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吨甲醇化工厂初步设计说明书
年产30万吨合成甲醇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一、项目简介本项目是一座年产30万吨合成甲醇的化工项目,主要采用天然气和煤炭为原料,通过催化剂反应,将天然气和煤炭转化为合成气,再通过水蒸气重整和低温变换等工艺步骤,最终合成甲醇。
项目总投资估计为XX亿元。
二、工艺流程1.原料准备:本项目主要使用天然气和煤炭作为原料。
天然气经过除尘、除硫、除水等预处理后,与煤炭一起进入合成气制备单元。
2.合成气制备:合成气制备单元主要包括重整和变换两个步骤。
重整步骤将煤炭燃烧后的烟气与水蒸气进行混合,经过反应生成合成气;变换步骤利用催化剂将天然气进行催化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与重整步骤产生的合成气混合。
3.合成甲醇:合成气进入合成甲醇装置,经过一系列反应和分离步骤,最终转化为甲醇产品。
其中的反应步骤主要包括催化剂反应和蒸汽重整等。
4.产品处理:甲醇产品经过分离、精制、脱水等处理步骤,最终得到合格的甲醇产品。
三、工艺特点1.本项目采用先进的一体化工艺,能够同时利用天然气和煤炭作为原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本项目使用了先进的催化剂和反应装置,具有高效、低能耗、高选择性的特点。
3.本项目采用封闭生产工艺,能够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
4.本项目设计了完善的废物处理装置,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五、经济效益分析1.本项目年产30万吨甲醇,主要销售给化工企业作为原材料。
根据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价,预计年销售收入为XX亿元。
2.本项目投资估计为XX亿元,预计投资回收期为X年,静态投资回收率为X%。
3.本项目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六、风险分析1.天然气和煤炭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2.环保政策和法规调整风险。
3.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变化风险。
4.合作伙伴风险及市场竞争风险。
七、总结本项目的初步设计说明书详细介绍了年产30万吨合成甲醇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经济效益分析和风险分析等方面。
该项目将利用先进的工艺装置和催化剂,通过合成气制备和反应步骤,将天然气和煤炭转化为合成甲醇,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设计-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工艺初步设计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设计-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工艺初步设计海南大学毕业设计题目:年产30万吨甲醇生产工艺初步设计学号:************名:***年级:2006级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系别:化工系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指导教师:张德拉徐树英完成日期:2010年5月20日摘要甲醇是简单的饱和脂肪醇,分子式为CH3OH。
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清洁燃料,用途广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些年,随着甲醇下游产品的开发及甲醇作为燃料的推广,甲醇的需求量大幅增长。
因此,经过分析比较各种生产原料、合成工艺后,本设计采用焦炉煤气为原料年产30万吨甲醇,以满足国内需求。
设计遵循“技术先进、工艺成熟、经济合理、安全环保”等原则,在充分论证国内外各种先进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基础上,选用以原料气经“栲胶脱硫、干法脱硫、甲烷转化、催化合成、三塔精馏”工艺路线生产甲醇。
设计的重点工艺流程设计论证,甲醇合成工段及三塔精馏工段的工艺计算及设备设计选型。
主要设备合成塔选用Lurgi塔,常压精馏塔选用浮阀塔。
此外,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的同时,以减少“三废”排放,加强“三废”治理,确保安全生产,消除并尽可能减少工厂生产对职工的伤害。
关键词:煤气脱硫转化合成精馏工艺设计一.总论1.概述1.1甲醇的性质甲醇是饱和醇系列中的代表,在常温常压下,纯甲醇是无色、不流动、易挥发、可燃的有毒液体,有类似于乙醇的性质。
甲醇可与水、丙酮、醇类、酯类及卤代烷类等很多有机溶剂互溶,但不能与脂肪烃类化合物互溶。
甲醇是最简单的饱和脂肪醇,具有脂肪醇的化学性能,其化学性很活泼,如氧化反应、氨化反应、酯化反应、羟基化反应、卤化反应、脱水反应、裂解反应等。
