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中国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和借鉴》
我国秘书发展简史

一、古代秘书的起源
1、关于我国古代秘书的起源,学界说法不一,主要 有:殷商说、夏朝说、尧舜说、黄帝说、神农说,等。 2、从秘书活动产生的条件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更倾 向于黄帝说,即我国古代秘书活动起源于距今约4500年 -4400年之间的龙山文化晚期。 一是当时管理社会的组织已具有相当发展规 模,氏族、胞族—部落—联盟等各级组织职 能分明,并产生了公务活动。 二是据考古发现,当时的人们已开始使用了 雏形方块汉字和甲骨文字,公务文书已出现。
1、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建立 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秘书活动从此便上升为国家 秘书工作带有鲜明的阶级色彩。夏朝是我国国家秘书工作产生 的标志。 2、商朝时,产生了我国古代最早的秘书机构的雏形—太史 寮,太史寮内的史官有层次,有分工,是一支专业的秘书队伍。 3、西周时期,太史寮趋于成熟,内部由太史、小史、内史、 外史、御史共“五史”组成,分工更加细密。
8、隋朝时,恢复了魏晋以来形成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制。 9、唐朝时,皇帝重用秘书官,用品位低、资历浅的小臣执掌 机要,以削弱和限制宰相的权力。这时的天子身边出现了私人 秘书—翰林学士,这些私人秘书有的甚至官至宰相。 10、宋代的秘书工作由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枢密院负责军机 事务;中书省负责行政事务,参与机密,直接取旨皇帝。 11、元朝时,中央行政中枢是中书省,中书省内的秘书机构 是参议府,参议府内的专职秘书机构有承发司、管勾司、检校 所、照磨所、时政科等。 12、明代时,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设华盖殿、文渊阁。诸 殿阁大学士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协助政务,这是内阁的开始。
1.企业家式的眼 光和头脑; 2.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要求; 3.掌握现代管理 原理和原则; 4.信息处理能力; 5.公关本领。
古代秘书工作制度(3篇)

第1篇一、引言秘书工作,自古以来就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家族等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秘书,作为领导的助手,承担着上传下达、协助决策、综合协调、服务保障等重要职责。
古代秘书工作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社会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古代秘书工作的起源、职能、组织体系、选拔与任用、考核与奖惩等方面,对古代秘书工作制度进行探讨。
二、古代秘书工作的起源1. 秘书工作的起源古代秘书工作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剧,出现了专门从事文书、档案、记录等工作的官员。
夏商时期,我国开始设立官职,秘书工作逐渐成为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秘书工作的发展周朝时期,秘书工作制度逐步完善,设立了专门负责文书、档案、记录的官员,如史官、内史等。
秦汉时期,秘书工作进一步发展,设立了尚书省、中书省等机构,秘书官员的职能逐渐扩大。
三、古代秘书工作的职能1. 上传下达秘书官员负责将皇帝、领导的决定、命令传达给下级官员和民众,同时将下级官员和民众的意见、建议上报给皇帝或领导。
2. 协助决策秘书官员根据实际情况,为皇帝或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协助决策的实施。
3. 综合协调秘书官员负责协调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关系,确保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正常运行。
4. 服务保障秘书官员为领导提供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如安排日程、接待客人等。
四、古代秘书工作的组织体系1. 中央秘书机构古代中央秘书机构主要包括:(1)尚书省:负责国家机密、文书、档案等事务。
(2)中书省:负责起草、审核皇帝的诏令、敕令等。
(3)门下省:负责审核、颁布皇帝的诏令、敕令等。
2. 地方秘书机构地方秘书机构主要包括:(1)郡守:负责本郡的文书、档案、机密等事务。
(2)县令:负责本县的文书、档案、机密等事务。
五、古代秘书工作的选拔与任用1. 选拔标准古代秘书官员的选拔标准主要包括:(1)品德:廉洁奉公、忠诚可靠。
古代秘书对现代秘书启示

古代秘书对现代秘书的启示白梦婕文秘(2)班 2012072095摘要:我国秘书工作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后,形成了丰富的秘书工作传统。
现代秘书借鉴秘书工作,杜新时代秘书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古代现代秘书工作启示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征途上,传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对于秘书工作的传统来讲也不例外。
我国古代秘书工作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后,形成了自己丰富的、独特的的诸多传统,级秘书工作的传统。
这些传统也如同其他传统一样,有精华亦有糟粕。
