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5.1温度与温标

第五章 热与能

5.1 温度 温标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会测量液体的温度;

2.理解摄氏温标的规定,并能掌握常见的温度计改装问题;

3.熟练掌握液体温度计与体温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的异同点;

4.熟练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会判断实例应用,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问题1: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吗?

一、温度与温标

1. 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摄氏温标是一种确定的温度的标准。

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C 20”读作“20摄氏度”,“-C 20”读作“负20摄氏度”或“零下20摄氏

度”。

3.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结构:一根内径均匀的密封细玻璃管,和一个盛有液体的玻璃泡(主要是

水银、酒精和煤油。)

最小分度:1℃

使用:①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合适量程和最小分度值的温度计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的侧壁与底部

④待示数稳定时读数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⑥眼睛的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⑦记录数值和单位

水银 酒精 水

标准状态下凝固点 -39℃ -117℃ 0℃

标准状态下沸点 357℃ 78℃ 100℃

其他 对温度的变化反应迅速 有害健康 价格贵 对温度的变化反应较慢 无毒 价格低

热胀冷缩有反常现象

温度计的工作液体不选用水。因为水的热胀冷缩有反常现象,在同样受热与遇冷时,

水的温度变化小。

第一支温度计是伽利略发明的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当温度升

高,液面下降,与常用温度计相反。

4. 体温计结构:玻璃泡与细玻璃管的连接处有一段细弯管

量程:35℃~42℃ 最小分度:0.1℃

使用: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人体。但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几下。

人的正常体温为37℃。

5. 引申: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由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提出,单位开尔

文,简称开,符号“K ”。开尔文温度(T )与摄氏温度(t )的关系:15.273+=t T 。 0 K

(即-273.15℃)是自然界的极限温度,只能无限接近,永远不能达到。

美国等国家还使用华氏温标,由德国人华仑海特提出,单位是华氏度,用符号

“F ”。华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F ,水的沸点为212F 。华

氏温度(F )和摄氏温度(t )的换算关系:3259+=t F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指天气闷热,一般指连续3

天日最高气温将在

35℃以上;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指天气炎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指天气酷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经典例题

【例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的常用单位是℃_,读作_摄氏度。

【例2】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把1标准大

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例3】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25 ℃。若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读数时,温

度计的玻璃泡_不能离开被测液体(选填“能”或“不能”)。最小刻度是_1 ℃。

【例4】如图2所示是体温计,它的最小刻度为0.1℃,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36.6℃。

图1

图3 【例5】下列估值中合理的是 ( ) A 、正常人的体温是37℃。

B 、教室门框的宽度2

米。 C 、普通成人体重120千克。 D 、人正常步行速度10米/秒。

【例6】如图3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罗布泊沙漠中某一天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则这天的最低气温为_ ,当天的温度差为_ 。

【例7】一根刻度不准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显示出的温度是4℃,在标

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96℃。若把它插在温水中所显示的温度是20℃,那么温水的实际

温度是( )

(A)16℃ (B)24℃ (C)0℃ (D )17.4℃

● 课堂练习

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的常用单位用_____表示,读作

______________。

2.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 的温度规定为100℃,把 温度规定为0℃。

3.夏天的早晨,上海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 0℃。

B 25℃。

C 50℃。

D 75℃。

4.炎热的夏天,家用空调的温度一般应调至约为______℃,读作_________。

5.如图3所示的是 ,它的最小分度值是 ℃,测量范围是 ℃,图中所示

温度为 ℃。

6.某同学按图4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之处是 。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则液体温度为 ℃。

7.某人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

常,则测出的温度为( )

A 、37.0℃

B 、39.5℃

C 、42℃

D 、以上三种温度都有可能

● 课后作业

1、物体的 叫温度。

2、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需要用 ,常用温度计是根

据 制成的。

3、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用符号 来表示。这种温度单位是这样规定的:

把 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变式: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图2 图3 图4

A.0℃ B. 高于0℃ C. 低于0℃ D. 无法判定

4、人的正常体温为,读作。医用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也就是量程)一般是。一般寒暑表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而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5、体温计与一般常用温度计相比,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是,体温计可以读数。使用前要___ ___。

6、如图1是家庭用的寒暑表,它的量程是,分度值是。观察寒暑表可知,所示气温是。

7、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使用时不能使玻璃泡碰到或。待温度计的稳定后再读数,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相平。

8、图2所示的温度计是,测量范围,它的分度值是;图示体温计的示数是,读作:。

9、图3是甲乙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的一部分,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变式:图4是某地区一天中的两次温度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天的最高温度是温度计,示数是℃,当天的最低温度是温度计,示数是℃,两者温差℃。若当天某时气温为15℃,请在温度计上标出该温度值。

10、某温度计的示数为-18℃。对这个示数的读法下列正确的是哪个? ( )

A.负18度或摄氏零下18度B.负18摄氏度或零下18摄氏度C.负18度或零下18度D.负18摄氏度或摄氏零下18度11、使用读数是37.8℃的一支体温计,未使升上去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里,就用来先后测量两个病人的体温,如果他们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6℃和38.7℃,那么这支体温计上的读数将是和。

12、图画出了四种测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哪个?( )

13.温度计要能正确使用,使用前首先要搞清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它测水的温度时,要注意:(1) ;(2) ;

(3) 。

14. 今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15.夏天的早晨,上海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A、 0℃

