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大《金融学》第十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431金融学考研资料及历年真题答案笔记(在校研究生整理)

2014年上海交大431金融学综合考研资料包含:1、2011年上海交大431金融学综合试题(较完整回忆版)(纸张)2、上海交大844《金融学》2003-2009年考研真题(纸张版,绝密真题)上海交大《公司金融学》2000-2002年考研真题(对844考研非常有参考价值)其中:2008,,2009年真题有答案;(注:2007年之前844《金融学》科目为证券投资分析+国际金融,而在2008年科目更改为证券投资+公司理财,体型风格变化很大,而且交大2008年,2009年考试科目已不对外公布;由于考试的内容相近,同时同一个学校命题,所以上海交大844金融学历年真题对431金融学综合考研复习中非常重要的;3、431金融学综合高分研究生笔记(独家资料,最新更新!别家没有!)(纸张版)笔记为手写版本,根据431的考纲进行整理,整合了黄达《金融学》的重要内容,和罗斯《公司理财》中部分章节的内容,共51页,手写版本,最新更新,是考研复习的第一手复习资料!4、上海交大《证券投资分析》考研重点复习笔记(对证券投资分析进行了细致的归纳和整理,对考研初期、中期、后期的复习都非常重要);(纸张版)5、上海交大金融学导论视频,30个文件,2.14G;是上海交大内部授课的视频,非常珍贵!(电子版)6、上海交大《证券投资分析》本校上课详细课件(由命题老师授课,贴近考研命题,有利于把握考研的趋势);(纸张版)7、上海交大《公司理财》(公司金融学)本科上课详细课件(由命题老师授课,贴近考研命题,结合教材复习,可以全面熟悉考研知识,独家详细纸张版本,有利于把握考研的趋势,方便同学们复习!);(纸张版)8、独家更新,罗斯《公司理财》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这个是非常经典和权威的复习资料了,考过的学姐学长都强烈推荐复习是参考此书,此书中有学长划得重点,值得大家参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提供电子版!(电子版)9、上海交大《公司理财》考研重点纲要(涵盖课本29章的重要知识点和考点,对考研初期、中期、后期的复习都非常重要)(纸张);10、罗斯《公司理财》复习重点和框架(整理了罗斯《公司理财》一书中涉及重点知识点,并做了详细的笔记,既是一份重点总结,又是一份笔记,最新独家更新,30页)(纸张版)11、罗斯《公司理财》题库及答案(精选2011年最新的考题组成的题库,配有答案,72页,最新独家更新,10页)(纸张版)12、2套上海交大《公司理财》专业课出题老师上课的课堂练习试题和答案;(电子版)13、公司理财(罗斯)第1-10章中文课件(电子版)14、《公司理财》罗斯笔记(电子版)15、罗斯公司理财原书第七版全套(电子版)16、公司理财英文版答案/公司理财中文版第八版1-28章习题答案(市面上中文版的答案比较少,比较珍贵!)(电子版)17、《公司理财》罗斯(中文第6版)笔记,彩色版,word,共67页,逻辑性强,结构清晰,精炼,是一份精心整理的笔记;(电子版)18、黄达《金融学》复习重点和框架(整理了黄达《金融学》一书中涉及重点知识点,并做了详细的笔记,既是一份重点总结,又是一份笔记,最新独家更新)(纸张版)19、黄达《金融学》题库及答案(精选2011年最新的考题组成的题库,配有答案,72页,最新独家更新)(电子版)20、《金融学》课件(黄达),25个ppt,完整原版,不是外面不完整版本,1-25,非常经典;(纸张版)21、《金融学》讲义(黄达),74页,是对应的经典讲义;(电子版)22、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版)目录第1篇范畴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2章信用第3章金融第4章利息和利率第5章外汇与汇率第2篇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第6章金融市场概述第7章金融市场机制理论第8章金融中介概述第9章存款货币银行第10章中央银行第11章金融体系格局——市场与中介相互关系第3篇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12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4篇宏观均衡第13章货币需求第14章货币供给第15章财政收支、公债与货币供给第16章货币均衡与总供求第17章开放经济的均衡第18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19章货币政策第20章I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第5篇金融监管第21章金融鉴管第22章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第6篇论第23章金融与发展第24章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第25章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附录:国内外金融学经典教材简评23、赠送2010金程金融辅导班的全套讲义非常有价值哦(电子版)1.金程十一月冲刺班_货币银行学讲义2.金程十一月冲刺班_投资学讲义3.金程十一月冲刺班_国际金融讲义4.金程国庆提高班_货币银行学讲义5.金程国庆提高班_投资学讲义6.金程国庆提高班_国际金融讲义7.金程八月强化班_货币银行学讲义8.金程八月强化班_投资学讲义9.金程八月强化班_国际金融学讲义10.金程五月预备班_货币银行学讲义11.金程五月预备班_投资学讲义12.金程五月预备班_国际金融学讲义13.金程五月预备班_宏微观经济学讲义24、金融联考2002-2009年真题和答案解析(电子版);25、2010年金程金融联考全程视频(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共4DVD容量,提供txt链接,自助下载;纸张的部分有:1、2011年上海交大431金融学综合试题(较完整回忆版)2、上海交大844《金融学》2003-2009年考研真题上海交大《公司金融学》2000-2002年考研真题3、431金融学综合高分研究生笔记4、上海交大《证券投资分析》考研重点复习笔记6、上海交大《证券投资分析》本校上课详细课件7、上海交大《公司理财》(公司金融学)本科上课详细课件9、上海交大《公司理财》考研重点纲要10、罗斯《公司理财》复习重点和框架11、罗斯《公司理财》题库及答案18、黄达《金融学》复习重点和框架19、黄达《金融学》题库及答案431金融学综合一、金融学(题序或有误)90分1.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和相互关系;(10分)2.三大政策工具及其机制;3商业银行创造信用机制4不同经济时期货币政策的使用;5 忘了,也可能没有第5题流动性偏好理论。
国际公司金融习题答案--第十二章

国际公司金融习题答案--第十二章国际公司金融习题答案--第十二章第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 简述全球跨国并购的基本情况。
20世纪90年代之前,跨国并购在整个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一般在50%至60%,但近年来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是这个比重快速上升,实际上,跨国并购已经取代绿地投资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超过90%的对外直接投资采取跨国并购方式。
2005年跨国并购数量尽管较2004年上升了20%,达到了6 134件,但涉及金额高达7 160亿美元,较2004年上升了88%,始于2004年升温的新一轮的跨国并购浪潮中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并购企业母国和东道国主要为发达国家,以并购交易额计算,大型国际公司之间的并购占主导地位,带有鲜明的强强联合特征,并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并购活动中来。
2010年,全球跨国并购交易规模较2009年上升了36%,达到3 390亿美元,但仍不到2007年最高峰时的三分之一。
2. 跨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有哪些?一般认为,国际市场可以提供比国内市场更大的增长机会。
从微观层面上看,企业寻求增长以及由此引发的行为是跨国并购活动的驱动力量,这些最终都使企业的价值得以提高。
