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书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wode
全国年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及标准答案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及答案————————————————————————————————作者:————————————————————————————————日期: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2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创制出了( )A.楔形文字B.图形文字C.甲骨文字D.青铜文字2.夏朝启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檄文是( )A.《书断》B.《甘誓》C.《胤征》D.《汤誓》3.西周周公在朝堂外设置一块供百姓来此上诉的石头,称为( )A.大鼓B.登闻鼓C.肺石D.红石4.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印章称( )A.印B.章C.玺D.符5.秦始皇时期的丞相府没有( )A.参谋权B.决策权C.办事权D.收文权6.我国文书工作初步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时期是( )A.西周B.东周C.秦朝D.汉朝7.梁武帝将秘书寺升格为( )A.秘书省B.集中省C.散骑省D.尚书省8.曹丕以中书省替代尚书台后,旋将尚书台转化为起执行作用的( )A.决策机构B.参谋机构C.政府机构D.顾问机构9.唐代设立的专门档案库,名称是( )A.兰台B.内阁大库C.架阁库D.甲库10.宋代皇帝在宫中决断事务后,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的文书称( )A.明发B.寄信C.内批D.批红11.宋代枢密院向下级官府行文用( )A. B.堂判C.宣敕D.咨报12.我国历史上对公文催办制度规定最为系统的封建王朝是( )A.唐B.宋C.元D.明13.元代中书省内主管秘书工作的长官是( )A.办公厅主任B.秘书监C.秘书丞D.参议中书省事14.明代皇帝与六部之间建立联系的机构是( )A.内阁B.六科C.通政司D.司礼监15.明代内阁直达皇帝的机密文书是( )A.题本B.揭帖C.奏本D.奏折16.近代最早在地方巡抚衙门设立秘书、助理秘书等官职的时间是( )A.1906年B.1907年C.1908年D.1909年17.清末,题本被废,替代其用途的公文是( )A.呈B.呈状C.奏折D.表18.南京临时政府负责印刷临时政府的各类文件、公报的总统直辖机关是( )A.法制局B.印铸局C.公报局D.秘书处的文牍科19.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时,曾将总统秘书改为( )A.御史B.太史C.内史D.外史20.不属于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秘书处更新的观念的是( )A.一切工作政治化B.一切工作科学化C.一切工作集体化D.一切工作技术化21.1923年,被正式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的是( )A.毛泽东B.张国焘C.陈独秀D.陈潭秋22.中共中央办公厅首任秘书长是( )A.李富春B.任弼时C.刘少奇D.朱德23.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规定用英文字母A表示电文机密程度,普通电报的标识是( )A.AB.AAC.AAAD.AAAA24.明清时期以个人名义上呈的文书是( )A.题本B.奏折C.奏状D.奏本25.西周朝廷秘书机构中,地位最低的秘书官是( )A.外史B.内史C.御史D.小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秘书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秘书史》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1.简述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过程。
答:我国秘书工作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有了专事记录的人员,出现了秘书活动。
那一时期也就成为我国国家秘书工作的孕育时期。
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官员。
由于有关夏朝的记载甚少,至今尚难断定其秘书工作已经形成。
但是,秘书工作已在夏朝萌发。
商朝已有了不同名目、不同职掌、不同层次的史官,商朝末年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有了甲骨文书,文书档案工作起步。
因此,我国的秘书工作从部落联盟昌盛时期孕育,经夏朝萌发,至迟在殷商已经形成。
2.简述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产生及影响。
答:商朝末年,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
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促使了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
据甲骨文和金文记载,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其结构虽然简单,却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
3.简述甲骨文书。
答: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
甲骨文书是商王室用甲骨文写下的,记录以商王室的各种活动的文书,已初步具备文书的基本要素。
4.试分析“管理”与“文字”两大条件对秘书工作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答: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
