运行时或检修后的冷态运行时间长,在冷态运行期间水的腐蚀性也会大大增强,为此,需考虑冷态运行期间的特殊处理方案。

当浓缩倍数小于2.0时,控制SM-D-05Q浓度在20-30mg/l,并且维持控制上限运行,以提高缓蚀性能。

如果发现浓缩倍数高于规定值,则应加大或减小排污量和补充水量以控制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在规定范围之内。

B)浓缩倍数:浓缩倍率是循环水操作控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循环水浓缩的程度。

并直接影响到循环水操作运行成本、有效控制循环水结垢、腐蚀问题,达到长周期安全经济运行。

浓缩倍率计算:K= C循/C补当水中不投加含有氯化物的药剂时,以氯离子作为浓缩倍数的计算依据是恰当的,如水中投加含氯化物的药剂,最好以钾、钠、电导率作为浓缩倍数的计算依据。

一般评定循环水浓缩倍率通过氯、钙、电导率的测定来确定浓缩倍数。

如果发现浓缩倍数高于或低于规定值,则应加大或减小排污量和补充水量以控制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在规定范围之内。

循环水水质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技术优化措施分析冉学良

循环水水质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技术优化措施分析冉学良

循环水水质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技术优化措施分析冉学良发布时间:2021-09-26T08:31:40.34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9期作者:冉学良丁太伟闫俊[导读] 伴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很多的工业企业内部,都配备了对应的循环水系统,由该系统来负责进行相应的水质处理,当长时间的循环下,循环水水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势必伴随着水质恶化的问题,干扰了企业内部正常的生产秩序。

兰州石化公司甘肃省兰州市 730060摘要:伴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很多的工业企业内部,都配备了对应的循环水系统,由该系统来负责进行相应的水质处理,当长时间的循环下,循环水水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势必伴随着水质恶化的问题,干扰了企业内部正常的生产秩序。

因此,对于存在循环水场建设的工业企业而言,其在生产的过程中要重视循环水水质管理。

本文以某工业企业的循环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水质不合格的原因,提出了对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循环水水质;不合格原因;技术优化;措施水质恶化是循环水系统运行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根据当下工业领域的循环水系统运行情况,水质不合格可能是多种因素所导致,如冷换设备泄露、旁滤系统异常等,当出现了水质不达标情况后,企业内部将无法维持高效、稳定的生产状态,不仅造成了一定的能源消耗,还使得企业蒙受着较大的损失。

因此,随着工业领域对节能环保的关注,各个工业企业都越发重视循环水水质恶化问题的处理,从水质不合格原因的角度制定了各种的优化措施。

1.影响循环水系统稳定运行的因素1.1pH在循环水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pH值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比如,以化工企业为例,在这类型企业的循环水系统中,所配置的各种管件均为碳钢材质,这种类型的管件材料下,当处于弱酸性环境下时,极易出现管件的腐蚀。

当然循环水系统运行时,也不能使得水的碱性过大,因为在碱性条件下,意味着循环水系统中的结垢现象更容易发生[1]。

浅议影响循环水水质的因素及对策

浅议影响循环水水质的因素及对策

浅议影响循环水水质的因素及对策摘要: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一些企业的循环水投用污水回用水,冷却水重复利用是节水减排的必然趋势,循环水的水质直接影响装置水冷器及管路的安全运行,水质超标,对换热器形成腐蚀,造成泄漏,泄漏进一步使水质恶化,恶化的水质再对冷换设备加重腐蚀。

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可造成装置停产。

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循环水水质的因素,并提出了保证循环水水质的措施。

关键词:循环水;水质;水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些企业的循环水投用污水回用水,冷却水重复使用是节水减排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在水的重复利用过程中随着水的蒸发作用。

水中溶盐类、悬浮固体和非挥发性有机物质的浓度增加,超过一定的质量浓度时管道设备特别是在传热表面发生结垢;另一方面,在水中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对铁素体阳极发生反应能促进形成腐蚀电池,造成严重的垢下腐蚀, 污垢覆盖下的贫氧区与裸露的富氧区之间也能形成氧浓度差电池,使金属遭受局部腐蚀。

相反,腐蚀也将改变金属表面形状,使结垢愈演愈烈。

所以,结垢、腐蚀相互促进,形成了复杂的协同效应,影响甚至破坏了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循环水水质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证循环水水质的措施。

一、影响循环水水质的因素分析1、污垢的影响。

循环水冷却塔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塔池直接与外部世界接触,由外面的世界带来的污染物更多。

