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 环境 本科 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专题研读本章主要讲述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为寻找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及其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重要的理论成果;同时,还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中接受的经验和教训的概括。
一、良好的开局(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毛泽东提出关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今本的知道原则,同时,也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发展《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论十大关系》主要是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围绕“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让社会主义成为广大民众的事业”为基本方针,重点发展国内重工业,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论述。
同时,它在新的历史条件先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来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1956年9月,中共八大会议的召开,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并提出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并指出,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盒发展生产力。
中共八大路线的正确制定,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957年2月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但仍然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必须争取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故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文献,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矛盾学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 采取整风的办法来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造。
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2. 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实行坚决反击,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
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是1957年10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给中国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T1—多选: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其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不一样的。
下列关于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代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B.新民主主义社会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新民主主义社会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T2—多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
出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农民退社的情况。
同时,国际上出现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
各级领导干部缺乏思想准备,习惯把一些闹事问题当成敌我矛盾来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指出必须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指(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良 好 的 开 局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1、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党的八大表明,我们党在探索中国自己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表 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工作重心将转 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去,并将在经济体制、政 治体制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因此,八大 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 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良 好 的 开 局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在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提出并创造性地阐述了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的重要贡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 指导意义。它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上取得的又一伟大理论成果。
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2、“大跃进”及其纠正经过
11 动 ( 到 1 高) 19 潮 “ 58 阶 大 段跃 11 ( 进 ) 19 ” 57 由 发 —— . .
7月23日《人民日报》社论《今 年夏季丰收说明了什么》宣称:“只 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 出多少粮食来”。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1、“大跃进”发动的原因
第四,国际上,受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的鼓舞和赫鲁晓夫提出苏联要在15年内超过美国 的启发,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口号。
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大会
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2、“大跃进”及其纠正经过 从1957年11月《人民日报》社论提出 “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揭开 “大跃进”的序幕,到1966年5月“文化 大革命”开始这十年,可以分作4个阶段。
09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从国际来看,1956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 从国际来看,1956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 严重挑战。 严重挑战。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的报告比较 系统地揭露了斯大林个人专断、 系统地揭露了斯大林个人专断、滥用权力和破坏 法制的错误,但没指出斯大林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法制的错误,但没指出斯大林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也没从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上找原因。 也没从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上找原因。对斯大林 的批判,一方面是一个思想解放, 的批判,一方面是一个思想解放,而另一方面却 引起了思想上的混乱。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 引起了思想上的混乱。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 在如何评价斯大林、 在如何评价斯大林、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等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 等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
1956年后, 1956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年后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局良好,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局良好,各方面建 设成就显著,取得了不少积极成果。但是, 设成就显著,取得了不少积极成果。但是,由 于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 于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对中国基本国情判 断的某些失误,1957年下半年后 年下半年后, 断的某些失误,1957年下半年后,中国的社会 主义建设出现了反复与曲折, 主义建设出现了反复与曲折,探索的指导思想 上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向。1966年开始的 年开始的“ 上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向。1966年开始的“文化 大革命” 是错误趋向发展的结果。 大革命”,是错误趋向发展的结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因苏联专家撤走而停产的工厂
1960年,全国大面积受灾
由于纠“左”进程的中断,加上苏联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因 而出现了1959—1961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受了不应有的灾难。
6000
5726.1
5000
4000
3000
2263.6 2000
1000 0
137 1949年
316 1976年
粮食总产量(单 位:亿斤)
粮食亩产量(单 位:市斤)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2.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的原因
➢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但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片面夸大主观意志的作用 ➢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不足 ➢ 国际因素
中共八大二次 会议主席台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又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 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5.即使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犯了严重 错误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各项事业仍 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要成就。
03 PART THREE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Constract get great schievements Expioration results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09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 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系统地阐发了发动“文化大革命 ”的主要论点。会议还决定设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顾问 康生 副组长 江 青
组长 陈伯 达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刘少奇在八大的政治报 告中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 务进行了正确分析。