B、 25℃

C、 50℃

D、 75℃

温度温标课后练习

1.物体的程度叫温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是。其温标规定:把

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2.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前,应被测物体的温度,以免超过温度计的。①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和,②测量时,温度计的要与被测物体充分;玻璃泡不应碰到;

②待示数后再读数;③读数时,(能、不能)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与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

3.人体的正常体温为℃左右。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最小刻度为℃。体温计(能、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4.铜的膨胀比铁明显,加热平直的铜铁双金属片后,会向片弯曲;冷却平直的铜铁双金属片后,会向片弯曲。

练习:

1.下列关于物体冷热程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B、不可以根据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C、准确判断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D、0℃的冰比0℃的水冷。

2.(09静安)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 : ()

A、35℃

B、37℃

C、39℃

D、42℃。

3.炎热的夏天,上海的最高气温为:()

A、18℃

B、28℃

C、38℃

D、48℃。

4.夏天的早晨,上海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

A.O℃

B.25℃

C.50℃

D.75℃。

5.(08徐汇)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感觉较舒适的气温大约为:()

A.5℃ B. 15℃ C. 25℃ D. 35℃。

6.-5℃,可读作()

A.摄氏负5度

B.摄氏零下5度

C.负5摄氏度

D.负5摄氏度。

7.下列所述的温度值,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的正常温度

C、人感到舒适的温度

D、上海盛夏的最高气温。

8.(07中考抽测卷)上海市气象台有3种高温预警信号,从低到高分别为“黄色”、“橙色”和“红色”,其中“红色”高温预警信号表示上海将要达到或已达到的气温为()

A、30℃

B、35℃

C、37℃

D、40℃。

9.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 )

A.4℃ B.0℃ C.-40℃ D.略高于-40℃。

10.适宜人体淋浴的水温是 ( )

A.10℃B.40 ℃C.80℃D.100℃。

11.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给体温计消毒的恰当方法是 ( )

A.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几次 B.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片刻

C.用开水煮一段时间 D.用酒精棉球擦一擦。

12.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冰块多些,乙盆里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房子里,两盆中冰块都未熔化,那么:()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

B、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低

D、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道。

13.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容器中开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选择最高温度大于100℃水的温度计

B、用温度计搅动一下水,使水温均匀后放在容器底

C、温度计仍在水中时读数

D、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保持垂直。

14.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一般是 ( )

A.0.1度 B.0.1摄氏度 C.1度 D.1摄氏度。

15.把实验室中常用温度计与医用温度计相比较,两者之间 ( )

A.刻度范围相同 B.用途相同 C.制造原理不同 D.细玻璃管的构造不同。

16.医用体温计的量度范围是 ( )

A.℃到100℃ B.—20℃到100℃ C.35℃到42℃ D.37℃到42℃。

17.图1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下列正确的是 ( )

18.如图2是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图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19.在观察温度计所示的人体温度时,可以在温度计离开人体后读数,这是因为:()

A、体温计的内径比常用温度计的内径细得多

B、体温计的刻度比常用温度计的内径精细得多

C、体温计的内径有一弯处特别细

D、体温计的玻璃泡比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得多。

20.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8℃,39℃ B.39℃,40℃ C.38℃,40℃ D. 39℃,39℃。

21.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

A.甲最长B.乙最长C.丙最长D.一样长。

22.某护士随手取了一支体温计,此体温计曾给一个体温为39℃的发烧病人测量过。该护士对体温计作了消毒处理,但忘记了甩几下,直接用来给另一个人测体温,结果示数为39℃,该人的体温: ( )

A.就是39℃ B.可能高于39℃ C.一定低于39℃ D.可能低于39℃。

23.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它的常用单位用表示,读作。

24.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的温度规定为100℃,把温度规定为0℃。

25.18摄氏度可写成________,—20℃读作________________·

26.(07嘉定)图3,体温计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示数是________℃。体温计读数时________(能、不能)离开人体。

27. 图4的常用温度计,它的最小刻度为___ ℃,此时的示数为_ ___℃。图5示数为_ _℃。

28.(08的是常用温度计,它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_℃,此时的示数为_______℃。

29.图7,是在某地昼夜四个不同时刻测得的气温数值,气象学规定这四个确定时刻测得的气温平均值叫做日平均温度。则这个地方的日平均温度为℃。这里一昼夜温差是℃。图8: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_℃。

30.(08虹口)图9温度计的示数为。

31.(08杨浦)小红同学按图10(甲)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

,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10(乙),则液体温度为______℃。

32.水银的凝固点为-39℃,沸点为357℃;酒精的凝固点为-115℃,沸点为78℃,在严寒地区的温度计一般选用作为测温的液体,在酷热地区的温度计一般选用作为测温的液体。

33.(08杨浦)某护士随手取了一支体温计,此体温计曾给一个体温为39℃的发烧病人测量过。该护士对体温计作了消毒处理,但忘记了甩几下,直接用来给另一个人测体温,结果示数为39℃,该人的体温℃。

34.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不准确。我们用下列办法检验:将它插人冰水混合物中,示数稳定时为5℃;将它插入沸水中,示数稳定时为95℃。该温度计的刻度是每小格代表l℃,而实际上它的每小格代表℃。将这支温度计插入温水中,结果示数是32℃,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35.图10,A是实验室常用的水银温度计,B是体温计。请仔细观察这两种温度计,指出它们的主要不同之处:。

