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懂《锦瑟》了吗——李商隐《锦瑟》的赏析
锦瑟原文及赏析

锦瑟原文及赏析《锦瑟》原文及赏析锦瑟,古代乐器,以其瑰丽的外表和悦耳的音色而闻名。
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首慷慨悲凉、富有哲理的诗歌也以《锦瑟》命名,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慨。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带来《锦瑟》的原文及赏析。
《锦瑟》原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诗中以锦瑟为喻,表达了人生短暂和光阴易逝的主题。
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将锦瑟比喻为人生,五十弦则代表五十年的光阴。
每一个弦以一柱相连,把人生的美好回忆串联在一起,令人思念往昔岁月。
接下来的两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扩展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庄生、帝春均指传说中的人物,具有迷幻和浪漫的色彩。
诗人以此暗示人生如梦,短暂而虚幻,就像春天的心思无法托付给不在身边的杜鹃一样。
接着的两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以景物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易逝。
沧海辽阔,月光照耀下的明珠仿佛含着泪水,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感伤。
而蓝田则是传说中玉的产地,春日的阳光照耀下,玉上的烟雾逸散,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最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则是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总结。
他认为这份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只能在回忆中得以实现,而此时此刻,却已迷惘和无奈。
《锦瑟》这首诗以其凄美的音调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锦瑟这一古老的乐器将人生短暂的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在共鸣中思考人生的意义。
总结起来,《锦瑟》这首诗运用了艺术化的景物描写和隐喻,以及颇具个人风格的抒情手法,通过寥寥数语传达出对生命短暂和光阴易逝的感慨与思考。
读完这首诗,人们不禁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存在产生思索,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追忆。
通过对《锦瑟》的赏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哲理和情感,同时也能够在对美文的享受中,汲取启示和力量。
锦瑟李商隐赏析

锦瑟李商隐赏析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下面是对《锦瑟》的赏析:
这首诗以古琴“锦瑟”的形象为线索,通过描绘琴弦的音乐和琴师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对于逝去的时光和美好过往的思念和悲伤。
首先,诗人以“锦瑟无端五十弦”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锦瑟的壮丽和复杂,五十根琴弦象征着丰富多变的人生经历。
接着,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一弦一柱思华年”,将琴弦与自己的心情相对照,凸显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在第二和第三节中,诗人以琴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伤和迷茫。
他写道:“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表达了梦境般虚幻的存在和对于现实的渴望。
他将自己比作“游子吟”,形容自己在尘世中的流离和无奈。
然而,诗人并不只是沉浸在悲伤中。
在最后两节中,他呼唤着“玉台前面无六幺”,表达了对于纷乱世事的厌倦,渴望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整首诗用丰富的意象和音韵上的细腻描写,将琴声与人生相连,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人生的思考和感叹。
通过琴声的比喻,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于美好过往的怀念和对于现实的困惑,传达出一种对于生命的深沉感悟。
总的来说,李商隐的《锦瑟》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感情表达方式,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和人生经历的思索和感慨,展示了他才情横溢的艺术风采。
赏析唐诗《锦瑟》

赏析唐诗《锦瑟》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通过锦瑟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爱情、理想和社会的感慨。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用锦瑟的弦数象征人生的年岁,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这里的“无端”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颔联“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人通过对锦瑟的弹奏,回忆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