而在宏观层面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全球技术进步、各国日益宽松的监管环境、并购融资新渠道的出现、私有化以及公司重组等,使得全球竞争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为国际公司创造了新的业务机会,使得他们设法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发展机会。
借助于跨国并购,国际公司可以维持、巩固并增强其全球竞争地位,可以使并购企业迅速进入目标市场;跨国并购的投资回收期较绿地投资期限短,从而经营风险小于绿地投资;跨国并购使并购者获得一系列的经营资源。
3. 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有哪些?为什么并购者倾向于用多种评估方法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跨国并购者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有现金流贴现法和盈利倍数法,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评估方法以适应不同行业的价值侧重特点。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专业课《金融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专业课《金融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选择题1、一国物价水平普遍上升,将会导致国际收支,该国的货币汇率。
()A.顺差:上升B.顺差;下降C.逆差;上升D.逆差;下降2、假设一张票据面额为80000元,90天到期,月贴现率为5%。
,则该张票据的实付贴现额为()A.68000B.78000C.78800D.800003、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的是()职能。
A.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C.购买手段D.贮藏手段4、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工具主要是()。
A.大额可转让存款单B.银行承兑汇票C.金融债券D.国库券5、下列不属于长期融资工具的是()。
A.公司债券B.政府债券C.股票D.银行票据6、10.如果复利的计息次数增加,则现值()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确定7、期权的最大特征是()。
A.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B.期权的卖方有执行或放弃执行期权的选择权C.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D.必须每日计算益亏,到期之前会发生现金流动8、剑桥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的()。
A.媒介功能B.交易功能C.避险功能D.资产功能9、10.如果复利的计息次数增加,则现值()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确定10、以下的金融资产中不具有与期权类似的特征的是()。
A.可转债B.信用期权C.可召回债券D. 期货11、L公司刚支付了2.25元的股利,并预计股利会以5%每年的速度增长,该公司的风险水平对应的折现率为11%,该公司的股价应与以下哪个数值最接近?()A.20.45元B.21.48元C.37.50元D.39.38元12、下列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
A.企业债券B.银行债券C.银行抵押贷款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13、公司将一张面额为10000元,3个月后到期的商业票据变现,若银行年贴现率为5%,应付金额为()。
A.125B.150C.9875D.980014、()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金融学答案12金融答案翻译12章

⾦融学答案12⾦融答案翻译12章CHAPTER 12CHOOSING AN INVESTMENT PORTFOLIOObjectives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personal investing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To build a quantitative model of the tradeoff between risk and reward.Outline12.1 The Process of Personal Portfolio Selection12.2 The Trade-off between Expected Return and Risk12.3 Efficient Diversification with Many Risky AssetsSummaryThere is no single portfolio selection strategy that is best for all people.Stage in the life cycle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the optimal composition of a person’s optimal portfolio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Time horizons are important in portfolio selection. We distinguish among three time horizons: the planning horizon, the decision horizon, and the tradinghorizon.In making portfolio selection decisions, people can in general achieve a higher expected rate of return only by exposing themselves to greater risk.One can sometimes reduce risk without lowering expected return by diversifying more completely either within a given asset class or across asset classes.The power of diversification to reduce the riskiness of an investor’s portfolio depends on the correlations among the assets that make up the portfolio. In practice, the vast majority of asset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because they are all affected by common economic factors. Consequently,one’s ability to reduce risk through diversification among risky assets without lowering expected return is limited.Although in principle people have thousands of assets to choose from, in practice they make their choices from a menu of a few final products offered by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such as bank accounts, stock and bond mutual funds, and real estate. In designing and producing the menu of assets to offer to their customers these intermediaries make use of the latest advances in financial technology.Solutions to Problems at End of Chapter1. Suppose that your 58-year-old father works for the Ruffy Stuffed Toy Company