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及其制备技术
演示文稿-培养基及其制备技术.

例:铁离子 青霉素发酵中,铁离子的浓度要小于20μ g/ml 发酵罐必须进行表面处理
B、使用时注意盐的形式(pH的变化) 例:黑曲酶NRRL-330,生产α-淀粉酶,pH对酶活的影响
不加 加 K2HPO4 加 KH2PO4
NaNO3 + 4H2 → NH3 + 2H2O + NaOH
无机氮源被菌体作为氮源利用后,培养液中就留下了酸 性或碱性物质,这种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后能形成酸 性物质的无机氮源叫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胺,若菌体代谢 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则此种无机氮源称为生理碱性物质,如 硝酸钠。正确使用生理酸碱性物质,对稳定和调节发酵过程 的pH有积极作用。
2、半固体培养基(semi-solid medium) 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使之呈半固体状态
的一类培养基。(0.2~0.7%琼脂)。常用于观察细菌运动 特征,噬菌体效价鉴定以及厌氧菌培养等。 3、液体培养基(liquid medium)
不含任何凝固剂,其组分均匀,呈液体状态,用途广 泛。常用于微生物生理代谢的各种研究,也是大规模工业 发酵生产上普遍采用的培养基。
4、产物抑制剂 在发酵过程中加入抑制剂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同
时刺激另一代谢途径活跃,以致可以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 径,从而获得人们所需的某种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某一代 谢中间物积累起来。
2ATP 葡萄糖
2ATP
亚硫酸氢钠
2ADP
2ADP
3-磷酸甘油醛
1,6-二磷酸果糖
NAD+
丙酮酸 NADH+H+
什么叫 做流加?
用法:前体使用时普遍采用流加的方法
培养基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和配制方法。
2. 熟悉培养基的灭菌操作流程。
3. 了解培养基在微生物培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通常由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组成。
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实验目的,可以配制不同类型的培养基。
灭菌是保证培养基无菌的关键步骤,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和过滤灭菌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酵母提取物- 胰蛋白胨- 琼脂- NaCl- K2HPO4- MgSO4·7H2O- 水- 水平式电热灭菌锅- 高压蒸汽灭菌锅- 烧杯- 玻璃棒- 试管- 移液器- 灭菌指示剂- 灭菌棉塞2. 仪器:- 电子天平- 灭菌器- 玻璃器皿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的配制:- 称取酵母提取物10g、胰蛋白胨20g、琼脂15g、NaCl 5g、K2HPO4 1g、MgSO4·7H2O 0.5g,加入适量水溶解。
- 将溶液转移至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 将溶液转移至锥形瓶中,用移液器定容至1000mL。
- 将锥形瓶置于电热灭菌锅中,进行121℃、20min的高压蒸汽灭菌。
2. 灭菌指示剂的加入:- 在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加入灭菌指示剂,观察指示剂的变化,确认培养基是否灭菌彻底。
3. 培养基的倒平板:-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倒入平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镊子取出平板,标记并放置于培养箱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培养基灭菌效果:- 通过观察灭菌指示剂的变化,确认培养基灭菌彻底。
2. 培养基平板制备:- 倒平板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六、实验讨论1.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应注意称量准确,避免误差。
2. 灭菌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和时间,确保培养基灭菌彻底。
3. 倒平板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和配制方法,熟悉了培养基的灭菌操作流程,了解了培养基在微生物培养中的应用。
培养基制备技术

6. pH值
培养的植物材料大多 数要求弱酸性环境,在 培养基灭菌前一般都将 pH调整到5.5~6.0之间。 当pH高于6.0时,培养基 会变硬;低于5.0时,琼 脂凝固效果不好。pH 的 测试常用精密pH试纸, 调整通常采用1mol/L盐 酸或1mol/L NaOH。
三、培养基的选择
3.1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的植物材料,对 各类营养元素有不同的要求,甚至同一种植物不 同部分的组织对营养的要求也不相同,只有满足
5
贮备液Ⅲ 贮备液Ⅳ
FeSO4· 2O 7H Na2· EDTA· 2O 2H 肌醇
5
烟酸 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1)
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6) 甘氨酸
100 100
20 400
5
3 培养基的配制
(1) 称出规定数量的琼脂和蔗糖,加水直到 培养基最终体积的1/4,在电炉或电磁炉上加热使 之溶解。
培养基的配制
了它们各自的特殊要求,才能使它们的生长取得
令人满意的结果。目前使用的约有上百种。
3.2常用的培养基可分为MS及其类似物培养基
如LS,BL,BM,ER等,可用于大多数植物组
