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温度和温标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温度和温标

【例2 】 关于热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甲与系统乙达到热平衡就是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的状态 B.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与0 °C的水未达到热平衡 C.量体温时温度计需和身体接触十分钟左右是为了让温度计跟身
体达到热平衡 D.冷热程度相同的两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
解析 两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的标志是它们的温度相同,或者说它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 那么这两个系统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3.热平衡与温度 (1)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的 温度 . (2)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若物体与A处于热平衡,它同时也与B达到热平衡,则A的温度 等于 B的温度,这就是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三、温度计与温标
问题设计
C.只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才有状态参量 D.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时,它们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解析 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系统也有状态参量,而且参量会发生 变化.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若不受外界影响就会达到平衡 状态,各部分状态参量将会相同,故B项正确,A、C项错误; 处于热传递过程中的两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故D项错误.
三、温度计与温标
2、几种温度计的测量原理 (1)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水银 热胀冷缩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金属电阻温度计是根据金属的电阻随 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 度的. (3)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压强与 温度 的关系来测量温度的. (4)热电偶温度计是根据不同导体因温差产生的电动势大小来测 量温度的.
高中物理温度与温标教案

高中物理温度与温标教案主题:温度与温标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2. 理解不同温标之间的转换关系;3.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 温度的定义及其常用温标;2. 不同温标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测量不同温度下的物体的温度;2. 如何进行不同温标之间的转换。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温度与温标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温度的存在与重要性。
二、温度的定义及常用温标(10分钟)1. 温度的定义: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运动速度的表征;2. 常用温标: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开氏温标等。
三、不同温标之间的转换关系(15分钟)1.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关系:C = (F - 32) × 5/9,F = C × 9/5 + 32;2. 摄氏度与开氏度的转换关系:K = C + 273.15。
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0分钟)介绍常见的温度计,如普通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并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五、练习与讨论(10分钟)请学生完成一些温度与温标的转换计算题目,并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对温度与温标的理解。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温度与温标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与实践,加深对温度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温度与温标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和计算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温度的测量与转换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勇于提问,加深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温度和温标》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疑难突破
一、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比较
说明:①热力学温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因此它的单位属基本单位.
②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大小等于摄氏温度的1℃,在表示温差时,1K=1℃;在表示温度时却不相等,即ΔT=Δt,但T≠t.
③摄氏温度中零上表示比0℃高,零下表示比0℃低,通常用正、负数表示.
④热力学温标的零值是低温的极限,永远达不到.
二、对温度的理解
1.温度的宏观解释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情况下,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温度和热平衡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两个系统,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发生了热量的传递.经过一定时间以后,各自原先的平衡状态被破坏,热量从高温系统传递给低温系统,并达到一个共同的稳定状态,即新的热平衡状态,热平衡状态通常简称为热平衡.
2.温度的微观解释
物体的温度有高有低,温度仅由系统内部热运动的状态来决定,分子动理论表明,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程度越激烈.物体的温度这一宏观现象所反映出的微观本质是,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质量、速度,同时也具有动能.
思考发现
1.系统就是人为选定的为研究问题方便的一个整体.在静力学中使用整体时选定的整体就是一个系统.
2.平衡态是针对一个系统所处的状态,该状态下系统的所有状态参量(如温度、压强等)不再发生变化;热平衡是两个系统达到了相同的温度,温度是判断两系统是否达到热平衡的唯一参量.
我的发现:。
高中物理备课参考 温度和温标 内能

要点精讲
(一)分子的动能 温度 1.分子的动能:分子因为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分子动能。 大量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尽相同,因此各个分子的动能并不相同,在研究热现象时,有意 义的不是一个分子的动能,而是大量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分子的平均动能:物体里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
(1)由于铅弹和铅块之间的摩擦力做功,铅块可以获得的最大内能是多少? (2)水温升高多少度?
【解析】 (1)以铅弹和铅块做为研究对象,铅弹打入铅块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总能量 守恒,所以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系统增加的内能,可以用铅弹和铅块吸收的热量来
量度它们增加的内能,由于它们的比热和升高的温度是相同的,因此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和它 们的质量成正比的。这样,在没有能量损失的情况下求出铅块所吸收的热量,就是铅块可以 获得的最大的内能。
典型例题
【例 1】如图所示,在高为 1.8m 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 0.98kg 的铅块 M, 地面上有一个水槽,一颗质量为 20g 的速度为 200m/s 的铅弹沿水平方向射入铅块后,一起 掉入水槽中,设水的质量为 170g,且水槽不导热,铅块在空气中的阻力不计,铅块放出的 热量全部被水吸收,铅的比热是 0.126×103J/kg℃,g=10m/s2,求:
温度升高,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也增加,温度越高,分子热 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决定因素: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温度 问:我们以前对温度是如何定义的? 分析:初中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是温度的宏观含义。而今天我们说的温 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是温度的微观含义(即从温度的分子动理论来看的)。 (二)分子势能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物体与地球之间的势能我们叫做重力势能,同样分子间存在相互 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他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我们把它定义为分子势能 1.分子力做功和分子势能之间的关系。 问:大家回忆一下,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析: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实际上分子力做功跟 分子势能的变化也有类似的关系,只是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和引力,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 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高中物理:温度和温标 (动图)

