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写作知识梳理写作实践安排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正式接触写作教学,因此教材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为主要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写作的意义,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写作兴趣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阶段,对于写作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但是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写作的意义,认识到写作是对生活的记录和表达。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值得记录的事物。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动笔,享受写作的过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将这些美好转化为文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3.同伴教学法:让学生互相评改,互相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带好笔记本,准备好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照片或者故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优秀的作文样本,让学生了解写作的意义,认识到写作是对生活的记录和表达。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然后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反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将这些美好转化为文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心得,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写作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
部编版教材的写作专题设置,与本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相配合。
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作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个作文训练专题,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写作习惯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有畏难情绪,常将写作视为“洪水猛兽”,尤其是刚进入初中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有一些写作经验,知晓记叙文的基础知识,但不能将生活与写作联系起来,没有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他们有激情,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若是将这点与写作产生关联,对以后的写作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会积累,化成写作素材。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话可说。
有一副对联就生动地描写出了同学们面对作文题时的痛苦情形。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
这是不是道出了同学们的心声?二、直击问题,寻找破局之法1.为何觉得无话可说?生活单一枯燥,无事可写,无感而发,真的如此吗?2.欣赏佳作《清粥暖心》“吱呀——”我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听见轻轻的开门声。
“雨涵,起床了!”奶奶用低沉的声音在门口叫了我一声。
我懒懒地睁开眼,眯着还没有适应光的眼睛,悠悠向窗外看了一眼。
天刚刚露了一丝白,太阳也像没睡醒的样子,很不情愿地打了束光下来。
实在是太困了,我闭上眼睛,又睡着了。
当我重新被奶奶唤醒时,已经六点多了,饭应该早做好了。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甜的、温润的味道。
我半睁着惺忪的睡眼,一点也不为将要迟到的命运担忧。
不紧不慢地穿好衣服,下床时却忍不住打了个哆嗦,真冷啊!在这样的季节,起床真的是一块考验意志的试金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优秀教案审定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学会捕捉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
2.从寻常小事入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能在作文中叙写自己的真实经历,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难点】从寻常小事,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素材。
【话题指导】写作文,就从身边的事情写起,写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和想法,不设目标,轻松表达。
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现代我们必须掌握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善于观察、发现我们要调动自己的眼、耳、鼻、舌等器官去细心观察和体验。
1.多角度地进行观察。
2.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感受。
3.多读书,听广播,收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都可以帮你积累内容素材和语言材料。
二、抓住特征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抓住写作对象的特点,具体描绘。
写景寄意,借物抒情,“景”写得具体,“事”写得真切,“意”才能显现。
三、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才是写出一篇好文章的关键所在。
【作文题目】题目: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 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
字数不限。
思路指导1.审读要义,确定角度。
文章限制人称和表现对象,即以“我”的视角来写、写“我”的成长经历等。
2.搜集资料,选材新颖。
可以写:(1)校园一角的美景。
(2)新学期发生的有意思的事。
(3)我所了解的新学校。
(4)认识的老师、学生等。
(5)步入初中,感受到的学习氛围或同学之间的友好气氛。
选材要力避陈旧,这样才能吸引人,令人耳目一新。
3.立意高远,详略得当。
应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新校园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
挫折和打击是不可避免的,失败和彷徨是暂时的,这些都是对大家的磨砺,是大家的发展机会。
只有经历苦痛,才能体味出别样的甘甜。
还要注意详略得当,这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主题分析】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洗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会在我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代表作。
2.学习朗读技能,提高朗读水平。
3.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4.在具体语境中掌握重点字词。
5.品味诗文的优美语言,结合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文的意境美。
6.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的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
7.拓展阅读范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郁的阅读兴趣。
【重点难点】1.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良好的语感。
2.研讨精彩段落,品味作品的真味。
3.背诵优美诗句的段落,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的特点。
【教学指导】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春》 2课时《济南的冬天》 2课时《雨的四季》 1课时《古代诗歌四首》 2课时1 春【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重点难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的表达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的人喜爱绿树成荫、“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季;有的人喜爱稻浪泛金、硕果累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金秋;还有的人喜爱粉妆玉砌、玉树琼枝、“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寒冬。
但我相信,学习了今天这篇课文后,大家一定会最爱那个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暖春。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朱自清的《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四季美景单元素养人文内涵语文要素想象描绘之景,领略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掌握朗读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停连,揣摩、品味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学生能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在“学业质量描述"中,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概述、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表达”。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词。
三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家名篇。
朱自清的《春》,以生动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一个特定时令的景象;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和赞美一个地方在一个季节里的风貌;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则不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描写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的形象。
四首古代诗词,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很精彩。
总的来说,这些古今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值得好好欣赏体会。
三、单元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要做好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
要了解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把学习的起点放置在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上。
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和知识积累,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初中语文学习。
