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的制备技术.
培养基制备的方法

培养基制备的方法培养基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培养基的制备主要分为固态培养基和液态培养基两种形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1. 固态培养基制备方法:a. 准备所需材料:琼脂、食物源(如肉汤、蛋白胨等)、矿物质、维生素、葡萄糖等。
b. 称取适量矿物质、维生素和葡萄糖,并添加到蒸馏水中,溶解成浓缩液。
c. 称取适量肉汤或蛋白胨等食物源材料,并加入蒸馏水中,并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溶解。
d. 将步骤b和c中的溶液混合,并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并达到所需浓度。
e. 将溶液倒入试管或培养皿中,使用自动灌装机进行灌装。
f. 放入高压灭菌锅中,在121高压下灭菌15-20分钟。
取出后冷却至室温。
g. 检查培养基是否凝固,如凝固则放入冰箱中保存。
2. 液态培养基制备方法:a. 准备所需材料:氯化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葡萄糖等。
b. 称取适量氯化钠、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钠,并加入蒸馏水中,溶解成浓缩液。
c. 称取适量葡萄糖,并加入蒸馏水中,并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溶解。
d. 将步骤b和c中的溶液混合,并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并达到所需浓度。
e. 将溶液倒入试管或培养瓶中,并使用自动灌装机进行灌装。
f. 倒入适量培养基后,使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
高压灭菌条件一般为121高压15-20分钟。
g. 取出后冷却至室温,检查液态培养基是否出现浑浊或沉淀物,若有则需要重新制备。
在制备培养基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合微生物生长的食物源、矿物质、维生素等材料。
2. 材料溶解:将所需材料称取放入试管或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进行溶解,加热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3. 浓度调整:根据实验需要和微生物的生长条件,调整培养基材料的浓度,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的要求。
4. 灭菌处理:使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处理,达到高温高压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目的。
灭菌是为了减少外界微生物对培养基的污染,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培养基制备的流程

培养基制备的流程
培养基制备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计算配方:根据所需培养基的种类和实验需求,计算各成分的比例和用量。
2.称量:准确称取各种成分,如蛋白胨、牛肉膏、琼脂等。
3.溶解:将称取的成分放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
对于一些
不易溶解的物质,如琼脂,可能需要加热辅助溶解。
4.调pH: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调整培养基的pH值。
一般而言,细菌培养
基的pH值范围在6.5-7.5,真菌培养基的pH值范围在4.8-5.8。
5.过滤:将溶解好的培养基通过过滤器过滤,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
6.分装:将过滤后的培养基倒入无菌的培养皿或瓶子中,注意留出适当的空隙,
以利于蒸汽的排出。
7.灭菌:将分装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
灭菌。
灭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培养基内部的温度和压力,确保微生物被有效杀灭。
8.检验:对制备好的培养基进行质量检验,如观察培养基的外观、透明度、pH
值等,确保符合实验要求。
9.储存:将检验合格的培养基在适当的条件下储存,如4℃冰箱或阴凉干燥处。
在使用前,如需再次检验,可进行细菌或真菌的接种试验。
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微生物污染。
同时,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类型和配方,以满足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培养基制备技术

6. pH值
培养的植物材料大多 数要求弱酸性环境,在 培养基灭菌前一般都将 pH调整到5.5~6.0之间。 当pH高于6.0时,培养基 会变硬;低于5.0时,琼 脂凝固效果不好。pH 的 测试常用精密pH试纸, 调整通常采用1mol/L盐 酸或1mol/L NaOH。
三、培养基的选择
3.1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的植物材料,对 各类营养元素有不同的要求,甚至同一种植物不 同部分的组织对营养的要求也不相同,只有满足
5
贮备液Ⅲ 贮备液Ⅳ
FeSO4· 2O 7H Na2· EDTA· 2O 2H 肌醇
5
烟酸 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1)
