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远古帝王世系

合集下载

远古帝王世系表

远古帝王世系表

远古帝王世系表盘古氏(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

又称盘古,混沌氏。

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天皇氏(距今约300万-170万年前。

又称天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地皇氏(距今约170万-70万年前。

又称地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人皇氏(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

又称人皇,九头氏,居方氏。

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有巢氏(距今约20万-5万年前。

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

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燧人氏(距今约5万年-公元前7724年。

又称燧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起源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古称羌戎)。

伏羲的先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羌戎燧人氏的一个分支。

距今约三万年时,居住在昆仑山上的燧人氏族团因雪线下移,被迫分两路转移。

一路由南往东,进入长江以南,发展成为燧人氏苗蛮集团(黑虎支);一路由北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太行山以东,发展成为燧人氏伏羲集团(白虎支和牛羊支)。

伏羲氏于公元前7724年取代燧人氏政权,成为各地氏族联盟公认的领袖。

女娲氏与伏羲氏同属于伏羲族团,为两个世代联姻的族系。

两族相互交替,共同执政,形成了“伏羲女娲氏”政权(公元前7724-前5008年。

传78帝,记2717年)。

伏羲(公元前7724-前7707年。

又称宓羲、庖牺、皇羲、太昊、伏牺。

男,风姓,伏羲女娲政权首任帝。

是母系氏族风兖部落的首领,居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女娲(公元前7707-前7653年。

女,风姓。

又称灵娲、仓娲、女娲氏、女希氏、女皇氏。

伏羲之妹)嬟移(公元前7653-前7615年。

女,姓风)师嬟(公元前7615-前7569年。

女,姓风)太昊(公元前7569-前7527年。

男,姓风,又称太昊伏羲,尊称白帝)昊嬟(公元前7527-前7525年。

女,姓风)少昊(公元前7525-前7509年。

男,姓风,名挚)嬑节(公元前7509-前7481年。

女,姓风)伏泰(公元前7481-前7444年。

女,姓风)羲暤(公元前7444-前7403年。

中国帝王世系表

中国帝王世系表
元(1206~1368)(下)
武宗海山
13明宗和世㻋
12文宗图帖睦尔
15顺帝妥懽帖睦尔
14宁宗懿璘质班
明(1368~1644)
1太祖朱元璋
兴宗朱标
3成祖朱棣
2惠帝朱允炆
4仁宗朱高炽
5宣宗朱瞻基
6英宗朱祁镇
7景帝朱祁钰
8宪宗朱见深
9孝宗朱祐樘
睿宗朱祐杬
10武宗朱厚照
11世宗朱厚熜
12穆宗朱载垕
13神宗朱翊钧
9孝武帝司马曜
6哀帝司马丕
7废帝司马奕
5穆帝司马聃
10安帝司马德宗
11恭帝司马德文
南朝宋(420~479)
1武帝刘裕
2少帝刘义符
3文帝刘义隆
4孝武帝刘骏
6明帝刘彧
5前废帝刘子业
7后废帝刘昱
8顺帝刘凖
齐(479~502)
宣帝萧承之
景帝萧道生
1高帝萧道成
5明帝萧鸾
2武帝萧赜
6东昏侯萧宝卷
7和帝萧宝融
文帝萧长懋
1太祖朱温
武皇李克用
2末帝朱友贞
2明宗李嗣源(义子)
1庄宗李存勖
4末帝李从珂(继子)
3闵帝李从厚
后晋(936~946)后汉(947~950)后周(951~960)
献祖石绍雍
1高祖刘知远
1太祖郭威
宋王石敬儒
1高祖石敬瑭
2隐帝刘承祐
2世宗柴荣(内侄)
2出帝石重贵
3恭帝柴宗训
十国(902~979)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北汉、闽、吴越、荆南、楚。
3鬱林王萧昭业
4海陵王萧昭文
梁(502~557)陈(557~589)
1武帝萧衍

