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需检测的项目及检测标准
油漆检测标准

性能检测标准1 附着力"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 1720-1979 〔1989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 5210-2006 〕〔ISO 4624:2002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286-1998 〕"用胶带试验测定附着力"〔ASTM D3359-2008 〕2 外观和透明度"清漆、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法"〔GB/T 1721-2008 〕3 颜色"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 〔GB/T 1722-1992 〕"透明液体加氏颜色等级评定颜色第1 局部:目视法"〔GB/T 9281.1-2008 〕/ (ISO 4630-1:2004)"透明液体以铂- 钴等级评定颜色第1 局部:目视法"〔GB/T 9282.1-2008 〕/ (ISO 6271-1:2004)"透明液体的颜色〔铂钴法〕"〔ASTM D1209-2005 〕4 粘度"涂料粘度测定法"〔GB/T 1723-1993 〕"胶粘剂粘度的测定"〔GB/T 2794-1995 〕" 涂料黏度的测定斯托默黏度计法"〔GB/T 9269-2009 〕5 流出时间"色漆和清漆用流出杯测定流出时间"〔GB/T 6753.4-1998 〕6 细度"涂料细度测定法"〔GB/T 1724-1979 〔1989 〕〕"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 〔GB/T 6753.1-2007 〕〔ISO 1524:2000 〕7 不挥发物含量"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 1725-2007 〕/ 〔ISO 3251:2008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2793-1995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5 〕8 遮盖力"涂料遮盖力测定法"〔GB/T 1726-1979 〔1989 〕〕9 枯燥时间"漆膜、腻子膜枯燥时间测定法"〔GB/T 1728-1979 〔1989 〕〕"涂料外表枯燥试验小玻璃球法"〔GB/T 6753.2-1986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6 〕10 摆杆硬度"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 〔GB/T 1730-2007 〕"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ISO 1522:2006 〕11 柔韧性"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31-1993 〕12 耐冲击性"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GB/T 1732-1993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 耐冲击性试验) 第1 局部:落锤试验( 大面积冲头) "〔GB/T 20624.1-2006 〕/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耐冲击性〕试验第1 局部:落锤试验〔大面积冲头〕"〔ISO 6272-1:2002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 耐冲击性试验) 第2 局部:落锤试验( 小面积冲头) "〔GB/T 20624.2-2006 〕/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耐冲击性〕试验第2 局部:落锤试验〔小面积冲头〕"〔ISO 6272-2:2002 〕"有机涂层抗快速变形〔冲击〕的试验"〔ASTMD2794-1993(2004) 〕13 耐水性"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 1733-1993 〕"色漆和清漆耐水性的测定浸水法"〔GB/T 5209-1985 〕14 耐热性"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GB/T 1735-2009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6 〕15耐湿热性"漆膜耐湿热性测定法"〔GB/T 1740-2007 〕16 灰分"色漆和清漆颜料含量的测定第2 局部:灰化法"〔GB/T 1747.2-2008 〕(ISO 14680-2:2000)17 腻子膜柔韧性"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48-1979 〔1989 〕〕18 稠度"厚漆、腻子稠度测定法"〔GB/T 1749-1979 〔1989 〕〕19 回粘性"漆膜回粘性测定法"〔GB/T 1762-1980 〔1989 〕〕20 耐磨性"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GB/T 1768-2006 〕〔ISO 7784-2:1997 〕"涂料耐磨性测定落砂法"〔GB/T 23988-2009 〕"落砂法测定有机涂层耐磨性"〔ASTM D 968-2005 〕21 打磨性"涂膜、腻子膜打磨性测定法"〔GB/T 1770-2008 〕22 耐盐雾性"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 1771-2007 〕〔ASTM B117-2007 〕23人工老化"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 1865-2009 〕"色漆和清漆涂层的人工气候老化曝露曝露于荧光紫外线和水"〔GB/T 23987-2009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GB/T 14522-2008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三局部:荧光紫外灯"〔GB/T 