36.如图11所示为上述实验中温度计测出的热水的温度,其读数是。

37.以下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步骤已被打乱,请你按正确顺序重新排列:

A.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几分钟 B.选择测量范围适当的温度计

C.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D.取出温度计 E.对温度计进行读数

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公园内木质长椅和铁质长椅的温度;0℃的冰和0℃的水,它们的温度;甲盆水里的冰块多些,乙盆水里的冰块少些,这两盆水的温度(都填相同、不同)。

39.如图12(a),用温度计测得液体的温度是℃,读作;如图12(b),测得液体的温度是℃,读作。

40.体温计的细玻璃管和玻璃泡之间有一段细小的。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收缩,在细小管道处,使细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流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就可离开人体进行读数。如图12,体温计的量程是从℃到℃,最小刻度是℃,现体温计测得人体的温度是℃。

41.气体的热胀冷缩显著,它对温度的变化特别灵敏。电冰箱中的自动温度控制装置就时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13,当温度升高时,金属盒内气体使金属盒向外凸起推动控制杆,(连接、断开)电路,电动机工作,带动压缩机制冷。电冰箱的温度下降到所需的温度后,气体使金属盒向内凹,拉动控制杆,电路,电动机停止工作。

42.如图14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甲是℃,乙是℃。

43.一支读数为37.8℃的体温计,不经甩过,先后依次测量两个人的体温。若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和38℃,那么这支体温计的读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44.图15,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刻线位置不准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放在1标准大气压沸水中,示数为95℃。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空气的温度为23℃。此时实际的空气温度应为℃。

45.一支末标刻度的温度计固定在刻度尺上,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面对刻度尺的5.4厘米处,将它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水银柱面对准15.4厘米处,当它的水银柱面对准7.8厘米处时,它所示的温定应当是℃。

46.如图17,在测液体温度的实验中,找出温度计使用不正确的图片并指出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在“练习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的实验中,图18A、B 和图18A、B分别表示甲、乙两同学把温度计放入水中测量水的温度及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记下水的温度的实验过程。问这两同学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有否错误?

答:。

48.某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手边有下列温度计可选择:A.温度计,B.家用寒暑表,C.水银温度计(—10℃到100℃),D.酒精温度计(—80℃—50℃)。

①根据这个实验要求,应选用温度计(填字母)。

②如果该同学为了准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将温度计从沸水中取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这是不允许的。

③水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在不断,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温度计示数。

49.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19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2)根据表中数据,完成表格内的空缺。

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依次是由(由大到小、由小到大)。

(3)通过实验探究,课题组同学还发现,若用此“伽利略温度计”来测温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的不足之处是(至少写出一点)。

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大小,肉眼看不

分子数目多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很难分开——表现引力

很难压缩——表现斥力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宏观描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总结】热运动的微观描述是,宏观描述是。

经典例题

【例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将盐放入水中,能使水变咸,这是现象,这一现象表明。

【例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

【例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拉断铁丝 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C.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 D.磁铁能吸引铁钉

【例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是()。

A.铁棒折断后不能自然对接在一起 B.固体很难被压缩

C.气体容易被压缩 D.磁铁与磁铁之间有时相互排斥

【例5】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

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例6】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A.分子太多 B.分子间没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例7】将红墨水滴人清水中,会使整杯清水变红,这是由于()。

A.水流动的结果 B.分子不停地运动的结果

C.分子间有引力的结果 D.分子间有斥力的结果

【例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阳光下看到灰尘飞舞。

B、经过面包房子,闻到阵阵奶香。

C、牛奶中放入砂糖,牛奶变甜。

D、鸭蛋裹上混有食盐的泥巴,过一段时间变成咸蛋。

【例9】把两块表面刮净的铅压紧,它们便结合在一起,这是由于。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这属于现象,它表明固体分子也在。

【例10】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后会结合在一起,而将一块打破的玻璃细心地按原样拼凑,且施加一定的压力,结果并不能合成一块,其原因是()。

A.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B.对接处玻璃分子间距离较大,引力很小

C.玻璃一旦破了就相互排斥 D.玻璃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课堂练习

1.物质是由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现象。这一现象间接的说明:。

3.关于扩散现象,下面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在气体和液体之间才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C.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扩散现象与温度的高低无关

4.下列社会实践中的实例,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洒水的地面会变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房间里放了一篮子苹果,满屋飘香

5.洗衣服时,洗衣粉在冷水中需很长时间才能溶完,而在热水中很快就能溶完,这是因为。

6.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表明()。

A.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8.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 D.液体、固体、气体

10.一根纱线容易拉断,—根铜丝不容易拉断,这一现象说明()。

A.纱线分子间不存在引力,铜丝分子间有引力

B.纱线分子间的引力比铜丝分子间的引力小

C.纱线分子间有斥力,铜丝分子间不存在斥力

D.纱线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铜丝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11.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

A.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B.气体分子间隙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C.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大 D.气体分子之间没有斥力

课后作业

1.分子动理论指出:物质是由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

3.将煤堆放在墙角处一段时间,发现涂在墙角处的石灰变黑了,这是现象,它说明了固体物质的分子也是。

4.分子间既有力又有力。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r0时,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r0时,力起主要作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6.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久打扫房间时灰尘飞扬 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

