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默写1.按要求填空。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长沙》)(2)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3)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____________。

(《短歌行》)(4)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

二、选择类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以澎湃的激情热情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力,体现了“五四”时期敢于破坏和创新的时代精神。

B.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红烛》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忠贞。

C.《峨日朵雪峰之侧》用凝重壮美的意象表达丰富深刻的诗情,表达了诗人昌耀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依然保持坚定的信心。

D.英国诗人雪莱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在《致云雀》中热情赞颂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柔美、静谧、神秘的象征。

3.以下选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A.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难道……吗?B.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怎么能……呢?C.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难道……吗?D.此所以败也。

……的原因三、选择题4.以下描写秋天的诗句中,意境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

D.孤村落日残霞,轻烟寒树老鸦。

四、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典型①人们把作家创作出来的那些高水平的人物,称为典型,或典型人物。

②从一般道理上说,作家所写的人物能够被广大的读者接受和认可,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样的人物就是典型人物。

但从理论上界定,还真是一件难事。

从人类最初的叙事作品到今天,作家和理论家对于如何写人物,看法发生了许多变化。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七宝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2023.11)(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10分)(一)(5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2)_________,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3)鹰击长空,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描写出天姥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的雄伟气势。

【答案】①.风急天高猿啸哀②.呦呦鹿鸣③.鱼翔浅底④.天姥连天向天横⑤.势拔五岳掩赤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啸、呦、翔、拔。

(二)(5分)按要求选择。

2.假设你为学校“读书节”设计一张宣传海报,下列最适合选用的一项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规律C.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反省、知新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下面是某高三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自荐信,画线部分可能存在不得体的表达。

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①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

我是XX,来自XX市XX中学,学习成绩优秀,曾担任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爱好写作。

我获得过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高中组一等奖;也曾代表学校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②以敏捷的反应和出众的口才令对手自惭形秽,③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贵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④能进入贵校中文系学习是我的理想。

⑤贵校的自主招生条件也非常符合我的标准。

⑥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⑦圆我的大学中文系之梦。

此致敬礼!自荐人:XXXXX年X月X日有几处画线部分存在不得体...的表达?()A.1处B.2处C.3处D.4处【答案】2.D 3.C【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上海市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选择题: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作为一条商业通道,“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商业贸易上,可实际上,它的历史作用却远远超出经济交流的。

而今天,“丝绸之路”所经地带又重新成了的所在。

A. 界限举世瞩目B. 界限举足轻重C. 范畴举足轻重D. 范畴举世瞩目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填空题(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2)蒹葭萋萋,______。

所谓伊人,______。

(《诗经•______》)(3)东晋陶渊明是一位精神上超脱世俗利害,淡然自足的诗人,在《饮酒》中他写了“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自己身居世间而对争名逐利的官场冷漠和疏离,获得了宁静的生活。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②箨(tuò):笋壳。

③帙(zhì):包书的布套。

(1)本诗就体裁而言,属于______诗。

(2)对这首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写新发之竹,作者化静为动,用“含”、“出”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

B.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竹荫中,品着清凉的美酒。

C.前两联从视觉角度写竹,颈联增加了嗅觉角度的描摹,都表达了对竹的赞美。

D.本诗写物抒怀都紧扣竹的特点,风格上体现了杜甫一贯的沉郁顿挫的诗风。

(3)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鉴赏这首诗最后一联的艺术手法以及表达的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4.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成。

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_________·赤壁怀古》)(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答案】①.艰难苦恨繁霜鬓②.樯橹灰飞烟灭③.念奴娇④.千岩万转路不定⑤.迷花倚石忽已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及文学常识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鬓”“樯橹”“娇”“倚”“暝”。

2. 按要求选择。

(1)小明独自居家学习期间,经常一边想着学习,一边想着游戏。

他想选一则座右铭来警诫自己,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A. 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