16422.3-1997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荧光紫外灯〕试验方法"〔GB/T 16585-1996 〕"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GB/T 18244-2000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方法——第三部:荧光UV 灯"〔ISO 4892-3:2006 〕"色漆和清漆涂层的人工老化——暴露于荧光紫外线和水"〔ISO 11507:2007 〕"非金属材料暴露用紫外荧光设备的操作"〔ASTM G154-2006 〕"汽车外饰材料加速暴露用紫外荧光凝露设备"〔SAE J2020-2003 〕24 邵氏硬度"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 邵氏硬度) "〔GB/T 2411-2008 〕25 耐干热性"家具外表漆膜耐干热性测定法"〔GB/T 4893.3-2005 〕26 闪点"闪点的测定快速平衡闭杯法" 〔GB/T 5208-2008 〕(ISO 3679:2004)27 耐砂浆性"铝合金建筑型材第5 局部氟碳漆喷涂型材"〔GB 5237.5-2008 中5.4.10 〕28 铅笔硬度"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T 6739-2006 〕〔ISO 15184:1998 〕"用铅笔试验测定漆膜硬度"〔ASTM D3363-2005 〕29 弯曲试验"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轴〕" 〔GB/T 6742-2007 〕〔ISO 1519:2002 〕" 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 锥形轴) "〔GB/T 11185-2009 〕30酸值"塑料用聚酯树脂、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局部酸值和总酸值的测定"〔GB/T 6743-2008 〕〔ISO 2114:2000 〕31 漆基皂化值"色漆和清漆用漆基皂化值的测定滴定法" 〔GB/T 6744-2008 〕〔ISO 3681:1996 〕32 密度"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GB/T 6750-2007 〕〔ISO 2811-1:1997 〕密度"液态胶粘剂密度的测定方法重量杯法"〔GB/T 13354-1992 〕密度"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2 局部:密度的测定"〔GB/T 13477.2-2002 〕33 贮存稳定性"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GB/T 6753.3-1986 〕34 涂刷性"涂料产品的大面积刷涂试验"〔GB/T 6753.6-1986 〕35 全锌含量"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A 〕36 金属锌含量"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B 〕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HG/T 3668-2000 "富锌底漆"中5.13 、"锌粉颜料和富锌涂料干漆膜中金属锌的含量的测定"〔ASTM D6580-2000 〕37 流挂性"色漆流挂性的测定"〔GB/T 9264-1988 〕38 耐洗刷性" 建筑涂料涂层耐洗刷性的测定"〔GB/T 9266-2009 〕39 最低成膜温度"涂料用乳液和涂料、塑料用聚合物分散体白点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的测定"〔GB/T 9267-2008 〕/ "塑料聚合物分散体白点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的测定" (ISO 2115 ∶1996)40 乳胶漆耐冻融性"乳胶漆耐冻融性的测定"〔GB/T 9268-2008 〕41 体积固体含量" 色漆和清漆通过测量干涂层密度来测定涂料的不挥发物体积百分率"〔GB/T 9272-2007 〕〔ISO 3233:1998 〕42 漆膜无印痕试验"漆膜无印痕试验"〔GB/T 9273-1988 〕43 耐冷液性"家具外表耐冷液测定法"〔GB/T 4893.1-2005 〕44 耐液体介质性"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GB/T 9274-1988 〕45 耐碱性" 建筑涂料涂层耐碱性的测定"〔GB/T 9265-2009 〕"海港工程混凝土构造防腐蚀技术规"〔JTJ 275-2000 中附录C.1 〕46 耐油性"漆膜耐油性测定法"〔HG/T 3343-1985 〕47 绝缘漆耐油性"绝缘漆漆膜耐油性测定法"〔HG/T 3857-2006 〕48 巴克霍尔兹压痕试验"色漆和清漆巴克霍尔兹压痕试验"〔GB/T 9275-2008 〕/ 〔ISO 2815:2003 〕49 耐划痕性"色漆和清漆划痕试验" 〔GB/T 9279-2007 〕/ 〔ISO 1518:1992 〕50 耐码垛性"色漆和清漆耐码垛性试验" 〔GB/T 9280-2008 〕/ 〔ISO 4622:1992 〕51 漆基软化点"色漆和清漆用漆基软化点的测定环球法"〔GB/T 9284-1988 〕52 杯突试验"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 〔GB/T 9753-2007 〕/ 〔ISO 1520:2006 〕53 光泽"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 °、60 °85 °镜面光泽的测定" 〔GB/T 9754-2007 〕/ 〔ISO 2813:1994 〕54 铅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1 局部:铅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 9758.1-1988 〕"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C 〕55 镉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4 局部:镉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和极谱法"〔GB/T 