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温度和温标

高中物理温度和温标
高中物理温度和温标

第五章 5.1 温度和温标

一、设计思想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热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是学生能直接感知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学生对物体有“冷热”的感性认识,但是对温度的定义和摄氏温标的定标缺乏理性认识。通过活动和交流,感受物体的冷热,引入物理量——温度。在了解温度计原理和摄氏温标的定标方式的基础上,继而通过观察、讨论、交流,逐步提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并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形成知识的过程中,感受观察、对比、推理、建模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并体验学习的乐趣,懂得交流与合作的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温度和温标。⑵知道医用温度计的构造、测量范围。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观察温度计的构造、测量范围、最小分度值的过程。

⑵通过比较医用温度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异同,感受对比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活动,增强科学测量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阅读

温度阶梯表,了解温度与生产、生活的重要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摄氏温标的定标。难点:温度计的结构及作用

四、教学资源

1、器材:铁块、木块、泡沫塑料块、常用温度计、体温计

2、课件:自制PPT幻灯片等。

六、板书设计:

一、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二、摄氏温标:

单位:摄氏度(℃)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三、温度计:

常用温度计、体温计等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初中物理第1节 温度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 实验:把左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食指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思考: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 交流讨论:左手、右手的感觉,原来放在热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原来放在冷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讨论哪个手指的感觉是正确的。并交流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井水“冬暖夏凉”)。 师生归纳: 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温度计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确切知道这杯水的温度,应该怎么办?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泡里面有的用 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 1.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标度) 2.液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 教师介绍: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共同讨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拓展研究:比较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 玻璃电接点温度计园艺温度计婴儿沐浴温度计室内温度计

初中物理温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温度说课稿 篇一:八年级物理温度说课稿 《温度》说课稿 仙临中学刘雄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温度》。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内容有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计的原理、结构、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的写法和读法、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等。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节的教学首先是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的,它不仅是本章的预备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特别在后面的实验探究以及人们的生活、生产、气象测量中,温度计的使用也将是其中重要的角色。本节课是从物理学的角度使学生认识温度的有关知识。本节内容知识面宽,但难度不大。因此教学方法易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温度这个词是非常熟悉的,但对它的含义的理解却不准确。通过教材的开篇的感受温水的感觉以及“想想做

做”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温度的感觉是靠不住的,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自制温度计的过程,让学生领会温度计的测温原理,从而顺利进入温度计的教学过程。 3.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我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放在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以及正确读

【精准解析】物理人教版选修3-3课时作业:7-4 温度和温标

课时作业4温度和温标 时间: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每一分度的大小是相同的 B.热力学温标的0度值对应于-273.15℃ C.热力学温标的0度是不可能达到的 D.气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其体积趋近于零 解析:由T=t+273K得知,ΔT=Δt,即热力学温标温度的变化总等于摄氏温标温度的变化,故A项正确.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可知,当T=0时,则t=-273℃,故B项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可知,热力学温标的零K达不到,故C项正确.气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可能是压强p趋近于零,故D项错误. 2.当甲、乙两物体相互接触后,热量从甲物体流向乙物体,这样的情况表示甲物体具有何种特性(D) A.较高的热量B.较大的比热容 C.较大的密度D.较高的温度 解析:根据热量的传递特性: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因此决定热能传递方向的决定因素是温度,A、B、C各选项所提到的条件均与此无关,故D正确. 3.三个系统A、B、C处于热平衡状态,则关于它们的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它们的温度可以有较大的差别 B.它们的温度可以有微小的差别 C.它们的温度一定相同 D.无法判断温度的关系 解析:当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它们有相同的状态参量,

即具有相同的温度,故C 正确. 4.如图1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的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图2所示的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则(D ) A .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2℃ B .加热相同的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C .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中的水升温比乙杯中的水多 D .甲杯中的水加热2min 与乙杯中的水加热3min 吸收的热量相同 解析:由图乙知,温度计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37℃,故A 错误;两杯水质量相同,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不同,根据Q 吸=cm Δt ,可知相同 时间内两杯水吸收的热量不同,故B 错误;两杯中水的质量相同,根据Δt =Q 吸cm 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两杯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故C 错误;根据图2可知,甲杯中的水加热2min 与乙杯中的水加热3min 升高的温度相同,又因为两杯水的质量相同,根据Q =cm Δt 可知,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故D 正确.故选D. 5.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C )A .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 .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 .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

