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水生植物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_张汉军

合集下载

细数植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细数植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细数植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摘要:以湿地植物为例,因为其在形态与解剖方面的特性可以较好地适应地区较低的含氧量,由此可以被应用在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中。

而在当下人工湿地中的植物不仅将人工湿地与稳定塘区分开,同时为污染物的去除创造适合的条件弱化强光与风力的不良影响并为湿地基质提供保温效果,有效预防湿地堵塞等等。

于此,本文首先论述了湿地植物,并分析了植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中的效果,最后对植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供相关人士交流探究。

关键词:植物;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引言: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问题中,如何使用植物创新,提高污水管理效果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而人工湿地管理可以应用大量植物,例如挺水、漂浮、浮叶根生、沉水植物等等。

通过自身不同的特点,为地区污水治理创造条件,实现地区生态建设。

一、湿地植物概述从生活形态的角度可以将湿地植物划分为挺水、漂浮、浮叶根生与沉水植物。

因为湿地植物拥有庞大的根系,可以在自身组织特性的基础上完成氧气的输送,为根系创造出氧化条件,完成有机物分解,加速硝化细菌的成长[1]。

同时,因为植物本身形态所具备的特点,例如物理、行为、再生性等各种特点,都可以引导植物在缺氧的土壤中不断成长[2]。

在漂浮植物多样性特点的影响下,不论是形态还是生长环境、种类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3]。

一般情况下,漂浮植物的植株高大、枝叶呈现出莲状的特点,并且根系深埋于水中,这种漂浮植物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水葫芦;还有部分漂浮植物结构组织十分单一,无论是其漂浮在水中的枝叶还是根部,十分短小,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浮萍[4]。

从自然的角度上,漂浮植物对拥有大量养分的流动水域十分偏爱,它们可以从中不断汲取养分完成生长繁殖,并不断扩大繁殖的面积,对地区水生态产生破坏,导致水体灾害的出现,由此,漂浮植物对地区水域的害处也较多。

浮叶根生植物的特点中,其根部处于泥沙的深处,茎叶在水面飘落。

在长时间风沙侵蚀下,其根叶不断延长,最长可以达到3m。

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引言:随着我国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往往成本高、技术要求较高,难以适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需求。

而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处理手段,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及其效果。

一、人工湿地概述人工湿地是一种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构造湿地,通过模拟湿地自然过程,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生物组织的协同作用,达到对污水进行净化和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它可分为水表人工湿地和地下人工湿地两大类。

水表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生活污水,而地下人工湿地则适用于处理农村污水。

二、1. 生活污水的分流与收集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来源较为集中,往往存在家庭群集化的状况,因此分流与收集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前提。

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可通过引导管道的设置,将生活污水进行分流与收集。

有效地实现了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为后续的处理工艺提供了便利。

2. 植物净化与氮磷去除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核心是通过植物的吸附与化学活性,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有害物质进行净化和去除。

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中,人工湿地的植被通常选择一些具有较强吸附能力和适应性的湿生植物,如芦苇、菖蒲、香蒲等。

这些植物通过吸纳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元素,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可将有害氮磷物质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养分。

这一方面实现了生活污水的净化,另一方面为农田施肥提供了一种新的资源。

3. 土壤过滤与中和调整人工湿地中的土壤和填料层具有过滤和中和调整作用。

生活污水通过人工湿地的土壤层过滤,有效地去除了其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和部分有机物质。

同时,土壤层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和中和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这一环节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方面的效果与展望通过对人工湿地的应用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中具有以下优势:1. 成本低廉:相对于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人工湿地投资和运维成本都较低,更适合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及常见问题探讨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及常见问题探讨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及常见问题探讨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及常见问题探讨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污水处理是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之一。

近年来,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并对其常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1. 景观湿地在乡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乡村地区通常存在着分散、小规模的污水排放问题。

