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1. 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在我们聊职业卫生之前,先要搞清楚个大概念。
职业卫生,听上去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就是为了保护我们在工作时的健康安全。
想象一下,咱们每天忙忙碌碌,像陀螺一样转来转去,结果却因为工作环境差,身体出了问题,这可真是得不偿失嘛!所以,培训内容的首要任务就是让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明白这些基本概念,能把“职业卫生”这三个字说得像家常便饭一样顺口。
在这个培训中,学员们会了解到什么是有害因素,像化学品、噪音、甚至是过重的体力劳动。
这些东西,听上去就让人打个寒颤。
学员们会被告知,怎样识别这些有害因素,不能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得学会主动出击,才能保护自己和同事的健康。
更重要的是,学员们还会了解到法律法规,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安全和权益。
2. 危害评估与控制2.1 危害识别说到危害评估,这可是个技术活。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在培训中,必须学会怎么识别各种潜在的危害。
比如说,某个车间的机器声音大得像打雷,这绝对不是什么小事,长此以往,耳朵可就要吃苦头了。
培训里,老师会教大家用各种工具,像声级计、空气采样器等等,去检测工作环境。
简单来说,就是拿起工具,像个小侦探一样,找出工作环境中的“坏家伙”。
2.2 风险控制当然,发现了危害还不够,接下来得想办法控制这些风险。
培训里会提到许多实用的控制措施,比如改善通风、配置个人防护装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等。
想象一下,大家戴上帅气的防护面具,像超级英雄一样在车间里工作,听起来是不是很酷?这就是把工作环境搞得安全、舒适的具体体现。
3. 职业病的防治3.1 常见职业病培训的重头戏之一就是职业病的防治,真是一门必修课。
像那些常见的职业病,比如尘肺病、噪音性耳聋等,听起来就让人心里发毛。
讲师会给学员们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大家意识到这些病痛是多么常见。
这些病不是开玩笑的,尤其是在一些高风险行业,随时可能发生。
3.2 预防措施那预防措施呢?培训会告诉大家,从源头控制到个人防护,样样都不能马虎。
职业卫生管理培训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提高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对象1. 企业法定代表人、分管职业卫生工作的负责人;2.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3. 生产、操作、维修、检验等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4. 新入职员工;5. 参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其他相关人员。
三、培训内容1.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政策;2. 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3. 职业卫生监测与检验;4. 职业病预防、控制与应急救援;5.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6. 职业卫生宣传教育;7.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四、培训方式1. 集中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2. 现场培训:在企业内部开展实地教学,对职业病危害场所进行现场指导;3. 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培训,方便员工随时学习;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职业病危害案例,提高员工职业卫生意识;5. 实操演练: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操作技能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培训时间1. 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入职后1个月内完成;2. 定期培训:每年至少组织1次,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培训;3. 特殊情况培训:根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需要,及时组织专项培训。
六、培训考核1. 考核方式:书面考试、实际操作考核、案例分析等;2. 考核内容:培训内容掌握程度、职业卫生操作技能、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能力等;3. 考核结果: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不合格者重新参加培训。
七、培训费用1. 企业应将职业卫生培训费用纳入年度预算,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2. 培训费用包括:师资费、教材费、场地费、设备费等。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 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3. 企业应定期对职业卫生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培训效果;4. 企业应鼓励员工积极参加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企业职业卫生培训内容

企业职业卫生培训内容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在企业职业卫生培训中,首先需要传授的是职业卫生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职业病的防治措施等内容。
学员需要了解不同工作环境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这些危害。
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还需要涉及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学员需要了解国家对于职业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管理条例》等,以及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只有了解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才能更好地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三、职业卫生风险评估。
在企业职业卫生培训中,还需要对职业卫生风险评估进行深入的讲解。
学员需要了解如何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风险进行评估,以及如何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了风险评估,才能有效地保护员工的健康。
四、职业卫生监测技术。
职业卫生监测技术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在培训中,需要向学员介绍不同的职业卫生监测技术,包括空气污染物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体检等内容。
学员需要了解如何使用各种监测设备,以及如何分析监测结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还需要涉及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学员需要了解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要素和要求,以及如何在企业中建立和运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只有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企业才能更好地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
六、应急预案和危险化学品管理。
在企业职业卫生培训中,还需要对应急预案和危险化学品管理进行详细的讲解。
学员需要了解如何制定职业卫生应急预案,以及如何正确地管理和使用危险化学品。
这些内容对于预防和应对职业卫生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七、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
最后,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还需要包括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
学员需要了解如何进行职业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及如何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
只有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和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训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训职业卫生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是职业卫生工作的核心力量。
他们承担着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组织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督落实职业卫生措施等重要职责。
为了提高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国家关于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掌握相关政策和标准,以便在实践中能够正确地引导和指导职业卫生工作。
培训应注重职业病防治知识的传授。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各类职业病的病因、病程、诊断和防治方法,掌握职业病的监测和评价技术,以便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培训还应强调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学习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职业卫生管理的各项工作内容和流程,以便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推动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
