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25条汇总(附规范)
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

1、剪跨比小于等于2的框架柱及短柱应全高加密。
2、一二级框架角柱应全高加密。
3、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P60)。
4、带边框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P89)。
5、带边框剪力墙(洞口紧贴边框柱)一般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P89)。
6、框支柱应全高加密。
7、错层结构中错层处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P106
8、带加强层结构的加强层及其上、下相邻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P106
9、塔楼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在裙房屋面上、下层应全高加密。
10、小墙肢(墙肢长度不大于3倍墙厚)应按框架柱处理并全高加密。
P72
11、型钢砼框支柱、一级角柱应全高加密。
12、顶层由于使用要求取消部分内柱形成顶层大空间而导致刚度突变者,其顶层其他框架柱箍筋应全高加密。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25条汇总(附规范条款)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25条汇总(附规范条款)
1)一二级框架角柱全高箍筋加密(《抗规》6.3.9第4款);
(2)框支柱、转换柱全高加密(《抗规》6.3.9第4款,《高规》10.2.10第2款);
(3)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抗规》6.1.4第2款);
(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6.4.6第6款);
(5)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
(《抗规》P69页,6.4.6);
(6)加强层及其相邻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端加密配置(《高规》10.3.3第2款);
(7)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10.4.4第1款);
(8)抗震设计时,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内及其上、下层,箍筋全柱段加密(《高规》10.5.6第2款);
(9)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关于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的汇总(25条+规范条文对照)(1)一二级框架角柱全高箍筋加密(《抗规》6.3.9第4款);(2)框支柱、转换柱全高加密(《抗规》6.3.9第4款,《高规》10.2.10第2款);(3)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抗规》6.1.4第2款);(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6.4.6第6款);(5)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
(《抗规》P69页,6.4.6);(6)加强层及其相邻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端加密配置(《高规》10.3.3第2款);(7)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10.4.4第1款);(8)抗震设计时,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内及其上、下层,箍筋全柱段加密(《高规》10.5.6第2款);(9)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高规》10.6.3第3款);(10)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当带边框剪力墙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箍筋宜沿全高加密(《高规》8.2.2第5款);(11)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高规》6.4.6第4款)。
(12)剪跨比小于等于2的框架柱及短柱应全高加密。
(13)一二级框架角柱应全高加密。
(1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5)带边框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6)带边框剪力墙(洞口紧贴边框柱)一般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7)框支柱应全高加密。
(18)错层结构中错层处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9)带加强层结构的加强层及其上、下相邻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20)塔楼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在裙房屋面上、下层应全高加密。
柱箍筋加密范围

柱箍筋加密范围
对于有抗震设防的结构,为提高框架节点的承载力和结构的抗震能力必须按以下规定配置足够数量的箍筋:
框架柱中箍筋加密区应是柱两端在高度等于矩形截面长边尺寸或园柱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500mm三者中的最大值范围内;
框架梁中箍筋加密区应是一级框架梁端2倍梁高范围内和二~四级框架梁端1.5倍梁高范围内,箍筋应当加密,且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
500mm,其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节点边缘50mm以内;对于绑扎接头的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梁:主次梁节点部位,弯起钢筋部位需至少加三道箍筋
且按加密方式加设,间距小于等于100mm
柱:若柱子为短柱(虽然该情况不多,但也不排除有此情况设计)
即(柱高)/(矩形截面长边长度)小于等于4,则全部箍筋需要加密。
构造柱箍筋加密规定

构造柱箍筋加密规定从基础一直到檐口高度范围内的箍精加密三、柱(一)、基础层一、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中间层一、柱纵筋1、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二、柱箍筋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一、角柱角柱顶层纵筋长度:一、内筋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二、外筋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二、边柱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构造柱箍筋加密规定

构造柱箍筋加密规定从基础一直到檐口高度范围内的箍精加密三、柱(一)、基础层一、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中间层一、柱纵筋1、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二、柱箍筋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一、角柱角柱顶层纵筋长度:一、内筋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二、外筋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二、边柱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全汇总(附规范)关于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的汇总(25条+规范条文对照)(1)一二级框架角柱全高箍筋加密(《抗规》第4款);(2)框支柱、转换柱全高加密(《抗规》第4款,《高规》第2款);(3)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抗规》第2款);(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第6款);(5)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
(《抗规》P69页,);(6)加强层及其相邻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端加密配置(《高规》第2款);(7)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第1款);(8)抗震设计时,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内及其上、下层,箍筋全柱段加密(《高规》第2款);(9)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高规》第3款);(10)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当带边框剪力墙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箍筋宜沿全高加密(《高规》第5款);(11)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高规》第4款)。
(12)剪跨比小于等于2的框架柱及短柱应全高加密。
(13)一二级框架角柱应全高加密。
(1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5)带边框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6)带边框剪力墙(洞口紧贴边框柱)一般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7)框支柱应全高加密。
(18)错层结构中错层处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9)带加强层结构的加强层及其上、下相邻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20)塔楼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在裙房屋面上、下层应全高加密。
构造柱箍筋加密规定