景观湿地作为最常见的人工湿地类型,可以有效地处理小规模污水。

例如,在某农村地区,通过建设景观湿地系统,将农村居民污水进行分流收集,经过事前处理后进入湿地系统。

经过数年运行,景观湿地成功地解决了农村区域污水处理问题,并在周边村庄起到了景观增效和生态修复的作用。

2. 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城市地区的污水处理压力较大,传统的处理工艺无法满足要求。

在某城市,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系统,成功地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

人工湿地由多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括人工湿地底床、湿地植物和微生物。

城市污水先经过生物处理,然后流入人工湿地,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去除,出流水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常见问题1. 植物选择与养护人工湿地的植物种类选择对处理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植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吸收能力有所差异。

因此,在选择湿地植物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挑选。

同时,对植物的定期养护也是保证人工湿地正常运行的关键。

2. 土壤与湿地结构人工湿地的底床材料和植物配置对处理效果也具有重要影响。

底床材料应选用粗砂或砾石,以保证良好的通气和渗透性能。

湿地的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流动路径和空间分配,以确保污水可以充分接触到植物和微生物。

3. 水流调控水流量的调控在人工湿地运行中非常重要。

水流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湿地内的氧气供应和污水的接触时间,从而降低处理效果。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作者:郑中平来源:《科技与创新》 2015年第20期郑中平(江苏凯米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49)摘要:随着各国对湿地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研究、开发者对湿地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而作为一种新型处理污水的有效途径,人工湿地由于自身运行成本低、方便维护和去污效果好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生活、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探讨了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阐述了人工湿地的优势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湿地植物;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5.20.158进入21 世纪以来,各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

但事物的发展是双面性的,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城市化、工业化带来了各种环境污染,尤其是城市中,用水量迅速增长,污水排放也越来越难以控制。

现代意义上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源于20 世纪50 年代的德国,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让人工湿地技术站住了脚跟,得到广泛运用。

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有效解决了城市污水与污水排放的问题,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水污染与排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作用。

1 人工湿地的概念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类似沼泽地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计划地投配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利用土壤、植物、人工介质和微生物的物理、生物、化学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有效处理的一种技术。

在人工湿地中,不可忽视的是生长在其中的湿地植物。

人工湿地植物在整个湿地体系的运行中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

植物的分类有很多依据,根据植物的应用,可将植物划分为地被植物、草皮植物和观花植物;根据植物生长的环境,可将其划分为沼生生物、水生生物和湿生植物。

我们在人工湿地中最常看见的植物则是荷花、芦苇和美人蕉。

而按照植物的不同、污水在湿地中流水方向的不同、污水水位的不同,可将人工湿地分成不同类型:按植物划分,可将湿地划分为浮游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植物系统;按流水方向划分,可将湿地划分为水平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按污水水位划分,可将湿地划分为自由水面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生态处理技术,通过将含有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污水引入人工湿地,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群落对污染物进行吸收、吸附、分解和转化,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压力,减少二次污染,而且还能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是广泛的。

在城市排水系统中,将废水经过初步处理后引入人工湿地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

尤其是在一些山区、农村和特殊地区,由于缺乏污水处理设施,采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来进行处理,能够很好地解决环境问题。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有许多优势。

首先,该技术在建设成本方面相对较低,易于维护和管理。

其次,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低耗能、高效的处理方式,通过生态过程的自净能力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减少二次污染的风险。

此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还可以促进水生植被的生长,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在欧洲,该技术已经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常规设施,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

在美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该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和农村污水处理。

尽管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应用方面有着诸多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需要合适的地理环境和水生植被来支持其生态过程。

此外,由于污染物含量的不同,人工湿地处理的效果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和监测,以便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总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耗能的生态处理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功能进行污水净化的处理技术。

它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吸附、降解等生理作用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营养物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去除,实现污水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工湿地技术可以高效地去除有机物污染物。

湿地植物通过吸附、吸收和降解的方式去除了污水中的有机物,使污水中的COD、BOD等指标明显降低。

野生芦苇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化反应能力,可以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使水质得到显著改善。

