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一、土壤污染的原因1.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氯、磷、钾等植物所需的多种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有增产效果。
但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
例如冶炼、电镀、燃料、汞化物等工业废水能引起镉、汞、铬、铜等重金属污染;石油化工、肥料、农药等工业废水会引起酚、三氯乙醛、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
2.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污染面大,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氨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铬、铅、铜、镉等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造成污染;生产磷肥、氟化物的工厂会对附近的土壤造成粉尘污染和氟污染。
3.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使用不合理也会引起土壤污染。
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过量使用硝态氨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甚至死亡。
4.农药对土壤的影响农药能防治病、虫、草害,如果使用得当,可保证作物的增产,但它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土壤污染物,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
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粉剂、水剂、乳液等),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一半散落于农田,这一部分农药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如拌种消毒剂、地下害虫熏蒸剂和杀虫剂等)成为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
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
此外,农药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受间接损失。
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方法

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方法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针对土壤污染,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防治与修复措施,保护土壤资源、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一、防治土壤污染的方法1. 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网络,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的监管。
通过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防止污染的扩散和恶化。
2. 提倡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减少或替代有害物质的使用。
推动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资源的再利用和回收,减少土壤污染源的产生。
3.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农业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对于防治土壤污染至关重要。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减少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风险。
4. 加强废弃物处理与回收利用加强对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避免废弃物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推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降低土壤资源的消耗。
二、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1. 生物修复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土壤污染修复。
通过合适的植物选择和微生物的作用,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2. 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方法包括抽滤、挖土、覆土等操作。
这些方法通过改变土壤的结构和排除有害物质,达到修复土壤污染的效果。
3. 化学修复利用化学物质改变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形态,使其变得不易迁移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化学修复方法需要进行精确的化学计量和控制,以确保修复效果和避免次生污染。
4. 热修复热修复是利用高温处理土壤,使有害物质分解和挥发的方法。
通过加热土壤,可有效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实现土壤的修复。
三、土壤污染治理的综合措施1. 联合应用不同修复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可以结合多种修复方法进行治理,发挥各种修复方法的优势。
通过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修复效果,缩短修复周期。
2. 修复前后的监测和评估对于土壤污染修复过程中,应及时进行监测和评估。
浅谈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03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水平。
03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
土壤淋洗
利用清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或表面活性剂对土壤 中的污染物进行溶解,然后通过 收集系统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
出来。
土壤置换
将污染土壤挖出,用未污染的土 壤进行置换,以降低土壤中污染
物的浓度。
热解吸
利用高温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从 土壤中解吸出来,再通过冷凝等
培养良好习惯
合理分类垃圾,减少一次性塑 料制品使用,保护土地资源。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失败原因分析
失败的案例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不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所致。这些因素导致 土壤污染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甚至出现恶化的趋势。
05
未来展望与建议
未来土壤污染防治的趋势
01
02
03
04
持续监测与评估
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网络 ,定期评估土壤质量,为防治
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创新引领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发, 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污染治理效
率和效果。
政策法规完善
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 规,严格落实责任,加大违法
惩处力度。
多元共治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土壤污染防 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
