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王牌 周末小班 初二物理 温度、温标、分子动理论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五章5.1.2 温度 温标---分子动理论 教案设计

5.1.2 分子动理论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学习温度、摄氏温标、温度计和分子动理论,这是学生第一次从物理角度研究热学。
温度概念是本章知识的学习基础,学生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热现象,其中从微观角度解释热现象,为后续的内能知识作了铺垫。
通过了解物体可以不断分割,同时能保持物质的性质,引出分子。
再通过系列宏观现象和建立模型的方法来推理分子微观运动,知道分子动理论。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形成知识的过程中,感受观察、对比、推理、建模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并体验学习的乐趣,懂得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经历和实例的分析,感受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2)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猜想分子热运动跟哪些因素有关,感悟合理猜想的必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猜想过程中,小组讨论合作,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激发探究热情;(2)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激发自身的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难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四、教学资源器材:烧杯,水,香水,红墨水,铅柱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中的现象、演示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
通过对一杯水进行分割,引导学生得出分子动理论中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通过情景创设,利用移动助学技术进行教师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六、教学流程(一)引入师:在之前关于“热”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热现象。
所有的现象都是能用理论来解释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能够解释这些热现象的理论。
(二)新课(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情景:出示一杯水问题:如果我们要对一杯水再进行分割,我们可以怎么操作?交流:把一杯水分成两杯水,再分成一滴水······总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五章5.1温度温标 教学设计

第五章 5.1温度温标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五章第一节《温度温标》的第一课时,学习“温度”“温标”“温度计”等相关知识。
这部分是“热与能”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科学认识热现象的起始。
关于热现象,学生已具有大量的生活经验,但未能科学、系统的将知识表征、储存。
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发同学们的关注;设置体验活动,激发学生认知冲突,进而引入温度这个物理量,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温标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一个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温标的建立过程,知道摄氏温标的定标方式。
温度计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测量仪器,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观察、分析进而了解实验室温度计结构特征,理解温度计原理,学生通过阅读,与教师共同实验得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理解温度和温标。
⑵知道温度计的构造、测量范围和最小分度值。
⑶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⑷知道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⑴经历观察温度计的构造、测量范围、最小分度值的过程。
⑵通过比较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感受对比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正确使用温度计的纠错活动,增强科学测量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⑵通过古诗引入新课,感悟物理文化与人文文化密切相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摄氏温标的规定。
2、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摄氏温标的规定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温度计、体温计等。
2、演示实验器材:演示温度计、烧杯、不同温度的水。
3、自制PPT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利用人对物体冷热程度的感觉不可靠这一活动引入温度,以学生观察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了解摄氏温标的定标方式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1.摄氏温标的定标。
方法是突出摄氏温标的定标方式:通过一个没有刻度的温度计无法测出温度,凸显温标的重要性,通过PPT感受温标的定标方式,随后介绍摄氏温标的定标方法,建立摄氏温标概念。
上海初二物理下学期温度和温标知识点及例题精讲

上海初⼆物理下学期温度和温标知识点及例题精讲第⼋讲温度和温标学习⽬标理解温度和温标。
知道摄⽒温标定标的规定,学会⽤温度计测温度。
知识要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1. 温度2. 温标1物理意义:表⽰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测量标准。
常⽤的温标有摄⽒温标(也叫百分温标)、华⽒温标和热⼒学温标(也叫绝对温标或开⽒温标)。
摄⽒温标(t):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创⽴,规定 1 标准⼤⽓压下冰⽔混合物的温度为 0 度,纯⽔沸腾时温度为 100 度,在0~100度之间等分 100 份,每⼀等份就是 1 摄⽒度,它的单位为摄⽒度(℃)。
2 华⽒温度(t F):由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创⽴,规定 1 标准⼤⽓压下冰⽔混合物的温度为 32 度,纯⽔沸腾时温度为 212 度,在32~212度之间等分180份,每⼀等份就是1华⽒度。
它的单位为华⽒度(F),与摄⽒度换算关系为t F = 95t + 32。
3 热⼒学温标(T):由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创⽴,把-273.15℃叫做绝对零度(通常取绝对零度为-273℃),每⼀度的⼤⼩与摄⽒度温度相同。
它的单位为开尔⽂(K),与摄⽒度换算关系为 T=t+273。
3. 温度的测量⼯具:温度计。
常⽤温度计制成原理:根据液体热涨冷缩,所⽤的液体可以是⽔银、酒精或煤油。
由于温度计的内部液体有不同的沸点和凝固点,所⽤可制成测量范围不同,适⽤场合不同的各种温度计。
如⽔银在标准状态下的凝固点为-39℃,沸点为 357℃,酒精在标准状态下的凝固点为-117℃,沸点为 78℃。
温度计的使⽤:使⽤温度计时,⾸先要看清它的量程,然后看清它的最⼩分度值,也就是每⼀⼩格所表⽰的值。
要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测量被测物体的温度。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且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的侧壁或底部;读数时,温度计不要离开被测物体,且眼睛的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相平。
只有正确使⽤温度计,才能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郭老师新王牌物理补习班第七讲温度温标(学生用)