and has contributed regularly to his company-matched savings plan for the past 15 years. Ruffy contributes $0.50 for every $1.00 your father puts into the savings plan, up to the first 6% of his salary. Participants in the savings plan can allocate their contributions among four different investment choices: a fixed-income bond fund, a “blend” option that invests in large companies, small companies, and the fixed-income bond fund, a growth-income mutual fund whose investments do not include other toy companies, and a fund whose sole investment is stock in the Ruffy Stuffed Toy Company. Over Thanksgiving vacation, Dad realizes that you have been majoring in finance and decides to reap some early returns on that tuition money he’s been investing in your education. He shows you the most recent quarterly statement for his savings plan, and you see that 98% of its current value is in the fourth investment option, that of the Ruffy Company stock..a.Assume that your Dad is a typical risk-averse person who is consideringretirement in five years. When you ask him why he has made the allocation in this way, he responds that the company stock has continually performed quite well, except for a few declines that were caused by problems in a division that the company has long since sold off. In addition, he says, many of his friends at work have done the same. What advice would you giveyour dad about adjustments to his plan allocations? Why?b.If you consider the fact that your dad works for Ruffy in addition to his98% allocation to the Ruffy stock fund, does this make his situation more risky, less risky, or does it make no difference? Why?SOLUTION:a.Dad has exposed himself to risk by concentrating almost all of his plan moneyin the Ruffy Stock fund. This is analogous to taking 100% of the money afamily has put aside for investment and investing it in a single stock.⽗亲将⾃⼰完全置⾝于冒险中,通过将⼏乎所有的计划资⾦投资于Ruffy 存货基⾦。
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答:(1)钱、货币、通货、现金不是一回事,虽然其内容有所重叠,但这几个概念之间是有区别的。
钱是人们对货币的俗称。
经济学中被称为货币的东西,就是在日常人们生活中被称为钱的东西。
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东西。
通货即流通中的货币,指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货币。
现金就是指家庭个人、工商企业、政府部门所拥有的现钞,包括纸币现钞、硬币现钞。
现金是货币的一部分,这部分货币的流动性强,使用频率高,对人们日常消费影响大。
(2)银行卡亦称“塑料货币”,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等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自动出纳机卡、灵光卡等。
各种银行卡是用塑料制作的,可用于存取款和转账支付。
现在,特别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银行卡正逐步取代现钞和支票,成为经济生活中广泛运用的支付工具。
因此,在现代社会银行卡也属于货币。
2.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又往往把金钱看作是万恶之源?答:(1)社会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货币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客观必然性。
物物交换的局限性要求有某种商品充当共同的、一般的等价物,而金银的特性决定其成为货币的天然材料。
作为货币的金银等贵金属,便于携带、铸造和分割,大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经历了实物货币阶段、贵金属货币阶段、代用货币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
当今货币正朝着专门化、无体化、扩张化、电子化的趋势发展。
但不管货币的具体形态如何,都是媒介商品经济所必需的。
货币节省了社会劳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有效率的发展。
对货币的使用是实现市场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货币经济:货币方便了市场交换,提高了市场效率;货币保证了社会需求的实现,促进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经济学基础应用》 第十二章课后答案[3页]
![《经济学基础应用》 第十二章课后答案[3页]](https://img.taocdn.com/s3/m/f9d8250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d.png)
第十二章课后答案:一、概念题1.名义汇率答:名义汇率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被直接公布和使用的表示两国货币之间比价关系的汇率,是一种货币相对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影响名义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两国的相对物价水平、相对利率水平和贸易平衡情况。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这些因素均可以单独决定两国之间的名义汇率,并由此产生了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和国际收支说等汇率决定理论。
公众预期对汇率水平能产生影响。
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反映的是两种货币之间供给和需求的状况。
公众预期是公众对这两种货币之间相对价值的判断,反映出公众对某种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变化,因此可以影响名义汇率的变动。
例如公众认为甲货币对乙货币应该升值,就会有更多的人卖出乙货币、买进甲货币,乙货币的需求小于供给、甲货币的需求大于供给,这反映在自由浮动外汇市场上就是甲货币对乙货币的名义汇率的上升。
2.开放经济答:开放经济是与“封闭经济”相对而言的,指自由地与世界其他经济进行交易的经济。
“开放经济”包括个人、厂商、政府和国外经济部门等四个部分,所以又称之为“四部门经济”。
