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走进孔子
合集下载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共37张PPT)

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
一、孝顺父母 (孝) 二、团结友爱兄弟姐妹(悌) 三、做事小心,严格要求自己(谨) 四、说话诚实,讲究信用(信) 五、有爱心(泛爱众) 六、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亲仁) 七、多看书学习(余力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字经》首孝悌 次见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顺父母要有一颗恭敬的心。金钱与物质换不 来亲情与孝心】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尽孝贵在真心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对 待父母。】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牢记父母的年龄是一种感恩的情怀。】
——走进《论语》 亲近孔子
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 孔子 • 释迦牟尼 • 穆罕默德 • 耶稣
• 孔子,更多的是关注现世,关注人生、 人性、人际关系,更加务实。他的思想 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讲求 人生在世有所作为。也正因为他成就了 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论语》、西方的《圣经》】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 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好令也 不服从。”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 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 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
•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 这才真叫错了。”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 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
一、孝顺父母 (孝) 二、团结友爱兄弟姐妹(悌) 三、做事小心,严格要求自己(谨) 四、说话诚实,讲究信用(信) 五、有爱心(泛爱众) 六、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亲仁) 七、多看书学习(余力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字经》首孝悌 次见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顺父母要有一颗恭敬的心。金钱与物质换不 来亲情与孝心】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尽孝贵在真心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对 待父母。】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牢记父母的年龄是一种感恩的情怀。】
——走进《论语》 亲近孔子
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 孔子 • 释迦牟尼 • 穆罕默德 • 耶稣
• 孔子,更多的是关注现世,关注人生、 人性、人际关系,更加务实。他的思想 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讲求 人生在世有所作为。也正因为他成就了 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论语》、西方的《圣经》】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 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好令也 不服从。”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 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 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
•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 这才真叫错了。”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 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共20张PPT)教育课件

人
的
一
生
说
白
了
,
也
就
是
三
万
余
天
,
贫
穷
与
富
贵
,
都
是
一
种
生
活
境
遇
。
懂
得
爱
自
己
的
人
,
对
生
活
从
来
就
没
有
过
高
的
奢
望
,
只
是
对
生
存
的
现
状
欣
然
接
受
。
漠
漠
红
尘
,
芸
芸
众
生
皆
是
客
,
时
光
深
处
,
流
年
似
水
,
转
瞬
间
,
光
阴
就
会
老
去
,
留
在
心
头
的
,
只
是
弥
留
在
时
光
深
处
的
无
边
落
寞
。
轻
拥
沧
桑
,
淡
看
流
年
,
掬
一
捧
岁
月
,
握
一
尘
纷
扰
,
我
自
孔子 墨子 孟子 韩非子 老子
当今思想观点 以德治国、尊敬师长、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平等博爱、反对战争 廉正、廉洁、自律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24张PPT)2023_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A.农耕文明出现
B.分封制的衰落
D
● C.早期国家产生
D.思想百家争鸣
●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引用 的“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一观点出自于( )
● A.老子
B.孔子
● C.墨子
D.韩非
C
● 战国时代是我国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亚圣”孟子思想的是( )
B.墨家
● C.法家 C 可以相互转化
学
政治上主张“ __无_为_而__治__”
说
其学说集中在《 _老__子_》一书中
老子像
为孔子设计名片
姓名: 孔子 时代: 春秋时期 籍贯: 鲁国 相关著作:《论语》、《春秋》 身份: 儒家学派创始人
初识孔子、了解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人,中国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 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走近孔子、了解主张 探究: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 土断垣(yuán),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 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
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
爱人(仁)
走近孔子、了解主张 探究: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 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 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百家争第鸣8课 百家争鸣
一 老子和道家
百家争鸣
二 孔子和儒家
三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 的深远影响。
春秋争霸形势图
曲阜三孔介绍PPT课件

▪ 孔子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礼、中庸思
想。 2021/3/25
2
孔子是中国的,儒学是世界的
▪ 1982年美国各界人士在旧金山举行祭孔大典 ,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先生致函说:“孔子的高 贵品行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
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的学说世代相传 ,为全世界人民提供了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14
孔庙—奎文阁
▪ 藏书楼,是收藏御
赐书籍的地方,位于
第五进院北。 “奎”
是星名,后代封建帝
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
奎星,遂在孔庙建奎
文阁。这座楼阁完全
是木质结构,构造坚
固而且合理。清康熙
年间地震,“十间房
子倒者有九,存者有
一,奎文阁巍然不
动”。 2021/3/25
15
孔庙—十三碑亭
▪ 十三碑亭:奎文阁北 ▪ “赑屭”是吉祥物,传说龙王有
▪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法国巴黎 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 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 1998年,全世界100多个宗教组织代表集会
发表“普世伦理宣言”,将中国儒家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孔子的“仁”的学说)思想写进宣
言。 2021/3/25
3
对孔子的尊崇及儒家思想的彰显
是罕见的石刻艺术瑰宝。
2021/3/25
19
大成殿前的龙柱
大成殿供奉—五圣十二先哲
▪ 大成殿内供奉着五圣十二
哲17尊像。正中奉孔子塑
像。两侧为四配和十二先
哲。四配是复圣颜子,述
圣子思(孔子的孙子,孟
子的老师),宗圣曾子,
亚圣孟子。十二先哲有11
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秀课件(24张)