3、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方针
经济建设上 既反保 守又反冒进 即在综合平 衡中稳步前 进的方针;
政治建设上 扩大社会 主义民主、健 全社会主义法 制,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政党建设上 健全党内 民主集中制, 坚持集体领导 制度,反对个 人崇拜。
(二)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1 2
1958.11-12 武昌会议: 着重纠正向 全民所有制 和向共产主 义过渡的倾 向;
3
1959.2第二 次郑州会议: 提出队为基 础、分级管 理、三级核 算、按劳分 配、承认差 别的方针;
4
1959.3-4上 海会议:制 定了《关于 人民公社的 18个问题》, 开始调整钢 产量的过高 指标。
2、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 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 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 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 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 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 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958年1月和3月, 毛泽东先后在南宁和成 都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 议,错误地改变了中共 八大确定的既反保守又 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 稳步前进的方针,严厉 批判反冒进。
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独立的、 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一)较快的发展 速度 (二)从根本上解决 从无到有” “从无到有”的问题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反右派运动全面展开及扩大化 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 6月8日,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 的社论。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一场全 国规摸的群众性反右派运动全面展开。 国规摸的群众性反右派运动全面展开。
1956年 1956年, 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的全面确 立,标志着中 国进入开始全 面建设社会主 义的历史阶段
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 1953-1957)的 ) 胜利完成, 胜利完成,建 立了社会主义 工业化的初步 基础, 基础,积累了 社会主义有计 划建设的宝贵 经验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挫折 第三节 艰难曲折中的成就和成果
主要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

面对新形势,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
社会主义的涵义以及怎样建设没有清晰认识
过于相信过去的阶级斗争经验
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遭到严重破坏
对错误的科学分析: 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都
没有改变
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左”
倾错误的抵制和抗争,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 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席位、“乒乓外交”)
二、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以农业为基础、工
业为先导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统筹兼顾,适 当安排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扩大爱国 统一战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保护生产力
国内主要矛盾:先进工业国的需求与落后农业国的
现实之间的矛盾;经济迅速发展的 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状况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路线: 经济建设上,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政治建设上,人民民主专政、民族团结、人民民主
的工业国
统一战线、健全的法制
政党建设上,提高党员理论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11,《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 彻底清理“一平二调”,纠正“共产风”
1961、1,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八字方针
1961、3,在广州起草了农业六十条 1961、9,庐山中央工作会议继续纠“左”的错误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二、早起探索的积极进展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1957.2)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提出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用强制、专政的方法去解决。 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 1 ) 1 9 5 6 . 11 中 共 八 届 二 中 全 会 上 提 出 采 取 整 风 方 法 , 同 主 观 主 义 、 宗 派 主 义 、 官 僚 主 义 的 倾 向 作 斗 。 (2)1957.4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全面展开。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56 - 1966 1966 - 1976
目录
CONTENT S
1 良好的开局 2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提出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 史阶段。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中国的外交目标——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一边倒”政策,争取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发展西方国家的民间外交,以 民(间)促官(方),以经(济)促政(治) 1971年10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世纪60年代末,通过“乒乓外交”,与美国实现了“小球转动了大球”。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同年9月,中日两国建交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上:“两弹一星”的成功 1964年10月,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出现了华罗庚、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 (二)全面内乱的形成1967年,一月革命 (三)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四)挫败“四人帮”“组阁”图谋 (五)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三、严重的挫折,深刻的教训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1957年冬季,揭开“大跃进”的序幕 (二)纠正“左”倾错误的初步努力 (三)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 (四)国民经济的调鳖 (五)“七千人大会”的召开1962年1、2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 作会议。 (六)“左倾”错误指导的继续发展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提出了“以 阶级斗争为纲
(一)正确认识错误的性质及其原因 1、首先,我们党在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后,缺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 2、其次,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积累了丰富阶级斗争经验,在社会主义建设碰到新的问题后,仍习惯 性的用阶级斗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脱离实际; 3、最后,党的民主集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 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和集体力量纠错。 (二)对错误迸行科学分析 1、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 2、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抗争,对林彪、江清两个 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3.毛泽东在全局上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1、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意义:《论十大关系》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 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 (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央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 准备。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二、早起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二、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1、毛泽东提出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阐 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2、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 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3、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应采取”两步走”战略,第一步,简称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 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实现四个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4、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优先发展重工业,坚持工 业与农业并举、重工业与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 5、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 中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2、中共八大(1956.9)路线的制定及其意义 (1)中共八大的基本任务:总结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切可能团结的力 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主要矛盾 ①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八大”提出党在全国人民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 工业国。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反保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大会要 求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法律,建立 健全法制 (4)中共八大,陈云提出“三大主体、三个补充”思想,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经济体制的 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