B. 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C.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D. 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2)下面的选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我们是不是也因之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呢②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③至多是说,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④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⑤这一点,依我们上面所说的,还是不太能自圆其说A. ①⑤④②③B. ⑤①②③④C. ①②④③⑤③D. ②④⑤③①【答案】(1)C (2)D【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

A.“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是说“善于统治别人人,能够管理好自己”。

强调治理国家的人,首先应当善于“自治”,否则便治理不好国家。

与题干的语境不符合。

B.“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是说“是由于内外不一致,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讲解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讲解
②我们时时为此苦恼着。
③作为思想的载体,信息是无形的财富,是战略的资源。□
④如今的时代号称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即便是在信息不甚发达的中国,每天也有两千多份报纸、上百种困书在印刷机上滚动,单是长篇小说,据说就已达到日产两部的速度。不要说读,哪怕翻一遍,恐怕也要加快速度才行。大大小小的电视台,更是如凶猛的怪兽,时时考验着我们抵御诱惑的能力。更不要说小小寰球正日益成为地球村,密密麻麻的因特网,打鱼似地将我们一网打尽,使我们只能在它既广大又狭小的空间里挣扎。久而久之,我们不再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而成为一只地道的网虫。
4我们到了包扎所,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不一会儿,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却是空空的。
5“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的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6“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11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
12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13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那位新媳妇也来了,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17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答案】①.鹰击长空②.鱼翔浅底③.青青子衿④.悠悠我心⑤.江山如画⑥.一时多少豪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B. “就是负责的思想”错误,过于绝对,据原文第三段可知,是“体现负责”,并非“就是负责”;
D. “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错误,曲解文意,据该段首句 “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可知,举例是为了说明的段落中心句“对负责的思想负责”。
故选C。
【5题详解】
A. AB. BC. CD. D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我们不再一己呢喃,也不满足于窃窃私语。我们要让声音在阳光下汇聚。越来越多的人不惮于我口说我心,这才是希望之民族,这才是强大之国度。如此,,,,如此 ,,,。令人欣慰的是,思想的光芒正在重生,行动的理性正在重生。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结构,概括主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观点(顺序不能调换),然后再结合三个事例的各自作用进一步分析三者的关系,理清段落层次结构。
根据第四段“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要发表的。……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可知,本段中心即为“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负责”就是在得到“负责的思想”后去发表,去推进,去扩充。据后文“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可知,三者的做法正好与上文“去发表,去推进,去扩充”一一对应,是递进关系,因而不能调换顺序。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根据上文③ “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思想不是……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可解答第一问,即第一个“负责”在文中的意思是 “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的”,是形容词;

沪教版高一语文上期中试卷

沪教版高一语文上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谦逊(qiān xùn)殷切(yīn qiè)颐指气使(yí zhǐ qì shǐ)B. 赋闲(fù xián)沉湎(chén miǎn)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遥相呼应(yáo xiāng hù yìng)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D. 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鹿死谁手(lù sǐ shuí shǒu)舞文弄墨(wǔ wén nòng mò)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使得许多尖端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

B.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C.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要求我们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D.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同学们纷纷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有些人却不能持之以恒。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丰富的一项是()A. 他望着远方,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B. 她微笑着,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C. 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风景,思绪万千。

D. 她轻轻地说:“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B. 她的歌声如泉水般清澈。

C. 这本书的内容像山一样厚重。

D.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我说:“你知道吗?明天就要考试了。

”B. 她说:“这本书很好看,我推荐给你。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默写默写:(5分)【任选5空,超出5空,按前5空评分】1.老吾老,;幼吾幼,。

2.两岸青山相对出,。

3.,轻舟已过万重山。

4.,不如退而结网。

5.笼天地于形内,。

6.露从今夜白,。

二、语言表达解释下列加点字:(5分)1.廊腰缦回 2.辞楼下殿 3.尽态极妍 4.将何往而非病 5.濯长江之清流三、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17分)①我一直想写一写巴赫。