开放经济既考虑了消费、投资和政府预算对一个经济体产生的影响,也考虑到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对一个经济体的影响。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开放经济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只要具有对外经济联系就算得上开放的经济。
严格来说,在开放经济中,任何个人可以和本地区之外的任何一个人发生自由的业务关系,也就是说,在这种经济中,货物进出口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不存在限制。
一个经济体的开放程度可以用进口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率来表示。
3.出口答:出口是进口的对称,指本国生产的商品不在国内消费而是输出国外的活动,或者是劳务输出国外的交易活动。
将一定时期内所有出口商品的贸易额相加就得到出口总额,它反映一个国家的出口贸易的水平。
4.进口答:进口是出口的对称,指一国本身不生产某种商品或劳务而从国外购买以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交易活动。
上交大《金融学》第十三章 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金融发展与金融危机复习思考题1.简述金融抑制产生的原因、手段和表现。
金融抑制产生的原因1.经济分割性2.政府过多干预3.信贷管制金融抑制的手段1.利率上限和信贷配给2.高估本币3.金融管理金融抑制的表现1.金融市场不健全2.金融工具单调,商业信用不佳2.金融抑制的负面影响有哪些?金融抑制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负面影响:1.降低了资本市场的效率任何加剧金融抑制的措施,都会降低已被限制的由银行导向的资本市场效率,这种代价将特别大。
金融抑制会减少总需求,相对于总供给,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减少,价格水平只会下降,此时价格既不能真实反映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也不能起到刺激供给、限制需求的作用。
2.减少储蓄总水平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市场分割和经济货币化程度低、金融工具品种单调、数量很少的问题,甚至许多地区仍停留在物物交换的阶段。
由于通货膨胀率既不稳定也无法预测,官定的低利率又不能弥补价格上涨给储蓄者造成的损失。
人们更加以储藏物质财富、增加消费支出和向国外转移资金的方式规避风险,储蓄总水平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3.减少投资总量金融抑制限制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传统部门的投资,农业投资的减少致使农业产出下降,增加了这些国家对粮食和原材料进口的需求。
这种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靠境外的供给来满足;本币的高估和对小生产贷款的限制,严重阻碍这些国家的出口增长,这也反过来提高它们对境外供给的依赖;同时,这些国家的领头部门存在着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不熟练的生产技术和经常性的过剩生产能力,降低了投资的边际生产力;最后,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恶化了投资环境和条件。
所有这些都阻碍国家投资的增长。
4.外源融资受到了限制一个企业或个人的内部积累毕竟有限,外源融资就成了一种必然趋势,谁取得了外源融资谁就取得了发展的优先权。
但是,金融抑制下对外源融资,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是采取限制措施的,只有一些政府认为极为重要的大企业才有外源融资的权力。
金融学双色版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金融学双色版课本课后习题答案金融学是一门研究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
它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双色版课本通常指的是将重点内容以不同颜色突出显示,以便于学生识别和记忆。
课后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金融学双色版课本课后习题的一些答案示例。
第一章:金融学导论习题1:什么是金融学?它与经济学有何不同?答案:金融学是研究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
它与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经济学更侧重于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而金融学更专注于资金的流动和管理。
习题2:描述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答案: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包括:1) 资金筹集,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融资渠道;2) 资金分配,将资金从资金盈余者转移到资金需求者;3) 风险管理,通过金融工具转移和分散风险;4) 信息传递,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价格信息和市场动态。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供给习题1:解释货币的三种主要职能。
答案:货币的三种主要职能是:1) 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衡量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标准;2) 交易媒介,货币在买卖交易中充当支付手段;3) 贮藏手段,货币可以作为财富的存储形式。
习题2:如何理解货币供给的多渠道?答案:货币供给的多渠道指的是货币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经济体系。
这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商业银行的信贷创造、以及通过外汇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货币流动。
第三章:利率与资本市场习题1:利率是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答案: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它影响着储蓄和投资的决策。
高利率会抑制投资,因为借贷成本增加;而低利率则鼓励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习题3:描述债券市场的基本原理。
答案: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交易债券的场所。
债券是一种金融证券,代表着债务关系,债券发行者(债务人)向购买者(债权人)借款,并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
...结语:金融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演变,金融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也在不断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货币政策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各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要点: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条件的方针、措施的总和。
