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人工湿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修复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中。

本报告旨在对人工湿地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背景1. 问题描述在城市化进程中,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在水资源供给与需求失衡的情况下,人工湿地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2.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利用人工湿地技术,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三、可行性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和实际案例,了解人工湿地项目在不同背景下的应用和效果。

2. 实地调查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现实情况。

3.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和分析水体质量、水源供需、环境影响等相关数据,定量评估人工湿地项目的潜力和可行性。

四、可行性研究结果1. 技术可行性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综述,发现人工湿地技术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成熟的工程实践。

2. 经济可行性通过对项目建设、运维和效益等方面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评估,确定了人工湿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3. 社会可行性人工湿地项目可以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受益面广泛,具有较高的社会可行性。

4. 环境可行性人工湿地项目可以净化水体、改善生态环境,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良好的环境可行性。

五、项目风险和对策1. 技术风险人工湿地项目涉及到复杂的水文、生态学和工程技术,需充分评估技术上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2. 资金风险项目建设和运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合理规划和筹集资金,降低资金风险。

3. 管理风险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管理和政府支持,相关管理机制应建立健全,降低管理风险。

六、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包括具体工程规划、资金筹集、技术选型、管理机制等。

七、项目评估指标根据项目目标和实施方案,确定一系列评估指标,用以监测和评价项目的实施效果。

八、结论本报告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项目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均具备可行性。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 (1)1.1项目背景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2)1.3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2)1.4可行性研究范围 (2)1.5项目概况 (3)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2需求分析 (5)2.1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 (5)2.2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排水规划 (5)2.3项目需求分析 (6)2.4项目建设意义和必要性 (6)3建设规模 (9)3.1项目设计规模 (9)3.2建设内容及规模 (9)4厂址选择 (10)4.1厂址选择 (10)4.2场区自然状况 (10)4.3配套条件 (12)5项目建设方案 (13)5.1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13)5.2总体目标 (13)5.2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14)5.3污水水质 (14)5.4工艺设计要求 (15)5.5处理工艺 (15)5.6 工艺方案参数设计 (16)5.7平面设计 (18)5.8结构设计 (18)5.9植被选择 (19)5.10总图布置 (21)5.11建筑工程 (22)5.12厂内供水工程 (23)5.13 消防 (23)5.14供电工程 (24)5.15采暖工程 (25)6配套管网工程设计 (26)6.1排水体制 (26)6.2污水管网设计 (26)6.3管材及接口 (26)6.4施工方法 (26)7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27)7.1环境保护 (27)7.2劳动安全卫生 (32)7.3消防 (33)8节能 (34)8.1编制依据 (34)8.2项目节能概述 (34)8.3能耗分析 (34)8.4节能措施 (34)9 日常管理与劳动定员 (36)9.1组织机构 (36)9.2日常管理工作重点 (36)10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管理 (37)10.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7)10.2工程管理 (37)11 项目招标方案 (39)11.1项目的招标 (39)11.2项目招标内容 (39)11.3项目招标组织形式 (39)11.4项目招标方式 (39)11.5项目招标具体方案 (39)12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1)12.1投资估算 (41)12.2资金筹措 (41)13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42)13.1 结论 (42)13.2 建议 (42)附表:项目投资估算表1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某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单位名称:某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4项目提出背景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某镇位于某县城南14.5公里处,濒临黄河,与东平县、平阴县隔河相望,与铜城街道办事处、刘集镇、姜楼镇为邻,辖区内有铜(城)鱼(山)路与单(庄)王(营)路贯穿南北东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2)1.3编制原则及目的 (3)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5可行性研究简要结论 (5)第二章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8)2.1项目建设背景 (8)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6)第三章项目地址及建设条件 (29)3.1项目地址 (29)3.2建设条件 (37)第四章设计方案及建设内容 (41)4.1总平面布臵及设计指导思想 (41)4.2项目设计方案 (42)4.3项目建设的目标 (46)4.4人工湿地的工艺流程 (47)4.5项目建设内容 (53)第五章环境保护 (57)5.1环境现状 (57)5.2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 (57)5.3环境保护措施 (58)第六章组织机构及项目管理 (66)6.1项目组织机构 (66)6.2项目施工管理 (67)6.3项目运营管理 (69)6.4项目进度计划 (69)第七章项目招标方案 (72)7.1招标投标的基本原则 (72)7.2招标 (73)第八章劳动安全 (76)8.1设计依据和原则 (76)8.2劳动保护措施 (76)第九章节能 (79)9.1节能法律法规 (79)9.2能耗的构成 (80)9.3节能措施 (80)第十章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2)10.1投资估算 (82)10.2资金筹措 (86)第十一章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88)第十二章结论和建议 (89)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XX河流域XX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1.1.2项目地址XX市湖南路东段,XX河东岸附近1.1.3承办单位XX市XX县XX政府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1.1.4可研报告编制单位1.1.5项目概况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区湖南路东段,XX河东岸,为XX市XX县许营乡辖地,在XX市区规划范围内,属XX河流域前油坊断面。