这里的“华年”指代美好的年华,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颈联“庄生晓梦迷蝴蝶”,借用庄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感慨。
诗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切都是幻象,这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与锦瑟的弹奏形成了对比。
尾联“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以望帝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期盼。
望帝是传说中的蜀国国君,他为了寻找心爱的女子,化为杜鹃鸟,啼血不止。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
整首诗以锦瑟为线索,通过对锦瑟弹奏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爱情、理想和社会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使得诗意含蓄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锦瑟》原文及翻译赏析

《锦瑟》原文及翻译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锦瑟》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锦瑟》原文及翻译赏析1锦瑟|作品介绍《锦瑟》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首。
这首诗无疑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难理解的作品。
但它毕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是经典中的经典,堪称最享盛名。
自宋元以来,研究者众,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古诗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就是出自《锦瑟》这首诗。
锦瑟|原文《锦瑟》作者: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注释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汉书·郊祀志上》:“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
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
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
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
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
商隐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兴,暗喻生平,引发以下“一弦一柱”之思忆。
⑵庄周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
李商隐《锦瑟》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锦瑟:装饰华美的瑟。
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无端:犹何故。
怨怪之词。
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
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
……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
帝升西山隐焉。
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
翻译《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
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时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赏析《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李商隐《锦瑟》赏析:诗人追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

李商隐《锦瑟》赏析:诗人追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李商隐的《锦瑟》是一首充满情感、哲理和美感的诗作,历来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精美的瑟为什么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在梦中化为蝴蝶翩翩起舞,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如此情怀,哪里需要等到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怅恨,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怅然若失了。
2、注释锦瑟:装饰华美的瑟。
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无端:犹何故。
怨怪之词。
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
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
……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
帝升西山隐焉。
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
