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试题4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试题(四)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宋词:2、徐霞客游记:3、唐宋八大家: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诗经》曾写到“驾言出游,_______________ 。
”2、《诗经.采薇》“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
”3、在《楚辞》里有大量描写山水的诗句,像《湘夫人》中的“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
”4、唐代山水诗人名家辈出。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山水诗人取得了巨大成就,表明中国山水诗的艺术已经达到了成熟的境地。
5、宋代,安徽和县词人__________ 的作品在描述景物之中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6、骈文形成于___________时期,其特点是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大量使用典故。
7、安徽宣城诗人_____________ ,诗歌造诣极深,他的山水诗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与山东莱阳诗人宋琬齐名,时称“南施北宋”。
8、“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每空1分,共30分):1、黄庭坚的《书石牛溪旁大石上》中的“青牛驾我山谷路”中的“青牛”指()A、水牛B、特指老子所乘之牛C、山石的主人D、石牛2、李白《秋浦歌.十二》:“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中的“罝”为( )A、丝绸B、竹子C、木材D、捕兽的网3、宋琬《立春日游赭山》“浮生车马误,到此愧钟声”中的“浮生”指()A、浮现的生物B、万事万物C、生命短促的人生D、漂浮的物体4、朱熹《天柱峰》:“屹然天一柱,雄镇斡维东”中的“斡维”意思为()A、柱子B、天涯C、地面D、转运之枢纽5、谢朓《游敬亭山》:“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隐沦”指()A、隐藏B、隐士C、沦落D、消失6、王思任《游敬亭山》:“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中的“觞”指()A、度量名词B、书本C、古代盛酒器D、茶杯7、“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是哪个景点的楹联?()A、颐和园B、杭州西湖C、黄鹤楼D、醉翁亭8、“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慈姥矶》)出自以下哪位诗人之手?()A、姜夔B、王安石C、何逊D、杜牧9、宋代与梅尧臣齐名,号称“苏梅”的诗人是()A、苏轼B、苏辙C、苏洵D、苏舜钦10、“不作人间字,长留天上文”(《雁字》)的作者是安徽怀宁诗人()A、潘奕书B、吴山C、施闰章D、陈世熔11、时期是散文发展第一个空前繁荣时期。
华师网络学院《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在线作业

在线作览作业1•第1题《游峨眉山记》的作者是A. 范仲淹B. 范成大C. 苏轼D. 苏辙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第2题《湖心亭看雪》一文的作者乃明末文人A. 刘桐B. 张岱C. 朱彝尊D. 王士禛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 第3题成语“识荆” 一词出自于:A. 李白B. 杜甫C. 韩愈D. 柳宗元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 第4题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出自A. 阮籍B. 嵇康C. 谢灵运D. 谢脁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5. 第5题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中“祁祁伤豳歌”的“豳歌”出自于A. 诗经B. 楚辞C. 汉乐府D. 南朝民歌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6. 第6题韩愈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形容的是A. 桂林山水B. 武夷山水C. 洞庭山水D. 太湖山水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7. 第7题“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江南半点愁。
谁信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到扬州” 一诗作者是A. 纪旳B. 孙原湘C. 袁枚D. 龚自珍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8. 第13题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一般游记的不同之点在于A. 文章很短B. 不如其它的文章写得好C. 文章比较晦涩难懂D. 在比较平淡的游历中深入挖掘生活的哲理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9. 第14题“旧日潮州底处所,如今风物冠南方”出自______ 的《揭阳道中》一诗A. 苏轼B. 杨万里C. 陆游D. 辛弃疾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0. 第15题汪莘《沁园春》“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描写了哪一座山的景色A. 泰山B. 华山C潢山D.九华山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0.011. 第16题诗句“江山如有待,花木自无私”的作者是A. 杜甫B. 白居易C. 孟浩然D. 常建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2. 第17题“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试题2

旅游文学试题(二)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词牌:2.元曲:3.旅游:二、填空。
(每空1分,共15分)1、《诗经·采薇》:“昔我往矣,____。
今我来思,____。
”2、在《楚辞》里有大量描写山水的诗句,像《湘夫人》:“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
”《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______”。
3、南朝宋___在中国文学史上被认为是开创山水诗派的杰出代表。
4、唐代山水诗人名家辈出。
以___、___为代表的山水诗人取得了巨大成就,表明中国山水诗的艺术已经达到了成熟的境地。