第七讲温度温标I.温度和温标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单位:摄氏度(℃).测量仪器:温度计.2.摄氏温标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将0℃和100℃之间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3.常见温度的估测:4.华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有18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华氏度.华氏度(F)和摄氏度(t)的换算关系式:F=1.8t+32.II.温度计1.液体温度计1)工作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所用的液体:水银、酒精或煤油等.3)使用要点:a)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看清它的最小分度值;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c)温度计内的液面不再变化时进行读数;d)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与玻璃管内液面相平.2.体温计: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细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的弯管,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但使用前必须用力甩,使细管中的水银回流到玻璃泡内.3.指针式温度计:根据两种金属的热膨胀程度不同设计.4.伽利略温度计:世界上第一个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1.0℃的冰与0℃的水比较()A.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B.0℃的冰与0℃的水温度一样高C.用0℃的冰冷却物体比0℃的水冷却物体的效果差一些D.用0℃的冰冷却物体与0℃的水冷却物体的效果一样2.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各不相同,今天(八年级期中考试)你所在教室的气温最接近( )A. 0℃B. 20℃C. 40℃D. 50℃3.夏季为了节能,本市公共建筑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一般不得低于()A. 19℃B. 24℃C. 26℃D. 37℃4.上海中心气象台有3种高温预警信号,从低到高分别为“黄色”、“橙色”和“红色”,其红色”高温预警信号表示上海将要达到或已达到的气温为()A. 30℃B.35℃C. 37℃D.40℃5.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最小刻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3)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A.(1)(2)(3)(4)B.(1)(3)C.(2)(4)D.(1)(2)(3)6.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7.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示数的精确程度决定于()A.温度计上所标出的范围B.温度计上每小格的距离大小C.温度计上的最大值D.温度计上标出的最小刻度8.有两支水银温度计,它们的下端玻璃泡的容积相同,玻璃管的内径粗细不同,当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则()A.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得高,示数较大B.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高,示数较大C.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D.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高,示数相同9.量程都是0~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最小刻度都是1℃;玻璃泡的容积,甲大些,乙、丙相同;玻璃管的内径,甲、乙相同,丙粗些。
上海初中物理-温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点和习题

TC= 5/9*(TF -32)
热力学温标:也是国际温标,开尔文,符号K。1848年开尔文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引出的与测温物质无关的温标。
规定水的三相点(水的固、液、汽三相平衡的状态点)的温度为273.15K,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每刻
度的大小是相等的,但绝对温标的0K,则是摄氏温标的-273.15℃。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
量程
-20℃~110℃ -30℃~50℃ 35℃~42℃
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 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分度值 所 用液 体
1℃
1℃
银煤油(红) 酒精(红)
0.1℃ 水银
水银
酒精
使用步骤: ①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合适量程和最小分度值的温度计 标准状态下凝
人的正常体温:37℃ 30分钟杀死新冠病毒的温度:56℃
上海昼夜温差:约10℃ “高温天气”的最高气温:35℃ 公共场所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的最低温度:26℃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指天气闷热,一般指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指天气炎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指天气酷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3. 夏天的早晨,上海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 0 ℃
B. 25℃
C. 50 ℃
D. 75 ℃
4. 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上海初二物理下学期 温度和温标 知识点及例题精讲

