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年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名师教学课件

理解诗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句意: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 无关了,只是悲痛不能活着看到国家统一。
理解诗意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句意: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 家祭时一定不要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
任务三
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理解诗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深切的爱国之情!
理解诗意
这首诗的诗眼为“悲”,诗人为“不见九州 同”而“悲”,为无法亲眼看到“王师北定中原 日”而“悲”。正是因为对国家“爱之深”,才 有这般的“悲之切”。
任务四
补充资料,感悟情怀
感悟情怀
48岁,陆游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 53岁,壮志难酬,写下了“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61岁,写下了郁愤之辞:“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愤》 67岁,从军边关,他高唱:“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68岁,缠绵病榻,他写下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 雨大作》“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85岁,他写下了临终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元:同“原”,本来。 但:只是。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同:统一。 王师:宋朝的军队。 北定:平定北方。 中原: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
任务二
初读识字,理解诗意
31古诗两首《示儿》教学课件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示 儿
内乡县第五小 学 齐建义
示 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历史背景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 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 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向南逃到 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 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 直持续了95年。生活在战乱频繁、国破 家亡之中的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 的志向。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指导!阅读提示
认真读读这两首诗, 结合下面注释,再联系《示儿》,说说你 读懂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陆游的爱国思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注释: ⑴ 僵卧:卧病在床。⑵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⑶ 不自哀:不 为自己哀伤。⑷ 尚:还,仍然。 ⑸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 戍(shù ),守卫。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在现在新疆轮台县。 这里泛指边塞。⑹夜阑:夜将尽。⑺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10)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 ⑵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⑶三万里河: 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⑷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⑸摩天:碰到天⑹遗民 :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⑺胡尘:指胡 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⑻南望:远眺南方 。
自学导航
1、读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理解古诗 。借助书后的注释或自己的工具
书,理解词义,了解诗意。 3、体会情感。 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 儿
内乡县第五小 学 齐建义
示 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历史背景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 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 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向南逃到 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 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 直持续了95年。生活在战乱频繁、国破 家亡之中的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 的志向。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指导!阅读提示
认真读读这两首诗, 结合下面注释,再联系《示儿》,说说你 读懂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陆游的爱国思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注释: ⑴ 僵卧:卧病在床。⑵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⑶ 不自哀:不 为自己哀伤。⑷ 尚:还,仍然。 ⑸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 戍(shù ),守卫。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在现在新疆轮台县。 这里泛指边塞。⑹夜阑:夜将尽。⑺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10)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 ⑵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⑶三万里河: 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⑷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⑸摩天:碰到天⑹遗民 :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⑺胡尘:指胡 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⑻南望:远眺南方 。
自学导航
1、读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理解古诗 。借助书后的注释或自己的工具
书,理解词义,了解诗意。 3、体会情感。 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教学课件

的地区。
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进军,
收复中原的时候。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 祭祀祖宗 无: 同"勿",不要 乃翁: 你的父亲
乃:你的,你们的。翁:父亲。
这句的意思是: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
(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 告诉你们的父亲。
诗意: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 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 而感到悲伤。宋朝的军队向北方 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 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 告诉你们的父亲。
学习古诗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颂诗句,背诗文。
给儿子们看
本来就知 道
示儿
陆游
祖国统 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
你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 手里的地区。
对祖先的 祭祀。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 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本来的
拓展总结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 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 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 作——《示儿》吧。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
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不同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 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 还乡的心情。
《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 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 同”。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进军,
收复中原的时候。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 祭祀祖宗 无: 同"勿",不要 乃翁: 你的父亲
乃:你的,你们的。翁:父亲。
这句的意思是: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
(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 告诉你们的父亲。
诗意: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 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 而感到悲伤。宋朝的军队向北方 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 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 告诉你们的父亲。
学习古诗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颂诗句,背诗文。
给儿子们看
本来就知 道
示儿
陆游
祖国统 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
你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 手里的地区。
对祖先的 祭祀。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 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本来的
拓展总结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 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 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 作——《示儿》吧。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
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不同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 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 还乡的心情。
《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 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 同”。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示儿》PPT精选教学课件