D.在一杯水中放些盐,一会儿整杯水变咸了

7.向装有清水的杯子里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了淡红色,这是因为()。

A.红墨水在清水中流动 B.红墨水遇到清水会褪色

C.水的无规则运动 D.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是很小的

C.一粒灰尘就是一个分子 D.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

9.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A.食盐在水中溶化,水变咸了 B.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气”上升

C.水从高处流到低处 D.扫地时灰尘飞扬

10.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A.箱子里放几颗樟脑丸,过几天整个箱子里都充满樟脑味

B.在楼下,能闻到楼上人家的饭菜香味

C.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了

D.汽车驶过,公路上扬起灰尘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不仅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很小

C.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D.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课外阅读

布朗(Robert Brown,1773~1858年),英国植物学家。1773年12月21日生于苏格兰蒙德罗斯。

分子动理论:人类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物质的微粒结构的思想。德谟克利特等人曾想象物质是由不可再分割称之为“原子”的粒子组成,并认为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直到17、18世纪期间,随着热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探讨热现象的本质,出现了分子动理论的学说。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布朗运动: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线度~10-3毫米)表现出的永不停止的无规则运动。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首先发现花粉颗粒所做的这种运动。以后,人们发现在温度均匀、无外力作用的流体中都

能观察到这类微粒的布朗运动。布朗运动的原因是由于微小颗粒受到它周围液体(或气体)分子碰撞作用的不平衡性而引起。实验观察到: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布朗运动是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它是液体(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初中物理第1节 温度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 实验:把左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食指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思考: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 交流讨论:左手、右手的感觉,原来放在热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原来放在冷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讨论哪个手指的感觉是正确的。并交流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井水“冬暖夏凉”)。 师生归纳: 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温度计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确切知道这杯水的温度,应该怎么办?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泡里面有的用 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 1.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标度) 2.液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 教师介绍: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共同讨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拓展研究:比较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 玻璃电接点温度计园艺温度计婴儿沐浴温度计室内温度计

初二温度 温标讲义

温度温标 一、温度 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摄氏温标 1、摄氏温标是一种确定温度的标准。是由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1742年提出的,除此外还有华氏温标与开氏温标等,我们国家目前主要使用摄氏。 2、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3、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4、摄氏温标的读法和写法 如人的体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三、常用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 1、由一个盛有酒精、煤油或水银的玻璃泡和一根内径很细且密封的玻璃管组成。玻璃管上标有均匀的刻度。 2、温度升高时,液面上升;温度降低时,液面下降 3、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4、最小分度:1℃ 5、使用方法: ①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合适量程和最小分度的温度计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的侧壁与底部 ④待示数稳定有读数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⑥眼睛的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⑦记录数值和单位 温度计的工作液体不选用水。因为水的热胀冷缩有反常现象,在同样受热与遇冷时,水的温度变化小。 注1、第一支温度计是伽利略发明的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当温度升高,液面下降,与常用温度计相反。 2、读数 0以上的读正数,0以下的读负数 四、体温计 1、体温计结构:玻璃泡与细玻璃管的连接处有一段细弯管 量程:35℃~42℃最小分度:0.1℃ 使用: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人体。但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几下。 因为体温计读数不能自己回去、如测量某人体温39℃,测量下一人时的体温。则读数不低于39℃, 常见物体的温度: 人:37 冰水混合物:0 沸水:100 五、分子动理论

初中物理温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温度说课稿 篇一:八年级物理温度说课稿 《温度》说课稿 仙临中学刘雄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温度》。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内容有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计的原理、结构、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的写法和读法、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等。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节的教学首先是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的,它不仅是本章的预备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特别在后面的实验探究以及人们的生活、生产、气象测量中,温度计的使用也将是其中重要的角色。本节课是从物理学的角度使学生认识温度的有关知识。本节内容知识面宽,但难度不大。因此教学方法易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温度这个词是非常熟悉的,但对它的含义的理解却不准确。通过教材的开篇的感受温水的感觉以及“想想做

做”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温度的感觉是靠不住的,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自制温度计的过程,让学生领会温度计的测温原理,从而顺利进入温度计的教学过程。 3.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我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放在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以及正确读

浦东新王牌 周末小班 初二物理 温度、温标、分子动理论

《热与能》 第一讲:温度、温标、分子动理论 【基本知识点】 1.温度:表示问题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标中0℃: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10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每1℃:把0——100摄氏度100等分,每一等分即为1℃。 3.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测量体温用体温计。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人体正常体温是37℃.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温度。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玻璃泡要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面相平齐。被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读靠近液面的那个刻度线的读数。 5.一般说来,物体在温度升高时膨胀,在温度降低时收缩。相同条件下,气体热胀冷缩最明显,液体其次,固体最不明显。 6.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分子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剧。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温度温标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可用测量,它的常用单位是。 2.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温度计的刻度是把 规定为0度,把规定为100度,用这样的方法确定的温度单位叫记作。 3.测量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应与被测物体,且不要碰到容器的;读数时温度计不要被测物。且眼睛的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面。 4.人体正常体温为,一般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5.18摄氏度可写成________,—20℃读作________________· 6.0℃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正确的是() A 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 B 0℃的冰比0℃的水温度高