织和细胞的培养;硝酸盐含量较高的培养基
(如B5、N6、SH等);中等无机盐含量的培
养基(如H、Nitsch、Miller等);低无机盐培
通过以上实验,常常就足以研制出一种适合的
培养基。
四、培养基的配制
1 准备工作
配制培养基所用的主要器具包括:不同型
号的烧杯、容量瓶、移液管、滴管、玻棒、三
角瓶、试管以及培养基分装器等。配制培养基
前,要洗净备齐所用器具。
配制培养基一般用蒸馏水或无离子水。化
学药剂应采用化学纯CP(三级)及分析纯AR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及接种、培养技术ppt课件

目的要求
掌握从环境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从 而获得若干种细菌纯培养技能。 掌握几种接种技术。
21
实验材料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10套、无菌移液管1mL2
支、10mL1支。
营养琼脂培养基1瓶,活性污泥或土壤或湖水1瓶, 无菌稀释水90mL1瓶、9mL5管。 其它:接种环、酒精灯、恒温箱。
22
c. 第三次蒸煮之后基本无菌,但为了确保无菌仍要放 在37℃恒温条件下培养24h,确定无菌才能使用。
18
实验程序4
(培养基和玻璃器材的灭菌方法)
过滤除菌法: 不能用加热灭菌的 液体物质(如维生 素、血清),一般 可用细菌过滤器进 行除菌。
19
第二部分 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
种技术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9
实 验 程 序2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3. 调pH值:用10% NaOH调pH至7.6,用精 密pH试纸对照。 4. 分装:将培养基分装于5支试管,其余全部 倒入250mL锥形瓶中,分别塞上棉塞。注意 不要污染棉塞和瓶口。 5. 包扎成捆,挂上标签,注明何种培养基。 6. 灭菌备用:培养基灭菌后必须在37℃下恒 温培养24h,确定无菌生长,方可使用。
实验二
细菌培养基的配制、灭 菌及接种、培养技术
1
第一部分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灭菌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2
目的要求
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 掌握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方法。 掌握高压蒸气灭菌技术。
3
实验材料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蒸馏水等。
高压蒸气灭菌锅、烘箱、细菌过滤器、酒精灯。 其它:培养皿、试管、移液管、锥形瓶、烧杯、玻 璃珠等。
培养基配制技术—培养基的制备

3.调pH
在未调pH 前,先用精密pH 试纸测量培养 基的原始pH,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逐 滴加入 1mol /L 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 pH 试纸测其pH,直 至 pH 达 7.4~7.6。反之, 用 1mol/L HCl 进行调节。对于要求pH 较精确 的培养基,其pH 的调节常用酸度计进行。 pH 调节不要过头,以避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 物质的浓度。 4.过滤
谢谢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方:
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 NaCL5.0g,琼脂15~20g, 水1000ml ,pH 7.4~7.6 。其中牛肉膏提供碳源、能源、磷 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而NaCL提供 无机盐,在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琼脂作凝 固剂,如果配制液体培养基则不用加入琼脂。
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至 50℃左右(以防斜 面上冷凝水太多), 将试管口端搁在玻棒或其他 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 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10.无菌检查
将灭菌培养基放入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 48h,检查确实无菌生长方可使用。
谢谢
PDA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 200克、葡萄糖 20克、琼脂 15~20克、 自来水 1000毫升、自然pH。
二、控制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营养物质浓度过低不能满足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太高则可能
对微生物产生毒害,如高浓度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会抑菌或杀菌。 因此,营养物质合适的浓度是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生 产过程中,在不影响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谢转化率的情况下,通常 趋向在较高浓度下进行生产,以提高产物产量,并尽可能选育高渗透 压的生产菌株。当然,培养基浓度太大会使培养基黏度增加和溶氧量 降低。
培养基制备实验报告

培养基制备实验报告培养基制备实验报告一、引言培养基是微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
本实验旨在探究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葡萄糖- 蛋白胨- 磷酸二氢钾- 氯化钠- 硫酸镁- 碳酸钠- 琼脂- 紫菜酸钠- 菌种2.2 实验方法1. 按照所需培养基的成分配比,称取相应质量的试剂。