解读中国上古帝王世系和三皇五帝夏商周关系

解读中国上古帝王世系和三皇五帝夏商周关系

解读中国上古帝王世系和三皇五帝夏商周关系【导读】中国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三皇五帝”时代。

近百年来大量的考古数据证明,中国的文明史早在公元前一万年至前九千年时就已经存在了,远不止所谓的上下五千年。

三皇五帝离现在非常久远,三皇可能是旧石器时代,具体事件却不得考证,因为时间跨度太大,而五帝时期距离夏朝不远,大概4000多年前。

那么三皇五帝分别是谁呢?其实三皇五帝也并不是远古时期称皇称帝的人,而是在原始社会对人类各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三皇五帝是那个时候的首领,贡献巨大,被后世歌颂,将他们成为“皇”、“帝”来供奉,虽然身为传说中的人物,但是根据考古发现,这些人确实是存在的,只是对于三皇五帝并不是有很明确的记载。

三皇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作为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首领,接下来我们浅谈一下三皇五帝这些上古帝王。

盘古氏在位起讫: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生卒年:混沌之初开天辟地出生地:宇宙浑圆体中央立都:中国(太平洋西岸,亚洲东方)年号:开天辟地【基本概况】盘古氏又称混沌氏,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

据古史记载,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混沌一片,即分不清上下左右也辨不出东西南北,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中间有核的浑圆体。

人类的祖先就在这核心中孕育而成。

人祖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的孕育才有了生命。

当他有了知觉的那一刻,他的周围一片黑暗,什么都看不见。

于是他拔下自己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

球体破裂了,沉浮成两部分:一部分轻而清,一部分重而浊。

轻而清者不断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者不断下降,变成了地。

人祖就这样头顶天脚踏地的诞生于天地之间。

人们尊称他为盘古。

把他出生的地方称作“中国”。

把他出生的时代称作“开天辟地”。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显然是古人对人类始祖的神化,他体现出中华民族向往光明为造福人类社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是谁创造了人类社会,是劳动人民自己,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断进化,他们用群体的智慧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为后人留下来许多美好的传说。

01三皇五帝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01三皇五帝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三皇五帝简介三皇五帝世系图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历年无确数,最少数千年。

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从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

三皇五帝是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

三皇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

基本上,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大致上,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远,时间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

历史三皇五帝属中国上古时期,距今久远,少有当时的文字实物资料流传,主要靠传说流传至今,因此这段历史对于后来的人们存在很多含糊不清之处。

由于对这一历史时期现存的资料大多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许多事情很难判断真伪,综合史料,大致为:三皇时代处于约6000年前到4000年前,是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期。

历史资料表明,漫长的三皇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期,早期的女娲也常被列为三皇之一。

到五帝时代,已经是父系社会,不过女子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嫘祖等女子人物在文明发展中也有很大的贡献。

五帝时代文明是三皇时代文明的延续。

以文字为例,传说伏羲创造八卦、文字,而在黄帝时代仓颉造字,文字愈加成熟。

女娲、伏羲时代的龙崇拜,在炎黄时代进一步发展。

传说炎帝(指末代炎帝)、黄帝皆神农后裔,炎帝即神农部落首领,也是各部落联盟的首领、天子共主,当时神农部落已世衰,黄帝和伏羲(有人认为盘古即为伏羲)部落有密切的传承关系,后来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天子,为五帝之首,五帝以后即为夏、商、周时代。

五帝时代在约4000多年前,当时,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主要从事农业劳动,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征服了周边各个部落,黄帝时代华夏文明取得很大发展,华夏族由此产生,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于此。

中华世系图表(先秦部分)

中华世系图表(先秦部分)