因在塔池周围的粉尘、泥沙、杂草、树叶等杂物,在有风的日子里极易进入冷却塔水池。

这些有机和无机杂质,可以跟水通过管道、热交换器,在其表面沉积下来形成污垢。

如果热交换器漏油量大、这些漏油和其它污物会附着在换热器和管壁上。

由于温度高,通过复杂的效果,也可以形成较硬的污垢。

在夏季气温高就会将藻类在水冷却构筑物与水接触的漏光部位大量繁殖,因为藻类群体的生长, 影响了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藻类脱落后将污垢沉淀。

除此之外,它们的群体体积很大,阻碍了热传递,同时有机污垢也能引发强烈的腐蚀。

所以污垢对循环水的伤害巨大,不仅使传热效率下降,过水断面减少,也加重了腐蚀。

关于循环水水质异常分析

关于循环水水质异常分析

关于循环水水质异常分析摘要:针对循环水中游离氯含量不稳定性,通过排除系统,制定试验方案,对循环水水质异常进行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

关键词:循环水;游离氯;氧化性物质;亚硝酸盐某公司4×125MW机组汽轮机的排汽均分别采用直接空冷系统。

机炉所有辅机的冷却方式采用了填料式机械通风冷却塔的湿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四台机组冷却水量约为:2781m3/h。

循环水系统能够保证在各种工况下连续不断的供给主厂房内工业水系统,以满足发电机、给水泵、锅炉送、引风机、主机冷油器及其他类设备的轴承、热交换器等设备的冷却用水,以带走各设备排放的热量,由机力塔散热冷却后循环使用。

本文主要针对循环水水质异常进行分析,并对异常数据进行跟踪总结。

1.循环水系统与化工采卤关联工艺流程2.循环水异常经过与分析2.1第一次试验分析2019年3月19日供化工采卤回用水中检测出游离氯,经过排查确定是由于二期循环水中游离氯偏高所致,随后对一、二期循环水的游离氯含量进行跟踪。

同时添加亚硫酸钠后,游离氯恢复正常。

4月份除添加正常的循环水阻垢剂外,未添加任何药剂,循环水中的游离氯又出现超标现象。

5月11日一、二期循环系统各投加非氧化杀菌剂各0.6吨。

投加非氧化杀菌剂6天后二期游离氯含量开始上升,一期游离氯含量维持稳定(图1),同时分析二期循环水铁离子含量明显较一期偏大。

图1原因分析:通过做烧杯试验,循环水投加过量还原剂后,检测游离氯为0mg/l,同时检测还原后水中氯离子含量,与还原前后无明显变化,初步判断水中氧化性物质非氯型,同时分析二期循环水系统管道防腐保护膜已破坏。

2.2第二次试验分析6月份经内蒙电力工程技术研究院专家、循环水药剂厂家现场排查分析,推断循环水中含有NH4+,系统中存在的硝化菌,将NH4+转化为NO2-,碘量法分析导致循环水中含有氧化性物质。

8月份、9月份暂停对循环水系统投加杀菌剂,缓释阻垢剂正常投加,跟踪游离氯含量。

8月份先上升后降低,一、二期循环水游离氯最高值分别为:34.49mg/l、142.79mg/l。

循环水水质异常原因

循环水水质异常原因

循环水水质异常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循环水系统是利用水对装置换热器进行冷却和降温的系统,循环水系统出现水质异常,会使换热器发生严重的腐蚀和沉积危害,影响装置的正常高负荷运行。

本文针对造成循环水水质异常,进行分析原因,并通过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循环水正常运行的不利影响。

对于循环水系统而言水质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

但循环水系统在日常控制中也会因为水的蒸发和空气中杂物的引入,各种无机离子和有机物质的浓缩,阳光照射,灰尘杂物的引入,物料的泄漏,以及设备结构和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循环水水质出现异常,最直观表现方式为水质控制指标偏离正常值。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对装置的安全高产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及时进行处理,使水质指标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一、出现的问题近期一循水质出现异常,一些主要控制指标偏离了正常值,严重的超出了控制值。

近期的监测数据情况见表1:表1通过表1可以看出近期循环水系统水质出现异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浊度升高:浊度控制指标为10NTU,正常运行时一般为5~8NTU,目前指标已非常接近控制指标。

2. COD升高:COD一般控制在10 mg/L以下,目前已超出控制指标。

3. 余氯下降:余氯控制指标为0.1~0.5,目前指标一直维持在控制下线,而且氧化性杀菌剂的消耗量较正常时增加较多。

4.异氧菌有所升高:异养菌控制指标为≤1.0*105,目前指标大大高于正常运行时。

二、原因分析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对可能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逐一进行分析:1. COD升高的主要原因。

