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80个常用穴位

中医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与操作1. 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可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急性腹痛吐泻;肘臂挛痛2. 孔最: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直刺0.5~l寸肘臂挛痛,痔疾,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3.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向上斜刺0.3-0.5寸可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痛;口眼歪斜,牙痛4. 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直刺0.2~0.5寸,禁灸。
咽干,咽喉肿痛,失音。
咳嗽,咳血,小儿疳积。
5. 少商: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咽喉肿痛,发热,咳嗽,失音,鼻衄;昏迷,癫狂;指肿,麻木手阳明大肠经6. 商阳: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咽喉肿痛,齿痛,耳聋;热病,昏迷;手指麻木7.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直刺0.5-1.0寸可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鼻衄,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经闭,滞产,腹痛,便秘;上肢疼痛,不遂8. 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直刺0.8-1.2寸可肩臂麻痛,上肢不遂;腹胀,吐泻;齿痛颊肿9. 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直刺1.0-1.5寸可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头痛,眩晕,癫狂;上肢不遂,手臂肿痛,瘰疬;瘾疹;月经不调,腹痛吐泻10.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平举肩部前方的凹陷直刺0.8-1.5寸可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瘾疹11.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鼻唇沟中平刺或斜刺0.3-0.5寸不鼻塞,鼻衄,鼻渊,口眼歪斜,面痒;胆道蛔虫症足阳明胃经12. 地仓: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水平交界处直刺0.5寸或向颊车方向透刺1.0-2.0寸可眼睑瞤动,口角歪斜,流涎13. 下关:闭口取穴,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前方直刺0.5-1.0寸可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眼歪斜,面痛14. 头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向下或向后平刺0.5-0.8寸不可眩晕,头痛;目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15. 天枢:脐中旁开2寸直刺1.0-1.5寸可绕脐腹痛,腹胀肠鸣,痢疾,泄泻,便秘;癥瘕,痛经,月经不调16. 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直刺1~1.2寸。
针灸推拿常用穴位图解

上脘穴
• 定位----人体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 临床应用 • 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食不化,黄疸,泄利,
虚劳吐血,咳嗽痰多 • 嗳气吞酸、腹胀、肠鸣、泄泻 ---天枢穴、中脘穴 、上脘
第39页/共44页
中脘穴
•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 胃痛、腹胀、呕逆、吞酸、泄泻、黄疸等脾胃病证; • 脘腹胀痛 ---中脘、--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 临床应用 • 治疗肩周炎----肩贞穴、肩髃穴、肩髎穴
第17页/共44页
睛明穴 • 定位---人体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
第10页/共44页
• 定位-----脐中旁开2寸
天枢穴
• 临床应用
•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消化不良等胃肠病
• 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第11页/共44页
足三里穴(保健要穴) • 定位-----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 • 临床应用 •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 • 常灸足三里可养生保健 (预防感冒) • 按摩足三里治疗慢性胃炎、胃痛 • 血压高时,针灸足三里可降压,血压低时,针灸足三里可升压
第26页/共44页
风池穴
•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 临床应用 •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泪出,鼻渊,鼻出血,
耳聋,中风,口眼歪斜,热病,感冒,落枕 •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
第27页/共44页
肩井穴
• 定位----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 临床应用----肩三针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1.急性腰椎痛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
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
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
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
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
采用寸针,刺向印堂。