现代秘书人员借鉴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优良传统,对于做好新时期秘书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世界上最古老的秘书工作,大约可溯源到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约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我国古代的秘书,诞生于殷商后期,距今约三四千年之间。
秘书的历史源远流长。
可以说,人类社会有了公共事务的管理与社会组织分工,有了领导工作,出现了领导人与领导集团,也就有了秘书工作。
秘书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称呼不同,如“御史”、“尚书”、“吏”等在历史上都有秘书的工作职能。
古代的“秘书”情况与名称多种多样,很难与今天的秘书简单相比,所以“秘书”这一词语实际上只是近代的产物。
一、古代优秀秘书事迹我国历代的许多优秀史官(秘书)历来都把秉笔直书视为持义、别善恶的神圣事业和崇高美德。
为了直书,他们不畏风险,不避斧钺,求实求真,善恶必记,忠于职守,表现了中国古代史官人格上的高风亮节。
文天祥在《正气歌》里,把“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作为“塞于天地之间、至至刚”的浩然正气表现之一。
这两则古代史官故事,都高扬着一种誓死遵守史官的职业道德、捍卫史官直书实录传统的精神。
齐太史的故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齐国臣崔杼弑其君齐庄公,齐太史乃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
”崔杼知道后要求史官立即删改,史官坚决不改,崔杼怒,杀了齐太史。
齐太史的两个弟弟继承兄长遗志,前仆后继,仍然秉笔直书,也遭到杀害。
秘书办事的学问经验交流

秘书办事的学问经验交流作为一名秘书,办事是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学习和经验,希望能与您交流和分享。
1. 了解工作内容和时间管理:作为秘书,首先要清楚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及优先顺序。
合理地安排和管理时间,确保按时完成工作。
建议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时间表、待办清单等,以帮助记录任务、提醒重要事件和保持工作进度。
2. 保持沟通和协调能力:秘书需要与不同部门和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时刻保持联络,并处理日常事务。
掌握有效沟通技巧,如清晰表达意思、倾听对方意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与他人交流等。
同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冲突,以维护和谐的工作环境。
3. 注重细节和准确性:秘书工作中,细节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要善于观察、分析和处理细节,避免错误和疏漏。
在处理文件、备忘录、会议安排等工作时,要仔细检查,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在工作中使用正确的语言和文件格式等,以确保专业度和准确性。
4. 处理工作压力和多任务:作为秘书,常常需要应对工作压力和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情况。
建议了解自己的工作优先级,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重要任务。
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承载压力。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质。
5. 学习并掌握相关技能:秘书工作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如办公软件操作、文件管理、会议组织等。
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新工具,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
在工作中保持学习和进步,积累经验,与时俱进。
以上是我的一些学习和经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作为秘书,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还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适应和满足组织和上级的需求。
不断学习和成长,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并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果。
秘书发展史

秘书工作发展简史一,中国古代秘书工作(上古至民国)(一)中国古代秘书工作之源1.我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史官。
虽然从理论上推断,我国秘书工作起源于黄帝之前的原始部落形成时期,但有史籍可考的最早的秘书官职则是国家出现以后的“史官”。
“史官”一职最早起于何时,现已无法准确考证,但许多典籍记载,自黄帝时代起即有了“史官”一职。
《史记》、《汉书》中都说仓颉、沮诵是黄帝的史官,负责记录黄帝的言行。
甚至还有人说,仓颉是黄帝的“左史”,主要负责“记行”;沮诵的黄帝的“右史”,主要负责“记言”。
这可能是根据后代“左史记行,右史记言”的分工来进行的主观推断,未必可言。
因为黄帝之后的有关尧、舜、禹的传说中,并没有“史官”一职。
从可考的史料看,“史官”之名见于夏代。
