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锦瑟》解读李商隐的四大困惑(主题主旨)

合集下载

李商隐诗词《锦瑟》的主题

李商隐诗词《锦瑟》的主题

李商隐诗词《锦瑟》的主题李商隐诗词《锦瑟》的主题《锦瑟》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以含意的隐晦、意境的朦胧而著称,也以其特有的朦胧美和丰富的暗示性,吸引历代诗评家和注家一次又一次地试图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李商隐诗词《锦瑟》的主题:《锦瑟》作为李商隐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颇得文人雅士的喜爱,但它的主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说、寄兴说和诗序说,每一种学说对诗歌有不同的解读,甚至同一种学说,也有不同的解读。

在认真研读了李商隐的生平、身世资料后,笔者认为《锦瑟》的主题除了悼亡、恋情、自伤和寄兴,还向人们揭示了在对美好事物追求时的迷恋和执着,在美好事物消逝时的失落和怅茫;描绘了人人都可能会体验到的一种复杂心境,莫名的失落、无端的惆怅、说不出的美好和道不明的感伤……古往今来,惹人喜爱的爱情诗比比皆是,令人赞赏的自伤诗数不胜数,为什么只有《锦瑟》倍受推崇?笔者认为,《锦瑟》所揭示的复杂而又无可名状的心境才是它真正引人入胜的原因。

原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

其实不然。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

此诗人之痴语也。

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

《锦瑟》 文章解读

《锦瑟》 文章解读

《锦瑟》文章解读杨洪基唱过《锦瑟》这首歌曲,深情而动听。

那么,《锦瑟》这首诗究竟是怎样的一首诗呢?本文将从诗人、题材、结构和意境四个方面对《锦瑟》进行全面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锦瑟》的作者和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他是唐代文学的巅峰之一,被誉为"李杜之间,乃公子哥"。

李商隐以其细致入微、意境深远的诗歌风格,享有盛名。

而《锦瑟》则是李商隐早期的作品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锦瑟》的题材和主题。

这首诗的题材是琴,可以说是以琴为主题的抒情诗。

通过对琴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忧伤之情。

诗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句话直观地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之情。

同时,诗中还将琴弦比喻为心弦,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锦瑟》的结构和用词。

这首诗共有七句,是一首长篇抒情诗,每句都以平仄严谨的五言句式构成,音韵优美动听。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和比喻等。

比如,“琴断弦已坠”将琴弦的断裂夸张成了琴身的坠落,形象生动。

同时,用词精准、贴切,富有音韵感,使整首诗更具审美价值。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锦瑟》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整首诗以琴为线索,通过琴弦的断裂和诗人的哀叹,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失去的爱情的无尽思念和痛苦。

诗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句子,如“白发齐眉生,青春各已还”、“伤心秦汉经行处,读书万卷始通神”,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质朴真挚,使读者产生共鸣,引发人们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

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可以看出,《锦瑟》是一首以琴为主题的抒情诗,通过描绘琴弦的断裂,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失去的爱情的思念和痛苦。

诗中运用了精湛的修辞手法,结构优美,用词精准,意境深远。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和情感。

总结起来,《锦瑟》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一部代表作,通过对琴弦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往事和失去爱情的思念之情。

讲解锦瑟表达了的情感

讲解锦瑟表达了的情感

讲解锦瑟表达了的情感(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讲解锦瑟表达了的情感李商隐《锦瑟》,是小楼最喜欢的唐诗,没有之一。

情感起伏李商隐锦瑟读后感

情感起伏李商隐锦瑟读后感

情感起伏李商隐锦瑟读后感情感起伏——李商隐《锦瑟》读后感李商隐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诗人,其作品以独特的表达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

他的诗歌作品常常围绕着人生、爱情和自然等主题展开,其中《锦瑟》这首诗更是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情感起伏。

读完这首诗,我被其中流淌的深情所触动,深有感悟。

《锦瑟》这首诗以瑟瑟作为开篇,瑟瑟有声地描绘了一个跳动的心,给人以一种不安的感觉。

接着诗中用了"色难辞"来形容诗人无力回天的处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悲伤。

而"玄铃"一词则直观地传达出一种阴郁而压抑的氛围。

这些形容词和描绘语言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起伏不定的情感。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抛开自身的情感,而是以客观的角度描述了锦瑟的音乐之美。

著名的"弹雀衔恨泪","何时倚虚幌"等等,更是增添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

这些描述中既有美丽的景物,也有坑坑洼洼的情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与诗人共鸣。

而诗的最后几句则又重新回到了诗人的情感之中。

"波潮带雨声","一弦一柱思华年"等等,无不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起伏,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之情。