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4.急性结膜炎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寸针,直刺入骶后孔。
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
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
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
两侧穴位都要针刺。
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
(对应“大椎”)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
(对应“肺俞”)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对应“膈俞”)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对应“大肠俞”、“腰阳关”)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对应“次髎”)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对应“膻中”)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
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悬钟
外踝尖上3寸、
腓骨前缘
1髓海不足证(痴呆、中风)
2颈项强痛3胸胁满痛
4下肢痿痹
直刺0.5-0.8寸
行间
足背,
当第1、2趾间趾蹼上方纹头处
1肝经风热所致头目病(中风,癫痫,
头痛,目眩,目赤痛,青盲,口 )
2妇科经带病3阴中痛,疝气
4泌尿系统(遗尿,癃闭,五淋)
5胸胁满痛
直刺0.5~0.8寸
2男科病证(遗精、阳痿)
3腰骶痛、下肢痿痹
向上斜刺0.5-1寸,
多用灸法
命门
后正中线上,
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1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2男科(泄泻。遗精、阳萎)
3妇科
4小腹冷痛、腹泻
向上斜刺0.5-1寸,
多用灸法
大椎
后正中线上,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外感病证(热病、疟疾、感冒)
2骨蒸潮热
3神志病
4项强、脊痛
1昏迷
2癫痫
3高热、咽喉肿痛
4手指麻木
直刺0.1-0.2寸,
或点刺出血
向上斜刺0.5-0.8寸
鱼际
第1掌骨中点桡侧,
赤折肉际处
1肺系热性病(失音)
2小儿疳积
直刺0.5~0.8寸
小儿疳积用割治法
少商
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1肺系实热证(咽喉、鼻、高热)
2昏迷、癫狂
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商阳
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1五官疾患(齿痛、咽喉肿痛)
2急证(热病、昏迷)
浅刺0.1寸
直刺0.5-0.8寸
常用灸法、外敷
太溪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中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降压歌ﻫ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ﻫ感冒歌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ﻫ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与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ﻫ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ﻫ哮喘本就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ﻫ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与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ﻫ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ﻫ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ﻫ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就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ﻫ心绞痛歌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ﻫ排毒歌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就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ﻫ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
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
糖尿病歌ﻫ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ﻫ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与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
ﻫ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
颈椎好了歌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
ﻫ调制更年期歌ﻫ女人最怕更年期,烦躁失眠性欲低;症状全由阴虚致,六味逍遥能补益。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1、感冒:合谷、列缺、尺泽,头痛加印堂,咽喉疼痛加少商点刺出血。
2、咳嗽:列缺、尺泽、丰隆。
3、胃痛:中脘、内关、足三里。
4、上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内关、足三里。
5、下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天枢、足三里。
6、恶心、呕吐:内关、足三里。
7、腹泻、痢疾: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8、便秘:天枢、支沟、上巨虚。
9、胁肋疼痛、岔气:外关、支沟、阳陵泉(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处)、阿是穴。
10、头痛:印堂、太阳、合谷、列缺。
、11、牙痛:颊车、下关、合谷、内庭(足第2、3趾缝纹头处)12、肩周炎:肩隅、肩liao、阿是穴。