人工湿地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污染物。

湿地植物的根系和湿地填料可以起到滤网的作用,能够截留和降解污水中的悬浮物,使水体澄清。

湿地植物的根系还能够吸附和吸收微粒状颗粒物,进一步提高悬浮物的去除效果。

人工湿地技术对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显著。

湿地植物通过吸附、吸收和降解的方式去除了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总磷、氨氮等。

湿地植物的根系和湿地填料通过异化和吸收作用,能够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植物生物量,实现了对营养物质的资源化利用。

人工湿地技术还具有节能、低成本、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处理方法,人工湿地技术无需投入大量能源和化学药剂,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同时维护和管理成本较低,适合中小型农村和城市的污水处理需求。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技术。

随着对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视,人工湿地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人工湿地基质、植物、微生物在污水净化中的协同作用与效果的开题报告

人工湿地基质、植物、微生物在污水净化中的协同作用与效果的开题报告

人工湿地基质、植物、微生物在污水净化中的协同作用与效果的开题报告一、题目及研究背景题目:人工湿地基质、植物、微生物在污水净化中的协同作用与效果研究。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工活动频繁,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直接影响到水环境的质量和人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着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泥量等问题。

而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能、生态友好的污水处理工艺,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人工湿地利用植物、基质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物质通过吸附、吸收、降解等方式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污水清洁和水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因此,研究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和微生物在污水净化中的协同作用及效果,对于优化人工湿地净化效果和提高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1、探讨人工湿地基质、植物、微生物在污水净化中的协同作用机制。

2、分析不同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组合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3、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

研究意义:1、完善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机理及优化工艺流程,提高污水净化效率和水环境质量。

2、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3、促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推广。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现场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

研究步骤:1、对人工湿地结构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

2、选择合适的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组合方式,建立不同条件下的人工湿地组装系统。

3、在实验室或现场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污水处理实验,分析不同基质、植物、微生物组合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4、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建模验证。

5、总结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建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评价指标。

6、撰写论文并进行论文评审。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点预期结果:本研究将对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机理和工艺流程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不同基质、植物、微生物组合最优方案,并建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科学评价指标。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将湿地生态系统模拟到污水处理中的技术,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结构的共同作用,将含有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下面将探讨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

人工湿地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人工湿地滞留式系统和人工湿地流动式系统。

人工湿地滞留式系统通常由人工构造的湿地组成,水流在湿地中停留一段时间,以便植物和微生物有足够的时间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这种系统适用于处理中低浓度的污水,在城市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

在湿地中,植物的根系能增加水中悬浮物和溶解物质的沉降,植物还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中的氮和磷含量。

微生物在湿地土壤和植物根系附近生活,通过降解有机物和吸收营养物质来净化水体。

湿地土壤的特殊结构和多孔性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表面积,促进微生物的活动。

人工湿地流动式系统是一种通过人工构造的湿地将污水流经湿地,使之与湿地内的植物和微生物接触,然后将处理后的水流出系统的技术。

这种系统适用于处理高浓度的污水,如工业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厂的末端处理。

在这种系统中,水流速度较快,但获得的处理效果仍然很好。

通过流动式系统,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可以被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和转化。

流动式系统还可以通过调节水流路径和流速来提高处理效果。

1. 低成本:与传统的化学处理方法相比,人工湿地技术具有较低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湿地构造材料可以是廉价的天然材料,如砂石和植物根系。

2. 环境友好:人工湿地技术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因此对环境无污染。

人工湿地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系统,为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3. 高效性:人工湿地技术可以同时去除多种污染物,如有机物、重金属和营养物质。