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对政府和企业的建议
政府
加强监管力度,严格审批建设项目, 确保企业合法合规排放;加大投入, 支持土壤污染防治科研和治理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企业
自觉履行环保责任,严格控制污染物 排放;加大科技投入,采用清洁生产 技术和工艺;积极参与土壤污染治理 和修复工作。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与防治xx年xx月xx日•土壤污染概述•土壤污染的类型•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的防治目•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与防治的政策及建议录01土壤污染概述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土壤污染物质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有人为排放、自然因素和农业活动等。
土壤污染的定义人为排放自然因素农业活动火山喷发、风沙扬尘、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
03土壤污染的来源02 01工业和城市废物、农药、化肥、油污、废电池等。
土壤污染的影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品质污染物质会通过植物吸收和食物链传递,危害人类健康。
破坏生态环境土壤污染会导致植物群落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影响土地使用功能污染严重时,会导致土地无法耕种或建设,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02土壤污染的类型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电镀、采矿、冶炼、电池等行业的废水及农业化肥。
镉(Cd)汞(Hg)铅(Pb)铬(Cr)主要来自化工厂、制药厂、塑料厂、电池厂等。
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电池、制造涂料等。
主要来自皮革制品、油漆、涂料等。
有机物污染多环芳烃(PAHs):主要来自石油、煤炭、橡胶等产品的加工过程。
多氯联苯(PCBs):主要来自电力设备、变压器等含油设备。
有机氯农药(OCPs):主要来自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除草剂。
有机锡化合物(OTCs):主要来自涂料、塑料制品等。
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核电站、核武器试验场等。
铀(U)主要来自核电站、核燃料循环设施等。
钍(Th)主要来自工业废渣、核燃料循环设施等。
镭(Ra)主要来自大气层中的宇宙射线照射。
碳14(C14)主要来自养殖业、农业等。
人畜粪便主要来自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
细菌主要来自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
病毒主要来自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
原生动物病原菌污染03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可能导致植物吸收养分、水分和光照等受限,从而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案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案一、引言土壤污染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工业化和农药使用的增加,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开发和应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和方案,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与启示。
二、改良土壤方法改良土壤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它通过改变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降低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和毒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改良土壤方法:1. 脱盐处理:盐碱土壤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种有效的脱盐方法是土壤淋洗,通过灌溉水的淋洗作用,将土壤中过多的盐分冲刷掉。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改良剂来降低土壤中的盐分。
2. 土壤通气:土壤通气是改善湿地和水浸区域土壤的一种方法。
通过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可以减少重金属的还原,并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降解有机污染物。
3. 改变土壤pH:酸性土壤或碱性土壤对农作物生长都有不利影响。
可以利用石灰石、石灰等物质来调整土壤的pH值,使其更适宜植物生长。
三、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的吸收、积累和代谢能力来修复土壤污染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植物修复技术:1. 超累积植物:超累积植物是指能够吸收和富集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
通过种植超累积植物,如铜车前、锌蒿等,可以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富集到植物体内,从而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2. 生境恢复植物:生境恢复植物是指能够适应污染环境,并具有较强修复能力的植物。
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生长力和适应性,可以帮助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如带刺藜、碱蓬等。
3. 辅助植物修复技术:辅助植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来修复土壤污染。
通过在植物根系周围添加一些有益微生物,如根际微生物、固氮菌等,可以促进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和植物的生长。
四、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来修复土壤污染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修复技术:1. 原位稳定化技术:原位稳定化技术是一种将稳定剂加入到土壤中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其毒性和迁移性的技术。
土壤污染与防治方法

土壤污染与防治方法现代工业与农业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增加。
而土壤污染作为环境污染的一种,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危害。
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土地被建设、填埋、毒化等,导致城市和农村的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然而,很多人对土壤污染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意识到其危害程度和严重性。
本文旨在介绍土壤污染的危害、分类以及防治方法,从而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是生命之源,直接关系到人类的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但是,土壤遭受污染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首先,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
一些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后,会沉积在农作物中,进而影响食品的品质,造成植物的死亡、萎缩、减产或者变异,从而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