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6) 甘氨酸
100 100
20 400
5
3 培养基的配制
(1) 称出规定数量的琼脂和蔗糖,加水直到 培养基最终体积的1/4,在电炉或电磁炉上加热使 之溶解。
培养基的配制
了它们各自的特殊要求,才能使它们的生长取得
令人满意的结果。目前使用的约有上百种。
3.2常用的培养基可分为MS及其类似物培养基
如LS,BL,BM,ER等,可用于大多数植物组
织和细胞的培养;硝酸盐含量较高的培养基
(如B5、N6、SH等);中等无机盐含量的培
养基(如H、Nitsch、Miller等);低无机盐培
通过以上实验,常常就足以研制出一种适合的
培养基。
四、培养基的配制
1 准备工作
配制培养基所用的主要器具包括:不同型
号的烧杯、容量瓶、移液管、滴管、玻棒、三
角瓶、试管以及培养基分装器等。配制培养基
前,要洗净备齐所用器具。
配制培养基一般用蒸馏水或无离子水。化
学药剂应采用化学纯CP(三级)及分析纯AR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及接种、培养技术ppt课件

目的要求
掌握从环境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从 而获得若干种细菌纯培养技能。 掌握几种接种技术。
21
实验材料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10套、无菌移液管1mL2
支、10mL1支。
营养琼脂培养基1瓶,活性污泥或土壤或湖水1瓶, 无菌稀释水90mL1瓶、9mL5管。 其它:接种环、酒精灯、恒温箱。
22
c. 第三次蒸煮之后基本无菌,但为了确保无菌仍要放 在37℃恒温条件下培养24h,确定无菌才能使用。
18
实验程序4
(培养基和玻璃器材的灭菌方法)
过滤除菌法: 不能用加热灭菌的 液体物质(如维生 素、血清),一般 可用细菌过滤器进 行除菌。
19
第二部分 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
种技术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9
实 验 程 序2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3. 调pH值:用10% NaOH调pH至7.6,用精 密pH试纸对照。 4. 分装:将培养基分装于5支试管,其余全部 倒入250mL锥形瓶中,分别塞上棉塞。注意 不要污染棉塞和瓶口。 5. 包扎成捆,挂上标签,注明何种培养基。 6. 灭菌备用:培养基灭菌后必须在37℃下恒 温培养24h,确定无菌生长,方可使用。
实验二
细菌培养基的配制、灭 菌及接种、培养技术
1
第一部分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灭菌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2
目的要求
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 掌握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方法。 掌握高压蒸气灭菌技术。
3
实验材料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蒸馏水等。
高压蒸气灭菌锅、烘箱、细菌过滤器、酒精灯。 其它:培养皿、试管、移液管、锥形瓶、烧杯、玻 璃珠等。
培养基配制技术—培养基的制备

3.调pH
在未调pH 前,先用精密pH 试纸测量培养 基的原始pH,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逐 滴加入 1mol /L 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 pH 试纸测其pH,直 至 pH 达 7.4~7.6。反之, 用 1mol/L HCl 进行调节。对于要求pH 较精确 的培养基,其pH 的调节常用酸度计进行。 pH 调节不要过头,以避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 物质的浓度。 4.过滤
谢谢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方:
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 NaCL5.0g,琼脂15~20g, 水1000ml ,pH 7.4~7.6 。其中牛肉膏提供碳源、能源、磷 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而NaCL提供 无机盐,在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琼脂作凝 固剂,如果配制液体培养基则不用加入琼脂。
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至 50℃左右(以防斜 面上冷凝水太多), 将试管口端搁在玻棒或其他 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 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10.无菌检查
将灭菌培养基放入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 48h,检查确实无菌生长方可使用。
谢谢
PDA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 200克、葡萄糖 20克、琼脂 15~20克、 自来水 1000毫升、自然pH。
二、控制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营养物质浓度过低不能满足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太高则可能