《2024年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范文

《2024年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范文

《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篇一
一、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本文旨在研究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以期为农村污水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基质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其优点在于运行成本低、维护简单、生态友好,适用于农村地区。

然而,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水质、植物种类和基质类型等。

因此,研究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研究。

首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建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其次,收集人工湿地进出水水质数据,分析主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

最后,结合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结果,评估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

四、研究结果
1. 污染物去除效果
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BOD5(生物需氧量)、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其中,COD和BOD5的去除率达到60%。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物处理单元)
3.园区污水处理厂
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于2006年12月底
完工,并投入试运行。工程设计处理能力
20000m3/d,工艺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
+CASS+深度处理”工艺,由于各种原因,
污水厂出水不能达到排放标准。
现状:修建氧化塘储存。 70万m3
30万m3
90万m3 总占地约1000亩
5.排放标准与受纳水体水质要求
托县污水处理厂的出 水将排入什拉乌素河,最 终汇入黄河。由于托县地 处黄河流域水环境敏感区 域,作为饮用水源,黄河 的水质要求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水体。所以托县排入 什拉乌素河的出水水质应 该控制在V类水以上。
标准比较
指标 COD
Cr
单位 出水一级B mg/L mg/L mg/L mg/L mg/L
活性炭吸附 膜法(超滤,微滤,纳滤,反渗透) 生物滤池
自然生态处理
(1)臭氧氧化
(2)活性炭吸附
(3)膜法(超滤,微滤,纳滤,反渗透)
(4)生物滤池
2.污水的自然生态深度处理工艺
生态塘系统 人工湿地系统
(1)生态塘系统
优点:基建投资少; 运行维护简单; 可综合利用,形成复合生态系统, 产生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有机物去除机理:
Sunlight Photosynthesis
Organics
O2+Biofilm
H2O+CO2
人工湿地中除氮机理:
Air NH3 immobilization N2+N2O volatilization ammonificatio Organic N NH4+ nitrification n denitrification assimilation NO2- NO3NH4+ diffusion NO3Settling matter Water

人工湿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人类工业、农业等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导致了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的严重加剧,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峻的挑战。

一种广泛应用于水体净化的技术是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而建造的人工构筑物,可以搭建起不同层级、种类和功能的湿地系统,对水体的除污和水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2. 人工湿地的优势2.1 高效除污:人工湿地的作用是通过湿地内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理、化学过程来除污,而湿地内的植物和微生物是其核心,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

2.2 成本低廉:相对于传统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都要低得多,且效果更佳。

2.3 水资源利用:人工湿地可以在净化污水的同时,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浪费。

2.4 生态修复:人工湿地的建设还可以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修复。

3. 可行性研究3.1 研究区域为验证人工湿地技术的可行性,本次研究选择了位于某省市农村山区、河流水质较差,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的某河流作为研究区域。

3.2 设计方案选取了对周边环境影响强烈的一个污水排放点,将这个排放点的污水引入到人工湿地,进行净化处理。

设计方案包括了湿地的规划设计、材料选用、植物配置等方面。

3.3 操作过程在施工完成后,开始了有完整的监测和数据记录的两年的操作周期。

实验过程中,周期性地对湿地水质进行采样和监测,同时记录环境因素和天气变化等情况。

结果数据的整理,分析表明,湿地的净化效果显著。

3.4 结果分析3.4.1 湿地净化效果显著:湿地对于COD、NH4-N、TP等关键指标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COD去除率最高可达93.9%。

3.4.2 生态效益显著:人工湿地在净化水体的同时,具有很好的生态修复效益,对于提升周边环境的生态质量、促进生态教育具有很好的作用。

3.4.3 经济成本低廉:与传统污水处理方式相比,人工湿地在建设和运营成本上都有很大的优势,无需更换低折旧、低耗费的设备、低人工投入,可以有效节约成本。

人工湿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言: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人工手段模拟自然湿地功能的处理系统,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化学和生物过程,以净化废水、改善水质和保护生态环境。

本报告旨在对人工湿地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潜力。

1. 背景与意义1.1 人工湿地的定义与分类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构建、管理和修复的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堆肥法、湿地滤池法和湿地扩张法等多种形式。

1.2 人工湿地的优势与应用人工湿地凭借其较低的造价、高效的处理效果和良好的生态功能,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等领域。