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距今四千多年。
有了国家,才有了严格意义上的官职。
“史官”这一秘书官职是最早设置的官职之一。
据《夏小正》载,夏朝重要官职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冠、太史令和秩宗,其中太史令是辅佐夏王处理国政的机要秘书长,其下还有左史、右史和遒人等从官。
上古时代的史官虽是主要的秘书官职,但不是唯一的秘书官职。
除了史官以外,唐虞时期和夏、商、周三代还有以下一些秘书官职。
(1)纳言传说舜当政时有“十二”官之设,其中“纳言”的职责是“出纳帝言”。
纳言是舜时特设之官,是典型的秘书职务,是一种上通下达、出纳君命的官职。
有的史家称纳言为舜的秘书长。
(2)巫祝和秩宗巫祝是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不事生产的神职人员。
巫负责在神人之间传达信息,祝在祭祀活动中负责致祝词,他们的工作带有秘书工作的性质。
秩宗是传说中尧、舜二王都设置的官职之一,其职责是司典宗教祭祀。
在夏代官职设置中,也有秩宗一职。
(3)西周天子的宫廷秘书——宰西周时,周王让宰掌管宫廷事务,使其成为宫廷秘书首领。
2.我国最早的综合性秘书机构——太史寮。
随着国家管理的正规化,秘书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多,秘书官职和秘书人数也越来越多,秘书机构的设立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我国历史上的部分秘书新版制度

国内历史上旳部分秘书制度佚名一、春秋战国秦代此前(1)用印制度:约始于西周,西周已有印章(当时称“印”为“玺”),多用于私人检查财物时旳凭证。
到春秋后期用于检查文书,但未普及,到战国时往来文书必须用印封。
文书加印,阐明了文书旳权威性。
(2)正副本制度:始于西周旳一种文书制度。
从王命文书到各类文书均有正副本,有旳文书要有几份副本。
王命文书宣读后,交正本予承办者,内史另抄副本藏于王室备查。
(3)签名制度:始于殷商时代。
殷商甲骨文书是由史官或巫卜来占卜刻制旳,她们在起草文书或记录活动时,常在甲骨文上签字,或刻上某记号,以示对所写文书负责。
唐宋时期主管文书工作旳官吏要在审定旳文书上签字,一般笔迹潦草,称为“花押”、“花书”,有旳以符号替代。
这种签字难以模仿,使文书解决工作更严肃。
(4)驿传制度:文书传递旳一种制度,始于西周,唐代更加完备,是每隔三十里设一驿站,用于传递公文。
二、汉代(1)公文用纸制度:用纸张作载体旳公文,始于汉朝,魏晋后来增多。
撰拟公文所使用旳纸张均有各自旳规定,如颜色、尺寸等,黄纸为皇室专用,一般官吏、百姓用白纸。
在纸张尺寸上,规定书写皇帝旳诏敕文告,使用高一尺三寸、长二尺旳黄纸。
三、魏晋南北朝时代(1)文书解决程序制度:魏晋时,相府为最高政务机构,掌收受天下文书和颁发诏令。
在文书解决过程中,依一定程序,如上行文,经丞相送商书,再进呈皇帝阅示,后来交商书保管。
皇帝下行文,分两条渠道颁下,一部分交相府分发各政务部门执行;一部分交商书转御史大夫,再转丞相分发。
四、唐代(1)一文一事制度:即一篇公文只能论述一件事情,不能在一篇公文里写几件事情。
这种制度始于唐代,宋朝普遍施行。
其好处是,可以把要说旳事情说得明白详尽,有助于提高行文效率和公文解决工作。
(2)封驳制度:唐代为加强公文制作旳监督,驳正过错而建立旳一种制度。
唐代是由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审议,如果觉得不当,则可以驳回修改。
这种封驳制度,可以加强监督,提高公文撰写旳质量。
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继承及对现代秘书工作的思考

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继承及对现代秘书工作的思考第一篇: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继承及对现代秘书工作的思考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继承及对现代秘书工作的思考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采矿工程11-4 殷泽远摘要:秘书工作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分析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特点,从中汲取养分指导现代秘书工;分析当代社会环境,并且古今对比,反思现代秘书工作的现状。
并三者相结合,探寻现代秘书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
使得秘书工作在新的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字:古代秘书工作特点、现代秘书工作、继承与发展1936年三月十二日,河南安阳殷墟127坑中出土了一万七千多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同时在甲骨堆的旁边发掘出一具人骨。
甲骨是用来记录商王占卜内容的,而数量如此惊人的甲骨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甲骨坑中,很显然,是由专门的机关、人员收集整理保存的。
现在学术界公认为挖掘出的尸骨的职位是“贞人”,即负责保存管理卜辞的人员,那么讲来,“贞人”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秘书”遗骸。
当然,秘书的历史并不是仅仅只有从商朝开始这么短的历史。
从理论上讲,早在远古时期部落联盟氏族社会刚形成的时候,出现领导人员的同时,秘书这一职位就已经诞生了,最起码,秘书这一职位的工作方式已经诞生了。
也就是“秘书和秘书工作是随着文字产生、阶级与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