最终目标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各目标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二者是正相关的:在经济体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时,经济增长,需求增加,为了满足增加的需求量就要加大供给,相应地对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需求就会增加,带动就业增长;反之,经济下降,则失业增加。
但除此之外,各个目标之间都有矛盾。
2. 试述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及其优缺点。
答案要点: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即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2)中央银行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法定存款准备金为基础,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难以正常发挥作用。
3)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第一,对经济的震动太大。
由于整个银行存款规模巨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轻微变动将会带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巨大变动。
正是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效果比较猛烈,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宜作为中央银行凋控货币供给的日常工具,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第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使超额准备金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
为了减少这种冲击力,中央银行将被迫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贴现窗口向急需流动性的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再贴现率的变动,告示效应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如贴现率升高,意味着政府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
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
这对短期市场利率有导向作用。
2)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当再贴现率提高时,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因而将减少其从中央银行的借款,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相应缩减,这就导致商业银行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从而也就减少了市场的货币供应量,随着市场货币供应量的缩减,市场利率也相应上升,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也相应减少。
反之亦然。
3)防止金融恐慌。
在发生银行危机时,再贴现是向银行系统提供资金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
通过该渠道,银行可以把票据马上换成资金,解决面临的流动性问题。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而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
再贴现政策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
1)中央银行在使用这一工具时,不能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商业银行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再贴现的多少,取决于商业银行。
因为如果商业银行通过其他途径筹措资金,而不依赖于再贴现,中央银行就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2)再贴现率政策效果有一定限度。
在经济繁荣或经济萧条时期,再贴现率无论高低,都无法限制或阻止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或借款,所以它的调控效果并不是很好。
3)再贴现率的随时调整,通常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这会使企业或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公开市场业务有明显的优越性:
1)主动性强。
中央银行的业务操作目标是调控货币量而不是盈利,所以为了达到操作目的,它可以不计证券交易的价格,即可以用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买进,用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卖出,不像再贴现政策那样较为被动。
2)灵活性高。
中央银行可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并且买卖数量可多可少;如发现操作方向有误,可立即进行反向操作;如发现力度不够,可随时加大买卖的数量。
3)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较小。
由于这项业务以交易行为出现,不是强制性的,加之中央银行的操作灵活,所以对经济社会和金融机构的影响比较平缓,不像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那样震动很大。
4)影响范围广。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如交易对方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直接改变它们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数量;如果交易对方是社会公众,则直接改变公众的货币持有量,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
同时,中央银行的操作还会影响证券市场的供求和价格,进而对整个社会投资和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正是由于公开市场业务存在的这些优点,它已成为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首先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并经常使用。
3. 什么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有哪些分歧?
答案要点:
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最终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凯恩斯学派非常重视利率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作用并不明显,他们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
4. 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
答案要点:
货币政策的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的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5.利用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演变过程,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变化。
答案要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