2. 目标与方法2.1 目标本研究旨在评估人工湿地项目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

2.2 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等方法,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环境等要素,对人工湿地项目进行评估和分析。

3. 技术可行性评估3.1 技术可行性原则人工湿地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 技术成熟度:评估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成熟度和可靠性。

- 适应性与可持续性:评估该技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 处理效果:评估该技术对水质改善和环境保护的效果。

4. 经济可行性评估4.1 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建立人工湿地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成本模型,评估其对废水处理和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4.2 投资回收期和财务指标评估人工湿地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财务指标,为决策者提供可行性分析的依据。

5. 环境可行性评估5.1 生态效益评估人工湿地项目通过提供栖息地、提高水质和保护植物多样性等方式,为生态系统提供了显著的增值效益。

5.2 环境风险评估评估人工湿地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包括植被变异、土壤污染等,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结论:本报告对人工湿地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综合评估,结论如下:- 从技术可行性角度看,人工湿地技术成熟度高,处理效果显著。

人工湿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水环境问题。

因此,未来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将会更加关注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净化水质,提高水环境品质,还能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环境。

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对人工湿地项目可行性的研究,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来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湿地项目。

一、项目背景1.1 项目概述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方法,即建立城市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系统。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生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塑造湿地环境,提高水质,具有很高的水环境治理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这种背景下,建立人工湿地项目是开展城市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1.2 项目目标该项目旨在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建立城市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系统,满足城市用水需求,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

1.3 项目地点根据市政府的规划和要求,该项目将建设在城市南部地区的一个无人居住的湿地地区。

该地区原本属于工厂周边的废弃地,一度面临无人关注和污染的问题。

本项目将通过利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优势,使其变成一个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生态区域。

二、可行性分析2.1 技术可行性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技术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通过对现有的人工湿地工程的考察和经验总结,可以确定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实现本项目的目标。

2.2 经济可行性本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建设费用约为5000万元,其中主要费用包括土地、建筑、设备、维护和管理等方面。

通过现有的市场调研和市政府的扶持,可以确定本项目经济效益可观。

2.3 社会可行性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建设是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市政府和市民意识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本项目可以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总论 (1)1.1项目背景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2)1.3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2)1.4可行性研究范围 (2)1.5项目概况 (3)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2 需求分析 (5)2.1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 (5)2.2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排水规划 (5)2.3项目需求分析 (6)2.4项目建设意义和必要性 (6)3 建设规模 (9)3.1项目设计规模 (9)3.2建设内容及规模 (9)4 厂址选择 (10)4.1厂址选择 (10)4.2场区自然状况 (10)4.3配套条件 (12)5 项目建设方案 (13)5.1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13)5.2总体目标 (13)5.2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14)5.3污水水质 (14)5.4工艺设计要求 (15)5.5处理工艺 (15)5.6工艺方案参数设计 (16)5.7平面设计 (18)5.8结构设计 (18)5.9植被选择 (19)5.10总图布置 (21)5.11建筑工程 (22)5.12厂内供水工程 (23)5.13消防 (23)5.14供电工程 (24)5.15采暖工程 (25)6 配套管网工程设计 (26)6.1排水体制 (26)6.2污水管网设计 (26)6.3管材及接口 (26)6.4施工方法 (26)7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27)7.1环境保护 (27)7.2劳动安全卫生 (32)7.3消防 (33)8 节能 (34)8.1编制依据 (34)8.2项目节能概述 (34)8.3能耗分析 (34)8.4节能措施 (34)9 日常管理与劳动定员 (36)9.1组织机构 (36)9.2日常管理工作重点 (36)10 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管理 (37)10.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7)10.2工程管理 (37)11 项目招标方案 (39)11.1项目的招标 (39)11.2项目招标内容 (39)11.3项目招标组织形式 (39)11.4项目招标方式 (39)11.5项目招标具体方案 (39)12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1)12.1 投资估算 (41)12.2 资金筹措 (41)13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42)13.1结论 (42)13.2建议 (42)附表:项目投资估算表1 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某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单位名称:某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4项目提出背景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某镇位于某县城南14.5公里处,濒临黄河,与东平县、平阴县隔河相望,与铜城街道办事处、刘集镇、姜楼镇为邻,辖区内有铜(城)鱼(山)路与单(庄)王(营)路贯穿南北东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主要山脉有鱼山、曲山,其中鱼山海拔82.1米。

全镇共辖6个管理区,54个行政村,版图面积64.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全镇总人口3.01万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为25723人,占总人口的86% ,镇驻地总人口为5800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为3600人,占驻地总人口的62.1% 。

全镇生产总值达10.47亿元,人均GDP达到3.5万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值6.3亿元,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7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50元。