初二物理温度教案

初二物理温度教案 初二物理温度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过程 第1节温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 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 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材料:温度计毛巾水杯 教学流程 一、比较水的温度 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 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板书:温度 讲述: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大家一起安静 的来,请同学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 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 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和2号杯 的水温度一样。)

高中物理2.1温度和温标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教案: 温度和温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系统的状态参量以及平衡态的概念。 2.掌握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 3.掌握温度与温标的定义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温度与温标,体会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感应热力学温度的应用。 【教学重点】 热平衡的定义及热平衡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有关热力学温度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练法、举例法、阅读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初中我们已学过了测量温度时常用的一种单位,叫“摄氏度”。大家都知道:它是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以一个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在这两温度之间等分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为1个温度单位,叫“摄氏度”。这种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的测温方法叫摄氏温标,以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叫摄氏温度。今天我们将要进一步学习有关温度和温标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平衡态与状态参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1)什么是系统的状态参量?并举例说明。 (2)举例说明,什么是平衡态?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2.热平衡与温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平衡? (2)怎样理解"热平衡概念也适用于两个原来没有发生过作用的系统"? (3)怎样判断"两个系统原来是处于热平衡的"? (4)热平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5)温度是如何定义的?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3.温度计与温标。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1)什么是温标? (2)如何来确定一个温标?并以"摄氏温标"的确定为例加以说明。 (3)什么是热力学温标和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什么?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怎样?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典例探究 例1: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常见液体温度计的下部的玻璃泡较大,壁也比较薄,上部的管均匀而且很细,想一想,温度计为什么要做成这样呢? 解析: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更方便。下部较大而上部很细,这样下部储存的液体就比较多,当液体膨胀收缩时,膨胀或收缩不大的体积,在细管中的液面就有较大的变化,可以使测量更精确;下部的壁很薄,可以使玻璃泡内的测温物质的温度较快地与待测物质的温度一致;细管的粗细是均匀的,是为了使刻度均匀,更便于读数。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1.平衡态与状态参量。 2.热平衡与温度的概念。 3.温度计与温标。 【作业布置】 1.阅读科学漫步中的材料。 2.完成问题与练习的题目。

温度和温标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温度和温标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面宽,,又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教学方法宜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本节的内容有平衡态和状态参量,热平衡与温度,温度计与温标,包括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计的原理、结构、摄氏温度的规定、热平衡定律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生分析】本课时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主要的思维障碍与困惑: 1.,几个状态参量非常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必须让学生搞清楚平衡态是热动平衡,存在涨落(矛盾统一体)在外场中,或对非均匀系统,平衡态下系统宏观性质可不均匀,平衡态是理想概念,2学生对于热平衡的理解停留在一个肤浅的阶段,可以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系统的状态参量以及平衡态的概念。 2.掌握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 3.掌握温度与温标的定义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温度与温标,体会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感应热力学温度的应用。 教学重点 热平衡的定义及热平衡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有关热力学温度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练法、举例法、阅读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平衡态和状态参量 研究物理问题 一个物体 研究对象系统 多个物体 研究的问题不同选取的系统常不同 例如: 测定某金属块的比热容实验 热学研大量分子组成的热力学如气体、液 究对象物体或物体系统系统体、固体等系统之外的物质我们称为外界或环境 状态参量——描写系统状态的物理量 对于一个封闭系统,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内的各部分状态参量将不随时间而变化、且具有确定的状态 ——平衡状态,简称平衡态。 二.热平衡与温度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温度和温标》

4 温度和温标 理解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关系。 2008年春节前夕,我国南方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特大雪灾,很多地方交通阻断,电力遭到严重破坏。大雪中,电力工人冒着严寒抢修电路,某工人在找铁棒和木头时,感觉到铁棒明显比木头凉,由于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温度,于是这位工人得出当时“铁棒比木头温度低”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 提示:不对。由于铁棒和木头都与周围的环境达到热平衡,故它们的温度是一样的。之所以感觉到铁棒特别凉,是因为这位工人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铁棒的热量比较多的缘故。 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1.热力学系统:在热学中,通常把__________称为系统。 2.外界: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统称外界。 3.状态参量:在热学中,为确定系统的状态所需要的________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例如:为了确定系统的空间范围,要用到________;为了确定外界与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力的作用,要用到________;而要确定系统的冷热程度,要用到________。 4.平衡态:在没有______影响的情况下,无论其初始状态如何,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内各部分的状态参量能够达到______,这种情况下就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 思考1: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 ℃的沸水中,另一端放入0 ℃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温度随铁丝有一定的分布,而且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是否为平衡态? 二、热平衡与温度 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两个系统的__________都不再变化,我们说这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________,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然处于________,这个结论称为热平衡定律,它又叫____________定律。 3.温度: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具有一个“共同____________”,我们把表征这一“共同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温度。一切达到________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思考2:平衡态与热平衡是一回事吗? 三、温度计与温标