13、膝关节炎:犊鼻(外膝眼)、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胫骨内侧髁的下方凹陷处)。
14、心痛、心悸:内关、神门、足三里。
15、神经衰弱、失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印堂。
16、眩晕: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印堂、百会。
17、高血压:曲池、足三里、涌泉、百会。
18、上肢麻木、疼痛、瘫痪:肩隅、肩liao、曲池、外关、神门、内关、合谷。
19、下肢麻木、疼痛、瘫痪: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
20、月经不调:三阴交、血海(髌骨内上缘上2寸)。
21、痛经:合谷、三阴交、关元。
22、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合谷、列缺、足三里、太冲、医风(耳垂后方凹陷处)、鱼头、鱼尾。
23、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太阳、合谷、足三里、太冲。
24、呃逆:内关、足三里、膻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25、耳鸣、耳聋:听宫、听会(屏下切迹前、张口凹陷处)、医风、外关、合谷、足三里、太冲。
26、急救:人中、内关、合谷、涌泉、十宣(手十指的尖端)、百会。
27、小儿惊风:人中、四缝、中冲(中指的尖端)、十宣点血。
28、腰痛:肾俞、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阿是穴。
针灸治疗80穴位全解

针灸治疗80穴位全解针灸治疗篇主治歌诀1.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
2.孔最: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
3.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
4.鱼际: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儿疳积为第一。
5.少商:肺系实热热痛衄,昏迷癫狂少商寻。
6.商阳:五官齿咽热昏迷。
7.合谷:头目口齿鼻耳官,经闭滞产外感热。
8.手三里:上肢不遂臂无力,齿痛颊肿腹痛泻。
9.曲池:上肢热病高压癫,胃肠五官皮外科。
10.肩髃:上肢不遂肩臂痛,隐疹特色肩髃寻。
11.迎香:胆蛔口歪鼻塞衄。
12.地仓:口歪流涎三叉痛13.下关:齿病三叉口眼歪,耳鸣耳聋聤耳疾。
14.头维:头痛目眩与目痛。
15.天枢:痛胀秘泻痢疾肠,痛经经乱妇科病。
16.梁丘:下肢不遂膝肿痛,急胃乳痈与乳痛。
17.犊鼻:屈伸不利并膝痛,下肢麻痹关节病。
18.足三里:胃肠虚劳乳肠痈,癫狂神志肢痿痹。
19.条口:下肢痿痹与转筋,臂膀疼痛脘腹痛。
20.丰隆:头痛眩晕癫狂痰,腹胀便秘肢痿痹。
21.内庭:热病鼻咽齿五官,吐酸泻痢便秘肠,跖趾节痛足背痛。
22.公孙:痛吐泻痢胃肠病,失眠心狂气冲心。
23.三阴交:妇科产科脾胃虚,遗精阳痿遗尿泌,心悸失眠高血压,阴虚诸症下肢痿。
24.地机:经乱痛经妇崩漏,腹痛腹泻脾胃病,脾不运水癃水肿。
25.阴陵泉:水肿黄疸腹胀泻,小便不利与膝痛。
26.血海:经乱痛经与经闭,隐疹湿疹丹毒皮。
27.通里:暴喑舌强心悸忡,腕臂疼痛局部病28.神门:痛烦惊忘眠呆癫,胸胁疼痛高血压。
29.后溪:头项腰背指肘臂,耳目疟疾癫狂痫30.天宗:肩背损伤肩胛痛,气喘莫忘取天宗。
31.听宫:鸣聋聤耳与齿痛。
32.攒竹:眉棱头痛目睑病,呃逆治疗效果奇。
33.天柱:后头项强肩背腰,鼻塞癫狂与热病。
34.肺俞:咳喘咯血肺系病,阴虚盗汗骨蒸热35.膈俞:呕吐呃逆喘吐血,贫血潮热与盗汗,皮肤瘙痒如隐疹。
36.胃俞:痛吐胀鸣等胃疾。
37.肾俞:肾虚晕鸣聋腰酸,痿泄不育与遗尿,经乱带下不孕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1、感冒:合谷、列缺、尺泽,头痛加印堂,咽喉疼痛加少商点刺出血。
2、咳嗽:列缺、尺泽、丰隆。
3、胃痛:中脘、内关、足三里。
4、上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内关、足三里。
5、下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天枢、足三里。
6、恶心、呕吐:内关、足三里。
7、腹泻、痢疾: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8、便秘:天枢、支沟、上巨虚。
9、胁肋疼痛、岔气:外关、支沟、阳陵泉(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处)、阿是穴。
10、头痛:印堂、太阳、合谷、列缺。
、
11、牙痛:颊车、下关、合谷、内庭(足第2、3趾缝纹头处)
12、肩周炎:肩隅、肩liao、阿是穴。
13、膝关节炎:犊鼻(外膝眼)、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胫骨内侧髁的下方凹陷处)。
14、心痛、心悸:内关、神门、足三里。
15、神经衰弱、失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印堂。
16、眩晕: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印堂、百会。
17、高血压:曲池、足三里、涌泉、百会。
18、上肢麻木、疼痛、瘫痪:肩隅、肩liao、曲池、外关、神门、内关、合谷。
19、下肢麻木、疼痛、瘫痪: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
20、月经不调:三阴交、血海(髌骨内上缘上2寸)。
21、痛经:合谷、三阴交、关元。
22、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合谷、列缺、足三里、太冲、医风(耳垂后方凹陷处)、鱼头、鱼尾。
23、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太阳、合谷、足三里、太冲。
24、呃逆:内关、足三里、膻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25、耳鸣、耳聋:听宫、听会(屏下切迹前、张口凹陷处)、医风、外关、合谷、足三里、太冲。
26、急救:人中、内关、合谷、涌泉、十宣(手十指的尖端)、百会。
27、小儿惊风:人中、四缝、中冲(中指的尖端)、十宣点血。
28、腰痛:肾俞、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阿是穴。
29、腓肠肌痉挛:承山、阳陵泉、阿是穴。
30、皮肤病: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外关、肺俞。
31、慢性鼻炎:迎香、印堂、合谷、足三里。
32、落枕:落枕点(握拳,掌背第2、3掌指关节的后方)或外关、支沟、加局部阿是穴。
33、背沉:皮肤针叩刺局部后,加拔火罐;然后针刺委中穴。
34、神经性皮炎、局部麻木:皮肤针叩刺局部后,加拔火罐。
35、小儿疳积:四缝、足三里。
36、关节扭伤:局部阿是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