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人教版 初二上 语文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

•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
第9课
• 塌败:塌陷破败 伛偻yǔlǚ:腰背弯曲。
• 翳yì 取缔dì 荒僻pì 滞zhì笨 愧怍 zuò
•
第10课
• 接济 唏嘘 稀罕 噩耗 呵斥 焦灼 伎俩 颠沛
• 吊唁 文绉绉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克扣
8/16/2022
第二单元复习
单元内容复习
鲁迅先生写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虽 是一个粗人,然而它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抒写了 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
朱自清的《背影》突出地刻画父亲的“背影”,着力地 表现父爱。
李森祥的《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的叙述者, 叙述了父亲为盖房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农民艰难困 苦的生活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 2. 《朱自清》交卸 奔丧 狼籍 簌簌 赋 闲 典质 颓唐 琐屑
• 3. 《台阶》尴尬 凹凼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 4. 《老王》伛偻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 骷髅 滞笨 愧怍
• 5. 《信客》接济 唏嘘 稀罕 噩耗 呵斥 焦 灼 伎俩 颠沛 吊唁 文绉绉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克扣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 《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 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 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 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 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 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 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3)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同理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课文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课时本单元共4篇课文,共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济南的冬天》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
(2)简介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特点?4.精讲点拨(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重点语句。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济南的冬天》(续)1.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续)。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4.精讲点拨(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重点语句。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春》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春》。
(2)简介作者: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安徽省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课件新人教版

师从教八年了,每天神采奕
奕,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挥舞的手臂,清脆的朗读声,
方方正正的粉笔字……这就是
陈老师上课时的情景。
一滴一滴的眼泪“吧嗒吧嗒”打 在课本上,这是喜极而泣,得到鼓励 的泪。“你可以的,孩子,老师相信 你,加油!”她微微俯下身子,慢慢 靠近我的耳旁,这是陈老师在我成绩 退步时对我说过的话。②温暖的话语 激发了我对语文、对写作的热爱,增 加了我对自己的信心。父母并不会用 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我的鼓励,陈老师 的做法恰巧弥补了我缺失的东西,让 我久久不能忘怀。③
第二单元 单元写作 学写传记
目
01 写作点拨
CONTENTS
录
02 例文引路
传记在选材、表现手法、结构布局、语言运用上的 特点: (1)通过典型事件写人,表现传主思想性格。 (2)通过多角度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人,记录典型语言和重
要行为。 (3)通过细节描写写人,见微知著,增强传记的感染力。 (4)通过修辞手法写人,传主特点生动具体。 (5)通过丰富的想象写人,填补事实的空隙。 (6)通过欲扬先抑写人,形成巨大反差,带来强烈的震撼。
旁批:
②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通 过多角度的人物描写方法描 写陈老师,展现其对“我” 的关心。 ③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点明 陈老师对“我”影响很大。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 飘荡……”上语文课,我们最期待 的,就是从陈老师口中传出来的读 书声吧!她手拿着书,缓慢自信地 走在教室里,眼睛时而看着书,时 而看着我们,全身上下散发出书香 气息。同学们不受控制地陶醉其 中,直至结束,才缓过神来。老师 常说,自己这么热爱朗读,是因为 受自己语文老师的影响。想必,我 开始喜欢语文,也离不开陈老师的 影响。④
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回忆我的母亲教材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教材习题讲解
(1)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每天繁 重的劳动:“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种菜” “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整日”说 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 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2)“看也不看”说明饭菜质量差,“吃起来有滋味” 突出母亲高超的做饭水平,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 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聪明能干及巧手持家,表达了 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敬佩和赞美之情。
教材习题讲解