培训还应注重职业卫生技术的提升。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职业卫生技术的最新进展,学习先进的职业卫生技术和方法,掌握职业卫生技术的应用和操作技能,以便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职业卫生技术,有效地解决职业卫生问题。
培训还应注重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的学习。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的应用,掌握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操作技能,以便能够科学地评估职业卫生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培训中还应强调职业卫生意识和责任的培养。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需要培养正确的职业卫生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卫生价值观,增强职业卫生责任感,提高职业卫生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应包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职业病防治知识的传授、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职业卫生技术的提升、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的学习、职业卫生意识和责任的培养等。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包括哪些内容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包括哪些内
容
用人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的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培训人员包括: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劳动者。
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
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识;
3.职业卫生管理相关知识;
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内容。
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主要包括: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
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的劳动者,要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因变更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或者岗位调整导致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的,用人单位应当重新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方式包括参加职业卫生监督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举办的职业卫生培训班,也可委托职业卫生监督部门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或邀请专业人员或示范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授课等。
通常负责人侧重于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而劳动者重点在于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识培训。
作为培训内容的法律法规包括《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的法规;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识包括识别本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握其危害作用及防护措施,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6
第一章
职业卫生方面的基础常识篇
一、什么叫职业病及有哪些特征?
(一)职业病 是工作环境中职业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的疾病。我国对 法定职业病的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和劳动 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 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7
(二)职业病的特征 一般认为,职业病有以下条件和特征: 1、有明确的病因,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病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病 因和临床表现均有特异性。 2、职业危害因素的数量,决定了职业病的有无、轻重、缓急,即有 剂量—反应的关系。 3、有特定的发病范围,同样工作的其他人,按照上述规律而发生不 同的反应。 4、控制病因和发病条件,即去除职业因素,可有效的降低其发病率, 甚至使其绝迹或明显的改变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特征。如能早期发现, 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较好,康复也容易。 应与工作有关疾病相区别。工作有关疾病又称职业多发病,其病 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如生产环境中的毒物或物理因素对心 血管病也可有一定影响。如:一氧化碳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毒物
1. 2. 3. 4. 5.
16
四、确诊职业病后应怎么办?
目前,发现的职业病多为慢性职业病,例如接触矽尘发生的矽 肺病,接触白电油引起的慢性正己烷中毒等。一旦得了职业病 该怎么办呢? (一)调离尘毒作业。目的是使患者不再继续接触有毒有害物 质,以免病情恶化。 (二)办理有关劳保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职业病患者可享 受有关劳保待遇。企、事业单位(老板)不准将患职业病者辞 退。 (三)要积极进行治疗。
22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 1、劳动组织和劳动过程不合理。 2、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 如脑力劳动过度紧张,可引起失眠、神经衰弱等。 3、劳动时个别器官、系统过度紧张。 如长期注视微细部分和凝视近距离微小物体的视力紧张作业, 易出现眼内疼痛感、头痛、视力障碍等。运动系统长期处于过 度紧张状态,可引起肩周炎、滑膜炎、神经痛、肌肉痉挛等。 4、长时间不良体位。 如某些作业迫使人体长时间处于固定不变姿势(强迫体位), 可导致扁平足、下肢静脉曲张、脊柱变形等。 5、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它生 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8、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大纲

职业卫生管理职责和工
4 作要求
3.4.职业健康人员监护工作要求;
5.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和管理要求;
6.劳动防护设备设施使用和管理要求。
5 公共卫生管理要求
1.员工健康、传染病预防等公共卫生防控 2 工作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
管控的方法和技术;
6 风险、事故和应急管理 2.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应急管理要求; 4
3.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自我防护与实施
救援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7 实操训练
1.现场急救等实操模拟训练。
4
8 考试
2
合计:48 学时
42 4
2
—5—
—2—
——掌握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和职业病 危害项目申报工作要求;
——了解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熟悉工作场所防护 与管理要求,掌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管理要求;
——掌握接害岗位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与职业病管理要求, 以及常见职业伤害的现场紧急救护技术和方法;
——掌握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 立和管理要求;
——掌握劳动防护设备设施的配备、维护等管理要求和使用 方法。
4.5 公共卫生管理要求 ——熟悉员工健康评估、健康体检、心理健康等知识和要求; ——熟悉免疫接种、传染病预防、食堂水源消毒等医疗卫生 防疫工作内容; ——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公共卫生防控 工作要求。 4.6 风险、事故和应急管理 ——了解职业病危害防控技术的最新进展,掌握职业病危害 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的方法和技术; ——掌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演练、救援物资储备,以 及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应急处理等管理要求; ——掌握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自我防护与实施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本文将对职业卫生培训内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职业健康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二、职业卫生基础知识1.职业病概念: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具有病因明确、发病机制明确、诊断标准明确等特点。