三、创作背景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
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
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
《锦瑟》一诗约作于作者晚年。
关于此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锦瑟》原文及赏析

《锦瑟》原文及赏析《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以锦瑟起兴,锦瑟啊,你为啥要有五十根弦呢?每一根弦、每一个弦柱都让我想起曾经的美好时光。
诗人开篇就营造出一种怅惘、迷离的氛围。
“庄生晓梦迷蝴蝶”,这一句借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
庄子做梦,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自由自在地飞舞。
醒来后,却分不清到底是自己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自己。
这里诗人或许是在感慨人生如梦,美好而虚幻。
“望帝春心托杜鹃”,说的是古代蜀国的望帝,把自己的春心寄托在杜鹃鸟的啼鸣之中。
有一种深深的哀怨和无奈。
“沧海月明珠有泪”,在茫茫的大海上,明月高悬,珍珠在月光下泛着泪光。
这画面多美又多愁啊!“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那个地方,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美玉会升腾起朦胧的烟雾。
最后诗人感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样的情感,如今回想起来真是令人怀念,可在当时却只是一片迷茫和怅惘。
咱们来说说这首诗的妙处。
就像我有一次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独自坐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明月。
月光洒在地上,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银霜。
我就在想,这月光是不是也照过李商隐,是不是也让他心生感慨。
《锦瑟》的语言美极了,它用的意象都特别有意境。
比如“沧海月明珠有泪”,把沧海、明月、珍珠和泪水组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忧伤。
而且整首诗的韵律也特别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它的情感也很复杂,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还有对爱情的遗憾。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回忆起小时候的梦想,那些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看来,有的实现了,有的却永远成为了遗憾。
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也许正处于人生的某个转折点,回首过去,心中充满了感慨。
咱们读这首诗,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想起那些曾经错过的、失去的、遗憾的事情。
再看这首诗的结构,它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锦瑟》古诗解析

《锦瑟》古诗解析《锦瑟》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婉约深情的笔触,抒发出诗人对逝去爱情的回忆和深情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变幻。
整首诗共计20句,颇具抒情意味。
诗中通过对琴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怀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首先,诗人提到“锦瑟无端五十弦”,此处以锦瑟比喻爱人的心,意味着爱人的心曾与自己相连、相认,如今却无法再相见,如同弦无端断裂。
此处的“五十弦”指的是古琴的琴弦数量,借以强调感情的丰富和深刻。
接下来,诗人通过“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思念。
这句诗以“一弦一柱”形容琴弓,琴声追忆往事,柱子则象征了对过去的执着和依恋。
诗人将琴声与自己心中的美好回忆联系在一起,使诗情更加深沉。
随后,“庄生晓梦迷蝴蝶”出现在诗中。
这句诗将庄周的“庄生梦蝶”与现实中的“晓”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现实与梦幻的反思。
诗人将自己比喻为庄周的梦境,而爱情则像是困扰自己的蝴蝶,使得诗人在现实与梦幻之间愈发迷茫。
接下来,“千里黄云白日曛”描绘了一片黄色的浑浊天空。
黄色象征着无尽的遗憾和失望,如同黄云笼罩了整个天空。
同时,“白日曛”,则暗示了夕阳的余辉。
这样的氛围营造,让诗人内心的哀思更加浓重。
然而,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则转向表达对命运的不满和无奈。
“青天”即是美好无比的天空,“青天”却被“鹊”覆盖。
“鹊”的出现则是象征着凶兆和厄运,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命运的愤懑和无可奈何。
最后两句“痴心玩物/命犹如虚设”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命运的怨怼。
痴心玩物指的是诗人对过去爱情的不舍和坚持,而命运虚设,则意味着命运无法预测和把握,人生的变幻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琴音的运用,以及通过比喻、象征的手法,将诗人深刻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来。
诗中情感真挚、意境深邃,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追思和对人生常态的疑惑。