9758.4-1988 〕"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E 〕56 六价铬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五局部:液体色漆的颜料局部或粉末状色漆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GB/T 9758.5-1988 〕"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五局部:液体色漆的颜料局部或粉末状色漆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ISO 3856.5:1984 〕57 铬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6 局部:色漆的液体局部中铬总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GB/T 9758.6-1988 〕58 汞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7 局部:色漆的颜料局部和水可稀释漆的液体局部的汞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GB/T 9758.7-1988 〕59 铁含量"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D 〕60 耐沾污性"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GB/T 9780-2005 〕61 酸性盐雾试验"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 10125-1997 〕"人造环境中的腐蚀试验盐雾试验"〔ISO 9227:2006 〕62 船舶漆耐盐水性"船舶漆耐盐水性的测定盐水和热盐水浸泡法"〔GB/T 10834-2008 〕63 漆膜颜色"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一局部:原理"〔GB/T 11186.1-19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局部:颜色测量"〔GB/T 11186.2-19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三局部:色差计算"〔GB/T 11186.3-1989 〕"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GB/T 9761-2008 〕/ "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 (ISO 3668:1998)64 总铅含量"色漆和清漆总铅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13452.1-1992 〕65 漆膜厚度"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 13452.2-2008 〕/ (ISO 2808:2007)66 丝状腐蚀试验"色漆和清漆钢铁外表上涂膜的耐丝状腐蚀试验"〔GB/T 13452.4-2008 〕"色漆和清漆耐丝状腐蚀的测定第1 局部: 钢构造" (ISO 4623-1:2000)67 粉末涂料烘烤时质量损失"粉末涂料第7 局部:烘烤时质量损失的测定法"〔GB/T 21782.7-2008 〕/ 〔ISO 8130-7:1992 〕68 拉伸性能"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28-1998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9 〕69 粘结强度"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7 、8 〕"海港工程混凝土构造防腐蚀技术规"〔JTJ 275-2000 中附录C.3 〕70 撕裂强度"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0 〕71 定伸时老化"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1 〕72 加热伸缩率"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2 〕73 低温柔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3 〕74 低温弯折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4 〕75 不透水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5 〕76 电阻率"石油罐导静电涂料电阻率测定法"〔GB/T 16906-1997 〕77 胶化时间"热固性粉末涂料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GB/T 16995-1997 〕78 二异氰酸酯单体含量" 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异氰酸酯树脂中二异氰酸酯单体的测定"〔GB/T 18446-2009 〕79 玻璃化温度"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2 局部: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GB/T 19466.2-2004 〕/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 2 局部: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ISO 11357-2:1999 〕"色漆和清漆用漆基—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ISO 16805:2003 〕80 异氰酸酯基含量"聚氨酯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含量的测定"〔HG/T 2409-1992 〕81 脱漆剂脱漆效率"脱漆剂脱漆效率测定法"〔HG/T 2881-1997 〕82 催干剂催干性能"催干剂催干性能测定法" 〔HG/T 2882-1997 〕83 击穿强度"绝缘漆漆膜击穿强度测定法"〔HG/T 