1.1装置换热器泄漏,工艺物料进入循环水系统,系统内有机物升高,导致COD升高。

1.2 风机减速箱油封泄漏或油视镜管线泄漏,风机的润滑油泄漏到冷却塔内,造成COD升高。

2.浊度升高的原因。

2.1装置换热器发生泄漏,工艺物料进入循环水系统。

2.2投加的杀菌剂或剥离剂,使换热器和管道中的沉积物进入系统。

循环水系统水质浊度升高原因分析及漏点查找

循环水系统水质浊度升高原因分析及漏点查找

循环水系统水质浊度升高原因分析及漏点查找金陵石化研究院李洁一. 前言我公司一生产装置循环水系统,自今年3月循环水的浊度异常波动浊度高时,水质为轻乳浊状,现场过滤效果很差,循环水水池有少量浮沫。

该系统由三台泵,四间凉水塔和一套加药监测系统组成,循环冷却水流量1600米3/小时,系统保有水量700米3,2000年大修后,原来该系统运行一直非常平稳。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引起浊度升高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原因分析,并对具体漏点进行查找。

二.原因查找1. 现场循环水基本特性现场循环水的基本特性表现为:水浊度波动异常,浊度时高、时低,浊度高时(超过15),对光水呈淡淡的乳浊状,并相对稳定,现场旁滤过滤困难,滤纸过滤较容易堵塞,水面有少量浮沫。

2. 微生物繁殖循环水系统在没有其它外来因素影响下,引起循环水水质突变较大的可能性为微生物繁殖。

循环水系统中的微生物主要为各种异养菌,我们因此对系统的异养菌进行了跟踪测试,并进行硫细菌和铁细菌分析测试,测试如下:日期 2.27 3.2 3.9 3.12 3.16 3.19异养菌1.04×105 3.15×1048.85×104 6.1×103 6.3×1032.22×104(个/ML)日期 3.24 3.26 3.30 4.22.7×103 1.09×1058.5×1049.4×104异养菌(个/ML)从表中异养菌测试值可以看出,对异养菌的控制达到中石化公司对循环水中该项指标的要求(不大于1.0×105)。

在这个范围内,菌藻不可能引起循环水浊度大幅变化。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看到,系统中循环水异养菌在允许范围波动较大,说明水质不稳定。

3.药剂使用不当排除微生物原因,在没有其它外来因素作用下,水质变化另一个原因为所加药剂出现问题。

本套循环水系统所用的缓蚀阻垢剂已用多年,虽然其间配方多次调整,但近一年没有多大的改变,并且现场还有一套循环水系统4445与该套水系统所用药剂一样,未出现这种情况。

影响循环水水质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影响循环水水质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影响循环水水质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摘要:目前,采用循环冷却水代替直排水冷却已成为化工行业的共识,循环水的水质直接影响下游装置水冷却器及设备的安全运行,水质超标,会使换热器表面形成水垢,影响换热效果。

同时,采用敞开式循环冷却方式的水场,冷却塔暴露在室外,受外界阳光、灰尘、风吹、雨淋等一系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水场逐渐产生严重的沉积物附着,设备腐蚀和微生物大量滋长,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黏泥污垢堵塞换热器列管等。

这一系列的问题,已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以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循环水;水垢;微生物;水质1 现存循环水水质问题现以我厂一套循环水装置为分析样本,该循环水系统拥有4台循环水泵,每台设计流量为3084m3/h,压力控制在0.4MPa~0.6MPa,向下游两个装置供循环水,正常状态为两开两备。

1.1 水垢随着大量水分在凉水塔中蒸发,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大,过饱和后会在换热器表面逐渐析出。

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Ca3(PO4)2,由于这些物质溶解度极低,因而很容易在换热器表面形成水垢。

水垢的存在使换热设备的水流阻力变大,水泵及相关设备的能耗大幅增加;同时也导致换热设备热效率降低,从而降低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对工厂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2 污垢污垢一般是由细小的泥沙、尘土、不溶性盐类的泥状物、胶状氢氧化物、杂物碎屑、腐蚀产物、油污、特别是藻类的尸体及其黏性分泌物等组成。

但污垢在传热表面上黏附不紧,容易清洗,有时只需用水冲洗即可除去。

但在运行中,污垢和水垢一样,也会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1.3 微生物由于循环水的循环利用,水中各种离子浓度升高,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果微生物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会产生微生物腐蚀,大量细菌分泌出的粘液像粘合剂一样,并以微生物群体及其遗骸为主体,与水中灰尘、杂质、化学沉淀物、腐蚀产物等粘结在一起,形成粘糊糊的胶粘状物,即微生物粘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循环水水质异常分析
发表时间:2020-01-18T09:56:55.9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张建锋田智强[导读] 摘要:针对循环水中游离氯含量不稳定性,通过排除系统,制定试验方案,对循环水水质异常进行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

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分公司陕西省神木县 719319摘要:针对循环水中游离氯含量不稳定性,通过排除系统,制定试验方案,对循环水水质异常进行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