对微生物产生毒害,如高浓度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会抑菌或杀菌。 因此,营养物质合适的浓度是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生 产过程中,在不影响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谢转化率的情况下,通常 趋向在较高浓度下进行生产,以提高产物产量,并尽可能选育高渗透 压的生产菌株。当然,培养基浓度太大会使培养基黏度增加和溶氧量 降低。
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培养基是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用于培养和繁殖微生物。
正确的制备培养基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以帮助读者掌握正确的制备技巧。
一、准备工作1. 清洗和消毒培养器具:包括量筒、容量瓶、烧杯、培养皿等。
使用去离子水或含0.1%次氯酸钠的消毒液进行清洗和消毒。
2. 准备所需试剂和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生长因子等。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配方。
二、制备培养基步骤1. 按照配方计算所需试剂的质量或体积。
精确称量或计量试剂,避免误差。
2. 将所需试剂分别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
注意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和pH值控制。
3. 将溶解好的试剂倒入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使总体积达到容量瓶标记线。
再次搅拌均匀。
4. 用适当的容器(如烧杯)接收制备好的培养基。
注意避免污染,避免气泡的产生。
5. 进行高温高压灭菌,通常为121摄氏度,压力为15磅,时间为20分钟。
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
6. 灭菌后,将培养基倒入培养器具(如培养皿、试管等),根据实验需要分装适量的培养基。
7. 将培养器具密封,避免外界污染。
存放于冰箱或低温冷藏室中,避光保存。
三、常见培养基的制备方法1. 营养琼脂培养基制备方法:a. 按照配方计算所需琼脂的质量。
b. 将琼脂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
c. 加入所需营养成分,如葡萄糖、胰蛋白酶胨等。
搅拌均匀。
d. 倒入容器中,高温高压灭菌后分装。
2. 非琼脂培养基制备方法:a. 按照配方计算所需试剂的质量或体积。
b. 将所需试剂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
c. 调整pH值至所需的范围,使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调节。
d. 倒入容器中,高温高压灭菌后分装。
四、培养基制备中的注意事项1. 注意实验室的洁净环境,避免外界污染。
2. 注意试剂的质量和纯度,避免影响培养基的质量。
3. 注意培养基的pH值控制,不同微生物对pH值有不同的要求。
普通培养基的制备步骤

普通培养基的制备步骤一、简介培养基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它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
普通培养基是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适用于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下面将介绍普通培养基的制备步骤。
二、原料准备制备普通培养基的首要任务是准备所需的原料。
普通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胨、胰蛋白胨、蔗糖和琼脂。
这些原料可以在实验室的常备试剂中找到。
另外,还需要准备蒸馏水和试管、烧杯等实验器材。
三、制备步骤1. 称取适量的蛋白胨和胰蛋白胨。
根据所需制备的培养基量来确定称取的重量,通常是根据1L培养基的需求来计算。
将称取好的蛋白胨和胰蛋白胨分别放入烧杯中备用。
2. 加入适量的蔗糖。
蔗糖是普通培养基中的碳源,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
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加入的蔗糖量,并将其加入到烧杯中。
3.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蒸馏水是制备培养基的溶剂,用于将各种原料溶解和稀释。
根据所需制备的培养基量,确定加入的蒸馏水量,并将其缓慢倒入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直至溶解。
4. 调节pH值。
使用pH计测量培养基的pH值,通常普通培养基的pH值应在6.8-7.2之间。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使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来调节pH值,直至达到所需范围。
5. 加入琼脂。
琼脂是一种固化剂,用于将培养基凝固成固体状态,方便微生物的生长观察和分离。
将琼脂加入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6. 灭菌。
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倒入试管中,每支试管倒入适量的培养基,然后用棉塞或铝箔盖好。
将试管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一般条件下可以选择121℃、15-20分钟的灭菌条件。
7. 储存和使用。
灭菌后的培养基可以保存在冷暗处,避免阳光直射。
使用时,需要将试管取出,加热至琼脂融化后,即可使用。