其次,土壤污染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土壤中若含有化学物质,它们可能不仅破坏土地的生态平衡,还可能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崩溃,使栖息地和保护物种受到毁坏。
再次,土壤污染还直接危及人类的健康。
肆虐的土壤污染不仅会影响人类的农业生产及食品质量,而且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对儿童、孕妇、老人等人群的影响更加严重。
二、土壤污染的分类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对土壤里重金属、农药、化学品等物质污染严重的现象。
分类如下:1、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指比铁要重的矿物元素,如镉、汞、铅等,这些元素在土壤中沉积后不容易转移,难以被微生物降解,因此污染危害严重。
2、农药污染:农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广泛,但过度使用会使残留物质积累在土壤中,残留的过量农药会影响水源和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对人类和动物的高毒性风险。
3、石油类污染:如化学品、重油污染、电力行业废弃物、沙发剂等产生的石油污染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细菌、微生物、虫类等有机质的分解。
三、防治土壤污染的方法1、政府的治理政府是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力量。
政府有责任对周边地区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并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制定合理的污染防治政策和标准,确保生活、工业废水、污水等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采取措施来防治土壤污染变得尤为重要。
一、土壤污染的定义与影响土壤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和扩散,超过了土壤所能承受的程度,对土壤、地下水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排放、农药使用、生活垃圾填埋等。
这些污染物会通过作物的吸收转移到食物链中,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农田退化、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
二、土壤污染的分类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来源,土壤污染可以分为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几个主要类别。
1. 有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主要来自于化学品的使用和工业活动。
如农药、除草剂、工业废水等,这些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持久性,对土壤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危害。
2. 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的积累超过了环境背景值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对土壤肥力和农作物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重金属污染主要源于工业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
3. 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于核工业和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不当。
这些放射性物质会对土壤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风险。
三、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土壤污染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污染治理和预防措施。
1. 污染治理污染治理是指对已经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清理。
常用的土壤修复方法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
其中,生物修复利用生物技术来修复污染土壤,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害物质。
物理修复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如热解、蒸汽挥发等来分解有机物和去除重金属。
化学修复则是采用化学物质来与有害物质发生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2. 预防措施预防是最有效的方式,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土壤污染的发生。
首先,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土壤保护和管理体系。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而土壤环境污染则直接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大气污染等。
据统计,我国超过90%的农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超标严重。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导致了土壤的酸化和生态系统的紊乱。
土壤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土壤环境污染导致了农作物的质量下降,农产品污染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危害。
土壤环境污染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荒漠化。
土壤环境污染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的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 加强立法和政策引导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引导是解决土壤环境污染的关键。
应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罚机制,加大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
还应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工作,推广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2. 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了解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为制定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应逐步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定向监测和治理。
3. 推进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技术积极推进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加大对土壤修复的投入力度。
应研究开发一些高效、低成本的土壤修复技术,探索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土壤修复剂等绿色环保技术,为治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提供有效方法。
4.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有机氯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大, 目前不少国家已停止使用。
有机氯农药结构较稳定,生物体内酶难 于降解,所以积存在动、植物体内的有机氯 农药分子消失缓慢。由于这一特性,它通过 生物富集和食物链的作用,环境中的残留农 药会进一步得到农集和扩散。通过食物链进 入人体的有机氯农药能在肝、肾、心脏等组 织中蓄积,特别是由于这类农药脂溶性大, 所以在体内脂肪中的积极因素贮更突出。蓄 积的残留农药也能通过母乳排出,或转入卵 蛋等组织,影响后代。