5、“____,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6、“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7、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8、______,白蘋秋水雁来多。
(萨都剌《秋风》)9、宋代,安徽诗人大量涌现,宣城诗人___是开宋代诗风的一个重要人物。
10、宋代,安徽和县词人___的作品在描述景物之中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11、我国第一部讽刺小说是___的作品______。
12、骈文形成于____时期,其特点是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大量使用典故。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为____所著。
A.曹丕B.徐干C.曹植D.王粲2、以下哪位属于“唐宋八大家”?____A.韩愈B.白居易C.李白D.杜甫3、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中“处士”古时指____。
A.道教人士B.佛教人士C.年轻美貌的女子D.不做官的知识分子4、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绝胜烟柳满皇都”中“皇都”是指____。
A.长安B.洛阳C.开封D.北京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____。
A.《离思》B.《题李凝幽居》C.《曲江》D.《月夜忆舍弟》6、以下诗词名句,是宋朝人所作的有__。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第四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8 年《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模拟练习第四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1、文字产生之前采用的最原始的记事方法为图画记事和契刻记事。
()2、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
()3、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用来占卜和记事。
()4、王羲之的《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5、汉字表现在笔画的线条化、字形的符号化、结构的规范化、字集的标准化。
()6、诗歌起源于劳动,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形式美。
()7、东汉班固的《西都赋》诗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8、《诗经》分为“风、雅、颂”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9、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
()1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登高》。
()11、格律诗偶数句末押韵,奇数可押可不押,中间两联须对仗。
()12、古汉语为“平、上、去、入”,现代汉语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3、七律的仄起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4、对仗的基本类型包括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
()15、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的对仗为宽对。
()16、王维《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ft川”的对仗为邻对。
()17、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对仗为工对。
()18、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的对仗为借对。
()19、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对仗为流水对。
()20、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21、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称春联为“桃符”。
()22、“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属于春联。
()23、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
()24、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平声,下联尾字仄声。
()25、对联的主题是上下联连接的纽带、交会点,中长联须讲究起、承、转、结。
旅游文学作品选读每周一题

1.《诗经•郑风•溱洧》,诗篇通过青年男女主人公的对话,展示了战国时郑国的上巳风俗,此为我国上巳节、亦即今日;三月三;节庆文化之源。
由于诗中对这一节庆活动的习俗,男女青年欢娱、游憩、择偶等风俗的描绘,以及该节庆活动的祓禊、踏青等活动,使该诗被誉为中国第一首旅游诗篇。
请谈谈你对该诗及其相关文化背景的理解。
《诗经•郑风•溱洧》作为我国第一篇旅游诗篇,极具浪漫色彩和风俗气息。
《溱洧》描写的是三月三日民间上巳节溱洧河畔男女青年游春相戏,互结情好的动人情景。
诗中无论是仲春之月男女相会、互赠花草,还是祭祀高媒和祓禊于水滨以求子,都体现了浓浓的古代风俗人情。
《诗经》形成的时代,也可以说是各种民俗形成的时代,郑国上巳节呈现了一副充满幸福、欢娱的春游图,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下,这一风俗也显得更加和谐、自然,也最好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
以郑国三月上旬的巳日祭土地神"春社"为背景,为我们描绘了郑国的男男女女手持兰草聚集在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幸福平安,尽情嬉戏,最后互赠芍药定情的情景,散发着和谐、自由、平等的人类童年时期淳朴的民风民俗。
《郑风·溱洧》:“士与女,方秉蕑兮。
”“蕑”,香草名,菊科,亦名兰,江南人以之为香祖。
兰草清香幽幽,为花中君子,并且具有祛暑、化湿等药物作用,青年男女手执兰草,既有避不祥之意,又象征自己品德芬芳如兰。
“勺药”即芍药,又名“将离”,古人在离别的时候常以芍药相赠,芍药除为信约之外,尚有“结思情”之意“芍”和“媒妁”的“妁”读音相同;“药”和“约”同音,可见隐在芍药之中的是一份甜蜜美丽的盟约。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仲春之月会男女,也是顺应天时,三月阳气上升,是孕育繁殖的季节。
青年男女在春色撩人的季节里,渴慕异性,相期相会,也是古人对于物候的敏感及潜在的天人合一的群体意识,认为自然和人类之间可以相互交感,互相促进,繁育子女,目的是使周代及时补充军备和劳动力,增强国力。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试题3.