10报乙 9
11报丙 10
12报丁 11
13示壬 12
15示癸 13
15成汤 14 15
2 大丁 2外丙 3仲壬
3 4太甲
4 5沃丁 6太庚
5 7小甲
10仲丁 11外壬 12河亶甲 13祖乙
14祖辛
16祖丁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17南庚
祖己 23祖庚 24祖甲
25廩辛 26康丁
子发
子产
20郑共公
4强鸠夷 5余桥疑吾6柯卢
7周繇
8屈羽
9夷吾
10禽处
11转
12颇高
13句卑
14去齐
15寿梦
姒姓。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越非民族之称,乃东南扬州之地名也。会稽之耻,勾践 立了东越国。长子玉在福建地区建立了闽越国。 夏代越侯 1无余 2丕诚 3宗元 4绍圣 5毅正 6子诚 7娄玉 商代越侯 8俶 9枋 10菪 11潜 12扃 13厉 14皓 15僮 浑淳 16仲庚 17太辛 18咸享 19寀 20浤 周代越国 22诃 23加佑 24子升 25纲 26汝稷 27洽 28杞 29少连 30骝 31逸 32鲤 33必高 34越侯无壬 35越侯无瞫 37越王允常 38越王勾践 39越王鹿郢 40越王不寿 41越王朱勾 42越王翳 43越王诸咎44越王错枝 45越王无余 46越王无颛 57越王无疆 闽越国 1玉 2尊 3亲 4恒 5朝 6睦 7无诸 8獏 9? 10甲 11郢 繇王丑 繇王居股 东越武帝 东越国 1蹄 2伟 3鸿业 4海宇 5伯历 6安朱 7摇 8昭襄 9建 10贞复 11望 芈姓熊氏。楚人是华夏族南迁的一支,最初根据地在河南新郑,即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新郑在上古时期又称为有熊,有熊相传为黄帝的国号)。楚人的祖先最早活 楚国 古民族冲突的旋涡中及商王朝的驱逐下,逐渐南迁。迁徙路线:河南新郑(祝融之墟)—桐柏山—丹阳(今淅川县)—湖北荆山。大启群蛮,城濮之战,问鼎中原,向戌 1 灭楚。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①鬻熊 ②楚熊丽 ③楚熊狂 1楚熊绎 2楚熊艾 3楚熊黵 4楚熊胜 5楚熊杨 6楚熊渠 7楚熊挚 8楚熊延 9楚熊勇 10楚熊严 11楚熊霜 12楚熊徇 13楚熊咢 14楚若敖 15楚霄敖 16楚厉王 17楚武王 18楚文王 19楚堵敖 20楚成王 21楚穆王 越国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1(1)..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1(1)..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上古——周)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挚高辛氏唐尧放勋虞舜重华夏朝(约公元前2146-1675年)共统治466年建都:安(今山西雯县)夏始于禹,终于桀,共17帝。

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

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

夏朝姒姓。

宗神夏禹姒文命(黄帝的玄孙)在位45年夏启姒启在位29年太康在位29年仲康在位13年相在位28年寒浞(亲信,篡权)在位40年少康在位21年杼在位17年槐在位44年芒在位18年泄在位21年不降在位59年扃在位21年胤甲(又名廑)在位21年孔甲在位31年皋在位11年发在位11年夏桀姒履癸在位52年商朝(约公元前1674—公元前1117年)共统治557年,历三十帝。

建都:朝歌,又名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庙号/谥号年号姓名在位商太祖汤子天乙 30年商代王太乙子以跌 1年商哀王外丙子胜 2年商懿王仲壬子庸 4年商太宗太甲子至 12年商昭王沃丁子绚 29年商宣王太庚子辩 25年商元王雍已子密 13年商中宗太戊子伷 75年商孝成王仲丁子庄 11年商思王外壬子发 15年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9年商穆王祖乙子藤 19年商桓王祖辛子旦 16年商僖王沃甲子逾 5年商庄王祖丁子新 9年商顷王南庚子更 6年商悼王阳甲子和 7年商世祖盘庚子旬 42年商章王小辛子颂 3年商惠王小乙子敛 10年商高宗武丁子昭 59年商后平王祖庚子跃 11年商世宗祖甲子载 33年商甲宗廪辛子先 4年商康祖庚丁子嚣 8年商武祖武乙子瞿 35年商匡王文丁子托 13年商德王帝乙子羡 21年商纣王帝辛子寿 30年周朝(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统治353年,历十二帝。

