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检验记录

合集下载

药用炭记录2

药用炭记录2

药用炭检验原始记录第 1 页共 6 页原辅料检验原始记录检验号:【性状】本品为判定:(标准规定:本品为黑色粉末;无臭,无味;无砂性。

)【鉴别】取本品g,置耐热玻璃管中,在缓缓通入压缩空气的同时,在放置样品的玻璃管处,用酒精灯加热灼烧(注意不应产生明火),产生的气体通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判定:(标准规定:生成白色沉淀。

)【检查】酸碱度取本品2.5g,加水50ml,煮沸5分钟,冷却,滤过,滤渣用水洗涤,合并滤液与洗液使成50ml;滤液,遇石蕊试纸判定:(标准规定:滤液应澄清,遇石蕊试纸应显中性反应。

)氯化物标准氯化钠贮备液:取酸碱度项下的滤液10ml,加水稀释成200ml,摇匀;分取2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再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40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另取标准氯化钠溶液5.0ml,同法制成对照溶液。

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供试品药用炭检验原始记录第 2 页溶液对照溶液。

判定:(标准规定:供试品溶液比对照溶液不得更浓)硫酸盐标准硫酸钾溶液:取酸碱度项下剩余的滤液2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40ml,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另取标准硫酸钾溶液5.0ml,同法制成对照溶液。

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5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供试溶液对照溶液。

判定:(标准规定:供试品溶液比对照溶液不得更浓)未炭化物取本品0.25g,加氢氧化钠试液10ml,煮沸,滤过;滤液判定:(标准规定:如显色,与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酸中溶解物取坩埚置于800℃炽灼2小时。

取出,置干燥器中放冷至室温,精密称定:W a1=W b1=再于800℃炽灼半小时,取出,置干燥器中放冷至室温,精密称定:W a2=W b2=W a1-W a2=W b1-W b2=说明坩埚恒重(规定≤0.3mg)。

国产颗粒炭指标

国产颗粒炭指标

国产颗粒炭指标
国产颗粒活性炭的指标包括外观、比表面积、亚甲蓝指数、灼烧残渣、碘吸附值和氯离子含量等。

这些指标用于确保颗粒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稳定性以及环保要求。

颗粒活性炭的外观应平整、无明显缺陷,比表面积则影响其吸附性能,需在合理的范围内。

亚甲蓝指数用于衡量活性炭的脱色能力,灼烧残渣则代表活性炭中的灰分含量,碘吸附值和氯离子含量也都有各自的指标要求。

同时,颗粒活性炭的检测方法也十分重要,包括外观检查、比表面积测定、亚甲蓝吸附值、灼烧残渣测定、碘吸附值测定以及氯离子含量测定等。

这些检测方法的实施有助于确保颗粒活性炭的质量符合标准。

另外,颗粒活性炭的包装、运输和储存也有一定的要求,以避免因这些环节引起的质量问题。

例如,应保证存储环境干燥、通风,并避免阳光直射等。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国产颗粒活性炭指标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书籍文献。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图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图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图(总
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生产工艺流程图
磷酸、水
漂洗
脱水
注:带“☆”为生产关键控制点
工序操作说明
产品标签
植物活性炭
原料: 木屑
使用范围:酒
用量:1g/100g
使用方法:直接添加入酒中,不可直接食用
产品标准代号:GB29215-2012
生产许可证编号:
生产日期:见包装袋封口处
保质期:密封常温保存12月
贮存条件:存放在通风阴凉干燥处,避免高温及阳光直射净含量:20kg/袋
生产商:福建省沙县青杉化工碳素有限公司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青州镇涌溪村马铺
产地:福建省.三明市
电话:
非零售。

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

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
V(L)
样品中组分的总含量
(μg)
空气中苯的总含量
(mg/m³)
室外空白样品含量(μg)
备注:
检验:校核:检验时间:年月日
TVOC采样检测原始记录
记录编号
检测方法
热解析/气相色谱法
检测设备
热解析、气相色谱仪
采样设备
大气采样仪/Tenax管
采样点温度

大气压力
kPa
检测依据
GB50325-2001(2006年版)
房间号
测点号
采样体积
V (L)
样品中组分的总含量(μg)
空气中TVOC的总含量
(mg/m³)
室外空白样品含量(μg)
备注:
检验:校核:检验时间:年月日
备注:
检验:校核:检验时间:年月日
游离甲醛现场检验原始记录
记录编号