3330-1980 〔1985 〕〕84 体积电阻、外表电阻"绝缘漆漆膜体积电阻系数和外表电阻系数测定法"〔HG/T 3331-1978 〕85 电泳漆电导率"电泳漆电导率测定法"〔HG/T 3335-1977 〔1985 〕〕86 电泳漆泳透力"电泳漆泳透力测定法"〔HG/T 3336-1977 〔1985 〕〕"电泳漆泳透力测定法〔钢管法〕"〔HG/T 3339-1979 〔1985 〕〕87 吸水率"漆膜吸水率测定法"〔HG/T 3344-1985 〕88 绝缘漆吸水率"绝缘漆漆膜吸水率测定法"〔HG/T 3856-2006 〕89 水分"稀释剂、防潮剂水分测定法"〔HG/T 3858-2006 〕90 白化性"稀释剂、防潮剂白化性测定法"〔HG/T 3859-2006 〕91 挥发性"稀释剂、防潮剂挥发性测定法"〔HG/T 3860-2006 〕92 胶凝数"稀释剂、防潮剂胶凝数测定法"〔HG/T 3861-2006 〕93 涂层耐冻融循环性"建筑涂料涂层耐冻融循环性测定法"〔JG/T 25-1999 〕94 抗氯离子渗透性"海港工程混凝土构造防腐蚀技术规"〔JTJ 275-2000 中附录C.2 〕95 粒度分布"粉末涂料第13 局部:激光衍射法分析粒径分布"〔ISO 8130-13:2001 〕〔GB/T 21782.13-2009 〕96 流动性"粉末涂料第5 局部: 粉末/ 空气混合物流动特性的测定" (ISO 8130-5:1992)97 异氰酸酯单体含量"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异氰酸酯树脂中单体二异氰酸酯的测定"〔ISO 10283:2007 〕98 VOC 含量"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那么"〔GB/T 9722-2006 〕"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含量的测定差值法"〔GB/T 23985-2009 〕(ISO 11890-1:2007)"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3986-2009 〕(ISO 11890-2:2006)"色漆和清漆低VOC 乳胶漆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罐VOC) 含量的测定"〔GB/T 23984-2009 〕〔ISO 17895:2005 〕99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凝胶渗透色谱(GPC) —第1 局部:四氢呋喃(THF) 作为洗脱剂"〔ISO 13885-1:2008 〕100 MEQ 值"色漆、清漆和清基水性涂料和漆基MEQ( 毫克当量) 值的测定"〔ISO 15880:2000 〕101 含水量"气相色谱法测水稀释性涂料含水量"〔ASTM D3792-2005 〕102 耐溶剂擦拭性"用溶剂擦拭法测定硅酸乙酯〔无机〕富锌底漆的耐MEK 擦拭性"〔ASTM D4752-2003 〕"采用溶剂擦拭法测定有机涂料耐溶剂擦拭性"〔ASTM D5402-2006 〕"涂料耐溶剂擦拭性测定法"〔GB/T 23989-2009 〕103 残留单体含量"毛细柱气相色谱法测定〔苯丙〕乳液中残留单体的含量"〔ASTM D4827-2003 〕104 T 弯"预涂漆试板涂层弯曲试验方法"〔ASTM D4145-83 〔2002 〕〕"卷材涂料试验方法第7 局部:弯曲时涂层抗开裂试验〔T 弯试验〕"〔DIN EN 13523-7-2001 〕105 抗石击性"试验方法标准涂层抗石击性"〔ASTM D 3170-03 〕" Erichsen 抗石击性测试仪规"〔VDA 621427 〕"外表涂层耐石击性试验"〔SAE J400-2002 〕106 涂料鉴定"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那么"〔GB/T 6040-2002 〕107 金属元素含量"化学试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那么"〔GB/T 9723-2007 〕108 化学元素含量"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通那么"〔GB/T 15337-2008 〕109 比照率"白色和浅色漆比照率的测定"〔GB/T 23981-2009 〕110 抗粘连性"木器涂料抗粘连性测定法"〔GB/T 23982-2009 〕111 耐黄变性"木器涂料耐黄变性测定法"〔GB/T 23983-2009 〕112 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含量"涂料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3990-2009 〕113 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涂料中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的测定"〔GB/T 23991-2009 〕114 氯代烃含量"涂料中氯代烃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3992-2009 〕115 甲醛含量"水性涂料中甲醛含量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23993-2009 〕116 施工性( 重涂适应性) GB/T 6748-2008 中5.14 ;GB/T 9755-2001 中5.4 ;HG/T 2592-94 中6.3 ;JG/T 3049-1998 中5.5 HG/T 3346-1999 中4.9117 初期枯燥抗裂性GB/T 9779-2005 中5.6 ;JG/T 24-2000 中6.8118 容器中状态GB 9755-2001 中5.3 ;HG/T 2594-94 中6.1 ;JG/T 3049-1998 中5.4 119 鲜映性GB/T 13492-92 中5.15 120 渗色性( 耐硝基漆性)GB/T 13493-92 中4.18 ;HG/T 2009-91 中4.9 ;HG/T 2576-94 中附录C ;HG/T 2594-94 中6.8 ;HG 2239-91 中4.11 ;HG/T 3354-1987 中3.9121 筛余物HG/T 2006-2006 中5.5122 溶剂可溶物中硝基HG/T 2277-92 中4.14 ;HG/T 2592-94 中6.12123 溶剂可溶物组成HG/T 2594-94 中附录C124 适用期HG/T 2661-95 中4.16 ;HG/T 2884-1997 中4.9 ;HG/T 3668-2000 