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

合集下载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25条汇总(附规范条款)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25条汇总(附规范条款)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25条汇总(附规范条款)
1)一二级框架角柱全高箍筋加密(《抗规》6.3.9第4款);
(2)框支柱、转换柱全高加密(《抗规》6.3.9第4款,《高规》10.2.10第2款);
(3)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抗规》6.1.4第2款);
(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6.4.6第6款);
(5)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

(《抗规》P69页,6.4.6);
(6)加强层及其相邻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端加密配置(《高规》10.3.3第2款);
(7)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10.4.4第1款);
(8)抗震设计时,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内及其上、下层,箍筋全柱段加密(《高规》10.5.6第2款);
(9)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关于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的汇总(25条+规范条文对照)(1)一二级框架角柱全高箍筋加密(《抗规》6.3.9第4款);(2)框支柱、转换柱全高加密(《抗规》6.3.9第4款,《高规》10.2.10第2款);(3)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抗规》6.1.4第2款);(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6.4.6第6款);(5)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

(《抗规》P69页,6.4.6);(6)加强层及其相邻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端加密配置(《高规》10.3.3第2款);(7)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10.4.4第1款);(8)抗震设计时,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内及其上、下层,箍筋全柱段加密(《高规》10.5.6第2款);(9)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高规》10.6.3第3款);(10)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当带边框剪力墙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箍筋宜沿全高加密(《高规》8.2.2第5款);(11)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高规》6.4.6第4款)。

(12)剪跨比小于等于2的框架柱及短柱应全高加密。

(13)一二级框架角柱应全高加密。

(1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5)带边框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6)带边框剪力墙(洞口紧贴边框柱)一般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7)框支柱应全高加密。

(18)错层结构中错层处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9)带加强层结构的加强层及其上、下相邻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20)塔楼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在裙房屋面上、下层应全高加密。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关于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的汇总(25条+规范条文对照)(1)一二级框架角柱全高箍筋加密(《抗规》第4款);(2)框支柱、转换柱全高加密(《抗规》第4款,《高规》第2款);(3)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抗规》第2款);(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第6款);(5)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

(《抗规》P69页,);(6)加强层及其相邻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端加密配置(《高规》第2款);(7)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第1款);(8)抗震设计时,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内及其上、下层,箍筋全柱段加密(《高规》第2款);(9)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高规》第3款);(10)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当带边框剪力墙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箍筋宜沿全高加密(《高规》第5款);(11)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高规》第4款)。

(12)剪跨比小于等于2的框架柱及短柱应全高加密。

(13)一二级框架角柱应全高加密。

(1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5)带边框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6)带边框剪力墙(洞口紧贴边框柱)一般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7)框支柱应全高加密。

(18)错层结构中错层处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9)带加强层结构的加强层及其上、下相邻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20)塔楼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在裙房屋面上、下层应全高加密。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关于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的汇总(25条+规范条文对照)(1)一二级框架角柱全高箍筋加密(《抗规》第4款);(2)框支柱、转换柱全高加密(《抗规》第4款,《高规》第2款);(3)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抗规》第2款);(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第6款);(5)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

(《抗规》P69页,);(6)加强层及其相邻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端加密配置(《高规》第2款);(7)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第1款);(8)抗震设计时,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内及其上、下层,箍筋全柱段加密(《高规》第2款);(9)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高规》第3款);(10)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当带边框剪力墙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箍筋宜沿全高加密(《高规》第5款);(11)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高规》第4款)。

(12)剪跨比小于等于2的框架柱及短柱应全高加密。

(13)一二级框架角柱应全高加密。

(1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5)带边框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6)带边框剪力墙(洞口紧贴边框柱)一般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7)框支柱应全高加密。

(18)错层结构中错层处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9)带加强层结构的加强层及其上、下相邻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20)塔楼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在裙房屋面上、下层应全高加密。

(21)小墙肢(墙肢长度不大于3倍墙厚)应按框架柱处理并全高加密。

(22)型钢砼框支柱、一级角柱应全高加密。

各个要求规范整合柱子配筋

各个要求规范整合柱子配筋
3、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规范规定最小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小偏心受拉纵筋配筋率
框架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在地震组合下处于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向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砼规》P176,11.4.13
框架柱、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箍筋加密区外配箍
在箍筋加密区外,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加密区配筋率的一半;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对三、四级抗震等级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d,此处,d为纵向钢筋直径。
《砼规》P179,11.4.18
铰接排架柱
箍筋加密区长度
1、对柱顶区段,取柱顶以下500mm,且不小于柱顶截面高度;
柱附表2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抗震等级箍筋最大间距mm箍筋最小直径mm一级纵向钢筋直径的6倍和100中的较小者10二级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和100中的较小者8三级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和150柱根100中的较小者8四级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和150柱根100中的较小者6柱根8注
柱设计相关规定汇总
结构类型
注意部位
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轴压比
柱轴压比不宜超过附表5的规定;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深梁钢筋网
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G.0.9
水平分布钢 当沿深梁梁端部竖向边缘设柱时,水平分布钢筋应锚入柱内。在深梁 《砼规》P241,
深梁
筋 拉筋
上、下边缘处,竖向分布钢筋宜做成封闭式。
G.0.9
在深梁双排钢筋间应设置拉筋,拉筋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宜大
《砼规》P241,
于 600mm,在支座区高度为 0.4h,宽度为从支座伸出 0.4h 的范围内,
1
4、在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 5d,d 为箍筋直
径。 2)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15d,并不应大于 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
受压钢筋多于 5 根且直径大于 18mm 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d,d 为 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的 0.1%,但当梁宽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砼受压区高度
砼受压区高
《砼规》P167,