许多次拿起笔,又放下了。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巴赫,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并且不说一句话。

”像我当然要三缄其口了。

②巴赫确实太伟大了,太浩瀚了。

他的音乐影响了300年来人们的艺术世界,也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无以言说,难以描述。

我确实不知该怎么来写巴赫。

但我又实在想写巴赫。

③这一次,鼓励自己说:试一试吧!看看你能不能走近他?④鼓励我写下去的原因,是我偶然间看到一个资料,其实这资料早已经并不新鲜,只是我的外语太差,德语更是一窍不通。

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

似乎这个德文的原意一下子解读开巴赫的一切,我对他豁然开朗。

⑤说来很惭愧,因为见识的浅陋和闭塞,我听到的巴赫的第一支乐曲是《勃兰登堡协奏曲》,还只是其中的片断。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因为这里面有经威廉汉姆改变而异常动听的《G弦上的咏叹调》。

但这支著名的乐曲,当时勃兰登堡对它根本不屑一顾,没让他的乐队演奏,而是将这支乐曲曲谱的手稿混同在其他曲谱中一起卖掉,一共才卖了36先令。

可以说,如果没有1802年德国音乐学家福尔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巴赫的传记,没有1829年门德尔松重新挖掘并亲自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恐怕巴赫的音乐到现在为止还只值36个先令。

⑥但这样说并不准确,如果没有福尔克,门德尔松,还会有别人将巴赫音乐的真实价值挖掘出来,告诉世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8高一上·潮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填写适当的文字。

某年大学毕业生要求求职去向调查统计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求职地区的选择有如下特点:________(要求:对比说明,不得使用数字)(2)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令人担忧的结果是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作为中国南方高原上人口分布最广、历史文化最深厚的古老民族之一,彝族有着丰富的祭祀和礼仪文化体系。

其中有一项古老而神秘的祭祀表演,就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称作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彝族古戏“撮泰吉”。

“撮泰吉”系彝语音译,“撮”意是“人”,“泰”意为“变化”,“吉”意为“游戏、玩耍”,连起来讲就是“人类演变的戏”,简称“变人戏”。

每年阴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是“撮泰吉”演出的时段,演出目的旨在扫除人畜祸患,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每逢演出期间,活动多集中在夜晚,地点则以本村寨为主,有时也会受邀到附近的村寨演出。

如今“撮泰吉”演出在大多数地方已经失传,唯有威宁的裸戛村还保留得相对完整。

学界一般认为,“撮泰吉”属于古傩戏的一种。

傩戏是多种宗教文化混合的产物,透过弥漫着宗教色彩的戏剧窗口,我们可以窥视到多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古风民俗。

然而,“撮泰吉”的传承在当下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是表演者的后继乏力。

“撮泰吉”的传承秉持着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原则,但相比从事傩戏表演,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宁愿选择经济效益更显著的外出务工,长此以往,势必发生传承者的断层。

其次是投入上的紧缺。

据威宁县非遗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财政投入过少,保护意识淡薄,文化理念落后,常常导致“撮泰吉”的保护丧失动力。

再者,专业人才的匮乏和研究队伍的不稳定也不利于“撮泰吉”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撮泰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就天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或资本价值。

因此对“撮泰吉”的保护并不是作博物馆标本式的封存,而是以活态的形式,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以融入时代的发展之中。

管理部门应当明确自身职责,在加大监管和投入力度的同时,也要形成强烈的宣传意识和有效的运作机制。

社会方面应积极寻找“撮泰吉”与当代文化的合作开发路径,譬如舞台展示的改进、依附于民族节日进行外向式开发以及和旅游产业的融合等等。

这些举措对于“撮泰吉”的生存和生长都将是关键而必要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撮泰吉”的保护,其研究工作却更须谨慎而行。