旅游文学试题(三)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诗经:2.山海经:3.旅游文学: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1、北魏郦道元的___是一本地理学名著,也是一本著名的散文集。
2、楹联起源于___时期。
得到社会承认,在___时期。
3、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______”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副楹联。
4、楹联作为旅游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大约开始于___时期,而___时期是楹联最繁荣时期.5、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6、1917年,新文化运动举起_____的旗帜,提倡___,反对___,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一般认为真正的山水诗是在___时期形成的。
8、诗坛上人称“小李杜”的是___和___。
9、安徽宣城诗人___,诗歌造诣极深,他的山水诗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与山东莱阳诗人宋琬齐名,时称“南施北宋”。
10、“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最初描写安徽风光的诗人是__。
A.谢灵运B.谢朓C.李白D.岛云2、“客悲不自己,江上望归舟”(《慈姥矶》)出自以下哪位诗人之手?___。
A.姜夔B.王安石C.何逊D.杜牧3、“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乘月明归”(《池州翠微楼》)是__的作品?A.王安石B.岳飞C.方回D.白居易4、宋代与梅尧臣齐名,号称“苏梅”的诗人是___。
A.苏轼B.苏辙C.苏洵D.苏舜钦5、“不作人间字,长留天上文”(《雁字》)的作者是安徽怀宁诗人___。
A.潘奕书B.吴山C.施闰章D.陈世熔6、_____时期是散文发展第一个空前繁荣时期。
A.春秋B.秦汉C.南北朝D.唐宋7、“黟山”一词最早见于___。
A.《汉书》 B.《世说新语》 C.《史记》 D.《水经注》8、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属于以下哪种体裁?A.山水记B.游记C.杂记D.亭台记9、游记成熟于___时期。
A.唐代B.宋代C.南北朝D.明代10、“此地有崇山峻岭,斯人如修竹幽兰”属于哪种楹联?A.春联B.居家楹联C.门联D.书院楹联11、“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属于哪种楹联?A.春联B.名胜古迹联C.庙宇楹联D.书院楹联1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中的“翁”指哪位?A.王安石B.苏轼C.欧阳修D.范仲淹13、上题的楹联属于下列哪种__。
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模考试卷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模考试卷及答案第Ⅰ部分选择题(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位作家是晚明“公安派”的代表人物()。
A.宗臣B.袁宏道C.归有光D.钟惺2.“诚斋体”指谁的诗()。
A.范成大B.杨万里C.王禹偁D.陆游3.元杂剧中表现王昭君故事的剧作是()。
A.《西厢记》B.《单刀会》C.《汉宫秋》D.《琵琶记》4.《松雪斋文集》的作者为()。
A.杨维桢B.萨都剌C.赵孟頫D.刘因5.“菜根道人”指()。
A.高明B.贯云石C.萨都剌D.刘时中6.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人是()。
A.梅尧臣B.欧阳修C.苏轼D.范仲淹7.下列诗句所用典故与阮籍有关的是()。
A.落木千山天远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模考题及答案B.澄江一道月分明C.朱弦已为佳人绝D.青眼聊因美酒横8.下列作品中,与王安石《明妃曲》一样在旧题材中翻出新意的是A.《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B.《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C.《兰陵王》(柳阴直)D.《鹊桥仙》(纤云弄巧)9.《正气歌》的作者是()。
A.张元幹B.苏轼C.文天祥D.范成大10.在文学上主张创作应从“绝假纯真”的“童心”出发的作家是()。
A.宗臣B.归有光C.袁宏道D.李贽11.下列词集中不是以作者字号命名的是()。
A.《张子野词》B.《小山词》C.《东山词》D.《清真集》12.金亡不仕,以保存金代文化遗产为己任,擅长七律,论者称为“杜甫嗣响”的作家是()。
A.邓牧B.关汉卿C.元好问D.睢景臣13.杜丽娘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
A.《浣纱记》B.《琵琶记》C.《桃花扇》D.《牡丹亭》14.秦观的号是()。
A.清真居土B.石湖居士C.淮海居士D.于湖居士15.《梅溪词》的作者是()。
A.梅尧臣B.刘克庄C.贺铸D.史达祖16.李清照的词集名为()。
华师网络学院《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在线作业