中5.9 125 白度JC/T 423-91 中5.8126 耐干擦性JC/T 423-91 中5.12127 溶解性HG/T 3380-1987 中3.3128 混合性HG/T 2884-1997 中4.5129 透水性GB/T 9779-2005 中5.9130 苯酐含量HG/T 2453-93 中6.14 ;HG/T 2576-94 中附录D131 不粘胎枯燥时间GA/T 298-2001 中6.1.5132 玻璃珠撒布试验GA/T 298-2001 中6.1.13133 玻璃珠结实附着率GA/T 298-2001 中6.1.14134 环氧树脂检验HG/T 2884-1997 中4.13 ;HG/T 3668-2000 中5.14135 耐砂浆性HG/T 3792-2005 中5.19136 溶剂可溶物氟含量HG/T 3792-2005 中附录B137 树脂中PVDF 树脂含量HG/T 3793-2005 中附录A138 动态抗开裂性JG/T 157-2004 中附录B139 泳透力HG/T 3952-2007 中5.4.2.7140 L- 效果HG/T 3952-2007 中5.4.2.8141 Gel 分率HG/T 3952-2007 中5.4.3.12142 热稳定性"颜料在烘干型漆料中热稳定性的比较"〔GB/T 1711-1989 〕143 密度"颜料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GB/T 1713-2008 〕/ "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0 局部: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ISO 787-10:1993)144 水悬浮液pH 值"颜料水悬浮液pH 值的测定"〔GB/T 1717-1986 〕145 颜色"颜料颜色的比较"〔GB/T 1864-1989 〕146 水溶物"颜料水溶物测定冷萃取法"〔GB/T 5211.1-2003 〕"颜料水溶物测定热萃取法"〔GB/T 5211.2-2003 〕147 105 ℃挥发物"颜料在105 ℃挥发物的测定"〔GB/T 5211.3-1985 〕148 装填体积和表观密度"颜料装填体积和表观密度的测定"〔GB/T 5211.4-1985 〕149 颜料耐性"颜料耐性测定法"〔GB/T 5211.5-2008 〕150 水溶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颜料水溶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的测定"〔GB/T 5211.11-2008 〕(ISO 787-13:2002) 151 水萃取液电阻率"颜料水萃取液电阻率的测定"〔GB/T 5211.12-2007 〕152 水萃取液酸碱度"颜料水萃取液酸碱度的测定"〔GB/T 5211.13-1986 〕153 筛余物"颜料筛余物的测定机械冲洗法"〔GB/T 5211.14-1988 〕"颜料筛余物的测定水法手工操作"〔GB/T 5211.18-1988 〕"颜料筛余物测定法"〔HG/T 3852-2006 〕154 吸油量"颜料吸油量的测定"〔GB/T 5211.15-1988 〕155 消色力"白色颜料消色力的比较"〔GB/T 5211.16-2007 〕〔ISO 787-17:2002 〕156 白色颜料比照率"白色颜料比照率〔遮盖力〕的比较"〔GB/T 5211.17-1988 〕157 遮盖力"颜料遮盖力测定法"〔HG/T 3851-2006 〕158 相对着色力和冲淡后颜色"着色颜料的相对着色力和冲淡色的测定目视比较法"〔GB/T 5211.19-1988 〕159 易分散程度"颜料易分散程度的比较振荡法"〔GB/T 9287-1988 〕160 相对着色力、相对散射力"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和白色颜料相对散射力的测定光度计法"〔GB/T 13451.2-1992 〕161 干粉耐热性"颜料干粉耐热性测定法"〔HG/T 3853-2006 〕162 流动度"颜料流动度测定法"〔HG/T 3854-2006 〕163 二氧化钛含量GB/T 1706-2006 中7.1164 硫酸钡和总锌量GB/T 1707-1995 中5.1165 氧化锌含量GB/T 1707-1995 中5.2 、GB/T 3185-92 中5.1166 总铁含量GB/T 1863-2008 中8.1167 铬酸铅GB/T 1863-2008 中8.7168 总钙量GB/T 1863-2008 中8.8169 有机着色物存在GB/T 1863-2008 中8.9170 总铅含量GB/T 3184-2008 中6171 金属物含量GB/T 3185-92 中5.2172 氧化铅含量GB/T 3185-92 中5.3.1173 锰的氧化物含量GB/T 3185-92 中5.4.1174 氧化铜含量GB/T 3185-92 中5.5.1175 二氧化硅含量HG/T 3007-1999(2007) 中5.3 ;HG/T 3006-86(2007) 中2.2176 氧化钡含量HG/T 3007-1999(2007) 中5.1177 三氧化二硼含量HG/T 3007-1999(2007) 中5.2178 水可溶分HG/T 3007-1999(2007) 中5.4179 盐酸不溶物含量GB/T 3185-92 中5.6180 灼烧减量GB/T 3185-92 中5.7 ;HG/T 2248-91 中5.5 181 干粉白度182 油膜白度。
油漆需检测的项目及检测标准教程文件

v
GB/T1728-79涂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v
12
流挂性
GB9264-88色漆流挂性测定
v
13
遮盖力
GB/T1726-79涂料遮盖力测定法
v
14
光泽
GB/T9754-2007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光泽测定
v
15
颜色
GB/T1729-79漆膜颜色及外观测定法
v铅笔
18
耐冲击性
GB/T1732-93涂膜耐冲击测定法
v
19
柔韧性
GB/T1731-93涂膜柔韧性测定法
v
20
杯突实验
GB/T9753-2006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
v
21
附着力
GB/T1720-7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v划痕法
GB/T9286-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v百格法
GB/T5210-85涂层附着力测定法--拉开法
v