其主要物理性质如下表:表1-1 甲醇的主要物理性质[1]项目数值项目数值液体密度/kg·m-3793.1 临界常数蒸汽密度/kg·m-31.43 临界温度﹙T c﹚/℃240沸点/℃64.65 临界压力﹙p c﹚/MPa7.97熔点/℃-97.8 生成热/kJ·mol -1闪点/℃气体﹙25℃﹚-201.22 开杯法16.0 液体﹙25℃﹚-238.73 闭杯法12.0 燃烧热/kJ·mol-1自燃点/℃气体764.09 在空气中473 液体726.16 在氧气中461 蒸发潜热﹙64.7℃﹚/kJ·mol-135.295表面张力/mN·m-1 24.5 熔融热﹙-97.1℃﹚/kJ·mol-13.169黏度/mPa·s 热导率/〔J/﹙m·s·K﹚〕2.1×10-3液体黏度﹙20℃﹚0.5945 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g·m-3﹚0.05蒸汽黏度﹙15℃﹚0.140 空气中爆炸极限/%临界体积﹙V c﹚/mL·mol-1118 下限 6.0临界压缩系数﹙Z c﹚0.224 上限36.51.2产品用途甲醇是重要的一碳化工基础产品和有机化工原料,而且是重要的溶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医药、涂料和国防等工业,由甲醇出发可制取多种化工产品。
年产30万吨煤制甲醇生产工艺毕业设计5

毕业设计任务书题目:年产30万吨煤制甲醇生产工艺毕业设计函授站:甘肃石化技师学院专业:化工工艺班级: 10高级化工工艺学生姓名:胡文花指导教师:王广菊2013年02月03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年产30万吨煤制甲醇生产工艺毕业设计函授站:甘肃函授站专业: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班级:甘化专111 (甘分专111)学生姓名:胡文花指导教师(含职称):王广菊老师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甲醇是一种极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一种燃料,是碳化学的基础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甲醇下属产品的开发,特别是甲醇燃料的推广应用,甲醇的需求大幅度上升。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甲醇的需求,开展了此20万t/a 的甲醇项目。
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首先是采用GSP气化工艺将原料煤气化为合成气;然后通过变换和NHD脱硫脱碳工艺将合成气转化为满足甲醇合成条件的原料气;第三步就是甲醇的合成,将原料气加压到5.14Mpa,加温到225℃后输入列管式等温反应器,在XNC-98型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生成的粗甲醇送入精馏塔精馏,得到精甲醇。
然后利用三塔精馏工艺将粗甲醇精制得到精甲醇。
3.主要参考文献[1]徐振刚,宫月华,蒋晓林.CSP加压气流床气化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J].洁净煤技术,1998,(3):15~18.[2]李大尚.GSP技术是煤制合成气(或H2)工艺的最佳选择[J].煤化工,2005,(3):1~6.[3]林民鸿,张全文,胡新田.NHD法脱硫脱碳净化技术.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5年,第3期. [4]李琼玖,唐嗣荣,等.近代甲醇合成工艺与合成塔技术(下)[J].化肥设计,2004,42(1):3~8. [5]陈文凯,吴玉塘,梁国华,于作龙.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石油化工,1997年,第26卷. [6]唐志斌,王小虎,付超,于新玲.新型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XNC-98的工业应用.石化技术与应用,第5期,第23卷.[7]汪寿建.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技术.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8]宋维端,房鼎业.甲醇工学.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10]王永全.甲醇精馏技术简述[J].化肥设计,2004,42(5):22~25.[11]刘志臣,孙贞涛.三塔甲醇精馏技术的应用[J].小氮肥, 2004,(1): 11~12.[12]宋维端,房鼎业.甲醇工学.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13]梁红涛主编.最新化工生产工艺设计与化工产品检测技术手册.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14]刁玉玮,王立业编著.