C 0℃的冰比0℃的水感觉可能冷一些 D 无法比较0℃的冰与0℃水的冷热程度 7.以下是某位同学做“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所进行的实验步骤,请按照温度计使 用步骤把下面的叙述用编号依次排列出来: 。 (A )选用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的温度计。 (B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 )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D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E )放一段时间,使玻璃泡内液体充分膨胀,液柱稳定。 (F )取出温度计。 8.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测量范围是 ℃ 到 ℃。小明同学测体温后,体温计所示温度为如图1所示,则他的体温是 ℃ 9.一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9.5 和37.5,那么 ( ) A 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B 他的体温更接近39.5℃ C 他的体温在37.5℃~39.5℃ D 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 10.某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5厘米;100℃时,水银柱长为25厘米,当水银柱长为 12厘米时,所显示的温度为 ( ) A 28℃ B 35℃ C 48℃ D 60℃ 11.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读数应在 ( ) A 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上升时进行 B 温度计内液体上升到最高处时进行 C 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下降后进行 D 温度计内液体匀速下降时进行 图1

初二物理温度教案

初二物理温度教案 初二物理温度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过程 第1节温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 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 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材料:温度计毛巾水杯 教学流程 一、比较水的温度 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 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板书:温度 讲述: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大家一起安静 的来,请同学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 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 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和2号杯 的水温度一样。)

上海初二物理下学期 温度和温标 知识点及例题精讲

第八讲温度和温标 学习目标 理解温度和温标。知道摄氏温标定标的规定,学会用温度计测温度。知识要点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1. 温度 2. 温标 1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测量标准。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也叫百分温标)、华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也叫绝对温标或开氏温标)。 摄氏温标(t):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创立,规定 1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为 0 度,纯水沸腾时温度为 100 度,在0~100度之间等分 100 份,每一等份就是 1 摄氏度,它的单位为摄氏度(℃)。 2 华氏温度(t F):由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创立,规定 1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为 32 度,纯水沸腾时温度为 212 度,在32~212度之间等分180份,每一等份 就是1华氏度。它的单位为华氏度(F),与摄氏度换算关系为t F = 9 5 t + 32。 3 热力学温标(T):由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创立,把-273.15℃叫做绝对零度 (通常取绝对零度为-273℃),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度温度相同。它的单位为开尔文(K),与摄氏度换算关系为 T=t+273。 3. 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常用温度计制成原理:根据液体热涨冷缩,所用的液体可以是水银、酒精或煤油。由于温度计的内部液体有不同的沸点和凝固点,所用可制成测量范围不同,适用场合不同的各种温度计。如水银在标准状态下的凝固点为-39℃,沸点为 357℃,酒精在标准状态下的凝固点为-117℃,沸点为 78℃。 温度计的使用: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然后看清它的最小分度值,也就是每一小格所表示的值。要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测量被测物体的温度。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且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的侧壁或底部;读数时,温度计不要离开被测物体,且眼睛的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只有正确使用温度计,才能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体温计:(1)测量范围:35℃~42℃;最小分度:0.1℃。(2)结构特点:体温计的玻璃泡比普通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大一些,内装液体多一些,目的是为了液体受热膨胀时体积增大更显著,这样才能使最小刻度更小些,提高测量精确度。在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特别细

初二物理温度习题

初二物理《温度计》单元基础练习题(一)

C.体温计短 D.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 9.冬天,北方的气温最低可达-40℃,为了测量那里的气温应选用()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以上两种温度计都可以 D.以上两种温度计都不行 10.两只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同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看到() A.两只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11.在25℃左右的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它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温度计示数上升 B.温度计示数下降 C温度计示数不变 D.示数先下降后上升 12.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36.90℃和38.60℃ B.37.50℃和38.60℃ 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 13.简答题 (1)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为什么稍候一会儿读数呢?

(2)老师在教学中都会强调: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且不能碰壁和触底!可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请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14.将某温度计放入0℃冰水中,其读数为-2℃,改放于100℃沸水中(正标准大气压下),其读数为103℃,今将此温度计放在某液体中,读数为40℃.此液体实际温度为多少? 《温度计》基础练习题试卷答案 1.零下98.2摄氏度2.水银煤油酒精热胀冷缩3.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从缩口处断开,水银柱的高度不变4.39℃39.5℃5.低相等6.大有明显的变化7-12.B D B D D B 13.(1)∵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由于存在着温差,∴管内液体受热有一个过程。(2)只有充分接触才能保证玻璃池中水银和水的温度尽快达到相同。而不能触底和碰壁,一是由于不能保证玻璃泡测的水温一致,二是易碎。14.40℃

温度、温标——____练习题

5.1 温度温标 知识点归纳: 一、温度温标 1.物体的程度叫温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是。其温标规定: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2.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前,应被测物体的温度,以免超过温度计的。①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 和,②测量时,温度计的要与被测物体充分;玻璃泡不应碰到;②待示数后再读数;③读数时,(能、不能)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与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 3.人体的正常体温为℃左右。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最小刻度为℃。体温计(能、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4.铜的膨胀比铁明显,加热平直的铜铁双金属片后,会向片弯曲;冷却平直的铜铁双金属片后,会向片弯曲。 练习: 1.下列关于物体冷热程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B、不可以根据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C、准确判断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D、0℃的冰比0℃的水冷。 2.(09静安)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 () A、35℃ B、37℃ C、39℃ D、42℃。 3.炎热的夏天,上海的最高气温为:() A、18℃ B、28℃ C、38℃ D、48℃。 4.夏天的早晨,上海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O℃ B.25℃ C.50℃ D.75℃。 5.(08徐汇)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感觉较舒适的气温大约为:() A.5℃ B. 15℃ C. 25℃ D. 35℃。 6.-5℃,可读作() A.摄氏负5度 B.摄氏零下5度 C.负5摄氏度 D.负5摄氏度。 7.下列所述的温度值,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的正常温度 C、人感到舒适的温度 D、上海盛夏的最高气温。 8.(07中考抽测卷)上海市气象台有3种高温预警信号,从低到高分别为“黄色”、“橙色”和“红色”,其中“红色”高温预警信号表示上海将要达到或已达到的气温为() A、30℃ B、35℃ C、37℃ D、40℃。 9.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