GB9761-88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
v
GB/T6749-97漆膜颜色表示方法
GB/T3181-95涂膜颜色标准
v
涂膜机械性能检测
16
厚度
GB/T1764
GB/T13452.2-9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v
17
硬度
GB/T1730-2007涂膜硬度测定法--摆杆阻尼试验
v摆杆
GB/T6739-96漆膜铅笔硬度测定法
31
耐油性
HG2-T1611-85漆膜耐油性测定法
v
32
耐化学试剂性
GB/T1763
油漆质量检验报告pdf

油漆质量检验报告pdf(二)引言概述:油漆质量检验是保证油漆产品满足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油漆质量检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检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要点。
通过对油漆质量的全面检验,可以确保油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和质量稳定性。
正文内容:1.检验目的1.1了解油漆的基本情况1.2确定油漆的质量等级1.3检测油漆的化学成分1.4考察油漆的外观和附着力1.5检查油漆的涂覆性能2.油漆质量检验方法2.1外观检验法2.2化学成分分析法2.3机械性能测试法2.4涂层性能测试法2.5老化性能测试法3.检验步骤3.1样品的准备3.2外观检验3.2.1涂布均匀度检验3.2.2光泽度检验3.2.3颜色一致性检验3.2.4表面缺陷检验3.3化学成分分析3.3.1挥发物含量检验3.3.2固体颗粒含量检验3.3.3溶剂含量检验3.3.4干膜密度检验3.4机械性能测试3.4.1硬度测试3.4.2耐磨性测试3.4.3耐冲击性测试3.4.4防火性能测试3.5涂层性能测试3.5.1附着力测试3.5.2弯曲性能测试3.5.3热稳定性测试3.5.4防腐性能测试3.6老化性能测试3.6.1耐候性测试3.6.2耐化学品性能测试3.6.3耐紫外线性能测试3.6.4耐腐蚀性能测试4.检验要点4.1样品采集和保存4.2实验环境的控制4.3检验仪器的选择和校准4.4检验过程的标准化4.5结果分析和评价5.结论与总结通过对油漆质量的全面检验,可以评估油漆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本文从检验目的、方法、步骤、要点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油漆质量检验的相关知识。
油漆质量的合格与否关乎使用者的安全和环保,因此进行油漆质量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确保油漆质量稳定,才能保证油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起到应有的保护和装饰作用。
油漆检测之氟碳漆检测主要项目及标准

油漆检测之氟碳漆检测
氟碳漆主要检测产品有:PTFE涂料(聚四氟乙烯涂料、不粘涂层)、PVDF 涂料(聚偏氟乙烯涂料)、PEVE涂料等。
一、检测项目:
1、物理性能:外观、透明度、颜色、附着力、粘度、细度、灰分、PH值、闪点、密度、体积固体含量、粘结强度等;
2、施工性能:遮盖力、使用量、消耗量、干燥时间(表干、实干)、漆膜打磨性、流平性、流挂性、漆膜厚度(湿膜厚度、干膜厚度)等;
3、化学性能:耐水性、耐久性、耐酸碱性、耐腐蚀性、耐候性、耐热性、低温试验、耐化学药品性;
4、有害物质:VOC、苯含量、甲苯、乙苯、二甲苯总量、游离甲醛含量、TDI 和HDI含量总和、乙二醇醚、重金属含量(铅、汞、铬、镉等);
5、电学性能:导电性、击穿电压或击穿强度、绝缘电阻、介质常数、介质损失。
二、检测标准:
HG/T 3792-2005 交联型氟树脂涂料
HG/T 3793-2005 热熔型氟树脂(PVDF)涂料
HG/T 4104-2009 建筑用水性氟涂料
三、小结
氟碳涂料是指以氟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又称氟碳漆、氟涂料、氟树脂涂料等。
在各种涂料之中,氟树脂涂料由于引入的氟元素电负性大,碳氟键能强,具有特别优越的耐候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等性能,而且具有独特的不粘性和低磨擦性。
上述介绍主要是借鉴了科标无机检测中心的检测方法,该中心专业从事涂料、油漆和金属类的检测。
油漆类进货检验指导书

油漆类进货检验指导书一、抽样方法每批次抽取1个包装单元二、检验项目与检验方法外观检查油漆产地、牌号应符合采购要求,包装完好无损,核对生产日期在保质期限之内。
打开包装目测检查,油漆内应无杂质,表面不可变质发黑,搅动时底部应无沉淀硬块。
粘度测试1.1检测工具:涂-4杯。
1.2检测方法:测试前用纱布将涂-4杯及试验器具擦拭干净,确保试验器具无污染,在粘度杯漏嘴下放置150ml 搪瓷杯,用手指堵住涂-4杯漏嘴,将油漆倒满粘度杯。
迅速移开手指,同时启动秒表,待试样流束中断时立即停止秒表。
秒表读数即为试样的流出时间(S),作好记录,对照配漆操作工艺配比粘度(S)标准,判定是否达到要求。
附着力测试:1.1检测工具:百格刀(软毛刷、放大镜、3M胶粘带)。
1.2检测方法:用划格器规则地在样品表面划井字型格,用宽19毫米,约10厘米长的3M胶带贴在样品表面约15秒钟,然后用力拉开,如涂层或印刷脱落,则判为不合格,反之为合格。
1.3检测级别判定:分级说明发生脱落的十字交叉切割区的表面外观0 切割边缘完全平滑无一格脱落—1 在切口交叉处有少许涂层脱落,但交叉切割面积受影响不能明显大于5%2 在切口交叉处和/或沿切口边缘有涂层脱落,受影响的交叉切割面积明显大于5%,但不能明显大于15%3涂层沿切割边缘部分或全部以大碎片脱落,和/或在格子不同部位上部分或全部剥落,受影响的交叉切割面积明显大于15%,但不能明显大于35%4涂层沿切割边缘大碎片剥落,和/或一些方格部分或全部出现脱落,受影响的交叉切割面积明显大于35%,但不能明显大于65%5 剥落的程度超过4级1.4判定标准:0级1级2级3级4级5级合格不合格硬度检验用削尖的1H铅笔,与涂膜面呈45度角,沿直尺向前推划10cm。
判定标准为:没有丝毫底材显露时为合格。
色差检测照明及检测条件的选择:正常照明的室内环境。
为减少环境影响,采取固定位置检测色板、试板和产品的方式进行检测。
油漆成分检测标准

油漆成分检测标准一、成分含量检测1.目的:确保油漆产品符合规定的配方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