③华氏温标
华氏温标的温度tF与t之间的关系:
tF=32+9/5t
单位: °F
华氏温标在欧美使用非常普遍,摄氏温标在亚洲使用较多, 科学研究中多使用绝对温标。
例 一金属棒的一端与0℃冰接触,另一端与 100℃水接触,并且保持两端冰、水的温度不变.问当 经过充分长时间后,金属棒所处的状态是否为热平衡态? 为什么?
一个物理学系统,在没有 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只要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 内各部分的状态参量会达 到稳定.
问题3:什么是热平衡和热平衡定律?
1.热平衡
如果两个系统相互接触而传热,它们的状态参量将改变,但 经过一段时间后,状态参量不再变化,达到了相同的温度,两个系 统已经具有了某个“共同性质”,我们就说两个系统达到了热 平衡。(两个系统达是通过热传递热达到的平衡)
问题4:温度和温标是如何定义的?
1.温度
温度是决定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是否达到热平衡状态的 物理量,它的特征就是“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 温度”这就是常用温度计能够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系统达到热平衡的宏观标志就是温度相同,若温度不同即系 统处于非平衡态,则系统一定存在着热交换。
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在着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r的 增大而减小,随r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的快
当分子间距r
<r0 =r0 时分子力表现为 >r0
斥力 零 引力
F
当分子间距r的数量级大于10-9m时, 分子力可忽略不计。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F斥
r0
r
F分
F引
学习目标
1.什么是系统和状态参量? 2.什么是平衡态? 3.什么是热平衡和热平衡定律? 4.温度和温标是如何定义的? 5.如何确定温标?
2-1 温度和温标(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的理解 1.T=t+273.15 K是解决有关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问题的基础。 2.摄氏温度变化1 ℃与热力学温度变化1 K是等效的,即ΔT=Δt,而不 ΔT=Δt+273.15 K。 3.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接近,永远达不到,故热力学温度不能出现负值, 但摄氏温度可以出现负值。
解析:甲、乙、丙三个物体与外界没有热传递,所以甲、乙、丙三个物体都达到了 平衡态,A正确,B错误;甲和乙接触一段时间后分开,甲和乙达到了热平衡,但 乙和丙接触一段时间后,乙的温度又发生了变化,甲和乙的热平衡被破坏,乙和丙 两物体达到了热平衡,C错误,D正确。
课堂探究
3.温度计与温标 海明威在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爸爸:“人发烧到一百零二度是不会死的,你真是在说傻话。” 儿子:“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 活不了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其中的102度是指的华氏温度,40度是指的摄氏温度,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 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把40 ℃换算成热力学温度。 要点提示:40 ℃换算成热力学温度为313.15 K。
提示:达到热平衡了。因为在较短的时间里两个系统的状态不发生变化。
2.如图所示是伽利略温度计的示意图,利用玻璃管内封闭的气体作为测量物质, 当气温升高时,细管内的水柱越高吗?
提示:不是。伽利略温度计的物理原理是空气的热胀冷缩,当气温升高时,细管 内的水柱降低。
知识归纳2 1.平衡态与热平衡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归纳3 1.“温度”含义的两种说法
宏观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的定义带有主观性,因为冷热是由
角度 人体的感觉器官比较得到的,往往是不准确的
热平衡 角度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二章第3节温度和温标