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滞后,某镇镇域内暂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使近年来当地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成为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原来分布于各个村庄的露天水沟现在都慢慢变成了臭水沟,气味难耐,高温天气更是臭气熏天,这些严重影响了城镇卫生,影响生态和人居环境,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生活污水排放沟渠分散而不集中,四处溢流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雨季更为严重,农业废弃物得不到妥善的处置,存在乱堆乱放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某镇辖区各村的村容村貌。

按每人每天产生120L生活废水计算,整个某镇域内每天有3600多吨生活废水散布在辖区各自然村内,而且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严重污染了当地村的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

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是一项重民生、顺民意的基础工程,是努力优化农民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德政工程。

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农村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广泛采用人工湿地处理的方式进行污水的处理。

鉴于某镇农村生活污水的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针对生活污水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改善当地农村落后的环境条件。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编制单位名称:(2)资格证书编号:(3)资格等级:(4)发证机关:(5)法人代表:1.3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4)《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09]11号)(5)《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物防治技术政策》(6)《市政工程设计管理标准》(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8)《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9)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资料1.4可行性研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为:根据某镇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结合污水处理近、远期实施计划,对本项目的建设规模、选址、处理工艺及污水收集系统等方面给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合理可行的工程设计方案,对项目后期运营进行预测,本报告的编制主要为达到以下目的:(1)论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工程项目;(2)确定工程建设规模;(3)提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并加以论证、优化;(4)提出工程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运行管理组织及实施进度计划;(5)提出资金筹措方案;(6)作为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营的工作依据。

1.5项目概况1.5.1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建于某镇鱼北村东北。

1.5.2建设规模本项目总投资487.44万元。

项目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700m2;人工湿地面积23850平方米;建设污水主管网2000m,铺设分户收集管10000m。

1.5.3建设内容本项目占地150亩,项目新建人工湿地1处,设计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为5000m3/d。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购置设备设施如下:(1)人工湿地:项目建设人工湿地23850平方米,包括表明流人工湿地20250平方米,水平潜流人工湿地3600平方米。

(2)土建工程:包括办公管理用房1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格栅间1座,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集水井1眼;以及其他配套设施。

(3)设备设施:格栅、提升泵、水力管道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配套设备设施。

(4)管网部分:按照设计要求建设主管网约2000米;根据住户需要建设铺设分户收集管约10000米。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 需求分析2.1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当前农村工作重中之重。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日趋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也逐渐成为了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势头强劲,农村、农民面貌均发生较大变化,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农村用水量和排水量逐年增加,水环境问题逐渐显现。

对水资源进行切实可行有效的保护,使水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使污水达标后排放,最大程度降低城市污水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日益重要,同时,解决以往农村生活污水肆意排放造成的其他问题。

国家对污水治理、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将环境保护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等,对控制城镇水污染、促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都做了政策性和法律性的规定。

《城市污水处理机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明确指出;“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

2.2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排水规划2.2.1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现状某镇位于某县城南14.5公里处,濒临黄河,与东平县、平阴县隔河相望,与铜城街道办事处、刘集镇、姜楼镇为邻,辖区内有铜(城)鱼(山)路与单(庄)王(营)路贯穿南北东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全镇共辖6个管理区,54个行政村,版图面积64.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全镇总人口3.01万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为25723人,占总人口的86% ,镇驻地总人口为5800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为3600人,占驻地总人口的62.1% 。

根据实地勘察了解,该镇目前没有完善的污水管网,农村生活污水肆意排放,无统一规划设计,不成体系,辖区内村庄形成了多处露天水沟;并且雨水、污水合流排放,多处露天水沟慢慢变成了臭水沟,严重影响了城镇卫生,影响当地生态和人居环境。

2.2.2污水排水规划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雨水流入村内坑道、池塘,污水纳入污水处理管道,保护农村水体和环境卫生。

2.3项目需求分析按某镇辖区内每人每天产生120L生活废水计算,整个某镇域内每天有3600多吨生活废水散布在辖区各自然村内,而且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这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肆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农村的经济发展。

一方面,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势低的河流、湖泊和池塘地表水体中,严重污染各类水源;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也是疾病传染扩散的源头,容易造成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严重污染了当地村的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

随着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

而农村的发展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逐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改善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亟需解决。

2.4项目建设意义和必要性2.4.1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人工湿地是由基质、水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在有机物的去除中起主要作用,湿地植物的根系将氧气带入周围的土壤,但远离根部的环境处于厌氧,形成处理环境的变化带,这就加强了人工湿地去除复杂污染物的难处理污染物的能力。

大部分有机物的去除是靠土壤中的微生物,但某些污染物如重金属、硫、磷等依赖于土壤和植物的作用。

凭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式工程建造和运行费用低、水质净化效果的诸多优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