5.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 舍《我的母亲》等。找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 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考点:对比阅读 这几篇文章中的母亲形象都是旧时母亲的形象,但也 各有特点。朱德笔下的母亲,勤劳一生,宽厚仁慈,反抗 压迫,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支持革命,有着朴素 的阶级意识。
教材习题讲解
邹韬奋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善良、有同情心,对子女无比慈 爱、督促子女学习、具有奉献精神而又早逝的母亲。老舍笔 下的母亲,是一位勤劳俭朴、善良真诚、宽厚隐忍、坚忍刚 强的母亲。
在写作手法上,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抓住人物本质特 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深化主题。邹韬 奋《我的母亲》截取自己记忆中最典型的几段经历来写母亲。
教材习题讲解
考点:把握人物形象/品格
1.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 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 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层面的事例体现出来。第 一个层面,是在贫苦的家境中表现母亲的品质,主要写了以 下的事情: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母亲每日 辛勤地劳动;“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的知 识;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持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母 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最新人教版(部编)八上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导语】本文针对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经过精心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如需要更多内容,请查看我们,感谢您的阅读!一、词语知识重点字音:1.《藤野先生》挟xié樱yīng花绯fēi红宛wǎn如掌故落第畸jī形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凄qī然驿站(yì)教诲huì烂熳màn喝hè采发髻(jì)芦荟(lúhuì油光可鉴jiàn杳yǎo无信息抑yì扬顿挫cuò深恶wù痛疾2.《回忆我的母亲》溺nì死(nì)佃diàn农劳碌lù私塾shú周济jì宽厚仁慈慰wèi勉miǎn不辍chuò劳作任劳任怨yuàn衙门(yá)为富不仁妯娌zhóuli哭泣(qì)蛮横(hèng)豪绅(shēn)和蔼(ǎi)妯娌(zhóulǐ)聊叙(liáo)3.《列夫·托尔斯泰》胡髭(zī)长髯(rán)粗糙(cāo)粲然(càn)犀利(xī)脸颊jiá黝yǒu黑崎岖qíqū平庸yōng滞zhì留愚钝yúdùn蒙昧méngmèi酒肆sì缰jiāng绳胆怯qiè绺liǔ鬈quán发禁锢jìngù藏污纳垢gòu鹤立鸡群正襟jīn危坐诚惶huáng诚恐入木三分髭zī髯rán侏儒zhūrú锃zèng亮鞘qiào涟涟lián盎àng然广袤无垠(mào)黯然失色(àn)器宇轩昂xuānáng4.《美丽的颜色》燥热(zào)炽热(chì)炼制(liàn)窒息(zhì)骤雨(zhòu)吹嘘(xū)微妙骤zhòu雨猝cù然和颜悦色咽喉(yān)熔化(róng)残渣(zhā)沥青(lì)荧光(yíng)轮廓(kuò)筋jīn疲力尽氯lǜ化镭léi钋pō踱duó重点词语:油光可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传记”,所选篇目都是关于杰出人物的传记,包括《邓稼先》、《azio•贝多芬》、《散步》和《短文两篇》。
这些传记通过讲述人物的生平经历、精神风貌和贡献成就,展现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旨在培养学生的传记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杰出人物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传记中人物的精神风貌。
(3)学会概括传记中人物的主要事迹,评价其贡献和成就。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传记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会欣赏传记文学的艺术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杰出人物的敬仰之情,培养崇高的人格追求。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传记中人物的精神风貌。
(2)学会概括传记中人物的主要事迹,评价其贡献和成就。
2.教学难点:(1)理解传记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其成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所选篇目。
(2)引导学生关注传记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2.学习《邓稼先》(1)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2)分析邓稼先的人物形象,概括其主要事迹。
(3)讨论邓稼先的精神风貌,评价其贡献和成就。
3.学习《azio•贝多芬》(1)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2)分析贝多芬的人物形象,概括其主要事迹。
(3)讨论贝多芬的精神风貌,评价其贡献和成就。
4.学习《散步》(1)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2)分析散步的意义,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会欣赏散步的乐趣,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5.学习《短文两篇》(1)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2)分析两篇短文的内容和主旨。
(2)引导学生关注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培养崇高的人格追求。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拓展延伸
人无信不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出于 《论语》,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信誉那怎么可 以呢?说明孔子对“信”的重视。在《论语》中, “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 信用。人生活在群体中,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 信任十分重要。
据《论语》记载,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 要做到三点:一要“足食”,就是要有足够的粮 食;二要“足兵”,有足够的军队;三要得到百 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 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 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自 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 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2)老徐的事迹在微博微信上迅速传开,很 多网友纷纷为其点赞,网友“懒羊羊在晒太阳”这 样写道:“儿子冲动伤人致人昏迷,父亲主动赔钱 一次性偿清。你用行动诠释了诚信是一种担当。我 为你点赞!”