尤其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深以及找寻心灵依靠的渴望。

这使我感受到了诗人心灵的孤寂和迷茫。

而"蓦然回首"的一瞬间,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已逝流年的留恋之情。

通过这首诗,我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与纷扰。

在这个充满曲折与复杂的世界里,人们心灵的波澜起伏不定,有时是喜悦与欢愉,有时又是忧愁与迷茫。

诗人用深深的感情将这种情感传递给了读者,使人们能够深入地体会到自己内心的情感。

读完《锦瑟》,我不禁沉思。

人生苦短,犹如锦瑟的音乐一样,美丽却又痛苦。

正如诗中所言,我们常常在寻找着何为真实的自我,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关爱。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往往常常为了一些事情而无法如愿以偿。

情感起伏李商隐锦瑟古诗词赏析

情感起伏李商隐锦瑟古诗词赏析

情感起伏李商隐锦瑟古诗词赏析情感起伏李商隐《锦瑟》古诗词赏析人的情感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主题,而诗歌作为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往往能够准确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类内心的起伏与波澜。

而李商隐的《锦瑟》正是一首伟大的古诗词作品,通过细腻而动人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情感的起伏以及人生的无常。

下面就让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锦瑟》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成为了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诗中以古代儿童玩具——击弦瑟为象征,抒发了诗人内心世事沧桑、人生起伏的情感。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古瑟,第二部分写年少时期的欢乐,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沧桑。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组合,表达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情感的起伏。

首先,诗人以古瑟为引子,通过对古瑟的描绘,展示出自己的感慨和情感。

诗中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里的锦瑟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五十弦则代表了人生的五十年。

每一弦、每一柱都承载着诗人对自己年轻时充满希望和憧憬的追忆。

这种追忆与现实的对比,使诗人的情感在深深的思念中逐渐升腾。

其次,诗人描写了自己年少时期的快乐与欢愉。

他回忆起自己曾经是“少年心事当拂曉”,犹如“息影沉璧人千里”般的年少时光。

这种生命的欢愉和无忧无虑的少年心态,让诗人茫然陶醉,激发出快乐和悠然自得的情感。

但是在快乐的背后,诗人似乎也隐约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蹉跎。

最后,诗人的情感逐渐转向了人生的沧桑和无奈。

他对年少时光的憧憬,对曾经充满希望的日子的追忆,以及岁月带来的无情打击,使他的情感变得复杂而沉重。

他用“青云直上三万尺”来形容年少时的追求和壮志,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实的冷峻和生活的艰辛使他感到悲伤和无助。

诗中写道:“碧空如洗终须还,少壮不努老更难。

”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沧桑和无常的思考和感慨。

通过《锦瑟》这首诗,李商隐用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描绘出了他内心的情感起伏和人生的无常。

他通过古瑟这一象征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人生中不同阶段带来的情感起伏。

从《锦瑟》诗词中解读李商隐的四大困惑

从《锦瑟》诗词中解读李商隐的四大困惑

从《锦瑟》诗词中解读李商隐的四大困惑从《锦瑟》诗词中解读李商隐的四大困惑《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争议最大的诗作之一。

此诗以含意的隐晦、意境的朦胧而著称,也以其特有的朦胧美和丰富的暗示性,吸引历代诗评家和注家一次又一次地试图了开她神秘的面纱。

李商隐被称为朦胧诗之祖,其诗大量运用典故与比喻,且比喻多为隐藏本体的借喻手法,往往将心中的朦胧情感,化为恍惚迷离的独特意象,观之如雾里看花,思之则飘渺难寻。

《锦瑟》一诗尤为突出。

该诗成为千古诗谜,甚至被称为中国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主要原因是中间两联典故描绘出的四幅画面,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涵蕴着人生的几乎所有境界。

而该诗之朦胧,也主要由颔联颈联氤氲而出――人生之大,莫若死生无常;处世之困,莫过真幻不分;情感之扰,莫非或喜或悲;学成之惑,莫如或用或藏。

生与死,真与幻,悲与喜,用与藏,都是鲜明对立而易于分别的概念,但《锦瑟》一诗却有意羼杂之混淆之,故其不朦胧也难矣。

“庄生晓梦迷蝴蝶”,其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

“庄周梦蝶”的典故主要表现了庄子“齐物”的思想。

人生在世,连梦与现实都不能分辨,连自己是人还是虫豸鸟兽都无法判定,又怎能确切地界定身外之物呢?此为朦胧之第一重。

“望帝春心托杜鹃”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口中流血,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为人的望帝早已仙逝,为鸟的悲啼依然挥之不去。