这些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因其较稳定, 不易分解而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污染。
2、重金属污染物,如如砷、镉、汞、铬、铜、 锌、铅等
3、放射性污染物,如元素铯、锶等 4、化肥 5、病原微生物 ,如肠细菌、炭疽杆菌、破伤
风杆菌、肠寄生虫(蠕虫)、霍乱弧菌、结核 杆菌等
四、土壤净化
土壤净化是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 氧化—还原、络合-螯合作用及化学沉淀等 作用而使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形 态改变,难以被植物所吸收而暂时退出生物 小循环,脱离食物链或类型和主要污染物 (一)土壤污染类型(根据土壤污染发生的途
径) 水体污染型 大气污染型 农业污染型 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二)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1、有机物类
主要是化学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农药的种 类繁多,主要为有机氯和有机磷两大类
工业“三废”中的有机污染物,较常见 的有酚、油类、多氯联苯、苯并芘等。
土壤对汞的吸附还受到pH值的影响,在pH 值在1~8范围内,吸附量随pH 值增高而增大
3、汞的甲基化
在嫌气条件下,无机汞在某些微生 物的作用下可甲基化转化成为剧毒的可 溶性有机汞-甲基汞(CH3Hg+)和二甲 基汞[(CH3)2Hg]
汞污染的危害
金属汞中毒常以汞蒸气的形式引起。由 于汞蒸气具有高度的扩散性和较大的脂溶性, 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经血液循环运至全身。 血液中的金属汞进入脑组织后,被氧化成汞 离子,逐渐在脑组织中积累,达到一定的量 时,就会对脑组织造成损害。另外一部分汞 离子转移到肾脏。因此,慢性汞中毒临床表 现主要是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肢 体麻木和疼痛、肌肉震颤、运动失调等。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和 微生物残体,包括:
(1)非特殊性的土壤有机质,包括动 植物残体的组成部分以及有机质分解 的中间产物,例如蛋白质、树脂、糖 类、有机酸等,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 10~15%。
(2)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特有的有机物 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 主要是动植物残体通过微生物作用, 发生复杂转化而成。包括腐殖酸、富 里酸、腐黑物等。
中毒症状主要有: 1.一般症状:头痛、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健
忘和精神异常等。 2.感觉异常:口周围(鼻、唇、舌)和手、足
末端麻木、刺激和感觉障碍,重者可波及上 肢和下肢,甚至扩大到躯干。 3.语言障碍:说话不清楚、缓慢、不连贯等。
4.运动失调:手动作笨拙,不能做快速或微细 的动作(如写字、吃饭、扣纽扣等),步态 不稳,协调运动障碍和震颤等。
土壤质地 土壤中的胶体 土壤酸度和土壤的缓冲性 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第二节 土壤污染和自净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
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 化,并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质 量的下降,这种现象叫土壤污染。
二、土壤污染的特点 1、隐蔽性和潜伏性 2、不可逆性和持久性 3、危害的严重性
第七章 土壤污染及防治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及性质
一、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指位于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 层次,它具有独特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 能。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 土壤生物五种成分组成,是固体、液体、 气体三相共存的多相体系。其相对含量因 时因地而异,大体上固体部分占50%,土 壤空气占20%,土壤水分占30%。
(2)、化学降解 化学降解以水解和氧化最为重要。
(3)、微生物降解 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农药的降解也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土壤中农药降解的 主要途径。
二、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一)、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大部分是含有一个或几个苯 环的氯的衍生物,其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 残留期长,高脂溶性并能在其中积累。
(二)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大部分视磷酸的酯类或酰胺
类化合物,按结构可分为: 1、磷酸酯,如敌敌畏、二溴磷等 2、硫代磷酸酯,如乐果、对硫磷、马拉 硫磷等 3、膦酸酯和硫代膦酸酯,如敌百虫等 4、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类,如甲胺磷等
有机磷农药多数为液体,除少数品种外, 一般都难溶于水 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第三节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一、有机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土壤胶体对农药的吸附作用 2、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和扩散 3、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 4、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 5、植物对农药的吸收与代谢
(1)、光化学降解 许多农药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
分解、光氧化、光水解或光异构化,使其分 子结构发生改变,毒性降低或消失。
在土壤中,腐殖质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 用和吸附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一般来说,当 金属离子浓度高时以吸附为主;而在低浓度 时以络合-螯合为主。
3、重金属的化学沉淀
很多有毒重金属在土壤中是可以形成难 溶性化学沉淀的,这与土壤的pH和Eh有关。
土壤的pH值通常在5-8之间,在pH值较 高时,许多重金属离子可能形成难溶的氢氧 化物。
土 壤 的 组 成
(一)、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地壳的岩石、矿物经 过风化和成土过程作用形成的产物按成 因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分为两类:原生矿 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原 生矿物以不同的数量与土壤中的次生矿 物混合存在,成为土壤矿物质。
(二)、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含碳有机物的 总称,主要累积在土壤地表和上层土层, 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 及其分解和合成的有机物质,一般占固 相总重量的10%以下,但却是土壤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的性质有很大的影 响。
(三)、土壤溶液
土壤的水分是土壤三相(固、液、气)中的 要素。它把土壤、大气中的植物养分溶解, 组成营养溶液,输送到植物根部。因此土壤 水是植物吸收养料的主要媒介。
当土壤受到污染时,各种污染物也可能 溶解到土壤溶液中。
(四)、土壤中的空气
土壤孔隙中所存在的各种气体的混合物 称为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基本相似,主要以 N2 、O2 、CO2及水汽等为主要成分; 其次还 有少量土壤进行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还原性 气体,如H2S、NH3、CH4、CO等.