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
各文明古国的进化史都证实了这一点。
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
因此,文字和公务文书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一个社会条件。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答案(5篇材料)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答案(5篇材料)第一篇: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答案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5:BAACB6—10:BCDBB11—15:BCCDC16—20:CCCCD21—25:DDABB二、多选题26:AB27.ADE28.BDE29.AB30.ACDE三、名词解释31.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用缣帛制作文书,我们称之为缣帛文书。
32.是宋代随着档案激增和文书处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中央到地方普遍设立起专门化的档案房。
33.指凡以官署的名义向皇帝陈述、请示有关政务、军情、钱粮等公事所用的上行文。
34.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先后开辟了几十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并分别建立起了抗日民主政府,习惯称为边区政府。
35.俗称“小军机”,从内阁和各部院司员中选调兼任,由原衙门报送,经军机大臣考试,合格者被带领引见,有皇帝决定任用。
四、简答题36.命辞:卜问何事;验辞:日后是否应验37.秦朝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驿传制度:在水陆交通线上每隔五里设一邮,每隔十里设一亭,每隔三十里设一驿。
驿分骑马传送的路驿和以舟船递送的水驿。
各县衙所在地设传,并筑有馆舍,为传递公文的人员提供食宿、快马。
驿传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大大加快了公文传递速度,提高了公文效率。
38.比明代的票拟制度更为规范,制定了专门的票签样式,对各种内容的题本该如何拟写批示有一定的程式。
一般性问题可按定式拟写票签;较为复杂的问题,按规定可提出多种处理意见,拟写双签、三签或四签,并附以说帖,以供皇帝选用。
箬皇帝认为拟写的处理批示不妥,则需重新改写票签,称为改签。
39.(1)批阅重要的来文来电;(2)组织会务工作;(3)参与决策;(4)指导文件材料的秘密收藏工作;(5)管理会计工作和机关行政事务40.(1)宫廷权力之争的反映,是封建权位斗争的必然结果,是象征化的皇权与实务化的秘书机构之间的矛盾。
《秘书实务》思考题和案例分析参考答案(第六章)(编辑定稿)

第六章参谋咨询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参谋咨询是秘书工作的重要内容?答:(1)就秘书和领导的关系而言,秘书是领导的助手,参谋咨询自古以来就是秘书的职责。
参谋咨询可能渗透在信息工作、调查研究、信访工作等其他工作之中,也可能在平时单独出现。
为领导决策事项提供可行性备选方案是最典型的参谋工作。
(2)就秘书的职权范围而言,由于秘书在日常工作中全面协助领导处理各种事务,因而秘书具备为领导提供参谋咨询服务的的主观条件:一是熟悉领导的责权范围、工作内容、组织交流,对于各个工作渠道和各方面信息了如指掌;二是熟悉领导的工作习惯、思想脉络和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三是熟悉所在组织的具体情况,对上级部门的政策、理念和下级部门的工作情况都有所把握。
(3)就秘书和领导的关系而言,由于秘书经常和领导一起工作,因而具有更多提供参谋咨询服务的机会。
领导通过倾听和交流征求秘书机构的意见,拓宽自己的思路、强化自己的想法、(4)就秘书工作本身特点而言,工作的非权力支配性和非职责限定性,掌握的信息不受职能管理的局限,因此秘书的参谋咨询对领导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2.简述在领导决策过程各个环节中秘书机构的参谋作用。
答:(1)在发现存在问题中的参谋咨询,秘书机构应该协助领导分析问题的性质和特点,划定它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界限,并准确地加以说明,按照严格的逻辑推断来寻求问题产生的原因。
(2)在确定决策目标中的参谋咨询,秘书机构要依据领导解决问题的意向,通过信息和调研,广泛深入地了解有关的真实情况,发现和分析工作中的问题,提供领导在确定决策目标时参考。
(3)在拟订备选方案中的参谋咨询,秘书机构要围绕领导已定的决策目标,收集和处理有关的信息,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准确及时地向领导反映。
与此同时,秘书机构要协助领导去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对各种备选方案反复进行比较、鉴别,将其结果加以综合分析,并可提出自己的建议,报告领导供决策参考。
(4)在选择决策方案中的参谋咨询,秘书机构要为领导集体的决策会议做好会前准备和会中服务工作,以便于领导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
《秘书实务》思考题和案例分析参考答案(第八章)(编辑定稿)

第八章信访工作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什么是信访?信访工作或信访活动的六个基本要素是什么?答: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信访工作或信访活动包括六个基本要素:一是信访者或信访人。
二是信访事项或信访内容。
三是信访形式或信访方式。
四是信访受理者。
五是信访处理者。
六是信访结果。
2.简述信访工作机构的基本任务和职责。