无论从佛家的轮回转世说来看,还是从情感与精神两层面来看,孰能断言望帝是死是生?此为朦胧之第二重。

珠生于蚌,蚌成于海。

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而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

“沧海月明珠有泪”,眼泪因悲伤而坠落,却化为价值连城的珍珠,此处“悲”与“喜”相反相成,而老子的辩证法亦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且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解读李商隐诗《锦瑟》

解读李商隐诗《锦瑟》

解读李商隐诗《锦瑟》《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诗题“锦瑟”,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无题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读李商隐诗《锦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1这首诗历来众说纷纭,难以确解。

有的认为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有的认为是悼亡诗,怀念其亡妻王氏;或是怀念其青年时所爱恋的一位女道士。

甚至有人认为是追念已故宰相李德裕。

这些理解都有道理,我谁的观点都不敢否定。

诗无达诂嘛!更何况此诗又将人事全部隐去,全用几个典故传之,更造成一种多义性。

不过也无须为此头痛。

更不必逐字逐句胡乱揣测,不妨像陶渊明一样“不求甚解”地去读书,你喜欢怎样理解就怎样理解,怎样理解觉得有趣就怎样理解。

其实,你非得像完成选择题一样,选出一项标准答案来,恐怕本身就是自讨苦吃。

诗是用形象说话的,故而本身就具有多义性,讲究含蓄蕴藉。

读诗应学会慢慢品读,但我不赞成像解剖医生一样肢解作品,更讨厌以为字字都有出处或字字都有着落的考证之法。

比如李商隐这首《锦瑟》,为什么不试着从整体着眼去理解呢?首先,“锦瑟”这只是诗人创作的一个感情触发点,应是它触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首联两句就是直抒胸臆式的感慨之语:这锦瑟为什么要弄五十根弦呢?难道就是为了使其曲调悲凉吗?听其曲便不由得使我想起了自己的一生,想起一生的梦想,想起年轻时所爱恋的对象。

颔联、颈联四句四个典故是对自己一生的形象表述。

追忆往事难免使人有往事如烟、人生如梦之叹。

四句以“梦”起,以“烟”收,是否就暗含了这样一种感慨呢?不过回想起来,许多事、许多人还是历历在目,感情也常常是很复杂的,遗憾、后悔、伤感、不甘、甜美、怀恋、惆怅,实在说不清楚。

所以,诗人很巧妙地运用四个典故进行了非常形象、非常概括地表述。

“庄生晓梦迷蝴蝶”运用的是“庄周梦蝶”的典故。

《锦瑟》主题解读

《锦瑟》主题解读

《锦瑟》主题解读我认为《锦瑟》主旨是诗人自伤身世。

李商隐的爱情诗尤为出名,像两首《无题》,其中均有传诵千古的佳句,比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等。

如果这首诗被看做“悼亡诗”,似乎也是合情合理。

然而若再深入挖掘,“悼亡”也可看成是自伤身世的一种表现。

李商隐一生仕途不得志,然而起初婚姻的幸福美满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妻子王氏的早逝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这让他的精神世界开始迷茫,在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中,他更加感伤自身坎坷多舛的身世,于是造就了这首“独恨无人作郑笺”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在演奏,它悲凉凄苦的音调勾起诗人的满腹愁绪,奠定了全诗凄婉哀愁而又隐晦的感情基调。

诗人倾听弦声,音乐悠悠中,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

诗人已经步入中年了,曾经的年华早已不待人,只顾匆匆离去,可是记忆却历历在目。

当年的意气风发早已寻觅不到,曾经的春风得意被现实狠狠地打垮,岁月的沧桑给诗人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妻子已然不在,风雨之中徒留诗人一人黯然神伤,那些曾美好的时光终成记忆,幸福却也永远回不来了。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究竟哪些是梦境哪些是现实,谁还分得清?悠悠琴声,如梦如幻,梦幻中的诗人有些迷茫,若心找不到方向又该怎么办?诗人的身世正是在这惘然之中,诗人本是最无辜,偏要夹在两党之间处处受排挤、打击,他便迷茫了。

诗人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没,空有满怀壮志却有施展的机会,何其可悲啊!“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万物朦胧,若有若无地让人心怀期待。

可是那理想的缥缈是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理想在前方,诗人却永远无法到达,正如那海市蜃楼,美好的终究是幻影。

诗人心中的凄凉悲苦,根源是他那浮萍般的身世,他在人事中浮沉找不到精神的寄托,孤零零的诗人让他笔下的诗句都虚无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到哀痛,年华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苦涩的悲哀。