初二物理 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

初二物理实验 【基础知识精讲】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当然也要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水的温度,要完成好该实验应做好以下几点: 1.熟练完成对实验器材的三个观察即零刻度、量程、最小刻度值的观察. 2.用手接触水,迅速估测待测水温初次完成后,估测值和实际测量值悬殊较大,则说明同学们缺少生活常识,就更要在平时多观察、多实践. 3.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完成这个实验正确的测量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1)放对: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2)等对:不能立刻读数,而应该等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对:读数时玻璃泡必须停留在待测液体中,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住的上表面相平。【课本难题解答】 1.使用温度计以前,如果没有观察它的量程,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果没有事先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测量时会有什么不便? 答:若未观察量程,那么测量时被测温度有可能高于它的最高刻度而把温度计胀破,也有可能低于它的最低刻度而测不出温度值. 若没有先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当测量温度读取数值时可能读错,或者为弄清最小刻度值而延误了读数时间,这样对于变化的温度就不能及时准确地读出. 2.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为什么不要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取温度数值时,为什么不能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答: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通常与容器中液体的温度有差异,温度计的玻璃泡触了器壁或器底时读数,通常不能准确反映液体的温度;另外,温度计的玻璃泡壁很薄,碰到器壁和器底,很容易撞破读取液体温度计的数值时,如果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由于所测液体的温度与液面上空气的温度通常不同,温度计离开液体而进入空气,它的读数就要随气温变化,获得的读数也就不能准确反映液体的温度. 【命题趋势分析】 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是这一节基本内容,作为中考,涉及不多,但由于其非常重要,因此也有出现的可能性,但都不会很难。 【典型热点考题】 例1 试按照温度计使用的合理顺序,把下列操作步骤依次排列起来: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水)的温度; C.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进行读数.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正确使用温度计的题.使用温度计之前,要先观察它的量程,估计被测温度的高低,再去选用适当的温度计,故①B;②A.然后把玻璃泡浸入液体中,并等候一会儿再读数,全部完毕后,最后取出温度计,故③C;④E;⑤D 故答案为:B A C E D. 例2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去测自己的实验 度值应是多少? 解析:由表格比较发现:三位同学开始测量之前(对应时间:0分)温度计的读数都是

初二物理温度温标专题复习

温度、温标 一、概念梳理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 2、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温度计: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的专用测量工具。 4、温标:要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需要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叫做温标。摄氏温标是一种确定温度的标准。是 由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1742年提出的,除此外还有华氏温标与开氏温标等,我们国家目前主要使用摄氏。 (1)摄氏温标: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中间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1、 (a )如摄氏温度用t 表示:t=25℃ (b )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 (c )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在国际单位之中,采用热力学温标(又称开氏温标)。单位:开尔文,符号:K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273K 。热力学温度T 与摄氏温度t 的换算关系:T=(t+273)K 。0K 是自然界的低温极限,只能无限接近永远达不到。 (3)华氏温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18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华氏温度F 与摄氏温度t 的换算关系:F=5 9 t+32 5、温度计 (1)常用温度计:构造:温度计由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外壳、玻璃泡、液面、刻度等几部分组成。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温度计内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6、正确使用温度计 (1)先观察它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零刻度的位置。 实验温度计的范围为-20℃-110℃,最小刻度为1℃。 体温温度计的范围为35℃-42℃,最小刻度为0.1℃。 (2)估计待测物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3)温度及的玻璃泡要与待测物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与容器侧面)。 (4)待液面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及不能离开待测物)。 (5)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6)记录数值和单位 温度计的工作液体不选用水。因为水的热胀冷缩有反常现象,在同样受热与遇冷时,水的温度变化小。 注 1、第一支温度计是伽利略发明的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当温度升高,液面下降,与常用温度计相反。 2、读数 0以上的读正数,0以下的读负数

八年级上册物理之温度 知识讲解

温度 【学习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 3.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4.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要点梳理】 要点一、温度 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摄氏温度: (1)单位:摄氏度,符号℃,读作摄氏度。 (2)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要点诠释: 1、华氏温标(F):华氏温标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Fahrenheit)在1714年制定的。 2、热力学温标(K):热力学温标是英国科学家开尔文(Kelvin)于1848年建立的。国际单位之中采用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热力学标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K。 3、我国最低气温约为“-52℃”,读作“负五十二摄氏度”或“零下五十二摄氏度”。 4、要特别注意摄氏温度的写法(30℃)与读法(三十摄氏度),不能写成“30C”或读成“摄氏三十度”,以免与别的温标混淆。 要点二、温度计 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 4、特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内径是粗细均匀的,温度计的分度值设计的越小,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 5、常用温度计: (1)实验室温度计(图甲):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2)体温计(图乙):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3)寒暑表(图丙):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要点三、温度计的使用 1、【高清课堂:《温度计》】温度计: (1)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②认清分度值。 (2)使用时: ①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看: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二物理5.1温度与温标