2.检测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油漆中的各个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检测仪器: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
4.注意事项:成分含量检测需在标准环境下进行,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二、粘度检测1.目的:判断油漆的粘稠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以保证涂装效果。
2.检测方法:采用粘度计进行测量,常用的粘度计有旋转粘度计和落球粘度计等。
3.检测仪器:旋转粘度计、落球粘度计等。
4.注意事项:粘度检测需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三、固体含量检测1.目的:确定油漆中不挥发物的含量,反映油漆的成膜物质多少。
2.检测方法:将油漆涂在已知质量的滤纸上,经过干燥后称重,计算差值。
3.检测仪器:电子天平、烘箱等。
4.注意事项:固体含量检测需在标准环境下进行,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四、酸碱度检测1.目的:判断油漆的酸碱性质,以保证产品性能和涂装效果。
2.检测方法:采用酸碱指示剂或pH计进行测量。
3.检测仪器:酸碱指示剂或pH计。
4.注意事项:酸碱度检测需在标准环境下进行,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五、细度检测1.目的:判断油漆中颜料和填料的颗粒大小,以反映涂膜的平整度和光泽度。
2.检测方法:采用刮板细度计或离心细度计进行测量。
3.检测仪器:刮板细度计或离心细度计。
4.注意事项:细度检测需在标准环境下进行,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油漆检测标准

制定:品管部审核:批准:油漆测试方法:1 附着力测试:测试标准:选择10m/m区域,百格刀划1mm2方格100个,使用3M600(20mm)附着牢固并90度迅速拉起。
判定标准:不允许10%脱落,允许5%脱落。
2 耐磨测试:测试标准:1mm厚,1cm长棉布,加1000g力,行程30cm,摩擦500次。
判定标准:不允许退色,脱落,水泡。
3 铅笔硬度:测试标准:选择2H硬度铅笔,加1kgf,延45o方向,行程6-7mm。
判定标准:不允许有划伤痕迹。
4.涂装后,产品表面不允许有流挂、桔皮、起皱、针孔、气泡、咬底、漏喷等现象。
5.色泽 --- 除指定色板上下限外,不可掺杂色与脱落目测6 光泽 --- 按设计指定并不可有不均现象目测7 油渍、污渍 --- 不可有目测喷涂件的检验规范:喷涂检验标准1 目的明确公司产品的表面喷涂质量标准,以使生产和检验有章可循。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的喷涂产品检验。
3 外观标准3.1等级面划分标准:A 级面:装配后经常看到的外表面,如QH-1200B/1200A/1200C的后背,小太阳的吸风罩和包圈,QH-1200B的面板的四周侧面,常人可视顶面与不需弯腰可视底面。
B 级面:不经常看到,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看到的面。
如打开后看到的内附件、加强筋、QH-1200F的左右档板内侧面等。
C 级面:一般看不到,或只有在装配过程中才能看到的面。
如底板与底座的接触面等。
3.2 检验条件a 目测距离:A级面为300mm,B等级面为500mm;C等级面为1000 mm。
3.3 检验标准按光源标准要求区分产品的等级面,所有等级面涂膜应无基材露底、剥离等缺陷,所有表面应无划痕、起泡、起皱、针孔,积粉等不良等现象。
在眼睛距离等级面的标准处,以3m/min速度扫描检查。
备注:黑色粗线方框内的数值为判定标准,如“2”表示在规定的条件下,不允许超过2处。
5 性能标准5.1 喷涂色板制作A、在烘烤时,每一炉均需制作2件色板,以备性能测试需要。
实木家具油漆检验标准

实木家具油漆检验标准一、引言。
实木家具在现代家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油漆作为实木家具的重要表面处理工艺,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家具的外观和使用寿命。
因此,建立科学的实木家具油漆检验标准对于保障家具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外观检验。
1.色泽,实木家具油漆的色泽应均匀、明亮,无色差和色斑。
2.光泽,应具有一定的光泽,不应出现泛白、发灰等现象。
3.平整度,油漆表面应平整光滑,无凹凸不平、麻点、气泡等缺陷。
4.附着力,使用剥离试验仪进行附着力测试,油漆应牢固附着在木材表面,无脱落现象。
三、物理性能检验。
1.硬度,使用硬度计对油漆表面进行硬度测试,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耐磨性,进行耐磨试验,油漆表面应具有一定的耐磨性,不易产生磨损和划痕。
3.耐污染性,进行污染试验,油漆表面应具有一定的耐污染性,易清洁、不易沾染污渍。
四、化学性能检验。
1.耐酸碱性,进行酸碱性试验,油漆应具有一定的耐酸碱性,不易受酸碱腐蚀。
2.耐腐蚀性,进行腐蚀试验,油漆应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不易受化学物质侵蚀。
3.环保性,进行有害物质含量检测,油漆应符合环保标准,不含有害物质。
五、其他检验。
1.干燥时间,测试油漆的干燥时间,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包装检验,检验家具包装是否完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
六、结论。
建立科学的实木家具油漆检验标准,有利于规范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对于消费者而言也能提供更加安全、环保的家具产品。
同时,企业也能通过严格执行检验标准,提升产品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好评。
七、参考文献。
1.《实木家具油漆检验标准制定与质量控制》。
2.《实木家具油漆质量检验技术规范》。
3.《家具油漆检验技术要求》。
以上就是实木家具油漆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26
划痕
GB/T9279-2007 色漆和清漆----划痕试验
v
27
耐热性
GB/T1735-79 漆膜耐热性测定法
v
28
耐液体介质