在明月有泪的悲凉里,在良玉生烟的缥缈中,诗人回忆他的年华往事,追忆昔日的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年华流逝不等人,而我的远大抱负已然成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锦瑟》解读李商隐的四大困惑
——全新解读《锦瑟》主旨
李商隐被称为朦胧诗之祖,其诗大量运用典故与比喻,且比喻多为隐藏本体的借喻手法,往往将心中的朦胧情感,化为恍惚迷离的独特意象,观之如雾里看花,思之则飘渺难寻。

《锦瑟》一诗尤为突出。

该诗成为千古诗谜,甚至被称为中国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主要原因是中间两联典故描绘出的四幅画面,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涵蕴着人生的几乎所有境界。

而该诗之朦胧,也主要由颔联颈联氤氲而出――人生之大,莫若死生无常;处世之困,莫过真幻不分;情感之扰,莫非或喜或悲;学成之惑,莫如或用或藏。

生与死,真与幻,悲与喜,用与藏,都是鲜明对立而易于分别的概念,但《锦瑟》一诗却有意羼杂之混淆之,故其不朦胧也难矣。

“庄生晓梦迷蝴蝶”,其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

“庄周梦蝶”的典故主要表现了庄子“齐物”的思想。

人生在世,连梦与现实都不能分辨,连自己是人还是虫豸鸟兽都无法判定,又怎能确切地界定身外之物呢?此为朦胧之第一重。

“望帝春心托杜鹃”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口中流血,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为人的望帝早已仙逝,为鸟的悲啼依然挥之不去。

无论从佛家的轮回转世说来看,还是从情感与精神两层面来看,孰能断言望帝是死是生?此为朦胧之第二重。

珠生于蚌,蚌成于海。

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而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

“沧海月明珠有泪”,眼泪因悲伤而坠落,却化为价值连城的珍珠,此处“悲”与“喜”相反相成,而老子的辩证法亦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且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明月朗照,沧海微澜,鲛人有感,泪落成珠。

孰能断言这璀璨的“泪珠”,是悲大于喜,还是喜多于悲?此为朦胧之第三重。

玉是君子的爱物,是才华的象征。

《礼》曰:“君子必佩玉”,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自己的行为举止。

蓝田是有名的产玉之地,蓝田玉跻身三大美玉之列,驰名至今。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句写蓝田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

美玉深埋地下,对士子而言意味着不受赏识,或是不愿出仕。

而其上若有若无的烟气,又隐隐暗示着李商隐对入朝为官的悠然神往和对湮没无闻的心有不甘。

从个人身世看,李商隐卷入了晚唐有名的“牛李党争”。

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都没有机会晋升。

官场失意和晚年丧偶使他笃信起了佛教,后不久即病故。

李商隐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结果却两边不讨好。

年少才高,却被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进退维谷,怀才不遇,竟致终生潦倒无为,经历之惨可谓古今罕见。

古代的读书人,多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想,连“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李白,也有“仰天大笑出门去”、“五侯七贵同杯酒”的得意与夸耀,何况命途多舛的李商隐呢?然而严酷的现实,似乎又让他萌生了退意。

真可谓欲走还留,欲说还休。

此为朦胧之第四重。

《锦瑟》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暖玉生烟。

死生无常,真幻不清,或喜或悲,或用或藏,这是自然人、社会人、情感人、学问人最大的困惑。

从另一角度看,“庄生梦蝶”和“沧海珠泪”体现了李商隐的道家思想(前者体现庄子的“齐物论”,后者体现老子的“辩证法”),“望帝啼鹃”流露出他的佛家思想(轮回转世说),而“用”与“藏”的困惑其实就是儒家“兼济天下”
与“独善其身”的纠结。

由此可见,通过本诗,李商隐从唐代盛行的“儒释道”三教的角度,对自己的坎坷人生进行了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列出了自己曾经百思难解的“四大困惑”。

本诗的主旨历来有多种解读,但无论“悼亡说”、“恋情说”还是“自伤身世说”,往往只涉一点,不及其余,自然难免聚讼纷纷,莫衷一是。

如“悼亡说”主要依据“望帝啼鹃”,“恋情说”主要依据“沧海珠泪”,“自伤身世说”主要依据“暖玉生烟”,都不能对全诗进行整体解读。

关于本诗的主旨,作者其实已经进行了明示:尾联中的“惘然”二字,指的就是颔联颈联提及的“四大困惑”。

只不过“困惑”再多,早已往事如烟,是非功过又有何人评说呢?此时的李商隐,早已摆脱了一事一物的桎梏,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由“不惑”而“知天命”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锦瑟》又何尝不是唐代的《天问》与《离骚》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