例如,学生在小学学过朱自清、老舍的散文,老师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春》《济南的冬天》的兴趣;又如,学生在小学习惯朗读,可以利用这一基础,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写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教案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捕捉心灵的触动。
2.从平凡小事入手,表达真实情感。
3.创造悠远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1.叙写真实经历,抒发真实情感。
2.从平凡生活中捕捉素材。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许多同学面对作文题目总是无话可说,但有些同学却能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
他们的成功秘诀在于观察生活,捕捉心灵的触动,并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情感和人生志向。
相信你也能写出打动人的文章。
二、检查预请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篇,说说最打动你的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可写的素材。
师生活动:学生发言。
三、触动与分享(例文赏析)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说说文章写了什么事情?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能打动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引导学生从平凡生活中发现感动点。
师生活动:师生交流互动。
作文:踮起脚尖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也有些生气。
我们一家三口挤在这个二室一厅的房子里,虽然穷,但我们不愿低头。
家里虽然家具很少,但还是有一台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
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今年是高三下学期,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有些不满的是父母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开,又是那么晚地回来。
我多么想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玩,去河边吹风,可是这个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满足过我。
但今晚我决定等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我而努力,但我不想他们过于劳累。
我愿意过得更艰苦,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突然,门外的楼梯传来了微弱的响动,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突然停下。
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在高中时期,我和同学一起参加了一次义工活动。
我们去了一所孤儿院,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帮助他们研究。
我记得有一个小男孩,他很害羞,不爱说话,但是他喜欢画画。
我和他一起画了一幅画,他的笑容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感受生活的美好。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有强烈的表达欲望。
但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观察力有待提高。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写作存在恐惧心理,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对写作的热爱。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4.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写作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素材转化为有深度的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质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写作,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生活中的素材转化为写作内容。
3.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写作素材,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观察生活,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发现的写作素材。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关于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你打算如何将这些素材融入写作中?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现场写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用心感受校园生活,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要多读书,读好书,以读促写。
2.关注平凡的家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通过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为得心应手从容写作做好准备。
3.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培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心感受校园生活,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要多读书,读好书,以读促写的习惯。
2.教学难点:学会关注平凡的家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通过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为得心应手从容写作做好准备。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
”可见,要写好文章,就要热爱生活,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发掘生活的真善美。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曾受到过哪些启发,收获了哪些灵感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解开心中的疑惑。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出示课件2)二、合作探究,写法指导(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一)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出示课件4)一件小事,一句动人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处独具特色的景物,都能引起人们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
要有再现客观事物和表现主观情意的能力,所谓再现客观事物,就是把所见所闻的客观事物,如实地再现出来,形象地描绘人物和事物的状貌,清楚顺畅地表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的过程,让读者也有所感知。
写作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捕捉素材?(出示课件5)1.捕捉生活故事和细节。
(出示课件5)每天上学时妈妈不厌其烦地叮嘱“路上要小心”;妈妈每天晚上为我准备水果和夜宵;爸爸常年漂泊在外挣钱供我读书;爸爸每天都监督我完成作业;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我奶奶洗的;上学几年都是我爷爷顶着烈日、迎着风雨接送我的;在餐桌上狼吞虎咽时,妈妈一边拍着我的脊背,一边说:“慢点儿慢点儿,别噎着”;送别时,父亲给我买橘子等生活细节都是我们要捕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教材写作知识梳理
写作的概念、基础、内容类别、价值、总目标
概念:写作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
基础: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就不会为写什么东西发愁了。
测试你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1.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
2.爸爸每天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做什么?
3.校园里最安静地角落在哪里?
4.你哪个朋友的名字比较有特点?
5.你的同学进教室时,开门、关门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6.你的语文老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
内容类别:写人、记事、描摹万物、抒发感情、表明观点。
价值:写作能训练人的思维,让你变得更睿智。
总目标:写出内容充实、文从字顺的好文章。
点评:这是三年开头处的写作知识的普及和写作信心的鼓励,安排了测试观察能力的环节,能避免知识普及时的宽泛和松懈。
教材写作实践安排
一片段写作。
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
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
你注意到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
别忘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提示:1、关键是要善于发现,你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不妨先都记下来,再做取舍。
2、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
要写得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受描绘出来。
二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
字数不限。
提示:见闻、感受和想法可能很多,建议围绕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来写。
以下话题可供参考:
1.新的校园,新的环境
2.我是中学生了,感觉真棒
3.我的新同桌真幽默
4.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三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
题目自拟。
不少于500字。
提示:1.回忆成长经历中让你动情的一些事,先与同学交流,看
看他们的反应,再从中选择一件事落笔。
2.交代清楚事情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等,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在结尾处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比如你受到了怎样的触动,它在你的成长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迹等,可起到点题的作用。
教学设计: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写作知识梳理,当堂练测观察力的6个题目中的两个,作业:写作实践一。
设计意图:教材上关于写作的陈述性知识,理出几个点,让学生细读后找出,一方面明白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一方面培养有相对枯燥的内容的耐心。
当堂练写,第一次了解学生的作文能力。
片段联系放在课余做,便于学生有充足的观察空间和宽裕的时间。
有近20分钟时间让学生写,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表扬部分同学,报出他们的名字。
在最初阶段,就拔出几个这方面有领先的学生。
第二课时
根据对前课时课堂写作的批阅和写作实践一的批阅情况,选取部分当堂评改。
布置下课时当堂大作文写作要求。
设计意图:勤于批改,及时反馈,有精到细致的评改,能让学生得到及时诊断,能力提升比较明显。
提前布置,使学生有较充裕的构思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