(1)“仁”的主要内容:
仁者爱人
• 孔子的思想(一) ———政治思想
1.“仁” :仁者爱人
实现途径: 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仁”
(1)对统治者而言: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对所有人而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 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 序。
(一) ——— • 一、孔子的思想政治思想Fra bibliotek核 心
1.“仁”:仁者爱人
2.“礼”:克己复礼
3、提倡“为政以德”
1. 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鬼神观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 雍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 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 先进》 态度: 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 优先的位置。
3、孔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学习方法:实事求是;温故知新;持之以恒;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仁者爱人” 实现爱人的途径:
遵循“忠恕”之道 “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的思想(一) ———政治思想
2、“礼”的学说:克己复 礼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篇》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部编版精品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 课件1(共12张PPT)

五、再读课文,师生提出建议
温馨提示:1、注意停顿 2、富有感情
六、结合注释,初步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疏通文意。
作业布置
1、按照文言文疏通文意的 方法,继续翻译《<论语>十二 章》,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谢谢同学们观看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7课时 单元预习课
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论语>十二章》
教材
《<论语>十二章》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能有 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感受古代思想家和 古代典籍的魅力。
二、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节奏。
论语lún 说 yuè
(5)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 (6)不逾矩 越过 。
(7)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8)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
(9)人不堪其忧 能忍受 。 (10)曲肱而枕之 这里指胳膊 。
三、走近孔子,知晓写作背景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 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 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 首。
不愠 yùn
三省xǐng
曾子zēng 传 chuán 不逾矩yú 罔wǎng
殆 dài 一箪食dàn 曲肱 gōng 笃志dǔ 不惑huò
二、预习检测
2.解释句子中画线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按时 。
(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3)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4)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 。
三、走近孔子,知晓写作背景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 成,共20篇。《<论语>十二章》是 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的十二条语录。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温故而知新 来表达
2、论语》中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认
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
老第师二传章授是的知讲识修是身否做复人习。过可了以呢?看”出古代治 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做人和做 事都要诚实。
曾参,生于东鲁,移居武城,
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
待人谦恭,以孝著称。十六岁拜
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上承孔
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
人不知而不愠 知
温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日 寒雪日内集。日子
不亦<zd>乐</zd>乎( )
乐 好之者不如<乐zd> </zd>之者
» 可以为师矣 » » 三人行 » » 饭疏食饮水 »
古: 可以凭借
今: 能够 古:表示多 今:表示确数 古:指冷水
今: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择其善者而从之 古:好的方面,优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解释重点字词,掌握后七 则的翻译
课堂探究(一)(16分钟):
读后七则,用自己的话翻译。
方法指导:
结合注释和积累,疏通词句,口头翻 译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把有疑问的 地方做上标记。
同步检测一(15分钟)
春秋末鲁国都城人(今山 东曲阜市陋巷街),字子渊,亦 颜渊。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之一,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 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 “敏于事而慎于言”。他对孔子 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有着深刻 的理解,而且贯穿于自己的言论 和行动中,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 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 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wǎng
学而不思则罔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课-孔子和学生【第2课时】ppt优质公开课课件