第八讲温度和温标学习目标理解温度和温标。
知道摄氏温标定标的规定,学会用温度计测温度。
知识要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1. 温度2. 温标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测量标准。
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也叫百分温标)、华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也叫绝对温标或开氏温标)。
摄氏温标(t):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创立,规定 1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度,纯水沸腾时温度为 100 度,在0~100度之间等分 100 份,每一等份就是 1 摄氏度,它的单位为摄氏度(℃)。
2 华氏温度(t F):由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创立,规定 1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32 度,纯水沸腾时温度为 212 度,在32~212度之间等分180份,每一等份就是1华氏度。
它的单位为华氏度(F),与摄氏度换算关系为t F = 95t + 32。
3 热力学温标(T):由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创立,把-273.15℃叫做绝对零度(通常取绝对零度为-273℃),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度温度相同。
它的单位为开尔文(K),与摄氏度换算关系为 T=t+273。
3. 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常用温度计制成原理:根据液体热涨冷缩,所用的液体可以是水银、酒精或煤油。
由于温度计的内部液体有不同的沸点和凝固点,所用可制成测量范围不同,适用场合不同的各种温度计。
如水银在标准状态下的凝固点为-39℃,沸点为 357℃,酒精在标准状态下的凝固点为-117℃,沸点为 78℃。
温度计的使用: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然后看清它的最小分度值,也就是每一小格所表示的值。
要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测量被测物体的温度。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且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的侧壁或底部;读数时,温度计不要离开被测物体,且眼睛的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只有正确使用温度计,才能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体温计:(1)测量范围:35℃~42℃;最小分度:0.1℃。
上海物理初二06--温度 温标

3
9.图 3 是甲乙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的一部分,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甲的示数为_________,乙的示数为 _________。 10. 图 4 是某地区一天中的两次温度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天的最高温度是 _________ 温度计,示数是 _________℃,当天的最低温度是_________温度计,示数是_________℃,两者温差_________ ℃。若当天某时 气温为 15℃,请在温度计上标出该温度值。 11.使用读数是 37.8℃的一支体温计,未使升上去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里,就用来先后测量两个病人的体温,如果 他们的实际体温分别是 37.6℃和 38.7℃,那么这支体温计上的读数将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2. 温 度 计 要 能 正 确 使 用, 使 用 前 首 先 要 搞 清 它的 量 程 和 最 小 刻 度 值 ,使 用 它 测 水 的 温 度 时 ,要 注 意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今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_。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
授课班级:初二尖子 学员姓名: 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 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题 温度 温标 分子动理论 备课时间: 掌握温度等概念,会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班 年 级: 初二 辅导科目: 物理 剩余天数 课时数:2 学科教师:
重点、难点
考点及考试要求
教学内容
一、温度 温标 1、 温度(符号:________):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 2、 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符号:K ②常用温度温标为_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3、0℃:摄氏温标规定,在________________下,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为 0℃; 100℃:摄氏温标规定,在________________下,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为 100℃。 例 1、将两手分别浸入热水喝冷水中,一段时间后,再一起浸入同一盆温水中,两手感觉是________,为此我们 引入了________这一物理量来客观的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练习 1、灯泡发光是的温度可达 2500℃,读作________________,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可达“-20℃”,读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2、 0℃的水和 0℃的冰 ( ) A.0℃的水更冷 B.0℃的水更冷 C.两者一样冷 D.无法比较 二、温度计 1、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1)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 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________。 (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温度计的量程内,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浦东新王牌 周末小班 初二物理-内能、热机