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庙号/谥号姓名在位周文王姬昌 50年(注:建国前在位)周武王姬发 14年(注:前7年在建国前)周成王姬诵 15年(周公姬旦摄政7年)周康王姬钊 25年周昭王姬瑕 23年周穆王姬满 55年周共王姬繄扈 23年周懿王姬囏 8年周孝王姬辟方 6年周夷王姬燮 8年周厉王姬胡 11年周宣王姬静 46年周幽王姬宫湼 10年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上古帝王世系

上古帝王世系

上古帝王世系州昆仑山下。

其时地壳未尽坚固,屡屡遭逢劫火,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黑戈)、昭阳。

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胖、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洲献。

其年岁兄弟各一万八千岁。

三、地皇:姓岳名铿,字子元,以火德王。

兄弟共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山,以火纪官,爰定日、月、星三辰,是为昼夜。

以三十日为一月,十一月为冬至。

兄弟各一万八千余年。

四、九头纪人皇:又称泰皇氏,姓恺,名胡洮,字文生,人面龙身,生于刑马提地之国,以土德王天下。

兄弟九人,驾六羽,乘云车,出谷口,依山川土地之势,裁度为九州,而各居其一方,亦曰居方氏。

兄弟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五、五龙纪:人皇氏厌倦尘事,乃授篆于五姓。

五姓者,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

五姓同期,俱驾龙,故号曰五龙氏,乘云车而治天下,治五方,司五岭,布五岳。

六、摄提纪:有五十九姓,亦曰五十九姓纪。

七、合雒纪:共有三姓,教民穴居,乘蜚鹿以理。

八、连通纪:共有六姓,乘蜚麟以理。

九、叙命纪:共有四姓,驾六龙而治。

十、循蜚纪:共有二十二氏。

(一)钜灵氏/巨灵氏(二)句强氏/句疆氏(三)谯明氏(四)涿光氏(五)钩陈氏(六)黄神氏(七)拒神氏/巨神氏(八)犁灵氏(九)大騩氏(十)鬼騩氏/鬼隗氏(十一)弁兹氏/掩兹氏(十二)泰逢氏(十三)冉相氏(十四)盖盈氏(十五)大敦氏(十六)云阳氏(十七)巫常氏(十八)泰壹氏(十九)空桑氏(二十)神民氏(二十一)倚帝氏(二十二)次民氏以上皆穴居之世也。

十一、因提纪:共有十三氏,传六十八世(一)辰放氏:传四世,古初之人卉服蔽体,至辰放氏时多阴风,乃教民搴木茹皮以御风霜,绹发乇首以去灵雨,而民从之。

命之曰衣皮之人。

(二)蜀山氏:传六世(三)虺傀氏:传六世(四)浑沌氏:传七世(五)东户氏:传十七世(六)皇覃氏:传七世(七)启统氏:传三世(八)吉夷氏:传四世(九)儿遽氏:传一世(十)希韦氏:又称猪韦氏,传四世(十一)有巢氏: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传二世,教民栖木而巢,以避禽兽之害,又刻木结绳以为政,又教民取羽革紩衣挛领着兜冒以贲体,又令民之死者厚衣之以薪而瘗之。

上古帝王及黄帝世系图表

上古帝王及黄帝世系图表

上古帝王世系表
黄帝世系图表
注:①黄帝之父曰少典。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取代神农氏为帝,国号有熊。

25子有姓14人。

正妃嫘祖生玄嚣、昌意。

②帝喾娶娵訾氏生挚,陈锋氏生帝尧名放勋,元妃姜原生稷,次妃有娀简狄生契。

帝挚立不善,不久改立帝尧, 国 号 陶唐。

尧就位年龄不详,立73年令舜摄政,辟位28年而崩,在位101年。

契,姓子氏,治水有功,封于商,传13世至成汤而灭夏。

周后稷名弃,姓姬氏,舜封之于邰,传16世至武王灭商。

③帝舜名重华,国号有虞,故称虞舜,父瞽叟,继母生弟象。

年30举,用事20年,代尧摄政8年,尧崩3年丧毕,61岁即位,在位39年,享年100岁。

④禹姓姒氏,名文命,国号夏后,在位10年。

涂山氏生子启,至桀传17世而亡。

⑤禹和尧均为黄帝的五世孙,舜为黄帝的九世孙,而禹位承舜,相差四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远古帝王世系中华儿女又称炎黄子孙,“炎黄”指的就是炎帝和黄帝。