关键词:循环水;游离氯;氧化性物质;亚硝酸盐
某公司4×125MW机组汽轮机的排汽均分别采用直接空冷系统。

机炉所有辅机的冷却方式采用了填料式机械通风冷却塔的湿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四台机组冷却水量约为:2781m3/h。

循环水系统能够保证在各种工况下连续不断的供给主厂房内工业水系统,以满足发电机、给水泵、锅炉送、引风机、主机冷油器及其他类设备的轴承、热交换器等设备的冷却用水,以带走各设备排放的热量,由机力塔散热冷却后循环使用。

本文主要针对循环水水质异常进行分析,并对异常数据进行跟踪总结。

1.循环水系统与化工采卤关联工艺流程
2.循环水异常经过与分析
2.1第一次试验分析
2019年3月19日供化工采卤回用水中检测出游离氯,经过排查确定是由于二期循环水中游离氯偏高所致,随后对一、二期循环水的游离氯含量进行跟踪。

同时添加亚硫酸钠后,游离氯恢复正常。

4月份除添加正常的循环水阻垢剂外,未添加任何药剂,循环水中的游离氯又出现超标现象。

5月11日一、二期循环系统各投加非氧化杀菌剂各0.6吨。

投加非氧化杀菌剂6天后二期游离氯含量开始上升,一期游离氯含量维持稳定(图1),同时分析二期循环水铁离子含量明显较一期偏大。

图1
原因分析:通过做烧杯试验,循环水投加过量还原剂后,检测游离氯为0mg/l,同时检测还原后水中氯离子含量,与还原前后无明显变化,初步判断水中氧化性物质非氯型,同时分析二期循环水系统管道防腐保护膜已破坏。

2.2第二次试验分析
6月份经内蒙电力工程技术研究院专家、循环水药剂厂家现场排查分析,推断循环水中含有NH4+,系统中存在的硝化菌,将NH4+转化为NO2-,碘量法分析导致循环水中含有氧化性物质。

8月份、9月份暂停对循环水系统投加杀菌剂,缓释阻垢剂正常投加,跟踪游离氯含量。

8月份先上升后降低,一、二期循环水游离氯最高值分别为:34.49mg/l、142.79mg/l。

8月9日安排对循环水及补水水样进行分析,二期系统亚硝盐含量明显偏高,一期为1.63mg/l,二期为41.05mg/l。

8月5日至11日期间,二期系统氧化性物质含量异常升高,与系统亚硝酸盐含量有关。

9月27日再次对系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分析(图2),系统亚硝酸盐含量均降低后,系统氧化性物质含量同时降低。

图2
原因分析:循环水中游离氯偏高与系统中亚硝盐含量有关。

2.3第三次试验分析
9月28日,一二期系统中氧化性物质含量均为0mg/l,水质波动不明显,对系统投加非氧化杀菌剂再次进行试验,检测循环水氧化性物质含量情况。

10月1日一、二期循环系统各投加0.6吨。

投加非氧化杀菌剂5天后二期氧化性物质含量开始上升,一期氧化性物质含量维持稳定。

10月16日早班二期循环水系统氧化性物质含量翻倍增长。

同时检测一二期系统含氨量,一期为0mg/l;二期为0.1mg/l。

10月23日检测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期0.079mg/l、二期80.641mg/l。

10月28日系统氧化性物质含量逐渐降低。

同时投加氧化性杀菌剂,二期系统氧化性物质物质先降低后升高,11月16日投机还原剂,将循环水中的氧化性物质进行还原。

原因分析:循环水中氧化性物质含量偏高与系统中亚硝盐含量有关。

2.4第四次试验分析
12月2日,一二期系统中氧化性物质含量均为0mg/l,水质波动不明显,对系统投加非氧化杀菌剂再次进行试验,检测循环水氧化性物质含量情况。

一、二期循环系统各投加0.6吨。

投加非氧化杀菌剂4天后二期氧化性物质含量开始上升,一期氧化性物质含量维持稳定。

检查挂片情况,不锈钢挂片表面光滑,碳钢挂片表面锈蚀。

原因分析:循环水中氧化性物质含量偏高与系统腐蚀有关。

3.结束语
通过上述实验,邀请循环厂家现场指导,目前循环水中游离氯含量检测方法建议更换,采用DPD进行检测,碘量法会受亚硝酸根影响[1],若水中有亚硝酸根,游离氯不可能存在。

系统在存在大量菌藻,软性污垢粘泥较多,同时存在亚硝酸根的情况,需要对系统做一次剥离,使系统恢复相对洁净的状态,使菌藻迅速恢复到可控状态,建议通过预膜处理,使系统腐蚀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陈元松,刘晓飞,侯明韬,马丹,韩雪红,张瑞艳.DPD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游离氯的方法优化[J].中国标准化,2018(S1):207-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