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箍筋加密规定
构造柱钢筋绑扎

3.2操作工艺3.2.1构造柱钢筋绑扎3.2.1.1、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3.2.1.1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3.2.1.2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
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缠扣绑扎。
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伊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为防止骨架在运输中变形,构造柱对角钢筋之间用弯起筋绑扎固定。
3.2.1.3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
箍筋端头弯钩角度为1350,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箍筋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3.2.1.4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无设计要求时加密范围一般在圈梁上、下均为500mm,箍筋间距为1OOmm(柱脚加密区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
3.2.2、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抗震规范的要求。
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要求:有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无设计要求时,3.2.2.1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垫层或基础混凝土座内,如图1所示;3.2.2.2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没深度应大于沟深。
(图2)3.2.3、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的钢筋套上箍筋,注意箍筋应交错布置。
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两端中问各一扣。
骨架调整后,可以顺序从根部加密区箍筋开始往上绑扎。
3.2.4、绑扎搭接部位钢筋3.2.4.1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
3.2.4.2在砌砖墙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50cm埋设两根Φ6.5水平拉结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
3.2.4.3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
框架结构构造柱设置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框架结构构造柱设置规范篇一: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规定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定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
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
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
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
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
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
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
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
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
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构造柱上下端的箍筋是否加密

构造柱上下端的箍筋是否加密问题:构造柱上下端的箍筋是否加密?解决办法:这个问题我也查了很久的资料,首先我查到的是GB50003-202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在10.2.5条说明明确了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柱要求,上下端适当加密。
这里的适当没有前述范围。
且没有说明框架结构。
然后我又在GB50011-2021建筑抗震技术规范第7.3.2条说明中查阅到这个规范也是说明了多层砖砌房屋构造柱上下两端适当加密,没有明确箱型的构造柱是否需要两端加密,那么框架结构的构造柱到底需不需要加密?准则查完了我开始查图集。
平法图集没有,我就查询了西南15G701砌体图集及12J614-1砌体图集。
在12G614-1图集上为是可以导读看出来间距变化,但是细看的时候发现是在连接区段箍筋间距小了5公分而已。
200的间距其实不应该算是加密。
然后我就继续查,终于在03ZG002民用多层谷仓抗震构造图集中看到构造柱上下两端500范围内箍筋加密。
但是这也是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并不是框架结构的构造柱所以我又没查到,直到我看到了下某个建筑图纸设计说明中的这中会句话因此得出结论,框架结构的构造柱上下两端不需要加密,砖砌结构的构造柱上下两端适当加密或者加密。
除非设计说明中明确了本工程的构造柱都要加密才能加密。
这里说明我为什么觉得框架结构的构造柱上下两端不需要加密1、是因为完善及图集都没看到特别说明。
2、是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了王亚雄老师出版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内容如下框架结构的无需构造柱箍筋不用加密,砖混基底结构的构造柱箍筋需要加密。
抗震设计的要求。
增加拱了的稳定性。
加密区间距一般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一般200MM。
加密范围在每层顶部柱子的顶部和底部,加密区长度为(1/6层高)和(450MM)二者较大值。
构造柱并非承重构件,震害分析和试验表明,在墙体中所适当部位设置钢筋砼构造柱,并与圈梁、腰梁、墙体压顶梁等相接砖墙使之共同工作,可以增加墙体的延性,提高构件抗侧力战斗能力,防止或延缓塔身在地震减缓作用下发生突然倒塌,或减轻墙体损坏程度.它是为增加墙体延性的构造措施.柱子加密箍筋目的是提高柱子矽,柱子影响延性的主要因素是轴压比大小及考虑强柱弱梁原则,才考虑柱子有箍筋加密区或全柱箍筋加密,构造柱不存在轴压比结构性问题,因此构造柱不需加密箍筋。
构造柱箍筋加密规定

构造柱箍筋加密规定从基础一直到檐口高度范围内的箍精加密三、柱(一)、基础层一、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中间层一、柱纵筋1、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二、柱箍筋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一、角柱角柱顶层纵筋长度:一、内筋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二、外筋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二、边柱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构造柱箍筋加密规范

03
构造柱箍筋加密的范围
加密高度范围
加密高度范围:在框架结构的顶层和底层,箍筋加密高度范围为净高1/3和450mm取大值。
加密间距:箍筋加密间距不宜大于100mm,且不宜小于6倍的纵筋直径。
加密方式:箍筋加密采用双肢箍或四肢箍,并应沿柱高设置。
保证结构安全性:构造柱箍筋加密能够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减少结构变形和破坏的可能性。
提高抗震性能:构造柱箍筋加密能够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满足规范要求: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构造柱箍筋需要进行加密处理,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保证工程质量:构造柱箍筋加密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构造柱箍筋加密,应及时进行整改,并重新进行验收。
汇报人:雪
感谢观看
仔细阅读图纸,确保了解构造柱箍筋加密的规范和要求。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他们熟悉构造柱箍筋加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确保构造柱箍筋加密的施工图纸正确无误,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确保使用的钢筋材料符合规范要求,避免使用劣质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箍筋的间距、数量和位置,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提高构造柱的承载能力
构造柱箍筋加密规范可以有效提高构造柱的承载能力,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构造柱箍筋加密规范可以增强构造柱的抗剪切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构造柱箍筋加密规范可以减少构造柱的变形和裂缝,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构造柱箍筋加密规范可以提高构造柱的承载能力,降低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满足抗震要求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范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
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
2)长度超过 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
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
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
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
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 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
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
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
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构造柱钢筋绑扎规范要求

3.1.2.3 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 平直长度不小于 10d(d 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 135°。
3.1.2.4 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 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一般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六分之一层高 或 45c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 10cm(柱脚加密区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 接后再绑扎)。
3.2.4 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范》(GB50204·2)对钢筋搭接的有关要求。
3.2.5 圈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角处的 锚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3.2.6 楼梯间、附墙烟囱、垃圾道及洞口等部位的圈梁钢筋被 切断时,应搭接补强,构造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标高不同的高低圈 梁钢筋,应按设计要求搭接或连接。
(6)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 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如采用焊 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位置也应符合施工规 范的规定。
(7)、由于基础底板及基础梁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层钢筋断筋 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8)、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 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 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3.1 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 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 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 → 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 → 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3.1.2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3.1.2.1 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
构造柱箍筋加密规定

构造柱箍筋加密规定从基础一直到檐口高度范围内的箍筋加密柱(一)、基础层1、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2、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中间层1、柱纵筋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2、柱箍筋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1、角柱角柱顶层纵筋长度:2、内筋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四)、外筋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五)、边柱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六)、中柱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柱箍筋加密规定
从基础一直到檐口高度范围内的箍筋加密
柱
(一)、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中间层
一、柱纵筋
1、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
一、内筋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二、外筋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 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四、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