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5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5]唐宏青.GSP工艺技术[J].中氮肥,2005,(2):14~18.[16]刘道德等编著.化工厂的设计和改造.第二版.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7]冯元琦主编.联醇生产.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18]胡松涛.甲醇工业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的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目录1概论 (6)1.1概述 (6)1.2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7)1.3设计依据 (7)1.4设计的指导思想 (8)1.5原料煤的规格 (8)2工艺论证 (9)2.1煤气化路线的选择 (9)2.2净化工艺方案的选择 (11)2.3合成甲醇工艺选择 (12)2.4甲醇精馏 (14)3工艺流程 (18)3.1 GSP气化工艺流程 (18)3.2净化装置工艺流程 (19)3.3甲醇合成工艺流程 (25)3.4甲醇精馏工艺流程 (26)3.5氨吸收制冷流程 (27)4工艺计算 (29)4.1物料衡算 (29)4.2能量衡算 (35)5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及选型 (41)5.1甲醇合成塔的设计 (41)5.2水冷器的工艺设计 (43)5.3循环压缩机的选型 (46)5.4甲醇合成厂的主要设备一览表 (46)6三废处理 (47)6.1甲醇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47)6.2 处理方法 (47)致谢 (50)1.1 概述1.1.1 甲醇性质OH。
年产30万吨合成甲醇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年产30万吨合成甲醇分厂设计第一章概述 (4)1.1项目概述 (4)1.1.1项目名称 (4)1.1.2项目简介 (4)1.2设计依据及原则 (4)1.2.1 设计依据 (4)1.2.2 设计原则 (4)1.3工艺特点 (5)1.4产品方案 (5)1.5主要物料规格及消耗 (6)1.6排污要求 (6)1.7公用工程 (6)1.8厂址概况 (6)1.9产品文献综述 (6)1.9.1产品甲醇简介 (7)1.10项目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8)第二章工艺方案的确定及流程模拟 (9)2.1概述 (9)2.2甲醇合成的反应及动力学分析 (9)2.2.1 甲醇合成的反应 (9)2.2.2 反应动力学分析 (10)2.3合成工艺 (11)2.3.1 甲醇生产工艺 (11)2.3.2 工艺流程的确定 (14)2.3.3 合成工序工艺操作条件的确定 (16)2.3.4 催化剂 (17)2.4工艺流程模拟 (18)2.4.1 (18)2.4.2 合成 (19)2.4.3 分离工段 (20)第三章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21)3.1概述 (21)3.2物料衡算的意义 (21)3.3物料衡算遵循的原则 (21)3.4物料衡算结果 (22)3.4.1 全段工艺的物料衡算 (22)3.5热量衡算 (33)3.5.1热量衡算原则 (33)3.5.2热量衡算 (34)第四章设备设计及选型 (40)4.1概述 (40)4.2.1 列管式反应器内部结构及空速的计算 (40)4.2.2 反应器内径、壁厚、外径的计算 (41)4.2.3 反应器塔高的计算 (41)4.3压缩机的选择 (41)4.3.1 选型原则 (41)4.3.2 选型介绍 (41)4.4闪蒸罐设计 (42)4.5精馏塔的选择 (42)4.5.1 精馏段塔径的计算 (42)4.5.2 提馏段塔径的计算 (44)4.5.3 塔高的确定: (45)4.6泵的选择 (45)4.7换热器的选择 (46)4.8回流罐,储罐的选择 (47)4.9设备选型一览表 (48)第五章总图及车间布置 (51)5.1总图设计 (51)5.1.1布置原则 (51)5.1.2参照要求及标准 (51)5.1.3 布局情况介绍 (51)5.1.4反应车间 (55)5.1.5辅助车间和公用工程 (55)5.1.6 发展用地及绿化 (56)5.1.7 其它布局说明 (56)5.2车间布置 (57)5.2.1车间布置依据 (57)5.2.2车间布置原则 (57)5.2.3 车间整体布置 (57)5.2.4合成工段车间布置 (58)第六章自动控制及仪表 (60)6.1全厂自控水平和主要控制方案 (60)6.1.1 概述 (60)6.1.2 自控水平 (60)6.1.3 主要控制方案 (60)6.1.4 通讯网络 (61)6.2仪表选型的确定 (61)6.2.1 选型原则 (61)6.2.2 控制室监控系统 (62)6.3动力供应 (62)6.3.1 仪表电源 (62)6.3.2 仪表气源 (62)6.4典型设备控制方案 (62)6.4.2 离心泵控制方案—直接节流法调节 (63)6.4.3 压缩机的控制 (64)6.4.4 换热器的控制 (64)6.4.5 储罐的控制 (64)第七章环境保护及评价 (66)7.1概述 (66)7.1.1环保目的 (66)7.1.2环境保护遵守依据 (66)7.1.3 控制及保护目标 (66)7.2废气中主要污染物的特征和危害 (67)7.2.1对人体的健康危害 (67)7.2.2对植物的危害 (67)7.3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68)7.3.1废气 (68)7.3.2废水 (68)7.3.3废渣 (69)7.4总结 (69)第一章概述1.1 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年产30万吨合成甲醇分厂设计1.1.2项目简介本项目以总厂造气分厂的净化合成气作为原料,充分合理利用原料气组分的现有资源及成熟的生产工艺,设计一座合成甲醇的分厂,对分厂的科学发展进行规划,扩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烃原料化工对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对优化资源利用有重要意义。
30万甲醇厂甲醇精馏工段初步设计

(1)利用加压塔塔顶蒸汽冷凝热作常压塔塔底再沸器热源,从而减少蒸汽消耗和冷却水消耗,形成双效精馏,总的能耗比二塔流程降低10% ~20%。
(2)预塔加萃取水,有效的脱除粗甲醇中溶解的气体CO2、CO、H2、和丙酮、烷烃等轻馏份杂质,使甲醇充分溶解在甲醇水溶液中,从而减少甲醇在预塔塔顶的损失。
(4)在常压精馏塔提馏段杂醇油浓缩区设采出口,及时地将难分离的低沸点共沸物-杂醇油采出,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常压塔的分离难度,减小了操作回流比,达到了节能、提高收率的目的;另外杂醇油采出后,能有效降低常压塔塔底废水中甲醇的含量。
(5)增设的甲醇回收塔,操作弹性大,操作灵活,可回收甲醇,减少废水中的甲醇含量。不仅甲醇回收率增加,而且可以在粗甲醇杂质含量较高时从回收塔取出的甲醇用作燃料,避免杂质在系统累积而影响产品甲醇质量。
近年来,甲醇作为替代能源发展迅速,主要用于甲醇汽油、燃料电池及甲醇制烯烃等。世界各国的甲醇生产主要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全球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甲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居于高位。因此,目前全球甲醇生产正在向具有丰富天然气,且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2006年世界甲醇总产能为4695万吨/年。2007-2010年全球甲醇产能年增长率为4.5%-5.0%。甲醇行业近年发展迅速,全球生产能力维持逐年递增走势,中国甲醇工业在良好的宏观经济及下游需求增长下也维持稳定快速的增长局面。2005年之前年增长不足二成,2006、2007年增速较快,两年年均增速50%,产能也达到了两千万吨以上。近几年虽然产能增速有所放缓,然2010年产增长率拉高至38%。2011年1-12月,全国精甲醇的产量达2226.66万吨,同比增长36.27 %。2012年10月,中国精甲醇产量为216.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41%;1-10月累计产量为2202.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8.37%。
【免费下载】年产30万吨煤制甲醇合成工段初步设计

目录第1章概述 (4)1.1甲醇性质 (4)1.2甲醇用途 (4)1.3甲醇生产工艺的发 (4)1. 4甲醇生产原料 (5)第2章工艺流程设计 (6)2.1合成甲醇工艺的选择 (6)2.1.1甲醇合成塔的选择 (6)2.1.2催化剂的选用 (6)2.1.3合成工序工艺操作条件的确定与论证 (8)第3章工艺流程 (10)3.1甲醇合成工艺流程 (10)第4章工艺计算 (12)4.1物料衡算 (12)4.1.1合成工段 (13)4.2能量衡算 (18)4.2.1煤发电量 (18)4.2.2合成工段 (18)第5章主要设备的计算和选型 (22)5.1甲醇合成塔的设计 (22)5.2水冷器的工艺设计 (25)5.3循环压缩机的选型 (28)5.4气化炉的选型 (28)5.5甲醇合成厂的主要设备一览表 (28)第6章合成车间设计 (29)6.1厂房的整体布置设计 (29)6.2合成车间设备布置的设计 (29)第7章设计结果评价 (30)参考文献 (31)致谢 (32)第1章概述1.1甲醇性质甲醇俗称木醇、木精,英文名为methanol,分子式CH3OH。
是一种无色、透明、易燃、有毒、易挥发的液体,略带酒精味;分子量32.04,相对密度0.7914(d420),蒸气相对密度1.11(空气=1),熔点-97.8℃,沸点64.7℃,闪点(开杯)16℃,自燃点473℃,折射率(20℃)1.3287,表面张力(25℃)45.05mN/m,蒸气压(20℃)12.265kPa,粘度(20℃)0.5945mPa•s。
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类和大多数其他有机溶剂混溶。
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6.0%~36.5﹪(体积比)。
化学性质较活泼,能发生氧化、酯化、羰基化等化学反应。
1.2甲醇用途甲醇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医药,林产品加工等领域。
