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真题之名词解释
华南师范大学2012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试题

华南师范大学2012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试题>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共6题,3小时,150分1、阐述94定义,并谈谈你对这个定义的理解。
2、阐述5W,并说明与此基础对应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的5个领域。
3、有没有万能的媒体,谈谈你的教育媒体观。
4、微格教学定义,在实施过程中的特征。
5、阐述分镜头稿本的结构,并编写一个5个镜头的分镜头稿本。
6、请你设计一个一年级小学生多媒体识字的教学设计。
计算机基础专业课:3小时,1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 信息2 算法3 计算机病毒4 超文本5 网络协议6 域名服务器7 网络安全8 HTML9 数据库10 多媒体二、解释下列英文(每题2分)1 OIS/RM2 DBMS3 ADSL4 HTTP5 DHCP6 XML7 MAN8 MPEG9 AGP10 CD-ROM三、选择题(每题2分)1、微型计算机能处理的最小数据单位()2、操作系统是()3、Windows的文件夹组织结构式一种()4、任务栏中的快速启动工具栏列出了()5、文件型病毒传染的对象主要是()类文件6、Word中,可以利用()上的各种元素,很方便的改变段落的缩排方式,调整左右边界,改变表格列宽行高7、com代表()机构8、FTP的功能()9、EXCEL单元格的编号方法()10、实现幻灯片之间跳转的方法()四、简答题(每题5分)1、视频图像数字化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2、IP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3、常用网络拓扑结构有哪几种?4、已知文件Learning.ppt在C盘中,但不知其具体位置,请给出查找该文件位置的操作步骤?5、防火墙具有哪些作用?6、Word中“表格自动套用格式“的作用是什么?7、Acess数据库的数据类型有哪几种?8、将演示文稿进行打包的优点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20分)1、论述云服务在教育中应用的潜力,并请举例说明。
2、论述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华师333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

华师333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XXX333教育综合真题整理教育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2014、2012、2010) p29答:a.狭义的教育中的一种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指专门组织的教育。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研究,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知识点)b.狭义的教育中重要的一种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指专门有组织的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试题)2.教育制度(2014) p47答:教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种教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其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诲制度。
3.体育(2013)p46答:体育是指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膂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诲。
膂力和体质的发展非常紧张,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
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军事活动和幸福生活都需要强健的体魄作基础。
所以,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诲的紧张组成部分。
4.形成性评价(2013) p69答: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
5.教育目的(2012、2010)p42 答: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是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的总目的;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三是课程目标;四是教学目标。
2022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A.认知科学B.神经心理学C.认知神经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2、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这种感觉现象是()。
A.适应 B.对比 C.后像 D.联觉3、提出脑功能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学说的是()。
A.潘非尔德B.拉什利C.波伊劳德D.弗罗伦斯4、在人知觉深度的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双眼线索是()。
A.双眼视轴的辐合B.水晶体曲度的变化C.双眼视差D.单眼视差5、大脑的喜、怒、哀、乐、惧、恨等感受状态,是人的情绪在认识层面上的一种自我觉察,被称为()。
A.情绪的主观体验B.情绪的生理唤醒C.情绪的外部行为D.情绪的外部表达6、人的意识既能够主动地去认识世界,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这种意识的基本特征是()。
A.能动性B.觉知性C.社会制约性D.前进性7、遗忘的规律哪项是错误的?()A.支柱、骨架不易遗忘B.遗忘速度是先慢后快C.识记材料的多寡和遗忘速率成正比D.学习相似的材料时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8、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流时的语言活动是()言语。
A.对话B.独白C.书面9、学生想参加校篮球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反映的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以上皆非10、对于人的举止行为是否合乎一定的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
A.理智感B.美感C.激情D.道德感11、“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姜还是老的辣”,说明()。
A.人越老越聪明B.老年人流体智力没有衰退C.老年人晶体智力还在发展D.老年人有个别差异12、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A.本我B.自我D.三者都是13、知道“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属于()。
A.策略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14、若以黑色圆点实验刺激材料,成人注意广度的平均水平是()。
华南师范大学等教育技术各校历年考研试题

华南师范大学2009年教育技术专业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40分)1.程序教学2.教学设计3经验之塔4网络学习5.学习科学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7.绩效技术8.混合学习二、说明下列英文缩写语的含义,并做略微解释(20分)1.AECT2. CAI3.CSLL4.Courseware5.e-learning6.Moodle7.CMI8.CALL三、简答题(40分)1.说明美国AECT2004定义与94年的定义有什么不同?2.请简要说明开发教学软件的一般流程3.远程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4.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四、论述题(50分)1.请选择一个我国教育技术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进行课题研究2.说出国外教育技术界三个人物,论述他们的主要观点以及他们对教育技术的贡献3.论述教育技术与教学论的关系4.论述如何在校园中或校园外开展有效的网络学习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教育技术学专业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AECT’052、教学设计3、混合学习4、叙事研究5、绩效技术6、教学包7、SCORM8、Computational Age9、Cloud Service10、程序教学法二、填空题1、webquest是一种____的活动,它的组成由引言、任务、____、____、____、____、。