2 孔子与学生
品析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1.初步了解孔子,了解孔子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的教育思想。(重、难点)
2.练习自渎,做好摘录笔记,标注和记录问题,展开 讨论 。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 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 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 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理解课文。
象的重要手段。文中此处通过大篇幅地描写人物语言, 塑造了孔子的形象。 语言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 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 界,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 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宽 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 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 还要不断学习啊!”
1.看拼音,写词语。
yán sù
yōu diǎn
严肃 优点
jǐn shèn
谨慎
shī jiào
施教
qiān xū
谦虚
jí gé
及格
2.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yì √yù)、天资.(√zī zhī) 聪明或愚笨来选择.(zhé z√é)学生。
(2)既.(√jì jí)然他们都各有长处,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 您学习呢?
(2)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缩句)
孔___子__产___生__了___影__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颜回很守信用。颜回不懂得变通。(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 话合为一句话)
品析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1.初步了解孔子,了解孔子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的教育思想。(重、难点)
2.练习自渎,做好摘录笔记,标注和记录问题,展开 讨论 。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 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 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 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理解课文。
象的重要手段。文中此处通过大篇幅地描写人物语言, 塑造了孔子的形象。 语言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 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 界,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 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宽 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 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 还要不断学习啊!”
1.看拼音,写词语。
yán sù
yōu diǎn
严肃 优点
jǐn shèn
谨慎
shī jiào
施教
qiān xū
谦虚
jí gé
及格
2.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yì √yù)、天资.(√zī zhī) 聪明或愚笨来选择.(zhé z√é)学生。
(2)既.(√jì jí)然他们都各有长处,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 您学习呢?
(2)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缩句)
孔___子__产___生__了___影__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颜回很守信用。颜回不懂得变通。(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 话合为一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 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 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 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 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 值是“仁”。
❖ 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 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 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万
百
世
代
师
馨
表
香
,
,
道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德
贯
配
古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天
今
地
2020/4/13
名著导读《论语》
21
2020/4/13
意思是
如果没有孔子,中国 汉的平历帝史时会封孔比子黑为夜“还褒成长宣。尼
2020/4/13
名著导读《论语》
7
孔府大门,明代建筑。 上悬“圣府”竖匾,为明 代严嵩书。 左右柱上悬 挂木联:“与国咸休, 安富 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 章道德圣人家。” 为清 代著名学者纪昀书,其中 “富”字上无点,“章” 字中竖通上去。 意为孔 家富贵无头,文章通天。 门前有粉白照壁、明代石 狮和上马石。
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
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相事,
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
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
479),年名著七导读十《论三语》 。
16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 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 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2020/4/13
名著导读《论语》
孔府,全称袭封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 系长孙历代衍圣公的官衙住宅。孔子后代赐爵始于公元前 195年刘邦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奉祀孔子。历经 宋、金、元、明、清延续880年。孔子去世后,"因宅立庙 ",后代子孙附庙而居,故称庙宅。孔府现占地约73300平 方米,有楼、房、厅、堂480余间。整个建筑座北朝南, 以南北为中轴线,三路布局,七进院落。中路前为官署, 后为内宅。最后是花园。东路称东学,西路称西学。
❖ 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 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 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
❖ 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 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 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 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 道”,以达到“天下为 公”、“大同世 界” 之境界。
公” 唐代开始加封为“文宣王” 元代又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 王” 名明著导代读《以论语后》 封为“大成至圣先师2”2
❖ 三、孔子的主要思想 ❖ 孔子思想的主要精华: ❖ ①“仁”的思想; ❖ ②“孝”的思想; ❖ ③“礼”的思想; ❖ ④中庸思想; ❖ ⑤天命思想; ❖ ⑥教育思想。
2020/4/13
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
75位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2020/4/13
名著导读《论语》
15
2020/4/13
一、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
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生于周灵王
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有异质,
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
2020/4/13
名著导读《论语》
山 东 曲 阜 祭 孔
9
2020/4/13
名著导读《论语》
10
2020/4/13
名著导读《论语》
11
2020/4/13
名著导读《论语》
12
2020/4/13
名著导读《论语》
13
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
日本当代学者金古冶:“日本自古以来就收到孔子 的巨大影响,获益颇深……近年来孔子思想对于日本 的现代化发生过很大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记载孔 子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广泛推崇。”
1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孔子的历史贡献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
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弟
子3000,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
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
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
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
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
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2020/4/13
名著导读《论语》
名著导读《论语》
23
❖ (一)“仁”的思想
❖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涵义 十分广泛,所谓仁者,即“爱人”,就是 爱别人,但最重要的是爱父母。因此他的 爱是一种有等级的爱。
3.结合高考题型进行实题讲析,以达到备战 高考的目的。
2020/4/13
名著导读《论语》
3
复习过程与方法
1.先整体感受经过两千多年沉淀下来的 孔子思想精华及其对世人的影响。
2.其次结合精彩语句、精彩片段详细解 析孔子的主要思想。
2020/4/13
名著导读《论语》
4
孔 庙,全称至圣庙,亦称阙里孔庙,位于山 东曲阜城中心。前479年孔子逝世,鲁哀公尊 孔子为“尼父”,“故所居堂,后世因庙, 藏孔子衣冠琴车书”,岁时奉祀。
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耀: “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到1969那段艰辛 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 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 难和挫折的。”这些价值观“为新加坡的繁荣进步做 出了贡献。”
2020/4/13
名著导读《论语》
14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 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
3.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 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2020/4/13
名著导读《论语》
2
复习重点
1.走进孔子,了解孔子,学习其“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仁爱品质,感受其“知其 不可而为之”的进取精神。
2.抓住《论语》中精彩语句、精彩片段,赏 析孔子思想精华,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 趣,提高道德修养。
高考语文之文化经典专题复习 走进孔子
2020/4/13
名著导读《论语》
1
考点目标
1.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 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2.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言的盛情, 引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体会中华文 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 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提高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