2. 将葡萄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氯化钠、硫酸镁、碳酸钠等试剂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得到培养基溶液。
3. 将培养基溶液倒入培养瓶中,加入适量的琼脂并充分搅拌均匀。
4. 用无菌纱布过滤培养基溶液,排除其中的固体颗粒。
5. 将过滤后的培养基溶液分装至无菌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约倒入20 mL。
6. 在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紫菜酸钠,以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7. 用无菌技术将菌种接种于培养皿中,封闭培养皿并进行培养。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培养皿中出现了微生物的生长。
这表明我们制备的培养基具备了支持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
实验中添加的紫菜酸钠也能提供微生物所需的特殊营养物质,促进微生物的繁殖。
对于培养基的制备,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成分配比: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配比需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需求进行调整。
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因此制备不同种类的培养基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比调整。
2. pH值调节:微生物对pH值的敏感度较高,因此在制备培养基时需要根据微生物的需求调节其pH值,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 琼脂的添加:琼脂是为了使培养基凝固,便于微生物的生长观察。
在制备培养基时,需要充分搅拌琼脂,使其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4. 紫菜酸钠的添加:紫菜酸钠是一种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营养物质,可以提供微生物所需的特殊营养物质。
在某些微生物的培养中,添加适量的紫菜酸钠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实验1 培养基的制备技术(讲稿)

实验1 培养基的制备与微生物接种技术一、实验目的1、掌握基础培养基的制造方法和过程。
2、了解人工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及一般制备原则。
3、了解各种培养基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要具备以下条件:①要有适宜的营养物质和水分;②具有适宜的PH值;③配制后应经灭菌呈无菌状态。
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可分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常用琼脂作凝固剂。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程序:配料、溶化、测定及矫正PH、过滤、分装、灭菌、无菌检验三、仪器设备试管、刻度吸管、纱布、滤纸、三角瓶、培养皿、量筒、漏斗、棉塞、电炉、天平、包装纸、棉线、ph试纸、玻棒。
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磷酸氢二钾、琼脂条、0.1mol/L和1mol/L氢氧化钠、0.1mol/L和1mol/L的盐酸溶液、蒸馏水等。
四、配制原则和种类(一)培养基配制原则1、培养基:培养基是提供食用菌等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与特定环境条件的基质,如蘑菇菌是有机营养型中的草腐生菌。
制备培养基不仅要考虑它所需要的含碳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矿物盐类、生长因子,还要考虑水与pH环境,同时还应考虑它们培养方式是固体培养还是液体培养。
因此,可以把按菌类生长发育需要比例配制的灭菌营养基质,称为培养基。
换言之,培养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含有菌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具有菌类生长环境条件;经过灭菌,并保持无菌状态。
2、培养基的选择:在整菌种制备过程中,从母种到原种、栽培种,各个阶段的目的要求有所不同,所选用的培养基的配比也应有所区别。
一般母种初生菌丝较嫩弱,分解养分能力差,要求营养丰富、完全,氮源、维生素的比例应高。
须选用易于被菌丝吸收利用的物质,如葡萄糖、蔗糖、马铃薯、蛋白胨、无机盐类及生长素等为等而原种、栽培种所需数量较多,且菌丝分解能力强,可利用大量农作物秸秆、粪草、棉籽壳、麸皮、米糠等原料作为培养基。
(二)培养基的种类1、根据营养物质的来源,可以把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及注意事项培养基是细菌、真菌、细胞等微生物进行繁殖和培养的营养地,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1.琼脂培养基:琼脂培养基是最常见的一种培养基,它以琼脂凝胶为基质,通过加入不同的营养成分,满足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制备方法如下:1)称取适量琼脂,加入适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
2)加入适量皂液,加热融化琼脂。
3)待琼脂溶液冷却至40°C左右时,加入已经制备好的培养基成分,如碳源、氮源、维生素等。
4)搅拌均匀,调整pH值,加热煮沸。
5)倒入装有适量培养基的培养皿中,使其凝胶化。
注意事项:1)使用较干燥的琼脂可减少湿润时间。
2)煮沸或加热时间不宜太长,以免过度加热导致一些营养成分失活。
3)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等微生物污染。