2、自19世纪中叶以来,远程教育走过了以印刷教材为主要媒体的____,经历了以视听媒体为主的____,目前正快速迈进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媒体的____。
3、信息会教育硬件环境从资源和媒体角度分____和____。
从地理范围上进行划分,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
4、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的评价不仅重视学校结果的评价,更重视______,在评价方法上多采用____、____、____等形式。
三、简答题1、什么是行动研究?行的研究的基本过程?2、简要阐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四大整合观?3、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标分别是什么?简要阐述。
(完整版)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2011-2019

华南师范大学2011年华南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广义教育2、教学3、经典条件反射4、多元智力理论5、教育制度6、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二、简答题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价值3、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原则?4、斯巴达教育的特点三、论述题1、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及其意义2、“中体西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3、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4、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一、名词解释1、学校管理2、学校教育3、心理发展4、人的发展5、课程6、学习动机二、简答题1、教师劳动的特点2、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4、简述科举制度的影响三、论述题1、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2、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3、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4、如何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一、名词解释1、受教育者2、教学方法3、道德教育4、学习策略5、心理健康6、教育目的二、简答题1、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2、简述长善救失原则及其要求3、简述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4、简述基督教教育的特点三、论述: 1、论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2、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3、论述《国家在危急中》的改革建议4、论述人格和行为上的性别差异一、名词解释1、设计教学法2、人的全面发展3、教育制度4、贝尔・兰喀斯特制5、心理健康6、、社会规范学习二、简答题1、简述德育的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及要求。
2、简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
3、简述奥苏伯尔关于有意义的学习的实质和条件的主要观点。
4、简述创造性的心理结构。
三、论述题1、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的发展应先于经济的发展”(即“教育先行")观点进行分析。
2、试述学校教育的特征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试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
4、试述科举制在我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一、名词解释1、广义教育2、德育3、教育目的4、学校管理5、心理发展6、品德不良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信息化教育: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两种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2.教育技术94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 信息化教学媒体的含义:1是指信息时代开发的标志性教学媒体,2是指教育信息化实践中主要使用的教学媒体。
4. 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含义:教育者和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目的,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的工作方式。
5.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与特点含义:是指对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设计特点:1.教与学,更注重学的方面2.充分设计,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者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4.强度“协作”5.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设计科学的学习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6. 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含义:利用信息技术力量构建起来的教育环境7. 虚拟学习社区的含义:是指在网络的学习环境中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及其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
8.网络课件:是指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能被共享的课件二、填空1.信息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p12-13)(注意五化三性)内涵:五大支柱:a)1、基本理论研究b)2、硬件环境建设c)3、软件资源建设d)4、新型模式建立e)5、有效管理探索三大应用领域:a)学校信息化教育领域b)现代化远程教育领域c)信息化教育管理和信息化教育队伍培训领域特征:五化:1、教育信息显示多媒体化2、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3、储存光盘化4 、传输网络化5、管理智能化三性:开放性非线性交互性2. 教学媒体发展的历史阶段(p39)口语媒体阶段文字媒体阶段印刷媒体阶段电子媒体阶段3. 教学媒体的分类(按人的感官分类,p41)1、视觉型媒体2、听觉型媒体3、视听型媒体4、相互作用型媒体(点读机)可控性较差的(电视机)4. 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种类及其方法要点(p54-61)a)讲授—演播的方法b)探究—发现法c)问题教学法(为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而进行的教学方法)d)程序教学法e)微型教学法f)模拟训练法成绩考察法5.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p63)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设计理论、传播理论6. 