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 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 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 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从诗中你能看出 南宋统一了吗?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 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给儿子们看
本来就知 道
示儿
陆游祖国统 一来自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
你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 手里的地区。
对祖先的 祭祀。
合作学习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
祭无忘告乃翁”?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读这首诗读最这让首人诗心,痛理的解此诗并
拓展延伸 是那个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
五千仞岳上摩天。
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 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
遗民泪尽胡尘里,
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
南望王师又一年。 八尺为一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王_师_:__指宋王朝的军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 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 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 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给儿子们看
本来就知 道
示儿
陆游祖国统 一来自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
你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 手里的地区。
对祖先的 祭祀。
合作学习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
祭无忘告乃翁”?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读这首诗读最这让首人诗心,痛理的解此诗并
拓展延伸 是那个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
五千仞岳上摩天。
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 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
遗民泪尽胡尘里,
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
南望王师又一年。 八尺为一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王_师_:__指宋王朝的军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 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 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PPT教学课件1

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 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 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 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 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 国雄于地球。
满 江 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 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 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 志饥餐胡虏业布置:
1.总结课上学过的诗句,并积累 爱国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2.读了《示儿》这首古诗,我想 你一定对陆游有了更深的了解,请 你给这位爱国诗人写一封信。
示儿
陆游
《示儿》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意思。 2.抓住诗中关键词句,感悟诗 人的爱国情感,并受到感染。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古诗。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会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中州残破耻难平, 何辞请缨拒贼兵。 家国一时多少恨, 江流不尽月无声。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 出篱门迎凉有感》
写话训练: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读 着这两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 景?
金兵的铁骑冲进中原大地,战火烧遍 都城。
林升《题临安邸》
西湖歌舞几时休?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
女:但悲不见 男:但悲不见 齐: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2示儿 课件(共20张PPT)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椀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C
D 课堂小结
由于南宋当权者的昏庸,使 得国破家亡,没有实现九州统一。 但在诗人陆游身上我们看见了他 对祖国的热爱,在生命的弥留之 际依然心系国家统一大业。让我 们再次来诵读——《示儿》。
《示儿》这首诗为陆游 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 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 月)。
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 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 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 抗战号召。
B 初读课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B 字词解释
猜一猜: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 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 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
我们查到了相关资料,宋末林景熙 《题陆放翁诗卷后》,这首诗回答了中原 是否的统一的问题,我们看下这首诗。
C
题陆放翁诗卷后
(宋)林景熙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示儿:给儿子看。 但:只是。
家祭:对祖先的 祭祀 。
同: 统一。
九州:中原。
乃翁:你的父亲。
元:通“原”本来。 无:通“勿”不要。
B 情感领悟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 同”是什么意思?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意思: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 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 而感到悲伤。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课件PPT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感悟
示儿
陆游
你读对了吗? 再读几遍!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理解诗意
同“原”, 本来
古代中国曾分为九 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看不到祖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悲愤
为朝廷的无能而感到悲愤
悲伤 为自己的有心无力而感到悲伤
看不见祖国的统一
诗人 悲痛 悲愤 悲伤
全诗中哪个字可以表达诗人的心情?
“悲”
悲痛 悲愤 悲伤
为人民感到悲痛 为朝廷感到悲愤 为自己感到悲伤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看不到祖国统一的 悲伤之情
渴望祖国统一的 爱国之情
示儿
陆游
带着诗人的情感, 让我们再大声的齐 读这首爱国诗《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拓展积累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课后作业
1. 积 累 有 关 爱 国 的 名 言 警 句 或 诗 句 。 2.试想:这样的南宋终究灭亡了, 陆游的后人在举行祭祀的时候会怎么 告诉陆游呢?
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 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 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 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自学古诗
自学提示:
1.默读诗句,找出不易理解的字词。
(五上)语文教学课件-第12课 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共14张PPT)