第三讲:内能、热机【基本知识点】1、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而热传递是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过程。
3.知道内燃机的4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4.知道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基础 + 拓展】一、填空题1.物体的内能是指。
内能的单位是。
都有内能。
2.内能跟物体的有关,升高,内能就,温度降低,内能就。
内能还与物体的、有关。
3.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和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且和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的。
4、2006年9月29日F1上海站比赛在上海嘉定国际赛车场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比赛过程中,赛车轮胎的温度会(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这是通过方式改变轮胎的内能,另外一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
5.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填序号)(1)冬天,人们用两只手掌相互摩擦取暖(2)在古代,人类钻木取火(3)冬天,人们往手心中呵气取暖(4)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冷水变热(5)晒太阳时感到很热(6)用锤子反复打击一些铁片,它的温度升高(7)多次弯折一根铁丝,弯折处会发烫6.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
前者是利用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7.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水的内能______________(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
8.如图1所示,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有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_______方式使空气内能,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图19.指出下列现象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人造地球卫星穿越大气层飞向太空或者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卫星温度升高:________;(2)人捧着热水袋,手感到暧和:________;(3)冬天手冷时,用双手相互搓搓,使手感到热:________;(4)一杯水慢慢变凉: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与能》
第一讲:温度、温标、分子动理论
【基本知识点】
1.温度:表示问题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标中0℃: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每1℃:把0——100摄氏度100等分,每一等分即为1℃。
3.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测量体温用体温计。
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人体正常体温是37℃.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温度。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玻璃泡要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面相平齐。
被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读靠近液面的那个刻度线的读数。
5.一般说来,物体在温度升高时膨胀,在温度降低时收缩。
相同条件下,气体热胀冷缩最明显,液体其次,固体最不明显。
6.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说明分子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剧。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温度温标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可用测量,它的常用单位是。
2.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计的刻度是把
规定为0度,把规定为100度,用这样的方法确定的温度单位叫记作。
3.测量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应与被测物体,且不要碰到容器的;读数时温度计不要被测物。
且眼睛的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面。
4.人体正常体温为,一般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5.18摄氏度可写成________,—20℃读作________________·
6.0℃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正确的是()
A 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
B 0℃的冰比0℃的水温度高
C 0℃的冰比0℃的水感觉可能冷一些
D 无法比较0℃的冰与0℃水的冷热程度
7.以下是某位同学做“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所进行的实验步骤,请按照温度计使
用步骤把下面的叙述用编号依次排列出来: 。
(A )选用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的温度计。
(B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 )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D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E )放一段时间,使玻璃泡内液体充分膨胀,液柱稳定。
(F )取出温度计。
8.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
测量范围是 ℃
到 ℃。
小明同学测体温后,体温计所示温度为如图1所示,则他的体温是 ℃
9.一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9.5
和37.5,那么 ( )
A 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B 他的体温更接近39.5℃
C 他的体温在37.5℃~39.5℃
D 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
10.某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5厘米;100℃时,水银柱长为25厘米,当水银柱长为
12厘米时,所显示的温度为 ( )
A 28℃
B 35℃
C 48℃
D 60℃
11.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读数应在 ( )
A 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上升时进行
B 温度计内液体上升到最高处时进行
C 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下降后进行
D 温度计内液体匀速下降时进行
图1
12.2004年上海冬季的某一天,白天最高温度如图2(甲)所示,夜间最低温度为零下
2摄氏度,请在图2(乙)的温度计中标出最低温度。
这一天的温差为 。
13.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在20℃时测得它的液柱长为10厘米,100℃时液柱长为
30厘米,当液柱长为15厘米时,所测温度是 ;当所测温度为30℃时,液柱长为
厘米。
14.使用温度计前,应 温度的高低,以免超过温度计的 ,测量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 ,在观察温度时,温度计不能
3.有一只温度计刻度不准,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放在l 标准大气
压下沸水中的示数是104℃,若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0℃,那么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 )
A 16℃
B 19.2℃
C 20℃
D 24℃
分子动理论
4.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糖放入水中后不搅拌,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甜
B 香水瓶打开后,房间里充满香味
C 扫地时能看到尘士飞扬
D 衣箱中放有卫生球,箱内的衣服都有卫生球的味道
图2 甲 乙
5.对下列现象分析中,错误的是()
A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
B折断木棒要花很大的力气,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C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变没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比滴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6.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时,将消毒液喷洒在室外,过一会儿室内也会嗅到药味,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天气越热,药味就弥漫得越快,这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容器中下半部装水,上半部装酒精,密闭后静放一段时间,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____,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________,同时还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
8.把表面光滑的铅块放在铁块上,经过几年后将它们分开,发现铅块中含有铁,而铁块中也含有铅,这种现象说明()
A 物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B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 分子的引力大于斥力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 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活动
B 炒菜时,周围可闻到菜香味
C 放在菜里的盐不见了,菜变咸了
D 墙角放煤的地方,墙壁里面变黑了
10.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这就是布朗运动,它所揭示的本质是()
A 花粉粒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
B 花粉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
C 水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
D 上述结论都不对
三、拓展题
11.某温度计的温度为0℃时,汞柱的长度为7厘米,当它的温度为100℃时,汞柱的长度为27厘米,则当温度计中的汞柱为17厘米时,他的温度示数为多少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