许多人都误以为炎帝和黄帝只是两个人。

其实不然,炎帝和黄帝都是远古时代一个阶段政权的代称。

中国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三皇五帝”时代。

近百年来大量的考古数据证明,中国的文明史早在公元前一万年至前九千年时就已经存在了,远不止所谓的上下五千年。

二十世纪末,王大有等一批学者勇敢的投身于中国远古史的研究,他们结合田野考古并从多学科领域对远古史进行了艰苦的考证,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初步理出了中国远古文明的脉络,我们终于看到了恢复中国远古文明历史的一线曙光。

盘古氏(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

又称盘古,混沌氏。

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天皇氏(距今约300万—170万年前。

又称天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地皇氏(距今约170万—70万年前。

又称地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人皇氏(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

又称人皇,九头氏,居方氏。

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有巢氏(距今约20万—5万年前。

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

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燧人氏(距今约5万年—公元前7724年。

又称燧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起源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古称羌戎)。

伏羲的先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羌戎燧人氏的一个分支。

距今约三万年时,居住在昆仑山上的燧人氏族团因雪线下移,被迫分两路转移。

一路由南往东,进入长江以南,发展成为燧人氏苗蛮集团(黑虎支);一路由北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太行山以东,发展成为燧人氏伏羲集团(白虎支和牛羊支)。

伏羲氏于公元前7724年取代燧人氏政权,成为各地氏族联盟公认的领袖。

女娲氏与伏羲氏同属于伏羲族团,为两个世代联姻的族系。

两族相互交替,共同执政,形成了伏羲女娲氏政权(公元前7724—前5008年。

传78帝,记2717年)。

伏羲(公元前7724—前7707年。

又称宓羲、庖牺、皇羲、太昊、伏牺。

男,风姓,伏羲女娲政权首任帝。

是母系氏族风兖部落的首领,居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女娲(公元前前7707—前7653年。

女,风姓。

又称灵娲、仓娲、女娲氏、女希氏、女皇氏。

伏羲之妹)—嬟移(公元前7653—前7615年。

女,姓风)—师嬟(公元前7615—前7569年。

女,姓风)—太昊(公元前7569—前7527年。

男,姓风,又称太昊伏羲,尊称白帝)—昊嬟(公元前7527—前7525年。

女,姓风)—少昊(公元前7525—前7509年。

男,姓风,名挚)—嬑节(公元前7509—前7481年。

女,姓风)—伏泰(公元前7481—前7444年。

女,姓风)—羲暤(公元前7444—前7403年。

男,姓风)—印枪(公元前7403—前7361年。

女,姓风)—新印(公元前7361—前7335年。

女,姓风,号大庭氏)—姯印(公元前7335—前7271年。

女,姓风)—随象(公元前7271—前7224年。

男,姓风)—伏显(公元前7224—前7191年。

女,姓风,号柏皇氏)—可塑(公元前7191—前7159年。

女,姓风)—郁莟(公元前7159—前7143年。

女,姓风)—佘蓄(公元前7143—前7085年。

女,姓风)—象团(公元前7085—前7024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象伟(公元前7024—前6990年。

女,姓风,号中央氏)—节触(公元前6990—前6955年。

女,姓风)—伏案(公元前6955—前6931年。

女,姓风)—曲秦(公元前6931—前6896年。

女,姓风)—随秦(公元前6896—前6871年。

女,姓风)—晁安(公元前6871—前6856年。

男,姓风,号伏羲氏)—伏安(公元前6856—前6826年。

女,姓风,号栗陆氏)—起望(公元前6826—前6801年。

女,姓风)—河圭(公元前6801—前6732年。

女,姓风)—圭嬜(公元前6732—前6666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泰望(公元前6666—前6631年。