第五章 热与能 5.1 温度 温标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会测量液体的温度; 2.理解摄氏温标的规定,并能掌握常见的温度计改装问题; 3.熟练掌握液体温度计与体温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的异同点; 4.熟练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会判断实例应用,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问题1: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吗? 一、温度与温标 1. 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摄氏温标是一种确定的温度的标准。 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C 20”读作“20摄氏度”,“-C 20”读作“负20摄氏度”或“零下20摄氏 度”。 3.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结构:一根内径均匀的密封细玻璃管,和一个盛有液体的玻璃泡(主要是 水银、酒精和煤油。) 最小分度:1℃ 使用:①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合适量程和最小分度值的温度计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的侧壁与底部 ④待示数稳定时读数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⑥眼睛的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⑦记录数值和单位 水银 酒精 水 标准状态下凝固点 -39℃ -117℃ 0℃ 标准状态下沸点 357℃ 78℃ 100℃ 其他 对温度的变化反应迅速 有害健康 价格贵 对温度的变化反应较慢 无毒 价格低 热胀冷缩有反常现象 温度计的工作液体不选用水。因为水的热胀冷缩有反常现象,在同样受热与遇冷时, 水的温度变化小。 第一支温度计是伽利略发明的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当温度升 高,液面下降,与常用温度计相反。 4. 体温计结构:玻璃泡与细玻璃管的连接处有一段细弯管

初二物理热学分层作业

5.1 温度温标(1)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它的常用单位用表示,读作。 2、要想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要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叫。 3、目前常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是科学家在 1742年 提出的,它 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用表示。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4、摄氏温标规定,的温度为0摄 氏度;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5、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需要用,常用温度计是根 据制成的。 6、夏天的早晨,上海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A、 0℃ B、 25℃ C、 50℃ D、 75℃ 7、炎热的夏天,家用空调的温度一般应调至约为______℃,读作_________。 8、、某新闻报导中写道:“到目前为止,人类在实验室里获得的最高温度为摄氏25000万 度。”请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在错误的文字下面打上波浪线。应改正 为。 9、如图1所示为几位同学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几种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10、如图2所示的是,它的最小分度值是℃, 测量范围是℃,图中所示温度为℃。 11、某同学按图3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之处 是。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 如图(b)所示,则液体温度为℃。 12、医用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也就是量程)一般 是。一般寒暑表和实验室常用温 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而体温计的分度值 是。 13、体温计与一般常用温度计相比,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是,体温计可 以读数。使用前要___ ___。 14、如图4是家庭用的寒暑表,它的量程是,分度值 是。观察寒暑表可知,所示气温是。 15、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 图3 图2 图3

要被测液体中,使用时不能使玻璃泡碰到或。待温度计的稳定后再读数,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相平。 图5 图6 16、图5是甲乙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的一部分,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17、图6是某地区一天中的两次温度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天的最高温度是温度计,示数是℃,当天的最低温度是温度计,示数是℃,两者温差℃。若当天某时气温为15℃,请在温度计上标出该温度值。 18、使用读数是37.8℃的一支体温计,未使升上去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里,就用来先后测量两个病人的体温,如果他们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6℃和38.7℃,那么这支体温计上的读数将是和。 19、某温度计的示数为-18℃。对这个示数的读法下列正确的是哪个? ( ) A.负18度或摄氏零下18度 B.负18摄氏度或零下18摄氏度C.负18度或零下18度 D.负18摄氏度或摄氏零下18度 20、某人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出的温度为() A、37.0℃ B、39.5℃ C、42℃ D、以上三种温度都有可能 21、用体温计测某人的体温,水银柱上升到37.5℃刻度处,如果不甩几下,直接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9℃的人的体温,那么这支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 ) A.37℃、39℃ B.37℃、37.5℃C.37.5℃、39℃ D.37.5℃、37.5℃22、某护士随手取了一支体温计,此体温计曾给一个体温为39℃的发烧病人测量过。该护士对体温计作了消毒处理,但忘记了甩几下,直接用来给另一个人测体温,结果示数为39℃,该人的体温 ( ) A.就是39℃ B.可能高于39℃C.一定低于39℃ D.可能低于39℃ 23、一根刻度不准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显示出的温度是4℃,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96℃。若把它插在温水中所显示的温度是20℃,那么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初二物理热学知识点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 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初二物理温度温标专题复习完整版

初二物理温度温标专题 复习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温 度、温标 一、概念梳理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 2、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温度计: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的专用测量工具。 4、温标:要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需要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叫做温标。摄氏温标是一种确定温度的标准。是由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1742年提出的,除此外还有华氏温标与开氏温标等,我们国家目前主要使用摄氏。 (1)摄氏温标: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中间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1、 (a )如摄氏温度用t 表示:t=25℃ (b )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 (c )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在国际单位之中,采用热力学温标(又称开氏温标)。单位:开尔文,符号:K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273K 。热力学温度T 与摄氏温度t 的换算关系:T=(t+273)K 。0K 是自然界的低温极限,只能无限接近永远达不到。 (3)华氏温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18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华氏温度F 与摄氏温度t 的换算关系:F=5 9 t+32 5、温度计 (1)常用温度计:构造:温度计由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外壳、玻璃泡、液面、刻度等几部分组成。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温度计内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6、正确使用温度计 (1)先观察它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零刻度的位置。 实验温度计的范围为-20℃-110℃,最小刻度为1℃。 体温温度计的范围为35℃-42℃,最小刻度为0.1℃。 (2)估计待测物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3)温度及的玻璃泡要与待测物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与容器侧面)。 (4)待液面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及不能离开待测物)。 (5)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6)记录数值和单位 温度计的工作液体不选用水。因为水的热胀冷缩有反常现象,在同样受热与遇冷时,水的温度变化小。