甲醇主要用于生产甲醛,消耗量要占到甲醇总产量的一半,甲醛则是生产各种合成树脂不可少的原料。
年产30万吨甲醇项目建议书

3
目录
生产准备
劳动人员的确定 劳工定员分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工人。 管理人员为白班制;生产车间班组人员为三班制。 生产岗位定员
序 1 2 3 4 5 6 部 门 厂部 脱硫车间 合成车间 精馏车间 动力车间 维修车间 管理人员 16 2 2 3 2 3 技术人员 1 2 2 2 2 2
共175人
目录
生产二甲 醚燃料
二甲醚(DME)除了在日用化工、 制药、农药、染料、涂料等方面具 有广泛的用途外,它还具有燃料性 能,解决了能源和污染的矛盾这一 难题 M85、M15 甲醇汽油是一种清洁燃 料,在汽油中掺入5%、15%和85% 的甲醇及用纯甲醇(100%)作为汽车 燃料,低比例掺烧甲醇,汽车无需做 任何改动,可直接掺入汽油中使用 MTO 以甲醇为原料生产乙烯、丙 烯等低碳烯烃的生产工艺技术 (简称MTP/MTO)可有效缓解我 国石脑油的不足和低碳烯烃对国 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将铂钯贵金属载于SiO2,使其具有较好的活性和优良的抗硫 毒性。
4 反应温度
应用生产原理确定工艺条件 反 应 速 率
目录
① 平衡:放热反应, 降低温度有利于化学平衡。 ② 速率:对于可逆 放热 反应
反应温度
T↑, k ↑,r ↑ ; T超过某值继续升高时,Kp↓,反应推动力↓,速率↓ 因此,对一定类型的催化剂和一定的初始气体组成,必将出现最 大的反应速率值,与此对应的温度称为最佳温度(最适宜)温度。
3
目录
生产准备
原பைடு நூலகம்的来源和要求
1. 天然气 甲烷蒸汽转化 目前,世界约70%的甲醇以天然气为原料。 原料天然气规格:原料天然气的成份分析为V% :CH4 97.93、 C2H6 0.71 、C3H8 0.04、 CO2 0.74 、N2 0.56 其他杂质0.02。 2. 煤 3. 石油 石脑油——加压蒸汽转化 重油——部分氧化,可使石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天然气、石油、煤为原料的相对成本 100:140:150 气化 在我国,从长远来看煤将占主导地位
(完整版)年产30万吨甲醇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年产30万吨甲醇工艺设计Process Design of 300 kta Methanol SynthesisSection目录摘要 .......................................................................................................................................... Abstract ..................................................................................................................................引言......................................................................................................................................第一章概述...................................................................................................................1.1甲醇的概述..................................................................................................................1.1.1理化性质...................................................................................................................1.1.2制法...........................................................................................................................1.1.3用途...........................................................................................................................1.2由CO和H2合成甲醇 ...............................................................................................1.2.1高压法.......................................................................................................................1.2.2低压法.......................................................................................................................1.2.3中压法.......................................................................................................................1.3甲醇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工艺流程设计.....................................................................................................2.1甲醇合成......................................................................................................................2.1.1反应方程式...............................................................................................................2.1.2合成法反应机理 ......................................................................................................2.1.3甲醇合成塔的选择 ..................................................................................................2.1.4催化剂的选用 ..........................................................................................................2.1.5合成工序工艺操作条件的论证与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2.1.6低压Lurgi甲醇合成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第三章生产工艺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3.1甲醇生产的物料平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3.1.1合成工段物料衡算 ..................................................................... 错误!未定义书3.2甲醇生产的能量平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3.2.1合成工段能量衡算 ..................................................................... 错误!未定义书3.2.2冷凝器能量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第四章主要设备计算及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4.1合成系统主要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 错误!未定义书4.1.1甲醇合成塔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4.1.2水冷器的工艺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4.1.3甲醇分离器...............................................................................................................4.1.4循环压缩机的选型 ..................................................................................................4.2控制仪表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参考文献.................................................................................................................................附录......................................................................................................................................年产30万吨甲醇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摘要:甲醇是一种极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一种燃料,是碳化学的基础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学习初步设计