“撮泰吉”虽然存活于崇山峻岭之中,长期与世隔绝,很晚才揭开其神秘面纱,但如今在多方的关注下,仍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异。

研究者在田野考察中尤须谨慎“辨伪”,仔细甄别传统沿袭的原生态“撮泰吉”和经过讹误扭曲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撮泰吉”的传承工作,避免学术研究中出现的偏离客观认识的“泛傩现象”。

唯有立足本土和本民族进行研究,防止从案头到案头的泛泛之谈,才能真正澄清发生在“撮泰吉”认识上的种种误区,阐明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戏剧发生学上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28日10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彝族有着丰富的祭祀和礼仪文化体系,而古老而神秘的祭祀表演“撮泰吉”就是其中的代表。

B . 彝族“撮泰吉”的演出时间和地点都相对集中或固定,时间大多在夜晚,地点以本村寨为主,但有时也会受邀到附近的村寨演出。

C . “撮泰吉”是多种宗教文化混合的产物,弥漫着宗教色彩,体现了彝族这一古老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古风民俗。

D . “撮泰吉”传统的传承原则,现在许多年轻人宁愿选择经济效益更显著的外出务工也不愿意从事傩戏表演,这些因素都导致表演者后继乏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彝族古戏“撮泰吉”被称作中国戏剧活化石,但其演出在大多数地方已经失传,唯有威宁的裸戛村还相对完整地保留着,让我们得以观看。

B . 对“撮泰吉”的保护既不能封存,也不能封闭。

积极寻找与当代文化的合作开发路径,对于“撮泰吉”的生存和生长将是关键而必要的。

C . “撮泰吉”的传承在当下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投入上的紧缺常常导致“撮泰吉”保护丧失动力,加大投入是当前最亟须解决的问题。

D . 对“撮泰吉”的研究一定要谨慎,要仔细辨别原生态的“撮泰吉”和经过讹误扭曲的部分,做好“辨伪”工作利于更好地做好传承工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对于像“撮泰吉”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有必要的文化情怀,不能因其缺少经济价值或资本价值就不重视,不保护。

B . 在现阶段,对“撮泰吉”的保护必须形成合力,管理部门既要加大监管和投入力度,也要形成强烈的宣传意识和有效的运作机制。

C . 对于“撮泰吉”最好的保护并不是把它作为博物馆标本封存,而是把它作为活态的形式,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它融入时代发展。

D . 对于“撮泰吉”的研究一定要立足本土和本民族进行,不能只做从案头到案头的泛泛之谈,如此才能真正澄清认识上的种种误区。

3. (9分) (2020高三下·汉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

……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

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 . 《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 . 《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 . 《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 . .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C 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 . 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 . 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D . 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 (12分) (2017高二下·陆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锦聂鑫森景影夫妇之所以买这套二手房,是因为儿子要结婚,再买一套新房吧,钱还不够。

于是将早几年买的一套大房子让出来,重新装修,做了年轻人的洞房。

然后,他们寻寻觅觅,相中了这套房子安身立命。

这一切都是静悄悄地进行,没有惊动单位的任何人。

景影平日上班、下班,从不要单位司机接送,所以他搬家、安家没人知道。

儿子结婚,景影也没给本单位的人发请柬。

这叫自己的日子自己过,图的是一个清静。

景影夫妇太喜欢这套新买的房子了,虽说是二手房,虽说只有100 平米,虽说与彼此上班的单位有着不短的距离。

但是这栋楼的外墙爬满了地锦,让呆板的水泥钢筋结构墙散发出无限生机,美得可人。

景影五十有五了,是林业大学园林系毕业的,之后又在园林管理局当技术员、工程师,再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如今是副局长了。

景影一辈子与花花草草相厮守,心情好极了。

妻子刘欣在中学教语文,生得小巧玲珑,特别喜欢古人写花写草的诗词和散文,年纪大了却常常萌发少女的情怀,这很难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