构造柱箍筋加密规定从基础一直到檐口高度范围内的箍筋加密柱(一)、基础层1、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2、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中间层1、柱纵筋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2、柱箍筋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1、角柱角柱顶层纵筋长度:2、内筋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四)、外筋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五)、边柱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六)、中柱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的汇总(25条+规范条文对照)
(1)一二级框架角柱全高箍筋加密(《抗规》6.3.9第4款);
(2)框支柱、转换柱全高加密(《抗规》6.3.9第4款,《高规》10.2.10第2款);
(3)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抗规》6.1.4第2款);
(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6.4.6第6款);
(5)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
(《抗规》P69页,6.4.6);
(6)加强层及其相邻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端加密配置(《高规》10.3.3第2款);
(7)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10.4.4第1款);
(8)抗震设计时,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内及其上、下层,箍筋全柱段加密(《高规》10.5.6第2款);
(9)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高规》10.6.3第3款);
(10)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当带边框剪力墙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箍筋宜沿全高加密(《高规》8.2.2第5款);
(11)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高规》6.4.6第4款)。
(12)剪跨比小于等于2的框架柱及短柱应全高加密。
(13)一二级框架角柱应全高加密。
(1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5)带边框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6)带边框剪力墙(洞口紧贴边框柱)一般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7)框支柱应全高加密。
(18)错层结构中错层处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9)带加强层结构的加强层及其上、下相邻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20)塔楼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在裙房屋面上、下层应全高加密。
(21)小墙肢(墙肢长度不大于3倍墙厚)应按框架柱处理并全高加密。
(22)型钢砼框支柱、一级角柱应全高加密。
(23)顶层由于使用要求取消部分内柱形成顶层大空间而导致刚度突变者,其顶层其他框架
柱箍筋应全高加密。
(经验)
(24)8、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
(25)按照地方性要求,梯柱要全高加密的。
(经验)
柱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和直径的要求:
1)引入“柱根”概念,三、四级抗震底层柱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100mm,四级抗震底层柱箍筋最小直径8mm;
2)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
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延伸:柱箍筋配筋举例
一、抗剪箍筋配:举例说明:
G0.5-0.2 不要考虑肯定是双肢箍,现在请睁大你的眼睛,下面是步骤:用0.5/2=0.25,0.2x2/2=0.2
现在请你拿出板钢筋配筋表:
这里是重点:上面得到数据时加密区0.25,非加密区0.2,这个时候要对照上面的配筋表进行对比。
6-100的面积是283,6-200的面积是141,但是这个时侯究竟怎样比较呢?这里需要提到一点:在PKPM08版S-3说明书上第81页提到,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非加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这也就是为什么上面在计算中为什么非加密区0.2要乘以2的原因。
乘以2之后就换算成了加密区间距了。
即相当于
梁长100mm范围内箍筋面积为0.2.那么现在比较就与(6-200)没有任何关系,此时的0.2应该与283进行比较。
所以在此处采用的箍筋可以为6-100/200。
有朋友问假如是四肢箍呢?很简单除以四就行。
举例说明:G3.1-2.5
计算如下:3.1/4=0.775, 2.5x2/4=1.25,这是我假定非加密区是200的情况下计算的,那么观察配筋表,发现非加密区200不能满足箍筋的实际情况,应该采用比200小的间距配筋。
那么我果断处理,“非加密区采用100的间距”,可能大家会很矛盾,这不就是加密区吗?(注意:这个时候其实也就是将非加密区当成加密区计算,那么我们就不用换算了。
)
但是在分析的时候我们当成非加密区来考虑,那么计算如下:
2.5/4=0.625,这时候只能对照间距100的板钢筋对照。
其结果是10-100是满足要求的。
这时候观察梁的位置,我们统一采用10-100全长加密。
配筋文件见下图:
PS1:2010抗规6.3.3条:四级抗震箍筋最小直径可选用6,三级以上抗震才选用大于6的箍筋。
提出这条这条说明是为了说明,在四级抗震情况下仍然可以用6的箍筋。
有时候为了和甲方搞好关系,没办法。
有
时候钢筋介于6和8之间的时候,选8浪费,但是选6不满足,我们曾经选过6.5的箍筋!照样是符合规范要求的。
PS2:上面是针对设计而言的简便快速对照方法。
那么真正计算应该怎样进行呢?
以G0.5-0.2为例说明:0.5X100/2=25,这是加密区需要的箍筋的面积。
0.2X200/2=20,这是非加密区经过换算后需要的箍筋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