女,姓风,号骊连氏)—施公(公元前6631—前6598年。

男,姓风)—团良(公元前6598—前6554年。

男,姓风)—冠象(公元前6554—前6515年。

男,姓风)—团伏(公元前6515—前6477年。

男,姓风)—伏义(公元前6477—前6450年。

女,姓风,号赫胥氏)—娍义(公元前6450—前6415年。

女,姓风)—肆杤(公元前6415—前6384年。

女,姓风)—归纹(公元前6384—前6367年。

男,姓风)—伏秧(公元前6367—前6352年。

男,姓风)—团暤(公元前6352—前6323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秦枪(公元前6323—前6288年。

女,姓风,名号尊卢氏)—革池(公元前6288—前6254年。

女,姓风)—枪兰(公元前6254—前6228年。

女,姓风)—三那(公元前6228—前6196年。

女,姓风)—革兰(公元前6196—前6178年。

男,姓风)—赤禅(公元前6178—前6141年。

女,姓风,号祝融氏)—洛枪(公元前6141—前6124年。

男,姓风)—附前(公元前6124—前6110年。

男,姓风)—洛前(公元前6110—前6078年。

男,姓风)—桑味(公元前6078—前6044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伏纪(公元前6044—前6005年。

女,姓风,号混沌氏)—随嬄(公元前6005—前5970年。

女,姓风)—鹏烁(公元前5970—前5923年。

女,姓风)—茜河(公元前5923—前5884年。

女,姓风)—规辛(公元前5884—前5847年。

女,姓风,号昊英氏)—金乌(公元前5847—前5803年。

女,姓风)—掮师(公元前5803—前5763年。

男,姓风)—雪河(公元前5763—前5722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汝信(公元前5722—前5682年。

女,姓风,号有巢氏)—罗秦(公元前5682—前5649年。

男,姓风)—风诰(公元前5649—前5614年。

男,姓风,号葛天氏)—峙龙(公元前5614—前5571年。

女,姓风)—达河(公元前5571—前5539年。

女,姓风)—荷曲(公元前5539—前5496年。

女,姓风,号阴康氏)—达耳(公元前5596—前5451年。

女,姓风)—媒兰(公元前5451—前5417年。

女,姓风)—立路(公元前5417—前5377年。

女,姓风)—因康(公元前5377—前5346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墙烁(公元前5346—前5303年。

女,姓风,号朱襄氏)—泽治(公元前5303—前5274年。

女,姓风)—渭茂(公元前5274—前5241年。

女,姓风,号伏羲氏)—苍芒(公元前5241—前5209年。

女,姓风,号无怀氏)—节曲(公元前5209—前5175年。

女,姓风)—风和(公元前5175—前5151年。

男,姓风,号伏羲氏)—节氏(公元前5151—前5117年。

男,姓风)—太河(公元前5117—前5073。

男,姓风)—大耀(公元前5073—前5035年。

男,姓风)—节芒(公元前5035—前5008年。

男,姓风)。

炎帝魁隗氏发祥于秦岭常羊山,兴起于赤水(今贵州赤水市)。

公元前5008年,炎帝氏族向大伏羲氏族发起进攻,有许多部落投降。

伏羲女娲氏政权第七十八任帝风节芒病亡。

炎帝魁隗氏取代伏羲女娲氏政权,建帝都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形成了炎帝魁隗氏政权(公元前5008—前4766年。