GB/T9274-88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v
29
耐水性
GB/T1733-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v
GB/T5209-85 色漆和清漆耐水性的测定 浸水法
v铅笔
18
耐冲击性
GB/T1732-93 涂膜耐冲击测定法
v
19
柔韧性
GB/T1731-93 涂膜柔韧性测定法
v
20
杯突实验
GB/T9753-2006 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
v
21
附着力
GB/T1720-79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v划痕法
GB/T9286-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v百格法
GB/T5210-85 涂层附着力测定法--拉开法
v
GB/T9271-2008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v
30
吸水性
HG2-1612-85 漆膜吸水率测定法
31
耐油性
HG2-T1611-85 漆膜耐油性测定法
v
32
耐化学试剂性
GB/T1763
33
耐溶剂性
GB/T 23989-2009涂料耐溶剂擦拭性测定法
耐候性检测
35
耐人工老化性
GB/T1865-97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
v
GB/1766-95 色漆和清漆 涂层老化评级方法
序号
项目
执行标准
备注
取样
取样
GB/3186-2006 色漆和清漆 清漆原料取样
v
S= √(N/2)(S表示取样数,N为交货数量)
涂 料 原 始 状 态 检 验
1
透明度
GB/T1721-2009 透明度测定法
v
2
色泽
GB/T1722-92 清油.清漆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铁-钴;罗维朋)颜色等级评定--透明液体颜色
GB9761-88 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
v
GB/T6749-97 漆膜颜色表示方法
GB/T3181-95 涂膜颜色标准
v
涂膜机械性能检测
16
厚度
GB/T1764
GB/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v
17
硬度
GB/T1730-2007 涂膜硬度测定法--摆杆阻尼试验
v摆杆
GB/T6739-96 漆膜铅笔硬度测定法
拉开法
22
耐磨性
GB/T1768-79 涂膜耐磨性测定法
v
GB/T 23988-2009涂料耐磨性测定 落砂法
v
GB/T1770-79 底漆 腻子膜打磨性测定法
v
23
耐洗刷性
GB/T9266-88 建筑涂料-涂层耐洗刷性的测定
v
24
耐码垛性
GB/T9280-88 色漆和清漆耐码垛性试验
v
25
涂膜弯曲性
v
GB/以高剪切速率操作的椎板粘度计9000-12000/S
v
4
密度
GB/T6750-2007 色漆和清漆 密度的测定
v
5
细度
GB/T1724-79 涂料细度测定法
v
颗粒均匀显露处
GB/ 涂料研磨细度的测定
v
颗粒点密集处,在3mm内不出现超过5个颗粒
6
不挥发分(固份)
GB/T1725-2007 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份的测定
涂料 施 工 性 能 检 验
9
涂膜的制备
GB/T1727-92 涂膜的一般制备法
v
GB/T20777-2006 色漆和清漆--试样的检查和制备
v
GB/T6741-86 均匀漆膜制备法(旋转涂漆器法)
GB/T1765
10
流平性
GB/T1750-89 涂料流平性测定法
v
JB/T3998-1999 涂料流平性涂刮测定法
v
GB9282-88 透明液体以铂钴等级评定颜色
v
内径:±,高114±1mm(无色玻璃管)
3
粘度
GB/T1723-93 涂料粘度测定法(涂-1,涂-4杯)
v
GB/ 色漆和清漆 用流出杯测定流出时间(ISO杯)
v
GB10247-2008 粘度测量方法(适用牛顿流体)
v
GB/T9266-88 建筑涂料--斯托默粘度计法
v
8
结皮性
参考Jls K5400(日本标准):密闭试验:使用125ml的广口磨砂玻璃瓶或的漆罐,试样装入量玻璃瓶为95ml正负2ml,漆罐内试样应离罐顶15ml。盖紧后避光储存在23+-2的条件下,以48小时为一周期,开盖检查,观察有无结皮现象。连续检查三个周期,每个周期之间保持5min的换气时间,如果三个周期无结皮则认为无结皮现象
v
GB/T6740-86 漆料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测定
v
GB/T6751-86 色漆和清漆--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测定
v
GB/T9272-88 液态涂料内不挥发分容量的测定
v
灰分
GB/T1747-79 涂料灰分测定法
v
7
在容器中的状态及储存稳定性
GB/ 涂料储存稳定性试验方法
v
闪点
GB/T5208-85 涂料闪点测定法--快速平衡法
v
36
耐湿热性
GB/T1740-2007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v
37
耐盐雾性
GB/T1711-9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v
38
抗霉菌性
GB/T1741-2007 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
其他
GB/T9278-8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室度
v
GB/T6682-2000 试验室用水规格
GB/T9750 涂料产品的包装标志
v
11
干燥时间
GB/ 涂料表面干燥试验--小玻璃球法
v
GB/T1728-79 涂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v
12
流挂性
GB9264-88 色漆流挂性测定
v
13
遮盖力
GB/T1726-79 涂料遮盖力测定法
v
14
光泽
GB/T9754-2007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光泽测定
v
15
颜色
GB/T1729-79 漆膜颜色及外观测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