教学设计的三个层次(p64)a)以教学系统为对象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b)以教学过程为对象的层次—教学过程设计c)以教学产品为对象的层次—教学产品设计7. 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分类(各种分类,p122-128)注意最后一项分类a)从资源和媒体的角度:教育资源型硬件环境教育授递型硬件环境b)从地理范围上:教室层次的硬件环境、校园网层次、教育城局网层次、Internet层次~c)时间空间(时空技术性分类):同地同步,同地异步,异地同步,异地异步8. 电视教学软件的制作步骤(p169)A.准备阶段:拍摄前,导演组织全体录制人员研究讨论剧本,明确分工:拟定计划,准备器材,组织排练;准备素材,联系场地和拍摄对象B.前期拍摄阶段:从开机拍摄到停机结束拍摄,拍摄C.后期合成阶段:从停机到全片完成修改配音D.审评阶段:专家,教师,编导和制作人员对此进行评议,审查和修改后,才投入使用和交流发行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发展阶段及三种基本模式(p206-214)阶段:组合阶段,支持阶段,融合阶段模式:本位型课程模式辅助型课程模式(教师讲授型,自主探究型,网络协作型,讨论交流型)研究型课程模式10. 教学过程设计的操作程序(p70)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三、选择1. 信息化教育阶段的理论基础(p23)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加涅的学习理论2.常见的动画及视频文件格式(p179)动画:SWF(压缩了的)GIF MMM FLA(没压缩,原文件)视频:MOV MPG A VI RM DAT3. 4种信息技术整合观的典型观点(p197-199)1、保护主义的整合观:要求学生远离信息技术,减少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2、技术主义的整合观:认为教学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解决各种实践性问题3、主体行动主义的整合观:信息技术应该积极面向社会主体·人4、工具主要整合观:利用信息技术先后针对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等分别制定了教育技术标准和相应的绩效指标。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及补充资料(配合教材和背诵版笔记使用)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AECT’94教育技术:美国教育与传播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and Technology)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EACE’05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3、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相对比较科学的表述: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理论和实践。
4、ATI研究:是“能力——处理——交互作用”(Aptitude Treatment Interaction)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此类研究从媒体的物理特征转移到媒体对人类学习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研究人的学习和教学干预之间的关系。
5、元方法:也称“关于方法的方法”,属于方法论的范畴。
是指导研究的观念思想体系,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研究的哲学取向和原则,是在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具体“方法”逐渐积累丰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方法本身的认识再认识,思考再思考,评价再评价。
6、教育技术的元方法:教育技术学作为方法论层次的学科,寻找归纳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就是教育技术的元方法。
7、系统科学:是从现代工程科学,生物科学,物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理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模式和规律的交叉学科。
8、正反馈:如果反馈信息能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则成为正反馈,它可以使教学系统越来越偏离原来的目标,使系统发展变化。
9、负反馈:如果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则称为负反馈,它是使教学系统保持稳定的因素,使其表现出合乎教学目标的行为,是可控过程。
10、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式,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考研过来人整理

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历年考研真题2011年一、名词解析1.广义教育2.教学3.经典条件反射4.多元智力理论5.教育制度6.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二、简答题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价值3.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原则?4.斯巴达教育的特点三、论述题1.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及其意义2.中体西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3.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4.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2012年一、名词解析1.学校管理2.学校教育3.心理发展4.人的发展5.课程6.学习动机二、简答题1.教师劳动的特点2.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4.简述科举制度的影响三、论述题1.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2.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3.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4.如何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2013年一、名词解析1.受教育者2.道德教育3.学习策略4.心理健康5.教学方法6.教育目的二、简答题1.长善救失原则及其要求2.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3.现代教育的特点4.基督教教育的特点三、论述题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3.《国家在危急中》的改革建议4.人格和行为上的性别差异2014年一、名词解析1.设计教学法2.人的全面发展3.贝尔·兰喀斯特制4.心理健康5.社会规范学习6.教育制度二、简答题1.简述德育的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及要求。
2.简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3.奥苏伯尔关于有意义的学习的实质和条件的主要观点。
4.简述创造性的心理结构三、论述题1.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的发展应先于经济的发展”(即“教育先行”)观点进行分析。
2.试述教育的特征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试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