通过《锦瑟》这首古诗的解析与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丰富情感和独特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1]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
庄生晓梦[3]迷蝴蝶,望帝春心[4]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5]成追忆[6],只是[7]当时已惘然。
第一、关于作者李商隐(约813-858年),唐朝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8]文学价值也很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颂。
但部分诗歌(如《锦瑟》)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等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858),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
[1]无端:没有由来,无缘无故。
[2]华年:如花盛开的年纪,指少年。
[3]晓梦:指拂晓时的梦。
多短而迷离,故常以喻人生短促,世事纷杂。
[4]春心:崔春之心。
[5]可待:就要,就会,即将。
[6]追忆:回忆,但是比回忆更深刻。
可作为念想(惦记),憧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
[7]只是:副词,表示确定性限制,强调恰恰处于某一时间或地点。
[8]骈文: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第二、《锦瑟》诗存在的疑问对于《锦瑟》诗校注之文汗牛充栋,但又纷若聚讼[9],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对诗的主题认识不同有咏瑟说,如适怨清和;悼亡说,悼妻妾亡逝;自伤身世说;感国祚兴衰说等。
(2)对诗中典故的认识不同如“五十弦瑟”“庄周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珠”“良玉生烟”“沧海遗珠”等。
(3)对典外之词的解释不同如“晓梦”、“春心”、“明月”、“日暖”与典故的逻辑照应上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4)个别词义的注解、释义认识不同如“无端”、“只是”、“当时”等。
[9]聚讼:指众人争辩,是非难定。
第三、各联的分析3.1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3.1.1 “五十弦”典故“五十弦”典出《史书·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所以五十弦被用以瑟的代称,是一种借代的用法。
在《锦瑟》诗中“五十弦”是瑟,却不能理解为瑟,理解为瑟曲更为合适,借指瑟鼓出的乐曲,因为瑟鼓出的曲太悲,所以这里指过度悲伤的瑟曲是比较合适的。
3.1.2 首联表达的意思诗的开篇描写了一副画面,某日,诗人听到一段瑟曲,心中涌现出对往事的无限追思。
锦瑟啊,你奏出的乐曲为什么没有由来的悲伤,一弦一柱之间,让我不禁回想起我年少时的前尘往事。
3.2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2.1 “庄周梦蝶”典故“庄周梦蝶”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10]》,原文如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上文意思是说,有一天庄周做梦梦见了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很生动逼真的意志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
突然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
不知道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
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所以庄周梦蝶是快乐、惬意的,是庄周向往的,但是却又是短暂的,不真实的。
3.2.2 “望帝啼鹃”典故“望帝啼鹃”典故出自《华阳国志·蜀志》《禽经·杜鹃》,两典俱以“禅位”事为主线,而《华阳国志》则重“教民务农”“化其教而力农务”,《禽经》则侧重“至春则蹄,闻者凄恻”。
“望帝啼鹃”的典故说的是这么一件事,大约在周朝时期,古蜀国,也就是[10]齐物论: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
现在的四川省,有一个帝王叫杜宇,号称望帝。
望帝因为教民务农,体恤百姓而有很高的威望。
但是蜀国这个地方经常闹水患,百姓经常因此而受难遭殃,望帝实施了很多措施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直到有一个人出现了,他叫鳖灵。
鳖灵在治水方面很有能力,因此望帝委任鳖灵治理水患。
不出数载水患被除,望帝法尧禅舜,将帝位让与鳖灵,号丛帝。
然后望帝修道,隐居西山,化为杜鹃鸟,每到春天就啼叫,声音凄恻,告诉百姓该播种了。
3.2.3 “庄周梦蝶”“望帝啼鹃”两典用意颔联“庄周梦蝶”“望帝啼鹃”两典在此句中存在对偶逻辑,看到“庄生”“望帝”,首先令人联想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心态,一种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的处世心态,“物化”是其至臻[11]境界;一种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的入世态度,“魂化”为之精神归宿。
很显然,受儒家推崇有过禅让经历的望帝杜宇在此代表了入世态度。
从选典的对比性来看,颔联可以说是作者在道家和儒家,在出世和入世之间的摇摆与选择。
承接首联,诗人于迟暮之年闻瑟忆往,感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悲不自已,竟有恍如隔世之感,自然陷入了出世与入世的内心挣扎、梦蝶(物化)与啼鹃(魂化)的精神冲突中。