通过调节湿地的结构和操作条件,可以将污水处理效果提高到达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低成本和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逐渐增加,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污水处理
1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现状
2016 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增加了加快改 善生态环境这一重要篇章,从而掀起了我国生态修复 环境治理的浪潮。同时为有效处理城市污水,促进城市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及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在城 市建设中引入并大力推广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简称“海绵城市”。人工湿地技术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 统构建的关键技术。
为达到全面的处理和利用效果,应进行有机的搭 配,如深根系植物与浅根系植物搭配,丛生型植物与散 生型植物搭配,吸收 N 多的植物与吸收 P 多的植物搭 配等。在进行综合处理的一些工艺或工艺段中,切忌配 置单一品种,以避免出现季节性的功能下降或功能单 一。 3.3 关键的植物种植技术要点
一般情况下,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净化效果与植 物根部的发达程度、茎叶的长势等都具有十分密切的 关系,因此在种植水生植物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其根 部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人工湿地去污功能的实 现主要以附着在水生植物根部的微生物为主,因为根 系越发达的植物,其组成的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越好, 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净化污水的空间面积。因 此,在水生植物种植过程中应当对人工湿地深度进行 科学的测算与设计,预留充足的种植空间。通常情况 下,人工湿地深度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主要水 生植物的根部扩展深度,例如薰草根部深度最深可达 0.76m,芦苇的根系深度在 0.6~0.7m 之间,而席草、灯 芯草的根系深度在 0.45~0.6m 之间等。另外在设计过 程中,除了对水生植物根系深度进行考虑之外,还应当 对植物根系表面积和地下茎等进行综合性的考虑,这 也是水生植物种植过程中考虑的主要内容。
湿地公园往往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 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构建,应充分 遵循生态性、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性的方针,并在此基 础上营造适合市民参观游览的景观效果。通过对各类
輭輰訛
园林植物的合理布局即达到城市公园的游憩休闲娱乐
的功能,又能成为各类动植物生长繁殖的乐土,从而使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发现,目前水生植物在人工湿 地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诸多问题的存 在影响了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发挥,因此根 据各地的人工湿地建设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 详细的分析,制定以下相应的解决措施。 3.1 科学化选择水生植物的种类
通常情况下,水生植物除了可以对污水起到一定 的过滤效果之外,还可以对一些有害元素进行吸收,如 铅、汞等,其吸收积累能力依次为沉水植物、漂浮植物、 挺水植物;同时不同植物部位吸收能力也略有差异,依
之具备改善城市水生态的目的。
(收稿:2016-07-29)
: [1]邓志平,俞青青,朱炜.生态恢复在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中的 应用———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6): 162-165. [2]曹航南,周忠胜,张文豹,等.南京河西鱼嘴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 [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5(01):64-68. [3]潮洛蒙,俞孔坚.城市湿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策[J].中国建设信 息,2013,19(7):75-77.
(收稿:2016-08-13) : [1]高静.不同水生植物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厂尾水深度 处理效果[J].环境工程学报,2016(06) [2]李柱.组合式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及其污水处理效果[J].环境工程 学报,2016(03)
輭 輱 訛
另外,需特别注意的是,一旦污水中凯氏氮浓度超 过 54.5mg/L 或者氨氮浓度超过 24.7mg/L 的情况下,湿 地中的香蒲叶会面临死亡,且短时间内极难恢复原有 的去污能力,因此在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 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的同时,在选择水生 植物过程中应当以耐污能力强、去污效果好为基本原 则。 3.2 注重植物的有机搭配
次为根、茎、叶等,在对有害物质进行吸收过程中,其吸 收能力随着污水浓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通过一些工 程实例结果分析证明,湿地中宽叶香蒲、黑三棱等对高 速公路径流油类、有机物、铅及锌等具有较高的同化和 吸附富集能力,芥菜根部在吸附大量的细菌后吸附和 挥发硒的能力明显增加。因此在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选 择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污水有害物质的含量检测结果 进行科学化的选择,以切实提高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 去污效果。
DOI:10.14051/ki.xdyy.2016.23.180 网络出版时间:2017-01-05 14:44:09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36.1238.S.20170105.1444.124.html