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级抗震等级 x≤0.25h0;二、三级抗震等级
11.3.1
x≤0.35h0;式中:x—砼受压区高度;h0—截面有效高度。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 200mm;
截面尺寸 2、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 4;
《砼规》P167, 11.3.5
3、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 4。
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附表 3 规定的数值;
配筋
2、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
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 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 《砼规》P168,
座底面以上 0.2l0~0.6l0 高度范围内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尚不宜小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关于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的汇总(25条+规范条文对照)(1)一二级框架角柱全高箍筋加密(《抗规》第4款);(2)框支柱、转换柱全高加密(《抗规》第4款,《高规》第2款);(3)8 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抗规》第2款);(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第6款);(5)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寸,尚宜全高加密箍筋。

(《抗规》P69页,);(6)加强层及其相邻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端加密配置(《高规》第2款);(7)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第1款);(8)抗震设计时,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内及其上、下层,箍筋全柱段加密(《高规》第2款);(9)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高规》第3款);(10)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当带边框剪力墙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箍筋宜沿全高加密(《高规》第5款);(11)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 4 的柱全高范围(《高规》第4款)。

(12)剪跨比小于等于2的框架柱及短柱应全高加密。

(13)一二级框架角柱应全高加密。

(1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5)带边框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6)带边框剪力墙(洞口紧贴边框柱)一般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7)框支柱应全高加密。

(18)错层结构中错层处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9)带加强层结构的加强层及其上、下相邻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20)塔楼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在裙房屋面上、下层应全高加密。

(21)小墙肢(墙肢长度不大于3倍墙厚)应按框架柱处理并全高加密。

(22)型钢砼框支柱、一级角柱应全高加密。

柱,梁箍筋加密区非加密区

柱,梁箍筋加密区非加密区

最佳答案柱箍筋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1、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
关于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的汇总(25条+规范条文对照)
(1)一二级框架角柱全高箍筋加密(《抗规》第4款);
(2)框支柱、转换柱全高加密(《抗规》第4款,《高规》第2款);
(3)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抗规》第2款);
(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第6款);
(5)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

(《抗规》P69页,);(6)加强层及其相邻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端加密配置(《高规》第2款);(7)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第1款);
(8)抗震设计时,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内及其上、下层,箍筋全柱段加密(《高规》第2款);
(9)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高规》第3款);
(10)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当带边框剪力墙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箍筋宜沿全高加密(《高规》第5款);(11)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高规》第4款)。

(12)剪跨比小于等于2的框架柱及短柱应全高加密。

(13)一二级框架角柱应全高加密。

(1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5)带边框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6)带边框剪力墙(洞口紧贴边框柱)一般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7)框支柱应全高加密。

(18)错层结构中错层处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9)带加强层结构的加强层及其上、下相邻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20)塔楼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在裙房屋面上、下层应全高加密。

(21)小墙肢(墙肢长度不大于3倍墙厚)应按框架柱处理并全高加密。

(22)型钢砼框支柱、一级角柱应全高加密。

(23)顶层由于使用要求取消部分内柱形成顶层大空间而导致刚度突变者,其顶层其他框架柱箍筋应全高加密。

(经验)
(24)8、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

(25)按照上海的地方性要求,梯柱要全高加密的。

(经验)
柱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和直径的要求:
1)引入“柱根”概念,三、四级抗震底层柱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100mm,四级抗震底层柱箍筋最小直径8mm;
2)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延伸:柱箍筋配筋举例
一、抗剪箍筋配:举例说明:
不要考虑肯定是双肢箍,现在请睁大你的眼睛,下面是步骤:
用2=,2=
现在请你拿出板钢筋配筋表:
这里是重点:上面得到数据时加密区,非加密区,这个时候要对照上面的配筋表进行对比。

6-100的面积是283,6-200的面积是141,但是这个时侯究竟怎样比较呢这里需要提到一点:在PKPM08版S-3说明书上第81页提到,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非加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这也就是为什么上面在计算中为什么非加密区要乘以2的原因。

乘以2之后就换算成了加密区间距了。

即相当于梁长100mm范围内箍筋面积为.那么现在比较就与(6-200)没有任何关系,此时的应该与283进行比较。

所以在此处采用的箍筋可以为6-100/200。

有朋友问假如是四肢箍呢很简单除以四就行。

举例说明:
计算如下:4=, 4=,这是我假定非加密区是200的情况下计算的,那么观察配筋表,发现非加密区200不能满足箍筋的实际情况,应该采用比200小的间距配筋。

那么我果断处理,“非加密区采用100的间距”,可能大家会很矛盾,这不就是加密区吗(注意:这个时候其实也就是将非加密区当成加密区计算,那么我们就不用换算了。


但是在分析的时候我们当成非加密区来考虑,那么计算如下:
4=,这时候只能对照间距100的板钢筋对照。

其结果是10-100是满足要求的。

这时候观察梁的位置,我们统一采用10-100全长加密。

配筋文件见下图:
PS1:2010抗规条:四级抗震箍筋最小直径可选用6,三级以上抗震才选用大于6的箍筋。

提出这条这条说明是为了说明,在四级抗震情况下仍然可以用6的箍筋。

有时候为了和甲方搞好关系,没办法。

有时候钢筋介于6和8之间的时候,选8浪费,但是选6不满足,我们曾经选过的箍筋!照样是符合规范要求的。

PS2:上面是针对设计而言的简便快速对照方法。

那么真正计算应该怎样进行呢?以为例说明:2=25,这是加密区需要的箍筋的面积。

2=20,这是非加密区经过换算后需要的箍筋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