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文言文练习题

合集下载

语文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

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

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

”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

居父母丧,逾大祥①,始食盐酪②。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

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③,解以覆之。

晨留客饮,妻子贷栗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十四年卒,年四十八,益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大祥:在古代,父母去世后一年举行的祭礼叫“小祥”;去世后两年举行的祭礼,叫“大祥”。

②盐酪:盐和酪。

在古代,守孝之日不准吃盐和酪。

③殣:饿死。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挟书诵不辍________②周之粟________③谢不受________④或遗之衣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②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3)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写出3点)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中考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④意与日去________(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②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④,以此戒⑤之。

自是⑥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注释)①诵:背诵。

②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③喧(xuān):通“谖”,因分心而遗忘。

④引:拿来。

裂:割断。

⑤戒:警告。

⑥自是:从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其母方织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复进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为中止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所失,复得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吾能为之足D.自是之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何为中止?___________________(2)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___________________[4]孟母为何要割断她的织物?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司马温公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背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诵习,乃终身不忘也。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阅读,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1]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测“众兄弟既成诵”中“既”的意思是()A.既然 B.已经 C.都,全部 D.非常好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

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

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

公之周旋⑤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注)①况:况钟,字伯律,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

②府治:府街。

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灾。

④砾:小石,碎石。

⑤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悉:(2)舍:(3)过: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1)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2)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毗引裾①帝②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

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

侍中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

毗曰:“陛下欲徙士卒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

”帝曰:“吾不与卿议也。

”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③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

”帝乃徙其半。

(注)①辛毗:字佐治。

裾:衣服的前后襟。

②帝:魏文帝曹丕。

③厕:安置。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实(_____)(2)俱(_____)(3)诚(_____)5.将中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治国谋略类)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治国谋略类)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治国谋略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桓公①问于管仲②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非苍莽之天也。

王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倍④之则亡。

《诗》曰:‘民之无良⑤,相怨一方。

’民皆居一方,而怨其上,不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韩诗外传》卷四)【注释】①齐桓公: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

①管仲: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使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①与:亲附。

①倍:通“背”,背弃。

①无良:不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①贵.天贵:________________①百姓与之则安.安:_____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谓天,非苍莽之天也。

3.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楚王绝缨①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②火来上,视绝缨者。

”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

”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

(节选自《说苑·复恩》)【注】①缨:系在领下的帽带。

①趣(cù):通“促”。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引:拉B.美人援.绝其冠缨援:援助C.不绝.冠缨者不欢绝:断D.卒尽欢而罢.罢:完毕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A.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B.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C.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D.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的爱妃被调戏后,希望楚庄王找出调戏她的人。

《韩诗外传》《吕氏春秋 贵公》(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韩诗外传》《吕氏春秋 贵公》(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诚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节选自《韩诗外传》)材料二: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

”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

夷吾善鲍叔牙。

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

视不已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已若者。

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

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

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

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而虫出于户。

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

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公》)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昔者臣尽力A竭智B犹未足以C知之也D今病在于朝夕之E中F臣G奚能言?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R.轻,文中指轻视,瞧不起,与《报任安书》中“或轻于鸿毛”的“轻”意思不同。

B.闻,文中指见识、见闻,与李密《陈情表》中“谨拜表以闻”的“闻”意思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诗外传》文言文练习题
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
(1)[诵]背诵。

(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

(3)[諠]xāun,遗忘。

(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孟子辍然中止()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处士笑而然之()何有于我哉?()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译文
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

孟子突然停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再背。

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

”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那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

参考答案
1.①...的样子。

②为什么。

③同意,赞同。

④哪里,哪一点。

2.諠是
3.D(助词,的。

其余皆为代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