作业1.第1题《游峨眉山记》的作者是A.范仲淹B.范成大C.苏轼D.苏辙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第2题《湖心亭看雪》一文的作者乃明末文人A.刘桐B.张岱C.朱彝尊D.王士禛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第3题成语“识荆”一词出自于:A.李白B.杜甫C.韩愈D.柳宗元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第4题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出自A.阮籍B.嵇康C.谢灵运D.谢脁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5.第5题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中“祁祁伤豳歌”的“豳歌”出自于A.诗经B.楚辞C.汉乐府D.南朝民歌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6.第6题韩愈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形容的是A.桂林山水B.武夷山水C.洞庭山水D.太湖山水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7.第7题“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江南半点愁。
谁信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到扬州”一诗作者是A.纪昀B.孙原湘C.袁枚D.龚自珍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8.第13题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一般游记的不同之点在于A.文章很短B.不如其它的文章写得好C.文章比较晦涩难懂D.在比较平淡的游历中深入挖掘生活的哲理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9.第14题“旧日潮州底处所,如今风物冠南方”出自______的《揭阳道中》一诗A.苏轼B.杨万里C.陆游D.辛弃疾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0.第15题汪莘《沁园春》“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描写了哪一座山的景色A.泰山B.华山C.黄山D.九华山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0.011.第16题诗句“江山如有待,花木自无私”的作者是A.杜甫B.白居易C.孟浩然D.常建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2.第17题“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诗的作者是A.王维B.孟浩然C.杜牧D.李商隐您的答案:B此题得分:2.013.第18题潘高《秦淮晓渡》一诗中使用的词语有A.平岸、乌啼、孤棹B.平岸、鸟啼、孤棹C.沙岸、乌啼、孤棹D.沙岸、鸟啼、孤棹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4.第19题七言古诗《游金山寺》描绘了长江瑰丽景色,又寓入了深深的情思,其作者是A.杜甫B.李白C.王安石D.苏轼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5.第20题曹丕的《登城赋》属于A.古赋B.律赋C.骈赋D.文赋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6.第26题论诗主张抒写个人性情,倡导“性灵说”,影响颇大的清代诗人是A.郑燮B.袁枚C.朱彝尊D.龚自珍您的答案:B此题得分:2.017.第27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
一、填空:
1、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2、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3、被称为中国山水诗的创始人。
4、《水经注》是北魏时期一部地理巨著,具有较高文学价值,作者是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作者是
6、《袁家渴记》作者是
7.潮两岸阔,风一帆悬。
8、映阶碧草春色,隔叶黄鹂好音。
9、山重水复疑无路,
10、“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作者是
1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句话出自于
1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作者是
13.《游褒禅山》的作者是
二、选择题
1、中国最早描写大海的诗人是:
A、谢灵运
B、曹植
C、曹操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的中国古代名楼是:
A、黄鹤楼
B、滕王阁
C、岳阳楼
3、柳永的《望海潮》描写的是的城市为:
A、扬州
B、杭州
C、南京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作者是:
A、常建
B、王维
C、李白
5、作为中国旅游文学特有的题材的是:
A、诗歌
B、对联
C、游记散文
6、“池塘生春草”这句诗的下句为:
A、澄江静如练
B、江春入旧年
C、园柳变鸣禽
7、“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此句出自:
A、《与宋元思书》
B、《滕王阁序》
C、《前赤壁赋》
8、《游黄山日记》的作者是:
A、陆游
B、袁宏道
C、徐弘祖
9、〔越调•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A、关汉卿
B、马致远
C、张可久
10、《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
A、朱尊彝
B、姚鼐
C、张岱
11、《过香积寺》中“过”的意思是:
A、经过
B、访问
C、路过
12、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诗标题中“值”的意思是:
A、值得
B、算得
C、遇见
13、“山石荦确行径微”中“荦”的发音是:
A、mou
B、mu
C、luo
14、“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写的是什么地方景色?
A、张家界
B、桂林
C、柳州
15、《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
A、玄奘
B、吴均
C、杨衒之
三、简答题
1、简述旅游诗歌与一般写景诗歌的区别。
2、苏轼的《前赤壁赋》表达了一种什么样思想感情?