温度

检测方法
现场检测
湿度
%
检测依据
GB50325-2001(2006年版)
房间号
测点号
本底值
响应值
甲醛浓度(mg/m³)
备注:
检验:校核:检验时间:年月日
氨采样化学分析原始记录
记录编号
检测方法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检测设备
分光光度计
采样设备
大气采样仪/气泡吸收管
采样点温度

大气压力
kPa
检测依据
GB50325-2001(2006年版)
房间号
测点号
采样体积Vt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
V0(L)
样品溶液吸光度A
空气中氨浓度(mg/m³)
Y=bX+a格式的标准曲线为:

药用活性炭 国家标准

药用活性炭 国家标准

药用活性炭国家标准药用活性炭是一种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药用辅料,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为了保障药用活性炭的质量和安全性,国家对其制备、质量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制定了相关的国家标准,以下将对药用活性炭国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药用活性炭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了其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物理性能包括了外观、颗粒度、比表面积等指标;化学性能包括了酸碱度、水溶性物质等指标;微生物限度包括了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等指标;重金属含量包括了砷、铅、汞等有害重金属的含量限制。

这些指标的要求,旨在保证药用活性炭的质量稳定,符合药品生产的要求。

其次,药用活性炭的国家标准还规定了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

生产工艺要求包括了原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流程、设备清洁和消毒等方面;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记录、产品的抽样检验和质量评价等方面。

这些要求的实施,有利于确保药用活性炭的生产过程受到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此外,药用活性炭的国家标准还对其贮存、运输和使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贮存要求包括了贮存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运输要求包括了包装、标识、运输工具清洁等方面;使用要求包括了产品标识、产品信息提供等方面。

这些要求的执行,有助于保证药用活性炭在整个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药用活性炭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药用活性炭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质量控制、贮存、运输和使用,才能确保药用活性炭的质量稳定,符合药品生产的要求,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

因此,各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药用活性炭的国家标准,加强对生产工艺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药用活性炭产品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保障药用活性炭的质量和安全,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常熟活性炭吸附装置入户核查记录

常熟活性炭吸附装置入户核查记录

常熟活性炭吸附装置入户核查记录关于活性炭的制作工艺,详细一点,谢啦1.化学活化法化学活化法是把化学药品加入原料中,然后在惰性气体介质中加热,同时进行炭化和活化的一种方法,通常采用锯屑等植物性原料.药品活化法有三大缺点:①对设备腐蚀性很大;②污染环境;③活性炭中残留有化学药品活化剂,应用方面受到限制.1.1.氯化锌法氯化锌法制造工艺为在原料中加人重量是原料0.5~4倍、比重为1.8左右的浓氯化锌溶液并进行混合,让氯化锌浸渍,然后在回转炉中隔绝空气加热-℃,由于氯化锌的脱水作用,原料里的氢和氧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放出,形成多孔性结构发达的炭。

12磷酸法磷酸活化原则上是将精细粉碎的原料与磷酸溶液混合,接着混合物被烘干,并在转炉内加热到~℃,众所熟知的工艺过程是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的.13以碱为活化剂的化学活化法近来,以氢氧化钾等碱性活化剂的化学活化法引人注目.将煤焦与氢氧化钾混合,在氩气流中进行低温、高温二次热处理,制得比表面积为2平米/克的活性炭.选用经一次炭化核桃壳或石油焦,加入1~5倍氢氧化钾,充分混合,系统通氮气保护,低温脱水,高温活化,可制得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美国StandardOil公司于~的4年中申请了五篇用石油焦制备活性炭的专利,其要点为:用硝酸将石油焦氧化成石油焦酸,然后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用过量的氢氧化钾活化,制得比表面积在1-2m/g的活性炭.这种活化方法收率低,工艺繁琐复杂,物料处理困难,未能在工业上应用.因此该公司又于年公开了用3倍量的氢氧化钾在℃活化石油焦的专利.日本ansalCoeandChemicals公司在℃减压条件下用3倍量的氢氧化钾直接活化石油焦制得比表面3平米/克的活性炭。

12气体活化法气体活化法是把原料炭化以后,用水蒸气、二氧化碳、空气、烟道气等,在~1℃下进行活化的方法.它的主要工序为炭化和活化,炭化就是将原料加热,预先除去其中的挥发成分,制成适合于下一步活化用的炭化料.炭化过程分为℃以下的一次分解反应,~℃的氧键断裂反应,~1℃的脱氧反应等三个反应阶段,原料无论是链状分子物质还是芳香族分子物质,经过上述三个反应阶段获得缩合苯环平面状分子而形成三向网状结构的炭化物。

活性炭吸附试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试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1、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