3.1.2 甲醇合成
CO 与 H2 合成甲醇是种可逆反应:
为减少合成甲醇过程中的副反应,提高甲醇产率,须选择适当的温度、压力 和催化剂,一般温度 300—400℃,压力 20MPa 左右。合成甲醇的反应温度低, 所需压力低,能耗也低,但温度低,反应速度变慢,所以催化剂是关键因素。合 成甲醇原料气 H2/CO 的化学计量比是 2:1。CO 含量过高对温度控制有害,且 能引起羰基铁在催化剂上的积聚,使催化剂失掉活性,故采用 H2 过量,H2/ CO 摩尔比为 2.2—3.0 较好。
1、塔设备 所有的塔设备为半露天,用裙座支承安装于基础环上。与塔设 备相关的设备如冷凝器、回流泵等按轴线就近布置,减少管线占地。
四个塔成组布置,位于同一轴线上。由于加压塔的回流罐较大,所以在一层 单独布置,用基座抬高。其余回流罐布置在三层。所有塔的再沸器布置在二层, 冷凝器布置在四层。由于精馏塔过高,精馏塔设备回流全部采用回流泵强制回流。 2、换热器 产品物料的冷凝器置于一层吸收塔的附近,便于出管。 3、泵 精馏车间的泵出口轴线对齐,减少管道铺设的难度,泵之间的距离在 1200mm,方便检修。
严峻考验,但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大力发展煤化工,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
已成共识。发展煤制甲醇,以煤代替石油,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化学工业
高速发展的需求。
3.1 甲醇合成法的化学过程
3.1.1 煤的气化
煤在高温常压下,与气化剂反应转化为 CO、H2 等可燃性气体的过程,称为 煤的气化。气化剂主要是水蒸气、空气或它们的混合气。从煤的气化得到甲醇合 成的工业原料——CO 和 H2 的混合物(合成气),通常将水蒸气直接通人炽热的 煤层,其转化为合成气的化学反应如 下:
4.4.2 布置理念
详见可行性研究报告。
4.4.3 分区说明
4.4.3.1 生产区布置 生产区分为合成车间和精馏车间。 合成车间主要包括反应器,闪蒸罐,换
热器。 精馏车间主要有填料吸收塔四个精馏塔等。甲醇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均属 于甲类,合成车间与精馏车间的设备间距为25m,符合规定的最小间距要求。 4.4.3.2 罐区布置
2.1.1国外进口
东盟和澳大利亚为主要进口来源地,虽然进口原料由于关税等因素,价格将 提高很多。但是东南亚醇醚资源稀缺,总厂可与原料供应商建立供求平衡的产业 链,对方供给原料,我方供给产品。出口创汇,经济性不言而喻。
2.2 产品规格:
甲醇产品的质量应满足我国工业甲醇质量标准 GB338—92 中规定规定的技 术指:
各种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首先流入调节池,均化水质调节水量,然后进初沉 池;初沉池的出水由泵提升进入冷却塔;冷却塔采用角形横流式低噪音冷却塔; 废水经过降温处理后自流进入 GAIA-BAF 池进行生化处理。经 Gaia-BAF 池处理 后的出水溢流到集水槽,通过管道送至接触消毒池,经深度处理后复用。复用后 的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污水回用设计规范》中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标准 值。 注:具体工艺方法优缺点及比较详见可行性报告
0.003
0.005
3 生产工艺
生产甲醇的方法有多种,早期用木材或本质素干馏法制甲醇的方法,今天在
工业上已经被淘汰了。氯甲烷水解法也可以生产甲醇,但因水解法价格昂贵,.没
有得到工业上的应用。油制甲醇设备复杂,操作麻烦,生成炭黑量多而且中国是资 源和能源相对匾乏的国家,随着石油消耗量的日益增加,我国的石油资源也面临
学生学习初步设计
30 万吨甲醇化工厂设计任务书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本项目新建30万吨甲醇化工厂。建址于宁波化工工业区。 项目总投资为 8336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41449.4万元,从中国建设银行贷款35.56%,其 余由自有资金注入。建设周期为两年,投资回收期为5年。
1.2 设计依据
澄清
-
水分含量,%
≤
0.01
0.15
-
学生学习初步设计
酸度(以 HCOOH 计),%
≤ 0.001 5
0.003 0
0.005 0
或碱度(以 NH3 计),%
≤
0.000 2
0.000 8
0.0001 5
羰基化合物含量(以 CH2O 计),% ≤
0.002
0.005
0.010
蒸发残渣含量,%
≤
0.001
1.5 厂址概况
本厂位于宁波市区西北面,占地面积 40.35 亩。距宁波火车南站 3 公里。离宁 波港 5 公里,并且公路发达。具有沿市、沿江、沿海、沿边、沿线等“五沿”优势。
1.6 主要危险品防护
表1 危险物一览表
学生学习初步设计
品名
自燃 闪
沸
爆炸极限v% 用量t/d
点 ℃ 点 ℃ 点 ℃ 下限 上限