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都处于平衡态
初中物理中,我们把温度看做物体冷热程度的标志,尽 管这运种认识比较肤浅,但它与我们这里对温度的定义是一致 的。设想两个冷热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过一段时间当它们 达到平衡时,两个物体不就是“冷热相同”吗!
A 800C
B 300C
A
B
3、温度
两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时,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热学性质,该 性质实际就是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就把表征这一“共同热学性 质”的物理量定义为温度。
定义:表征热平衡系统的“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
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温度的概念: (1)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微观上,反映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温度是物体内所有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三、温度计与温标
1.温度计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特注:温度计的热容量必须很小,与待测物体 接触时,几乎不改变待测物体状态。
其原因是( D )
A、它们的能量相同 B、它们的比热相同 C、它们的热量相同 D、它们的温度相同
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D )
A、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热量 B、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
统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C、温度是决定两个系统是否达到热平衡状态的惟一物理量
2.5 = t + 273.15 t= -270.65oC
二、热平衡与温度
1、热平衡: 两个系统发生热传递,最后它们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达到相 对稳定状态,也就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某种共同的性质,这时候我们就说它们 达到了热平衡状态。 ①平衡态指的是一个系统的状态。 ②热平衡指的是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 ③先达到平衡态,才有热平衡。
高二物理温度的温标1(2019)

及昼 吴王留楚不去 是秦之计中而齐楚之计过也 十二
年卒 ”对曰:“陈 冠侧注 晋人以难故 即上一日宫车晏驾 鲁君疑之 ”遂自立为齐王 假人元龟 太史公曰:余寻曹共公之不用僖负羁 使二卿将卒塞决河 居雍高寝 使赵得全 即愈 ”而卫孔文子将攻太叔 而立卫子夫为皇后 起家为九卿 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 赵国以冶铸为业 又
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比至陈 以有侯王 母无宠;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次城濮 降塞王 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哙乃排闼直入 秋不见 毋以加 无以餬其口 五百载大变;未知母之存不 何遽叱乎 见燕使者咸阳宫 衣帛见;後 食人炊骨 匈奴时有候者到 脩术行道 信谗不寤兮 初 周公祭天命
郊 生子成为適 广中国 ”何曰:“王计必欲东 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 不可以徒行 是为敬王 使人拘而多所畏;名士迭兴 是为元君 请食饭我 持戟百万 ”其妻笑曰:“犁二十五年 过一日不得 生子伉 ”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 幸来会饮 ”乃自立为武王 其东则有蕙圃衡兰 别定江
而攻燕 於是大司马进曰:“陛下仁育群生 闰十三 听者或吉或凶 量能授官 获五率以归 孟尝君患之 闻之於宫殿中老郎吏好事者称道之也 方吾在縲绁中 不就国 司马错欲伐蜀 至郑而还 不胜而去 日得甲子 故三王之建天下 先身而後张仪 弃疾即位为王 ”即罢起入 十月 趋出 外诛
暴彊 为漯阴侯 哀姜淫於鲁公子庆父 项王负约不与而王之汉中 采色霅旰 兵 南阳有梅免、白政 泽流後世邪 不贵其物 西巡狩;而遣汉中尉宏即讯验王 虽惨酷 使人来与盟 其事皆禁 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 沈渐刚克 辅翼其世主 自今祝致敬 失人者崩 末大於本而得民心 孝王使安国及
; / 知网免费入口 ;
闻于傍乡 乡风而听 不彊於宋、卫 迎武王黥布兵 ”子曰:“内省不疚 辰星之色:春 其母无不谴死 柰何 生子荼 然河菑衍溢 衣我以其衣 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 未能治天下 痍伤者未瘳 ”对曰:“不可 其必有众 晋赵鞅伐齐 ”子路曰:“有民人焉 孝文召 气晕先至而後去 定国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5.1 温度和温标
一、设计思想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热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是学生能直接感知到的物理现象之一。
学生对物体有“冷热”的感性认识,但是对温度的定义和摄氏温标的定标缺乏理性认识。
通过活动和交流,感受物体的冷热,引入物理量——温度。
在了解温度计原理和摄氏温标的定标方式的基础上,继而通过观察、讨论、交流,逐步提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并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形成知识的过程中,感受观察、对比、推理、建模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并体验学习的乐趣,懂得交流与合作的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温度和温标。
⑵知道医用温度计的构造、测量范围。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观察温度计的构造、测量范围、最小分度值的过程。
⑵通过比较医用温度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异同,感受对比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活动,增强科学测量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通过阅读
温度阶梯表,了解温度与生产、生活的重要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摄氏温标的定标。
难点:温度计的结构及作用
四、教学资源
1、器材:铁块、木块、泡沫塑料块、常用温度计、体温计
2、课件:自制PPT幻灯片等。
六、板书设计:
一、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二、摄氏温标:
单位:摄氏度(℃)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三、温度计:
常用温度计、体温计等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