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的速度。

此外,pH 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

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现象,也有化学吸着作用。

有一些被吸附物质先在活性炭表面上积聚浓缩,继而进入固体晶格原子或分子之间被吸附,还有一些特殊物质则与活性炭分子结合而被吸着。

当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吸附时,水中的溶解性杂质在活性炭表面积聚而被吸附,同时也有一些被吸附物质由于分子的运动而离开活性炭表面,重新进入水中即同时发生解吸现象。

当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称为吸附平衡。

这时活性炭和水(即固相和液相)之间的溶质浓度,具有一定的分布比值。

如果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用 m 克活性炭吸附溶液中的溶质,被吸附的溶质为 x 毫克,则单位重量的活性炭吸附溶质的数量qe,即吸附容量可按下式计算:q e=x/m (1) q e的大小除了决定于活性炭的品种之外,还与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浓度、水的温度及pH 值有关。

一般说来,当被吸附的物质能够与活性炭发生结合反应、被吸附物质又不容易溶解于水而受到水的排斥作用,且活性炭对被吸附物质的亲和作用力强、被吸附物质的浓度又较大时,q e值就比较大。

描述吸附容量q e与吸附平衡时溶液浓度 C 的关系有Langmuir、BET 和 Fruendlieh 吸附等温式。

在水和污水处理常用 Fruendlich 表达式来比较不同温度和不同溶液浓度时的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即q e=KC1/n (2)式中:q e——吸附容量(mg/g);K——与吸附比表面积、温度有关的系数;n——与温度有关的常数,n>1;C——吸附平衡时的溶液浓度(mg/L)。

这是一个经验公式,通常用图解方法求出 K,n 的值.为了方便易解,往往将式(2)变换成线性对数关系式Lgq e=lg(C0-C/m)=lgK+lgC/n (3)式中:C0——水中被吸附物质原始浓度(mg/L);C——被吸附物质的平衡浓度(mg/L);m——活性炭投加量(g/L)。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图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图
生产工艺流程图
磷酸验收☆
磷酸、水溶液配制
原料木屑验收☆
进料
炭活化☆
回收
漂洗
脱水
干燥☆
研磨
包材验收☆包材消毒☆包装☆
入库储存
注:带“☆”为生产关键控制点
工序操作说明
序号
工序名称
关键设备
操作要求及控制参数记录表单1原料木屑、磷酸、包材验收
检验室检验设备等
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应为获证企业合格品并索证验证.
保质期:密封常温保存12月
贮存条件:存放在通风阴凉干燥处,避免高温及阳光直射
净含量:20kg/袋
生产商:福建省沙县青杉化工碳素有限公司
地 址: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青州镇涌溪村马铺
产 地:福建省.三明市
电 话:0598—5681268
非零售
控制车间环境卫生和人员卫生,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商品计量管理办法。
包装记录
12
入库储存
成品仓库
产品离地离墙常温储存
成品出入库台帐
产品标签
植物活性炭
原 料: 木屑
使用范围:酒
用 量:1g/100g
使用方法:直接添加入酒中,不可直接食用
产品标准代号:GB29215—2012
生产许可证编号:
生产日期:见包装袋封口处
水分检测记录
8
干燥
烘干炉
干燥温度炉头800—1000℃,炉尾75—90℃,干燥时间5min,干燥后产品水分<30%
干燥记录
水分检测记录
9
研磨
雷蒙磨机
将干燥后的半成品用雷蒙磨机按照顾客要求的细度进行研磨
制粉控制记录
10
包材消毒
包材消毒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记录
检品编号:第页共页
【性状】本品为黑色粉末,无臭,无味,无砂性。

□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检查】细度仪器设备:BP-Ⅱ架盘药物天平,四号和五号药筛
称取本品200g,用四号筛进行筛分,是否全部通过:;
在用五号筛进行筛分,通过五号筛的粉末重量: g;
通过五号筛的粉末量(%)=
要求全部通过四号筛,通过五号筛的不得少于95%
□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酸碱度】仪器设备:BP-Ⅱ架盘药物天平,PHS-25型pH计
取本品2.5g,加水50ml,煮沸冷却,滤过,滤渣用水洗涤,合并滤液与洗液使成50ml,取30ml照pH值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测定结果为。

(应为2.0~4.0)。

□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干燥失重】仪器设备:SX2-2.5-10高温箱式电阻炉,1602MPB-1电子天平,JC202—1电
热恒温干燥箱
取样品1.0g照干燥失重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
10.0%。

计算:减失重量1(%)= ———————×100%=
减失重量2(%)= ———————×100%=
减失重量(%)=
□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结论:本品按活性炭内控质量标准检验结果:
□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检验人复核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