1、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
金属离子被土壤胶体所吸附,是它从液 相转入固相的重要途径。胶体的吸附,特别 是有机胶体的吸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 壤中重金属的分布和富集。
2、土壤中重金属的络合—螯合作用
某些重金属在土壤溶液中往往不是以简 单的离子形式存在,而主要是以络离子的形 式存在。对几种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表明
如果是被污染的土壤,其空气中还可能 存在污染物。
与大气组成的差异
1、土壤空气存在于相互隔离的土壤空隙 中,是一个不连续的体系;
2、土壤空气中,O2和CO2含量上有很大 差异;
3、土壤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大气中高 得多。
(五)土壤生物 1、土壤生物可分为两大类
土壤微生物 土壤动物
二、土壤的性质
(1)羟基与重金属络合作用可大大提高重金 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
(2)氯络合作用可提高难溶重金属化合物的 溶解度,同时可减弱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的吸 附;
(3)有机螯合物对金属迁移的影响取决于所 形成的螯合物是难溶的还是易溶的。
腐殖质中的胡敏酸与重金属形成的盐是 难溶的;富里酸与金属形成的螯合物则是易 溶的
由于塑料性质稳定,能耐酸碱,不易被 微生物所分解,因此废塑料进入土壤后,会 使土壤物理性质变劣,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第四节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一、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 2、土壤中重金属的络合—螯合作用 3、重金属的化学沉淀 4、土壤氧化还原条件与重金属的迁移 转化
易兴奋是慢性汞中毒的一种特殊的精神 状态,表现为易激动、口吃、胆怯、焦虑、 不安、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精神压抑 等。此外胃肠道、泌尿系统、皮肤、眼睛均 可出现一系列症状。急性汞中毒其症候为肝 炎、肾炎、蛋白尿、血尿和尿毒症。金属汞 被消化道吸收甚微,一般不会引起中毒。
甲基汞(CH3Hg+)在人体肠道内极易被 吸收并分布到全身,大部分蓄积在肝和肾中, 分布于脑组织中的甲基汞约占15%,但脑组 织受损害的则先于其它各组织, 主要损害部 位为大脑皮层、小脑和末梢神经,因此,甲 基汞中毒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
在还原性条件下,不少重金属离子以难 溶的硫化物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二、几种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一)汞的迁移转化
1、汞的氧化还原特征:
土壤中有三种价态的汞,0、+1、+2;在 正常的土壤Eh和pH条件下,汞能以单质的形 式存在于土壤中,这是土壤中汞的重要特点 在还原条件下Hg2+可被还原成Hg0;但在好 气条件下又可被氧化成Hg2+
5.视野缩小:为双侧向心性视野缩小,而中心 视力可保持正常,重者可呈管状视野。
6.听力障碍:为中枢性听觉障碍,听不到声音 或听到声音但听不懂所说的话。
7.其他:肌肉萎缩;肌痉挛或僵直、流涎多汗 等
Hg2+在含有硫化氢的还原条件下,将生 成难溶的HgS;当氧充足时它又可被氧化成亚 硫酸盐或硫酸盐,使HgS转化成Hg2+
2、汞的吸附特征
土壤中汞的形态分布,绝大部分为固定态。 这主要是由于土壤对汞有强烈的吸附作用。Hg2+、 Hg22+可被带负电的土壤胶体吸附,HgCI3-等可 被带正电的胶体所吸附,而土壤中有机胶体对汞 的吸附比粘土矿物、氧化物高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