四、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制备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污染和误差。
2. 使用蒸馏水和高纯度试剂,以保证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3. 注意灭菌条件的控制,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
4. 在制备培养基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对身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制备培养基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制备培养基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一、制备培养基的操作要点:1.熟化培养基:将适量的培养基用蒸馏水溶解,装入宽口烧瓶或容器中,用布覆盖并进行高压灭菌。
熟化培养基时需要使用高压灭菌器,确保培养基中的细菌等微生物被完全杀灭。
2.添加营养物质:根据所培养的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将适量的蛋白胨、葡萄糖、矿物盐等溶解于培养基中,并用蒸馏水调整pH值。
注意在添加营养物质时,要根据目标微生物对其需求的了解,以确保培养基中包含了所有必需营养物质。
3.混匀均匀:搅拌培养基时要保持匀速和均匀,避免产生泡沫和液面的震荡。
混匀均匀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均匀分布,提高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率。
4.测定pH值:培养基的pH值是细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在6.5-7.5之间。
使用酸碱度计准确测定培养基的pH值,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可能影响细菌生长。
5.灭菌:培养基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影响到目标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在熟化后要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高压灭菌、过滤灭菌和化学灭菌等。
在灭菌的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严谨,确保培养基中不存在任何的污染源。
6.储存:制备好的培养基在灭菌后,应放置于干燥、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同时要注意储存方式,避免出现倒置、倾斜等情况,防止培养基发生泄漏。
二、制备培养基的注意事项:1.空气污染:在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要保持操作地点的清洁和物品的无菌状态,避免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等污染源进入到培养基中。
2.器皿消毒:使用前需要对容器、烧杯、移液器等器皿进行充分消毒,避免残留有杂菌或有机物质。
3.营养物质选择:根据目标微生物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营养物质添加到培养基中。
要了解目标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合理添加。
4.pH值调整:细菌对pH值的敏感度较高,因此需要精确调整培养基的pH值。
同时,注意pH值的稳定性,避免因为培养条件不合适而引起pH值的变化。
5.消毒处理:在制备培养基、添加营养物质等操作中,要对使用的器械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以保证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基的制备技术
1、制备培养基的准备工作
(1)仪器用具的准备
烧杯、玻棒、台称、吸管、玻璃漏斗、试管、三角瓶、电炉、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皿、铝锅、恒温箱、干燥箱、无菌室等都是制作培养基不可缺少的仪器用具,事先必须准备齐全。
(2)玻璃器皿的清洗
玻璃器皿的清洁度,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是否准确。
因此,要求所用的玻璃器皿必须洗涤后才能使用。
洗涤的方法及所用洗涤剂因目的不同而异。
一般新玻璃器皿可用2%盐酸浸泡1~2小时,再用水冲洗干净;一般玻璃器皿(如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等)先用毛刷及洗衣粉去污垢、无机盐等物质,然后再用水冲洗干净;少数实验室要求清洁度较高的器皿,可先放在洗液中浸泡数十分钟,在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洗2~3次,以水在器壁上均匀分布成一薄层而不出现水珠时,为油垢除尽的标志;玻璃器皿用过之后,在未干之前应立即洗涤;带菌的玻璃器皿,应先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再洗涤。
培养皿经洗刷晾干后,配成套,5~10套为一包,用旧报纸包扎,干热灭菌后备用。
2、培养基制备的过程
配料→溶解→校正PH值→加琼脂融化→过滤→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
(1)用具的选择
制备培养基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用具,不能用铜铁器皿,以免铜锈、铁锈混进培养基中。
一般可用搪瓷缸或铝锅等。
(2)配料溶解