”[1]传说,黄帝史官仓颉始作书契,由此可以印证秘书的工作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1] 梁成林.《秘书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广西民族大学.2006 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
中国历朝历代都会专门设立掌握秘书工作的官员,有史可辑的从黄帝时期的的史官仓颉开始,上古三代的太史令、左右史、秩宗,到后来的尚书令、明代的阁老,六科,通政司,六书房,明代后期的司礼监,清代的军机处、以及清代地方的师爷等。
脉络清晰,秘书的工作也具体化,立体化,形成了一套严密的体系。
秘书的工作和中华悠久的文明紧紧联系起来,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中华文化。
我国秘书工作发展史

我国秘书工作发展史摘要】秘书作为为领导、主管或雇主提供辅助管理和综合服务的人员,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而产生的,自秘书产生之日起,秘书工作便应运而生。
在原始社会后期,当若干氏族联合组成规模较大的部落时,就产生了为部落或部落联盟领导集团提供辅助管理的秘书工作,其时间至少有五千年左右。
在秘书工作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伴随着历史朝代或国家政权的更迭,各种秘书机构不断发展演化,秘书人员和秘书官职纷繁复杂,各种秘书工作制度不断产生、发展和逐步完善。
本文通过对我国秘书工作的产生、发展和演化过程的总结和概述,探索秘书工作的实质和发展规律,不断总结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经验,希望更好的做到“古为今用”,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古代优秀的秘书工作思想,更好的指导现实的秘书工作实践,进而使秘书工作内容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秘书工作产生发展我国秘书工作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历代的秘书工作有着极为丰富的遗产值得继承和借鉴。
本文通过对秘书工作的产生和发展的探讨,总结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发展规律以及古代秘书工作的历史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更好的为现实的秘书工作服务。
秘书工作是人类社会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其进行总结和探讨不是研究的思辩,而是为了反映本质。
一、我国秘书工作的产生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文献丰富而闻名于世。
中国秘书工作发展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
(一)关于我国秘书工作起源的不同观点。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秘书工作究竟发端于何时,学术界学术界众说纷纭,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秘书工作是随文书的产生而出现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秘书工作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文字和有领导部门的社会组织”。
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推断,从广义范围来说,我国的秘书工作起源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即皇帝尧舜于时期,约距今四千五百至四千一百年之间;从狭义的范围而论,他起源于黄帝时期,即距今四千五百年之四千四百年之间的龙山文化晚期,最迟也应当起源于尧舜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秘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
总结: 我国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是由低级至高级、由简单至复 杂逐步完善起来的 就其选拔方式而论,有学校培养、科举考试、聘用,还 有从有实际经验的职官中简选和从下级机关秘书中提拔等 就其选拔标准而论,有政治上可靠、文化水平高、博学 多才、工于书法、业务能力强、实际工作经验多、年富力 强、敏捷、能够保守机密等要求
的连续性和稳步发展
第二节 秘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
第二节 秘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
一、历代秘书官吏名目的演变 原始社会 纳言、史官 夏 官师、太史令 商 史官(贞卜、祭祀、作 册、记事) 西周 五史(太史、小史、内史、外 史、御史) 春秋战国 士任秘书(尚书、掌书、主书、 御书、左徒、令正等) 秦汉 尚书 魏晋南北朝 秘书令、中书监、中书舍人
第四节 主要秘书业务的经验教训
四、信访活动经验 (一)历代信访机构的演进 原始社会末期 进善旌、华表木、敢谏之鼓 西周 肺石 登闻鼓 沿用至清代 秦汉 公车司马令 隋 谒者台 唐 匦使院 宋 鼓院、检院 通政司兼理 清 登闻鼓厅 通政司
第四节 主要秘书业务的经验教训
(二)历代信访制度 1.逐级上访制度 2.交办制度 3.派员审理制度 4.会审制度 5.御裁制度 历代信访工作对统治阶级了解民情、调整方略、制定政 策,整肃吏治、缓和各种矛盾,稳定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节 秘书机构设置的经验教训
三、历代秘书机构设置给我们的启迪 第一,秘书机构是领导机关的办事机构,应紧紧围 绕领导工作服务 第二,设置秘书机构应因事设人,力求精干,避免 重叠,减少环节,提高效率 第三,明确规定秘书机构和秘书的权限,既有利于充分 发挥其参谋助手作用,又防止越权而干扰领导的工作 第四,秘书机构应相对稳定,减少人员流动,以保证工作