初二物理温度习题

初二物理《温度计》单元基础练习题(一)

C.体温计短 D.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 9.冬天,北方的气温最低可达-40℃,为了测量那里的气温应选用()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以上两种温度计都可以 D.以上两种温度计都不行 10.两只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同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看到() A.两只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11.在25℃左右的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它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温度计示数上升 B.温度计示数下降 C温度计示数不变 D.示数先下降后上升 12.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36.90℃和38.60℃ B.37.50℃和38.60℃ 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 13.简答题 (1)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为什么稍候一会儿读数呢?

(2)老师在教学中都会强调: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且不能碰壁和触底!可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请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14.将某温度计放入0℃冰水中,其读数为-2℃,改放于100℃沸水中(正标准大气压下),其读数为103℃,今将此温度计放在某液体中,读数为40℃.此液体实际温度为多少? 《温度计》基础练习题试卷答案 1.零下98.2摄氏度2.水银煤油酒精热胀冷缩3.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从缩口处断开,水银柱的高度不变4.39℃39.5℃5.低相等6.大有明显的变化7-12.B D B D D B 13.(1)∵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由于存在着温差,∴管内液体受热有一个过程。(2)只有充分接触才能保证玻璃池中水银和水的温度尽快达到相同。而不能触底和碰壁,一是由于不能保证玻璃泡测的水温一致,二是易碎。14.40℃

高中物理--温度和温标练习

高中物理--温度和温标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状态参量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故当系统的状态变化时,其各个状态参量都会改变 B.当系统不受外界影响,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其内部各部分状态参量将会达到稳定 C.只有处于平衡态的系统才有状态参量 D.两个物体发生热传递时,它们组成的系统处于非平衡态 2.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说明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 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温度一定相等 3.关于热力学温标的正确说法是( ) A.热力学温标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温标 B.热力学温标的零度为-273.15 ℃,叫绝对零度 C.气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其体积为零 D.在绝对零度附近气体已液化 4.关于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力学温标中的每1 K和摄氏温标中的每1 ℃大小相等 B.热力学温度升高1 K大于摄氏温度升高1 ℃ C.热力学温度升高1 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 ℃ D.某物体摄氏温度为10 ℃,即热力学温度为10 K 5.冬天,北方的气温最低可达-40 ℃,为了测量那里的气温应选用( )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体温计 6.(2014·天水高二检测)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 ℃的体温计,没有

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 ℃,则测出来的体温是( ) A.36.6 ℃ B.39.6 ℃ C.3 ℃ D.76.2 ℃ 7.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挂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8.小明在家制作了简易温度计,一根装有一小段有色水柱的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烧瓶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柱位置将上下移动。当有色水柱下端分别与D和A对齐时,温度分别为20 ℃和80 ℃。A、D间刻度均匀分布。由图可知,图中有色水柱下端所示温度为多少℃?

温度和温标 每课一练 (3)

7.4温度和温标 1、有关热力学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是273.15 ℃ B. 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数值和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数值不同,则说明温度不同 C. 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永远达不到 D. 1℃就是1 K 【答案】C 【解析】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可知,当T=0时,则t=-273℃,叫绝对零度,A错误;数值不同,但只要满足T=t+273K,则说明是同一个温度,B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可知,热力学温标的零K达不到)作合理外推,C正确;1℃、1K 是不同的概念,物理意义不同,由T=t+273K,得知,,即热力学温标温度的变化总等于摄氏温标温度的变化,故D错误. 2、三个系统A,B,C处于热平衡状态,则关于它们的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温度可以有较大的差别 B.它们的温度可以有微小的差别 C.它们的温度一定相同 D.无法判断温度的关系 【答案】C 【解答】解:根据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必定处于热平衡.所以三个系统A,B,C处于热平衡状态,则关于它们的温度一定相同. 故选:C 3、温度计是生活、生产中常用的测温装置.图为一个简易温度计,一根装有一小段有色水柱的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烧瓶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柱位置将上下变化.已知A、D间的测量范围为20℃~80℃,A、D间刻度均匀分布.由图可知,A、D及有色水柱下端所示温度分别为() A.20℃、80℃、64℃B.20℃、80℃、68℃ C.80℃、20℃、32℃D.80℃、20℃、34℃ 【答案】C 【解答】解:温度计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升高时烧瓶内气体膨胀,有色水柱上升;温度降低时烧瓶内气体收缩,有色水柱下降,已知A、D间的测量范围为20℃~ 80℃,可得A点为80℃,D点为20℃,A、D间刻度均匀分布,每格表示=4℃,则有色水柱下端温度为20℃+3×4℃=32℃,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关于分子热运动和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二物理 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