容器中先盛所需量的水(按需要可为蒸馏水或自来水),然后按照培养基的配方,准确称取各种原料,依次加入,使之溶解。
一些不易称量的成分,如牛肉膏比较粘稠,可先称好一根玻棒和烧杯,再用玻棒取牛肉膏放在烧杯中一起称。
有些需要量甚微的药品,可先配成定量比的稀释液,再从中定量取出需要的量。
(3)调节pH值
除培养基配方为自然pH值,配制时不用调节pH值外,其它皆需按要求调节pH 值。
调节pH值必须待加入水中的物质全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时才可进行。
调节前先用
精密pH试纸测定所配得溶液的pH值,然后根据配方所要求的pH值确定加碱还是加酸来调节pH值。
所用酸一般为1mol/LHCl溶液,碱为1mol/LNaOH溶液。
调节时要小心,逐滴加碱或酸,且要边加边搅,防止局部过酸或过碱而破坏培养基的营养价值,尽量不要调过头。
(4)固体培养基制备
如需配成固体培养基,应将适量琼脂投入所配的溶液中,加热使其全部融化。
琼脂完全融化后,要加热水补足所蒸发的水分。
(5)过滤
可用二层纱布中间加脱脂棉趁热过滤,如气温低容易凝固可用保温漏斗。
(6)分装
趁热用玻璃漏斗或保温漏斗将培养基按需要分装于试管或三角瓶内。
管口或瓶口不能粘附培养基,以免引起污染。
装入试管的培养基的量一般为试管高度的1/5~1/4,装入三角瓶内的培养基的量一般为瓶容量的1/3。
(7)加棉塞,包扎,灭菌
为了避免试管和三角瓶中的培养基被污染,又能使培养的微生物获得必要的氧气,因此管口和瓶口要用棉花塞加封。
棉花塞的大小要合适,既能塞牢,又能拔出。
棉花塞塞好后,外包一层油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湿润棉花塞),用棉绳扎牢,即可进行灭菌。
灭菌后,斜面培养基趁热摆成斜面。
冷凝后无菌存放,备用。
(8)无菌检查
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的温室中培养24~48小时,或放入28℃的温室中培养5~7天,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3、常用培养基配方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MPA)
牛肉膏5克蛋白胨10克NaCl 5克琼脂20克蒸馏水1000mL pH 7.4~7.6
2)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
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蒸馏水1000mL pH4.0~6.0
3)麦芽汁培养基(MDA)
麦芽汁(10°Bx)1000mL 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4)察氏培养基
NaNO
3 3克 KCl 0.5克 K
2
HPO
4
1克 FeSO
4
0.01克MgSO
4
5克蔗糖 30
克蒸馏水1000mL pH 6.7
5)豆芽汁培养基(BSA)
黄豆芽100克蔗糖50克琼脂20克蒸馏水1000mL pH4.0~6.0
(二)消毒、灭菌技术
1、加热灭菌
(1)干热灭菌法
1)火焰灭菌法直接利用火焰把微生物灼烧死。
此法灭菌可靠,简便迅速,适用于接种环、接种针、玻璃棒、镊子、解剖刀等用具的灭菌。
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三角瓶口也都用火焰作短暂灼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2)干热空气灭菌法在干燥箱内,通过加热使箱内空气温度上升,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将包扎好的器皿放入干燥箱内,使其勿与箱壁接触,并保持箱内空气流通;然后接通电源加热,使温度升至160~170℃,恒温维持2~3小时;再切断电源停止加热,当箱内温度降至60℃以下时,方可打开箱门,取出被灭菌的物品。
此法只适用于玻璃仪器及金属用具。
(2)湿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是用煮沸或饱和水蒸气等湿热进行灭菌,此法适用于一切含水物品。
实验室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首先,在灭菌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把欲灭菌的物品放入,盖上内盖,再对称拧紧外盖上的螺栓;打开锅盖上的放气阀,开始加热;锅内产生蒸汽后,放气阀即有蒸汽排出,约3~5分钟后,待冷湿空气排尽,再关闭放气阀;待压力升到0.1兆帕(121℃)时,维持此压20~30分钟;停止加热,自然冷却,待压力降为零后,打开放气阀,排出残留蒸汽;打开锅盖,取出灭菌的物品,无菌放好。
2、过滤除菌
不适于加热灭菌的物质,可以采用过滤法除菌。
过滤除菌就是利用特别的细菌过滤器,以及活性炭、超细纤维等,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滤掉。
一般以细菌过滤器为常用。
3、化学药剂消毒与灭菌
化学药剂消毒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杀死微生物。
实验室和生产中常用的消毒剂有:5%苯酚溶液常用于实验室、无菌室和无菌操作箱中的空间消毒;10%的福尔马林溶液常用于容器消毒;70~75%酒精是最常用的消毒剂,可用于一般器皿、器械、皮肤、玻片等表面消毒;0.1%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粮粒表面消毒,5%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霉菌毒素的去毒;3~5%的来苏儿常用于桌面地面及皮肤的消毒。
4、紫外线灭菌法
紫外线灭菌法主要应用于无菌室和无菌操作箱的空气灭菌。
通常在10~15㎡空间容积内,采用30瓦紫外光灯照射5~15分钟即可。
为了加强灭菌效果,在开灯之前,可以在无菌室内喷5%苯酚溶液或2~3%的来苏儿溶液,使空气中微生物随雾滴和尘埃降落,以便有效地杀死微生物。
紫外线对人体有伤害,应注意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