温度温标

资源信息表

第二章 5.1温度温标 执教:上海市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张俊雄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温度、摄氏温标、温度计和分子动理论,这是学生第一次从物理角度研究热学。温度概念是本章知识的学习基础,其中从微观角度解释温度,为后续的内能知识作了铺垫。 热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是学生能直接感知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学生对物体有“冷热”的感性认识,但是对温度的定义和摄氏温标的定标缺乏理性认识。通过对四季变化和小实验,感受物体的冷热,引入物理量——温度,并知道测量的必要性。在了解温度计原理和摄氏温标的定标方式的基础上,继而通过观察、讨论、交流,逐步提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并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通过了解物体可以不断分割,同时能保持物质的性质,引出分子。再通过系列宏观现象和建立模型的方法来推理分子微观运动,知道分子动理论。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形成知识的过程中,感受观察、对比、推理、建模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并体验学习的乐趣,懂得交流与合作的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温度和温标。 ⑵知道医用温度计的构造、测量范围。 ⑶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⑷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观察温度计的构造、测量范围、最小分度值的过程。 ⑵通过比较医用温度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异同,感受对比的研究方法。 ⑶在根据宏观现象推理分子微观运动的过程中,感受推理和建模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活动,增强科学测量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⑵通过阅读温度阶梯表,了解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重要关系。 ⑶通过分子动理论的学习,体验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探索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完整版)温度与温标练习题

温度与温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体冷热程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B.不可以根据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C.准确判断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D.0℃的冰比0℃的水冷 2.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 ) A.35℃B.37℃C.39℃D.42℃ 3.炎热的夏天,上海的最高气温为:( ) A.18℃B.28℃C.38℃D.48℃ 4.夏天的早晨,上海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0℃B.25℃C.50℃D.75℃ 5.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感觉较舒适的气温大约为:( ) A.5℃B.15℃C.25℃D.35℃ 6.-5℃,可读作:( ) A.摄氏负5度B.摄氏零下5度C.负5摄氏度D.负5摄氏度7.下列所述的温度值,最接近25℃的是:(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温度 C.人感到舒适的温度D.上海盛夏的最高气温 8.上海市气象台有3种高温预警信号,从低到高分别为“黄色”、“橙色”和“红色”,其中“红色”高温预警信号表示上海将要达到或已达到的气温为:( ) A.30℃B.35℃C.37℃D.40℃ 9.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 A.4℃B.0℃C.-40℃D.略高于-40℃10.适宜人体淋浴的水温是:( ) A.10℃B.40 ℃C.80℃D.100℃11.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给体温计消毒的恰当方法是:( ) A.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几次B.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片刻 C.用开水煮一段时间D.用酒精棉球擦一擦 12.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冰块多些,乙盆里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房子里,两盆中冰块都未熔化,那么:( )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B.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低D.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道 13.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容器中开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最高温度大于100℃水的温度计 B.用温度计搅动一下水,使水温均匀后放在容器底 C.温度计仍在水中时读数 D.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保持垂直

初中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四、教学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 学生实验:烧杯(2只)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1只) 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或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思考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新课教学】 一、温度与温度计

初二物理5.1温度与温标(总18页)

初二物理5.1温度与温标-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第五章热与能 温度温标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会测量液体的温度; 2.理解摄氏温标的规定,并能掌握常见的温度计改装问题; 3.熟练掌握液体温度计与体温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的异同点; 4.熟练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会判断实例应用,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问题1: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吗? 一、温度与温标 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摄氏温标是一种确定的温度的标准。 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C 20”读作“负20摄氏度”或“零下20 20”读作“20摄氏度”,“-C 摄氏度”。 3.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结构:一根内径均匀的密封细玻璃管,和一个盛有液体的玻璃 泡(主要是水银、酒精和煤油。) 最小分度:1℃ 使用:①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合适量程和最小分度值的温 度计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的侧壁与底部 ④待示数稳定时读数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⑥眼睛的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价格贵 价格低 温度计的工作液体不选用水。因为水的热胀冷缩有反常现象,在同样受热 与遇冷时,水的温度变化小。 第一支温度计是伽利略发明的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 成。当温度升高,液面下降,与常用温度计相反。 4. 体温计结构:玻璃泡与细玻璃管的连接处有一段细弯管 量程:35℃~42℃ 最小分度:℃ 使用: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人体。但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几下。 人的正常体温为37℃。 5. 引申: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由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提出, 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 ”。开尔文温度(T )与摄氏温度(t )的关系: 15.273+=t T 。 0 K (即℃)是自然界的极限温度,只能无限接近,永远不能达 到。 美国等国家还使用华氏温标,由德国人华仑海特提出,单位是华氏度,用 符号“F ”。华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F ,水的沸点 为212F 。华氏温度(F )和摄氏温度(t )的换算关系:325 9+=t F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指天气闷热,一般指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 上;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指天气炎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 以上;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指天气酷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 上。 经典例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