❖
4.年老时,你对青春的期盼就只能依靠 些许爽 朗的情 怀,时光 告诉你,青春是 一种年 龄,亦 是一种 心境。 只是,来 日不多,你身处 的境地 已经很 明白地 告诉你:自己孩 提时的 理想是 否成真 ,自己 生命的 质量显 现了一 种什么 样的光 色。
❖
5.好在身体依然健康,精力依然充沛,在中年,在老年 ,你仍 会在自 己的脸 庞上刻 下饱经 风霜的 印痕,时 光仍会 在你的 履历中 重重地 绘下一 幅图画 。
❖
2.只要不必希求太多——向朋友、向 爱情,尤 其是向 生活。 是否记 得?我们 曾经多 么专注 地设计 美妙的 未来,我们是 如何细 致地描 绘多彩 的前途,然而,尽 管我们 是那样 固执、 那样虔 诚、那 样坚韧 地等待,可生活 却以我 们全然 没有料 到的另 一种面 目呈现 于面前 。
❖
3.童年少年青年好像还是昨天的事儿,呀,时光 真快,一 生的一 半儿已 经烟飞 云散。 无论如 何,时 光是无 情的,青 春不会 因为你 的期盼 而凝滞,也不会 因为你 曾有的 虚度而 有半丝 的缓慢 。
示儿
陆游
示 祭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元:同“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
陆游
但:只。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同,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但悲不见九州同。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 地区。
王师北定中原日,
(五上)语文教学课件-第12课 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共14张PPT)
作业:1、用自己的话说诗意。
❖ 1210年的除夕,85岁高龄 的陆游躺在病床上,已奄 奄一息,他对他的儿子说: 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学习
1.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
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2.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
么了吗?
拓展延伸
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 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 是哪个字? 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 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 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 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 以八尺为一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宋朝的军队向北进军, 这句的意思是: 收复中原的时候。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 祭祀祖宗 无: 同"勿",不要 乃翁: 你的父亲
乃:你的,你们的。翁:父亲。
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 这句的意思是:
(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 告诉你们的父亲。
诗意: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 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 而感到悲伤。宋朝的军队向北方 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 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 告诉你们的父亲。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意:
三万里黄河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直插云霄。 金兵占领地区的百姓在敌人 的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 干了,他们盼望南宋军队收复 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 年又一年。
拓展总结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
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 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 作——《示儿》吧。
学习情; 颂诗句,背诗文。
给儿子们看
本来就知 道
示
陆游
儿
祖国统 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
你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 手里的地区。 对祖先的 祭祀。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 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本来的
悟诗情: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 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 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 烈爱国热情。
写一写
“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还是希望有 一天祖国统一,希望有一天儿孙把这个消 息告诉他,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想象一 下,陆游临终前与儿子交谈的情景,写一 段对话:
陆游: 儿子: 陆游: 儿子:
这首诗是85岁的陆游重病在床、生命 垂危的时刻写给儿女的临终嘱咐。陆游在 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 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
万事空: 什么都没有了
这句的意思是: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 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 这里相当于"只" 九州: 中国的代称 同: 统一 九州同: 指全中国统一
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 这句的意思是:
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 指南宋军队 定: 平定、收复 中原: 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 的地区。
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诗人,他 的一生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 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你们知道 这位诗人是谁吗?
你们知道他临终前的最后一首诗 是什么诗吗?
示儿
示:把事情摆出来 让人知道。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 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 代,相当于遗嘱。
陆游(南宋)
写作背景: 陆游,儿时的他备受流离迁徙的痛苦,且目 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老百姓生 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 下了仇恨的种子。而南宋统治者向金人求得了 暂时的安定后就纵情享乐,花天酒地,这更促 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为报仇雪耻,他曾从 军九年,积极抗金。以后虽多次复职做官,但 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就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 制和排斥而多次失去官职。可不管个人遭遇多 么不幸,他始终为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担忧。 85岁临终之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示儿》。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
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相同点:
不同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 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 还乡的心情。 《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 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