4.试述科举制在我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5年一、名词解析(共6小题,每题5分)1.广义教育2.教育目的3.德育4.学校管理5.心理发展6.品德不良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10分)1.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3.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4.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题20分)1.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2.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3.基督教教育的特点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2015年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广义教育【参考答案】广义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促进人的素质发展的社会活动,凡是他人和自我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基础之名词解释
2015年
一、写出对应的英文和做简单的解释。
(每个15分)
1.教育技术
英文:(94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释义:教育技术是关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应用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①该定义明确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的认知过程,因此主要设计的是“人”,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利用的环境和条件,主要是“物”。
②该定义将教育技术视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领域,并将教育技术划分为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5个研究范畴。
2.经验之塔
英文:code of experience
释义:戴尔认为,人们学习时,由直接到间接,由抽象到具体获得学习比较容易。
他用一个学习经验的三角形宝塔型图来表示不同学习的学习效果,人们常称为“经验之塔”
“经验之塔”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宝塔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但不是说,求取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最底层到顶层的阶梯;也不是说,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更有用。
划分阶层,只是为了说明各种经验的抽象程度。
第二,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第三,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形成概念。
第四,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学习更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
第五,位于宝塔中间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
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之不足。
3.翻转课堂
4.英文:filpped classroom 或者flipping classroom
释义:翻转课堂(也称作颠倒教室),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它最早是有美国科罗拉多州一所中学的两位化学老师提出来的。
其本质上是一种混合学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校通常被认为是学生来上新课的地方,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下课的时候,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完成作业,以此来实现知识的内化、应用和迁移。
而翻转课堂是传统教育情境中的家庭和学校的功能倒置。
前一天晚上,学生的知识传输过程由学生在家里完成,学生看视频(微课)上新课,第二天,学生到教室,在教师的知道些做作业、参加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做他们的“大项目”。
5.电视教材
6.英文:TV teaching material
释义:电视教材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电视录像技术和影视语言,以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形式表达教学内容的一种视听教材。
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除了能够辅助课堂教学,还能独立完成某些任务,因此它往往即是教学内容的体现,又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13年
一、英汉专业名词互译(30 分)
1、教育技术
2、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信息素养是人们在信息社会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
它包含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四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
3、泛在学习:(U-Learning),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
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4A (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
“泛在(ubiquitous)式的学习”即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
泛在学习特征:
按需学习(just in case):即学习者通过学习对象能够自由高效地得到所需内容;
•即时学习(just in time):即利用学习对象能够快速及时、即时地进行学习;
•适量学习(just in enough):即利用学习对象能完整地学习某知识点,并适而止之。
泛在资源:
预设学习资源(Predefined Resource)
相关学习资源(Interrelated Resource)
泛在学习资源(Ubiquitous Resource):即广泛存在的各种资源,它或者表现为整个互联网络的拥有信息资源,或者把整个社会和自然界都视为学习资源。
这种资源不仅包括狭义理
解的信息资源,也涉及到技术资源、设施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
学习形式的发展: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小组学习-虚拟教育-泛在学习-任意学习,当然,并不是更替,而是重叠。
4、多媒体课件
5、CSCL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6、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2009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40 分)
1、程序教学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
有机器教学;课本式程序教学;CAI等。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
2、教学设计
3、经验之塔
4、网络学校网络学校,简称为网校,起源于互联网泡沫经济时代,试图替代正规教育的或辅助正规教育的一种网络产物。
,借助网络,灵活多变,实现网络远程教育的机构。
5、学习科学(Learning Sciences)是在反思认知科学等学科、关于学习方法的研究方法和观点的基础上新近兴起的一门科学。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7、绩效技术
8、混合学习
二、说明下列英文缩写语的含义,并做略微解释(每题 2.5 分,共 20 分)
1.AECT
2.CAI
3.CSLL
4、Courseware
5、e-learning
6、moodle
7、CMI
8、CALL
2005年
一、在研究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中,会见到如下人物的名字,请对每个人的主要理论贡献或理论观点作简要说明(40 分)
1、加涅
2、香农
3、戴尔
4、麦克卢汉
5、斯金纳
6、皮亚杰
7、布鲁姆
8、奥苏尔伯
二、请对如下英文术语作出解释(20 分)
1、AECT
2、CAI
3、CMI
4、CD-ROM
5、Internet
6、Multimedia
7、VCD
8、MPC
9、www
10、Microteaching:微格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