2.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适用于微生物的扩大培养、动态研究等实验。
制备方法如下:1)称取适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2)加入培养基成分,如碳源、氮源、维生素等,搅拌均匀。
3)调整pH值,加热至沸腾。
4)倒入试管或烧杯中,用胶塞或铝箔盖好。
注意事项:1)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搅拌,避免成分沉积或变色。
2)制备前要将试管或烧杯等容器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3)使用培养基前要进行菌液均匀混合,避免因成分沉积而导致的营养不均匀。
3.固体选择性培养基:固体选择性培养基是指根据微生物对特定组分的感受性选择性地制备的培养基。
制备方法如下:1)制备好的琼脂培养基加热至融化,放置冷却至40°C左右。
2)加入特定的抗生素、色素或指示剂等,搅拌均匀。
3)倒入装有适量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等待凝胶化。
注意事项:1)特定抗生素或其他抑菌剂的添加量需要谨慎,过量添加可能抑制需要培养的微生物。
2)搅拌均匀时,应快速且均匀,以避免导致混合不均。
3)固体选择性培养基凝胶化后,尽量避免暴露于空气中,以免细菌等微生物的污染。
以上所述的常用培养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同微生物的培养要求不同,制备方法也有所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基及其制备技术
习题作业
一、填空题 1、营养物质主要以
式进入细胞。
2、EMB 培养基按培 '养基功能属于__________ 培养基
3、微生物细胞的化学成分以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种状态存在.
4、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按其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可区分为:_________ ?_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六大类。
5、微生物营养类型: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
6营养物质进入到细胞的四种形式: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 等
7、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进行划分为: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
二、应用题
1、鉴别培养基的定义以及应用。
2、请写出选择培养基并举例说明。
3、请写出合成培养基以及天然培养基的应用以及特点。
4、请写出培养基配制的过程。
三、选择题
1、微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C
B、H
C、O
D、N
2、琼脂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
A、碳源
B、氮源
C、凝固剂
D、生长调节剂
3、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马铃薯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4、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
A、基础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5、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
A、葡萄糖
B、蛋白胨
C、NaCI
D、维生素
6培养基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A、主动运输
B、被动运输
C、促进扩散
D、基团移位
7、常用消毒酒精的浓度的()
A、30%
B、70%
C、95%
D、100%
8、占微生物细胞总物质量70%~90%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碳素物质
B、氮素物质
C、水
D、无机盐
9、为缩短细菌培养的延迟期,菌龄应控制在()
A、潜伏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10、酵母菌常用于酿酒工业中,其主要产物为()
A、乙酸
B、乙醇
C、乳酸
D、丙醇
11、接种环常用的灭菌方法是()
A、火焰灭菌
B、干热灭菌
C、高压蒸汽灭菌
D、间歇灭菌
12、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
B、菌体体积增大
C、菌体体积不变 D 菌体体积减小
13、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A、5.0-6.0
B、3.0-4.0
C、8.0-9.0
D、7.0-7.5
培养基及其制备技术
作业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2、鉴别培养基
3、有机物、无机物
4、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5、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氧型、化能异养型
二、应用题:
1、答:
鉴别培养基是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而这种代谢产物
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
鉴别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快速分类鉴定,以及分离和筛选产生某种代谢产物的微生物菌种。
2、答:
选择培养基是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
