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燃料是如何形成的煤石油
六年级地理自然资源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地理自然资源练习题及答案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物质、能源和生命力的总和。
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六年级的地理学科中,我们学习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方式。
为了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下面是一些自然资源练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题目一:请简要描述化石燃料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一:化石燃料是指来源于古生物遗体、植物残骸或有机物质的燃料,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形成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动植物死亡后,它们的尸体和残骸会沉积在海底或湖泊底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机物质被压力和高温所埋藏。
逐渐形成的沉积物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被压实并逐渐形成沉积岩。
经过数百万年的地壳运动,这些沉积岩被埋藏在地下深处。
由于高温和高压的影响,有机物质逐渐转化成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题目二:列举三种常见的金属矿石及其用途。
答案二:常见的金属矿石有铁矿石、铜矿石和铝矿石。
1. 铁矿石:主要用于制造钢铁,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工具、机械制造等领域。
2. 铜矿石:铜是一种重要的导电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以及制造业。
3. 铝矿石:铝是一种轻便耐腐蚀的金属,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
题目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环境保护有何重要意义?答案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排放的污染物。
例如,合理使用水资源可以减少用水量和排放污水的量,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健康。
其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破裂。
例如,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最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未来世代的资源供应。
如果过度开发和浪费自然资源,将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灾难。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减少浪费和污染,还可以保护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化石燃料的形成原理和可持续性问题

化石燃料的形成原理和可持续性问题化石燃料是指在地球的地表下通过化学反应、封存、加压、高温等自然作用而形成的燃料。
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它们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可持续性问题。
本文将介绍化石燃料的形成原理、分类、使用情况以及可持续性问题。
一、化石燃料的形成原理化石燃料是经过上百万年的生物和地质过程形成的。
煤炭主要是由植物化石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则是由动物化石和海洋中的腐殖质形成的。
这些生物体在死亡后被埋在地下,而它们的遗体和腐殖质就在地下经过高温、高压和机械压力作用下逐渐转化成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二、化石燃料的分类化石燃料根据其化学组成和采矿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大类。
1.煤炭煤炭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化石燃料,包括褐煤、焦炭和无烟煤等三种主要类型。
褐煤含湿度较高,热值较低,常用于能源供应不足的地区;焦炭主要用于钢铁冶炼,其热值较高,但污染较严重;无烟煤是质量最高的煤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庭用途。
2.石油石油是由海洋生物残体和腐族质等组成的油类物质,分布在地球的各个地方。
石油分为原油和天然气凝析油两种,原油是地下油藏中的液态烃油,包含有各种不同的烃族化合物;天然气凝析油是天然气经过冷却和压缩过程,产生的液态烃质。
3.天然气天然气是地下油气藏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由甲烷和少量的烷烃组成。
它是一种环保能源,相比于煤炭和石油,其污染物要少得多。
三、化石燃料的使用情况化石燃料的使用在现代社会中非常广泛,主要用途包括发电、交通运输、农业、建筑等领域。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储量分别为1.05万亿吨、1.7万亿桶和850万亿立方英尺。
截止目前,全球化石燃料消耗量约为1.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的消耗量最大,占总量的50%以上,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
然而,虽然化石燃料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但它的使用也带来了很多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四、化石燃料的可持续性问题1.能源过渡随着全球的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化石燃料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渐提高并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等。
煤、石油和天然气生成过程

煤、石油和天然气生成过程燃料是由可燃物质、不可燃成分和水分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常规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放出大量热量。
化石燃料是由于地壳内部深处的动植物残骸,历经数千万年漫长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变化而形成的,如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
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最初来源于太阳。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收集、转化了太阳能,接着转存于动植物的有机体中,成为化石燃料的原料。
由于形成的原因、地质条件与年代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种类的化石燃料。
煤主要是远古时代的高等植物在地壳运动中被深埋在地下或水中,其残体在缺氧条件下被厌氧细菌生化降解,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等被分解并聚缩,形成胶体状的腐殖酸。
其余具有抗腐能力的部分如树脂、角质、孢子等保留原有形态分散在腐殖酸中,逐步变成含水很多、黑褐色的泥炭。