“信访工作机构”与“有权处理信访事项部门”有何联系与区别?答:《信访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各级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是本级政府负责信访工作的行政机构。
各级党组织、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和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以及各企事业等单位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处理来信来访工作。
信访机构主要任务是“接访(信)转办、联络协调、督促解决”。
各级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具体履行下列职责:(1)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2)承办上级和本级人民政府交由处理的信访事项,(3)组织协调有关方面处理重要问题和疑难复杂信访事项,(4)督促检查信访事项的处理和各项措施的落实,(5)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6)对政府部门和信访工作机构进行业务指导,总结交流信访工作经验,(7)为信访人反映和查询问题提供便利条件,引导信访人依法信访。
信访工作机构只是接待受理信访事项的机构,不是解决处理信访事项的机构,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职能性工作部门或政府工作部门才是处理解决信访问题的部门。
信访工作机构主要负责登记、受理、转送、协调、督办信访事项,并提出改进建议等,与有权进行实质性处理的职能性工作部门或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登记、受理、办理和答复的职能不同。
3.信访工作必须遵循哪些原则?这些原则对秘书提出了哪些要求?答:信访工作的原则:(1)按法规和政策办事的原则,(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4)坚持处理实际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的原则。
《秘书实务》思考题和案例分析参考答案(第一章)(编辑定稿)

第一章文字工作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与其他人员的文字工作相比,秘书的文字工作有何特点?答:可以概括为“四性”:写作活动的受动性、思维形式的抽象性、表达方式的综合性、成文过程的程序性。
2.秘书经常需要撰写的文稿主要有哪些?答:(1)各种法定公文。
(2)其他通用文书:包括信息简报类的政务简报、情况反映、信访动态等;规章制度类的章程、办法、细则、规则、公约;工作计划类的月、季、年工作计划,以及专项工作计划如调查提纲、会议预案、某项中心工作实施方案等;工作总结类的年终工作总结、专项工作总结、调查研究总结等。
这些文书除信息简报类外,大多只用于组织内部。
(3)商务文书和公关礼仪类文书:包括谈判协议书、商务合同、商务信函以及外贸业务中的各种单证等。
公关礼仪文书主要指贺信(电)、喜报、慰问信、表扬信、感谢信、开(闭)幕词等。
(4)上司讲话稿,主要有:法定会议的工作报告(如政府工作报告、公司经营状况的报告)、部署工作的讲话、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纪念庆祝大会上的演讲、宣传动员教育辅导性会议上的演讲、各种礼仪性讲话(如祝酒词、欢迎词、答谢词、悼词)等。
(5)媒体署名文章:供报刊发表的文章(通常署本单位领导的名或直接署单位名)。
(6)新闻报道。
3.一篇高质量的文稿应该具备哪些特征?答:(1)准确反映上司意图。
(2)内容符合法律政策。
(3)观点明确、逻辑严密。
(4)内容实在、篇幅简短。
(5)语言规范、行文得体。
4.简述文稿撰拟的一般过程。
答:(1)文稿起草前的准备(包括思想准备、材料准备、拟定提纲)。
(2)初稿的撰拟。
(3)文本的校核、检查和修改。
(4)文稿的审核、签发和定稿。
5.秘书的文字记录工作包括哪些种类?有何具体要求?答:文字记录工作主要包括:电话记录、值班记录、信访记录、接待记录、会议记录、谈判记录、大事记录、上司讲话记录等。
具体要求有:(1)备好记录工具,准备随时记录,(2)培养倾听和判断能力,快速做出记录,(3)及时补充和修改,认真整理记录,(4)科学地制作表格。
《秘书实务》思考题和案例分析参考答案(第四章)(编辑定稿)

第四章调查研究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为什么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答: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并通过分析研究得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指导实践。
如果在调查研究中不尊重事实、弄虚作假,就根本达不到调查研究的目的,甚至给工作造成极大的干扰和损失。
调查研究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做到:“不唯上”——不能为了迎合领导意见而歪曲客观事实。
“不唯书”——不能被书本或过去的文件上已有的观点和结论所束缚。
“不唯己”——不能从主观愿望和个人好恶出发,要敢于否定自己原来的不符合实际的观点。
“不唯众”——是不能被暂时的多数人的观点所左右。
“要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可为任何既定观点和结论去按图索骥,寻找所谓“论据”,也不可先入为主、偏听偏信。
调查研究者不得以任何理由夸大、缩小或隐瞒、歪曲事实。
2.调查研究一般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哪些主要工作?答:一次正规的调查研究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确定调查研究的课题和具体目标,确定调查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做好调研组织、思想和技术上的准备,拟订调查提纲,设计、印制调查表格、问卷等。