3.2.4 颔联表达的意思颔联的“庄周梦蝶”“望帝啼鹃”的典故已经解释了,代表的是一种“出世”与“入世”的心态,除此之外还有“晓梦”“春心”这两个词与本句的逻辑。
“晓梦”指的是拂晓短暂的梦,常喻人生短促,世事繁杂。
“春心”有作男女相互爱慕之情,但在此处解释不通。
从“望帝啼鹃”这个典故出发,杜鹃鸟也称为布谷鸟,每到春天的时候就会提醒人们在春天播种,所以“春心”在此处可以理解为催春之心,催促百姓在春天播种。
因此颔联整句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诗人借用“庄周梦蝶”“望帝啼鹃”的典故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面对潦倒的际遇和不堪的人生时,庄周的选择是梦蝶,寻求一种精神上的短暂超脱,而诗人却尘心不已,始终以一颗不屈的人世之心坚守,以一副枯病残躯支撑,坚持自己的人生追求,希望像望帝那样,哪怕为天下苍生流尽最后一滴血。
颔联说是回忆,却不着一笔,纯以典故铺陈,以典故的注脚带出回忆里一片凄怆的人生,诗人也在庄周的“梦”与望帝的“死”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11]至臻:至是极的意思,臻,完善,完备。
非常完善3.3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3.1 “沧海遗珠”与“鲛人泣泪”典故“沧海遗珠”典故出自《新唐书·狄仁杰传》“仲尼称观过而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沧海遗珠,或省作“沧海珠”,多用于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诗人为了抒发怀才不遇的抑郁,用了此典故。
“鲛人泣泪”典故出自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九,西晋·左思《吴都赋》,描述如下: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博物志》)蚌蛤珠胎,与月亏全。
李善注:鲛人,水底居也。
俗传鲛人从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积日卖绡。
绡者,竹孚俞也。
鲛人临去,从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满盘,以与主人。
(《吴都赋》)月满则珠全,月亏则珠阙。
(朱鹤龄注)。
“沧海遗珠”用意在于表达“野有遗贤”。
“鲛人泣泪”主要表达以下几层意思:一是珠泪乃世间稀有难得之物;二是常人之泪无价值,鲛人珠泪乃无价之宝;三是可泣珠泪之人,其报主之志,常心甘情愿;四是呼应月明,唯月满方珠圆。
3.3.2 “蓝田生玉”与“良玉生烟”典故“蓝田生玉”典故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
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孙权对诸葛瑾说道:人们都说蓝田生玉,名门生贤良,真是名不虚传呀。
“良玉生烟”典故,生烟者,玉之精气。
“玉气”虽然抽象,可理解为玉之“白气”“精气”。
天白气,又称“白虹”,即今之日晕。
玉之“白气”相对玉的内在质地而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玉内部如絮状的玉纹。
所以“良玉生烟”所言之“玉烟”指的是良玉从地底所散发出来的玉之“精气”。
诗人借助“玉烟”这一意向想表达的意思大概有四层:一是玉烟与庆云[12]相类,盖非常有,出则可昭天象;二是玉烟埋藏在地底的玉所发出,可引导人们辨识埋玉之地;三是玉有良莠,玉质愈好则玉烟愈甚;四是照应“日暖”,唯有天晴方可见得玉烟。
[12]庆云,五色云,古人以为祥瑞之气。
3.3.3 二句四典的用意颈联,当为四典并用,前一句有“沧海遗珠”“鲛人泣泪”,后一句有“蓝田生玉”“良玉生烟”。
从典故的对偶逻辑看,首先是珠玉的逻辑,其次是日月的逻辑。
显然,诗人此处是以“珠玉”自喻自况,互为呼应,可以理解为珠藏海中,不能自见,玉蕴土中,不为人知。
更进一步理解为珠遗沧海,玉埋蓝田,暗指贤才在野,不得为用。
总的来说,“沧海”、“蓝田”两句以对偶形式,通过珠藏海底、玉蕴深山的自然现象和虽个人有“蓝田生玉”“沧海遗珠”之才,而国家有“藏珠沧海”“蕴玉山中”之实的设典暗喻中隐藏的对比暗示了朝廷长期埋没人才的现状和与诗人同等境遇的广大士子怀才不遇的人生遭际。
珠玉逻辑已经清晰,余下的就剩日月逻辑了。
“月明”“日暖”在此联中可认为是一种条件,因为“月明”珠才有泪,“日暖”玉才生烟。
所以“日”“月”当指代当国者或者朝廷,那么“暖”“明”就不言自明了,是指政治清明。
由此看,颈联的意思就很明确了,从颔联的生计惟艰、壮志难酬的个人回忆转入珠玉其隐、良才被黜的社会现实,通过必先月明而后鲛人愿意泣泪,必先日暖良玉方可生烟的逻辑对称来暗示当国者,并进而升华为诗人的政治见解或政治理想,即人君政治开朗必会礼贤下士、野无遗贤,从而人尽其才、各职所宜,达到天下大治的理想状态。
颈联一句,可谓诗人毕生的政治理想。
3.4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尾联这两句表面上看似比较容易理解的,犹如我们现在的白话文一样,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如果这样认为的话,那就可能导致诗的主旨被误解。
其中比较容易出现歧义的几个字词是“此情”“追忆”“当时”“已惘然”。
从这些词中可以发现这些疑问:“此情”,这种情感到底是指什么?“追忆”到底要怎么理解?“当时”指的是什么时候?“已惘然”又是什么意思呢?首先是尾联第一句。
“此情”当中的“情”。
有很多人简单的理解是诗人对恋人或是亡妻的感情,并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但是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是说不通的,因为无法对应颔联、颈联的典故逻辑。
统摄全篇来看,“此情”应该作为志向、精神取向理解,与李密《陈情表》中“情”的用法相类,直接指向诗人颈联中的“月明”“日暖”的政治理想。
“追忆”如果简单的理解为回忆的话,似乎使得诗句的情感表达有所减弱,所以在此处应该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的念想与憧憬。
其次是尾联第二句。
“只是”在此处为副词,表示确定性限制,强调恰恰处于某一个时间或者地点,在这里用来修饰“当时”。
“当时”指过去发生某事的时候,可以理解为“那个时候”,“只是当时”的意思就是恰恰在那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