一种类型选择培养基是依据某些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设计的,例如,利用
以纤维素或石蜡油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能分解纤维素或石蜡油的微生物;利用以蛋白质作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分离产胞外蛋白酶的微生物;缺乏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用来分离固氮微生物。
另一类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没有营养作用,对所需分离的微生物无害,但可以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例如,在培养基中加入数滴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从而由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亚硫酸铵,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绝大多数革
兰氏阴性细菌的生长,而革兰氏阴性的伤寒沙门氏菌(Salmom nella typhi)可以在
这种培养基上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染料亮绿(brilliant green)或结晶紫(crystal violet),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分离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目的;在培养基中加人青霉素、四环素或链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生长,而将酵母菌和霉菌分离出来。
现代基因克隆技术中也常用选择培养基,在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基因工程菌株过程中,利用质粒上具有的对某种(些)抗生素的抗性选择标
记,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抗生素,就能比较方便地淘汰非重组菌株,以减少筛选目标菌株的工作量。
3、答:
①天然培养基(complex medium)这类培养基含有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也称非化学限定培养基(chemically undefined medium)。
牛肉膏蛋白
胨培养基和麦芽汁培养基就属于此类。
基因克隆技术中常用的LB(Luria —Berta ni)培养基
也是一种天然培养基。
牛肉浸膏、蛋白胨及酵母浸膏的来源及主要成分
常用的天然有机营养物质包括牛肉浸膏、蛋白胨、酵母浸膏(表5.10)、豆芽汁、玉米粉、土壤浸液、麸皮、牛奶、血清、稻草浸汁、羽毛浸汁、胡萝卜汁、椰子汁等,嗜粪微生物(coprophilous microorganisms)可以利用粪水作为营养物质。
天然培养基成本较低,除在实验室经常使用外,也适于用来进行工业上大规模的微生物发酵生产。
②合成培养基(synthic medium)是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化学限定培养基(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咼氏I号培养基和查氏培养基就属于此种类型。
配制合成培养基时重复性强,但与天然培养基相比其成本较高,微生物在其中生
长速度较慢,一般适于在实验室用来进行有关微生物营养需求、代谢、分类鉴定、生
物量测定、菌种选育及遗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4、答:
i液体培养基的制备
(1)称量根据培养基配方要求,准确称取试剂与药品。
(2)溶解先在烧杯内加入所需水量的2/3左右(可以是自来水、深井水或蒸馏水,根据项目要求而定),将称取的各种成分放入水中加热溶解。
为避免因沉淀造成营养物质的损失,加入各种成分的顺序为:先加缓冲化合物,再加主要元素,然后再加微量元素,最后加维生素、生长素等,待完全溶解后加水至量。
(3)调节pH 用滴管逐滴加入Imol/L的NaOH或Imol/L的HCI,边搅动边用精密pH (5.5〜9.0)试纸测其pH至所需值为止。
(4)过滤需要过滤的培养基要趁热用四层纱布过滤。
在发酵工业生产中,这一步也可省去,但对培养微生物条件的控制及结果的观察的培养基需要过滤。
(5)分装取玻璃漏斗一个,装在铁架上。
漏斗出口用乳胶管与玻璃管相连接,乳胶管上装一弹簧夹。
趁热将培养基放入玻璃漏斗内分装。
分装时用左手拿空管(锥形瓶)或手控制弹簧夹的放和关。
注意不要沾染到试管壁和试管口,
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杂菌污染。
装入试管(锥形瓶)的液体培养基,根据试管的大小及需要而定,一般装量为试管高度的1/5。
(6)包扎、灭菌将分装好的培养基塞上棉塞,再用牛皮纸包扎,注明培养基的名称、配制日期、组别等,然后立即进行高压蒸汽灭菌(O.IMPa, 121T, 30min)。
ii固体培养基的制备
(1)称量、溶解、调节pH与制备液体培养基的相同。
(2)加琼脂熔化先加热配制好的液体培养基,沸腾后添加2%的琼脂,不断搅拌直到完全熔化,然后加水至所需体积。
(3)过滤、分装同液体培养基的制备。
但分量要适当,如分装在锥形瓶
1 丄
的量一般为其体积的3〜2;如用试管作斜面,则每管应装5mL左右(约为管长
1 1
的5〜4 )。
(4)包扎、灭菌将分装好的培养基塞上棉塞,再用牛皮纸包扎,注明培养基的名称、
配制日期、组别(在此操作中,应注意尽量快速,以免培养基凝固),然后立即进行高压蒸汽灭菌(O.IMPa, 121C, 30min)。
iii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是在密闭的高压蒸汽灭菌容器中进行的,是目前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湿热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器有立式灭菌锅、卧式灭菌锅和手提式灭菌锅三种,如图9-8是卧式杀菌锅和手提式杀菌锅的结构示意。
三、选择题
1、A
2、C
3、A
4、C
5、D
6、D
7、B
8、C
9、B 10、B 11、A 12、
B 1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