调查阶段的主要工作有:调查点的联络,进行正式调查,做好调查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研究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运用各种方法,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调查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领导的决策和管理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总结阶段的主要工作有:撰写调查研究报告,输出调研信息,调研活动总结,调研成果的转化。
3.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哪些?如何正确运用这些调查方法?答:(1)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要注意:①要观察真实的现场,防止有人制造假象,②观察要客观,不能带个人偏见,③要注意略看与细察相结合,④要注意留下原始的观察记录。
(2)个别访谈。
个别访谈要注意:①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②访谈前做好充分准备;③讲究谈话的艺术。
中国秘书史 马银华选择题答案

中国秘书史马银华选择题答案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箐在试卷上无效。
3. 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古代,语言不能直接传于异地、异时,实施管理必须借助的方式是A.记录B.记事C.口语D.文书强代司出述带娜付0如质2.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是产生了A.文字。
0483负立量B.法律C.分工D.制度中国共提外6所身表期3.简牍文书中单片的竹片称盟本上共损大太量技餐C.牍D.方工开文传资注席的米在504.我国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是A.天府B.书府C.藏府D.传舍5.在战国时期,我国史官地位从兴盛走向明显衰落的原因是A.法治观念增强B.人治观念减弱C.史官与国君观念一致D.史官与国君观念冲突s. 汉先武帝时期尚书台主官的副手是B.尚书左函A.尚书郎。
尚书右丞7.南北朝时官府向吏民征调兵役、徭役的文书称A.符B.腺C.行状D.贴8.公文与散文正式分流,始于A.秦始皇B.汉武帝D.曹操9.宋朝下行文中最重要内制公文的携写者是A.翰林权直B.通事舍人C.中书舍人D.翰林学士10.宋代枢密院向下级官府行文用A、劄B.堂判C.宜敕11.我国古代贴黄制度始设于A.唐B.宋C.金D.元12.金代创设了传递紧急文书的A.“四禁”制度B.折叠制度C.急递铺制度D.贴黄制度13.明代六科中负责处理具体事务的官员称为A.都给事中B.左给事中C.右给事中D.给事中14.明朝选用秘书人员的制度主要是A.推选制B.聘用制共丽大家温积湖C.世袭制D.科举制。
市夏以明内环的15.下列著作中偏重于介绍从幕经验的是A. (学治臆说》B.《佐治药言》C. (办案要略》D.《刑幕要略》16. 导致清朝时期幕僚盛行的原因是A.主官授权吏员B.主官精明能干C.秘书吏员素质低D.秘书吏员素质高17.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重新公布了公文程式,其中可下行、可平行的公文文种A.咨呈B.咨C.公函D.批18.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时,曾将秘书厅改称为A.承宜司B.内史厅C.政事堂D.理藩院D.尚书仆射19.南京临时政府创建的新公文文体是A.题B.表C.呈D.章20. 井冈山前敌委员会秘书处跟随行动的部队是A.红一军B.红二军C.红四军D.中央红军21.中国共产党早期文书制作的特点是A.政治中立B.政事合一C.运用暗号代号D.运用文言文22.在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形成的过程中,首先建立的竟组织是A.中共中央西北局B.中共中央北方局C.中共中央南方局D.中共中央长江局2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档案工作进行大转移的次数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24.历史上我国秘书机构设置对当代的启迪是A.不断变革B.职能多样C.因人设事D.因事设人25.关于历史上我国秘书官吏选拔制度,正确的是A.夏朝的轮流制B.秦朝的世袭制C.汉朝的直接考试D.宋朝的逐级开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1.简述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过程。
答:我国秘书工作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有了专事记录的人员,出现了秘书活动。
那一时期也就成为我国国家秘书工作的孕育时期。
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官员。
由于有关夏朝的记载甚少,至今尚难断定其秘书工作已经形成。
但是,秘书工作已在夏朝萌发。
商朝已有了不同名目、不同职掌、不同层次的史官,商朝末年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有了甲骨文书,文书档案工作起步。
因此,我国的秘书工作从部落联盟昌盛时期孕育,经夏朝萌发,至迟在殷商已经形成。
2.简述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产生及影响。
答:商朝末年,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
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促使了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
据甲骨文和金文记载,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其结构虽然简单,却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
3.简述甲骨文书。
答: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
甲骨文书是商王室用甲骨文写下的,记录以商王室的各种活动的文书,已初步具备文书的基本要素。