第一节 秘书机构设置的经验教训
(二)中央秘书机构“膨胀——回位”的原因 1.皇权周期性地由强转弱 2.实务性的秘书机构周期性地由弱转强 3.权限不明为秘书机构扩权推波助澜 (三)宦官秘书机构“膨胀——回位”的原因 源于象征化的皇权与实务化的秘书机构之间的矛盾,以 及宦官与朝官的矛盾
第一节 秘书机构设置的经验教训
第四节 主要秘书业务的经验教训
五、发挥秘书的参谋作用 (一)历代秘书发挥参谋作用的史实 (二)历代秘书发挥参谋作用的途径 第一,提供信息 第二,校正公文 第三,规劝进谏 第四,参与政务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前 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经验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前 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经验
一、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为领导工作服务的原则 1.纠正“秘书专政”的状况 2.纠正“纯技术观念” 3.纠正秘书机构“帮助领导部门工作”的观念 (二)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原则 1.搜集、提供信息和预案 2.督促检查 (三)保密、准确、及时的原则
第二节 秘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
三、历代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 秦 “五善”、“五失” 汉 “常课”或“小考” 魏晋南北朝 每年考核一次 唐 考课法 宋 专门设立了审官院、考课院 元 由中书省主持对秘书官吏的考核 明 考课、考察 四、防止秘书官吏舞弊腐败 秘书官吏任用关、严格考核关和制定法规、制度
第三节 历代秘书的优良传统
第二节 秘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
唐 宋 辽 金 元 明 清 中书舍人、同事舍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 贴司、押司 林牙、令吏、译史 奏事官 司吏、奏差、宣史 内阁学士、中书舍人、六科给事中、秉笔太 监 中书、给事中、军机章京
第二节 秘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
二、历代秘书官吏的选拔制度 秦朝 史官 世袭 地方官衙则采用吏试法 汉朝 着重于业务能力 魏晋南北朝 秘书写作 唐朝 文化水平高,工于书法,擅长写作娴于辞令和有处 理公文的能力,外貌要求 宋朝 设宏词科 从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中考选文 字秘书 元朝 逐级升补 明朝 科举考试 清朝 军机章京 由军机大臣初选,由皇帝亲自录取
《中国秘书史》
第十二章 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和鉴戒
第一节 秘书机构设置的经验教训
第一节 秘书机构设置的经验教训
一、中央秘书机构的演进规律——“膨胀回位” (一)历代中央秘书机构的嬗变循环 太史寮 商朝末年 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
丞相府 秦、汉 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度的 中央秘书机构 三省(中书、门下、尚书) 魏晋南北朝 初步建立三省并重、三省分权 唐、宋 中央秘书机构(政事堂、翰林学士院) 内阁 (一省制) 明、清 机要秘书机构 南书房、军机处 清 中央秘书机构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前 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经验
二、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正确处理秘书和领导的关系 (二)秘书要调查研究 (三)反对党八股 三、秘书队伍的建设 (一)秘书的选用 1.坚持政治上的高标准 2.具有献身精神 (二)培养优良的作风 (三)壮大秘书队伍
思考题:
1.试述历代中央秘书机构的演进规律。 2.试述历代秘书官吏的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 3.中国历代在防止秘书官吏舞弊方面有哪些经验教训? 4.中国历代秘书有哪些优良传统? 5.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哪些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主要秘书业务的经验教训
一、文书管理和保密制度 (一)文书工作制度 (二)保密制度 (三)历史上的文牍主义 二、公文文体的演进 对公文的总称:商朝叫“典册”;西周称为“官书”、 “治中”;春秋战国和秦朝叫“典籍”;汉朝始称“文 书”、“文案”;唐宋元时期通称“文卷”,有时也叫 “案卷”、“案牍”和“簿籍”,明清则称“文牍”、 “案牍” 三、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二、历代地方秘书机构相对稳定发展及其原因 (一)历代地方秘书机构的演进 (二)历代地方秘书机构相对稳定发展的原因 首先,地方主官与秘书机构间的关系,与皇帝和中央秘 书机构间的关系有很大区别 其次,即便某一个地方秘书机构扩权,也只是个案,不 会引起全国所有各级地方秘书机构的扩权 第三,地方秘书首脑和秘书吏员有着正常的逐级升补途 径,大多数能忠于职守
第三节 历代秘书的优良传统
一、秉笔直书 “书法不隐” “书法”的核心是“君举必书”和“秉笔直书”。 “君举必书”是指凡天子、诸侯的言行都得直录。“秉 笔直书”是指凡政事都得如实记载 二、忠于职守、严守制度 三、落笔神速 四、处变不惊 五、具有民族气节 六、擅长书法艺术
第四节 主要秘书业务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