请你参考这个跟帖内容,为材料二写一条赞语。
能对人物、事件进行概括并提炼事件中的品质、精 神即可。
(3)学校校报的小记者电话采访了材料三 里的老徐,下面是一段采访稿,请补充出横 线上的内容。
情景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 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诚信是道路,随着 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 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 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 金库的钥匙。
演讲会
一、引经据典话诚信
1.古代先哲在思考“信”时,留下了很多 精彩论述;古今的道德楷模践行“信”的美 德、品行令人景仰。搜集有关“信”的名言 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及其他经典论述, 理解“信”的传统内涵。
材料一:2013年北京化工大学生许涛通过微 博募捐拯救患白血病父,并郑重承诺3到5年内 还款,几个月时间募集到55万元。时隔3年, 曾经给许涛捐过款的曾鹏宇5月13日在微博发 文
2023年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Unit2单元教案

2023年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Unit2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语法知识。
3. 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撰写关于家庭生活的短文。
教学重点1. 感受词语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2. 理解并运用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及其规则。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Unit 2。
2. 备课资料:课件、PPT、练题等。
3. 素材准备: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图片、课文摘录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家庭生活相关的图片引入本单元的话题。
- 提问学生关于家庭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研究词汇和短语(15分钟)- 讲解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掌握其拼写和意义。
- 进行互动练,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
3. 研究语法知识(20分钟)- 介绍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及其规则。
- 分析名词单复数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
4. 阅读与理解(15分钟)- 阅读课本中相关的文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 做相关的阅读理解题,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5. 写作训练(20分钟)-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生活的短文。
- 提供写作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6. 总结与小结(10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总结。
- 提醒学生练词汇、语法和写作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扩展词汇和短语,通过研究更多有关家庭生活的词汇来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
- 给学生提供更多写作题目,让他们多练写作,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 通过互动练、写作训练和课堂表现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 如果需要更全面的评估,可以设计课后作业或小测验。
参考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Unit 2 相关课文和题。
- 相关在线教学资源(如图片、练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
一、积累运用。
1.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淡薄.薄.弱薄.厚B.妥帖.请帖.碑帖.
C.憎恶.好恶.深恶.痛绝D.空.前空.席空.中楼
2.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A. 保姆大抵面如土色
B. 福橘烦琐莫明其妙
C. 渴慕投掷毫不相干
D. 哀悼和蔼深不可测
3.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A.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
..
玩耍去了。
(开头)。
(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
....
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
都震悚起来。
(大家)
..
D. 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是()
....
A. 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 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 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二、课内阅读。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远房的叔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
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语段的中心人物是阿长,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阿长的,举例说明。
三、课外拓展。
外公走了,再听不见他亲热喊我的声音,我心里沉甸甸的。
我久久伫立在房前,凝视着墙上那张照片:外公正慈爱地朝着我笑。
他慈祥的笑,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温馨的回忆。
一从幼儿园回家,老远便见到外公站在门口。
他迎上来笑呵呵地搂我,亲我,从口袋里掏出巧克力给我吃。
一阵亲热过后,他便照例让我坐在他的身上,教我念唐诗。
先是复习旧课,当我背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照例要加上一句“上楼找外公”,他听后又是哈哈大笑。
他为此特意用宣纸专门替我写了一张条幅,录完这首诗后,还加上一段话:“爱孙喜诵上诗,毕,自言上楼所为,乃寻翁也。
童心粲然,堪记一耳。
”为这事儿,小舅还生气哩,说:“我大学毕业了,您还从没给我写过呢!”
又有一次,幼儿园老师教我们画画。
她好灵巧地画出一条鲤鱼,像在水里快活地摆动,真好看。
可我分不清字叫写,图叫画,心里直说:“老师‘写’得多像,回去要外公给我‘写’条更大的来!”一进家门,我就吵着要外公“写”鱼。
外公二话不说,拿起纸和笔,十分工整地写出一个“鱼”字。
我急了,忙说:“您‘写’得不对,再‘写’!”外公也就不厌其烦地写了一个又一个。
不大会儿,纸上满是“鱼”字,真成了江城闻名的“全鱼席”了。
我当时实在弄不懂,这么有学问的外公,怎么笨得连条鱼都“写”不出来呢?
望着墙上笑吟吟的外公,往事一件件涌现出来,比当年纸上的“鱼”字更要多得多。
我和外公如今是人天远隔,可他那慈爱的微笑,却永存在我的心间。
1.如何理解开头第一段中的加粗字“沉甸甸”一词的含义?
2.大致写出“爱孙喜诵上诗,毕,自言上楼所为,乃寻翁也。
童心粲然,堪记一耳”这句话的意思。
3.文中运用的材料有详有略,试举出一个详中有略的事例来。
4.这篇文章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
5.试为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
6.阿长与《山海经》
一、基础知识
1.C
2.B
3.C
4.B
二、课内阅读
1.“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因为阿长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
这表现了“我”对阿长轻视的心理。
2.被她的热忱深深打动了。
3.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之力。
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4.“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是动作描写;“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是语言描写;“高兴”是神态描写;“穿着新的蓝布衫”是肖像描写。
三、课外拓展
1.非常思念外公,这种心情是沉重的。
2.爱孙高兴地诵读上面这首诗,背诵后,自己说上楼去干什么,去找外公。
多么天真的孩子呀,可记上一笔。
3.如外公写“鱼”字的材料是详写,但后面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写了一个又一个“鱼”字的内容却是略写。
4.展示了深厚的亲情,表现了老爱幼,幼敬老的美德。
5.《我和外公》或《外公的微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