初二物理实验 【基础知识精讲】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当然也要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水的温度,要完成好该实验应做好以下几点: 1.熟练完成对实验器材的三个观察即零刻度、量程、最小刻度值的观察. 2.用手接触水,迅速估测待测水温初次完成后,估测值和实际测量值悬殊较大,则说明同学们缺少生活常识,就更要在平时多观察、多实践. 3.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完成这个实验正确的测量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1)放对: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2)等对:不能立刻读数,而应该等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对:读数时玻璃泡必须停留在待测液体中,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住的上表面相平。【课本难题解答】 1.使用温度计以前,如果没有观察它的量程,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果没有事先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测量时会有什么不便? 答:若未观察量程,那么测量时被测温度有可能高于它的最高刻度而把温度计胀破,也有可能低于它的最低刻度而测不出温度值. 若没有先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当测量温度读取数值时可能读错,或者为弄清最小刻度值而延误了读数时间,这样对于变化的温度就不能及时准确地读出. 2.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为什么不要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取温度数值时,为什么不能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答: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通常与容器中液体的温度有差异,温度计的玻璃泡触了器壁或器底时读数,通常不能准确反映液体的温度;另外,温度计的玻璃泡壁很薄,碰到器壁和器底,很容易撞破读取液体温度计的数值时,如果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由于所测液体的温度与液面上空气的温度通常不同,温度计离开液体而进入空气,它的读数就要随气温变化,获得的读数也就不能准确反映液体的温度. 【命题趋势分析】 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是这一节基本内容,作为中考,涉及不多,但由于其非常重要,因此也有出现的可能性,但都不会很难。 【典型热点考题】 例1 试按照温度计使用的合理顺序,把下列操作步骤依次排列起来: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水)的温度; C.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进行读数.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正确使用温度计的题.使用温度计之前,要先观察它的量程,估计被测温度的高低,再去选用适当的温度计,故①B;②A.然后把玻璃泡浸入液体中,并等候一会儿再读数,全部完毕后,最后取出温度计,故③C;④E;⑤D 故答案为:B A C E D. 例2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去测自己的实验 度值应是多少? 解析:由表格比较发现:三位同学开始测量之前(对应时间:0分)温度计的读数都是

八年级上册物理之温度 知识讲解

温度 【学习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 3.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4.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要点梳理】 要点一、温度 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摄氏温度: (1)单位:摄氏度,符号℃,读作摄氏度。 (2)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要点诠释: 1、华氏温标(F):华氏温标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Fahrenheit)在1714年制定的。 2、热力学温标(K):热力学温标是英国科学家开尔文(Kelvin)于1848年建立的。国际单位之中采用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热力学标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K。 3、我国最低气温约为“-52℃”,读作“负五十二摄氏度”或“零下五十二摄氏度”。 4、要特别注意摄氏温度的写法(30℃)与读法(三十摄氏度),不能写成“30C”或读成“摄氏三十度”,以免与别的温标混淆。 要点二、温度计 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 4、特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内径是粗细均匀的,温度计的分度值设计的越小,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 5、常用温度计: (1)实验室温度计(图甲):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2)体温计(图乙):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3)寒暑表(图丙):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要点三、温度计的使用 1、【高清课堂:《温度计》】温度计: (1)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②认清分度值。 (2)使用时: ①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看: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高中物理选修3-3温度和温标练习题测试题复习题