传6帝,记243年)。

炎帝魁隗(公元前5008—前4951年。

男,姓姜,又名柱,号魁隗氏。

系炎帝魁隗氏政权首任帝)—炎帝炎居(公元前4951—前4918年。

男,姓姜)—炎帝节并(公元前4918—前4876年。

女,姓姜)—炎帝戏器(公元前4876—前4827年。

男,姓姜)—炎帝祝融(公元前4827—前4781年。

男,姓姜)—炎帝共工(公元前4781—前4766年。

男,姓姜)。

神农氏的先祖与魁隗氏的先祖同源,皆出自于少典氏。

炎帝神农氏的先祖为伏羲女娲氏,世居秦岭以南的华阳地区。

帝共工15年乙未(前4766),炎帝的另一个支脉,崛起于洛水流域的炎帝神农氏以讨伐叛乱为由,率中原各部落联合西征,击败了魁隗氏族,迫使炎帝魁隗氏政权第六任帝共工让出帝位。

炎帝神农氏取代炎帝魁隗氏政权,建帝都于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形成了炎帝神农氏政权(公元前4766—前4513年。

传8帝,记254年)炎帝神农(公元前4765—前4733年。

姓姜,名神农,又名羭纥,号神农氏。

系炎帝神农氏政权首任帝)—炎帝临魁(公元前4733—前4692年。

男,姓姜,又名雨、大隗)—炎帝姜承(公元前4692—前4655年。

男,姓姜,又名号)—炎帝姜明(公元前4655—前4628年。

男)—炎帝姜宜(公元前4628—前4582年。

男)—炎帝姜来(公元前4582—前4563年。

男)—炎帝姜克(公元前4563—前4539年。

男,又名里、厘、摚椎榆罔(公元前4539—前4513年。

男,姓姜)。

榆罔26年戊申(前4513),轩辕氏大酋长姬芒即位后,逼迫国力衰弱的炎帝神农氏政权第八任帝姜榆罔让出帝位。

秋天,姬芒正式即位称帝,以涿鹿为都,国号“黄帝”,史称黄帝轩辕氏。

史皇仓颉氏政权(公元前4637—前4528年。

传五帝,记109年):史皇氏仓颉(公元前4637—前4596年。

男,姓风,号仓帝,其祖为伏羲女娲后裔,其先祖为燧人葊兹氏。

史皇仓颉氏政权的首任帝)—仓颉二世(公元前4596—前4587年)—仓颉三世(公元前4587—前4568年)—仓颉四世(公元前4568—前4546年)—仓颉五世(公元前4546—前4528年)。

炎帝神农氏榆罔12年癸巳(前4582),北方的轩辕氏入侵仓颉氏的统治区域,史皇仓颉氏政权第五帝仓颉五世被击败,只好率族投降。

旋即去帝号,并按岁向黄帝轩辕氏进贡。

九黎蚩尤氏政权(公元前4584—前4405年。

传七帝,记179年):帝虺(公元前4583—前4556年。

男,姓姜。

九黎蚩尤氏政权首任帝)—帝吼(公元前4556—前4540年。

男,姓姜)—帝蚩尤(公元前4540—前4515年。

男,姓姜)—帝蚩啄(公元前4515—前4493年。

男,姓姜)—帝回虻(公元前4493—前4464年。

男,姓姜)—帝螭(公元前4464—前4435年。

男,姓姜)—帝蚦(公元前4435—前4404年。

男,姓姜)。

帝蚦31年丁酉(前4404)春天,黄帝轩辕氏政权四任帝姬本听说蚩尤族又发展起来,深以为患,决定趁其羽翼未丰迅速出兵剿灭。

九黎蚩尤氏族人在姜蚦的率领下,虽英勇反击,最终惨败被屠。

仅少数幸存者败逃燕山东部的老岭(今河北秦皇岛市青龙县境内),靠密林的掩护得以生存下来。

为逃避黄帝族的追杀,他们隐姓埋名,改族号为墨胎氏。

为了纪念祖宗,他们把流经境内的一条大河称作青龙河,把境内的地名称作青龙、卢龙、黎城(今昌黎),他们的后人还把祖宗当年逃亡的老岭改称为祖山。

自帝蚦末年,蚩尤族人从此在冀州销声匿迹,直至黄帝政权灭亡,他们才敢公开对外宣称自己是炎帝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