4.试分析“管理”与“文字”两大条件对秘书工作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答: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
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
各文明古国的进化史都证实了这一点。
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
因此,文字和公务文书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一个社会条件。
国家出现后,统治者为了发号施令,指挥国事,必须使用文书,因而产生了国家公务文书。
随着部落联盟活动地域的扩大,人口的增多,事务的增加,领导部门仅靠语言已经难以实施管理。
因为,语言难以准确、及时地传遍整个部落联盟,一些重要的约定、经验、大事也难以依靠语言而准确、长久地留存下去,语言在空间上不能传于异地,在时间上不能传于异时。
因此,必须运用文字,借助于文书以代替口语,才能实施管理。
这样,原始文字开始被运用于公务活动中,对管理起到了辅助作用,进而推动秘书工作的发展。
5.从商代史官的分工分析现代秘书的职能分工。
答:商朝的史官名目众多,有十几种,已经分成不同层次、不同职掌,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贞卜史官,祭祀史官,作册史官,记事史官。
这四类史官中,就作用而言,贞卜史官、作册史官偏重于在政务方面为商王服务,这更像现代的行政秘书,祭祀史官、记事史官则偏重于处理事务,类似于现代秘书的日常事务的处理、办事的能力。
其中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人员最为相近。
古代史官的职能反应到现代秘书所具有的职能:办文、办会、办事。
秘书还具有信息管理、调查研究、会务工作、公文处理、档案管理、信访工作、沟通协调、辅助决策等职能。
第二章两周的秘书工作1.简述两周中枢秘书机构的建立及其职能。
答:西周时期,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是一个辅助机构,起着参谋咨询、处理日常事务的作用;对下属职能部门而言,它是一个综合性机构,凡各种请示、报告均须先通过它上达中央政府,它起了中央政府和下属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卿事寮以太史寮为辅助部门,作为与下属联系的秘书机构。
西周的诸侯国、地方州府,闾府官署也有了秘书机构,秘书工作在全国范围已初步建立,说明了秘书机构是政府机构不可缺少的辅助性部门。
2.简述周代的“史官文化”。
答:先秦的史官作为我国秘书的鼻祖,表现出时代特点,有的特点被日后历朝的秘书官员发扬光大,成为传统。
概括起来,他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宗教色彩由浓至淡,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产生了职业道德,形成了职业个性,文化素质优秀。
春秋初期,情况发生变化,史官地位衰落,新秘书官职出现,大批士加入秘书队伍。
这些都说明,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秘书是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表明了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和其职业要求的严格性。
3.谈谈古代公文产生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答:西周时,为了适应国家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管理的需要,已经出现了一个由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类文种组成的配套的文书体系,这一分工明确的文书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西周是我国文书工作史上一个重要的开拓时期。
同时,文书用印制度保证了文书的有效性、严肃性,防止了公文被伪造,加强了对文书的管理和控制,是文书工作也是秘书工作中的一大进步。
4.分析“士”担任秘书的积极意义。
答:(1)春秋战国时期,大批士加入秘书行列,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对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秘书的地位和声誉。
(3)使古代秘书工作中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由专门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对日后的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简述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及影响。
答:社会调查是行政决策的基础,是秘书机构的一项重要业务。
西周统治者在立国伊始的一些做法,事实上建立了社会调查制度。
西周的社会调查工作由专人总管,由多种人员承担调查,调查的时间、方法、情况的上报、汇集都有规定,形成一套较严密的制度。
社会调查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是对社会现状的综合调查。
明智的统治者可以从中“知天下”,觉察到隐伏的危机,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来缓和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意义:(1)西周进行的规模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时间如此之长的社会调查,是我国古代国家管理工作中的一大创举。
它所以能实行并长期坚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级政府中普遍设置了秘书,行人是中央政府的秘书官员,将调查情况从乡、邑、国上报天子的工作,也由各级秘书承担,所以,这又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一大创举。