高中物理第7章第4节温度和温标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3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6题为多选题) 1.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达到热平衡后,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 ) A.质量B.密度 C.温度D.重力 答案:C 解析:由热平衡的定义可知,C选项正确。 2.下图是四种测液体温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必须置于液体中,而且不能与器壁接触,只有D正确。 3.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答案:C 解析:要测量冰下水的温度,必须使温度计与冰下的水达到热平衡时,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可隔着冰又没法直接读数,把温度计取出来,显示的又不是原热平衡下的温度,所以A的做法不正确,C的做法正确,D的做法不正确,B的做法也失去了原来的热平衡,水瓶提出后,再用温度计测,这时,周围空气也参与了热交换,测出的温度不再是冰下水的温度了。 4.(南通市2014~2015学年高二检测)下列状态处于热平衡态的是( ) A.将一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 B.冰水混合物处在0℃环境中 C.一个装有气体的密闭绝热容器匀速运动,容器突然停止运动,容器内的气体

初二物理5.1温度与温标

第五章 热与能 5.1 温度 温标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会测量液体的温度; 2.理解摄氏温标的规定,并能掌握常见的温度计改装问题; 3.熟练掌握液体温度计与体温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的异同点; 4.熟练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会判断实例应用,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问题1: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吗? 一、温度与温标 1. 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摄氏温标是一种确定的温度的标准。 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C 20”读作“20摄氏度”,“-C 20”读作“负20摄氏度”或“零下20摄氏 度”。 3.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结构:一根内径均匀的密封细玻璃管,和一个盛有液体的玻璃泡(主要是 水银、酒精和煤油。) 最小分度:1℃ 使用:①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合适量程和最小分度值的温度计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的侧壁与底部 ④待示数稳定时读数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⑥眼睛的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⑦记录数值和单位 水银 酒精 水 标准状态下凝固点 -39℃ -117℃ 0℃ 标准状态下沸点 357℃ 78℃ 100℃ 其他 对温度的变化反应迅速 有害健康 价格贵 对温度的变化反应较慢 无毒 价格低 热胀冷缩有反常现象 温度计的工作液体不选用水。因为水的热胀冷缩有反常现象,在同样受热与遇冷时, 水的温度变化小。 第一支温度计是伽利略发明的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当温度升 高,液面下降,与常用温度计相反。 4. 体温计结构:玻璃泡与细玻璃管的连接处有一段细弯管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7.4温度和温标 知识点总结及课时练习

4温度和温标 记一记 温度和温标知识体系 一个比较——平衡态与热平衡 一个定律——热平衡定律 一个关系——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的关系 T=t+273.15 K 三个理解——温度、平衡态、热平衡 辨一辨 1.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2.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 3.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的温度一定相等.(√) 4.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 5.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 想一想 1.平衡态就是热平衡吗? 提示:不是,平衡态是一个系统所处的状态,该状态下系统的状态参量如温度、压强等不再发生变化,热平衡是两个系统达到了相同的温度. 2.达到热平衡状态的物体每个分子都具有相同的温度吗? 提示:不正确,温度是反映分子做无规律运动的剧烈程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对单个分子来说温度没有意义,并非达到热平衡状态的物体每个分子都具有相同的温度.思考感悟:

练一练 1.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达到热平衡后,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 A.质量B.密度 C.温度D.重力 解析:由热平衡的定义可知,C项正确. 答案:C 2.(多选)下列有关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标表示温度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B.用两种温度表示温度的变化时,两者的数值相等 C.1 K就是1 ℃ D.当温度变化1 ℃时,也可以说成温度变化274 K 解析:温标是用来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两种温标表示同一温度时,数值不同,但在表示同一温度变化时,数值是相同的.若物体的温度升高1 K,也可以说物体的温度升高1 ℃,但在表示物体的温度时,物体的温度为1 K,而不能说成物体的温度为1 ℃. 答案:AB 3.关于温度和测量温度的依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宏观上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感觉冷的物体温度低 B.当A、B两物体分别与C物体达到热平衡时,则A物体与B物体之间也处于热平衡状态 C.当甲、乙两物体达到热平衡时,甲、乙两物体的温度相同D.热平衡是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依据 解析:温度宏观上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但并不是感觉冷的物体温度就低,人体感受的物体冷热程度,一方面取决于被感受的物体的温度,另一方面还与被感受物体单位时间内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有关,A项错误;由热平衡定律知道,B项正确;只要两个系统温度相同且不再发生变化,它们就处于热平衡状态,所以C、D两项正确. 答案:A 4.(多选)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初二物理热学知识点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 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 温度和温标