四、分析题
1、梅尧臣的《鲁山山行》明显受到唐代杜牧的《山行》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的特点,试将二诗做一分析。
2、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最后一句的“夜归人”指的是芙蓉山主人?还是投宿的旅客?请讲述你的理由。
五、翻译题
1、“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是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中一句,把它译成现代汉语。
2、把孟浩然《宿建徳江》最后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成现代汉语。
六、根据下面崔颢的《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反映的意境,写一篇记述旅游的短文,字数在2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一、1.诗经2.王维3.谢灵运4.郦道元5.苏轼6.柳宗元7.平正
8.自空9.柳暗花明又一村10.温庭筠11.《滕王阁序》12.许浑13.王安石
二、1.C 2.C 3.B 4.A 5.B 6.C 7.B 8.C 9.B 10.C 11.B
12.C 13.C 14.B 15.C
三、
1.旅游诗歌一般记述了作者旅游的行踪和旅游过程,重点多在叙事。
如韩愈的《山石》一诗,作者详细记述了他游览洛阳惠林寺的全过程,时间跨度大,从前一天下午一直写到第二天清晨。
描写了寺庙黄昏的景色、在佛寺的所见所闻,以及第二天早晨作者在山间的游踪。
虽然,作者也描写了许多景物,但这是作者游览所见。
写景诗歌偏重的客观景物本身,以及由观景引出的所思所感,重点在于抒情。
有没有相关的游览经历不是其关心的重点。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绿,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描写的主要是所见的景物,与作者的行踪关系不大,但读者从中可以读出作者闲适、轻松的心情。
写作手法方面,旅游诗歌多用第一人称写作,而写景诗歌较多用第三人称。
2、苏轼的《前赤壁赋》写于作者在贬官黄州后,游览赤壁的经历而作的一篇赋体游记散文。
作者从描写月夜游览赤壁开始,通过与一帮朋友泛舟长江上,奏乐唱歌,饮酒作乐。
然而,当作者回想起发生在赤壁历史上的事情,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
通过对三国赤壁之战历史人物的凭吊,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和自己的眇小,由悲感而引起对宇宙、对人生的探讨,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悲伤,曲折表达了作者有志难伸,年华易逝的郁闷心情。
作者又以水的流逝,月的盈虚为例,阐明了变与不变的道理,抒发了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并从悲境中得到了解脱。
四、1、梅尧臣的《鲁山山行》明显受到唐代杜牧的《山行》的影响,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
然而,两首诗的区别也是明显的,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两诗立意不同。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作者在一次登山观察后的感悟,赞赏了的深秋季节的植物顽强的生命力。
梅尧臣的《鲁山山行》则是作者在游历鲁山时的所见所闻,重点强调的是作者的游览的好心情,因为心情好,因此,大自然也呈现出美好的姿态,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林野景的喜悦之情。
其次,表现手法不同。
杜牧的《山行》用的是对比的手法,以二月花对比霜叶;虽然篇幅简短,但非常凝练、表现力强;梅尧臣的《鲁山山行》更多采用多方位、多角度的描写,内容丰富,生动表现了各种动植物的各种形态。
结尾采用问答的形式,赋予全诗以生命,开拓了诗歌的境界。
2、本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
由于中间没有过渡,因此,关于谁是“夜归人”,本诗的解读有两种:一是“夜归人”理解为前来投宿的其他旅客,二是理解为作者住宿在芙蓉山白屋的主人。
“夜归人”理解为前来投宿的其他旅客的理由是:在这样寒冷的一个冬夜,在荒凉的芙蓉山中,外出的旅客很难找到客栈。
发现一个贫穷的白屋后,作者首先投宿了。
在作者住下来后,又听到狗的叫声,知道又有新来的人到了,狗一般认识自己的主人,不会乱叫,因此,这个肯定“夜归人”肯定是与作者类似的投宿者。
“夜归人”理解芙蓉山白屋的主人的理由是:通过本诗的描写,可以知道这是一个贫穷的家庭,但他们很好客,愿为前来投宿的旅人提供方便。
作者没有暗示后来的“夜归人”到底是谁。
虽然,作者听到到狗的叫声,肯定来了人。
狗听到人声肯定会叫,由于是在夜间,不一定能辩识出主人的,这也是常见的事。
根据本诗标题的暗示,说明芙蓉山白屋主人生活困窘,为了生活外出很晚才回来,也是可以解释通的。
五、1.在三万顷玉镜般平滑透明的水面上,我悠然地划着一叶小舟。
2.田野是那样的空旷广阔,远处的天空似乎比树木还低;倒影在澄清江水中的月亮,和舟中人那么近。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