2.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劳动生理因素和劳动心理因素等。
了解这些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危害和防控措施,有助于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危害程度,为企业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4.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掌握职业病诊断标准、诊断程序和鉴定方法,提高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能力。
5.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了解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体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增强法律意识。
三、职业卫生管理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等。
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职责:明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确保职业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3.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措施等。
4.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保管和使用,确保职业卫生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四、职业健康监护1.职业健康检查:了解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周期、内容和标准,确保劳动者及时接受职业健康检查。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建立和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为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提供依据。
3.职业禁忌症与职业限制作业:掌握职业禁忌症和职业限制作业的定义、范围和判定标准,合理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培训大纲
本大纲规定了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要求和具体内容。
一、培训对象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二、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有关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掌握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要求,熟悉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专业知识,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能力,达到要求。
三、培训内容
(一)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1.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2.职业卫生工作方针和工作原则;
3.职业卫生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二)职业卫生法规体系
1.职业卫生法规框架;
2.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3.职业卫生标准;
4.职业卫生法制化管理。
(三)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责任
1.基本要求;
2.对存在职业危害企业的要求;
3.对供应商的要求;
4.劳动者职业卫生权利与义务。
(四)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申报
1.申报的目的;
2.申报的方法;
3.申报的内容;
4.申报的要求。
(五)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1.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原则;
2.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条件;
3.申办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应提交的材料。
(六)职业病危害识别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作用;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3.职业病相关知识。
(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
1.工作场所粉尘浓度的检测方法;
2.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性有毒物质检测方法;(八)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控
1.生产性粉尘
1.1生产性粉尘来源;
1.2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1.3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1.4生产性粉尘进入机体的途径。
2.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2.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2局部作用;
2.3中毒;
2.4致癌;
2.5粉尘沉着症等。
3.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
3.1尘肺病定义;
3.2尘肺病种类;
3.3尘肺病临床表现;
3.4尘肺的病理变化;
3.5尘肺病的X线表现;
3.6尘肺病的诊断;
3.7尘肺病治疗;
3.8尘肺病患者伤残鉴定与安置。
4.粉尘危害的主要防控措施
4.1防护原则;
4.2法律措施;
4.3综合防尘的“八字方针”;
4.4主要技术措施;
4.5个体防护措施;
4.6卫生保健措施及健康监护。
(九)化学毒物职业危害与防控1.毒物概述
1.1毒物概念;
1.2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和接触机会;
1.3生产性毒物在生产环境中的存在形态;
1.4生产性毒物的分类;
1.5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1.6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2.毒物的危害
2.1毒性指标;
2.2毒性程度评价;
2.3毒物的危害性分级。
3.常见化学毒物
3.1金属与类金属;
3.2刺激性气体;
3.3窒息性气体;
3.4有机溶剂;
3.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学物;
3.6高分子化合物;
3.7农药。
4.化学毒物的防控措施
4.1工程技术措施;
4.2个人防护措施;
(十)噪声职业危害与防控
1.生产性噪声;
2.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3.影响噪声对机体危害的因素;
4.噪声危害的防控措施。
(十一)振动职业危害与防控
1.振动的分类;
2.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3.振动危害的防控措施;
4.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
(十二)高温职业危害与防控
1.高温环境作业的主要类型;
2.高温环境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3.高温作业引起的疾病;
4.中暑的现场处理;
5.高温危害的防控措施。
(十三)非电离辐射职业危害与防控
1.射频辐射危害与防控;
2.红外辐射危害与防控;
3.紫外辐射危害与防控;
4.激光危害与防控。
(十四)电离辐射职业危害与防控
1.电离辐射的定义
2.电离辐射的分类;
3.电离辐射的危害;
4.电离辐射的防控。
(十五)重点行业职业危害与防控
1.石油炼制过程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控;
2.重金属冶炼和加工过程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控;
3.机械制造行业职业危害与防控;
4.矿山开采过程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控;
5.胶黏剂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控;
6.家具制造行业的职业危害与防控。
(十六)职业中毒急救
1.职业中毒的特点与原因;
2.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调查;
3.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急救。
(十七)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
1.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2.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3.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及编制方法。
(十八)个人防护用品
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简介;
2.呼吸道防毒用品的类别和选用;
3.防尘用品的类别和选用;
4.防噪声用品的种类和选用;
5.防护眼镜的种类和选用;
6.皮肤防毒用品的类别和选用;
7.其他防护用品的选用。
(十九)职业危害案例分析
附表: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课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