第4节温度和温标 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1.热力学系统 通常把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学系统。 2.外界 指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的统称。 3.状态参量 描述系统性质的物理量,常用的物理量有几何参量体积V、力学参量压强p、热学参量温度T。 4.平衡态 系统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各部分的状态参量达到稳定的状态。 二、热平衡与温度 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3.热平衡的性质: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4.温度:表征互为热平衡系统的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 三、温度计与温标 1.常见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2.温标

(1)摄氏温标 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_℃,水的沸点为100_℃。在0 ℃和100 ℃之间均匀分成100等份,每份算做1 ℃。 (2)热力学温标 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摄氏温度的-273.15_℃为零值,它的一度等于摄氏温度的一度。 (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①摄氏温度: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②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 ③换算关系:T=t+273.15_K。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平衡态是一种理想状态。(√) (2)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具有相同的热量。(×) (3)现代技术可以达到绝对零度。(×) (4)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都是从零开始的。(×) (5)0 ℃的温度可以用热力学温度粗略地表示为273 K。(√) (6)温度升高了10 ℃也就是升高了10 K。(√)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 ℃的沸水中,另一端放入0 ℃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温度随铁丝有一定的分布,而且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是否为平衡态? 提示:这种状态不是平衡态,只是一种稳定状态,因为存在外在因素的影响。 (2)当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系统的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是绝对不变的吗? 提示:不是。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即使系统处于平衡态,仍可能发生偏离平衡态的微小变化。 (3)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温度这个概念。 提示:宏观上,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温度反映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初二物理温度温标专题复习完整版

初二物理温度温标专题 复习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温 度、温标 一、概念梳理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 2、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温度计: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的专用测量工具。 4、温标:要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需要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叫做温标。摄氏温标是一种确定温度的标准。是由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1742年提出的,除此外还有华氏温标与开氏温标等,我们国家目前主要使用摄氏。 (1)摄氏温标: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中间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1、 (a )如摄氏温度用t 表示:t=25℃ (b )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 (c )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在国际单位之中,采用热力学温标(又称开氏温标)。单位:开尔文,符号:K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273K 。热力学温度T 与摄氏温度t 的换算关系:T=(t+273)K 。0K 是自然界的低温极限,只能无限接近永远达不到。 (3)华氏温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18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华氏温度F 与摄氏温度t 的换算关系:F=5 9 t+32 5、温度计 (1)常用温度计:构造:温度计由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外壳、玻璃泡、液面、刻度等几部分组成。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温度计内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6、正确使用温度计 (1)先观察它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零刻度的位置。 实验温度计的范围为-20℃-110℃,最小刻度为1℃。 体温温度计的范围为35℃-42℃,最小刻度为0.1℃。 (2)估计待测物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3)温度及的玻璃泡要与待测物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与容器侧面)。 (4)待液面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及不能离开待测物)。 (5)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6)记录数值和单位 温度计的工作液体不选用水。因为水的热胀冷缩有反常现象,在同样受热与遇冷时,水的温度变化小。

温度与温标教案

7.4 温度和温标 学习目标 1、知道是状态参量,什么是平衡态 2、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了解热力学温度的应用 3、理解温度的意义 4、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 5、掌握温度的定义,知道什么是温标、热力学温标,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理解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关系。 学习重、难点 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本节的重点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完成、教师点拨 知识链接 1.初中物理中对“温度”的定义是: 2.摄氏温标是如何规定的? 3.你还知道哪几种温标?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仔细反复研读教材初步掌握本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状态参量:在研究系统的各种性质(包括几何性质、力学性质、热学性质、电磁性质等等)时需要用到一些物理量,例如,用体积描述它的几何性质,用压强描述力学性质,用温度描述热学性质,等等。这些,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 2、平衡态与非平衡态(可以举例说明什么是平衡态与非平衡态) 【补充说明】 ①在外界影响下,系统也可以处于一种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但这不是平衡态。比如: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0C的沸水中,另一端放在00C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时间,温度随铁丝有一定的分布,而且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不是平衡态,只是一种稳定状态,因为存在外界的影响,当撤去外界影响,系统各部分的状态参量就会变化。 ②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而力学中的平衡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③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由于涨落,仍可能发生偏离平衡状态的微小变化。 3、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是指 【说明】热平衡概念不仅适用于相互作用的系统,也适用于两个原来没有发生过作用的系统。因此可以说,只要两个系统在接触时他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两个系统原来是4、热平衡定律又叫,其内容表述为: 。 5、温度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