这是成煤的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泥炭在地热和泥沙覆盖层不断增厚或地壳下沉而受压增大的作用下,泥炭层被压实、失水,其化学性质和成分发生变化。
泥炭的密度和碳含量相对增加,腐殖酸、水分、氧、氢和甲烷等挥发物逐渐减少。
随着泥炭的质变由浅到深,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褐煤、烟煤、无烟煤等。
这是成煤的第二阶段,煤化阶段。
石油的生成过程与煤相似。
它的形成物质主要是低等动、植物遗体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这些有机物质的沉积物在地壳长期缓慢下降中不断增厚,或在深水中被沉积保存。
同样经历了缺氧或强还原环境中的细菌分解阶段和温度、压力增加条件下的转化阶段,碳和氢的含量富集,形成一种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性液体。
石油的生成条件要求较严格,沉积过程初期,温度和压力不够,不能生成石油。
当沉积深度达到1 000~4000m,温度达到60~50℃时有机质生成大量石油。
若压力和温度进一步增加,有机质被热分解,如深度超过4000m,温度超过150~200℃后几乎不能生成石油。
天然气的形成物质非常广泛。
除石油有机物质可以产气外,高等植物中的木质纤维腐烂分解,无机物质如地下深处碳钙等各种矿物的分解,都可以生成天然气。
煤的液化的原理

煤的液化的原理煤的液化原理煤的液化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
煤是一种化石燃料,由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组成。
煤的液化过程可以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从而提高煤的利用价值,并减少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
煤的液化原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煤的破碎和煤的加氢裂解。
首先是煤的破碎。
煤通常是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因此需要将煤破碎成较小的颗粒,以增大其表面积,便于后续的反应。
煤的破碎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机械破碎或磨碎来实现。
接下来是煤的加氢裂解。
在加氢裂解过程中,首先将煤与氢气反应,生成一系列的中间产物。
煤中的碳和氢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一系列的烃类化合物。
这些烃类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
此外,还会生成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如水和一氧化碳等。
在加氢裂解过程中,煤中的碳和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烃类化合物。
这些烃类化合物可以用作燃料或化工原料。
煤的液化可以得到不同种类的液体燃料,如煤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等。
这些液体燃料可以用于发电、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煤的液化过程中涉及到多种反应,其中最关键的是加氢反应。
加氢反应是指煤中的碳和氢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烃类化合物的过程。
在加氢反应中,需要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以及催化剂的存在。
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效率。
煤的液化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化学反应和工艺步骤。
煤的液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转化技术。
煤的液化可以提高煤的利用价值,减少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总结起来,煤的液化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
煤的液化原理包括煤的破碎和煤的加氢裂解。
煤的液化可以得到不同种类的液体燃料,如煤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等。
煤的液化技术具有重要的能源转化意义,有助于提高煤的利用价值,并减少环境污染。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初中化学: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化石燃料亦称矿石燃料,它们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的混合物.如图所示:.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资源.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们的具体情况分别是:1.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此外,煤中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硅、铝、钙、铁等元素).2.石油也是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石油的化学成分随产地的不同而不同.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石油也叫原油,是一种黑色或深棕色不溶于水的黏稠状液体,密度比水的稍小.如图所示:.3.天然气也是混合物,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存在.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另外,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但目前开采在技术上还存在困难.因为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但是已经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化石燃料的主要用途如图所示:;它们的综合利用分别如下:1.煤的综合利用: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和粗氨水等.其中,焦炉煤气(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可作为洁净的生活燃气和化工原料;粗氨水可用于制化肥;焦炭可冶炼金属(如炼铁等)、制水煤气、做电极等;黑糊糊的煤焦油也是个大宝库,已经从它里面分离出了上百种化合物,又进一步制成了各种有用的物质,如染料、炸药、农药、药物、化肥、涂料和塑料等.如图所示:.2.石油的综合利用: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以得到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等不同的产品,如图所示:;从而使石油得到综合利用.例如,人们常利用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的燃烧,给工厂、农村、汽车和家庭生活等提供了所需要的动力和热量.又如,化学科技工作者设法把燃料油中较大的分子裂解成含二个、三个、四个碳原子等的小分子,然后把它们加工制成各种产品,像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药物、农药、炸药、化肥、染料、洗涤剂等.这就是20世纪兴起的综合利用石油产品的工业﹣﹣石油化工,它已经并正在为满足和丰富人类的物质需要作出贡献.如图所示:.3.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在池沼的底部常含有甲烷,通常也把池沼中的气体称为沼气.如图所示:.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就可产生甲烷.在我国农村,利用沼气可解决生活燃料问题.如图所示:.天然气除主要用作燃料外,也用于制造化工原料、化肥和炭黑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空气污染及防治、酸雨的产生及其危害、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石油的组成、石油加工的产物、海洋中的资源、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三大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及其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判别、甲烷的验纯及其燃烧”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可以根据它们的元素组成,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理解.。