生态绿化
现代园艺
2016 年第 12 期
所谓的人工湿地技术,实质上就是指在一定面积 范围的洼地中注入以土壤和各种填料(如砾石等)混合 而成的填料床,同时在床体表面种植去污能力好的植 物群落,这样当污水流过湿地时,直接在床体表面或是 填料缝隙中流动,在植物群落的作用下对污水进行处 理,同时人工湿地的营造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经 济价值,衍生出水产、造纸原料、野生动物栖息、旅游及 经济作物等经济产业。
通过对现阶段人工湿地统计调查分析发现,以植 物形式为参考,人工湿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浮游 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等,其中受到 技术及实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沉水植物系 统人工湿地还处于研究阶段,因此它的应用范围主要 在初级和二级污水处理后的精处理。而浮游植物系统 在对污水进行处理过程中主要用于氮、磷等去除,以进 一步提高人工湿地系统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人工湿 地水生植物系统主要是指挺水植物系统。而以污水流 经方式可以将挺水植物系统分为表面流湿地、潜流湿 地、立式湿地等,其中表面流湿地和立式湿地在实际的 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易生蚊虫),因此潜 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应用最为广泛。 2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2.1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作用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在实际 的应用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病虫害问 题。人工湿地在对污染水质进行净化的过程中,最终的 净化效果除了与污染水源本身存在密切关系之外,还 与水力负荷、污染负荷以及水力停留的时间等具有一 定的关系,一旦水力负荷过大、污染情况严重等现象的 发生,都会不同程度地导致水力停留时间降低,这样以 来,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时还极有可能 造成堵塞的现象,将会导致生化反应的不充分,水中厌 氧区扩大,水生植物容易出现病虫害或者是根部腐烂 等问题。其次是设计不当造成的污染。人工湿地水生植 物种类的选择以及搭配等会对水质净化效果产生一定 的影响,一旦其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不但会影响 净化效果,甚至还会造成反污染的现象。最后人工湿地 运行系统不完善。人工湿地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 的问题,如后期监管不力等会严重影响湿地污水处理 能力,甚至部分人工湿地因后期监管不当,导致完全丧 失污水处理功能,一方面造成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有 可能使得湿地成为一种污染源,与最初的设计背道而 驰。 3 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应用的关键措施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张汉军 (北京禹冰水利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48)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十三五”重要内容,促使我国进入生态 修复环境治理的快车道,因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具有建造维护费用低、去污效果好、恢复区域生态环境及产生经济效益等诸多优势, 使其成为污水处理方面的重点研究对象。
众所周知,在现代化旅游开发人工湿地大力发展
行生态净化。也正是这个原因,湿地公园内的景观水位 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构建植物景观时, 须充分考虑常水位线、枯水位线、洪水位线的高程。对 于部分不耐水湿的植物品种,或将种植区域高于洪水 位线或在种植区域周边采取建闸立泵的方式控制景观 水位高度。 3 结语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与传统污水 处理方式相比存在着一定的优势,第一,湿地种植植物 种类的增加极大地提高了湿地系统的适应能力,而通 过对出水质量测定,其结果显示种植植物种类增加后 出水效果明显提高。第二,根据湿地水系的结构融合不 同植物种植,极大地提高了湿地的景观价值,同时提高
了污水处理效果及湿地周围的生态环境水平。第三,对 植物去污原理等内容的研究,有助于湿地植物种类的 选择,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湿地植物的去污能力,从而保 证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因此,人工湿地技术比较适合于处理水量不大、水质变 化不大、管理水平不高的城镇污水,是我国农村中、小 城镇污水处理的最佳选择。
:孙华娇(1986-),女,助理工程现代园艺
生态绿化
的今天,水生植物在其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水生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它 的根部区域为水中的微生物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以 及好氧环境等。因此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形 成一种网状型的结构,这种根系结构一方面可以对污 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进行直接的吸收和降解,另一方面 水生植物的水下及残枝败叶等对水中微生物的生存也 提供了栖息的场所。另外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枝 干和叶片等遮挡了阳光,阻碍了藻类植物的生长,并对 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一定的吸收,同时释放氧气,以 及对流经的水进行初步的过滤,最终达到了净化水质 的效果。从整体上分析,人工湿地技术中水生植物的应 用具有成本小、管理简单、能耗低等多种优点,对社会 及生态环境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2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问题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