(2)这一制度除了被东周继承,直到西汉还在实行,这说明我国秘书有着注重社会调查,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以供领导者决策参考的优良传统。
3.谈谈古代公文产生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答:西周时,为了适应国家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管理的需要,已经出现了一个由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类文种组成的配套的文书体系,这一分工明确的文书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西周是我国文书工作史上一个重要的开拓时期。
同时,文书用印制度保证了文书的有效性、严肃性,防止了公文被伪造,加强了对文书的管理和控制,是文书工作也是秘书工作中的一大进步。
4.分析“士”担任秘书的积极意义。
答:(1)春秋战国时期,大批士加入秘书行列,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对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秘书的地位和声誉。
3)使古代秘书工作中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由专门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对日后的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秦汉的秘书工作1.简述秦汉中枢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答:秦汉中枢机构的演进是从丞相府到尚书台。
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为政府的中枢机构,其秘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寺为辅。
至汉代先后经历削弱相府、起用尚书,而后设立尚书台。
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形成,最终尚书台取代相府,成为皇帝的办公厅。
这标志着从汉武帝开始的将相府的秘书职能转移至皇宫的任务已经完成。
2.简述秦汉秘书的选拔与任用。
答:自秦朝始,秘书官吏列入封建王朝的文官系统,其选任途径也类似于文官选用方法。
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要秘书官员,其来源一是从开国功臣中选用,二是从六国旧部中招用,中央各部门及地方郡府的一般秘书,则通过学校培养、输送。
地方政府的秘书官吏则用试吏法简选出来。
汉朝吸取了战国以来选士的经验,建立了一套选用官吏的制度,除了皇宫中的重要秘书(如中书令)和外朝的高级秘书官员(如御史中丞)由皇帝直接任命以外,各级秘书大多通过察举、征召、辟除等途径选任。
汉武帝在中央开办太学的同时,还诏令全国各地的郡(国)仿照太学,兴办官学,培养人才,其中不少人被委任为地方官衙中的秘书官吏。
3.简述秦汉秘书的考核制度。
答:(1)秦朝的“五善”、“五失”考核法秦统一天下后,在“明主治吏,而后治民”思想的指导下,制定了对官吏,包括对秘书官吏的考核标准。
“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恶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
”这是对官吏的原则要求。
为便于理解和落实,秦朝政府又把这些原则要求分解为必须遵守的“五善”和必须防止的“五失”。
(2)汉朝的“常课”和“集簿”汉朝规定,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官要对其所属的秘书官吏每年考核一次,称“常课”或“小考”,每三年一次“大课”,即大考核。
县的秘书官吏由县令(长)考核,“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即对县丞以下吏员,考核其实绩,予以记录,这种记录称“集簿”。
根据考核的结果实行赏罚。
可见,汉朝已经建立起了对秘书官吏由各级主官定期考核的制度,较秦朝进步了。
4.结合尚书台取代丞相府的过程分析中枢秘书机构变更的主要原因。
答:汉代时,丞相的地位有所提高,丞相府也演变成为政权实体,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开始削弱抑制丞相的职权,并设立尚书台。
丞相府被尚书台逐步取代的过程,说明封建社会中,皇帝设置秘书机构的目的是集国家大权于一身,保证其实行君主独裁。
一旦该秘书机构职权扩大,威胁到皇权,皇帝就予以抑制、削弱,或直接解散,重新设立一个听命于他的新的秘书机构。
5.结合“学校培养”谈谈学校教育对秘书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答:(1)汉武帝时,为了培养官员创办了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教员,儒学五经为教材,以统一学员思想,传授历代兴亡得失及理政经验。
学员称博士弟子,或从民间优秀青年中选拔,或是郡县选送的优秀青年官吏,或是皇亲国戚、高官的子弟。
(2)汉灵帝光和年间,还设立了鸿都门学,专门教授辞赋、书法等,毕业后授官,其中不少人被用为秘书官员。
这是古代第一所设有书法课程的高级学校,它对提高秘书的书法水平和文书的书法质量有积极作用。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工作1.简述魏晋南北朝中枢秘书机构的演变及职能。
答: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中枢秘书机构演进的过程,其基本线索就是:以中书省取代尚书台,设门下省分散中书省之权,初步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秘书机构。
(1)设中书省替代尚书台。
中书省起初的职责是“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即负责起草诏命、记录朝廷大事,拟制文书,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