化石燃料如何形成

化石燃料如何形成化石燃料是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它们是地球上数百万年前植物和动物遗体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热力作用形成的。
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来源,但它们的形成过程却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
一、煤炭的形成过程煤炭是由植物遗体在地下经过压力和热力作用形成的。
下面是煤炭形成的主要过程:1. 植物死亡和堆积:数百万年前,地球上的植物死亡后,它们的遗体会堆积在湖泊、河流和沼泽等地方。
2. 植物遗体分解:植物遗体在湿润的环境中分解,形成腐殖质。
3. 沉积和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遗体和腐殖质被沉积物覆盖,并受到地下水的压力作用,逐渐形成泥炭。
4. 煤化作用:泥炭在地下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热力作用,逐渐转化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等不同等级的煤炭。
二、石油的形成过程石油是由海洋生物遗体在地下经过压力和热力作用形成的。
下面是石油形成的主要过程:1. 海洋生物死亡和沉积:数百万年前,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海洋植物死亡后,它们的遗体会沉积在海底。
2. 沉积物覆盖和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洋生物的遗体被沉积物覆盖,并受到地下水的压力作用,逐渐形成沉积岩。
3. 热解作用:沉积岩在地下经过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发生热解反应,产生石油和天然气。
4. 运移和聚集:石油和天然气在地下岩石中向上运移,聚集在含油气层中。
5. 采集和提炼:通过钻井等方式,将石油和天然气从地下开采出来,并进行提炼和加工,得到可用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品。
三、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天然气是由有机质在地下经过压力和热力作用形成的。
下面是天然气形成的主要过程:1. 有机质沉积:数百万年前,陆地上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它们的遗体会沉积在湖泊、河流和沼泽等地方。
2. 沉积物覆盖和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质被沉积物覆盖,并受到地下水的压力作用,逐渐形成沉积岩。
3. 热解作用:沉积岩在地下经过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发生热解反应,产生天然气。
化石燃料知识点总结

化石燃料知识点总结化石燃料是指地球上埋藏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地球深层化石残体所形成的能源资源。
这些能源资源是地球上亿万年前植物和动物遗体经过压力和高温等地质变化作用而形成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本文将从化石燃料的产生与形成、运用与利用、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化石燃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石燃料的产生与形成1. 化石燃料的产生要经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死亡和埋藏等多个阶段。
首先,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形成有机物质。
然后,植物死亡后,有机物质被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温度作用,有机物质逐渐转化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整个过程经历了几亿年的时间。
2. 煤炭是由植物遗体经过压力和高温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褐煤、烟煤和无烟煤,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之一。
3. 石油是由微生物、藻类等海洋生物的遗体经过埋藏和分解作用形成的,主要存在于地下的裂隙和孔隙中。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化工等方面。
4. 天然气是由植物和藻类等生物遗体经过压力和高温作用形成的,主要存在于地下的气体藏中。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化石燃料,广泛用于发电、供暖等领域。
5. 化石燃料的产生与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其形成需要时间、温度、压力等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具有不可再生和资源有限的特点。
二、化石燃料的运用与利用1. 化石燃料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能源生产和工业生产两个方面。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能源资源,被广泛用于发电、燃料制造、化工生产等领域。
2. 火力发电是化石燃料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来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以转化为电能。
火力发电是目前世界主要的电力生产方式之一。
3. 化石燃料还广泛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石油为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提供动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交通运输快速发展。
4. 化石燃料在化工生产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石油为合成材料、化肥、塑料等化工产品提供了原料,推动了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活动与探究
讨论或思考:
1、、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
燃料?这些燃料都是从哪里提炼出来?
煤、石油、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
阅读教材回答:
1、燃料发展史?
2、化石燃料是如何形成的?