厂区位于宁波工业园区内。厂区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地震烈度符合当地 规范。有关气象资料等参考可行性报告。
4.2 设计范围
厂内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交通运输设计。
4.3 厂址概况
见可行性报告。
4.4 总平面布置
4.4.1 总体布局
学生学习初步设计
厂区布置图
厂内可划分为行政区,生产辅助区以及生产区和储罐区。根据建筑物的朝向, 主导风向的影响,设置行政区于本厂的西南角,辅助区与中部,生产区设在东北 面,储罐区安置于工厂西北面。
氢气
510
<-50 -252.8 4
74.2
31.2
一氧化碳
610
<-50 -191.5 12.5 74.2
184.2
甲醇
385 11.11 64.7 6.7 36
0
2 原料采购及产品规格
储量 t 毒性
0
无
0
有
1186.6
有
可燃等级
甲类 乙类 佳B类
2.1 煤的采购
2.1.1国内采购
通过公路和铁路主要的煤原料从山西、陕西、新疆等省运输,交通方便。通 过宁波港与秦皇岛的港口优势,一部分也可以由港口运输,其价格就大大减少。
精馏段 41760
99.85
4.1 设计依据
4.1.1 采用的法规和标准、规范 1、原化工部文件《化工企业总图管理规定》; 2、《化工企业总图运输技术规定》HG/T20649-98;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 版); 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4.1.2 设计基础资料
学生学习初步设计
5 车间布置与配管 5.1 设计范围
精馏车间装置设备布置,工厂管网铺设。
5.2 车间装置设备布置
5.2.1 精馏车间
5.2.1.1 整体布置 车间半露天布置,分4层,以减少投资和维修费用。根据流程方向,车间采
用一字形布置,按照顺序依次是加压塔、常压塔、吸收塔。 5.2.1.2 精馏车间各类设备布置
厂区进行了充分的绿化,首先在所有的建筑物的四周植有草坪,其次在行政 大楼的前有一绿化地,夏季可乘凉。 在厂区的边界墙壁上也布置草坪,扩大绿 化面积。
4.5 厂内运输
厂区内所有道路都是环状。厂区设有3个出入口。西面专供人流进出,道路 宽度在11m以上。行政区后设置有两个弧形矩形的停车场,可供汽车以及自行车 的停放。厂区的东南面设有两个大门专供货流进出入。厂内内部所有的道路最窄 处超过3m,可允许检修车辆的通行,同时,消防车能够迅速的抵达失火地点。
净化工艺选用低温甲醇洗工艺,该技术成熟可靠、气体净化度高,能耗较低, 可将合成气中的 CO2 体积分数脱至 1.0×10-5 以下,H2S 体积分数小于 1.0×10-7, 且溶剂吸收能力大、循环量小、能耗省、价格便宜,操作费用低。
合成塔采用水管式合成塔,提高传热系数,缩小传热面积,能多装催化剂, 同时可副产 2.5MPa~4.0MPa 的中压蒸汽循环利用。催化剂采用纯 H2 对变换催 化剂进行活化,具体实施:以 N2 作为载体,把纯 H2 配入 N2 中,使 N2 中含 H2 的体积分数达 25% 30%,再配入 CS2 对催化剂进行活化,因为本次活化催 化剂使用的是纯 H2,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对空排放,故而也很大程度地减轻了环
3.2 选用生产工艺及设备
3.2.1工艺流程
本工艺采用煤粉为原料,其来源广,价格便宜,环境友好,气化技术成熟。 气化装置采用加压气流床 Texaco(德士古)汽化炉,煤粉与气化剂完全混合,各微 粒单独完成热解、气化、熔渣,不会相互黏结,不受煤的黏结性影响,同时由于气化 温度高,可用高灰熔点煤,对不同煤种的适应性较强。采用液态熔渣排放,灰渣呈玻 璃状,易堆放,可作为水泥配料,对环境无污染。
宁波常年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冬季主导西北风,将罐区存放在厂区的西北 面方向,侧风向。罐区内的其余空间种植草坪。各个储罐之间的间距符合化工企 业设计防火规范。储罐组内设置集水设施,设置可控制开闭的排水设施。储罐上 方设有遮阳棚。
学生学习初步设计
4.4.3.3 辅助车间布置 1、变电站 变电站设置在厂区的中部,位于生产装置的上风向。靠近东面边缘 处,方便高压进线和低压出线。与生产区保持一定的距离。变电站周围设置围栏, 构成一独立区域。 2、中心控制室 中控室位于变电站的北面,与生产区保持的距离符合甲类装置 的防火防爆要求。 3、维修站 维修站位于厂区的中部靠南,安置在侧风向。由于维修车站还包括机 修、电修、仪修等小车间,为避免相互干扰,维修站分小区布置。同时,维修站 与生产区保持一定的距离。 4、公用工程站 公用工程站位于维修站东面。 5、中心化验室 中心化验室位于中控室南面,与变电站,中控室一起构成一片 建筑群。 6、消防车站 消防站位于厂区中部,附近设有一蓄水池,道路设置使厂区发生火 灾时,车辆迅速的到达现场。 4.4.3.4 行政管理部门布置
以上反应均是吸热反应,因连续通入水蒸气将使煤层温度下降,为保持煤层温度, 须交替向炉内通入水蒸气和空气,通人空气时,主要是煤的燃烧反应,其放出热 量,加热煤层。煤气代表性成分组成:H248.4%、C038.5%、N26.4%、C026.0%、 O20.2%、CH40.5%。制甲醇所需 H2/CO 值为 2.21,合成气中 H2 与 CO 的摩尔 比可以在 350-400℃、Fe3O4 作催化剂条件下调节,使其比值达到要求,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