煤的形成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煤 组 成 主要元素 其他元素 炼制方法
石油
C H.N.S.O
C H
分解
分馏
主要产品及用途
焦炭.煤气 汽油.煤 油.柴油 等 等
这是什么 气体呢?
天然气
甲烷 1、主要成分: (CH4)
2、归纳甲烷的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 小于空气
点燃 CH4+2O2=====CO2+2H2O
思考:
煤矿的矿井里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 应采取什么安 全措施?应在什么地方、 贴怎样的安全标志?
练习: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1)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D、将石油分馏可得多种产品
(2)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
B、煤的形成 C、石油的形成 D、从石油里分馏出汽油等
(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
2、有什么优点?
3、目前还未大规模使用的
原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氧化反应,金属和酸
吸热反应: 条件为“加热”和 “高温”的反应
C+CO2====2CO
高温
1、炼钢炉炼钢时为什么要不停地鼓入空 气? 2、在篝火燃烧时,木柴为什么不平放 在地上,却要架空? 3、这两种做法对燃料而言有什么好处? 对环境来说又什么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 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懂得珍惜资源、合理开发资源的重要性,增强节能意识。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活动与探究
讨论或思考:
1、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
燃料?这些燃料都是从哪里提炼出来? 3、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
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什么?
这是什 么气体 呢?
天然气
1、主要成分: 甲烷(CH4)
2、归纳甲烷的性质 点燃 CH4+2O2=====CO2+2H2O
思考:
煤矿的矿井里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应采 取什么安 全措施?应在什么地方、贴怎样的 安全标志?
国内垃圾填埋场隐患重重
经济日报
其实我国许多城市都发生过垃圾填埋场气体爆 炸事故:1994年2月4日,重庆市一座垃圾场发生严 重沼气爆炸事故,强大的气浪掀起的垃圾,将9名 临时工埋没,当场死亡4人; 1994年8月11日,湖南省岳阳市一座约2万立方 米的垃圾堆突然爆炸,上万吨的垃圾被抛向空中, 摧毁了垃圾场附近的一座水泵和两道污水堤; 1995年,江苏无锡市桃花山垃圾填埋场的两个 石笼突然起火,无法扑灭,燃烧多天经过一场暴 雨才熄灭
阅读:书135《海底“可燃冰”》
回答:1、可燃冰是冰嘛?
2、有什么优点? 3、目前还未大规模使用的原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氧化反应,金属和酸 吸热反应: C+CO2====2CO
高温
比一比 赛一赛 你还能举出多少利用化学反应放 出热量的实例?
我国1998年化石燃料储量及年产量
石油 天然气 煤 探明储量量 32.7亿吨 1.37 * 104 亿 立方米 1 145亿吨 年产量 1.6亿吨 217亿立方米 12.4亿吨
石油
天然气
煤
20年 40年 60不停地鼓入空气? 2、在篝火燃烧时,木柴为什么不平放在地 上,却要架空? 3、这两种做法对燃料而言有什么好处?对 环境来说又什么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重要的不 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氧气
B、氮气
C、甲烷
D、二氧化碳
1995年9月、10月、12月北京昌平县接连三次 发生垃圾场沼气爆炸事故,重伤2人……
沼气的制取和利用
云南省通过建沼气池和改节能灶等农村能源建设, 有效减少了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其产生的效 益相当于每年节约了120万吨标煤的优质能源, 或是保护了53万亩林地 昆明日报 2004-12-09 由于用上了洁净的沼气,张永忠家屋里屋外显 得非常整洁,完全没有柴草乱堆乱放的景象。 张永忠高兴地说,现在他们村家家户户都用上 了沼气,做饭、烧水、温室内照明全用沼气, 又快捷又方便,还非常干净。真是一举数得的 好事。 内蒙古新闻网 2004-11-2
煤、石油、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
阅读教材回答:
1、燃料发展史?
2、化石燃料是如何形成的?
煤的形成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煤
组 成 主要元素 其他元素 炼制方法 主要产品及用途
石油
设计实验证明:石油(石蜡)中 有碳、氢元素?
讨论: 1、石油可直接作燃料吗?石油产品中有 哪些是常用的燃料?
2、煤气泄露会造成什么危害?如发生煤气 泄露应当怎么办?
练习: (1)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D、将石油分馏可得多种产品 (2)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 C、石油的形成 B、煤的形成
D、从石油里分馏出汽油等
(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